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精编教案【通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柳先生传精编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五柳先生传》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的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画像 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1篇文章《五柳先生传》。(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13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晏如。
④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理解戚戚、汲汲。
6.熟读成诵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
教师引语:东晋以后,很多文人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下面,我们再看1篇《老舍自传》。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五、作业:
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本上。
《五柳先生传》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了解并品析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展示画像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1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师板书)
二、研读课文
1、自读质疑
教师引语: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寻读探究
教师引语:
通过几遍朗读,
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
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
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学生交流,教师只听,不作评价,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即可。
(课堂设想:通过朗读与讨论,了解五柳名字的来历,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为自己立传,好读书性嗜酒家贫著文自娱及东晋的历史背景,能从中感受到陶渊明的性格及追求即可。)
5、品读交流
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读。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
①"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
"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却往往忽略"每有会意",事实上,陶渊明强调的是看书要讲究心领神会,求其真谛,不能死抠字句。陶渊明喜欢读《山海经》,曾写过首关于读《山海经》的诗,说有一次读《山海图》,他觉得自己仿佛穿越时间、空间,窥破了宇宙间的玄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无以复加。这便是"会意"的境界。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③"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晏如也。"重点理解。
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三、能力拓展四、课堂小结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
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四、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传,写在作业本上。
《五柳先生传》教案【第三篇】
五柳先生传
师: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画面,画面展现的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的情景。(投影打出陶渊明的头像)这就是大诗人陶渊明,公元 4XX年,41岁的陶渊明在展转XX年的仕途中,终至灰心失望,不愿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弃官,回归乡间,创作了被欧阳修赞颂为“晋无文章,只此1篇”的《归去来兮辞》,辞中流露了诗人脱离官场后的轻松愉快和置身田园的无穷乐趣。
我们看这一幅:
⑴ 诗人收拾行囊,踏上归途,问路途中,心中欣喜万分。
⑵ 诗人到家了,幼子出迎,携子入室,欢畅愉悦。
⑶ 闲时坐观云卷云舒,燕雀翔空,林海苍茫,心静如水。
⑷ 夕阳西下,抚松徘徊,流连忘返。
⑸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农人耕种,一派生机。
⑹ 兴致浓时,寻幽访胜,乘舟远航。
⑺ 面对清流,吟诗作赋,表露心志。归乡之后,虽然诗人的生活每况愈下,渐至衣食无着,然而诗人却依然生活得陶然自得,并写了大量诗文抒写情怀,表明心志。归乡 XX年后的420年,诗人又创作了与《归去来兮辞》并称姊妹篇的《五柳先生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五柳先生传》。
(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从题目看,这是1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呢?
生:人物传记
师:那么人物传记会写些什么内容呢?(生答)快快打开书,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写了同学们说的那些内容呢?
生:自由读,朗读,正音,齐读。
师:陶渊明的诗中曾写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句诗什么意思?(生译)理解得对极了,下面,我们就按照陶先生所说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借助课下的注释,再结合同学们的智慧,互相研究,共同讨论来完成“疏通文意”这一环节,四人一小组,快快组合,互相商讨,对于共同的难点,把它提出来,我们再一起研究。
生:学生译文。(疏通文意要讲究方法,不要死抠字眼,要对照上下文整体把握文意。学生译文时,要求互相补充修正,力求照顾大多数。)
师:大家感觉到了吗?学习就好象爬山一样,独自登山既艰难又寂寞,大家携手,轻松又愉快,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携手并进,成功地越过了“疏通文意”这第一个坡。现在让我们来一起登第二个坡,看看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文章共 2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各自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第一部分,叙事。(叙了什么事?)名号的由来,性格(哪一句写的是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还有家贫,爱好。(几大爱好?)三大爱好:读书,喝酒,写文章。第二部分,赞扬五柳先生的精神。(采用什么方式赞颂的呢?)引用黔娄之妻的话。
师:本文正是按照史传的体例写的,有传,有赞。第一部分是传,主要用于概括人物生平,第二部分是赞,主要用于评价人物品格。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好。第二个坡顺利通过。现在我们来攀登第三个坡,这个坡有点陡,同学们要加把劲,有信心吗?我们来看大屏幕:品位语言──研赏“不”字,初识人物形象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好读书,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不蔽风日;曾不吝情去留
下面我们就分组来讨论研究一下,在这些句子中,你看到了五柳先生什么性格呢?每组可以就研究一个句子,也可以研究两个或全部。注意一点,把句子放到文中,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情节。
生:研究发言
师:总结一下,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体现出了什么性格?用词语概括一下。
生:不慕荣利,洁身自好,安贫守志,安贫乐道,心胸开阔,耿直率真。
师:晋宋时期,讲究门第,可先生却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详;世人都羡慕名利,害怕贫贱,追求富贵,可先生却不慕荣利;世人好读书,是为名利所驱“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而先生却好读书,不求甚解,写文章却自娱。家徒四壁,却安然自若。世人有的,先生却“无”;世人津津乐道的,先生却不屑一顾,处处显示出与世俗的格格不入。文中用了大量的否定句,正象钱钟书先生所评价的“不”字为1篇眼目,写出了先生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与众不同,坦率耿直,确是真名士自风流。从“五柳先生”的品性上看,其实“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是诗人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正是陶渊明的自画像。现在我们一路跋涉,已经登上山巅,见到了这位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隐士陶渊明,对于陶渊明这种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我在备课时与其他老师也探讨过,但众说不一,不知同学们怎么看呢?
生:讨论
师:回忆周敦颐的《爱莲说》最后一段还记得么?齐背。文中列举了几种人生态度?
生:列举了三种人生态度:一种是追名逐利,作者对此持鄙夷态度;一种是积极入世,这是作者极力追求的;一种是消极隐退,谈泊人生,作者对此持理解态度;就像陶渊明。其实陶渊明在青年时期也曾有过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也曾写过《读山海经》、《咏荆轲》一类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但在屡屡碰壁,不遇明君的境况下,采取了这种消极隐退,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在那种污浊的社会中能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确实也不容易,但放在今天,就不太值得提倡了。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段话,这段话把诸子百家的思想做了一个精妙的比喻:你乘车遇到一个小偷,教育他,这是儒家的做法;揍他或揪他去派出所,则是法家的做法;假装不知道,这是道家;忍让宽容,这是墨家;不为所动,是佛家。咱们对照一下平时的行为,你属于哪一家呢?我们又应该按照哪一家的做法来做呢?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就以此为话题,课后写一则小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虽然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在今天不值得称道,但他的文章却是千古一绝,堪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最后,我们再来一起品味一下,齐读结束。
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东晋)
不慕荣利 ╲
安贫乐道 ── 真名士自风流
耿直坦率 ╱
教学方法【第四篇】
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