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稿【范例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稿【范例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篇】
唐海波
教学目的:
1掌握全文论辩结构。
2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3分析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寻找承递性语句,来理清全文思路。
教学难点 :语言艺术。
分析第三段句子成分。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新课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时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那么作为自己一生的挚友和战友永远离去,恩格斯会怀着什么心情来发表演讲呢?
二、 整体感知课文
1 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惋惜(悲痛)——敬仰(颂扬)——悼念
悼念——评价——悼念
2 了解文体
这是1篇特殊的演讲稿,它是悼词。它在古代称为“诔辞”“哀辞”“祭文”“吊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在结构上一般分为三部分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职务和享年等。
主体: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作出的成就并做简要的评价。
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之情。
三、理清文章的结构
1理清文章的结构 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
第一部分(1—2)马克思逝世的损失 对于历史科学
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第二部分(3——7) 理论上 发现了剩余价值的规律 科学家
其他研究领域的发现
评说马克思伟大贡献
实践上:革命实践活动 革命家
影响:敌人恨他,人民爱他
第三部分(8——9) 英明和事业永垂不朽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语言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1)高度的概括性
马克思的革命理论十分丰富,实践活动的范围恨广泛,但恩格斯用短小的篇幅表现出来。既全面,又有重点,概括性强。如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对于他的实践活动写的是宣传、组织两方面。
(2)严密的逻辑性
本文论述的中心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贡献,而主要是通过科学家和革命家两方面论述的。
让学生找出两个过渡段和每一段的过渡句。
(3)综合运用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4)找出文中使用修辞的语句
借代:不直接说出某事物的名称,借用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有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等多种。
比喻、层递、讳饰
二、分析第三段(长句子)
三、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1朗读第一自然段,明确它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悲痛。
2找出关键的词句揣摩感情明确:
a.“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b.“停止思想了”——思想家停止思想,表现了痛惜之情。避讳手法(不能说出或不愿说出时用此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情感。
c.“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睡着了”又是避讳的手法。
3 做课后练习三,揣摩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含义
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
四、讨论第六段:它是马克思作为科学家还是革命家的贡献,应把它归于哪一部分。
五、布置作业
预习《我有一个梦想》
作者邮箱:
[1]
附【第二篇】
1、马克思墓志铭: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2、马克思座右铭:思考一切。
3、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4年在巴黎相识。之后的40年里,他们共同战斗,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建立了伟大的友谊。列宁在评价他们的友谊时说,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4、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时这样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篇悼词性质的演说词,给人的感觉似乎并不悲伤(哀而不伤,反倒有点豪气。),恩格斯为什么会这样写【第三篇】
参考:
1、鼓舞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化悲痛为力量。
2、对马克思热烈赞颂,马克思的死,可谓重于泰山,死得其所。
3、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豪迈壮阔的人生观有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四篇】
[教学目的]
    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献身于革命与科学的精神。
    理解本文的论述特点--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结构;高度精练、概括的语言);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水乳交融的特点。(重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简介马克思生平;把握全文结构;分析1-3段。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简介生平)
    今天学习,作者恩格斯。(板书)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的任务是:(板书)
    伟大贡献
    论述特点:
        严密的逻辑性
        高度的概括性
        浓烈的抒情性
    关于马克思的事迹,课文里有一些介绍,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多少?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他25岁时迁居法国巴黎。在大学里研究法学、历史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他与恩格斯一起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直到1883年3月14日他因病逝世。
马克思曾先后四次遭到一些国家反动政府的驱逐。他生活贫困。最穷困的时候连吃的都没有。面包房、肉铺、房东都来讨债,连夫人的围巾、家里的家具、自己穿的上衣都拿去典当了,为此他无法上街。有时想寄稿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马克思很爱他的孩子。可两个儿子一个养到八岁,一个二岁,都因贫病无钱医治而死。他的小女儿,得了重病,不到11个月就死了,那是1852年的复活节,马克思刚写好一本小册子。小女孩死后只能放到家中,后得到一法国流亡者次助的二英镑钱,才付清了棺材钱。他家分别在1850年、1852年、1857年连续死了四个孩子,只存活了三个女儿。
马克思在这样贫困的情况下,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仍然顽强的斗争,勤奋的工作。比如他写《资本论》一书,就花了他整整40年时间,为了写《资本论》,他和做过的摘记的书就有1500种以上。《资本论》的稿酬远远抵不上他写这部巨著时的所花的烟钱。马克思说,他为此献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和家庭。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了1篇有关选择职业的文章,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同学们,现在中学生中有少狂热的“追星族”,我想我们更应当崇拜、追寻伟人的足迹,这才是最灿烂、最辉煌、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星座”啊!现在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篇文章,了解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同时体会本文高超的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吧!
二、“预习提示”里说了,这是1篇悼词。什么是悼词呢?
     (出示幻灯片)请看:
    悼词,一种文体,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属于议论文范畴。)其结构一般为:
    开头:介绍死者生前职务、身份,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
    中间: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影响,并简要作出评价。  
    结尾: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和要求。
    现在,先请大家听录音朗诵,然后根据悼词的要求(见幻灯),结合文中介绍的马克思的主要贡献,思考本文可分为几大层。
    三、讨论文章层次与段意。(板书)
    1、首先,根据悼词的特点可将文章分为几大块?(见下)
一、 逝世情况(1)    
                     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3)科学家
                  对于   发现剩余价值        (4)(思想家)     
                历史科学 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发现(5)理论           驱逐    
    二、巨大损失         科学是革命的力量    (6)          敌人 诽谤
      (伟大贡献)对于   宣传革命(编报、著书)                  诅咒
         (2)   无产阶级                    (7)革命家- 影响    尊敬
                        组织革命(创立工人协会) 实践        人民 爱戴
三、悼念、信念、赞颂 (9)                          (8)  悼念
2、请同学们把课文再速读一遍,排一排马克思一生中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主要有哪些?(板书所说的答案,见上)
    3、怎样确定哪一项是马克思一生中最伟大的贡献?理由是什么?
    提示:大家研究一下,恩格斯对马克思所做的各项工作的评价是不是完全一样?你从恩格斯的哪些用语可以看出?请在课文中画出最关键的词语。然后说出你的见解。
    明确: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理由:马克思既是一个科学家(思想家),又是一个革命家。但作为一个科学家,这“远不是主要”的。为什么“远不是主要的”?
    因为科学是革命的力量(6)。(因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是个承上启下的段落。
    那么,什么是“主要的”?下文说,他“首先”是一个革命 家,(“首先”,就是“更主要的”的意思。)而作为他的“顶峰”就是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5、作者是怎样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的?
       巨大损失(伟大贡献)  对于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两个“对于”有没有弄错位置?没有。
    6、结合悼词的结构思考:第8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影响  敌人:驱逐 诽谤 诅咒  人民:尊敬 爱戴 悼念 
    [小结]大家看(见板书),我们读了这篇悼词,不仅了解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使我们的思想灵魂受到洗礼,唤起我们的无比崇敬之情,而且从议论文的特点来看,本文在论述上,逻辑思路是何等的严密啊!本文的中心是论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贡献,而这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文章第二部分第一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
    逻辑严密还表现在文章各个部分各个段落之间的紧密联系上:
    从全文来说,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如第2、6段);
    就段与段之间来说,一般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如:
    第2段的“这个人的逝世”;
    第4段的“不仅如此”;
    第5段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第6段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第7段的“因为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
    第8段的“正因为这样”。
    就这样,作者运用这些关联性的语句,一步一步地把马克思的伟大贡献与巨大影响,推向高峰。不仅使段落过渡自然,前勾后连,联系紧密,而且使论述内容重点突出。读这样的文章,就好比登山,翻过一个山头,又发现另一个更高的山头在前面,直到你登上最高峰,才发现“无限风光在险峰”,从而使你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
    同学们,这就是议论文的逻辑美,凡是美的事物,都是富有诗意的事物。我们从议论文中也读出了诗的节奏与韵律。
    四、现在我们再体会一下本文论述上的特点:高度的概括性和浓烈的抒情性吧!
    1、 分析第1、2段语言的抒情性(揭示出下面语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A、“三刻”:突出这一时间对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重大影响。
     B、“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
          (见书)
     C、破折号的作用(见书)
     D、“这位巨人”到“感觉到”。(见课后练习二、2)
[总结]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主要是要懂得下面两点:
    1、阅读和写作议论文必须理清文章的逻辑思路,讲究运用过渡词句,使文章结构
严谨,浑然天成。
    2、即使是议论文阅读,我们也要运用自身所积累的,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课文。这样我们才能进入“角色”,与课文、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唤起与作<>者同样的情感体验。
   至于本文在论述上的抒情性与概括性,我们明天学完了这篇课文,再来总结规律。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就写在书上)
   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3-8段;总结课文特点;完成习题。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提问:
    1、议论文结构有哪些类型?(总分;递进)怎样才能使议论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过渡自然;用好关联词句。)
    2、阅读文章,怎样才能与作者及其作品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分析第3-8段
    1、读“提示”第三段开头一句,分析第三自然段论述语言的概括性。
    A、第三段是一个长句。分析长句的方法是:首先分析句子的结构,使句子的内容明朗化;然后,借助相关知识,弄懂句子的含义。
   这是一个单句,还是一个复句?是单句划分成分,是复句划分层次。(单句。成分划分略)
   B、作者是怎样评价马克思的这一伟大发现的?
       与达尔文类比
           达尔文  生物界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都是划时代的伟大发现 。
   C、问:“简单事实”后的冒号所领起的内容是什么?
       即“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具体内容。
   D、如何理解这一规律?
       首先,理解词句的含义;
吃、喝、住、穿        =物质、存在
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精神、意识
直接的物质的资料的生产                占统治地位
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 经济基础   的生产关系
    经济发展阶段                      各方面总和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
                             决     式、人们在生产中
                             定     的地位、分配形式
         国家政权、
国家制度 法制、军队、                     生产力
         警察、法庭等
         政治、法律、       上层        人;劳动对象;
意识形态 道德、社会科学     建筑        劳动工具
         艺术、宗教等
        其次,了解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这样就可以理解这个“规律”。(先讨论,再打幻灯片)
     承条(1)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存在决
     接件(2)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定意识
    
         (3)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   
因     承      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   经济基
果     接      构成基础,                                 础决定    
         (4)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   上层建    经济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