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考研论坛范例【推荐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复旦大学考研论坛范例【推荐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复旦大学考研论坛范文【第一篇】
近年来,北仑区按照将区域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份”、“现代化滨海新城区”的宏伟目标,结合区域实际,充分借力长三角地区发展实践经验和师资优势,抓好对广大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为北仑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三年来,区本级共邀请长三角地区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北仑举办各类培训、学术报告50多次,听讲人员达到近2万人次;组织各级干部赴除宁波外的长三角其它地区学习考察20多期(次),培训人员近千人。
一、实施“借脑育才”。充分借鉴长三角地区的发展经历,通过设立“北仑讲坛”、“北仑发展论坛”等平台,从长三角地区“借脑育才”,努力培养一大批本土化的领导型人才。一是创办“北仑讲坛”。于20*年开设北仑讲坛,每季一期,全区副局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主讲人员界定为国内外享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在学术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家,运用案例分析、现场教学、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向广大领导干部讲述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化、管理等各个领域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专家现场辅导报告被同步录像,并上传到“北仑干部党员学习网”供全区干部党员学习。自讲坛成立以来,邀请的专家学者有一半以上来自长三角地区,如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倪世雄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林尚立教授、上海德村文化研究所曹世潮所长、同济大学创新思维研究中心王健教授等先后在“北仑讲坛”授课。二是开设“北仑发展论坛”,每年一届,定位为北仑新区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研讨会,参加人员为区管领导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及其它知名人士,主要通过论坛借助专家学者、各行业成功人士的智力资源,为北仑发展注入新的思维和动力。如20*年论坛邀请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朱金海作了《“十一五”期间长三角规划、产业布局及北仑发展定位》的报告,20*年邀请了浦东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作《浦东综合改革试点的基本做法及其对北仑发展的若干建议》的报告,均在全区引起强烈反响。
二、举行“联合办班”。针对于不同工作层面的需求,积极与长三角地区的一些高校、先进地区举行联合办班,培养各类人才。如着眼于适应北仑发展需求的优秀领导人才,从20*年起,全区有针对性地组织了7期共259名党政领导到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名牌大学进行培训,努力提升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处理利益关系、驾驭全局和务实创新的能力;着眼北仑区域逐渐向城市化推进的需求,于20*年9月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了一期社区工作者综合管理研修班,全区41名社区干部除了学习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理论等知识外,还到上海先进社区进行实习,与优秀社区干部互动交流;着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需求,组织了部分组工干部、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到江苏昆山集中培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另外,为培养企业高级经营人才,区委按照信誉可靠、师资雄厚、质量优良的原则,选择了上海影响力咨询等知名培训机构作为企业人才培训机构,选派优秀企业经营人才定期到机构接受培训。
三、加强相互联动。一方面,充分借助长三角地区专家学者熟悉整个地区发展情况,又清楚北仑在长三角地区发展中的定位、优势及不足,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对北仑的大开发、大建设提供咨询、开展研讨,为全区重大事项科学决策进行论证、提供依据,并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参加论证、接受咨询中增强发展意识,提高决策能力。如20*年召开“北仑区域物流发展研讨会”,区委区政府专门邀请了10多来自上海、江苏以及本省的专家就北仑物流产业规划、定位、目标、方式等开展咨询、研讨,为北仑物流业的发展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另一方面,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的相互学习交流中,对前来参观考察的各类代表团,各级领导干部在认真做好情况介绍的同时,主动与代表团进行学习交流、深入探讨,在互动中开阔眼界,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如20*年初,同济大学新任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30名党员在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长的带领下,专程来北仑参观考察,双方进行了很好的沟通交流,为下步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复旦大学考研论坛【第二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港台高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25-04
通识教育最早产生于美国,1882年美国耶鲁大学的耶鲁报告中首次提出“generaleducation”,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中首次呈现了其完整的意义。通识教育的中文用语由台湾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翻译借鉴而来,目前港台通用的名称有通识教育、博雅教育、全人教育等,大陆从本世纪初开始热衷于通识教育的研究。但无论是通识教育还是博雅教育,都面临课程的开发和设置问题。在通识理念下,课程的设置更能体现教育模式的内涵,因为通识教育不像专业教育那样有明确的教学科目,通识教育体现区分大类的原则,所以港台高校专门设有“通识教育中心”来研究课程发展,而在大陆除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在此方面尝试较多外,其他高校的通识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因而,清晰明确的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通识”的真正理念所在。
一、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从本质来说,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只是教育理念的不同,但其目标都是培养适应社会的完整的人,专业教育重在教的层面,而通识教育则重在育人;通识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硬性的专业划分,这使得学生有多样化的选择,接受知识的视野更为宽广。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多在行业一线,看重的是人才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向实训倾斜,追求的结果是在专业领域内有一定的功底。尽管如此,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有通识教育理念的渗入,这不仅是职业教育对全方位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而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主要依靠知识技术创新,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些创新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要具备广博、扎实的通识素养[1]。从创新的角度而言,通识教育在课程规划方面涉及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的能力,而非局限于专业知识。
当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划分过于精细化,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一是过于注重专业,而不广泛涉猎,培养了更多的“匠人”;二是专业划分过于精细,知识体系被割裂成不相关联的条块,破坏了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深造;三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些问题导致人才培养中缺乏通识性,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无法协调,培养出的人才适应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力不足。台湾地区于1984年开始全面实施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制度,各高校也陆续实施通识教育,从最初课程设置的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到整体上的统一,最终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大体上有七个方面的主题:人文教育;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生命教育;公民的资质教育;管理科学教育;环境教育。这些课程主题基本上概括了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有的基本知识素养,致力于培养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的完整的人。而稍后开始重视通识教育的香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了几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如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现代中国、全球化、公共卫生、能源与环境等。因而,大陆高职院校要打破固有观念,大胆开设富有综合知识结构的通识教育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科的联系性,完善高职院校整体的课程规划和设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情感、意志和兴趣。
二、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分析
港台通识教育的实施比大陆早,目前各大高校均成立了通识教育中心,在香港的部分大学还成立了通识教育协会,在课程设置模式方面既有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存的模式,也有通识教育优先模式和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模式。2005年,复旦大学正式成立复旦学院,率先实质性地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入学的学生首先接受通识教育课程学习,再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包含六大模块: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索、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认为,通识教育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应[2]。这种反应体现在课程中就是要解决人文精神和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综观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大体上分为三类。
(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存模式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不矛盾,如果说二者之间有争议的话,主要是如何更好地实现融合的问题。实际上,大陆高职院校所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大部分属于此类,是通过主修专业课程以外的职业延展课、职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来完成。但从通识教育的本意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谓的通识教育课程与其宗旨并不相符,主要是出于对学生完成学业学分的要求。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其通识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学生整个的学习生涯中。香港科技大学的通识教育分为两大块:一部分是由四大学院提供的4个范畴的通识课程,涵盖人文社会科学、工商管理、工学、科学,通识课需要修满6门课18学分;另一部分是教学促进中心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有效学习与思考方法、网络应用中的多媒体技术、团队与领导能力、职业规划等。这类课程主要以讨论、实践操作、小组项目等形式进行,训练个人多方面的技能[3]。人文社会科学类目总计开设100多门通识课程。台湾屏东科技大学采用了通识均衡选修模式,学生除接受专业训练外,还广泛接触科技、人文、社会知识,达成全人教育的理想。为实现这个目标,该校的通识教育课程由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与生命科学、数理与应用科学四大部分组成。总体而言,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存模式下,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处于辅助地位,目标是实现全人教育,但这种模式的通识教育如果融合度不够,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通识教育优先于专业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优先于专业教育模式最为典型的情形是学生入学后不分学科专业,先进行通识课程的学习,后两年再回归各学院、各系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这种模式的优势是通过通识教育,在各种能力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权,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复旦大学率先进行了尝试,新入学的学生先到四大书院(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和任重书院)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才开始专业课的学习,这种方式接近了通识教育的本质,在推行和改革方面是值得肯定的。而在台湾地区,云林科技大学也选取“诚、敬、恒、新”的校训作为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让每一位云林科技大学的学生都具有“重人文、敬伦理、肯做事、能创新”的涵养,该校要求学生科技能力和人文素质兼备,不断提升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而非只会某一个专业领域。从云林科技大学的课程设计来看,“诚”类课程主要是文学与艺术;“敬”类课程主要是社会与文化;“恒”类课程主要是哲学和宗教、生命教育等;“新”类课程是综合。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通识课程优先于专业课程开设和学习,体现了通识教育的基础性功能,这对学生完成后面的学业大有助益。
(三)通识教育为核心均衡专业教育模式
此种模式被称为通识教育的最佳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很难实现,这需要打破一些常规,尤其是要在克服通识教育弊端上下足功夫。在专业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的当下,以通识教育为核心意味着在课程设置上通识教育的内容占据了大部分。如何才能兼顾学生在综合素养提升的前提下,还能获得很高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是实施此种模式的学校所要解决的难题。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做法值得思考。该校的通识教育分为四个维度,共培养学生的12项基本能力:一是从宏观视野维度,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宏观视野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二是从专业知识维度,主要培养学生思考研究能力、科技素养能力等;三是从敬业态度维度,主要培育学生沟通协调能力、敬业工作能力和创意思考能力;四是从健全人格维度,主要培育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和道德关怀能力[4]。从分类来说,却只有三种课程:核心通识课程、潜在通识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很显然通识教育在学校的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在大陆推广尚需时日,需要教育规模和能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才有可能实现。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各种模式均有利弊,在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稳妥推进通识教育的实施是目前大陆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当然,培养人才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的理念,采用何种课程设置模式来推进,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自然是不同的。
三、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反思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布局不合理
总体看,人文社科类课程较多,工科、建筑、医药类的课程较少,每一个大类目下多则几十门,少的只有几门,课程设置不均导致通识教育效果偏差,学生为修满相应的学分往往选择其中最容易的类目。在人文素养方面,尤其要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应多设置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这是加强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不要排斥西方文化,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探究,提炼出高职学生应该具有的气质和形象。例如,通过开设“四书五经”了解基本的为人准则;开设西方文化史可以拓宽国际视野,吸收一切积极的文化因子;开设“生命科学”相关课程,使学生热爱生命、认知自我;开设“环境科学”则可以让学生感知自然界的奇特现象,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总之,高职院校要统筹安排,及时收集通识课程的资源信息,不断完善通识教育的类目资源建设。
(二)通识教育课程分类界定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职业延展课等与通识教育课程混在一起,无法区分其通识教育的内容,就没办法提高通识教育的水平。解决策略是,在社会科学素养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大类的经济、法律、管理和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中要强调知识的前沿性与交叉性,可以开设为综合性的通识课程,因为这类课程强调内容的创新,与现实联系密切。而对于具体的《产业经济学》《统计学》《刑法学》等专业课程则应该设置为专业的基础课程,而非通识教育的直接范畴。
(三)盲目追求通识教育课程数量
部分高职院校为了体现通识教育的发展速度,追求好的社会效应,盲目降低门槛,肆意扩大通识课程的数量,导致通识教育教学质量下滑。通识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道德修养和学术水准应该较一般教师更胜一筹,如复旦大学所聘请的通识教育课程教师均是学术界有名的教授。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只要申请就可以开设,这违背了通识教育教师资源优质化的要求。在盲目追求数量的过程中忽视了质量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通识教育课程要充分重视教育学的理论学习,也应在心理学方面给予侧重,前者帮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后者则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通识教育课程考核过于松散
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考核过于单一化,有些高校没有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识教育没有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在课程评估考核体系中,通识教育应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并对每项活动都作出精细评估。这个过程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自主设计完成。目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常见的做法是学生提交课程的作业,教师结合学生平时成绩给出总成绩,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其考核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如学生可提交调研报告、撰写课程论文、完成实验设计等。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评估,使得学生在评估活动中学会自我评估,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5]。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最大的不同点是,通识教育视教学为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师生在通识教育中都处于主体的地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也在通识课程的学习中增长知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通识教育是兼知中、西、文、理的教学过程,其育人目标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因子,以及西方科技的前沿。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要走出一条特色化的路子,真正体现通识教育育人的内涵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晓军。核心素养:技术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新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4(17):65-70.
[2]王生洪。追求大学教育的本然价值: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复旦教育论坛,2006(5):5-10.
[3]庞海芍,王瑞珍。通识教育在香港[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164-169.
[4]马早明。通识教育:台湾科技人才培养的新趋向[J].辽宁教育,2013(3):93.
复旦大学考研论坛【第三篇】
在金融领域就业,学校的因素有时甚至大于能力的因素。一方面金融硕士与本科不同,在学习中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理念――授课内容各个学校都相差不多,但是名校的优良教师资源能够带来更新的资讯和更前沿的理念、信息。另一方面,金融行业非常讲究圈子文化,一所大学或在某个地域呈主导,或在某个领域占优势,对学生的就业影响深远。
如果立志于学术研究,那么一定要瞄准清北复交等名校的硕博连读项目(不过以保送为主)并且有机会一定要出国学习几年;如果单想拿它作为自己未来就业的敲门砖,那么就一定要先思考未来就业的地域和自身的实力再选相应的学校;如果自己实力足够,那么就瞄准北清复交上财央财等可以辐射全国的名校;如果保险起见,就以就业目的地所在省市的“985”或“211”为目标范围。
新方向伴随着大便宜
每年名校的金融类硕士经常会有新的专业或方向开设――如果报考时眼光独到,有时候能捡到大便宜。比如,复旦经济学院的金融学硕士每年初试分数之高(虽然上海公共课判卷尺度要比北京略宽)、复试刷人之狠可以用惨无人道来形容,但其管理学院也新设有金融工程硕士、财务管理硕士等,它们刚推出时录取分数之低、学生待遇之丰厚能让你瞠目(不过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加竞争也激烈了)。
名校各有独门利器
由于自身定位及历史原因,不同的高校所对应的就业路径各有不同。以北大四院和清华二院为例:如果倾心于学术,那么CCER是首选;如果想到外资工作,光华或清华经管会更有优势;五道口则在国企、一行三会上面校友实力雄厚,虽然在投行、商行、基金上也有很强的人脉;汇丰则在深圳如鱼得水。再如课程设置上,北大经院着重于经济理论的分析、经济模型的研究,而光华则更重视商业研究;道口偏宏观偏政策,经管偏微观偏应用等,不一而足。
理工科其实更具优势
金融本质上是工科,经济学本质上是理科。因为在硕士及博士阶段,金融专业的学习会涉及大量的计量及数学推导。如果是金融工程,几乎都是数理推导加金融建模加计算机编程。而立志于学术研究的话,没有深厚的数理功底更是寸步难行:2013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中,彼得・汉森本科学的是数学,罗伯特・希勒本科学的则是物理。
其实各大券商最喜欢的也是拥有理工科背景的经管类硕士――本科是数学、统计、计算机、物理专业的机会更大,当然对于某些特定领域(如医药行业、化工行业、军工行业等)的行业研究员来说,专业是不受限制的!以五道口为例,2013年保送的40人中,有一半专业与经济毫无关系。老师也经常提及,本科时学数学、物理、计算机的在硕士阶段最有优势,因为其数学功底、计算机功底够强,而金融方面的知识弥补起来是很快的。
做好硕士阶段面对无穷无尽小组作业与上台展示的准备
步入硕士阶段,金融专业课的学习将面临铺天盖地的小组合作。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专业课中九成都有随机分组的小组作业及合作展示,这也是金融经济类硕士生阶段学习的特色。总之,偏重应用的金融,在硕士阶段对合作、上台展示等的要求会超乎你的想象――其实在未来金融行业的工作中也是如此。
金融学考研不得不看的两本秘籍
金融联考虽然取消了,但当年名震江湖的“金融联考白皮书”(《金融学基础辅导》,金程教育编著)余威仍在。在当前,这本书仍然可以看作金融考研人的“葵花宝典”。它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投资学,唯一可惜的是由于历史的局限它没有公司金融的内容。有它在手,足以应付很多学校的初试,尤其是部分指定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黄达版金融学、姜波克版国际金融学为参考书的高校。甚至在未来报考银监会公务员准备专业课考试的时候,它依然是制胜的利器。不过此书早已绝版,想买只能在网上淘了。另一本是《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系列教材―基础知识》,对于毫无金融基础的人,浏览完这本书,大体的金融知识基础架构就基本建立起来了,一般概念性的问题就再也难不住了。
不要轻信论坛帖子的难度排名
各大论坛或机构发表或网友自编的金融考研难度排名曾火热一时,甚至很多同学拿它作为自己报考的指导。先不说榜单的主观性,就难度而言,各个学校其实也各有自己不同的特色,很难比较。例如,清华经管,其难度在于对数学的要求,初试要数一;清华五道口,其难度则在于总分(如没有把握砍下公共课290分的,报考要三思);北大四院的难度则在于专业课;复旦经院的初试分数高得吓人,管院分数虽低但全英面试会让你感觉掉了一层皮;上交高金对于出身的看重以及全英的面试与授课,若对英语没信心最好放弃……所以与其纠结于各校考研难度的排名,不如深入了解学校的培养方向是否与自己对未来的规划相契合。
“校友”是步入金融市场的首要资源
由于中国的金融行业是在20多年中以爆发式发展所形成的,再加上中国自古非常讲究同窗、同乡情谊,金融行业(尤其在券商、基金、信托等)非常讲究圈子(多以大学为纽带)的概念:在一个校友圈子内,他们会相互帮助、资源共享,也会积极地提携后生,所以校友资源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两三年的课本所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考金融硕士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其校友资源。如果想在市场而非事业单位就业,无论你愿不愿意,和校友的交际是成长的必修课,因为你的实习甚至未来的工作靠的就是他们。曾有专题报道提到,中国的投资界逐渐形成了以北大、清华、人大、上交、复旦、五道口、央财、上财、西财、厦大、武大、北工商等为轴心的几大投资界圈子。事实上,它们也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占有优势,例如厦大在深圳势力雄厚,而期货领域北工商令众豪门低头,在基金领域北清复交五道口,在一行三会道口央财掷地有声,在上海上交复旦虎踞龙盘……
不要只盯着经济管理学院
开设金融、经济专业的硕士绝非仅仅是经济或管理学院。例如,北京大学的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里面也有独具特色的金融信息专业(每年一半的招生靠从北大四大经济学院调剂);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数学领域久负盛名,但你可知其金融专业硕士项目也开展得红红火火?除此之外,很多理工科大学的金融学发展也势头很猛,例如北航的金融工程依托北航强大的工科实力,最近几年在不动声色中发展得非常良好。还有一些科研院所的经济金融实力也属于少为人知的世外高人,如中科院研究生院、社科院研究生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等,以及一些不太知名学校的特色专业,例如北京工商大学虽然学校并不出众,但其期货方向的实力则是傲视群雄。
另外,报的时候眼界一定要宽,因为在很多名校,经济学硕士(除却思想史等比较冷门的研究方向)与金融学硕士的就业水平是差不多的,有时候去挤金融的独木桥,还不如挑个同校的经济学专业。
金融读研≠高薪
人们想起金融往往和投行“稳拿”联系起来,印象中投行往往“钱景”广阔。不过,真正能拿到传说中高薪的大都是国际投行或咨询公司(如中金、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但是大券商的主要招聘对象是清北复交的硕士,上财、人大、央财、科大等名校也有一些面试机会,而且大券商还非常看重本科背景,所以仅仅是名牌学校的硕士还不一定够。其次,投行也分研发岗与非研发岗,前者是其发展的核心动力,所以研发岗的薪水高,不过对于专业能力的要求更高,行研岗往往需要CPA,投研岗往往需要CFA,保荐人有时甚至要求司考。而且干投行,身体很重要――国内大券商一周工作80个小时是常态,碰到像农行上市等大单,连续几个月每天睡4个小时那简直太随意了――高薪可不是随随便便拿的!国内一线、二线的券商或基金公司或许求职没那么难,不过薪水也相应会低一些。
银行、保险、信托等也是主要的就业方向,不过相对投行其薪水要低一些:虽然年薪十多万正常(当然也分不同银行不同岗位),但是想拿六七十万甚至更高除非位居行长。
也有不少金融硕士选择一行三会的公务员,这个岗位相对以上要更稳当但薪水更低(公务员的薪水在当下实在是只能糊口的水平)。
复旦大学考研论坛【第四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1103―03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好网络这个新的传媒,就能推进宣传工作的发展。当然,网络也能对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应当趋利避害,防止网络污染,使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
1 网络给医学院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的快捷性、广泛性要求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报道信息
网络跨越了时空的藩篱,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传播手段为一体,以超文本、超媒体方式组织信息.快捷、广泛地传播消息。网络的这些特性给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广阔的空间。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从网上看到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新闻以及相关的信息评论,这就要求宣传工作者能及时地将信息传到网上,让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往封闭消息的情况将不可能存在,而且加快了人们了解信息的速度。比如学生想考研,以往的学生只能查阅相关的书本信息,信息量小而且速度慢,但是现在的学生通过网络就能很快地查看到招生简章以及相关的有用信息。
网络的交互性、匿名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反馈信息
由于网络的受众可以通过E―mail、论坛等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畅所欲言,因为网络用户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可以用隐匿的身份来书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甚至是使用尖刻的语言。那么,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消息不再是封闭的,以前封锁信息的状况就不能适应事物的发展,也不可能封锁住消息。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当从论坛、新闻等方面及时了解受众的真实想法,及时、准确、有目的、积极地处理信息,进行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真正解决问题。在此过程当中,网络上必然会出现一些消极的言论,但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就应当以平等的角色身份,积极引导受众走向正面。
2 如何利用网络宣传阵地做好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及时做好校园网新闻信息工作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忽视网络的存在和发展,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宣传思想工作阵地也产生了变化,只有马克思主义占领了新生的网络宣传阵地,才不会被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所占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在医学院校中,虽然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繁忙,但是仍然要将新闻及时上传到网页,让人们了解发生的学术动态和新闻。近年来,由于我院领导的重视,学院网页的新闻更新速度快,内容逐渐丰富,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而且在全院形成强烈的宣传氛围,发挥了学院对外对内的宣传作用。全院师生员工都认识到阿络对于一个单位形象的树立和工作成绩的展现的重要作用。教职员工形成了每天上网看学院主页是否有新信息和通知的习惯,这对于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校园网建设的加强,内容的丰富。现在很多学生会通过网络查询考研信息和相关学校的资料,从网上快速地获取到信息。网络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思想宣传工作阵地,发挥了它极大的作用,而且还发挥远程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鼓励医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
在校园网中,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设置思想理论学习专栏和思想论坛。据了解,相对于非医学生来说,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任务是比较大的,但是思想政治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专业的学习而放弃了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调动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参与的作用,我院选取一些思想素质好、电脑技术过关、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来建设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使学院的学生积极占领、主动利用网络阵地。我院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天使网”。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设立了“理论宣传”、“党建之窗”、“学工园地”、“团旗飘飘”、“论坛”等栏目,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为医学生本身参与网站管理,在设计栏目以及选取题材方面,会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爱好来筛选网站内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医学生代表着全院的学生,知道学生关心的热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对医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写学生的所想,讲学生所讲,才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引导学生。
在网站中开展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中开放论坛.学生在网络中可以畅所欲言、争论学习问题或者讨论生活问题。据调查,当前大学生上网学理论兴趣浓,面对电脑网络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全国许多院校的学生积极占领、主动利用网络阵地,有的建立理论学习主页(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有的创办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网站(复旦大学),还有的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南京大学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开辟了学习时事政策、陶冶思想情操的新途径,也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Ⅲ。我院请有关管理人员、学生维护论坛的正常运行,并邀请相关人员对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进行解答。这对于学院的发展、学生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解决了矛盾,避免矛盾的尖锐化,而且还及时了解到医学生的思想动态,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因此而有的放矢。
由于在网上,任何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网络就是一条了解师生思想动态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学校的相关部门及时地从论坛了解师生思想动态,也可以参与论坛中对有关问题进行引导。学校还可以针对时事开辟主题,引导师生员工就某项工作或问题在网上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具体的工作措施解决问题。网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工作手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加强医学学术讨论、加强医德讨论
医学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根本任务的职业,医务工作者具有神圣的职责和职业道德要求。那么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医学院校更应将德育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因为医学生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任。医学生、医学从业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前沿的医学信息,而且还可以针对学术问题、医德医风等问题在网上进行讨论,学生得到熏陶和教育,教师也会得到启发。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改变枯燥的学习氛围。
3 避免消极影响,使网络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无聊、庸俗的垃圾信息也充斥网上。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它一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能以灵活的形式教育学生.但是另一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又会导致部分学生不能自控而沉迷于其中,严重影响了学业,使学生变得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