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初中教案 >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参考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02226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参考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一篇】

教学依据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学情分析〗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3、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新课标第一网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方式〗

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教学构思〗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导思:本课从一个小故事《分粥》开始,讨论:为什么用这个办法分粥和尚们都乐意接受?

引入公平问题 ◆启动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探究活动1:这样分粥能使大家一直满意吗?为什么?怎样让大家能持续地愉快和睦地在一起生活?(结合课文思考讨论)

(1) 公平的含义

(2) 公平的意义

(3) 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探究活动2:今天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如何?(播放视频)新闻报道《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思考:

①百姓怎样看待这种现状?

②我们政府又以怎样的措施来解决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呢?((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结合视频内容,学习我国处理社会公平问题的措施和意义。 ◆探究与思考

二、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探究活动3:怎样才能解决我国劳动者收入低和收入差距拉大的难题?

(1) 效率的含义

(2)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探究与思考

社会实践活动:

“寻访我们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

了解不同收入家庭的生活方式,并对他们进行访谈。(同学进行课堂汇报)

思考: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体验与感悟

总结 在过去30年,中国在不断推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回顾其中的变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按劳分配的原则;

1987年十三大第一次提出要在“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XX年xx大报告首次提“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XX年,xx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注重公平。”

拓展问题: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些变化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拓展

教学设计说明

设计思路:

◆启动——通过浅显的小故事《分粥》引入公平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动状态,进入学习。

◆探究与思考——通过故事分析、播放新闻视频《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创设情境,设置问题,逐层深入,解决公平、效率以及二者的关系等重点问题。

◆体验与感悟——通过“寻访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现状,形成个体的切身体验;最后在课堂上选取小组进行寻访汇报,呈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解决了难点问题:“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并通过学生亲身的感悟加深了同学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理解,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实现本课的知识升华。

◆拓展——在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在不断的变化中得到改革与发展,通过思考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意义,理解我国与时俱进的制度改革,拓展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其教学行为产生在学生身上的实际效果。本课当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通过学情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由于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首先对社会收入问题了解并不深入,其次缺乏对社会公平的感性认识,如果单凭教师的讲授、举例、讨论是难以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

根据这一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个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进行一个实地采访,题目是“寻访身边的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刚开始时,学生们挺抗拒,觉得身边没有这样的家庭,而且就算找到这样的家庭,也很难采访。但是坚持下来,竟然很多小组都完成了寻访任务,最后做现场汇报时,学生真切产生对现实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与公平问题更深刻的理解,由于亲身前往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进行了采访,现实的巨大触动使他们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的关爱油然而生,也理解了高收入家庭努力创业的艰辛,发自内心产生了对社会公平的呼唤和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深刻思考,这种人文情怀绝非教师单纯的讲授和论证能够燃点。如何有效地设计学生参与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实现政治学科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附件:补充材料

一、 小故事:分粥

有几个和尚住在庙里,每天分吃一锅粥,但是粥总是不够分。开始,他们轮流值日分粥,结果一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能吃饱的,就是自己值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让他给大家分粥。结果有人就挖空心思地去讨好、贿赂分粥的人,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大家又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但还是互相攻击、扯皮,当粥吃到嘴里时已成凉的了。猜一猜,他们最后想出怎样的分粥办法让大家都满意?

原来方法很简单:无论谁分都没关系,但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了后,端剩下的最后一碗。这样一来, 大家都尽量分的公平些,所以,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

二、 视频内容:《从制度保障社会公平》凤凰卫视新闻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上,代表委员特别关注由收入差距引起的社会问题,指出这是引发社会不公平感的重要原因,学者指出政府应加快制度改革,利用增长的财政收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使城镇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竞争起点和机会。

记者现场: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农民工小杨的账本被互联网广泛转载,“一个月赚770块,还要给老家读高中的儿子200块,给生病的母亲50块。”小杨说:“很难存下钱,除去房租、吃饭,一个月所剩无几。”

记者采访:一个月770元收入对于北京市等大城市的白领是什么概念呢?

受访男白领:相对于我一个月薪水的八分之一,或者一个月的电话费。

受访女白领:大概是买一件大衣的价钱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城镇中10%的最高收入家庭与最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是9倍,有学者认为,如果算上灰色收入,则相差30倍。

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对灰色收入需要进行规范和整治,通过对制度的完善避免公共资源的丢失和收入差距的不断增大,利用增长的财政收入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公平的社会环境,使各界居民享受公平的竞争起点和机会。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二篇】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二课时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内容目标

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学习要求

了解: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理解: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

主干知识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表现、意义:

(1)含义:收入分配的公平。

(2)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反对收入的绝对的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的过于悬殊)

(3)意义: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注:分配方式影响公平)

2、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b、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

c、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注:收入分配方式影响积极性,影响效率,影响生产。)

2、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既存在矛盾,又有一致性。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权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进人们的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4、正确处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要求

(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反对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悬殊;落实分配政策,提倡奉献精神;鼓励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3)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两极分化。

板书                          公平的的含义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实现公平的举措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效率含义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二者关系

教学反思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三篇】

学习目标

理解公平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然性,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及重要落实措施,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辨证关系,理解当前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政策措施。

学习重点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习难点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知识梳理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4、实现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意义: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着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5、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怎样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2)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知识拓展

1、 为什么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注重效率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能

为公平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达到真正的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只有坚持公平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效率的提高,保证社会稳定。

2、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将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

2、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表

示收入绝对平均;~表示比较平均;~表示相对合理;~表示收入差距较大;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基尼系数升高,主要表现在高低收入群体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东部与中西部之间、一些行业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与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误区警示

1、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违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不违背。因为:(1)共同富裕不能理解为所有的劳动者、所有的地区,同时、同等程度地富裕起来。我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差别为前提的,并为个人施展才能,为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公平的机会。要想让社会成员同时、同步富裕,这不但做不到,反而会导致普遍贫穷。

(2)只有提倡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才能对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富裕。

(3)鼓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企业、地区先富起来,就能调动各企业、各地区的积极性,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2、共同富裕等于“同步富裕”

不等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方向和目标。同步富裕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以同等速度,在同一时间富裕起来,同步富裕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3、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没有根本的区别。

有。这里的公平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平等不等于平均。这种分配所产生的公平与传统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的“公平”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事物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兼顾社会公平,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二是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堂清练习

1、“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   )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2、下列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使社会成员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b、消除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差别

c、平均分配,不能有收入差距        d、只要是合法所得,不管差距多大,都是公平的

3、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总是绝对对立的

b、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消除差距,公平是前提

c、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是矛盾的

d、在和谐社会中,效率与公平不存在任何矛盾

4、现阶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国家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下列对“社会公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指“机会公平”,即市场主体间具有平等的竞争地位   ②指“结果公平”,即强调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防止贫富分化     ③使全体人民都能平均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④使各地区、各部门都能同步发展和同等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5、下列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来构筑平等竞争的空间和平台,保证分配的公平

b、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的调节,不是要消灭收入差距,而是要把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两极分化

c、兼顾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兼顾公平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6、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

① 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②能完全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

③能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中共xx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四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②懂得社会主义社会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必要性;

③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④理解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⑤理解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⑥懂得效率的含义;

⑦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⑧理解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2、能力目标

①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②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③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考试要求

高 考 考 纲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b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保证“两个合理比重”的意义以及重要落实措施;

2、当前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3、我国当前实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的举措。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1、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法点津:

(1)综合学习法。从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及我国的客观国情出发,理解在发展经济中注重效率的必要性;积极参与经济生活,结合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这一现象,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收入分配中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

(2)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社区,了解国家为实现社会公平所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分析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探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的有效途径。

(3)撰写调查报告。调查采访一个企业,了解该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后,企业职工收入及企业的发展变化;参加社区活动,调查我国为实现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反思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的公平:

(1)主要表现:

(2)意义

(3)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两个合理比重”。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

(1)含义

(2)效率提高意味着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2)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3、怎样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一)我国现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探究p60你对公平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

2.探究p61漫画“分配不公,企业破产”说明什么?

3.探究p61如果上述趋势发展下去,会给公司和职工带来什么影响?该公司在分配方面应该作出哪些改变?

(二)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探究p62该公司经济效益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XX高考江苏卷10)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 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XX高考山东卷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①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增加货币发展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XX高考天津卷8)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  “福”字包含了农、口、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要求     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减少,中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结构稳定的多。我国正采取措施使收入分配结构向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                                                                      (     )

a、促进效率提高  b、促进社会公平  c、促进生产发展  d、促进内需

5、“做蛋糕”与“分蛋糕”是经济社会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之一。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蛋糕”分得不合理,会影响人们把“蛋糕”做大的积极性。上述材料要求我们必须

a.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b.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c.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d.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障基本生活的关系

6、(XX年高考•广东卷3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为契机,广东省政府XX年以来相继编制了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整个规划、指导意见体系的推行,体现出广东省政府的施政更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小,更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注重于发挥好政府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 ,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  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

教后反思

答案:

1、d   2、a     3、c    4、b    5、c

6、广东省政府编制和推行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注重于财政投放改善民生、地区差异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收入分配公平。这符合:①社会公平需要合理的收入分配。政府对收入分配要进行调节。②市场经济需要发挥财政的调控职能。财政可以弥补市场失灵导致的收入差距拉大。③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同富裕的目标。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形成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⑤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要求。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7 5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