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数乘小数”【第一篇】
第二课时 小数乘小数
教学内容: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练习一第5—9、13题。
教学目的: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同学们最近我们校园宣传栏的玻璃碎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
2、尝试计算
师:观察算式和前面所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小数乘小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样计算呢?和同桌讨论一下,然后自己尝试练习,指中板演:
方法一:米=12分米 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 96平方分米=平方米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 8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3、×,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的积中有几位小数?×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例4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p4做一做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 4 1 3
× 4 × 2 6
9 6 7 8
2 4 2 6
3 6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 ×= ×27= ×=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p5做一做
3、p8页5题: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第7、9题,p9第13题
课后小记:
经过预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两道例题能在一课时内完成, 且还留有较充分的时间做课堂作业。
作业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竖式写法格式不正确。如有的学生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法的格式混淆,写竖式时错将小数点对齐了写。
2、小数点定位存在问题。1。06*25有个别学生认为25是两位小数,所以出现积的小数点定位错误。
“小数乘小数”【第二篇】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86--p8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 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重、难点:掌握计算方法,会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10= ×( )=460 ×1000= ÷10=
46÷1000= ÷( )=
2、填空:
(1)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 倍,积也( )。
(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 )。
(3)竖式计算:×25=
做完后交流提问:你们是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
二、研究新知:
1、出示小明房间的平面图。
2、看图,你能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3、先研究第一个问题:
(1)计算房间的面积,你们会列式吗?
(2) 揭题:小数乘小数。
(3)我们现在估计一下,×的积大约是多少?
(4)以前,我们计算小数乘整数,是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的,那今天的小数乘小数,你也能把这方法迁移过来吗?试试看。在尝试的过程中,你碰到了什么困惑?
(5)交流讲解,并板书。
4、研究问题(二)
(1)小明的房间还有一个漂亮的小阳台,阳台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怎样列式?×=
(2)列竖式时,这两个数怎样摆比较好?
小结:小数乘法列竖式时,要把末位对齐,把位数多的放上面,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3)试做:p87,并交流。
5、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思考: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发现: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6、有了这么重要的发现,那就来考考你:不计算,请你快速说出下面的积是几位小数?
×= ×=
×= ×=
7、验证。
8、小结计算法则。请你们在小组里说说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师:在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里,只需添一个词就可以了,你能添好吗?
9、接下来,我们接着挑战,有信心吗?小明的房间还摆了很多漂亮的家具,我们先来算算花架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问:你碰到了什么新问题?
小结: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添0补足。
板书:位数不够,添“0”补足。
三、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知道了哪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巩固练习。
1、送小数点回家。在下面各题的积里点上小数。
×= 341 ×= 516
×= 1200
2、帮小明算出其它家具的占地面积。
3、根据346×12=415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 ×=
×12= ×1200=
4、拓展训练: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 )×( )=
5、思考题:小红在计算乘一个一位小数时,没有看清第二个因数的小数点,算成了乘一个整数,所得的积比准确的积大了,你能求出准确的积是多少吗?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反思【第三篇】
⒈身为老师要理清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质。
教方法的老师,却不知道方法的本质,说起来象无稽之谈。可事实上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在初次教学这个内容的时候,恰恰没有弄清楚这个方法到底该怎样做。就以例5为例,学生可以很轻松的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归一问题,桥梁就是不变的“单价”,在引导学生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是先根据单价不变,得到等式:总价/用水吨数=总价/用水吨数,明确成正比例;
还是因为单价不变,总价和用水吨数成正比例,所以它们的比值相等。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没有觉得这有什么区别,选择了简单的第一种方式。刚开始过程很流畅,但我发现学生在方法表述上总不愿意说到成什么比例关系,仿佛这个比例是跟本题是不相干的内容,最后在比较和练习上学生也无法清楚的表述出方法和规律,尤其是倒过来后的方程(如/8=x/10用8/=10/x)很多孩子都不能接受。不仅没有体会到用比例的好处,反而觉得还要写“解设”真是麻烦。
惨痛的失败后我开始认真的分析和检讨,发现学生根据单价不变列出等式,其实用的是以前学过的方法,以单价作为桥梁,比例成了“鸡肋”,方程倒过来后,就不等于单价了,所以很多孩子认为这是不对的。作为六年级的孩子,之所以学习用比例解决问题,就是要让他们站在理解量之间的普遍关系,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更方便快捷的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之后,我采用了第二种方式进行第二次教学,首先明确成正反比例的量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比值相等或乘积相等),只要判断出题目中的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就可以列出比值相等或乘积相等的等式。这样一来,学生做题就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他们有规可循:只要路程一定,就说明时间和速度成反比例,结合数据我就可以列出一个相应时间和速度乘积相等的方程。
教学之后,学生能够很好的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基础的数量关系,如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等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比例关系,列出等式。当然对于并不常见的数量关系,学生在判断比例关系上出现了困难。但总体来说,学生在运用比例关系列出方程这个方法的掌握上还是比较成功的。
⒉总结和比较中,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既然想让他们有规可循,那么就要让他们牢牢地掌握这个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了方法与步骤的总结,这个过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都是以前学过的题目,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就丢开比例,而用以前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因此,在复习中,我的重点不是放在成什么比例,而是成正或反比例的量有什么样的特征,先分散一下难点。分析题目的时候用“成什么比例关系?”“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一个等式吗?”这个两个问题将孩子们的注意力放在比例上。问题解决之后,我还设计了一个回头梳理的过程,可以说让学生对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了一个强烈的印象。之后的例6上我放手让学生独立用比例知识解决,练习中设计了一个分别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对比,这无疑是整节课的小高潮,学生答的非常精彩,基本抓住了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
⒊在辨别中,体会用比例解决问题方法灵活,计算简便
学生在前面的总结和比较中,学生已经体会到了用比例解决问题有规可循,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但这还不够,因为以前的方法也很简单啊。因此需要更多的冲突来让学生体会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使用比例解决问题是多么的灵活和简便。
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采取的是学生做,然后进行讲评比较,可具体操作起来很费时间,学生比较时间不充分。同时学生不一定会出现我所希望的情况,或情况太多,使比较增加了难度。于是我改进了方法,采用了判断题的形式。学生在辨别中发现,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比值就相等,既可以说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相等,也可以说数量与总价的比值相等。原来方程还可以倒过来列,很多孩子也产生了疑问:根据比例的性质,我还可以怎么列这个方程呢?由于比的基本性质是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比值不变,同学们也惊喜的发现,这样一来用的好还可以省掉换单位的过程,真方便。
由于总结和比较的到位,最后的实践操作,孩子们不仅能正确的运用比例知识去解决,更列出了若干个不同的方程,其中一个方程使计算非常简便,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⒋课堂的调控能力有待加强
体现在时间分配上我的安排不是很合理,前面探究过程总是占时间多。
在内容的设计上进一步做到层次分明,在导入语言上少些花哨,多些简单和清爽。重视问题的提出,尊重学生的发言等等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待提高的地方。
⒌整个课堂探究内容较多,练习不充分。
由于本节课含正反比例两个方面的内容,再加上比较,所以探究的内容较多,练习的部分不充足。而且在探究过程中,也由于时间的关系探究的不是很充分,每个问题只有1、2个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成绩中下的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
⒍课后作业和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生对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哪种量一定,怎样找出等量关系表达得不是很好,有的学生似乎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这是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还要加强训练和指导。
学生在解正比例的应用题时,发现中下生会出现左边比的顺序跟右边的顺序会相反;在解反比例的应用题时,中下生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来解答,计算的准确率低,所以今后对比例的解法还要多指导。
以上一些问题,主要还是在课堂上的一些练习和指导少了而造成的,因此,在第三次教学中,我想尝试将正反比例解决问题分成两节课教学,第一节课将重点放在掌握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和体会这个方法的灵活性上。第二节课则将重点放在掌握用反比例解决问题和正反比例的比较上,这样一来每节课都可以有比较充分和有针对性的练习,相信可以更好更多的关注一些成绩中下生。
“小数乘小数”【第四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迁移类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的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的难点: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的关键:让学生充分感知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表格)
24000
24
2400
2400
240
积
150
15
150
15
15
另一个因数
160
16
160
16
一个因数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为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就是我们以前学的积的变化规律。
二、新课传授:
1、计算=
a、师:(出示课件)我们再来看这张图片,这就是我国刚刚发射的神州六号的结构示意图,它分为三个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主体长约 8米,最大直径为米,如果把它用平面图画下来,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
师:看着这张图,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师:谁能列算式?
生: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小数乘以小数)师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b、估算:
师:那它大约等于多少?你能不能估计一下?
生:大约等于24 8x3=24.
大约等于17 2x8=16
c、学生尝试计算:
师:哪它到底等于多少?你能不能自己试着算一算?
学生独立做在本子上,找一人上黑板。
d、观察比较,理解算理
这几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哪小数点到底应该在那里?你能说一说理由么?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辨论,促进思维的深入。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从生活情境中实际意义进行估计,学生将米化成分米,利用整数计算。
(2)、利用“两个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
在此基础上统一认识,把学生的思维过程用课件演示出来。
2、学生独立完成
这是一道小数乘小数的题目,你会计算么?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理由。
3、观察两个算式,总结算法。
师:仔细观察两个算式,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联系?
生: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相等。
学生完成练习,给算式点上小数点。
师:经过刚才的观察,如何计算小数乘小数的题目?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法则。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书上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找学生板演。
2、改错
3、完成“你知道么?”
学生独立求出神州六号的起飞质量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