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翻译范例精编4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琵琶行翻译范例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琵琶行翻译1
关键词:目的论;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一、引言
文化负载词也称为词汇空缺,即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2]。奈达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归纳出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认为这些因素将成为翻译中的障碍。王焕池(2004)将文化负载词分成三类, 即地名、姓氏和称谓、表示某些习俗的词语[4]。
二、目的论概述
根据目的论的观点, 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Vermeer 所谓的目的是指某个译文或翻译行为的目的[1]。深谙中西两种文化的林语堂在序言中讨论了自己的翻译目的,“我现在把她的故事翻译出来,不过因为这故事应该叫世界知道……我仿佛看到中国处事哲学的精华在两位恰巧成为夫妇的生平上表现出来。”[2]由此可见,林语堂的翻译目的在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处事哲学。鉴于文化负载词是对某一民族文化中特定文化内涵的凝聚,因而我们从目的论出发来关注《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三、《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1.音译
(1)余虽居长而行三,故上下呼芸为“三娘”;后忽呼“三太太”。(I was born the third son of my family, although the eldest; hence they used to call Yun “san niang”at home, but his was later suddenly changed into “san t’ait’ai.” )
(2)妾见市中卖馄饨者, 其担锅灶无不备。(I have seen wonton sellers in the streets who carry along a stove and a pan and everything we need. )
“三娘”和“三太太”是汉语里的两个称谓词,译者对此汉语进行音译。馄饨的英译为其音译, 便于西方人了解, 就不必改动。
2. 音译加意译
(1)时为吾弟启堂娶妇,迁居饮马桥之仓米巷。屋虽宏畅,非复沧浪亭之幽雅矣。(At this time, my younger brother Ch’it’ang was going to get married, and we moved to Ts’angmi Alley by the Bridge of Drinking Horses. )
(2)归途游戈园,稚绿娇红,争妍竞媚。(Then on our way back, we visited the Koyuan Garden, in which we saw a profusion of flowers of all flowers. )
饮马桥,仓米巷及沧浪亭的翻译中,仓米和沧浪采用了音译的方式,亭和巷则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戈园”翻译为“Koyuan Garden”,意译了“Garden”一词。
3. 直译
(1)其每日饭必用茶泡, 喜食芥卤乳腐, 吴俗呼为臭腐乳。(She always mixed her rice with tea. stale bean -curd, called stinking bean – curd in soochow.)
(2)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户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According to the custom at Soochow, the women of all families, rich or poor, came out in groups on the Mid-Autumn night, a custom which was called “pacing the moonlight.”)
译者详尽解释了臭豆腐的含义,stale bean – curd和stinking bean - curd为读者扫清障碍。“走月亮”这一吴地特有的习俗,译者在翻译中已经交代了该习俗的涵义,故直译。
4. 直译加注
(1)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Even in her childhood, she was a very clever girl, for while she was learning to speak, she was taught Po Chuyi’s poem, The P’i P’a Player, and could at once repeat it.)
(2) 芸独爱千顷云高旷,坐赏良久。返至野芳滨,畅饮甚欢,并舟而泊。(Yun was especially fond of a place called “A Thousand Acres of Clouds” for its loftiness, and she remained there for a long time, lost in admiration of the scenery. We returned to the Waterside of Rural Fragrance where we tied up the boats and had a jolly drinking party together.)
《琵琶行》、千顷云和野芳滨这几个词汇的翻译中译者在直译的同时添加了“Po Chuyi’s poem”,“a place” 和“waterside”加以解释。
5. 转换补偿
(1)苟不记之笔墨, 未免有辜彼苍之厚。(I should be ungrateful to the gods if I did not try to put my life down on record.)
(2)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Then Yun stopped laughing and said, “The citron is the gentleman among the different fragrant plants because its fragrance is so slight that you can hardly detect it; on the other hand, the jasmine is a common fellow because it borrows its fragrance partly from others. Therefore, the fragrance of the jasmine is like that of a smiling sycophant.”)
“笔墨”、“君子”与“小人”这几个文化负载词,译者没有对此进行音译,而是选取了西方文化的“put down on record”,“gentleman”和“sycophant”来取代原文的文化意象。
四、结语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林语堂以向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为指导,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采用了以异化为主的方式,力求保持原文化的异质性。同时译者采用了添加注释及转换补偿的手法,一方面方便目的语读者对原作的理解与接受, 另一方面则适度满足目的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异质性、差异性特征的期待[5]。
参考文献
[1]Jeremy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M].New York:Routledge,2001.
[2]林语堂。浮生六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05).
[3]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4]王焕池。特定文化词语与《浮生六记》译本[J].外语学刊,2004(02).
[5]孙会军。从《浮生六记》等作品的英译看翻译规范的运作方式[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3).
作者简介:曾晶晶(1982—),女,陕西西安人,第二炮兵工程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研究及英语教学。
琵琶行翻译2
关键词琵琶行;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探索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096-02
语文教育在不同的阶段,其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都会有所差别。高中阶段是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并通过语文的学习逐渐形成系统性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本文以《琵琶行》一课为例,探究在高中教学中,不同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劣势,以便了解怎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才能使得教学活动达到最佳效果。
一、《琵琶行》教学方法探索
在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学方法较为丰富。其中,教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以及情境法等。而学法包括讨论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自主探究法、发现教学法以及欣赏法等。随着教育的改革与进步,出现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兴教学方法的差别。下面以《琵琶行》一课的教学活动为例,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简单的分析,探索新兴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的优势与劣势所在。
1. 传统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琵琶行》主要是通过讲授法来展开教学活动。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并解释文章的生词僻字的含义,如“荻花”“钿头银篦”“红阑干”,等等。而后再划分段落进行讲解,把文言文翻译成阿拉文库。最后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在于,课程活动的流程简单,都是由教师一人主导,并且学生也能大概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劣势,如师生之间缺少交流,虽然有的教师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提问,但做出回应的学生较少,而且教师的问题是否具有提问价值也是有待商榷的。此外,学生的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索学习习惯的关键,而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2. 新兴教学方法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缺陷,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近几年新兴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教学法”以及“微课教学法”都是较好的选择。
(1)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即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不再发挥主导性的作用,而是发挥引导作用。例如,在《琵琶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抛给学生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或者通过抽查的方式检查是否所有学生都进行了预习。教师可把每个学生的讲解时间限制在5~10分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并且,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学生讲完后,对他们的“讲课”活动进行点评,并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开讨论活动,给予他们自由表达观点的机会。
翻转课堂教学法中,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这使得“教”和“学”融为一体,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又提升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微课教学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从“粉笔+黑板”发展到了“投影仪+PPT”,教学设备的转变也使得新的教学方法出现在了教育领域中。所谓微课教学法,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播放选定的教学视频给学生观看,以达到理解、巩固知识点的效果。微课教学法中的视频非常短小精悍,一般在5~10分钟左右,教学内容都是以教材的重难点为主。
在《琵琶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正式开始之际,播放一段白居易的人物介绍之类的视频。相较于教师口头传授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视频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行》夯实基础。此外,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精心制作的关于《琵琶行》一文的简单总结的视频,辅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通过使用微课教学法,既丰富了课堂的授课形式,又有效利用视频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琵琶行》教W工具探索
教学工具是维持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学工具也越来越丰富多样,除了黑板、粉笔这些基本的配备之外,学校都会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和PPT,以方便教师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各种教学工具的优势与劣势,恰当把握在何时应该使用何种教学工具,才能提升教学效果。下面以《琵琶行》的教学活动为例,对传统的教学工具和现代教学工具的使用优势与劣势进行探析。
1. 传统教学工具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工具主要就是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一块黑板擦。教师一般都是在讲课的过程中一边拿着教科书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解,一边使用“粉笔+黑板+黑板檫”展开板书工作。师生对这些教学工具已经产生了较为强烈的信赖感,许多年龄较长的教师就是习惯于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而不喜欢使用现代教学工具。而且,这些教学工具较为简单,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因此,也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
但传统的教学工具也存在许多缺点,如浪费教师讲课时间。例如,在《琵琶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需板书的内容较多,包括生僻的字词、段落划分、段落大意以及文章主旨都是需要教师进行板书的,这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无法按时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而只能通过“拖堂”来解决问题。而“拖堂”现象既耗费了教师的时间与精力,也耽误了学生大脑的缓冲时间,不利于学生下一堂课的学习效率。另外,粉笔、黑板擦这样的教学工具是不利于教师身体健康的。如果教师长期呼吸粉笔所产生的粉尘,容易引发疾病。
2. 现代教学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工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使用现代教学工具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课前就做好了授课中要使用的PPT。因此,教师不再需要一边讲课,还一边花费时间来进行板书工作。
多媒体的使用给教学活动带来了许多便利。首先就是节约了教师板书工作的时间;其次,相较于黑板,PPT有多种多样的模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PPT,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琵琶行》一文中描写音乐场景的句子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在解释形容音乐的词语如“急雨”“私语”“弦凝绝”“如裂帛”等时,教师可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插入到PPT中,让学生切身感受各种声音,以更加了解当时所弹奏的音乐。
当然,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提前做好的PPT使得教师可以根据PPT的思路展开教学活动。但是,部分教师照搬照抄课本内容,而且过度依赖PPT,导致教师在课堂“读”PPT现象的发生,降低了授课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此外,一份精美的PPT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好的教学能力,还要有较好的PPT技术基础。
三、结语
教育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场所。因此,要尤其重视教育领域中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设备的发展,提升教学效率。教师不能局限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了解新兴教学方法的优势,合理利用新兴教学方法以改善教学效果。在教学工具上,也不能仅限于粉笔和黑板的使用,而应该掌握基本的多媒体技术,灵活运用现代教学工具,以提升学习效率。总而言之,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适应时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成果,提升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出合格而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亚敏。高中语文课文专题组合式教学的初步探索――以《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组合式教学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6).
琵琶行翻译范文3
1、“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翻译:听了这个人的话,这天晚上才觉得有被贬谪的意味。
2、这句话出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原文: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3、《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来源:文章屋网 )
琵琶行翻译4
1.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变式句时常出现,如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后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要调整好语序,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如: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的“战胜于朝廷”属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做状语的介宾词组要放在动词前边,翻译时,要把介宾词组和动词位置调换过来,译为“于朝廷战胜”,即“在朝廷上作战胜利”。
(2)其李将军之谓也?句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词,将宾语调至句后,译为“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为定语后置句,应翻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
2.注意固定格式。古汉语中有些不同词性的词,经常连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要注意这些“习惯句式”的翻译。如:
(1)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翻译为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这是古文中特有的一种疑问句式。它的宾语放在前边,动词放在句末。在这种疑问句中,必须有“何”与“之”,而且其位置不变。“何”一般是第一个字,“之”是第三个字。在这种疑问句中,“何”有时兼有疑问和宾语的双重作用。“之”起调整音节和标志宾语前置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把疑问词放到动词后面。
(2)吾与徐公孰美?翻译为我跟徐公谁漂亮?这种句式也是古文中表示比较的疑问句。这种“与”在前,“孰”在后的格式,在现代汉语中也还存在,例如:我和张莉谁大?这种疑问句的另一种变化形式“孰与”(吾孰与徐公美?),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了,翻译这种句子时,“孰”和“与”词序要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
3.注意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即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无意义只作陪衬。文言文中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翻译时要省略。如:
(1)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句中的“作息”就是一个偏义复词,“作”与“息”意义相对,“息”无义,该句是说“一天到晚地劳作”。
(2)今有一人,入于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句中的“园圃”是一个偏义复词,两字意义相近,但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从后文“窃其桃李”看当为果树园,“圃”无义,也不用翻译。
4.注意互文合叙。古文中互文合叙句式较常见。互文、合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因其与现代汉语的修辞差别较大,阅读时若不注意辨别,便常常造成误解。互文指把本当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或句子拆开,上下各出现一个,理解时需要将两个词语或句子合起来意义才完整。合叙指古文中把本应当分开叙述的相关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合并为一个句式表达,从而使语言简洁紧凑,读来上口。这两种句式,译文时容易出现错误,要注意识别,该分则分,该合则合。如: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此句为互文,意思是“诗人将无限感慨付诸于明月、关塞,是说自秦汉以来,明月便照临关塞。上下千年,写出了沉思历史时对勇于献身边关者的同情和民族自豪感,隐含着对现实中将非其人的讽刺。句中的“秦”与“汉”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杯欲饮无管弦。(白居易《琵琶行》)。句中的“主人”与“客”互文,“主人”一词包含了“客人”,“客人”一词又包含了“主人”。应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并登上了船”。
5.注意比喻借代。文言文中的有些比喻、借代不便直译,如果直译过来,意义会走样,会让人感到不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必须借助意译,把它的含义提示出来。如: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过秦论》)。如果直译就是“防守篱笆围墙”,与文意不合;“藩篱”是比喻,本意是“篱笆围墙”,这里比喻边防屏障,可译为“边界”、“边防”。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应译为:“做官的人见识浅陋,不能做长远的打算”。
6.注意婉词表达。古人说话写文章时,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把话说得很含蓄,常用婉言表达。它在文言文中运用相当广泛,尤其是外交礼仪、人际关系方面,翻译时应还原其本来的意思。如: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论语》)。含义是“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2)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填沟壑”是说,指死后没人埋葬,尸体扔在山沟里,这里是触龙谦称自己死。
(3)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山陵崩”是说山倒塌下来,古人以“山陵崩”喻帝王之死,这里是婉指赵太后去世。
7.注意典故使用。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大家较熟的可以直译,生僻的就要充分合理地译出它的含义。如:
(1)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与妻书》)句中的“司马春衫”即“司马青衫”,典出《琵琶行》,司马是白居易,当时任江州司马,他同情琵琶女飘零的身世,感伤自己宦途潦倒,心情十分悲伤。可以不翻译。
(2)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谭嗣同》)。这个句子使用了两个典故,且运用了“合叙”的修辞方法。春秋时期公孙杵臼为保存赵氏孤儿,要程婴出首,自己被杀;月照与西乡隆盛是日本志士,因图谋勤王,为幕府追捕,投海自尽,月照竟死,西乡幸而遇救,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翻译时无法把他们的故事也放进去,必须说出典故在文中的用意。应译为“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我们各自担负自己的责任”。
(3)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句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应译为:“(我担心自己)像冯唐那样轻易地衰老了,像李广那样难以得到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