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反思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47319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学范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1

摘 要:数学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教育机构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高效的课程教学对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积累,培养其数学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有多项教研报告显示,我国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中尤以学生缺乏自主反思能力等较为明显,教学效果不佳;故在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和探索新型教学策略,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主要从学生的反思能力及其重要性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反思能力

一般来讲,反思能力是人们在通过脑部活动进行反思时所具备的心理条件,其具有自我意识强、主动探究性高以及有效行动力等多项特征,是现代化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启发其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对策,现论述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反思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课堂学习是通过自主探究,促进其自身掌握数学知识并构建相应知识体系的过程。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创设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反思意识,增强其数学思维活动。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为班级学生设计教学案例,创设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反思意识。如:17-8=( ),请同学们在课桌上使用小木棒或粉笔尝试摆出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课堂思考和探索,均得出答案为9;之后,教师可让部分学生再说出各自的计算方法,其中:A同学发表意见:由于被减数17的个位为7,无法直接减去8,所以计算时可以将10根粉笔与7根粉笔混合在一起,然后筛选出8根,余下的粉笔数就是答案;B同学则认为:在计算数学公式时,若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可向十位数借1减去8,再将得到的结果(10-8=2)与个位数相加即可得到答案9,此种计算方法为退位减法。在本节课中,教师不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为其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其反思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适当运用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课堂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等具有积极作用。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积极反思,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课堂教学后,可围绕面积计算问题设计教学案例:有人在一矩形草地中修了2条边缘平整的小路,其中一条边长AB为10 m,AD为20 m,草地与小路外边缘距离均为1 m,求该矩形中剩余草地的面积。针对该面积计算问题,许多课程辅导资料中所给出的答案均存在一定误差,其均认为通过平移可将“分割出”的4块地构成长为(20-1)m、宽为(10-1)m的矩形,再行计算。此时,教师可提出课堂反问:还有别的解答办法吗?利用该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并鼓励其积极动手操作,经学生自主反思与课堂实验可得出:草地际面积大于原有结果,其计算方法为:(20-1)×(10-1)m2。

三、指导学生自我反思,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数学学科课业较重,学习压力较大,导致许多学生在做作业时多将其看做是完成一项任务,答题后并不会深入思考,长此以往易形成思维定式,造成思路僵化,从而消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学有效性不高。

面对上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适当借助教学案例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以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此,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关于“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知识点的实践教学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中为学生设计教学案例如下:甲说:10以内可被3整除的数主要有3、6、9;乙说:对于13、16、19等整数来讲,其个位数为3、6、9,无法被3整除;丙说:12、18、21等整数均可被3整除,由此可知是否能被3整除与其个位数的联系不大。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上述案例,认真分析并反思本节课的思考过程,了解和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错误认知的原因,并指导其及时纠正错误思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其学习水平。

总之,目前我国许多小学数学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反思能力不足,从整体上来讲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需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并适当运用课堂问题与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以培养其反思能力,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2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44-01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促进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采取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原则。调研了解到,小学数学教师中很普遍存在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认为“理论空洞,不实际,学不学都可”,这种观念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敌,是阻挡教师由“教书匠”成为“教育家”的一道屏障。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必须遵循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和方法是教学设计实践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教师只有系统学习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后,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看问题,教学设计实践才能更加科学和规范。其次,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断自觉地应用理论,不断尝试、反思和完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不断地内化成教师的个人知识,并转化成为实践行为。

2.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原则。据了解,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仍然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经验式行为。教师们经验丰富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多顽固的思维定势,教学成为没有创新和活力的例行事务,教师的进取心和事业热情在毫无挑战的工作中慢慢磨灭,逐渐产生职业倦怠感。

然而,教学设计不是重复机械的简单工作,而是极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不是完全听从专家、管理者安排的工具,而应该是教学中的研究者。教师如果以研究的态度去设计好每一堂课,就会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用教学日志、周期性工作总结、反思笔记、论文等记录自己教学设计方面的成长与变化,不断反思、总结和升华自己的实践经验,甚至进行广泛推广。这样教学就会成为不断追求完美永无止境的事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3.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原则。目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缺乏潜心钻研、追求完美的态度,另一方面还缺乏平等、开放的共享交流意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倾向于经验式的自我摸索,把彼此都看成权益和资源竞争的对手,而不是合作学习伙伴,不希望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每个老师心中都铸造起高高的壁垒,保护了自己,同时也封闭了自己。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摒弃浮躁,静心钻研教材,分析和了解学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方面的自主探索,但是不能让自己处于孤立状态,应该敞开心扉,与他人(校外的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合作和交流,在寻求帮助的同时别忘了分享自己的经验。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老师之间才能形成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也就能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身份认同,达到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进步。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途径

1.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见习、实习对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作用最大,然而目前很多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一方面,目前师范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短且脱离实际,很难让师范生获得为其教学生涯奠定基础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实习通常放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这种状况使理论游离于实践之外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学生既不能理解所学理论的实际含义,更不利于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

2.加强学校对教学设计的科学管理。制定合理可操作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范,二是创新。在统一的基本要求下,让教师在达标之余还能施展个性,体现出教学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应采用定期评比、及时表扬、公开展览、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评价,让老师们参与教案互评,在互评中彼此学习提高,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对新老教师进行弹性化的分层管理,鼓励教师对已有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后,让其他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使用,提高教学设计的重用率,减轻教师负担。

3.加强学校教学设计相关资源库建设。加强校内资源库的建设,以丰富教师教学设计的资源或资料,积极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主要包括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订购相应的教学资料,如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集、优质课的VCD等,为教师制作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并为教师准备更多的备课素材。同时,还应该对本校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等资源进行分类、汇编整理,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以共享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3

开篇

(1)“读”具特色——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 薛全兰

课改纵横

(4)《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教学设计与评析 闵爱红

(6)数学语言与教学 陈家梅(特级教师)

(7)为数学化教学搭建“脚手架” 方孔券

(9)在“做”中探究、生成、反思——谈“做数学”的实践与体会 李强

(11)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意义和教学策略 段丽莎 顾九华

(13)欢声笑语绽放精彩 张志红

(15)“趣”而“趋”:给孩子幸福的数学作业 孙保国

(17)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细节问题回顾及策略调整 董金霞

(19)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走向直观的有效策略 吴爱林

教苑时空

(21)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智慧生成——“认识角”教学设计与评析及反思 倪晋贵

(22)“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仇步川

(23)巧用材料关注经验——“笔算乘法”教学案例与反思 沈新

(24)“可能性”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温桂珠

(25)“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朱冰

(26)教学设计,我们关注细节了吗? 贺艳

(27)数学文化教育典例——“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例谈 石丹

(29)“映日荷花别样红”——“分数化小数”教学案例对比及反思 赵春玲

(30)课堂有效互动促进思维优化——关于提高课堂对话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徐玉平

(32)在过程中体验在亲历中建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例谈 张云波

(33)在“寻找相等关系”中形成列方程的模型 张琳娜

(34)运用有序思考策略提高学生思维质量 曹敏华

(35)思维教育:数学教学的追求——数学公开课教学感悟略谈 陈昌萍

(36)让计算练习不再枯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片断及反思 冯晓萍

(37)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听特级教师黄德忠执教“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有感 许广碧

(38)课堂教学需要“慢”的艺术 高明春

(39)让“美丽”的数学不再“冰冷”——浅谈课堂教学生成的精彩处理 宣建

(40)在交流中进发出思维的火花——“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案例 吴静芬

(41)精彩数学课堂演绎真正有效 刘雪林

(42)浅谈数学课堂中的问题引领教学法——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 刘全姑

(44)以主题图为依托,使学生张开发现的翅膀 朱艳艳

(45)呼唤高效的课堂提问 石卫娟

&n

bsp;    (47)有效导入精彩无限——浅谈课堂有效导入的创设 缪亚红

(48)浅析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建议 李烨挺

(50)如何开发和利用小学数学习题 莫洪宣

(51)谈角、垂线、平行线及三角形的教学 莫翠娜

(52)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鲁永华

(53)计算教学要把握好“三度” 罗柳青

(54)回归朴实,课堂后二十分钟同样精彩 陶花

(55)巧用情境,让计算教学变得魅力无穷 蔡守江

(56)创造性运用教材教学应用题 廖延芳

(57)数轴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和思考 张新

(58)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例析 于海云

(59)让学生不再“听”数学 侯小卿

(60)小学数学高品质课堂践行 王静

(61)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探索与尝试 汪迎英

(6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初探 李荣

(64)中年级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问题及纠正策略 林希光

(66)小学数学中的简单速算与巧算 陈银珠

(67)高效课堂的引路石——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时目标拟定的思考 张小红

(69)浅谈小学探究型数学作业的教学 方逸

(70)生本理念下课堂练习设计“三性” 王浩

(71)养成习惯提升悟性 季国林

(72)浅谈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误区 周建超

(73)用好教材,提高课堂实效——有效教学的一点反思 蒋静

综合平台

(7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王宝清

(75)从克服心理障碍人手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蔡锦民

(77)莫道都是粗心惹的祸——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孔淼森

(78)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 李少娟

(79)开发素材性教学资源发展实践型作业能力 靳颖

(80)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素华

(81)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有效策略 姜海强

(82)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姚齐梅

(83)经验: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 马红艳

(84)差错,让儿童的思维落地 王加林

(85)数学练习课要抓“实”善“练” 孙妍

(86)数学日记:解读学生心灵的工具 陈小芳

(87)智慧理答;让课堂更精彩 相辉

(88)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讨 胡全会

(89)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两

点思考侏建成 朱建成

(90)探寻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策略 丁江立

(91)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经验反思 李红才

(9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张颖

(93)浅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汪静

(94)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学数学学习 徐春林

(95)关于数学课堂资源的思考——从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谈起 王瑾

(96)数学课堂因“问题”而精彩 陈丽霞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4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作用,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对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使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对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的分析,就是希望教师不仅考虑本节课所教的知识,更要考虑到本节课后蕴涵的潜能。如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间的迁移:由刚开始的一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到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由小数乘法到分数乘法;由分数乘法到百分数乘法。每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假如在教学第一环节的内容时,考虑到它在今后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教师应该深挖教材,既能使自己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课堂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教学设计必须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学习困难、学习兴趣及学习方式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事倍功半或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师:2012年6月16号下午18点37分神州八号发射声控,女航天员刘洋搭载升空。你们知道刘洋向全世界展示的是什么吗?教室内一片寂静!

本案例中,教师及时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引入课堂,体现了教师具有较强的选材意识,但是,却忽视了面对的是刚刚步入学校的一年级的儿童,他们不一定对发生的每一件大事都感兴趣,他们有他们的爱好和兴趣。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视界来衡量学生的视界。要想真正了解学生不仅仅依靠经验,有时还需要一定的调研。如小测验,访谈和学生交流,侧面了解,课堂观察,作业分析等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对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而服务的。《数学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规定了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也要体现数学教育的多方面价值,教学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是否获得个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任务。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否则就无法评价。为此教师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从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具体的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如《长方形的面积》(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①能借助透明方格胶片或带有方格的面积图,说明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的理由。②对给予的长方形和实物,能够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教学活动包括活动的内容,活动的设计意图,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活动的时间分配等。其中活动内容是核心,活动设计意图是导向,活动的组织实施是关键。活动组织实施也就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包括:教师活动的开展?导入、提出问题或提出任务,主题探究(包括组织学习、组织交流、讲授等);学生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练习等;活动材料的准备?学具、教具、课件等。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是为了完成和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设计。那种只关注活动过程“热闹”而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离,或者活动时只注重教学活动而忽视教学目标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引一个三年级评语例子:“这几天我们学习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记录较远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测、估计较远的距离,在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希继续努力。等级评定,优。”这个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1 124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