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96435

【导言】此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质5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

教学目标:

⒈会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圆弧长的相关计算问题。

⒉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计算跑道的弯道(半圆)长,能解决有关起跑线的设置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教材第75页起跑线图。

问一:为什么每条起跑线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呢?(因为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长一些)

问二:半径为30米的。半圆有多长,你会计算吗?

由学生讨论解决问一、问二。

(点评:问一旨在引起学生时跑道的形状和跑道的长短认真观察和比较。问二旨在回顾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问一、问二既引入新课,又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讲解实例

6名运动员进行200米赛跑,怎么设置每条跑道的起跑线?(每条跑道宽约米,弯道部分为半圆)

⑴最内圈的弯道半径为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 (米)。

⑵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 (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 (米)。

⑶相邻两条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 (米)。

解:⑴圆的周长C=2πγ

半径为米的圆的周长为2×π米

半径为米的半圆的长为2×π/2米,即π米,所以这个弯道的全长为π米。

⑵因为每条跑道宽约米,所以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π米。

⑶(+)π—π

=π+π—π

=π

≈米

(点评:通过对相邻弯道长的计算、比较,得出起跑线设置的规律,给学生一种收获感。)

总结:相邻两条弯道部分的差等于每条跑道的宽与圆周率的积。

三、练一练

进行200米赛跑,如果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经画好,那么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呢?

四、实践活动

量一量,学校操场跑道最内圈的弯道半径,计算出最内圈跑道的总长度约为多少米。

五、思考题

国际标准田径运动场跑道全长400米,最内圈弯道半径为米,每条跑道宽为米。

⑴最内圈弯道长为多少米?

⑵若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画好,那么400米赛跑的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米?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口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热身:

160×40 230×40  19×3  180×40  140×7

2、竖式笔算:

45×23=

85×30=

二、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课件示信息窗图,学生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买114袋谷子要花多少钱?

你会计算吗?学生自己试着在本上做,做完后小组交流,主要交流每一步计算的过程。两生板演。

4、学生班上交流计算过程,特别是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时,积的末位应写在哪一位上,并说明理由。如果学生讲不清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清楚。

5、小练习:321×12   209×18

三、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解决:买340袋玉米要花多少钱?

两生板演,学生做完后同位俩交流。在学生做之前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2、学生根据板演讲解计算过程,如果学生列的算式有简便算法的,师可引导学生试着比较这两种算法哪种简便,然后再强调当因数末尾有0时应注意写简便算法。

3、学生小组讨论:怎样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课堂检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促使学生加深对每句口诀意义的理解,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

2、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能灵活运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和推理概括能力,向学生渗透函数对应思想。

4、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探索的乐趣。重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

难点:

熟记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刚才同学们悦耳的背书声,吸引海底的'小鱼来到我们的课上和我们一起学习。

它们啊!出了几个题目让你们做!小鱼说:你会吗?2x5= 4x4= 3x1= 5x4= 1x2= 5x3= 4x2= 4x3= 2x2= 1x3= 2x4= 2x2=

师:同学们,你们1—5的乘法口诀学得真认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这次,老师想让同学们自己编口诀,你们敢挑战吗?

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师:老师很喜欢鱼,可是又老是养不好鱼,于是我就想,用三角形摆金鱼可以吗?(课件先出示一条金鱼)

师:摆一条金鱼用了几个三角形?摆2条呢?那么摆3条、4条、5条、6条呢?学生讨论,然后完成下表。(教材61页主题图下面的表格)鱼(条)1 2 3 4 5 6三角形(个)6 12

提问:

1、6是有几个6相加得到的?乘法算式怎么列?那12呢?18、24、30、36呢?

2、你能根据1x6=6,1x6=6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板书:一六得六)

师:你能编出6的其它5句口诀吗?请你把教材61页的口诀补充完整(板书: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在生汇报时师板书,并让生说一说口诀所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把6的乘法口诀编出来了。齐读!

师:认真观察这些口诀,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这些发现都可以帮助我们记住6的乘法口诀。

师:你认为哪句容易记,哪句难记?你有好办法很快记住吗?如果我忘记了“四六”是多少怎么办?口答:5个6比4个6多几,比6个6少几?

师:现在自由记忆口诀看谁记得最快?1)齐背2)分组背3)对口令4)开火车背5)指名背6)同桌比赛,谁背得熟练

三、趣味练习,应用新知

1、用口诀读下面的乘法算式2x6= 3x6= 4x6= 6x2= 6x3= 6x4= 6x5= 4x5= 6x6= 1x6=

2、钓鱼小高手2x6= 4x6= 6x4= 1x6= 6x5= 6x6= 3x6= 6x2= 6x3= 5x6=

3、谜语:有时挂在天上,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师:这首诗里面一共有多少个字?谁能最快的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4、根据图形说口诀和乘法算式

四、情感沟通,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6的乘法口诀1x6=6一六得六6x1=6 2x6=12二六十二6x2=12 3x6=18三六十八6x3=18 4x6=24四六二十四6x4=24 5x6=30五六三十6x5=30 6x6=36六六三十六,还可以加上教材分析、作业布置、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第四篇】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9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

2、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功能。

3、培养学生数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

二年级时学过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与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三年级时还学过了两种不种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与平均数。

二、新授

1、出示某地区城乡统计表

引导学生理解该地区1985年至20xx年每隔5年城乡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分别画出2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把城镇与乡村人口进行对比,用一个统计图能描述这些信息吗?画出复式统计图。

3、四人小组讨论小精灵的问题:“这是复式条形统计图,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4、汇报交流,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5、回答书本上的三个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安排的是四年级男生,女生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统计,让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五篇】

教学内容:

教材55页例3

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

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

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

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

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

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

板书: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

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

四、总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2196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