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纪事》教案精编2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幼学纪事》教案精编2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幼学纪事》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章紧扣“幼学”合理剪材,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表达中心,以体现散文特点
2、理解作品中幽默的语言
(二)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奋斗的精神,颂师恩、惜友情,做真人
(三)技能目标
学会剪材,会写作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纪年求学时的艰辛和他对当年良师益友的深切怀念,学习作者执著苦学、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难点品味文章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预设 学生参与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从幼儿园到现在的十多年时间里,你在求学的过程中发生了多少事?有多少值得怀念的人?怎样在1篇文章中写出?今天我们学习于是之的《幼学纪事》 用反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写作的方法,设悬念引人入胜
二、检查
预习 1、找出本文的主旨句 政治制度——老师和朋友——书——没有胡乱地生长 要求学生课前对课文整体感知,训练概括能力和规范表达能力
2、结构梳理 一、贫寒家境,读书作用幼已明
二、短暂求学,读书习惯师育成
三、不幸辍学,艰难生活难读书
四、业余读书,苦心求知得真趣
3、归纳本文中心思想 回忆性文章,求学经历,反思黑暗制度,怀念良师益友,寄寓青少年惜时读书
三、读文本究深意 1、读第一部分,回答:
①幼年生活环境为何侧重写“没有文化”?
②为何详写“我”帮老郝叔起草请会通知的事? 突出家境贫寒和渴望求学的艰辛
a我的处境地位:与拉洋车的同处社会底层
b说明劳动人民无文化的痛苦 训练学生透过文章细节挖掘深层内涵的能力
2、读第二部分,回答:
为何详写卫天霖写生课?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对良师的敬重,印象深。
老师谦逊,伟大而又平凡,是一位播种者 理解写作时的合理剪材
3、第三部分为何写辍学时期的困苦生活? 求学历程的转折点;
为下文苦心求学作铺垫 考察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思路务必清晰
4、第四部分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议论点题,痛恨政治制度,怀念良师益友
四、体会幽默语言 1、什么是幽默?
2、联系匈严利小说家莫利兹“穷人在想哭的时候也是笑的”,找出文中幽默的句子并谈自己的理解 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话言风格
a轻松事故意严肃表达
b严肃事轻松表达
①“家里的藏书……皇历的那本书”
②“我于是拿……居然写出来了”
③“茫然中还……子承母业去当当”
④厕所成了餐厅
⑤上课坐位置不固定 品味作者幽默的语言并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笑对生活的精神品质
五、写作
特点 1、辛酸的往事,严肃的反思,发而为豁达风趣的语言,形成本文幽默的风格
2、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使本文的幽默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举例,找出文本) 培养学生品读语言的习惯并能加以运用
六、作业 就《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和《幼学纪事》某句感触深的话抒发感想(600字左右) 写作能力的锻炼
板书设计 幼学纪事
于是之
贫寒家境
——良师益友——书——“没有胡乱地生长”
恶劣制度
教学反思 高二的教学比高一时有了一些变化:以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为能力培养,注意学习写作选材特点,品读语言中感受语言文字美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幼学纪事》教案2
[学习目标]
1.围绕中心,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2.学习本文语言的幽默,语言描写中蕴含的真情实感。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浸透对良师益友的感激、敬仰与怀念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记事写人材料的选择。
2.难点:亲切、生动、豁达、幽默的语言中包含的辛酸的感情。
[导语]
同学们,你们的童年是金色的,因为有烛光晚餐、安徒生童话、还有外婆的彭湖湾,还有神奇无限的因特网,让你们遨游世界。但是如果童年充满了贫穷与艰辛,你又会怎样呢?是抱怨生活对你不公平?还是乐观豁达地正视生活?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于是之的《幼学纪事》,将让你们体会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心态,感受别样的人生。
[学习步骤]
一、词语补释:
*憋biē:抑制或堵住不让出来。
*殁mò:死。
*忐忑tǎntè:心神不定
*熏陶渐染:指人的思想行为长期接触外界事物而受影响。
*不绝如缕:比喻技艺或其他方面的继承人稀少,还比喻声音细微。绝:断,缕lǚ细线。
*令人神往:叫人一心向往。神往:一心向往。
*日久天长:形容时间积累得很久。
*寥寥可数:形容非常少。寥寥:非常少。
*立竿见影:比喻立见功效。
*良师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兀立:直立。
忐忑:心神不定。
二、分析课文:
1.读课文。
教师范读一部分,学生续读完全篇。(可配乐)
2.理清文章的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写作者幼年的生活环境。(求学)
第一层(1自然段):作者贫寒的家境:祖母、母亲寡居贫穷,没有文化。
第二层(2自然段):作者家的环境:大杂院。
第二部分:写作者幼年上学,遇到的两位良师。(上学)
第一层(3自然段):过渡段,概述在艰苦而无文化的环境中求学的困难情形。
第二层(4自然段):过渡段,引出对小学时代两位良师的回忆。
第三层(5自然段):回忆孔德小学一位忘了姓名的老师。
第四层(6——12自然段):第九段:回忆卫天霖老师。
第三部分:少年辍学,陷入更加困顿的境地。(辍学)
第一层(13——18自然段):交代作者上学经济来源和中途辍学的原因、经过。
第二层(19——20自然段):茫然待业的时间里,母子俩过着“一当二押三卖”的凄苦生活。
第四部分:写作者辍学后苦心求学的经过。(业余求学)
第一层(21——23自然段):写在待业期间,侥幸进辅仁大学中文系旁听的经过。
第二层(24——27自然段):写找到职业后,边做事边上夜校的经过。
第三层(28自然段):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感激、敬仰和怀念。全文的总结,议论点题。
三、研习课文落实重难点:
文章以“幼学纪事”为题,明确了记叙的中心:记幼年求学之事。
○作者一共叙写了那些求学之事?
——记叙了幼年求学两位恩师对他的影响:回忆了孔德小学一位忘了姓名的启蒙老师;深情叙写了一位默默的播种者,绘画老师卫天霖。
——在待业期间,侥幸“混进”高等学府旁听,沉醉在教授们精湛的讲解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仍去业校学习法语。
○作者为什么要写求学之外的事呢?比如家境的贫寒,“一当二押三卖”的凄苦。
——正是因为生活在一个贫穷没有文化的大杂院,才显出作者坚持读书的难能可贵,而能够“没有胡乱地生长”的原因是遇到了两位良师。可见恶劣的环境,困苦的条件的交代是叙写两位老师的背景,
——作者上学的经济来源是由本家提供的,而本家们停止资助,作者只有辍学,这是作者求学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必须有个交代;记叙待业期间的凄苦生活,则是为下文记叙作者在这种境遇中苦心求学作了铺垫。
○哪名同学能总结一下本文围绕中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选择材料?
——本文紧紧围绕幼年求学这一中心选择材料,整个求学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正规上学、业余求学。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来记叙这一过程,第二、第四部分是记叙的中心,进行了详写。第一、第三部分则分别交代了两个阶段的背景,用略写。与求学无关的往事,一律不写。这样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以事情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为线索。
叙述总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常用的叙述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简单的记叙文常常只使用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复杂的记叙文往往是综合运用。
○本文叙述的顺序是什么?
——以顺叙为主,兼有插叙。作者按着事件发展的先后次序叙述了贫寒的家境、上学、辍学和业余求学的经过。但在第一部分里插叙了帮老郝叔叔起草“请会通知”的事。
○这段插叙的作用是什么?
——一是明确“我”当时的处境和地位——与“拉洋车的”同处社会的最低层。二是说明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痛苦。这样的插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通过“我”作为没有文化的大杂院的“知识分子”写请会通知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我”没有良好的家庭和环境的熏陶,反衬出下文影响作者一生的老师的重要。突出了中心。
四、分析艺术特色:
1.语言特色:轻松的幽默,含泪的微笑。
○食不裹腹,也会有幽默么?为什么?
文章所记,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写来如诉家常,亲切生动。作者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求学过程中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今天回忆这些往事,绝非百无聊赖而抚摸昔日的伤口以自哀自怜,而是出于严肃的时代责任感,对那些黑暗年代作深沉的反思。辛酸的往事,严肃的反思,发而为豁达风趣的语言,形成本文幽默的风格。
本文幽默有两种形式:
a.用貌似轻松的笑话,来说严肃的事情。
b.故意将笑话说得十分严肃。
○这一语言特色在本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本文综合运用了这两种形式。本来是凄苦辛酸的往事,作者却说得俏皮轻松,叫你忍俊不禁,而等你想笑时,却分明听到作者说得那么严肃,几乎要催人泪下。
在第一段中,交代作者出生于一个“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家里根本没有一本书,却偏要说,“家里的藏书每年一换”,接着一个转折,“但只有一册”,再来个解释,“就是被称为‘皇历'的那本书。这”笑话是说得多么严肃。
又如第三部分,作者写到辍学后找事做的艰难,“母子两个茫茫然地等着,
等着一个谁也不愿多想的茫茫然的未来。”这是多么沉重的往事!然而文章没有“哭”出声来,接下去便是一句轻松的俏皮话:“茫然中还是有事可做的。子承母业,去当当。”这貌似“轻松”的“俏皮话”,却要比连连的泪水更沉痛。
2.表现手法: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例如,恶劣的社会环境和“那么多好的老师和好的朋友”,“完全没有文化的家庭”和渴求知识的“我”,“花了钱”而旷课的“学子”和做贼般“偷窃知识的人”,“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和厕所餐厅,“雅人”与“俗人”等。这些对比都是那么强烈,使本文的幽默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作者虽没有加任何的议论,自然会引起读者认真严肃的思索,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解题指导: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熏陶渐染(xūn)伫立(zhù)苛酷(kù)
不绝如缕(lǚ)兀立(wù)寥寥可数(liáo)
二、请说明下列引号的作用:
1表特定的词语2表特定的词语3标明从书上引用的部分
4表否定5表讽刺6表反语
三、家境贫寒、幸遇良师、好学上进。
[小结]
这是1篇回忆性散文。题目明确了记叙中心──记幼年求学之事。写作者亲身经历,写来如诉家常,亲切生动。先交代家庭及周围环境,再写幸运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良师益友,但生活迫使作者中途辍学,表达了作者对那时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字里行间,寄寓着对今天年轻一代的深切希望,希望他们珍惜良时,好学上进。
虽然往事是辛酸的,作者却以一种平常心态坦然面对,笑谈求学之事,感情真切深沉,于豁达幽默之中,含有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作者深沉而严肃的反思体现出来的历史责任感,令我们良久沉思。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带来的2篇《《幼学纪事》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米范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