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精编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且懂得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平方差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以及对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的了解。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关键: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我们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猜想,然后得出结论来突破;抓住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是正确应用公式来计算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情境设置教师请一位学生讲一讲《狗熊掰棒子》的故事
学生活动1位学生有声有色地讲述着《狗熊掰棒子》的故事,其他学生认真听着,不时补充。
教师归纳听了这则故事之后,同学们应该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学习千万不能像狗熊掰棒子一样,前面学,后面忘,那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呢?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师激发大家是不是已经掌握呢?还是早扔掉了呢?和小狗熊犯了同样的。错误呢?下面我们就来做这几道题,看看你是否掌握了以前的知识。
问题牵引计算:
(1)(x+2)(x—2);(2)(1+3a)(1—3a);
(3)(x+5y)(x—5y);(4)(y+3z)(y—3z)。
做完之后,观察以上算式及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再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以下结果:
(1)(x+2)(x—2)=x2—4;
(2)(1+3a)(1—3a)=1—9a2;
(3)(x+5y)(x—5y)=x2—25y2;
(4)(y+3z)(y—3z)=y2—9z2。
教师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寻找规律。
学生活动讨论
教师引导刚才同学们从上述算式中找到了这一组整式乘法的结果的规律,这些是一类特殊的多项式相乘,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示刚才同学们所归纳出来的特殊多项式相乘的规律呢?
学生回答可以用(a+b)(a—b)表示左边,那么右边就可以表示成a2—b2了,即(a+b)(a—b)=a2—b2。
用语言描述就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教师活动表扬学生的探索精神,引出课题──平方差,并说明这是一个平方差公式和公式中的字母含义。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教师讲述
平方差公式的运用,关键是正确寻找公式中的a和b,只有正确找到a和b,一切就变得容易了。现在大家来看看下面几个例子,从中得到启发。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2x+3)(2x—3);
(2)(b+3a)(3a—b);
(3)(—m+n)(—m—n)。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菱形的性质1、2.
2、教学难点:
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课堂引入
1、(复习)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 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四、例习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
求证:∠AFD=∠CBE.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 CB=CD,CA平分∠BCD.
∴∠BCE=∠DCE.又CE=CE,
∴△BCE≌△COB(SAS)。
∴∠CBE=∠CDE.
∵ 在菱形ABCD中,AB∥CD,∴∠AFD=∠FDC
∴ ∠AFD=∠CBE.
例2(教材P108例2)略
五、随堂练习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和8cm,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求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
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求证:∠AEF=∠AFE.
六、课后练习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8cm,求菱形的高。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求(1)对角线AC的长度;(2)菱形ABCD的面积。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学习目标:
1.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能找出变化规律。
2. 通过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重点:
1. 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且能写出所得图形各点的坐标。
2.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已知轴一边的图形或坐标确定另一边的图形或坐标。
难点:
1. 理解并应用直角坐标与极坐标。
2. 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一、旧知回顾:
1. 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在平面内,两条垂直且有公共端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 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是(x,y)。
3. 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征:
第一象限:x和y坐标都是正数。第二象限:x坐标为负数,y坐标为正数。第三象限:x和y坐标都是负数。第四象限:x坐标为正数,y坐标为负数。
二、新知检索:
在方格纸上描出下列各点(0,0),(5,4),(3,0),(5,1),(5,-1),(3,0),(4,-2),(0,0)并用线段依次连接,观察形成了什么图形。
三、典例分析:
例1、(1) 将鱼的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5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减2呢?
(2)将鱼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加3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减2呢?
例2、(1)将鱼的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2倍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2) 将鱼的顶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原来的一半,并绘制图形。分析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之间有什么不同?
四、习题组训练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0,0)、(2,4)、(2,0)和(4,4)连接形成一个图案。
(1)将这四个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变成原来的一半,然后依次连接得到新图形。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之间有什么变化?
(2)将纵坐标和横坐标都增加3,所得到的图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将纵坐标和横坐标都乘以2,所得到的图形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归纳得出:图形坐标变化的规律
1、平移规律
2、图形伸缩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教案4
1、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
2、通过小组活动并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肯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叙述出来,并能简单地说明理由。
3、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能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作出正确判断。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播放课件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为了庆祝六一,老师决定在咱班举
办六一儿童晚会,你想表演什么节目呢?
生:唱歌、跳舞……
师:如果老师给你规定三个节目:唱歌、跳舞、朗诵,那你想表演什么节目
呢?
生:唱歌、跳舞、朗诵……
师:如果用抽签的方式来确定自己要表演的节目,你还能确定自己要表演的
节目吗?
生:不能。
(二)探求新知,合作学习
师:盒子里有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让我们来抽一抽吧!
课件出示:
师:首先,猜一猜你会抽到什么?
生1:可能抽到唱歌
生2:可能抽到跳舞 (多找生说一说)
生3:可能抽到朗诵
师:这时我们都是可能抽到什么时候 (板书:可能)
师:好!现在我们就开始进行抽签。
师拿着箱子,指名生去抽签,并读出自己签上写的节目。
生:抽到唱歌
师:唱歌让生(_)抽走了,你还可能抽到唱歌吗?
课件出示:
生:不可能 (板书:不可能)
师:接下来你再抽,会抽到什么呢?
生1:可能抽到跳舞
生2:可能抽到朗诵 (多找生说一说)
师指名让生前去抽签,并读出自己签上写的节目
生:抽到朗诵
师:唱歌和朗诵都被抽走了,只剩下跳舞了
课件出示:
接下来你会抽到什么呢?不可能抽到什么?
生:抽到跳舞,不可能抽到唱歌和朗诵
师:是可能抽到跳舞,还是一定抽到跳舞
生:一定 (板书:一定)
师:我们在什么地方用到过可能、不可能、一定这三个词语?
生:在生活中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认识了解一下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
(三)自主探究,巩固新知
1摸球抽奖
师:大家都抽过奖吗?
生:抽过
师: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抽奖箱
师:这里面有三个球,三个球的颜色分别是红、黄、蓝,咱们就真的来一次摸球抽奖。那么请同学们来摸球,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就把球和相应的奖品送给你。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知识用数学语言说说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1:可能会摸到红色
生2:可能会摸到黄色
生3:可能会摸到蓝色
生4:三个球都有可能摸到
师指名生来摸
生摸出来,集体说黄色
师把黄球和黄色的奖品送给生
师:谁来摸
生:举手
师:指名生并问,你会摸到什么球?
生:可能摸到红色和蓝色的球
师:你会摸到黄色的球吗?
生:不可能
生摸出
师: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什么颜色的球
生齐答蓝色
师:把蓝球和奖品一起送给生
生:谢谢老师
师:不客气,真有礼貌
师:指名生,这次让你摸,你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我一定会摸到红球
师:你还能摸到黄球和蓝球吗?
生:不可能
师:该生的奖品下课再给你
2、师:我这里还有几个箱子,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一定是蓝色!
师:请判断
生:正确
师:请坐
师: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怎样
生:一定是黄色
师:请判断
生:正确
师:请坐
出示课件,指名生回答
生: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出示课件,指名生回答
生:可能摸到蓝色、红色、黄色
师:说的真好!
今天我们把四个箱子都放在这里,摸哪一个更好呢?
一定要摸出黄色球!
生:2号箱
师:一定要摸蓝色球!
生:1号箱
师:可能摸到红色球!
生:3号和4号箱
师:为什么?
生:因为3号和4号箱里都有红色的球!
师:不可能摸到红色球!
生:1号和2号箱
师:为什么?
生:因1号和2号箱子里没有红色的球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好!
3、(1)猜一猜,硬币在谁的手中
戏
指名两生
师:在两名同学手中放有一枚硬币,猜一猜放谁手中了?
师:谁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述一下答案?
生:可能在_手中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揭晓答案,让_展开手(空的没有),谁能表述一下答案?
生1:一定在_手中
生2:不可能在_手中
师:回答的真棒!请坐
(2)装球游戏
师:设计要求(每个游戏只能向袋子里放入6个球)
1、2组 设计出“一定”摸出蓝色球的游戏
3、4组 设计出“不可能”摸出红色球的游戏
5、6组 设计出“可能”摸出黄色球的游戏
生:动手操作
出示课件
生:回答
4、小组讨论交流
师:想一想生活中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可能?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不可能?
又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一定?
生讨论交流
指名生回答
师:以上几位同学对所学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闯关活动
第一关 说一说指针可能停在哪种颜色上?
答:可能停在蓝色、粉色、绿色、黄色上
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1-6。掷一次,可能掷出哪些数字?
答:可能掷出1、2、3、4、5、6
第二关
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结果会是什么?连一连
第三关 判断下列事件(一定的打√,不可能的打×,可能的打○)
2、听故事,体验生活中的可能性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古老王国的监狱里关着一位犯人,这个犯人即将被行刑。这个国家有一条非常有趣的法律规定:在每个犯人被执行死刑之前给他一次机会,用抽签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在装签的盒子里有两张纸条,一张写着“生”,一张写着“死”。
师:讲故事并随时问生
生:听故事并回答问题
3、师生一起欣赏生活中的数学
(1)地球每天 一定 都在转动
(2)太阳 不可能 从西边升起
(3)花可能 落在每个人手中
(4)谁在撒谎?母鸡一定能下蛋,公鸡不可能下蛋
(5)我上这辆公交车,会不会有座位呢? 可能
(五)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可能性
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
3、认知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难点是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突破的方法是通过复习分数的通分、约分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再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分式的基本性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导出通分、约分的概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地将分式变形。
三、练习题的意图分析
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
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
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
习题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
1、请同学们考虑:与相等吗?与相等吗?为什么?
2、说出与之间变形的过程,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
P7例2.填空:
[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
P11例3.约分:
[分析]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
P11例4.通分:
[分析]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次(阿拉文库★)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