鹬蚌相争 教学设计(优质4篇)
【导言】此例“鹬蚌相争 教学设计(优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第一篇】
作者:张薇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12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张薇)
教学目标:
1. 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习作能力及动笔习惯。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创编一个新故事。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介绍有关鹬和蚌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了解寓意。
提问:1. 鹬和蚌在争斗时都说了些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学习课文3、4句
培养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 指名读鹬蚌相争时的语言。
3. 引导学生质疑。
4. 引导学生解疑,适时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朗读、理解、体会一些词句的含义。
重点抓:“生气”、“豪不示弱”及“浩浩”等词语。
方法:
1.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并适当展开想像。
2. 播放鹬蚌相争时的激烈场面,创设读的情境。
1. 找出鹬蚌相争时的语言,读一读。
2. 针对这两句话提出不懂的问题。
通过读、说、讨论解疑,深入理解词句的意思。
1. 观看动画片段,感受相争时激烈场面。
2. 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二)读全文
回归整体,揭示寓意。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 播放鹬蚌相争的动画片。
2. 提问: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
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1. 观看,体会当时的情景。
2. 自读全文。
3.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创编故事
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动笔习惯。
1. 提问:当渔夫悄悄地向它们走来时,它们怎样做就不会被渔夫捉去了。
2. 评价学生习作。
3. 请学生读创编的故事。
1. 创编故事。
2. 读故事。
四、作业
板书:
鹬 蚌 相 争
鹬 啄 生 气
互不相让
渔夫得利
蚌 夹 豪不示弱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第一范文首页>>>>>>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第二篇】
作者:黄映花 转贴自: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点击数:229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三
作者:黄映花
一、第一自然段
1、出示(这是一只河蚌)板:河蚌 读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演:张壳 出示:太阳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 板:鹬 读
(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 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 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 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文章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
返回5ykj首页>>>>>>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第三篇】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
在一堂语文课上,师生们都被《鹬蚌相争》这睿智的寓言所感动,默默品味着其中的哲理。这时一位小同学突然提出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既然蚌把鹬的嘴紧紧咬住,那么它们俩怎么能说那么多的话?”当时全场一片寂静,而老师却坦然地说:“那好,我们讨论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经过分小组热烈的讨论,同学们通过争论、探讨,终于搞明白了寓言就是假借动物用拟人的手法来说明道理的,所以鹬和蚌不仅能说人话,而且嘴被咬住也可以让它说话。
点评:
这位老师做得很好,能尊重这位小同学突然提出的问题,引导同学进行讨论。老师不应该在学生眼里成为真理的化身,更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老师应该是和学生一样在追求和探索真理。
本来在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的看法、问题,都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老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及时抓住。这堂课通过讨论不仅活跃了同学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自己教育自己,弄清楚了使用拟人的手法来说明道理,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重要的本质特点。
《鹬蚌相争》教案【第四篇】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提高大家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鹬蚌相争》阅读及答案,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能力。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 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El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 ②箝(qián):夹住。 ③喙(huì ):嘴。
试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鹬蚌相争》阅读参考答案
1. (1)将要(2)使……劳苦(贫困)(将“劳苦”答为“困苦”“疲敝”之类都可,但整个解释要体现出使动用法)
2.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20xx年广东省东莞市等中考语文试题)
《鹬蚌相争》阅读参考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