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案例(通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教学反思案例(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教学反思案例【第一篇】
[案例描述一]
导入新课时,我先问:“小朋友们都没有去过蒋老师的家,你们想不想看看蒋老师家里都有些什么呢?”天真的孩子都十分急切地齐声回答:“想!”接着我十分“爽快”地说:“那好吧,今天蒋老师就带你们到我家看看都有些什么。”这时我用课件展示自己家有规律排列的物体照片,并一一向学生介绍。
紧接着我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蒋老师家的这些物品美吗?美在哪呢?”(同桌互相说。)
接着老师说:“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品的图案或者排列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甲:“柜门的图案是按橙黄橙的颜色排列的。”
生乙:“窗帘的图案是按一朵开的花一朵花苞一朵开的花一朵花苞这样排列的。”
生丙:(较机灵的)“蒋老师家的那些物品的图案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
老师笑着说:“你真聪明,说得真好!再请同学们看看蒋老师今天穿的衣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我伸开手臂,转了转身,展示自己的服装。
大部分学生说:“蒋老师衣服的图案是有规律的。”
我高兴地说:“小朋友们真棒!回答得都挺好的。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新课导入水到渠成,我顺势板书课题“找规律”。
[案例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是活跃的、是无处不在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充满悬念而又生活化的情境作为导入部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教材主题内容是联欢会会场,如果将这一场景直接引入课堂也未尝不可,可我想如果能在主题教学之前制造一点悬念,做好一些铺垫,创设一种活泼、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孩子们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这节课的教学,将会使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堂课的教学实践证明我的想法得到了实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正如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这一要求出发,我让学生观察我家中有规律的物品,欣赏我穿的衣服等,让孩子们初步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案例描述二]
新授环节结束后,我设计了“活动中创造”的环节。
第一环节:闯关游戏
(1)考考你。老师说:“你们想不想参加联欢会啊,去联欢会的路上有一片草地,草地上有些花,如果你能说出这些花的排列规律,那么第一关就闯关成功。”很快孩子们就争先恐后的说出了答案。
(2)出示入场券。孩子们第一关闯关成功,十分兴奋,我接着说:“第二关那就是出示联欢会的入场券,你只要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
课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拿出课前发下的“入场券”,涂的涂,画的画,认真极了。
当全班同学都画好以后,我问:“谁来当验票员?”同学个个都想上台来,于是我请了一对同学上来示范验“入场券”,然后同桌互相验。
验票通过后,表示第二关闯关成功,同学们就可以参加联欢会了。
老师说:“小朋友们,下面联欢会就要开始了,我们一共准备了四个节目。”
(1)第一个节目是“学一学”
①跟着老师做。我做一串有规律的动作,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跟着往下做。
②跟着一名学生做。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地跟着老师、同学做着一串串有规律的动作,开心得很。
(2)第二个节目是“猜一猜”
①老师摆学生猜。我在上面摆图形,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说出来。
②自己摆同桌猜。我摆的规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们想自己来摆规律吗?
同学们都用学具全神贯注地摆着自己创造的规律,摆好后又与同桌兴致勃勃的互相猜着。
(3)第三个节目是“做一做”
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三种颜色形状不同的纸片剪成的图案。
小组合作串帘子,比一比哪组串得最漂亮最快。
老师分配任务后,小组长认真组织组员开始工作。
老师将同学们串的帘子挂上黑板,颜色鲜艳,图案有规律的排列,很漂亮,效果很好。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串的帘子这么漂亮时,都十分兴奋,一种成功感油然而生。
(4)第四个节目是“变一变”
①你能用其他形式把这条规律表示出来吗?(老师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等形式把规律表示出来。)
②你能把这个规律写下来吗?
[案例反思]
教学案例及反思【第二篇】
关键词:数学游戏 亲手尝试 动手操作 培养能力 提高能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
2.通过课内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片段案例分析
(一)猜想从问题设置开始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大家说有兴趣吗?
生:有!
师:老师现在这有两枚骰子(教师出示两枚骰子),现在我同时掷在桌子上,大家猜测一下它们的和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不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说出那得理由。
生1:它们的和应该在2-12之间。(老师板书:2~12中的任意一个)
生2:它们的和肯定不会超过12,12是最大了。
生3:它们的和大于2或等于2。因为1个骰子最小是1,2个骰子的和最小是2。
学生动手操作结果显示:掷两枚骰子的和在2-12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板书: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2)
教学心得: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师:同学们做的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投两枚骰子比赛,假如和是5,6,7,8,9这五个数,就算老师赢;如果出现5,6,7,8,9以外的数,就算你们赢,这样好吗?
生:好!
师:你们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呢?
生1:老师选了5,6,7,8,9是五种可能;5,6,7,8,9以外的数2,3,4,10,11,12是六种可能,应该是我们赢的可能性大。
生2:这要看运气,谁赢的可能性大!
……
师:还是让我们看实验的结果来说话吧!
(学生动手投骰子,边投边记录)
教学心得:学生对猜想和动手操作活动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从发现问题中,进一步猜想与探究
师:通过你们几次的尝试,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操作看记录结果,显示老师赢的次数多。
师:我选了5个数的结果,你们选了6个数的结果,但是,实验的结果还是老师赢的次数多,这是不是说老师的运气好呀?
生:……
师:小实验的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不是老师幸运,是其中隐藏着小小的秘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秘密。
师:我们知道每粒色子有6个面,分别是1、2、3、4、5、6。在一个面上,1-6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枚色子出现2-12这11个数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下面去研究一下。
教学心得: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三)小结
师:今天这个活动虽然很简单,同学们做起这个活动也很方便,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是不是感觉到做任何活动,只要善于动脑,善于探究,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请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生1: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生2: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做游戏,不能只看表面,应该善于动脑子,多思考。
生3:再简单的动手操作,其中往往会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学数学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动手操作会揭开许多小秘密;以后还要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动手动脑,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希望你们越来越聪明!
教学心得:通过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大小”的实验游戏揭开了这个隐秘的秘密,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了“组合”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探讨,解决“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环环相扣,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一个环节:设置问题质疑――猜想的开始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个环节: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实验结果与事先估计不一样时,引起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亲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学生通过统计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看到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数的分解的形式来分析其中的奥秘,找出其中内含的秘密。
第三个环节:从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验证猜想的结果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是空想。猜想后的探究活动会验证猜想的结果。过程很简单,但是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我们从发现问题都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方案,最终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洪赏。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4).
教学案例及反思【第三篇】
关键词:效率 导入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广泛关注。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更在于将精心的预设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实处,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就好比整个课堂教学交响乐的序曲,直接影响到新知的顺利呈现和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有效的导入,将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何通过智慧的导入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呢?
案例一以牛津小学英语苏教版4B Unit 7 At a snack bar中第一课时为例。新课伊始,老师围绕“食物”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跟孩子们进行简单交流,并学习新的交际用语:How about you?
(1)What do you like? (2) What food do you like?
在交流的过程中,执教老师请孩子们边说边把自己所喜欢的食物或饮料的图片按照“吃的”和“喝的”分类贴到黑板上,这是复习的环节。
然后,教师用下面简练的语言揭示课题“Atthe snack bar”:
T. Look! So many nice food here. These are something to eat. Those are something to you like these food and drinks? They’re all snacks. Here looks like a snack bar. It seems that we are at the snack bar. We can buy something to eat and drink at a snack bar.
对以前学过的关于“食物”的单词进行复习的基础上,老师请孩子们猜测老师所喜欢的食物,由此直接导入新单词“sweets,biscuits, noodles”等的学习活动。
学生通过交流喜欢的食物,复习学过的表示食物的词汇,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猜一猜”自然导入新单词的学习;通过将相关食物图片的“聚会”,在帮助学生分清“something to eat/something to drink”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了一个“at a snack bar”的语境,为下一步的交际用语学习做好环境准备,由复习过渡到新知的导入,过程简单明了,有效的教学,避开了那冗长复杂的“弯弯绕”,从这份简单的导入“起航”。
教学中追寻一种简单的“导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英语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英语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意识和进取精神的一种彰显。这种“简单”的旨归是一种“不简单”,是关注于叙述在语言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和实际需求,是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反思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珍惜课堂教学前二十五分钟宝贵的黄金时段,抓紧时间呈现新的语言知识,并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语言学习活动;在课堂的后阶段,不适宜再呈现太多新的语言项目,而应将重点放在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巩固上。因此,在导入阶段,首先要剔除一些与教学主题活动关系不大的活动,采用简单的导入是奏响有效英语课堂教学序曲的一种良好选择。
案例二教学苏教版3A牛津小学英语Unit11 A boy and a girl,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设计三个课时的“导入”环节,如下:
第一课时“导入”:假如上课老师是个女孩,那么,作为自我介绍的“导入”是否可以从“girl”开始:
师:I’m a girl, My name is...
由此呈现新单词“girl”以及上面的两个句子结构。
然后,呈现新单词“boy”以及上面的两个句子结构,如下:
师:If you are not girl, you must be a boy. Youmay say :I’m a boy. My name is...
然后呈现几对描述性的形容词,开展语言学习活动。
第二课时的“导入”可以基于第一课时的学习,即引导学生运用第一课时学习的句型“I’m a ...I’m...”和词汇进行简单的“自我描述”,在复习回顾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及时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即,把对人的描述从第一课时的“第一人称”的自我描述转向对“第三人称”的“描述他人”,主要句型如下:He’s/She’s...His/Her...”,然后,呈现词汇:man 、woman。
第三课时主要学习A板块“Learn to say”中的对话主题”Who are you ?”,“导入”先设置一个为孩子们所喜欢的“Guessinggame”:
1. 老师引导孩子们用第一人称进行“自我描述”;
2. 请孩子们运用第三人称进行简单的转述活动,即“描述他人”;
3. “Guessing game”示范活动。老师背对孩子们,请一个孩子描述自己,由老师猜“Who are you”,由此导入“A”板块以“Who are you”为主题的英语学习活动。
教学案例及反思【第四篇】
关键词: 《数码管动态显示》 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案例呈现 案例评析
教学案例不同于案例教学,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可以是完整的一堂课或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断,也可以是完成一个教学内容的完整过程。本文以《数码管动态显示》完整教学内容为教学案例,通过案例背景、案例呈现、案例评析三环节,将研究处理问题所采用的教育理念、方式、心路历程和教学的即时结果,以佐证问题解决方式一一呈现,并在记录问题(或事件)解决过程的基础上作理性反思。
一、案例背景
《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作为我校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运用到了以前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知识,如计算机技术、模电和数电知识等。其为机电专业学生深入学习软件编程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综合应用专业课知识和实验技术,解决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通过多年来对该课程授后情况的调研,我发现,学生对程序的理解总是云里雾里,很难理解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句语言。老师虽然也进行过大量探索与改革,但依然每年是补考大户,学生谈起单片机只会摇头。针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学习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下降,学习积极性减弱的现象,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单片机课程学习热情,我在思考、尝试。
2014年我教授的是中职12机电“3+2”班的《单片机接口技术》课程,用的是和高职机电11一样的书。一想到以前学生和现在高职11的学生状态,我始终把“通俗易懂”放在首位。我挑选该课程中《数码管动态显示》这一知识点在电1232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把任务中抽象的编程语言巧妙应用到“问题情境引入”、“结果实时监控”中,使大家熟练掌握双位数码管的位选、段选概念和单片机控制双位数码管硬件电路图,解决了编写“动态显示”程序这一学习难点。
二、案例呈现
在《数码管动态显示》课上,我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假设和预期学习结果的判断,适当应用问题情境引入、任务驱动、结果实时监控法,增强学习效果。
片段1:“问题情境引入”(学什么)。就是用确定的形式把将要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在呈现这些刺激时要求学生注意到呈现的刺激,一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二是能使学生产生与新知的认知冲突。
师:在漆黑的夜晚。(生:听得特别安静且入神)
生:突然沸腾起来,有的同学继续描绘黑夜里小说情境:伸手不见五指……
师:别怕,你拿着打火机,在他面前快速晃动,你会发现什么样的现象?
生:把他看清楚更害怕;请赐予我神奇力量吧。(依然浮想翩翩)
师: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但我觉得更像一条晃动的火蛇,你们觉得对吗?
生:(一下子平静了许多)觉得老师说得也对。
师:是不是原本不连续的点变成了一条看上去连续的曲线或者直线,即“动态显示”。如果想要点亮多位数码管原理是不是一样?引出本次课任务(学什么):单片机控制双位数码管动态显示自己学号:如16。
片段2:“任务驱动”(怎样学)。就是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素材,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领学生主体型方向。
段选 位选 车站自动检票机
图1 双位数码管 图2
我在分析双位数码管的段选、位选概念采用图片类比方法,如图1、图2。通过复习单位数码管硬件电路组成引出本次课电路图中锁存器的重要性。由于“车站自动检票机”,大家对其原理并不陌生。车站自动检票机与锁存器的相似性,在感性刺激下,启发大家明白整体编程思路是:先位选(选哪一个检票机),后段选(检票进入)。在具体数码管位选、段选程序编程过程中,反复强调检票机的开关过程与数码管程序语言的对应关系。学生一下子对动态显示程序语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程序语句的意思。
片段3:“任务实时监控(为什么这样学)。就是通过软件和硬件的仿真功能,仿真程序时候程序大体了解外部电路的控制情况。我通过确定组织探究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逐步达到预期目的,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说:“虽然程序有了雏形,但能否经得住检验呢?”话音刚落,学生个个摩拳擦掌,打开软硬件进行仿真,发现结果能显示出但就是1和6依次间隔500mS循环显示出现,停不下来。与想象中大相径庭。一些学生立刻支高招:缩短管子交替延时显示时间。我鼓励道:“这个想法不错,可以试试把延时改为50mS、5mS。”当把延时时间缩短5mS,数码管什么也不显示。同学们傻眼了。忙问:“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我神秘地说:“大家调程序也累了,我想先让大家放松放松后解答,一起做做眨眼睛游戏。”同学们一听“眨眼睛”,都开心地笑了,我说:“分组比赛看谁眨得快。”快速眨眼睛激烈进行中,突然有同学说:“老师,眼睛都快眨爆了,眼睛在打架。”引来同学们阵阵欢笑。
我笑着请大家停下来,启发引导他们思考眨眼睛快慢与数码管动态显示的相似性。同学们恍然大悟。在轻松愉快中解决了实际数码管动态显示程序中“消影”的难点,给同学们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场景。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仿真软件对任务实时监控,再次验证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案例评析
回顾本案例,在备课环节,我的脑中始终浮现同学们迷惑的眼神。如何做到让中职学生理解难度很大的单片机编程?为什么要写这句语言?如何做到你写的程序让他们领悟?
为此,我通过观摩该课程其他老师上课,取其长处,同时翻阅有关职业教育研究杂志,发现一个好的课堂,就一定是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视角重新审视课堂教学设计,让一堂课值得学生回味,不由自主地跟着你走。
1.用生活事例分析,使单片机编程学习更加通俗易懂。
传统教学中教师喜欢采用“独家经营”的教学方法。新课标下的现代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独家经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这节课的准备,我首先通过学情分析。以教师身份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深入、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找准突破口。以学生的身份表达自己所掌握的单片机知识,讲述清楚动态显示编程的难点所在。即用“教师的水平”分析教材,用“学生的水平”表达知识,弄清说话的对象,站在对方角度组织语言。
为了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为了能让学生看明白把以前所学的典型程序综合在一起每句程序的意思,我采用“车站自动检票机”、“眨眼睛”等情境创设、任务驱动、结果实时监控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结合,同时对锁存端赋值,调侃单片机的“单纯”,达到刺激学习的目的。
2.用现代软件技术,自主探究实践单片机编程的魅力。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在这节课上,学生利用现代计算机软件技术,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总结学习过程,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动态显示消影”问题,通过软件的实时结果监控和情境表演,一步一步探究实践解决问题,大大增强学生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教学效果良好。
“学以致用,以用带学”,总的来说,在这节课上,学生是主体,我通过不断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创造性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