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录取通知书范例【精编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电影录取通知书范例【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电影录取通知书【第一篇】
姓名:张一山
高中:北京三中
大学:北京电影学院
爱好:演戏,唱歌,主持节目,打篮球
喜欢的城市:北京
喜爱的歌星:王杰
喜爱的球星:艾弗森
最喜欢的书:《我们在悉尼有个约》
最喜欢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
个人单曲:《网络宫殿》《瞬间》《一山好锋光》《惊声尖叫》
很多人熟悉张一山,都是从《家有儿女》开始的。在这部戏中,他饰演“刘星”,是一个顽皮、幽默、机智的小男孩。当时的张一山特别瘦,鬼点子也多,常把“鼠标”玩得团团转儿。
当年,爸爸为了让他长成一个健壮的男子汉,曾把他送到什刹海武校学习武术。练武之人,必然要经受很多磨难,这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有些残酷。不过,张一山的意志力很强,一直坚持着。有一天,电视剧《小兵张嘎》的导演到武校选演员,一眼就相中了张一山,让他在剧中饰演“乐乐”。在剧中,张一山的戏并不多,但他的表演很有看点,这也为他后来出演“刘星”奠定了基础。
在《家有儿女》试镜那天,爸爸在外面焦急地等待着。张一山试完镜后回到车里,自信地说:“我觉得主角就是我了。”果然,他们在当天晚上接到了剧组打来的电话,说张一山顺利通过了。在《家有儿女》中,张一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成了家喻户晓的小明星。
在拍戏的时候,导演怕耽误他的学习,还请家教给他补课。工作了一天,晚上还要上课,连家教老师都心疼了。虽然补了一阵子,可成绩依然没有明显提高,对此,张一山觉得有点遗憾。“事情就是这样,哪能十全十美呢?不过,拍戏带给我的快乐是一种更大的精神满足。”
张一山还拍过一部电影《扣篮对决》。在开机之前,他接受了半年之久的专业训练。“那段时间比军训还累,从早上8点练到晚上8点,回去就想睡觉。呵呵,做明星可比大家想象的要苦得多!”在拍哭戏的时候,张一山不需要怎么努力,一想起自己为拍戏所吃的苦,泪水就自然而然地流下来。
很多中学生都有明星梦,张一山却觉得明星并不那么好当,做明星要付出很多辛苦,痛并快乐着。从小,张一山就有两个梦想,一是去NBA打篮球,二是当演员。现在,他已经实现了第二个梦想。“我喜欢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累一点算不了什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汗水不会自流的。”平时,张一山也很爱学习,各种知识都有所涉猎,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能在拍戏时游刃有余。
面对各种荣誉,张一山没有被光环冲晕了头,反而更加清醒。对于成长中的挫折,张一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而对。一天早上,张一山起来就去赶戏,快到中午,剧务已经把午餐送过来了,大家都等着开饭呢。一节拍完之后,张一山觉得不太好,便征求导演的意思。导演让他重拍一次,可这次张一山有点紧张,结果重拍了好几次。等开饭的时候,饭菜都凉了。这时,张一山不好意思地说:“各位老师,真对不住啊,耽误大家吃饭了。”虽然年龄很小,可他很敬业,有时一节要拍十几次,他从来没抱怨过。
上初巾时,张一山写过1篇文章,老师要求千字以内,他却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页。原本,张一山是不擅长写作的,可那次作文是个例外,因为他写的是爸爸。他们的感情太深了,内容写也写不完。小时候,爸爸带他一起练武,长大了一起打篮球,还一起复习功课……父子情深,爸爸是张一山的坚强后盾。
张一山特别喜欢成龙,这与爸爸的教育有关。小时候,爸爸经常用成龙来激励他。为此,爸爸还收集了成龙拍的所有电影,一有时间就陪他看。成龙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拍戏,爸爸以此教育儿子,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具有敬业精神,只有这样,脚下的路才能越走越远。爸爸的教育,让张一山很受用,他深知只有学到真本领,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所以,张一山更加重视文化课,经常向老演员“取经”,甚至独自一人研究剧本和台词。
生活中的张一山很开朗,喜欢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喜欢讨论影片中的经典人物。他还喜欢结交朋友,无论年幼的还是年长的一只要合得来,就被划入朋友之列。张一山还具有一颗感恩之心。父母的辛劳让他铭记于心,也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他把自己的片酬和广告费全都交到家里,还经常给父母买衣服。幽默的他也不忘和父母开玩笑,逗得家里人哈哈大笑。作为一名学生,他也曾在书山题海中鏖战。他的书桌上堆满了练习册,还把课本带到剧组,一有空就充电。作为一名演员,他细读剧本,领会导演的意图,尽全力拍好每一节。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好久没有过假期了,课余时间几乎都去拍戏,或者参加各种活动。2010年7月19日,张一山收到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对于张一山来说,这张录取通知书是他18岁生日的最好礼物。张一山说:“北电一直是我的目标,我也没考虑过其他学校。所以,我必须要考上,现在这个理想终于实现了,自己也松一口气了。”对于未来,张一山说:“我是一名学生,接戏前优先考虑学业问题。即便是在工作阶段,我也会进行专业学习,弥补落下的功课。”
电影录取通知书【第二篇】
关键词实物证据,保管,标准
世界各国在司法活动领域中基本上都遵循证据裁判主义原则,即认定事实必须依据证据。我国理论界对实物证据有多种解释,综合专家的观点,本人认为,实物证据是指以物的外部形态或者物的内容所表达的意思来证明案件情况的证据。 它包括我国立法中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证据,勘验、检查或现场笔录,还包括我国立法未规定,但在诉讼实践中会使用的各种示意证据。适当的实物证据保管,能够保持证据原来的面貌和性质,对案件的侦破意义重大。实物证据保管工作标准可以概括为证据采信不受影响,就是保管过程没有出现影响证据被采信的情况,即在保管的过程中,证据没有因人为因素、环境因素或是自身性质变化而变化,证据效力没有受到影响。以下谈谈司法中常见的五类实物证据的保管及标准。
一、物证的保管及其标准
物证是用物品的外部形态、特征,固有的质量、规格、数量等揭示案件事实的。陈卫东、谢佑平在其《证据法学》一书中对物证的解释是“物证是指能够以其存在形式、外部特征、内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物品和痕迹。”
物证具有如下特点:(1)物证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稳定性;(2)物证具有不可替代性;(3)物证在诉讼中一般表现为间接证据;(4)物证多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才能解读其证明价值。
物证的保管是指将收集及固定后的证据加以妥善封存的活动。笔者认为物证保管重点是内部属性和外部特征两个方面,内部没有变性和外部没有变形是物证的保管原则。物证经过保管,没有丧失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这样就不影响物证用于定案。笔者认为对于一般物证,在对保管过程产生合理怀疑的情况下,需要对此物证的保管加以证明。对保管过程加以证明的前提条件是产生合理怀疑,接下来由物证保管人员对物证保管链条的连续性加以证明,可以通过提供物证保管每个环节经手人员的证言,监控录像等证明材料来证明。具体可以采用辨认、鉴定、对比和印证的方法,证明物证保管过程没有出现此物证丧失采信的情况。
二、书证的保管及其标准
书证是与案件有关的,记载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文字、符号或图形。书证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的书证主要是指文书,即以书面文字材料为本质特征的证明文书。广义的书证则包括文书在内的可通过其客观载体来体现特定思想内容的一切物质材料。在一般证据法意义上,书证是采用广义上的理解来对其概念加以界定的。
书证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其记载的思想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与物证的区别也在这一点上。书证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首先,书证多是以文字、图画、符号记载来传达思想内容,来揭示案件真相;其次,书证的物质载体多为纸张,纸张易受潮发霉,载体易丢失破损。
在书证的保管过程中,风险主要来自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人为的篡改和破坏,这方面可以通过加强保管环境的监控,让坏人无可乘之机;书证多为纸张,纸质易受潮发霉是非人为因素中最主要的原因,所以书证保管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放置环境,放置方法要科学。
三、勘验、检查笔录的保管及其标准
目前,对此证据种类的称谓还不统一。侦查人员称在犯罪现场进行的勘验、检查为现场勘验,或实地勘验;而将在犯罪现场进行的现场勘验和现场访问及现场分析工作合称为现场勘查。因此, 长期以来, 刑事现场勘验、检查笔录一直被侦查部门称为现场勘验记录或现场勘查记录。必要的时候,可以指派或者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勘验、检查。
与一般的案卷材料不同,勘验、检查笔录是对勘验过程的记录,它属于证据。所以对勘验、检查笔录的保管应属于专门的证据保管单位,而不能像一般案卷材料那样放在办案人员的手里,办案人员手里的应该是原始件的复制本。对于第一次进库保管的勘验、检查笔录要进行拍照摄像和复制,完整且生动的记录其原始的面目。原始笔录要作为原始证据予以保管,保管的级别也要高于整理笔录。在保管过程中,首先勘验、检查笔录没有被涂改或是毁坏的痕迹。一旦出现涂改或是毁坏的情况,需拿出原始照片或影像记录与待检勘验、检查笔录进行比对。其次是勘验、检查笔录没有丢失或缺页,这就需要与其标签记录进行比对,如果没有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可以排除对保管环节的怀疑。
四、电子证据的保管及其标准
2012年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都规定“电子数据”是新型法定证据种类,作为新兴的证据种类,电子证据在诉讼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司法实践中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现代通信技术有关的电子证据,如电话资料、传真资料、手机摄像证据等;二是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有关的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证据,表现为电子信号或电子数据,具虚拟性、高科技性等特点集于一身。电子证据的特点决定了电子证据获取手段也不同于传统证据,电子证据往往存在看不见也摸不着虚拟的电子空间里,需要通过电子搜查、电子勘验等手段获取。 电子证据保管的工作中心就是保存电子证据完整性和可靠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就是电子证据保管工作的标准。
五、视听资料的保管及其标准
电影录取通知书【第三篇】
在话剧《喜剧的忧伤》最后一场演出谢幕时,陈道明单膝跪下,以手传吻,动情地将自己对北京人艺的感激和热爱,深深印在他尽情演出了18个晚上的人艺舞台上。《喜剧的忧伤》,是北京话剧界近20年来的一个奇迹:演出前10天,18场、16 200张、共值近350万元的票全部售罄。这是陈道明告别舞台30年来,重归话剧的“回炉”之作。因为这部话剧是双人话剧,难度系数很高。陈道明、何冰的联袂出演,将这个“当今世界上最高级的喜剧”演绎得酣畅淋漓。
“演话剧我很紧张,演人艺的话剧我更紧张。我已经30多年没演话剧了,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就当是为了忘记的怀念吧。”陈道明说,他之所以30年没演话剧,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后,看话剧的人少了。但近10年来,观众又逐渐回归剧场,他就动了演话剧的念头。他说:“话剧对我来说是根硬骨头,这次的话剧对我来说不止是硬骨头,而是钢管。只有两个人的话剧非常艰辛,我这次是来向何冰老师学习的。”问及酬劳,陈道明说:“人艺请我演戏,子儿没有,我演话剧是为了向我的职业致敬。”
素材运用真正的职业道德是听从心底的召唤。可如今我们孜孜追寻的成功,大多与个人喜好无关。于是,我们变得麻木,忘记了什么是人生真正的追求。相反的,老戏骨陈道明热爱演戏,只要能够碰上让自己有演绎冲动的剧本,他会不计报酬,全力以赴,谦虚对待。
(山东刘莹影)
李连杰:推广武术要有所取舍
8月14日,李连杰陪同中国武术冠军代表团前往美国华盛顿、纽约等地参加巡演。他说,中国人一直想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推向世界,他自己推广武术也有37年了,但效果并不理想。相比之下,韩国的跆拳道在短时间内却推广得非常成功。
李连杰说:“这些年,武术推广的效果不佳,原因在于没搞清楚市场真正需要什么,就一股脑儿想把五千年的文化都推向世界。但到现在,很多美国人还不懂武术的内涵。”他认为,真正能在全世界流行推广的东西往往都是一些简单的东西,中华文化就像“满汉全席”一样,全世界都爱吃,但要让每个人学着做就很难了,不妨从简单的酸辣汤或扬州炒饭入手,更易于接受。展示武术文化一定要懂得取舍,推广中国武术,必须将其简单化。
过去李连杰试图通过自己的功夫电影来推广武术,但现在发现效果有限,因为电影只是让你欣赏,与自己的关系不大。现在要反过来,他希望向世界传播一种武术让人更健康、更快乐的理念,让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武术,学习武术对自己有什么好处。
素材运用俗话说得好,贪多嚼不烂。云集天下之名菜,精雕细琢的一桌满汉全席往往让人囫囵吞枣来不及细细咀嚼。其实,每一道菜单独拿出来细品,那都是绝妙的口味,让人魂牵梦绕。想要展示国粹不必急于一时,由浅入深、细水长流地抛出一个又一个精彩,或许是推广中华文化更好的方式。
(山东甘橙子)
少年英雄的“流浪”
近日,曾屹立于山西太原东仓巷20年的赖宁烈士雕像突然消失,只留下一滩水泥。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众议,还引发部分热心人在网上寻“人”启事,四处找寻雕像下落,终得水落石出:原来是太原市环境整治,需将赖宁雕像移除,由于找不到愿意接收赖宁雕像的单位和场所,最后只能将之放置于偏僻山村。有人说,没人愿意接收赖宁雕像,有可能是其当年见义勇为、舍身救火的精神已于现时的价值观严重不符。
且不论赖宁事迹的真伪,22年前,号召全国各族少先队员“学习赖宁同学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赖宁同学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赖宁同学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赖宁同学热爱祖国,临危不惧”的精神,曾经影响了一代人。很显然,即便在当时,倡导的也是小英雄所反映的时代精神,而非简单地仿效救火举动本身。
其实,从战争时期的刘胡兰,到建设时期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再到今天的抗震小英雄林浩,每一个时期的小英雄都带着时代的深刻烙印,但他们所传递的奉献、利他的精神却从未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阻隔。
8月18日晚,赖宁雕像被迁回原址。19日上午,山西太原相关单位举行了“小英雄赖宁雕像回迁安放仪式”,雕像受到了高规格的“礼遇”。
素材运用我们经常过度放大了浮华物质生活带给人的愉悦,而忽略了人类最基本最朴质的情感宣传。赖宁雕像的“流浪”,是“在物质主义时代的消费精神统摄下,作为构成民族精神审美维度中重要一维的传统英雄主义再次遭遇了被瓦解”,赖宁用生命来诠释的时代精神,不应被分崩离析。
(山东甘橙子)
大运会,再谈低碳
8月12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拉开帷幕。作为我国首个经济特区,财力雄厚的深圳在本届大运会开幕式上,却出人意料地打出了一张“低碳牌”。
在大多数观众的印象中,运动会开幕式就是一场气势恢宏的文艺盛典。这一次,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的整个仪式不到120分钟,全场没有宏大场面,也没有耀眼明星,甚至没有璀璨烟花。“回归体育、回归仪式,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宗旨,突出了开幕仪式本身,文艺表演完全是配角的位置。表演者中90%是各国大学生,就连运动员入场引导员所穿的服装,都是深圳大学学生自行设计的。
场馆方面,深圳大运会坚持“节俭办会”原则,场馆建设和设备利用“能改的不建、能修的不换、能租的不买、能借的不租”。63个场馆中,新建的只有22个,其余近三分之二是对原有场馆进行维修改造,很多场馆和运行团队的办公设施用品是临时租用,或直接从相关单位借用,大大减少了运行费用。新建的场馆:“绿水晶”“春茧”和“竹林”,不仅有着时尚现代的外观,演绎出建筑设计的精妙绝伦,而且忠实践行了循环经济和低碳节能理念,高性价比地展示出节俭之美与环保之利。
素材运用大运会上到处劲吹的“简约风”,正在深刻重塑着普通深圳市民的生活理念,引领着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若干年后,当深圳人习惯了在街边的绿道散步、在社区附近的体育馆运动,习惯了对城市的发展表达自己的想法时,那就是本届大运会为深圳留下的久远影响。
(广西王乾)
活着,并且永远在路上
兔斯基,是王卯卯画出的动画形象。兔斯基给她带来了极高的知名度和丰厚的收入,但热爱画画的她,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没有停住脚步。毕业之前,她作出了惊人的决定:“我如释重负地和时代华纳达成协议,以后由他们来主理发展兔斯基。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我曾经的那个梦想……”王卯卯的这个梦想,就是美国的CalArts(由迪斯尼建立,是蒂姆伯顿和PIXAR创始人的母校)。
“第一次听到CalArts的时候,还是大一新生。不止一个老师,不止一次在课堂上播放CalArts的学生作品,然后抑扬顿挫地说:‘你们看看人家……’从那时起,我就很想成为那个‘人家’。”毕业后,王卯卯在香港的Turner(时代华纳子公司)工作。为了梦想,以前因为她平时总是自动加班,所以周六周日总要睡足两天才能缓过来。那段时间,每个周五晚上或者周六一早,她会坐两个小时地铁去深圳上周六周日全天托福班,晚上就睡在附近的小旅馆或者亲戚家里。
2011年8月的一天,王卯卯更新了她的博客:“排队一天,终于拿到了美国VISA。听到签证官说‘你通过了’的时候,心里很兴奋,但更多的是平静……当我实现了我的梦想之后,我又拥有了,一个新的梦想。和上一个梦想一样,现在对于我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但在不久的将来,我相信我会再一次站在梦想的面前。活着,并且永远在路上。”
素材运用抓住梦想,它其实并不遥远,也许当你一步步朝着它走进,它也一步步走向你。正如王卯卯说的那样:“人生只有一次,很多机会,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我抬起头,看到我的梦想就站在不远处的地方。”
(广西张欣)
接近真实
耗时5年,耗资5500万欧元拍摄的纪录片《海洋》,近期登陆中国院线。该片导演雅克・贝汉,之前就以《微观世界》《喜马拉雅》和《迁徙的鸟》这三部并称为“天、地、人”三部曲的作品,奠定了他一流纪录片大师的地位。
从《微观世界》到《海洋》,贝汉创造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纪录片拍摄模式――以非常严谨的剧本指导为前提,在确定主题和篇章后,再以特殊的拍摄视角、高端的技术装备、长时间的耐心等待来捕捉大自然最瑰丽奇特的众场景。不按理出牌,一直是贝汉的行事风格。在筹备《鸟的迁徙》时,他有感于加拿大人比尔・利舍曼和约瑟夫・达夫引领群鸟迁徙的构思,于是,他找来上百名学生,让他们和1000余个鸟蛋生活在一起。“因为雏鸟破壳而出的那一刹那,看到谁谁就是父母”。
“靠近才能接近真实。”这是贝汉坚定不已的信念,这需要常规摄影技术的改进。而长时间的等待,则是贝汉纪录片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靠近动物,你必须想办法和它熟悉,征得它的同意。你要花很多时间和它慢慢相处。鲨鱼和毛毛虫都不会任人指挥。我们有耐心等待那些惊人的画面,一年不行,就等两年三年。”
素材运用雅克贝汉一直在用人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超越自己。从演员到制片人,从制片人到纪录片导演,是一个从控制自己到控制别人,再到控制虫子、鸟类和鱼类的过程。但是昆虫和动物是不受人所控制的,贝汉选择的真实,更多是需要坚持和耐心。
(四川李罗)
“最美仙女”
8月18日,一位冒雨为残疾乞丐撑伞的苏州女孩成了“网络红人”。网友无意中记录下女孩的善举。最先照片的网友在帖子中这样说道:“ 一位残疾人因为突然来袭的暴风雨而在风雨中无助地挣扎,一位美丽的姑娘打着雨伞冲进暴风雨,为残疾人送去关爱。尽管这把伞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姑娘自己全身都淋湿了,可是她这一举动却成为暴风雨中最美的风景!”
由于女孩始终关切地低头看着残疾乞丐,跟着他挪动的方位调整撑伞的角度,因此,网友上传到网络上的4张照片均未出现女孩的样貌。但网友们纷纷跟帖表示:“她是最美丽的仙女。”网友们对这位好心的女孩大加赞赏。“亚纳海沟之蓝”说,要是我就冲进去给这女孩再打一把伞!网友张嘉明坦言:“我们都有善良的心,但真正付诸行动的能有几个?小姑娘值得我们尊敬。”网友“原来你也在这里”留言说,希望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充满爱。
素材运用撑伞这件小事的背后体现出了对别人的关怀和体贴,甚至包含对个人利益的牺牲。美丽的撑伞女孩,她的这把小伞,给我们所有人都撑起了一片温暖。但是我们为这世间的真善美感动之外,是否更应该反思,我们都是真善美的实行者,不再只有“最高级”。
(广西厉力)
大学录取通知书“卖萌”
“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211院校哦!奖学金很丰厚哦!门口就有地铁哦!景色宜人,读书圣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这段话是南京理工大学的“淘宝体”短信录取通知书。
又到了一年一度大学录取新生的时候。今年,除了南京理工大学发送淘宝体短信录取通知书外,国内其他一些大学的通知书也很搞怪。上海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如同存折,正面以上海财经大学的主校门为背景,并印有校名和校徽,以及“录取通知书”字样;“存折”磁条位置醒目地印着“祝贺你考入上海财经大学”字样。拿到这样一份通知书,就好像是拿到一本储存知识的存折,将来里面的知识储备会越来越多。
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里有一张光盘,内含角色扮演游戏――“北大英雄”,游戏中的主人公可扮作北大新生,在虚拟世界进行旅行和冒险,非常有趣。而华南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则融入了地图元素,其不仅显示了学校在广州市的位置,还教新生如何乘车前往。拿着这张地图,新生会顺利找到自己的学校,在偌大的校园中也肯定不会迷失方向。
素材运用我们见惯了中规中矩的录取通知书,如此新潮有趣的通知书不但会让被录取的学生莞尔一笑,也是一种时代的印记。高校这般别出心裁,折射出当前社会的多元化,同时让学生从“新鲜”中感受到了以往形象严肃的大学,也有温馨和亲切的一面。
(四川李罗)
“治愈游戏”
一首歌,带给你小感动;一声晚安,送你温暖入梦;一通开导,让你破涕而笑。近日,为陌生人唱首歌、道声晚安、说几句温情的话的“治愈游戏”正悄悄在网络上蔓延。不管你身在何方,只要留下电话号码,就有可能得到来自陌生网友的问候。在现实社会人情渐淡漠的今天,网络世界的温情抚慰人心,不少网友表示相当欣赏这样的网络互动,它让人感受到人性的善良。
“你有多久没听见别人亲口跟你说晚安了?留下你的电话,楼主挨个打。”这是天涯网友“追风的更年期大叔”发出的帖子。“追风的更年期大叔”是个热衷于“治愈游戏”的网友,参加过网友发起的“你留地址我寄明信片”“你留电话我送晚安”的网络互动。在电话送晚安的互动中,他接过电话也打出过电话,觉得很温暖很开心。
这个“电话送温暖”的互动打算坚持多久?“大叔”表示想继续下去,他准备去西藏旅游的两个月,由女友代替他送晚安。其实,这几天女友就开始“上岗”了,“我也给大家打了几个电话说晚安,感觉好幸福!”
素材运用因为寂寞来到网络打发时间,又因为网络寻找到了温暖和感动。有心理学家说,人作为独立个体具有较强的利己性,但人又是一种群体动物,这又让人具有利他性。或许,我们可以将寂寞网友的“治愈游戏”看作在利己性无限被放大的现实下,利他性的一种群体爆发和释放。
(广西厉力)
消失的笑容
谭嘉雯,一个留着齐耳短发的小女孩,手中拿着舀粥勺,笑容纯真,如灿烂春光。因为这样的一张生活照,她被人们所熟知。她的生活背景与照片背景一样,清贫、简陋。嘉雯的父母在苏州打工,她和外公在杭州生活。外公作为公厕管理员,月工资1500元。“我们过得比较省,每个月生活费基本定在400元。但我有工作,我可以养活这个小家伙。前段时间,我看很久没喝粥了,就给她熬了点粥,正好被拍了照片。”嘉雯外公说。
谭嘉文的外公打扫的是杭州525路公交车起点站对面的厕所,她们爷俩的家就在公厕旁,因为人流量很大,嘉雯很容易被来往的人们看到。当善良的人们得知嘉雯的故事后,加上社会舆论的关注,纷至沓来的关爱之心和社会捐赠的财物,打乱了嘉雯平静的生活,让这爷俩有些无所适从:一拨一拨的学生和媒体,让嘉雯外公接待了一天,放学后的嘉雯可能是吓着了,她径直走到了屋子里,似乎有些惧怕屋外关注的目光与询问。“今天一点菜都没了,只有剩下来的一点点粥,5点以后,我想出去买点青菜,但人这么多,我哪里走得开。”嘉雯外公说,“我孙女以前每天晚上七八点就睡了,这几天晚上上门的人多,我们都没法休息。”
事后,嘉雯外公做出了一个决定:拒绝社会的援助,要给予嘉雯一个健全的人格。
素材运用同情,是“与欢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同情不等于怜悯,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的身上,或许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理解并感受别人的快乐或痛苦,自己的内心也会丰富。
(广西张欣)
寒门难出贵子?
“宝剑锋从磨砺出”是北大新任党委书记朱善璐对“寒门难出贵子”的回应。他说,无论富裕还是贫困,大学生都需要磨炼和吃苦才能成才。2011年8月,一名教师在网上发帖称,“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现在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引发人们的热烈讨论。
这位发帖的老师说,近两年学校里的中高考状元,家里条件基本都很好。中考结束,学校有5个孩子上了重点线,他们都来自开跑车、住别墅的家庭。这几位学生的家长,还商议送孩子去澳洲参加夏令营。“反观我们小时候读书,成绩好和家庭条件基本成反比。班上同学读书好的,家里都很穷。”他感慨,“现在的尖子生,除了家庭教养外,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不出20年,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起跑线已经低了一个级别。”这位老师直言,“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也有人认为,“寒门”能够培养人的韧性,不靠父母、只靠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打拼精神更容易取得最终的成功,虽然期间肯定会经历挫折。
素材运用“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由于经济条件与生活环境的差异,现在的寒门学子想要成功,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但除了寒门学子在任何时候不能放弃对知识的信仰和追求以及对自己人格的完善和培养外,更需要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为他们提供保障。
(四川李罗)
免费不如合身
2008年起,国内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已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但近日的《上海白领文化需求调研报告》却显示,五成白领从不去图书馆、博物馆,近七成白领从不去纪念馆、美术馆和文化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调查中,当被问及对电影、戏剧、音乐会等文化活动的建议时,44%的白领回答“希望花费平民化”,这反映出当前文化演出的票价依然偏高。而家门口的文化活动方便又不要钱,年轻人的参与却少之又少。报告的执笔人、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来丰分析,社区公共文化中心提供的仍是传统文化产品,这种内容和形式已很难吸引年轻人。他在调研中发现,在社区文化中心活动的几乎都是老年人,他们在那里唱越剧、沪剧,年轻人都难以参与。
反观中国内地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马未都的办馆理念: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是喜欢去博物馆的,关键的问题是博物馆自己怎么去办,怎么完整有效地传达文化。很多年轻人酷爱我们的文化,但过去传达的方式不好,他们就会抵触。如果你换一种方式,以流畅、通达的方式向公众传达文化,就会吸引很多年轻人来。
素材运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年轻人文化习惯的养成,仅仅停留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上,是远远不够的。巨大的文化投资,却因为缺乏对青年审美口味和消费心理的充分认识而打了水漂。投其所好,有针对性的创新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内容,才能让年轻人更乐于为文化买单。
电影录取通知书【第四篇】
潘奕霖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部队家庭,10岁便随父母到湖南生活,由于部队里的人都来自五湖四海,相互也都说普通话,因此他的口音并不重,这为他后来成为播音员奠定了良好基础。当时潘奕霖家里有一台收录机,让他爱不释手,以至于天天抱着它听广播。为了不影响学习,父亲便将收录机的连接线插头拔掉,藏起来。除了喜欢听广播,潘奕霖的另一个爱好就是读书,部队大院的图书馆是他经常去玩的场所,因为那里有他爱看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和小说。初三时,他还印制了自己的第一份油印小报,当作家成为他童年时期的最大梦想。
湖南雅礼中学是一所解放前就成立的教会学校,开明的办学风气,令学生可以在学习与个性上自由发展,这让少年的潘奕霖如鱼得水。17岁生日之际,他的文字作品《十七岁的恐慌》在长沙电视报刊登,之后他被应邀参加了长沙市中学生通讯社,担任副社长。与此同时,班上的同学几乎都知道他的作家梦发生了改变。
凭着一种本能的热爱,潘奕霖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报考前,父亲问我湖南会录取几个人,我说一个。他又反问‘那个人会是你吗?’其实他就是建议我不要在此浪费时间。”第一年艺术招生放榜时湖南省只剩下六个人,其中就有潘奕霖。虽然当时下着小雨,但他的内心却是狂喜,他立刻骑车回家向父母报喜,证明自己的实力。报喜的那一幕很奇怪,让他至今印象深刻。父亲并没表现出惊讶和兴奋,坐在那淡然地说:“六个人又怎样,最后只录取一个。”那一年的确被父亲言中了,潘奕霖未被录取。在等候广院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湖南电台星期天节目部开始招聘主持人,潘奕霖报名了,并且幸运地被录取。暑假过去了,广院的通知书没有等来,而这时由他主持的《潇湘晨钟》已在当地逐渐有了名气。一年后,北京广播学院又开始招生了,潘奕霖鬼使神差的跑去长沙报名点看热闹,结果被去年一名监考老师认出,并鼓励他再次报考。最终潘奕霖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广院’89级播音系36名学生中的一员。
告别大学校园,潘奕霖被分到了中央电台国际部《环球信息》栏目,由他编辑、采访、播音的稿件——《美国人权记录》获得了中央电台里优秀稿件一等奖,中国广播奖三等奖,这是潘奕霖最自豪、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如果不是偶然看见电视报上电影频道的招聘广告,潘奕霖或许会在电台待一辈子。一方是向往以久的电视领域,一方是培养他的国际部领导,在理智与情感的抉择中,他毅然选择了电影频道。他用独有的质朴和大气赢得了电影频道节目部主任张海芳的关注,成为了《流金岁月》栏目主持人。
与《流金岁月》一同前行
潘奕霖对《流金岁月》有着深厚的感情,一方面栏目的名字是由他取的,另一方面从1995年开播至今,《流金岁月》栏目已走过将近二十个春秋。从15分钟的专题节目到40分钟的谈话节目,他始终以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讲述着经典影片幕后的故事和几代影人的艺术人生,带领观众追寻过往年代的记忆,捡拾自己成长岁月的印迹。如今,《流金岁月》已成为CCTV6电影频道最资深的一档栏目。
在潘奕霖主持《流金岁月》的这么多年里,每一期节目都会让他感动,他坦言:“其实每个电影人都很不容易,无论他们成功与否,他们都是前辈,都会给我带来不同的内心感慨和深刻思索,电影是一个遗憾的艺术,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创作中的遗憾,这个过程同样也能激励我,让我的人生少些遗憾。”最近他又看了很多国外节目,这些节目的主持人都已白发苍苍,成熟、沉稳、有内涵的主持风格触动了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多年后的身影。他幻想着自己耳顺之年依然站在舞台上主持着《流金岁月》,成为一名有范儿的主持人。
从节目主持人到编导、制片人,潘奕霖的转折是自然、成功的,随着栏目的改版、重新定位,他的压力逐渐增大,作为一个老牌节目,如何保留、不伤害它固有的观众群,吸引更多新的观众,成为他一直思索的问题。近期,潘奕霖与他的团队来到上海——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录制了第一季《奕霖上海寻踪》纪录片特别节目,寻访老影人、故居、电影博物馆等,将珍贵的资料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同时每年一季向观众讲述长影厂、北影厂、峨嵋厂等电影制片厂的故事。探访过程中,潘奕霖也对今后的节目有了新的想法,他希望为于洋、张良、秦怡、王晓棠等老艺术家们每人拍摄一部微电影,记述他们的精彩人生。目前这个想法已经实施,正处在组织策划和剧本创作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