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科研团队管理范例【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08375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科研团队管理范例【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科研项目的管理【第一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项目 对策

目前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呈现出大幅的增长。多元化的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精细化的经费预算和越来越严格的监督检查,要求高校不断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但是,目前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规范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才能保证高效使用国家科研经费,促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一、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问题

重科研项目立项、轻项目经费预算编制是高校在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目前高校科研项目预算主要由课题组成员编制,很少有财务人员参与。而大多科研人员缺乏财务预算知识,在编制预算时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没有认真学习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对预算科目内容不清晰。因此在预算执行时常常发生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对预算开支内容的认定不一致,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际合作、交流费”一项只能开支出国费用和外国专家来华交流费用,可一些科研人员认为此项可以开支国内的科研交流费用。财务人员也只能在科研经费报销时,才会发现预算中存在的问题。预算编制的不合理为科研经费报销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影响科研项目的进展。

此外,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题一般需要3-5年,科研人员在进行经费的测算时,经常未能合理、客观、科学地分析,因而造成预算不能全面地、真实地反映课题经费的成本支出,造成课题经费在使用过程中预算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会出现合理的开支由于预算不够无法顺利报销的情况。

(二)预算调整问题

项目经费预算是在项目启动之前编制的,但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发生,导致原制定的预算无法适应当前的科研开支,尤其是周期较长的项目。

目前科研经费预算经批准后一般不作调整。支出预算中的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等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一定比例或金额的情况下,由项目负责人本人提出调整意见,经学校审核后,按程序报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后方可调整。影响预算变化的因素确实存在,冗长预算调整将会拖慢科研工作的进展。科研经费的使用应保证科研活动的进行,而非限制其正常研究。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带来的问题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政府为了对财政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而形成的高效支付运作体系,有效地防范小金库、超支预算等问题。国库集中支付在一定程度上也规范了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但是由于其支付手续相对复杂和周期长,也造成了很多不便。

目前国库集中支付项目经费年初下拨时间较晚,年末国库关账较早,经费年度可使用的时间有限,存在急需购买的仪器设备延迟到位的问题。特别是最近财政、教育等部门对国库资金的使用时限存在要求,可能和科研项目建设期不符。有时科研项目尚未结束,经费却被相关政府部门收回统筹安排。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使用即将被收回的国库经费,突击花钱,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四)政府采购制度带来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都已经实行了政府采购制度,在使用数量大、型号统一的办公设备或科研设备采购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对于使用面相对小、只有特定厂家生产的部分科研设备器材,这种制度在采购价格、供货时限等方面就凸显出缺陷:产品种类单一的生产厂家可能没有网上竞价账户;坚持以低价申购设备,往往导致网上竞价采购无法成交;申请单一来源采购,也常难以获得学校采购中心的批准。一系列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延迟了采购时间,给实际执行科研任务造成了不便。还有对于进口设备的购买,采购程序更为复杂,采购周期往往长达一两年,严重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

(五)科研经费检查监督问题

目前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专项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过程监督少;对某部分和环节检查多,全面监督少。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主要实行的是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负责人对财务知识的缺乏和不重视,使得预算不合理,经费使用缺乏计划性等现象十分普遍。而财务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中主要从事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确保在最基本的使用程序上不出现问题,对科研项目整体实施情况无法全面掌握,使得其监管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发现问题后,很多时候也只能尽量协调解决问题,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高校审计部门在经费的检查和监督上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审计部门在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材料中签署的意见往往是根据财务部门的意见确定的而不是真正对经费进行审计。学校内部审计未能实现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衔接和配合,没有形成相互制衡的良性关系。

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提升意识

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做好宣传工作,帮助科研人员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和提升科研预算意识。高校财务和科研部门应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如对新进教师进行相关科研申报、财务报销等知识的培训,项目申报时提供财务政策的咨询服务,网上宣传片、宣传手册等方式。使每个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和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培养其合理、合规使用经费的意识。

(二)重视预算的编制

重视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工作,保证预算的真实性,严格控制预算开支的范围和标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浪费乱用现象。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是科研活动有序开展的前提。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是一个专业性强、工作量大、需要全面统筹考虑的复杂工作,既要有专业领域的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科研项目负责人要高度重视预算的编制,积极认真测算科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项支出,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真实性。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需做好配合工作,为项目负责人提供专业支持。建议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科研、和财务部门合作建立各类科研经费预算标准模板,明确各类项目的开支内容,为预算的编制提供参照,同时保证预算的严格执行,减少因经费预算不科学导致在财务报销时发生报销困难的问题。

(三)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根据现有科研的管理要求,科研预算经批准后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目前很多学校根据科研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立经费预算执行的标准模板,对各类费用都进行实时控制,防止无预算、超预算报销的现象发生。经费模板的设立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和限制经费支出的随意性,但另一方面对预算严苛的控制而忽视了科学研究过程中合理的变动和调整。科研活动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因时制宜地做出调整,而材料设备等市场价格也在不断变化。建议对于符合文件要求的预算调整给予学校更多的自。比如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只要符合其管理要求:“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等科目的支出,根据实际需要提出调整;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等科目严格管理,原则上不允许调整,但可以调减用于相关科研活动支出;间接费用总额控制”,学校即可自主审批预算调整。

(四)政府部门需考虑科研活动的特殊性

科研项目经费不同于机关部门工作经费,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虽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却给科研项目的实施带来不便。政府部门在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控制时需要考虑科研的特殊性,分情况讨论,不要一概而论。如机关部门在严控出国经费时,应考虑到对于科研项目,出国交流、调研必不可少,希望以严格审批替代目前的限额控制。财政、教育等部门对国库资金的使用时限存在要求,为避免科研项目未完成经费却被统筹收回,希望考虑科研研究的进展按年度分批下达经费。而针对进口设备和特殊设备的采购,建议政府为科研开设绿色通道,一站式完成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保证科研顺利进行。

(五)加强科研经费监督

加强检查监督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公开制度、信用管理制度和问责制度。在学校网站上定期公布经费使用信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使得每个项目经费的使用都接受大众的监督。加大科研经费的中期检查,可以是自查、也可以由校审计、财务部门和科研主管部门合力进行抽查。对经费使用有问题的项目责令负责人调整,对问题严重的项目追究项目负责人责任,建立起项目负责人信用档案。

参考文献:

[1] 李爱武,高等学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2(32).

[2] 孙静,高校专项经费管理浅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1(3).

科研项目的管理【第二篇】

关键词 科研管理 信息化 高校科研项目 企业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是随着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展趋势,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化管理以绝对的优势赢得了使用市场,现在绝大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都已经建设了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科研管理是对进行科研工作中所涉及的经费问题、人员和其他具体操作问题的管理,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和科研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保证科研管理的顺利有效进行,才能使具体研究工作顺利开展。

而使用信息化方法管理科研项目可以有效地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通过开发和共享科研信息资源,能不断提高科学研究之间的学术交流、信息交流,从而达到共同进步。而相连的信息系统之间也能实现信息共享,在科研进行时搜集资料和科研成果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的高校管理中,借助“211工程”和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契机,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包括教务管理、科研管理等都随着高校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建立而得到完善。各高校对信息技术有不同利用度,而在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一般有三种模式,即联合开发、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结合。自主开发是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基于对科研项目管理信息业务的需求来使用自身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开发有侧重点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代表高校是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开发则是高校基于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的有侧重点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代表院校是四川师范大学;最后是引进吸收相结合的模式,即不参与系统开发,基于实际情况和科研管理的需求引进其他院校或科研机构成熟的可以项目管理系统,必要时进行二次开发来适应院校环境。

二、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内容和流程

科研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准备工作阶段的管理、科研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科研完成后的总结、评估和内容储存。具体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申报管理。处理对其他项目申报的统计以外,还有其他的管理工作包括制定详细的科研计划,制定和管理经费预算,计划大概框架和分阶段研究进度,对科研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风险规避进行管理等等项目前期的各种琐碎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过程项目管理。首先是对研究项目批准后进行建档和经费统计的录入,而在科研活动中的不同过程如资料搜集、实验分析、整理总结等都需要金牛星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因此,这些阶段性总结报告和情况汇总包括需要以文字的形式也一起储存在管理系统中。另外,还要对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管理,汇总个人的基本资料,在科研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也能用于有效地调度人员。

第三阶段,项目终结管理。一项科研项目完成后需要对各种情况进行总结,因此管理系统除了收入完整的科研成果和报告以外,还有项目的评估和验收报告、整个科研进度情况、最终所用的全部经费结算和审核文件等等。

第四阶段,完成项目跟踪管理。有的科研项目需要记录可行性和实践情况,因此需要将反馈信息输入管理系统。

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就是负责项目管理的整个流程,有效快速地完成每个阶段的管理任务,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企业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

企业中的科研项目管理与高校的科研项目管理有所不同,前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后者是以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为目的的。在企业中,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法与其他项目管理性质有所差异,因科研项目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因此很多研发型企业一般都是同时进行多个研究项目来相对地降低所承受的风险。笔者认为,企业中科研项目信息化的管理是在高校中单个科研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并不是几个管理项目的简单叠加,项目管理者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实现各项目之间的资源配置(包括人员配置、资金配置和材料配置等)。因此,在实际信息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哪些信息可以得到共享和交流,需要高效地处理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问题,最终使科研项目信息正确地收入到各自的数据库中。

另外,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不同的是,在企业中项目管理还要涉及到绩效问题,因此,企业科研项目管理还包括有对参与科研人员在不同阶段的投入情况汇总来实现绩效管理。

四、结语

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能对科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资料和信息进行高效管理,因此在高校、科研单位和部分企业中都得到了推广,本文通过对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现状和内容分析画出一个大致的信息化管理研究框架。在了解其具体的管理内容和流程之后能更好地应用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科研信息的管理。

(作者单位: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科研管理;科研财务

1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科研单位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筹资活动的市场化、利益分配的多元化以及财务活动的不断增多都让以往只顾埋头实验的科研单位也开始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完善科研单位的财务体制、制定与国家有关政策和日常科研工作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流程就成为了市场化发展对科研单位提出的必然要求。

2 现阶段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财务制度不够完善

财务工作的优质、高效进行离不开完善的财务制度的约束,因此,建立并执行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工作制度是做好科研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前提。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大多数的科研机构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财务工作管理制度,但是其内容普遍简单,并且侧重的方向主要为审批程序、经费收支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对于财务分析、资产管理、收入管理、预算管理等重要的财务工作则往往没有涉及。

预算管理工作的实用性不强

财务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不少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并不高,甚至有一些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我国的《会计法》都知之甚少,进而造成依法理财观念的淡薄。同时,财务管理的队伍也不够稳定,为了弥补人员流失所产生的岗位空白,有的科研单位只好让一些知晓财务管理知识的科研人员负责机构的财务工作,显然无法保证财务工作的整体水平。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先进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无法得到有效推行,最终造成科研机构财务工作质量的大幅下降。

内部监管不够完善

账目、会计凭证的编制与审核、支票和印鉴的保存等在其他行业分开进行的工作在科研机构里往往由一人完成,加之内部监管工作还不够完善,监督工作往往由部门领导负责,这样就很难对财务人员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容易导致舞弊或操作失误等情况的发生。

3 对于做好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关制度

对于那些没有制定相关规范的科研机构,应尽快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工作特点、科研范围、人员组成、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等情况制定出能够满足本单位工作需求的财务工作管理制度。而那些已经制定出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的科研单位,则应该根据本单位市场化发展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制度和规范的内容,增加有关财务分析、资产管理、收入管理、预算管理的内容,使各项制度能够更好的指导科研机构的财务行为,从而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形成照章办事的良好风气。

做好财务分析工作

财务分析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科研机构财务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的指导,使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让投资者和管理者很难对科研机构的财务状况进行掌握。因此,财务主管部门应该首先明确自身职责,将工作重点放到财务监管、项目资金的合理利用以及整个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上,坚持信息客观、操作简便、重点突出、内容全面的工作原则,根据本机构的特征和性质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合理确定。

加强队伍建设

科研结构的财务工作管理者应该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新颁布的制度和规范的特点来完成对内部财务人员辅导和培训工作,对于那些新招收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有关《会计法》、《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让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机构的财务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还要多组织一些主体报告会、会计电算化辅导班等活动,让他们能够在深入学习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神实质的同时掌握现代化财务工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从而确保科研机构财务管理队伍的业务水平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度。

加强内部控制

要对有关工作岗位进行重新划分,避免同一财务活动的执行和监督权由同一人掌握的情况发生,如果机构财务部门的人员较少,则应尽可能减少会计的工作量,并将凭证的编制、印鉴的保管、明细账和总账的编制等不相容工作分别交由两人负责,最大程度的降低舞弊风险。

除了要对工作进行合理安排,还要注意做好内部的审计工作,建立专门的审计制度,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同时注意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开展下去。

4 结语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实现科研机构的市场化运行已经成为了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有关部门和负责人必须要认清形势,积极转变自身观念,紧跟时展的脚步,使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水平上都能够满足本部门市场化发展的需求,从而为各项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让科研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项目研究上,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卫平。农业科研机构财务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丁丽芳、尤佳、张学一.浅议专职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J].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4(1),45-46

科研管理【第四篇】

关键词政策约束导向;科研劳务费;科研经费管控;科研奖励费

近年来,科研经费案件的频繁产生使得科研经费监管成为高校经费监管的重要内容。相应的各项政策和制度规定相继出台。2005~2014年,国家各部委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和《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一系列科研经费监管文件,对科研经费预算、经费转拨、支出管理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加大了监管力度。值得一提的是,科研经费纳入财政性资金范围,打破了传统的科研经费属科研人员所有的观念,从而改变了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由于科研经费的劳务支出的复杂性和利益冲突性较为突出,科研劳务费问题成为科研经费管控的核心内容。

一、科研劳务费政策约束与突出性问题

1.科研劳务费的政策约束。科研劳务费问题一直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国家在制定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时,始终把科研劳务费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管费用来管理,在劳务费支付对象和支付比例上都给予了特别的限制,规定非常明确和严格(详见右表)。

2.科研劳务费存在的突出性问题。从科研经费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科研政策的明晰化的政策约束反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科研经费用途多元化、模糊化和无序化。科研经费报销内容越来越复杂,很多报销票据与完成科研项目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会计核算中出现了“真的真发票,真的假发票,假的真发票,假的假发票”的科研核算现象,部分科研项目打着“助研费”的旗号,虚列科研合作人员名单,发放劳务报酬。比如虚列学生名单、外聘专家名单,将科研经费转卡套现,遗漏个人所得税,而实际上相关学生和外聘专家从未取得所谓的劳务报酬或专家酬金。以上这些违纪违规问题甚至达到了犯罪的程度。当前,理论界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成果较多,对科研经费问题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主要集中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与执行脱节、科研经费报销违规和科研经费绩效考评不完善等方面。而科研劳务费问题的突出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科研项目劳务经费预算的无限制比例与随意套现问题日益严重。过去,除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或者特殊科研项目外的科研项目在经费预算上缺乏明确的劳务分配比例,项目负责人往往依据项目的复杂性和项目建设周期预计提取一定的劳务费,且劳务费提取额度在项目总经费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横向科研项目,企事业单位与科研单位或人员通过双方协商共同认定某个劳务费分配比例,从而使得科研经费成为科研项目负责人赚取个人利益和维护相关利益群体的重要途径。因此,科研项目劳务经费预算模糊,结果导致科研项目负责人与项目协作者通过虚报谎报专家劳务费,编造项目参与学生名单、临时聘用人员名单等来套取科研经费。纵观当前各高校出现的科研经费案件,很大部分科研经费管理问题集中在对外劳务费大量套取现金问题,项目负责人肆意发放科研劳务费而降低了项目经费对科研项目完成的贡献率。

(2)科研劳务费变相虚增科研项目成本。长期以来,科研项目往往单方面注重科研项目结题成果的评价,而疏于对科研项目经费绩效考核,尚未对科研项目经费结构进行对比与分析。在项目申报和经费匹配上缺乏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项目经费实行包干使用。如此一来,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在国家明显限制科研劳务费发放的情况下,通过随意扩大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变相以差旅费、会议费、材料费、通讯费等名义违规用于旅游、劳保福利、娱乐、日用消费品购置等纯个人消费性支出来抵减劳务费,相反增大了科研项目成本。

(3)科研劳务费发放对象的政策限制引发违规性恶意发放劳务费。无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还是其他类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在“经费开支范围”方面都没有明确列示科研人员科研劳务问题,而科研“劳务费”的发放对象仅仅是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科研人员不能享有科研经费的劳动补偿或者劳动投入的价值体现,科研人员的智力支出在项目经费中没有得到有效回报,由此而引发了科研人员想方设法扩大科研经费支出,增加科研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从而直接或间接享受到科研项目经费对自我劳动投入的补偿。同时,科研人员也通过编造虚假劳务合同、虚列人员名单、冒用他人身份等弄虚作假方式,代签代领劳务费、专家咨询费。有的负责人甚至以津贴、补贴、奖金等形式给课题组成员发放劳务费。滋生了很多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不良后果。

二、科研劳务费理论价值分析与实际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总体工人”的论述中,对脑力劳动给予了肯定,认为这些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当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强调了劳动要素与其他要素相比,作为一种“活劳动”,在创造价值过程中无疑是唯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理应获得比其他生产要素更高的收入。那么,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要获得价值分配。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保罗•道格拉斯共同提出了生产函数:Y=A(t)LαKβμ。其中:Y代表生产总产出;L代表劳动投入;K代表资本投入;A代表全要素生产率;α与β分别代表劳力与资本的生产力弹性。他们发现,“在某种微妙的意义上劳动是唯一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每增加1%的劳动所增加的产量三倍于每增加1%的资本所增加的产量”。劳动要素与其他要素一样要参与利润分配,且作为人力资本在某种程度上应分配得更多。党的中共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肯定了劳动要素在分配中的地位。科研项目从性质来看,属于专项资金项目,经费管理的总体原则是包干形式,即经费使用必须专款专用,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和项目完成的整个开支范围。从资金性质来说,科研经费是财政资金,纳入财政资金预算,而实际管理是按照或者参照财政预算资金使用管理。科研经费的审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科研项目的复杂性、投入劳动量和价值创造大小。因此,科研经费实际上包含了科研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当中也有科研人员及参与人员的劳务费部分。基于此,科研经费中劳务费的存在是具有合理性的。

1.充分体现科研劳动者人力资本价值,有利于调动科研积极性。科研劳务费的预算反映了科研项目中科研人员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投入的价值补偿,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科研人员人力资本价值问题。不同层级的科研人员对科研项目所投入的劳动是有差异的,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价值分配上应有所不同,这样才能够使科研人员感觉到自身应有价值的体现,他们更加有动力投入到各项科研活动中,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2.提高科研劳动者对科研劳务费的正确认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科研经费。科研劳务费是科研项目完成过程中对科研人员劳动投入的价值回报,包括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投入。科研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所获取的价值回报更多地体现在项目成果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个人社会效应。尽管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科研项目在经费开支内容上有很大差异,但是直接的科研劳务费体现仍然要以科研项目完成为主,经费使用原则上要服务于项目开展和项目成果的完成。由此,作为一种科研劳动投入的回报,科研劳务费比例显然是有限的。那么,科研人员对此必然要清晰认识到科研劳务费的实质内容,对经费预算和经费报销有明确的认识,如此才能够规范科研人员在自身经费管理和经费使用上减少随意开支劳务费,甚至腐败的行为。

3.优化科研经费预算结构,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一直以来,科研劳务费是经费预算中较为复杂的问题,科研人员往往倾向于节约科研项目直接开支而增大劳务费比例。一旦科研劳务费问题非常明确,则其他经费预算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科研人员依据科研项目性质和项目涉及的必要支出内容,充分估计完成中不可预见因素,对科研劳务费做出相应比例的提取并包干使用,那么科研经费预算结构更加清晰,科研经费报销也就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科研经费隐藏的利益矛盾问题才能得到妥善处理。

三、科研劳务费的科学拟定与设计

在进一步明确科研劳务费合理性的基础上,要科学设计科研劳务费分配额度与比例以及发放方式,需要严谨的规划和考评体系。科研劳务费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劳动价值论观点,多劳多得,节约为主,体现科研人员人力资本价值。

1.科研劳务费按一定层级设计,扩大科研劳务费人员的范围。无论科研人员有无固定的工资性收入,均允许课题组成员从项目经费中领取一定额度的劳务费。科研劳务费涉及的科研人员有三种,即直接的科研项目主持人(项目负责人)、科研协作者(课题组成员、参与学生)和专家、提供科研研究素材和投入劳力的临时性人员。在科研项目中各人员参与科研项目程度和所做出的贡献大小不同,他们各自所获取的科研劳务费也不同。科研项目主持人投入项目的时间和精力最多,他们所享有的科研劳务费比例最大。科研协作者(课题组成员、参与学生)主要对项目完成做基础性的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文稿初稿撰写等,他们所分配到的劳务报酬次之。专家为科研项目提供建设意见和评审意见,使科研成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那么他们的劳务费比协助调研或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会更高。

2.科学设定劳务费比例,从严包干使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自身科研工作实际,按以下思路计提科研劳务费比例。

(1)分科研类别计提比例。根据科研项目的具体分类,清晰分析各类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用途,有侧重性地对其进行计提劳务比例。比如人文社科项目在测试化验、试剂等直接费用发生上绝对量较少,而其外出调研、收集资料信息、人工支出费用相对集中,那么其科研劳务费可在经费总额的35%~45%予以计提;自然理工类项目更多体现在实验测试方面,所需耗材较多,但在人工支出方面较少,可考虑提取劳务费在30%以内。当然,科研项目有纵向和横向课题之分,那么横向课题劳务费较纵向课题较多,可计提在25%以内。计提的科研项目劳务费在预算编制时生成,课题负责人总量控制,包干使用。

(2)参照美、英等国外科研人员的人员费计提方法,由经费资助方与承担方协商单独设定“一般管理费”,作为承担方支付人员经费使用。

(3)依据项目经费的来源和项目审批政策来分类设定劳务费。比如按获取项目资金总额的百分比例,或者项目资金结余比例提取劳务费。

(4)在间接费用中以不高于项目资金管理费提取比例来预设项目绩效支出,以作为科研劳务费预算金额。

3.建立科研项目绩效考评与劳务费经费拨付挂钩的机制。科研项目立题后,可先期预拨科研劳务费总额的30%,项目负责人可对参与人员予以前期劳务费支付。在项目中期考核进度时,根据进度执行情况,可允许报销劳务费的40%。项目结题阶段,项目负责人凭科研成果验收证明,一次性领取剩余劳务费的30%。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完成质量,又调动了项目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规范了科研劳务费的支出管理。

4.完善科研奖励费考评体系。科研劳务费仅仅作为科研项目完成中科研人员劳动投入的一定补偿。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从事科研项目的期望值远远高于科研劳务费的取得。通过科研项目,科研人员所实现的成果不仅包括项目研究的直接成果,还包括以项目为基础,或者以项目经费支持完成的其他间接性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完成证明了科研人员的个人价值所在,但这些成果一旦被权威媒体发表或转载,或应用于社会生产带来社会效益,那么科研奖励费则是科研人员劳动投入的最大比例的劳务报酬。因此,在确保或明确科研劳务费的同时,更应完善科研奖励费的考评体系,既要为科研人员创造科研成果评价的平台,也要让他们的科研付出获得比科研劳务费更丰富的科研奖励。这样才能真正使科研人员把科研工作和科研职责与科研价值相结合起来,积极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创新科研成果,提升科研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李本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J].理论建设,2011(1).

王雁,刘东。规范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4(1).

赵善庆。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探析[J].财会通讯,2011(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80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