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精彩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语文教案【精彩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语文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会认课文中“宋”等7个生字。会写“涛”、“陈”、“丹”、“艺”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体会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意图。
教学重点
1、会认课文中“宋”等7个生字。会写“涛”、“陈”、“丹”、“艺”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体会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意图。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风婆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声音,想听吗?请仔细听。
2、你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吗?
3、对,这是风的声音。你喜欢风吗?说说理由。
4、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今天有3个小朋友,想用自己的画笔,把风画下来,他们会怎么画风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画风》去看一看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1、提出自学要求,请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
⑴ 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⑵ 我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2、今天,这三位画风的小朋友来到了我们的课堂里,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
⑴ 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名字,请学生跟他们打招呼。
⑵ 去掉拼音请学生读一读。
⑶ 打乱名字中的字的顺序,请学生同桌互读。
⑷ 教师抽个别学生读生字。
⑸ 请小朋友仔细想想,我们班哪些小朋友的名字中也有这几个字?
3、根据学生的回答,书写“涛”、“陈”、“丹”、“艺”4个字。
三、读顺课文
1、小朋友们都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宋涛、陈丹、赵小艺却非常聪明、能干,用自己的方法把风画了下来。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画风的呢?请你再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划出他们画风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2、刚才在小朋友读课文的时候,三个小朋友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大作,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四幅画)
3、这四幅画的作者分别是谁?
4、让我们一起先去看一看赵小艺的画。
课件出示: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⑴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觉到风来了?
板书:风来了 旗子飘了
⑵ 风来了,还有什么东西也会飘起来?
⑶ 学生自己试读。
⑷ 抽个别学生读。
⑸ 齐读。
5、在赵小艺的带领下,其他小朋友也画出了不同的风,让我们看看他们又是怎样画风的?(出示三段话)请学生自由读一读,读出有风的感觉。
课件出示:
⑴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⑵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小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⑶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① 个别学生读,说说,从哪个地方感觉到有风?
② 齐读。
6、现在老师想请几个小朋友和我合作读。请四个小朋友分别扮演赵小艺、陈丹、宋涛。
师:风来了,赵小艺你画了什么?
生:我在房子前。
师:风来了,陈丹你画了什么?
生:我。
师:风来了,宋涛你画了什么?
生:我。
7、老师和全班小朋友合作。
四、诗歌结课
1、小朋友,你们发现没有,老师把刚才你们说的写成板书,如果我们把这个板书穿起来,就变成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
2、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通过自己的智慧,在这节课里不仅交到了几个好朋友,认识了很多字,还学会了编诗。老师要在诗的下面写上我们班的大名,这可是我们这节课的劳动成果。
3、会编诗了高兴吗?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另一首描写风的诗,在结束我们这节课之前,老师把这首诗送给每一个小朋友,希望你们能永远记住这节课。齐读这首诗。
〖板书
画风
风来了──旗子飘了
风来了──小树弯了
风来了──雨丝斜了
风来了──风车转了
语文教案【第二篇】
教材简析
《小发明救妈妈》是本单元的1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爱迪生小时候利用平面镜反射光线,增强了室内的亮度,协助医生顺利地给妈妈做完手术,救了妈妈命的故事,赞扬了小爱迪生爱动脑筋的品质。课文语言平实自然,但充满悬念,引人入胜。
设计理念
1、突出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使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读懂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主旨。
2、充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创设多种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小爱迪生用小发明救妈妈的故事,学习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遇事爱动脑筋思考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伟、肚、痛”等9个生字。
教学准备
1、关于爱迪生的图片、资料。
2、蜡烛、镜子等实验用具。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图片激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小发明救妈妈》。(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小发明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小发明救了妈妈?)
3、出示爱迪生的画像,简介爱迪生的事迹。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八》,了解小时侯的爱迪生。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分段读课文,同桌互相读、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重点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4、汇报读书收获(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内容,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读读课文前的阅读导语,为什么说7岁的爱迪生了不起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标记。
2、将自己的疑问告诉小组内的同学,请大家帮助解疑。
3、反馈组内未解之疑,全班讨论。
(1)妈妈发生了什么危险?医生和爸爸有何反应?(指名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医生动作神态的词语。)
(2)爱迪生想出了什么办法?他为什么会想出这样的办法?(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急切和惊喜的感情,教师随机板书“善于观察动脑思考”。)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的小爱迪生为什么了不起。
四、创设情境,实验说理
1、观察插图,谈谈自己对镜子反射光线的认识。
2、小组拿出自己准备的蜡烛、镜子模拟表演。
3、师生合作实验。联系生活实际,讲一讲平面镜还有哪些作用。说说通过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回归文本,检查识字
1、出示本课要认识的字,到文中把它们圈出来,读一读。
2、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多种形式反复认读、识记。
六、扩展篇目,丰富阅读
请学生翻开《小学语文阅读资源(注音版)》第25课,读《身边的发明》,读后说说文中介绍了哪些身边的发明。
语文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一文体了。
2.学习第一则寓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过去学过寓言故事,哪位同学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两则。)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2.自由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概说出即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
2.交流。(学生说,师生评议)
教师应讲解以下有关知识,帮助理解: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②“誉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为“的”。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没有什么……”意思。意思是:“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穿透它。”“也”语气词,表示句子说完。④“其人弗能应也”。“其人”,那个人。“也”,语气词,表示句子终结。)
3.把每句话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译成现代阿拉文库,要把上下文说通顺。(学生练说)
4.交流。(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说:“用您的矛穿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闹出笑话。)
6.指导朗读。(读出买盾人的自夸炫耀语气,人们的质问语气。)
四、总结
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你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则寓言。
2.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矛与盾》全文。
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那他又是怎样买鞋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读短文。(要读通句子)
②本文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和短文内容。
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来”,“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
译成阿拉文库。(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拿尺码。他拿到了鞋说:“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码。等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个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4.指导朗读。背诵短文。(读出买鞋人的可笑。)
四、总结
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寓”、“誉”、“遂”字字形,“寓”字第10笔是“竖”。“誉”上半部不能少一点,“遂”里面“点、撇”不要丢掉。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依据注释自读短文,理解词句,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师讲解有关古汉语知识,帮助理解句意。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探究活动
召开一次古代寓言故事会。
1.讲故事,明事理。
2.学习文言文。
3.根据故事,想象意境,绘制图画,帮助理解。
语文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动物也有尊严,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
3、与生命展开对话,在对话中获得丰富的生命的提升。
教学重、难点:
引发学生的思考,与生命展开对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狗又被称为什么吗?能在军队中执行特殊任务的犬又叫什么呢?(师板书:军犬)你对军犬有哪些了解?(播放课件)军犬被官兵称为“无言的战友”,被视为官兵的“第二生命”,可见军犬与官兵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条名叫黑子的军犬。
二、读课文,感知内容。
自由读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课文
1、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驯导员与军犬黑子的故事。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完成大屏幕的学习任务:
*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标记出驯导员的话
*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用波浪线划出相关语句。
*黑子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圈出黑子情感变化的词语。
2、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边画,完成后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3、汇报:驯导员几次否定了黑子?读出驯导员否定黑子的话语。
(出示课件)大家看看这几句话,意思都是相同的,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自己练习读一读。指名读。
4、驯导员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了,是不是黑子找小偷贪玩了?黑子每次都是怎样找小偷的?指名读文。
5、黑子找小偷的过程中,前几次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最后却屈从于驯导员,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一下。(分角色读文)
6、指名黑子情感变化。
7、你从“哈哈大笑”中读出了什么?
8、当黑子终于明白这一切是驯导员在欺骗、戏弄它后,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9、此时的黑子心情极度痛苦,人在极度痛苦时会怎么做?我们这无言的战友只能用一声“嗷”来表达,如果黑子是人的话,这一声“嗷”会是对驯导员说些什么呢?
10、带着你体会到的黑子那极度痛苦的心情来练习读这一段,(放《悲怆奏鸣曲》)生齐读。
11、黑子的出走,说明了什么?
(齐读)“哪怕是条狗,也是有尊严的”。你理解这句话吗?带着你理解到的再来读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
1、“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陷入了沉思……”文中的“我”会沉思些什么?
2、学了这课文,我想你的心情与作者一样不能平静,此时,你想对驯导员或黑子说些什么呢?
五、结束语。
是呀!每个生命都是有感情的、有尊严的,而我们更要学会尊重,这不仅仅是对待自己的同类,更包括对待那些无言的生命。从这一刻起,让我们尊重一切生命,善待一切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