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科研团队管理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97344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科研团队管理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科研管理工作总结1

各位**、同事们:

20xx年,在所*委和院科研处的正确**下,在兄弟科室的关怀和**下,经科室人员努力,倾心服务于全所科研工作,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了新的成绩。**科技攻关、项目申报、项目管理、成果鉴定等方面都取得了大的突破。现将20xx年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申请

在所**的全力**下, 20xx年全所承担各级项目18项,新争取项目6项,项目经费突破100万元。另外通过积极运作,就***蓝莓产业化发展、红果越桔资源研究、树莓新品种审定、猕猴桃野生资源考察等方面与相关单位达成了合作意向。

二、科研成果

在相关科室的积极配合下,科室圆满的完成了成果申报、成果鉴定等工作任务。全所各项课题都按计划顺利完成了任务,并取得了一大批新的科研成果。今年共获各类成果6项,登记果树新品种1个,参与审定农作物新品种4个,鉴定成果1项,**成果2项。

三、学术氛围

在所*委的**下,20xx年开展所青年基金答辩、院级项目申报预答辩等学术活动3次。学术活动的开展使全所青年科技人员快速成长,在院级课题申报中脱颖而出,学术氛围浓厚,科研管理水平大有提高。

四、学术交流

为适应新时代科学的发展,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积极**科技人员参加**外学术会议。今年先后选派科技人员去**考察食品加工项目,参加“世界农科院长高层论坛”、“全国草莓会议”、“全国李杏会议”、“全国小浆果会议”、“全国沙棘会议”、“全国果树资源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40余人次。拜访**同行业知名专家10余人次,问经取策、寻求合作。接待**外著名专家10余人次。通过对外交流,不仅使科技人员开拓了视野、增长见识,而且在对外交往中寻找到了合作的机会、锻炼能力。

五、科研管理

20xx年共出台落实科研管理条例(**)10余个,实现了科研管理的**化,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年中田检、课题总结好于往年。按照**登记、分类归档、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的原则,使档案达到完整、真实、精练、实用。

存在的问题:

科研管理工作是能人不乐干,一般人又不干的苦活、累活、憋屈活。再加上我们都是兼职、年轻人工作经验少,以致在工作中有许多服务不周的地方,希望各位**和老师给与谅解,同时也希望你们多提宝贵意见。

三年工作计划

1、围绕我所发展战略目标,做好科研规划和布局,重点强化科研管理和创新。

2、巩固现有项目来源渠道,开拓新的项目申报途径,重点强化纵向课题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3、强化成果申报。要提高成果申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真正达到宣传展示单位形象,科技人员劳动得到认可的效果,实现服务社会的同时,科技人员得到实惠。

4、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科研工作的终极目标就是产出成果,而科研成果的获得往往体现在科研人员身上,所以需要培养科研管理人员的奉献意识、强烈的责任心和不妒贤忌能、不计个人得失的工作作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加强与科技人员和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的交流沟通,提高个人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增进情感交流,加强学习,使自己更好地为科研管理工作服务,提高科研管理质量。

5、利用**鼓励、科学引导,积极广泛的调动全所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所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作出贡献。

一年来我本人工作做的不够,在此向**、同事表示歉意。同时考虑本人身体原因等因素,现在是激情犹在,精力不足,恳请所*委同意本人辞去科研科工作。否则会贻误工作,乃至影响所整体发展。

科研课题管理2

一、科技创新管理的现状分析

1.管理制度存在短板通过梳理现有相关规章制度发现,物装公司在科研课题管理、经费管理、津贴管理等方面,均有相应的管理办法或规定,但基本照搬照抄上级职能管理办法,而且没有针对物装公司特别制定的专门条款,适用性较差。比如,科研课题立项的门槛偏高,立项程序较为繁琐,课题负责人的自主权较小等;经费管理缺少激励措施,津贴管理存在诸多限制,对于一人承担多个课题的情况缺乏足够的激励,只能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发放一份津贴,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公司级管理办法并没有明确奖励制度以及相关规定,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管理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也存在涵盖面不全、细则“不细”、考核漏项等问题,对科技研发的奖惩措施和力度均有明显不足。在目前的考核实施过程中,对科技管理工作只有引导和奖励,缺乏惩罚措施。对科技成果推广又只有扣分的惩罚措施,缺乏足够的奖励手段,未能充分调动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了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2.管理手段和发展需求不匹配物装公司在科技创新管理方面有科研计划申报、科研课题立项审批、中阶段检查、最终验收等管理手段,推动了若干科研成果的开发以及推广和应用,开展了部分科技管理培训工作,制定了较为简单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但是,随着物装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科技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些碎片化的管理手段已明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而且在科技管理方面公司也一直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手段,绝大多数管理工作都是线下完成,形成的过程资料也以纸质为主,形成的过程审批文件传承性较差,也加大了保管难度,更与科技管理这项工作本身相去甚远。3.科技创新氛围不足科技创新氛围不足是物装公司面临的又一大困境。在历年的科研课题立项征集工作中,绝大多数基层单位没有主动申报立项的意识,即使在管理部门主动沟通甚至要求的情况下,多数基层单位依然无法提出符合编制标准的课题立项申请。不仅如此,在物装公司组织的科技管理培训中,也存在报名积极性不高,迟到早退甚至缺课的情况。这些充分说明科技氛围明显不足,员工甚至基层领导干部都明显对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用科技创新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更缺少为物装公司发展创造科技储备的意识。4.员工的科研素养不高员工的科研素养不高,也是物装公司无法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审阅各业务单位提交的科研课题立项建议书发现,很少有员工能够独立编制符合模板要求、逻辑清晰、表述合理的立项建议书,而这项技能只是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最基本要求。另外,除了极个别科研骨干员工熟悉科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流程之外,绝大多数课题组成员甚至课题负责人对科研课题研究基本流程缺乏认知和了解,流程性工作必须依赖职能管理部门科技管理人员提醒或督促才能完成,这对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造成了很大障碍。同时,基于物装公司采购物流企业的业务特性,员工日常工作管理性较强,技术性偏弱,因此在科研过程中,技术瓶颈的突破大多依赖外协,也是物装公司员工科研素养有待提高的另一佐证。5.绩效考核覆盖面不全物装公司专门科技管理部门成立时间较晚,科技管理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科技管理的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基本出自上级管理部门制定的考核办法,并没有充分考虑物装公司作为采办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存在考核覆盖面不够全面、考核细则分解不到位、细则规定与物装公司实际工作不相符等问题。绩效考核对物装公司科技工作缺乏足够的引导和督促,并没有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是未来绩效考核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构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物装公司以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完善绩效考核为主要目的,多措并举,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1.制度建设打好基础制度建设是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并使之良好有序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起点。针对规章制度存在的短板,物装公司修订了《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在上级部门规定的级别划分里新增“微课题”级别,通过简化课题立项审批流程提高立项的审批效率,同时降低了科研课题立项的门槛和难度,为更多员工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创造了前提条件。通过修订《科研津贴管理办法》,增加了参与多个课题研究的科研骨干人员津贴,同一科研骨干人员参与多个课题研究的,可以同时领取至少两份科研津贴,充分尊重大家的劳动付出,提高了科研骨干人员参与科研课题的积极性,也在全公司范围内带来示范效应,进一步提高了员工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制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责任人、职责和分工、具体措施和奖惩方式,提高各单位和广大员工参与成果推广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有型化、产品化。通过修订《科技管理绩效考核实施细则》《科技成果推广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将更多科技创新工作内容纳入考核体系,奖励和惩罚手段并用,对成功推广科技成果的团队和个人进行物质奖励,有效地激发了各单位参加科技创新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2.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为了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物装公司持续推进科技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自主开发了科研课题在线管理系统。该系统将物装公司科研课题全部管理流程纳入在线管理,可实现年度计划申报、立项申请、计划任务书审批、津贴发放审批、课题阶段性检查、课题验收申请、课题延期或终止申请、报表汇总、知识产权申报等多种功能。除必要的存档文件之外,物装公司科技管理的所有流程实现在线办公。科技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大幅提高了科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依托物装公司知识管理系统,完善了科技创新知识库和试题库,鼓励员工分享前沿技术和信息,系统自带的在线培训和考试功能可以在线生成试题,实现在线考试和评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突出的作用。3.多措并举培养人才科技人才是开展科技创新的关键。为了广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物装公司从制度、培训、考试、实践、考核等多个方面入手,推行多项举措,培养了一批具备基本科研素养的科技人才。为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物装公司坚持开展创新工作小组建设,并且建立了科技创新沟通机制,从各部门遴选1~2名兼职人员负责科技管理的沟通工作,并重点开展相关培训工作,创造机会。物装公司积极组织技术前沿、行业动态、科研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员工开展科研课题的流程和方法,依托知识管理平台组织相关知识技能的考试,借此提高员工开展课题研究的技能水平。2021年,物装公司开设覆盖“线路、工艺、电力、通信、仪表自控、综合、固定资产采购、招标、物流、信息化建设、LNG、储罐、危化品、新能源前沿研究”等10余个专业的专题培训课堂60余期,组织专业技术在线考试和管道物资知识月考25次,参培人数800余人次。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策略,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邀请外聘专家开展12项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为了激励员工积极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物装公司将培训和考试的成效写入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对积极参加培训和考试并取得良好成效的给予考核加分奖励;反之,对那些培训和考试成效较差的单位则给予扣分惩罚,以此来提高单位领导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为科技人员队伍建设创造条件。4.绩效考核催生动力绩效考核一向是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构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科技管理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绩效考核实施细则》修订后,物装公司各单位所有有关科技管理和成果推广应用的行为将被最大限度地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如科研立项的申报、检查、验收,成果推广的准备工作、推广计划的申报和实施、推广成效,各单位领导和员工参与培养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科技相关知识的考试参与度和考试结果等,全部纳入考核,奖励和处罚措施并用,奖勤罚懒,可以有效地监督和促进各单位参与科技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筑牢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5.科技成果推广反哺科技创新物装公司坚持技术成果运用,推广技术创效。在完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管理办法的同时,积极成立了年度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领导小组、技术服务小组,明确了推广应用负责人,负责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其他各部门或人员根据参与课题情况,负责承担课题的研究和所形成成果的推广工作。仅2021年物装公司就成功推广应用了智能仓储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监造可视化系统、价格分析系统等多个科技创新成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通过制度建设、管理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考核合理化以及科技成果大力推广应用等一系列举措,物装公司初步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备且成熟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精准培训,多层级覆盖”的培训体系为物装公司培养了骨干采购工程师180人,有力充实了技术序列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良好的技术学习研讨氛围,技术人才培养体系初具规模。目前,物装公司已建立技术专家库,累计入库专家125人,为深入推进“技术提升”和“科技创新”战略打下了坚实人才基础和强劲内生动力。同时,物装公司积极谋篇布局行业发展新领域,前瞻性开展撬装设备采购技术提升和集成业务可行性研究,紧盯管道局新能源工作安排,自主研究碳排放和碳中和核算技术标准4份,编制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提前储备相关材料设备技术和人才,为管道局新能源业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物装公司组织撰写的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化相关的两篇论文在首届全国石油石化采购与供应链技术交流大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二、三等奖;监造可视化构建成果介绍的微视频,入围首届中国能源科技影视大会“低碳能源影视银河杯”科普类优秀作品,有力提高了物装公司科研成果的行业知名度,为公司开拓新市场提供坚强战斗力。2021年物装公司两大主推系统之一,管道运营物资仓储系统弥补了ERP系统无法个性化的缺陷,实现采购到仓储的全流程线上流转,将采购计划、采购方案、采购结果、合同、订单和中转站出入库等操作扩展延伸,提高了采办和中转站物资管理效率,创效200余万元。监造可视化系统则实现了钢管、三通监造综合工作量减少51%,预计总体提高监造业务总体效率%,按全项目应用折算每年度可节省监造服务费12万元。该两项新技术也荣获管道局2019—2021年度技术革新奖二等奖。同时,自动化立体仓库一期建设圆满完成,二期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建成,将全面提升公司仓储物流能力再上新台阶。2019—2021年物装公司先后承担管道局级科研课题2项,成功开展公司级课题10余项,单位时间内科研课题及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四、结语

科研经费最新管理办法3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多级管理; 模式

国家科研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加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难度。规模庞大的科研经费在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系列不规范的问题,也随着科研经费的快速增多而日益突出。积极探索新的科研管理模式,更好地为高校科学研究服务,是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难题

(一)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要求不统一

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层次多、涉及领域广,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办法所允许开支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等5项;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管理费、其他支出等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图书资料费、数据采集费、调研差旅费、设备购置和使用费、会议费、咨询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出版费、管理费、其他费用等11项;三类管理办法中费用的明细科目各不相同,又各自要求独立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口径不统一,致使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操作性并不强。如此多的管理办法给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科研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在具体工作的执行中常常会感到困惑。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过程监控不严格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遇到的主要难题表现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随意、可操作性差。项目负责人在申报项目时,主要精力用在提高项目质量上,以确保获得批准。而编制经费预算只是申报材料中的一个附带内容,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预算的编制仅仅是争取项目经费的需要,致使科研经费预算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

项目获得批准后高校财务部门只是收到经费,没有科研经费预算的备案也无法掌握科研项目的开展进度。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的使用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从而削弱了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在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过程中,财务人员不了解项目预算的具体内容,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难以界定,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科研人员套取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在项目结项审计时总有专家对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支出提出质疑。

(三)科研经费项目管理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

高校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结项、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监督;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经费的预算和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科研管理部门则重于科研项目的项目数和成果数,一般不掌握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业务状况。财务部门则重于经费的会计核算,一般不了解项目的预算明细及进展程度。高校管理部门间时常只从部门角度出发开展科研管理工作,而项目的业务质量及状况在管理上处于无部门监管的真空状态。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所有这些难题,往往在项目完成验收时,特别是在审计的过程中才会集中体现出来。尤其是没有按规定程序报批预算的调整以及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与申报预算不符等。使结项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和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以院系为主,管理部门为辅的科研经费审批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制订一套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支出与审批办法,明确规定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安阳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学院”)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并建立以院系为主,管理部门为辅的科研经费审批制度。审批制度要求下放审批权至院系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并且规定科研项目的业务管理归属院系。由院系来管理科研业务,可以促进院系教学和科研人员的项目申报积极性。以往所有的科研报销签批手续,都必须通过科研管理部门,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未免过于滞后,如果科研管理部门在经费管理上采取一放到底的作法又过于粗放。科研经费审批办法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所在院系领导审批的审签程序,其中科研经费重大金额支出和出国(境)须经科研管理部门和分管校领导审批。科研经费审批制度的重大改变,简化了财务审签程序,只要在科研经费预算范围内的支出,只须项目负责人和院系领导签批就能到财务部门报销。新的科研经费审批办法解决了科研项目业务管理的部门监控问题,同时也大大缓解了科研人员找领导审批,科研经费签批程序多、报账难的问题。

(二)建立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系列不规范的问题,随着科研经费的快速增多而日益突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满足科研管理的需求,应采取多级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来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建立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既可以改变当前管理模式中财务人员报销无依据、研人员支出随意、支出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又有利于加强财务预算的约束力,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标准,解决了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不力的难题。

高校财务部门应结合国家相关制度规定,从学校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财务核算软件设置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的账套来进行分级管理。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采取纵向经费执行预算控制,横向经费执行比例控制的办法。具体的建账程序: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对每一项科研项目经费设置项目明细代码。一级代码为科研项目的属性代码,即纵向经费或横向经费;二级代码为部门代码,即每个项目的业务管理学院;三级代码为项目代码,即项目的具体名称;四级代码为预算分级代码或比例控制代码,即项目预算中的支出明细科目或横向经费中需要比例控制的明细科目。

以学院纵向经费项目为例:学院取得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称是《元代文学格局与走向研究》,资助总额15万元。财务部门根据收到的经费和科研管理部门的通知,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委批复的项目预算,在财务核算系统中为这个项目建立经费使用代码。一级代码:纵向经费;二级代码:文学院;三级代码:元代文学格局与走向研究;四级代码就要依据预算中的支出明细科目设置8个不同的代码:资料费5万元、差旅费1万元、会议费1万元、设备费1万元、专家咨询费万元、劳务费万元、印刷费万元、版面费等其他支出万元。对项目经费的金额控制设置在第四级代码中,当科研人员办理报销业务时,财务核算人员只需对票据的支出方向进行核对。票据核实无误财务核算人员录入会计凭证,当该项目所报销的资料费总额超过5万元时,财务核算系统会提示费用已超支,不予通过并自动停止经费使用;如费用未超支系统会自动记账完成报销手续,项目经费的明细结余或超支一目了然。

如果是横向经费,财务核算系统中的第四级代码也可以是有控制比例的明细科目。如学院科研经费支出与审批办法中规定,劳务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燃油费、过路过桥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以及业务接待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5%。财务部门只需要控制这三项内容,其他经费只要在总经费指标内就可以支出。

这种多级管理模式代码的设置,使每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结项在财务核算系统内都有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核算流程。当项目完成结项时,按照真实的财务数据编制科研项目决算报表,其数据与项目申报预算口径一致,可以直接作为科研项目审计数据使用。

这样可以保证科研经费按申报预算使用,实现了事前控制;科研经费在财务核算系统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通过批准微调个别明细科目的支出指标,实现事中控制;在项目完成后通过财务核算系统及时准确做出决算报表,为科研经费结项审计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并为科研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这就实现了事后控制。

科研经费多级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既实现了部门之间的“齐抓共管”,又使“预算管理”和“过程管理”变成现实。首先,它符合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其次,财务核算系统中的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为财务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搭建起实时沟通的桥梁,经费执行情况又可以通过校园网平台上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最后,财务人员借助财务核算系统极大地简化了会计核算手续,最大限度地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配备专职科研财务人员

在科研经费管理新的形势下,要求财务工作人员除了具备娴熟的财务专业知识外,还要熟悉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关于经费的使用要求,以及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项目结项程序等。新的复合型财务人员应运而生,那就是专职科研财务人员。科研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全过程跟入和监控,指导科研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以保证预算从编制到执行、再到调整的规范性;引导科研人员合法、合规的使用经费,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对科研工作的强有力支持。

(四)制定配套的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办法

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文明确规定“严禁课题结项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高校财务部门作为科研经费的资金管理部门应与科研管理部门合作,当科研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科研管理部门及时给财务部门发出相关信息。财务部门在财务核算软件中加入项目结项结经费的限制时间,分情况办理结项经费的相关手续。如果是国家有相关规定的项目,科研结余经费按原经费来源渠道退回,对其他科研结余经费应转入学校的科研发展基金,用于弥补学校自主课题的科研支出或申报科研课题的前期研究支出,以此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发展是高校科研永恒的主题。高校科研管理不要把目光仅仅放在管理部门,而是全方位、多视角地看待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的原因和寻求解决的办法,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确保科研经费合理、科学、高效的使用,以此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韩卓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浅探[J].财会通讯,2011(32).

[2] 兰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2(2).

科研项目如何管理范文4

关键词科研项目 管理 服务质量

在现行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实行的多数将项目计划于项目成果分离管制的方式,即在整个科研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项目阶段,项目中所涉及的不同部门与人员,往往都有不同的具体管制计划。虽然这种管理模式之下,各阶段的实行计划层次分明,部门员工之间也职责分明,但是却使各个环节的信息交流反馈受到了限制,从而对整个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造成了阻碍。虽然科研单位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科研项目本身,而其最根本的目的也是保障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但是在整体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直接接触到的不仅仅是项目资料,更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参与的人。而本文将从以下三来面来阐述现阶段管理者在进行相关工作时所借鉴的经验体制:

1.借助现代项目管理理论提升科研管理服务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合理化的管理应当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综合管理以及项目采购及合同管理。因而上述的这些内容是贯穿于整个项目实施周期的各要素,缺少其中之一的关注管理,都可能为项目的进行造成漏洞。而将现代管理理论应用与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则可以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执行控制、结题验收这三个进行考虑。

首先,是在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阶段,为了从这一初期就项目进行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在前期参与协作促进工作,即帮助科研项目组组织协调一些关于重大项目的申请。 管理人员为了更好地提供优质管理服务,应当事先将申请者的优势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从而帮助科研团队提高中标率,以及当科研团队的项目正式被审批之后,管理团队本身和科研实施人员都必须认真进行项目的计划制定,采取措施时必须有一种计划性。其次,是在项目的执行控制阶段,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者必须严格执行项目的监督工作,并且理应根据实际项目的实施成果进行计划更换与调整,从而保证整个科研团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规避风险。最后,在科研项目的结题验收阶段,管理者也必须认识到这绝对不是整个科研周期的结束,而应该是科研成果的诞生之时。科研项目的管理者此时应该协助办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并认真做好整个项目的评价与记录工作,以备后续相关工作的参考。

2.借助时间管理工具提升科研管理服务

在时间管理理论中,时间管理将是对于整个项目管理的基础与前提,也就是说,管理者只有在把握时间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把握整个项目的实施。我们可以说时间管理是整体项目管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对于科研项目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在科研项目的管理环节中,即便管理者对于时间作出了很好的把握,但是也不能保证科研项目能够达到最终的成功,但是如果科研项目最终达到了成功,那么我们能够肯定的是管理者在这中间一定对于时间进行了较好的把握与控制。也就是说时间管理必须要与项目的其他因素管理进行合理搭配,使项目的各个环节、各个实施因素得到管理保障,不然再好的时间管理也可能只是徒然。

做好管理工作中的时间管理,其实就是要求管理者把握整个科研项目的进度安排。总的来说时间管理与项目管理两者的目标是相同的,但是两者的直接关注点确实有所区分的。首先,整体项目管理的关注点是管理者所服务的客户,也就是说管理者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使其管理工作达到顾客所要求的标准,而对于时间管理来说,它所直接关注的则是项目的进行,通俗地讲,就是项目现在进行到哪个阶段了,离计划中的整体完成还需要多久的时间等等。

3.借助制度体系提升科研管理服务

为了能够借助制度体系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我们鼓励管理工作者通过建立健全多项制度 , 从而促使管理服务规范化,并且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 从而促进管理服务精细化。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何种行业,无论是在何种工作岗位中,单位内部都会建立各类管理体系制度,以此来约束单位经营发展中的人事物。

具体的来说,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中,为了建立健全多项制度,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者必须首先对于科研工作作出认识,从而结合这项工作区别于普遍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来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在科研工作中所制定的管理工作,具体可包括对于科研人员出勤率的控制,对于科研工作中采购环节的控制等,也就是说尽力做到对于整个项目过程细无巨细地了解与监控,从而保证管理工作高效进行。而所谓的创新工作机制,是指在管理服务实际工作中 ,管理人员必须不断适应项目具体形势的变化,对项目整体发展进行规律摸索摸索规律,从而得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间接与指引意见。

4.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对于整个项目的实施都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 。一方面,当今社会在科研工作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科研工作者要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脱颖而出就必须保证整个项目是在合理科学的环境之下进行的,另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它所要求的规范性与标准性更强,而管理工作无疑将是保障整体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除却上述所提到的这三类理论知识体系之外,在日常操作中,往往还可通过提高管理人员本身素质、服务意识,督促管理人员主动积极与科研小组负责人联系等方法。

参考文献:

科研经费最新管理办法5

关键词: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会计核算

随着高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参与各类科研活动越来越多,科研经费数量占高校总经费数量的比重越来越大。《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通过“重中之重一级学科”、“重中之重学科”和“省重点学科”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技术问题和涉及社会文化重大问题能力的重点学科。学科建设的发展也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就修改前后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内容变化所导致的会计核算变化进行初步研究。

一、改进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浙江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管理主要遵循1997年印发的《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暂行规定》、2005年印发的《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2009年印发的《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经过10多年发展,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内涵已有了开拓性延伸。为实现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浙江省财政厅、教育厅于2012年11月联合下发了《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申报、使用范围及管理作了明确规定。这就必然要求各高校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会计核算加以改进。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会计核算需遵循《会计法》、《预算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等法律制度。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会计法律、会计制度也在不断修订。近年来财政部门大力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基础管理和基层建设工作,重点是如何管好、用好科研经费,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有效。目前科研经费核算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制约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作为科研经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如何进行会计核算是目前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修改前后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主要变化

《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对《浙江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暂行规定》和《浙江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了必要的修改、补充和整合。

1. 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新修订的《管理办法》内容涵盖了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中的“重中之重一级学科”、“重中之重学科”和省重点学科,明确指出“重中之重一级学科” “重中之重学科” 力争进入国内同类学科前10%;建立一批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争取有部分成为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确定省重点学科的建设要求;使我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上升到一个完全新的高度。

2. 首次提出建设原则,强调多学科融合交叉、产学研结合、绩效评价,要求在学科建设中发挥优势特色,提升高校向高水平大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基本平台,院校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效益以及院校的声誉、优势及其特色也、都是通过学科建设体现出来的,由此可见,搞好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的又一主题。

3. 将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到“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经费使用范围新增人才培养经费和学科建设运行经费;大幅降低经费中用于实验室建设和改造、仪器设备购置与维护等投入比例,加大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等队伍建设、开放基金以及学术交流方面的投入。总体来说,我省重点学科建设已从重点建设硬件设施过渡到软硬件建设并举阶段,这对培养优秀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关键转折。

4. 删除了原《暂行规定》中“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不能用于国外、境外进修、攻读学位和参加国外、境外学术会议等”、“学校不得从中提取公用水电费和图书资料费等”规定。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原则,应将学科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支出和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计算,然而由于存在众多影响因素,在学科建设过程所发生的水电费、办公用房、设备使用、信息资源使用等支出很难取得准确的数据。如我校2011年度批准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遵循《暂行规定》不予计提项目管理费,只得将发生的各项费用列入到教育事业支出、行政事业支出或后勤保障支出,无法满足高校成本费用核算需要,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按用途归集教育、科研等费用,逐步细化成本核算的要求相悖,对我校财务信息质量也造成影响。新修订的《管理办法》明确可从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中按一定比例计提项目管理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难以全面核算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成本的难题。

5. 删除“重中之重学科”建设资金的分配原则及激励机制。学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撑。长久以来地方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支持和自身学费住宿费收入解决,已深受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困扰,如无法得到国家扶持,靠自身力量根本无力承担学科建设重任。因此,删除建设资金的分配原则及激励机制不失为明智之举。

6. 提出改革和完善重点学科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强化质量评价,以国家最新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国家重点学科标准要求进行重点学科建设。其次,高等学校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国民经济建设大环境,高校应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形成产业化,才能最终实现学科建设的目的,提高重点学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会计核算

针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管理的新特点和需求,财务处要与科研处、审计处等部门共同合作,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建设、结题全过程参与,实现事前、事中、事后都能有效地实施管理。为了真实准确地核算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取得、使用和结存,以某地方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为例进行会计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年取得省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50万元,其中25万元为2011年度经费。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0

贷:科研经费拨款――XXX重点学科建设50

2012年度终了,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账务处理(2012年未使用经费),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5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0

2. 2013年初,依据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恢复额度的账务处理: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50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50

取得2013年度省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25万元: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5

贷:科研经费拨款――XXX重点学科建设25

按5%提取项目管理费万元:

借:科研事业支出――XXX重点学科建设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购置仪器设备55万元:

借:科研事业支出――XXX重点学科建设55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55

借:固定资产 55

贷:固定基金55

发生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出18万元:

借:科研事业支出――XXX重点学科建设18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8

支付水电费、场地使用费等1万元: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1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

2013年度终了,依据银行提供的对账单作注销额度的账务处理: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1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

年终结转:

借:科研经费拨款――XXX重点学科建设

贷:科研事业支出――XXX重点学科建设

如果项目完成,同时结转,

借:科研经费拨款――XXX重点学科建设

贷:事业结余

3.如果项目未完成,2014年初,依据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作恢复额度的账务处理: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1

取得2014年度省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25万元: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5

贷:科研事业收入――XXX重点学科建设25

按5%提取项目管理费万元:

借:科研事业支出――项目支出――XXX重点学科建设

贷:事业基金――项目管理费或间接费

发生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支出20万元:

借:科研事业支出――项目支出――XXX重点学科建设2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20

支付水电费、场地使用费、信息资源费等万元:

借:事业基金――项目管理费或间接费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014年度终了,年终结转: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科研事业支出――项目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

借:科研事业收入――XXX重点学科建设25

贷:非财政补助结转25

调整2013年度科研经费拨款余额万元:

借:上级补助收入――XXX重点学科建设

贷:非财政补助结转

项目完成,将剩余资金缴回原专项资金拨入单位的: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将剩余资金留归本单位使用的:

借:非财政补助结转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除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进行上述明细核算外,各重点学科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设置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网络信息维护、及时更新信息,对学科建设经费财务信息进行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实现学科建设经费财务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从而如实反映经费使用状况,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大勇,吴红岁,习永凯。高校收支分类科目的设置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2012(04).

[2]雷文瑾。多维核算应用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297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