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学反思案例【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0483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教学反思案例【精彩4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学案例及反思【第一篇】

案例背景

《小珊迪》介绍了靠被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无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遵照新课标"注重情感体验"的精神,我紧紧把握“读文生情,明理悟道”的原则,以读为本,以情为主线,从课件创设情境入手,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体验小珊迪的悲惨命运,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的心弦一次次受到震撼,同情之心逐步升华,由同情而潸然泪下,由敬佩而肃然起敬,乃至从心灵深处呼唤诚信。一条感情的主线贯穿始终,学生在感情的海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诚信的感染,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案例过程

在讲述小珊迪卖火柴时的四句话时,第一句我让学生联系前文想想小珊迪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引导读出又冷又饿的语气,进而引导他用什么语气来说才能卖掉火柴,进行语感训练,读出"请"的语气。在引读第三句时,进行想像思维的训练,小男孩在遭到先生的拒绝之后,想了一会才说。他会想些什么呢?并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觉,学生交流体会,相应训练语感。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学生在表情朗读中,既体验了小珊迪又冷又饿的情境,又感悟了小珊迪急于卖掉火柴的迫切心情。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重点语句时,我紧扣重点词“乞求”,在语感训练中体会词义,以读促讲,以讲促读。课件出示小珊迪乞求的场面,学生图文对照自读体会。有的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有的学生用扣字解词的方法,理解为像乞丐一样去请求;有的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老师适时指导学法,相机点拨在比较中理解词义的另一种读书方法,通过和第二句进行对比读,“请求”和“乞求”的不同语感,既提高朗读能力,又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一石二鸟,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在学生逐步入情入境时,分角色朗读,学生的朗读催人泪下,听者无不动容。这一训练点的教学,我注重落实新课标有关"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的指示精神,进行理解词义的学法指导,“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能力和创造潜能”。

案例反思

新课标指出,三-四年级段的学生,应当“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谈谈对小珊迪的初步印象。学生众说纷纭,小珊迪让人同情,小珊迪很可怜。当学生读到小珊迪的外貌描写时,我随机出示课件﹙外貌描写的句子﹚,落实字音“薄”和字形“瘦”,并通过增删词语对比读不同类型的句子,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比较,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加上这些修饰词语,更让人感受到此时的小珊迪又冷又饿。从而落实了新课标有关"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指示精神。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小珊迪》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效法小珊迪诚实、守信的美德,学会如何做人。因此,我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不断升华学生对小珊迪的悲惨遭遇从心底同情的思想感情过程中,层层递进,一浪高过一浪,以致达到高潮,无不潸然泪下,在感情的 高潮中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诚信。感情铺垫扎实,人文教育水到渠成。在教学中,当学生入情入境,听者无不动容时,教师恰当过渡:小珊迪又冷又饿,他还有什么悲惨的命运呢?学生在文中发现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双腿,老师相机出示课件小珊迪被一辆飞驰而来的马车撞伤的悲惨一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小珊迪的心灵世界,让学生的心底再次受到了震颤,对又冷又饿的小珊迪产生了更深的同情,老师又及时出示小珊迪躺在床上的惨景,紧扣提示语“难过地”说,训练语感,学生读小珊迪的话,互评交流,读出疼痛、断断续续、悲伤的语气,进而指导学生体会小珊迪临死前牵挂着弟弟,读出关切的语气,感情进一步升华,教师适时点拨,小珊迪又冷又饿,要治伤,要照顾弟弟,他多么需要钱啊!但他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课文第十三节,学生读中找到答案,让弟弟来还钱。老师趁机激发感情,开拓思维,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小珊迪又冷又饿,他需不需要钱?﹙生齐答需要﹚太需要了!可他却没有留下不属于自己的钱;受伤的小珊迪需不需要钱去救治?﹙生齐答需要﹚太需要了!可他却没有用这些钱去治伤;他知道自己就要死了弟弟无人照顾,此时需不需要钱﹙生齐答需要﹚太需要了!可他自己不能来了,却让弟弟去还钱!你们说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学生不约而同的回答:诚信。文章的中心自然而然地揭示无余,学生从心灵受到了感染。

教学反思案例【第二篇】

教学案例

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现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们基础教育高奏的主旋律。我们所确立的培养目标,应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转变,强调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积极主动、独立自尊的能动的人。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阅读教学,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我在教学精读课文《观潮》一课中体会得最深:在初步谈话,理解课题,检查预习,反馈交流之后。我马上让学生观看录像,感受大潮雄伟的情景。这过程让我感到如果把传统的阅读教学与现代的计算机教学有机地融合,阅读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具体过程如下:

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陈老师呀,把这大潮从网上给下载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师: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教师播放从网上下载下来的钱塘江大潮录像:随着由声音到影像的越来越响,越来越近,潮水越显得壮观。并出现了一线潮、回头潮、碰头潮等。)

(此时学生看钱塘江潮录像,不同声调的“啊!啊!……”的惊叹声时时发出。)

生:真漂亮啊!

生:真的不一样啊!

……

从学生不时发出的惊叹声,我发现了此时借助的影像资料容易使学生形成较为直观的感受,,这对于下个环节的阅读教学起了个“行军打仗,粮草先行”的作用,于是进入下一环节──让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师:配着录像,让我们带着对钱塘江大潮的无限赞叹之情来背诵这些描写潮水的精彩语句。

生:(有感情地看录像背诵。)

在学完课文后,我第三次以大潮影像为背景,布置研究体验性作业:

以电台记者的身份,以课本为蓝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解说词,练习观潮“现场直播”。

此时,通过直观的影像和对课文文字的理解,学生已经对大潮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此时学生显得“胸有成竹”。每个学生都爱说话,效果不错。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下课后,班上的郭豪、洪于翔、黄礼文等同学马上凑到我的身边,“陈老师,这节课真是有趣极了!”“从小到大,我们还没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色啊!”“陈老师,下节课再看一遍吧。”“课文中的三、四自然段的内容你们都能理解吗?”“起先对课文内容还有点不理解,有了电脑上的资料,我们一下子就理解了!”这一群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兴奋劲头,让我陷入了反思之中: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第三次作为作业让学生当“现场主播”,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注意。

总之,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理解透彻。如果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掌握反而比多媒体教学要低效得多,多媒体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创设情境,缩短心理距离,才能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在图画、动画及音乐等渲染下,生动地再现课文,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引导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物极必反”。我们在为语文课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充分考虑语言文字自身的特性,不能简单地以为多媒体就是一切。计算机在语文等学科教学中,应是起辅助作用,帮助教师教,帮助学生学。对于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应有平常心,不妨把计算机视同于粉笔和黑板,圆珠笔和作业本。它就是工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用的工具,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完全没必要把它神化。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更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反思案例【第三篇】

师:课间,我们玩了踩影子的游戏,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生:我发现我走到哪儿,影子就走到哪儿。

生:我发现影子总跟着我,我做什么,他做什么。我跑,他也跑。

生:我发现我躲在房子的后面,影子就没有了。

生:我发现太阳出来就有影子。阴天、雨天没有太阳,就没有影子。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发现,真了不起!

(出示挂图)

师:星期六,乐乐在太阳公公陪伴下,到外婆家去玩,你们找一找他的影子在哪里?

生:他的影子在脚边。

师:一路上,他发现他干什么,影子也干什么。他们一起玩耍起来。他有一个好朋友,多有趣。于是他编写一首儿歌。下面我们一起学一学。

(板书课题)

师: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怎么读?(学生举手)

生:影子。

师:注意“子”是平舌、轻音。谁愿意读?

(学生举手)

生:影子。

师:你的字音很准,请××再读一遍,这次你会读得更好!

(全班齐读)

师:反复读课文是最好得学习方法。下面开书读课文,不会读的生字可以借助音节朋友帮助。读完以后圈出生字读3遍

(学生独立拼读课文,认读生字)

(自学活动结束)

师:我们成立了学习小组,下面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开展四人小组读字活动,看哪一组的字音读得最准。

(学生在小组长得带读下开展认读,开火车读,听音找朋友的活动)

师:刚才,老师看见了每个小组的读字活动,开展得很不错,××同学,生字卡片拿得很规范像个小老师,××同学眼睛盯着字学得可认真了。下面,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的字音读得最准。

教师出示去掉音节的要求学会的生字。(学生举手)

指名认读。

师:注意“子”单独一个字时,读“zǐ”和“影”组成“影子”读zi,谁再来读?

指名学生读。

教师出示带音节的要求会认的生字。

师:刚才,我们认读了田字格的字,同学们掌握还不错,现在看看双横线里的生字,谁还会读?

(学生举手)

教师指名1~2个人读再齐读。读“前、后、左、右”四个字将他们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认一认教室的四个方位。(开火车读)

师:看来,每个小组的同学表现都很不错。现在老师把生字放回在课文里,你还会像刚才那样读得这么准吗?这次在读准的基础上,把句子读通顺,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了再读下一句。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汇报读;教师出示“小黑狗”词卡,指名读。

师:你喜欢小狗吗?为什么?

(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家里有只小狗,我每天回家它都跟着我玩,我很喜欢它。

生:我叔叔家里有只小狗,只要来了生人,它就叫。

……

师:小狗真可爱,就像你们的好朋友一样,你们喜欢它吗?怎样读才能读出他们的心情?

(指名学生读,带着微笑的表情)

师:看得出你很喜欢这只狗。老师现在把这个词放在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教师出示句子“影子是一条小黑狗。我走它也走。”(指名学生读)

生:影子是/一条/小黑狗。我走/它/也走。

师:看来你非常喜欢这条小狗。谁还愿意读?

生:影子是/一条/小黑狗。我走/它/也走。

师:老师听出来,你的影子也像小狗一样可爱。现在把这句话放在课文第一节里,你们还能读得这么好吗?

生:行。

教师出示课文第一节

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评论。

师:老师现在也想读,你想听吗?(老师范读)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可以读得这么好吗?因为老师是向你们学习的。你们不是介绍影子像小狗一样可爱吗?老师也被你们的感情感染了,才会读得这么好。你们能不能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呢?

(指名学生读)

师:谁愿意和老师玩一个游戏。

(学生举手,指名一人)

师:影子在前。(学生没动)

师:影子在后。(学生没动)

师:影子是一条黑狗,我走它也走。(边走边说)

(学生还是没动)

师:它是我的影子吗?为什么?

生:不是。他没有动。影子是跟着人走的。

师:谁再来试一试。(学生举手,再指名一人)

师:影子在前。(学生站在老师前面)

师:影子在后。(学生站在老师后面)

师:影子是条小黑狗,我走它也走。(边说边走,学生跟在后面)

师:(高兴地抱一抱学生),啊,我找到影子了,给影子送一个礼物。

师:你们想玩吗?

生:想──

(同桌相互玩找影子的游戏)

师:你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吗?

生:找到了──

师:高兴吗?

师:带着这样的心情把第一节再读一遍。

(全班齐读)教师出示:子、也

师:这两个字,谁还认得?

(学生认读)

师:大家看“子,也”中各有一笔是红粉笔写的,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笔画。指“乛”,这是横钩,跟老师练一练。(带着学生书空)。指“乚”,这是竖弯钩,跟老师练一练。

(带着学生书空)

师:这两个字怎样写才好看呢?

生:要摆在中间。

师:对(边书写边指导)“子”字第一笔“乛”,从左上格写到右上格,落笔在竖中线,上部的一半,第二笔“亅”压住竖中线,写时略微弯一点,才好看。第三笔“一”从中线一半写到右中线的一半,写时压住横线,收笔略微停顿一下。

师:好,下面试着书写一下。

(学生练写)

师:“也”字,谁来说出该怎样写?可以先看看书上是怎么教的?

生:“第一笔“ ”从左下格挨着横中线写,过竖中线到右上格。挨着竖中线折下来,“钩”要挨着竖中线与横中线的中点。第二笔“ ”,挨着竖中线写。第三笔“乚”,从横中线上一点写,从左下格到右上格。

师:你们学得很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老师看得更仔细,写得更认真。(学生书写生字)

反思

传统课堂的模式可以定义为师本课堂模式,它使学生难于摆脱教育体系的弊端,难于摆脱教师控制、主宰课堂的局面,以至学生潜力难以发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难于投入,兴趣自然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师本课堂实际上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体系,但由于教师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意志不同,所以很多时候又无法被学生所接受。有别于师本课堂的生本能使学生摆脱原有教育体系的桎梏,摆脱完全由教师控制课堂的局面,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现,使学生完全发挥自己的学生潜力。生本课堂最主要是注重教学的交付,教师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托付给学生,它是一种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式;教师“导”的功能是放在设计“先做后学、先会后学”的过程上,而不是师本课堂──教师一点点地教,学生一点点地学的过度分析上。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等情绪体验。新课程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为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在教学时,我就从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入手,着力营造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本课堂。以《影子》为例,我是这样进行的:

一、创设情景,注重体验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和积极情感体验。《影子》一文是采用儿歌的形式描绘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课前,我从学生那儿了解到他们除了知道影子是黑的之外不知道有其他什么特点。如何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认识影子其它有趣的现象。我想到了游戏这种活动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内容的教学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最喜爱的,也是乐此不疲的活动,他们的情感很容易在游戏中受到感染。于是,在课间我设计并组织了孩子们玩“踩影子”的游戏。他们两人一组,你追我跑,你踩我躲,不知不觉在轻松的情景中发现影子有趣的现象。在上课时,当老师问起,“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时,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有的发现发现影子总跟着自己,自己做什么,他做什么;有的发现自己躲在房子的后面,影子就没有了;还有的发现太阳出来就有影子,阴天、雨天没有太阳,就没有影子。能交流发言的学生个个神采飞扬,满脸喜悦。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点到的学生只能遗憾地从鼻腔里发出一点声音,收回小手。

二、真情交融,享受快乐

生本课堂教学就是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转变教师的角色,要让老师从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释放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在课堂中的二、三分钟的课间活动时间,我也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找影子”的课间游戏,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满足他们情感体验。在设计这一活动时首先是我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然后再是学生与学生共同完成。这样设计既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他们都是平等的,是他们的朋友,正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来设计活动,赢得学生的欢迎,他们个个兴致昂然,教室里每一寸空间都能感受到学生的快乐。游戏结束,学生能很快地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学习效果明显。

美好的情感体验常常来源于师生之间的真情交融。当智能与美好的情感体验交融时,可以爆发出驱动力,师生关系的和谐正是以情感为纽带的。真情交融,使师生双方同时感受到教与学的无穷情趣与自身无法估量的潜力。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情感融进去,及时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营造一种师生之间的平等、亲和、融洽的教学氛围,在师生对话中、交流中、沟通中,从真情交融进入心智交融,形成教与学相互推进。

三、小组协作、教室当学室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行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生本课堂强调的小组协作学习法是指合作、伙伴的形式,把几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般为四个),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包括小组协作回答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讨论问题等等,从而充分培养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

即当学生面对新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一部分学生已通过自学或家人、朋友的帮助掌握了全部或部分内容。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出来,让他们“当”起同学们的。“教师”,尤其是在生字教学这一环节,有些学生很会认生字,而且字音也很准,我就让他们当“小老师”带领着小组的同学认读生字,在 “小老师”的带领下,教读、开火车读、听音找朋友,学习形式丰富多彩,“老师”教得津津有味,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学生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看到这样浓烈的学习氛围,我感到课堂只有交给学生,才赋有生命。

四、生为本、尊重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人文性”表现在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充盈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因此,语文不仅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人格的载体,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获取书面知识,更要让有着鲜活思想,独特个性、独立人格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倾注自己的感情,融情入境,与作者情感共鸣。由此,我深入文本,反复吟诵,品读文字的含义和作者的感情。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我感悟。经过分析我选择“小黑狗”一词作为与学生沟通的话题:“你们喜欢小黑狗吗?为什么?”小狗是学生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当选择这个话题时,我想小狗可爱的形象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一定鲜活起来,要不怎么学生纷纷举手,唯恐老师不点他。由对小狗的喜爱引发到影子与人形影不离的特点和小狗一样的可爱,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将喜爱之情通过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各自感悟不同,读出来的语感也不尽相同,有的读:“影子是/一条/小黑狗,我走/它/也走。”有的读:“影子是/一条/小黑狗。我走/它/ 也走。”我没有硬性规定他们该怎样读,反而鼓励他们读出是自己独特的感受。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一个平等中的首席地位,组织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情感,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力图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本课堂。

教学反思案例【第四篇】

案例叙述

〖教学设想

《丑小鸭》是1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故事内容生动感人,故事情节曲折揪心,学生喜欢阅读。但文章篇幅相对较长,生字较多,给学生的自主阅读带来了相对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以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兴趣为教学目标。采用在读中识字,读识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整体感知童话内容,自主感受丑小鸭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幸遭遇和最后成功的喜悦,从中使学生获得阅读成功的愉悦。在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民主、和谐、生成的课堂气氛。根据以上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引导学生感受丑小鸭的可怜和分享丑小鸭变成天鹅时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教学时数为一课时。

〖教学实录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优美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童话的世界。

二、轻松谈话,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吗?

生:世界著名的童话大师是安徒生。

师:对安徒生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多少?

生:我知道安徒生是丹麦人。

生:我知道安徒生小时候很苦,七岁就死了父亲。

生:我知道安徒生写了很多童话,我看过他写的童话有《皇帝的新装》、《灰姑娘》、《丑小鸭》。

生:我也知道安徒生,他小时候就是像丑小鸭一样的。有很多人都欺负他。

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这些知识都来自课外的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积累丰富的知识,更能美化我们的心灵。这节课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来阅读1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

三、聆听故事 ,初步感知课文

1、范读全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么好听的故事你们也想读一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

四、联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师: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已经学会了那些生字。

生:汇报朗读生字生词。

1、带拼音朗读,读准字音:

hōng wò shèng

暖烘烘 卧 下 剩 下

liè qī fù tǎo yàn

裂开 欺 负 讨 厌

gū bā jī

孤单 篱 笆 讥 笑

wěi jiāng kuī

芦苇 冻 僵 幸 亏

2、去拼音读词,读懂词义:

暖烘烘 卧下 剩下

裂开 欺负 讨厌

孤单 篱笆 讥笑

芦苇 冻僵 幸亏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丑小鸭长着什么模样?

生:我知道丑小鸭长得很丑,不好看。

生:我知道丑小鸭身上的毛是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样子很难看。

师:课文中有描写丑小鸭样子的句子,请你读一读,看谁能把你所想象到的丑小鸭的样子读出来。

生:指名读。

师:这位同学有没有把你头脑中的丑小鸭的样子读出来?

生:评价。

师:文中的丑小鸭不仅长的丑,而且还让你感受的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丑小鸭很可怜。

生:我感受到丑小鸭很幸福,因为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天鹅。

生:我感受到他很不幸,怎么会碰到那么多欺负他的人。

五、体会丑小鸭的不幸,呼唤同情之心

师:请同学们找到文中描写丑小鸭可怜的段落,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自读课文。

师:丑小鸭这么可怜,我们怎样来读呢?

生:我想读第三段,读出丑小鸭受同伴欺负很可怜。生读,生评价。

生:我想读第四段,丑小鸭离开了家就更可怜了。生读,生评价。

生:我想读丑小鸭只有妈妈一个人喜欢她,其他人都不喜欢她,此时他一定很孤单。生读,生评价。

生:我想读丑小鸭看见大家都不喜欢她,心里很伤心的样子。生读,生评价。

生:我想告诉丑小鸭你要坚持住,勇敢一些,不久你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的。生读,生评价。

师小结:丑小鸭的不幸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灵,我们为丑小鸭的遭遇感到难过,为丑小鸭的经历感到揪心,真希望自己能为丑小鸭做些什么或帮他一把。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丑小鸭说些什么?

生:丑小鸭你别难过,他们不喜欢你,你就到我家来吧,我会跟你玩的,这样你就不孤单了。

师: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你在为丑小鸭担心。

生:丑小鸭你马上要变成美丽的天鹅了,你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师:你在鼓励丑小鸭,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生:丑小鸭你好可怜,在家里大家都欺负你,在树林里你又要挨饿,我真替你难过,以后你就再也不要跟他们好了。

师:你在为丑小鸭打抱不平吧,因为你对丑小鸭产生了同情心。

六、感受天鹅的美丽,分享丑小鸭的快乐

师:春天到了,丑小鸭真地变成了天鹅,他向湖边飞去。啊,太美了!你知道她美丽的样子吗?请同学们,再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天鹅的美丽。

生:自读课文。

师:谁能把你体会到的美丽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读。

生:评价。(标准: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吗?)

师:当丑小鸭变成天鹅的时候,你想对曾经欺负过他的人说些什么吗?

生:我想对他们说:“丑小鸭现在变成天鹅了,你们可不能再欺负他了。”

生:我想对他们说:“一时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你们不能因为丑小鸭的丑而欺负他。”

师: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啊!

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以前欺负我,现在我也不帮你们。”

师:这只丑小鸭是真的生气了。等到消了气后,老师相信你还是会帮助他们的。是吗?

生:我想对他们说:“只有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的道理。

师小结:当我们在为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感到高兴的时候,又让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的道理。同学们把童话学活了。每一个童话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多读童话,多懂道理,美化我们的心灵。

七、复现生词生字,加强巩固

1、认词:

暖烘烘 卧下 剩下

裂开 欺负 讨厌

孤单 篱笆 讥笑

芦苇 冻僵 幸亏

2、认字:

烘 卧 剩

裂 欺负 讨厌

孤 笆 讥

苇 僵 亏

八、加强指导,练习写字(欺、负、讨、厌)

案例反思

1、崔峦说:“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包括阅读教学,要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识字、写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的思想。一方面要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另一方面要相信儿童的认字能力,调动小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识字、写字。”根据这一精神,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认字非零起步的策略进行教学,大大地增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其次,我安排两个不同层次的识字环节,让学生在多次复现中复习巩固本课的生字,使识字教学更为扎实。

2、《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学段分别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的目标。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是培养阅读的兴趣。学生丧失了阅读兴趣,等于破坏了学习语文的根基;培植了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本课教学中无论课前指导学生阅读童话,还是课中老师的范读课文,学生富有个性的自读课文等都出自于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是和历史、和现实的对话,和高尚的心灵的对话,是充满乐趣的精神生活。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讲真感受、真体验、真理解,才能不看老师眼色行事,才能不人云亦云;只有这样,对话才能不被教师操纵或控制,才有可能是多角度、有创意的。本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自我感受,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从中生成出个多元的理解和多彩的语言,更值得欣慰的是在学生的语言表达中透露出了精彩高尚的精神世界。

此外,教师本身的教学魅力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这都有待与我们的进一步努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1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