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智慧(精彩4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启迪智慧(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启迪智慧【第一篇】
关键词:有效评价; 启迪智慧; 指路明灯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71-001
我们在热情洋溢地表扬、鼓励学生,或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时,最应该考虑到的是:这些评价能否对被评价者和其余旁听者起到导向、纠偏、启迪作用。一般来说,我们的有效评价语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一、肯定激励式
以前,我最常给学生的肯定激励性语言是:“太棒了!”其实,如此笼统的表扬等于没有表扬,因为所有孩子都不知道好在哪里。现在的我,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脑子里会飞速思考如何评价。如:“你读书声音真响亮,其他小朋友可都得向你学习!”“你把这句话说得真完整,我们都来学着你说话。”“你能想到跟别人不一样的答案,真有新意。”……在学生回答精彩处的积极评价,不光起到了激励作用,成为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动力,更是在向所有学生暗示一些答题方法,使他们在思考问题和答题时有法可循。这些落到点上的由衷赞美,是教学艺术的真正体现。
二、探究理解式
评价语除了那些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包括追问式的评价。追问式评价可引导学生向较高的思维层次递进,使学生能更深刻地对文本进行揣摩分析,由此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处。如在教学《草原的早晨》一课,当讲解到“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这一句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好这句话。一名学生把“响亮”和“宁静*阿拉文库 *”两个词语都读得响亮了,我追问:“你把‘响亮’读得这么响亮,为什么呀?”学生回答:“因为这鞭声就是很响亮的呀!”我肯定并追问道:“理解得好。可你为什么把‘宁静’也读得这么响亮呢?”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应该读小声一点。”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找到了“宁静”的近义词,并指导读好了这句话。
三、引领互动式
启迪智慧【第二篇】
案例一探究楞次定律
探究楞次定律这个实验操作和现象的记录都是简单的。探究的难点在于记录了磁场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后如何引导学生引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这一中介。教材的处理是直接告诉,我的处理方式是先问1+1等于几?学生会很疑惑的回答“2”。心里在想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引发学生兴趣后我再唯唯道来:“在数学里,这两个‘1’就是两个抽象的1,而且一定是可加的,答案一定是2.在物理里,如果来个1+1问题,就没那么简单。首先要搞清楚两个‘1’的意义,如果前面一个‘1’代表一个人,后面一个‘1’代表一头猪,那答案不是等于2,而是不可加。不是同类事物不可加。即只有同类物理量之间才能叠加比较”。再问磁场和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比较吗?学生就很容易想到磁场和感应电流属于不同类物理量,它们的方向无法比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引入一个与磁场或感应电流相同的物理量作为中介。引导至此学生就能比较自然顺利的想到引入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这一中介。不同类事物不可比较是分类比较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跟探究楞次定律这个实验一样,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这个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都是比较简单的。探究的难点在于根据三个实验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只要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一实验结论。我的处理方式是先引导学生把多匝线圈简化成一个线圈,要求学生画出一个线圈在感应电流产生前后的磁感线分布情况(要求用俯视图表达).学生一般都能按照要求画出如下图的图示。
让学生观察图示,学生很容易得到当有感应电流产生时,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发生变化这一结论,再结合磁场中已经学过的磁通量的概念,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实验结论。把多个线圈简化成一个线圈体现了处理复杂问题应该由简入繁的思想,画示意图是一种表述复杂问题的方式。
案例三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启迪智慧【第三篇】
一、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丰富情感,增长机智
优秀的作品都充满生命的奥妙与机智,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凝聚与升华。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的思想走进文本,才能更好地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感受文中带来的喜怒哀乐,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全部的情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心领神会,亲身体验。如教学《范进中举》一课,要注意调动学生以自己的感觉和判断仔细品味,切身感受范进的不幸所在,进一步理解范进中举后,在大家一片“大喜”的背后所隐藏的他个人的“大悲”乃至民族、国家的“大悲”。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把握,则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文中精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去体味,并要进一步通过文本细致的描写去深入理解小说的讽刺意味:通过范进看见报贴后心头顿然狂喜,喜极发疯,神志不清,拍手大笑,跌落泥塘,丑态百出,张乡绅、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等,引导学生认识范进――范进像科举制度下无数读书人一样,将青春乃至大半生浪费在科场上,科举成为他人生追求的唯一目标,融入其生命,一旦中举,喜极发疯,可悲之至,再加上张乡绅、胡屠户等的丑恶嘴脸被扭曲了的灵魂,看似荒诞,却深刻反映出科举制度对人们心里的荼毒残害,是对封建专制的抨击和鞭挞,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丰富情感,真正理解作品反映的生活与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通过情感体验,引发深思。因此,只有让学生走进作品,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和课文作者的心灵发生碰撞,从而吸收课文中的慧心妙想巧思的种种养料,不断增长语文机智和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验情趣,再创美境
启迪智慧【第四篇】
关键词: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提问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行为方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与大家一起探讨有的老师提问时不给学生思考时间,自问自答;有的教师的问题不明确,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作答;有的教师虽提出问题,却没有给出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很多,学生生成的问题少等,忽略学生思考能力和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如何合理利用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想法。
(一)提问要有明确的导向性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一系列问题,即为实现教学目标,提出一系列前后相关、由浅入深的问题,组织成一个连续的问题框架。新课程下的数学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因此,课堂提问应以突出数学学习主题的问题情境为切入点,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使其产生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
(二)提问要把握过程性。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所经历的过程,我认为包含三个方面:等候答题、指定答题和追索答题。在等候答题时我们要注意:教师提问后,要留出4~8秒的时间,让全班学生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回答,不宜匆匆指定学生回答,如立即要求学生回答,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容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思路堵塞,使学生形成害怕回答的心理。教师提问时应“随机应变”,若某一位学生回答不出,则不必等他回答,可指定其他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聆听,即使有错误,也要等学生讲完以后,再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纠正和补充。这样处置,有利于营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氛围,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指定答题时应注意:选择答题对象要全面,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选择课堂提问的对象呢?从教学实践来看,我认为可按以下三种程序进行。
1.感悟层面的问题,可按“差―中―优”的程序进行选择。大多感悟层面的问题是对公式、概念、性质的机械重复,对学困生来讲,这部分内容较易回答,可帮助其树立信心,同时对部分已遗忘的问题,可由高一层次的学生补充修正,达到巩固基础的目的。每堂课都有重点,它是学习的核心。学习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点展开思考,在学生接触新知识的重点处设问,引导他们正确掌握知识实质,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理解层面的问题,可按“中―优―差”的程序进行选择。理解层面的问题富有启发性,但由于学生之间理解、思维的差异,在同一时间内他们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不可能一致。若先指明优生回答,那么中、学困生就有依赖性;若先指明学困生回答,其有可能答不出来,则积极性容易受挫伤。若按“中―优―差”的程序安排学生答题,那么中等生必能回答出问题或问题的一部分,当答不完整时,可请优生补充与说明,最后请学困生综合叙述一遍。这样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又可以完美地解决问题。
3.综合层面的问题,可按“优―中―差”的程序进行选择。综合层面问题的回答要求比较高,中等生和学困生往往只能考虑部分,甚至无从下答,所以可以安排小组自由讨论,再回答,用以优带差的方式解决问题,或安排优生回答,再请中等生复述一下,最后请学困生调整自己的认识,查漏补缺,或采用辩论的形式,让中等生先回答,再让优生进行辩论。
(三)问题评价要鼓励性。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扬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当学生闪现智慧火花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习激情。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倾听学生的回答。注意倾听,一个愿意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教师会让学生感到亲切,使师生关系变得亲密、友好。2.评价学生的回答。评议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可从以下六方面进行:①知识掌握的准确度;②知识理解的深广度;③知识巩固的牢固度;④错误的数量与性质;⑤口头表达能力;⑥是否有创见。评价无论对错,教师都要及时而公正地做出明确评价,不论赞扬或批评,都应采取“积极性评价”,但不要为鼓励学生而不分正误,一律肯定。评语应多样化,必要的时候,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可以让全班学生为某个同学精彩的回答鼓掌,表示认可。3.澄清和纠错学生的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比较混乱、没有清晰地表示出意见和想法,或他的答案不够简明、确切时,我们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新思考,再次回答,允许质疑同学及老师,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师生关系日益融洽。4.支持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对他回答的观点提供论据,如可这样提问:“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为什么要这样列方程?”等等。要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的回答是认同的。5.表述学生的回答。在集体讨论中给学生提供机会,来表述他是否同意其他人的观点。为防止学生过于简单地接受某些观点,教师可以提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有不同的解法吗?”“你有什么新的见解?”这样的提问可引起学生对某些观点的注意,促使他们认真地思考问题。
(四)问题的难易要适度。
所谓难易适度是指既要有挑战性,能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又要适合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收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教师该如何注意“提问的坡度”,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呢?其一,在备课时要吃透“两头”,一是吃透教学大纲的要求,摸清本堂课的重点及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不出偏题、怪题;二是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及回答问题的能力,以此为基准确定提问的难度。其二,要善于应变。如果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一筹莫展,那么教师应立即加以提示,降低难度。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回答出,那么就立即改变问题的提法,增加难度,促使学生思考。
三、有效课堂提问的感想
(一)激发参与兴趣,让学生“问”有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好奇心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和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并以此为动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发现规律,推动学习过程。
(二)营造健康氛围,让学生“问”有空间。
教师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提问的信心。对于学生的大胆发问要给予中肯的评价及鼓励,让他们从中感受到喜悦,使他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提出学习中的问题。
(三)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让学生“问”有所成长。
学习是为了学不懂的东西,在学习中遇到的任何疑难问题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善于质疑,在提问中思考,启迪智慧。教师在课堂中要随时记下学生回答不出的问题,建立问题库,作为学生提问的宝典,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可以提出并加以解决。
经过多年的实验与研究,我弄清了制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成因,逐步探索出了科学有效的提问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认为教师应蹲下身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实际教学中探讨,让课堂提问更加完美和高效,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作业本。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4.
[2]刘旭。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听课、说课、上课).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