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物理教案【范例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15583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八年级物理教案【范例4篇】”教学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一篇】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小。

2、复习巩固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具

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只,定值电阻2只(5欧和10欧各一只),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答略)

1题。

U=IR

6题。(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做,然后教师讲评。在讲评中要引导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画好电路图,按规范化要求求解。)

2、引入新课

(1)请学生阅读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所提出的问题,由此提出本节学习的内容。

(2)问: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1、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即:I =I1 + I2。〉

(4)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5)几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跟各个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将学习的知识。

3、进行新课

(1)实验:

R1=5欧和R2=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然后用伏安法测出R1、R2并联后的总电阻RR1、R2进行比较。

3、几个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10欧和1欧的两个电阻并联的电阻小于多少欧?(答:小于1欧。)

(2)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跟各并联电阻的定量关系。(以下内容教师边讲边板书)

R1、R2;R1、R2并联的总电阻是R

I1 =U1/ R1,I2 =U2/ R2,I =U/ R,

I =I1 + I2,

U/R =U1/ R1+ U2 / R2。

U =U1 =U2,

1/R =1/ R1 + 1 / R2。

(R1 =5欧,R2 =10欧)并联后的总电阻。

学生演练,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讲评,指出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

(3)练习

1:请学生回答本节课文前问号中提出的问题。(回答略)

nR =R'/n1中:R′=10千欧,n =2,所以:R =10千欧/2 =5千欧。

2、在图8—1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是36伏,灯泡L1的电阻是20欧,L2的电阻是60欧,求两个灯泡同时工作时,电路的总电阻和干路里的电流。(出示投影幻灯片或小黑板)

L1和L2是并联的。(解答电路问题,首先要认清电路的连接情况)。在电路图中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以及未知量的符号。解题要写出已知、求、解和答。

(过程略)

U1/ U2 =R1 / R2。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在分流点分成两部分,电流的分配跟电阻的关系是什么?此题中,L1、L2中电流之比是多少?

答:(略)

I1/ I2 =R2 / R1。〉

4、小结

5、布置作业

1、2;本章末习题9、10。

参看课本本章的"学到了什么?,根据知识结构图写出方框内的知识内容。

(四)说明

1、关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教学大纲上未做要求,建议对基础较差的班级不增加这部分教学内容。

2、在课时安排可能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增加一节复习题。总结第4—8章所学内容,并做适当的练习。

八年级优秀物理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2__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2__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100m= m/s 12s

10000m 万米冠军:= m/s 1680s 百米冠军: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内、1 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

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生]v=s t

[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3)单位

[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八年级优秀物理教案【第三篇】

学习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

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A、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A、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

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教学方法:综合启发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用具: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长方体木块。

学习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省力杠杆的特点,费力杠杆的特点,等臂杠杆的特点?

二、创设情境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

一、仔细阅读课本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

2、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图。

2、按照上图图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质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本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课本图,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本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图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四、拓展提升

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选作)如图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五、课后记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

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

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

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课本图实验[演示]课本图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

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用脉搏估算一段时间;用绳子绑住一支笔做成一个摆,测量摆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

2.长度的测量

①长度的单位:km→m→dm→cm→mm→μm→nm(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进制)②测量长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③学生活动:测出物理课本的长宽厚;

④学生讨论并活动:如何较准确测出硬币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细铜线的直径?总结得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贴近被测物体;刻度尺要跟所测物体的长度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懂得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五)教学后记

1—2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

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四)作业与思考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后记:

1—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7 215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