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书(精彩5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任务书(精彩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任务书【第一篇】
一、工作原则
我市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需求为主导的原则,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二、20**年度电子政务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积极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政府内部办公网宽带接入郑州电子政务网,实现了内部明电的网上接收和政府公文交换无纸化等应用;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国际互联网“中国·新密”政府综合门户网站,已成为服务社会和公众的重要窗口;三是视频会议系统与郑州市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互通,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会议效率;四是建立和完善了办公内网门户网站“新密机关信息网”,为提高办公效率和信息沟通提供了平台;五是电业、科技、国税、地税、统计、人事劳动、公安、检察等部门的办公业务网络建设已取得了较好成效,大量的日常办公业务得以在网络上实现,提高了办公效率,方便了公众办事。
二、20**年度主要任务
20**我市电子政务工作要继续围绕创新政府管理模式,规范行政行为,降低行政成本,提升政府效能这个中心,结合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以资源整合和为民服务为重点。
(一)基础工作
1、以建设省电子政务试点为中心工作,加大建设力度。
2、完成政务内外网的安全改造,实现数据互通。
3、提高效率,服务经济,建设电子行政审批系统实现与郑州市电子行政审批系统的对接。
4、统一管理,资源共享落实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整合流程、法人等基础数据,逐步建设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5、提高各单位网上形象,整合改版中国·新密门户网站,集中建设各单位政务外网子网站,实现数据统一管理。
6、推动各单位的内部局域网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工作。
(二)应用推广工作
1、继续做好公文收发电子化,大部分正式文件要利用办公内网进行传输。各部门信息上报和数据统计要利用网络进行,最大可能减少纸质公文的收发做到节约资金,提高效率的目的。
2、落实政务信息公开,提高政务公开的程度。
3、加大政务网络交流力度,引导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利用。
4、结合组织人事考核,做好各单位人员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信息化知识的普及程度。
5、充分利用视频会议系统,提高会议效率,节约会议经费。
6、健全网站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各级网站信息的动态更新。
7、完善信息化考核办法,强化已建成各项应用系统的普及应用效果。
8、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力度,确保数据和信息安全。
三、任务分工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要作好电子政务建设的项目审核、前提审议、可行性研究、投资核算、采购招标、工程监理、推广应用、检查考核、组织培训等工作;加强对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搞好关键问题的研究,适时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建议。
市网通公司要按照统一要求和进度安排,购置和更新自身相关网络专用设备以保证满足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采用物理隔离技术,确保机关办公网络的专线专用,达到国家保密工作规则的相关要求。
四、措施要求
(一)加强领导,严格考核。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机构,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要加强督导和考核。
(二)严格标准,加大投入。各级各部门要将信息化建设资金列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市直各单位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化投入。市网通公司要加大投资力度,以保证信息化基础建设的需要,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明确目标,紧抓落实。各级各部门要明确目标,与市委、市政府签订新密市信息化建设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将作为20**年度信息化建设工作考核的依据。
任务书【第二篇】
设计任务书
土建及配套设施
概述
**工程新建主要建筑物包括河北兴隆**观测楼、观测人员宿舍楼、北京北郊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配套改造项目包括兴隆锅炉房改造、镀膜车间改造、水、电、道路等外网改造。
其中:
Ÿ **观测楼为工程重点,它的功能不仅是**天文望远镜的基座,而且必须满足望远镜工作的各种工艺要求并保护望远镜不受损坏。其内部布置了各种功能房间,包括观测室、控制室、实验室等,供科研人员使用,以观测、记录天文数据。
Ÿ 观测人员宿舍主要有36间单人房间,将为科技人员提供生活、休息、工作场所。
Ÿ 观测站各项配套设施改造将为上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满足科研工作的使用要求。
Ÿ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作为**工作人员的集中办公地点。项目完成后,作为运行时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
Ÿ 在工程后期,对兴隆站内、外(至山下公路段)道路进行维修。
建筑设计
总图布置
总图布置(详见附图)包括以下几部分:
1.**观测楼经有关部门专家的充分论证,已确定其建造地点为图示之处,地块南北长70余米、东西宽50多米,地块位于坡顶,地形较平坦,地面海拔标高为890米左右,为低中山侵蚀构造地貌,现状有一条已建成道路从场区北侧穿过。观测楼建成后该路将改为从观测楼中间穿过。
2.宿舍楼建造地点位于兴隆站区东侧,已有宿舍区与老镀膜车间之间,地块南北约17米,东西约为35米,地势平坦、外网条件较好,紧邻站区道路,海拔标高在881~882米之间。
3.锅炉房改造(位置见总图)以及外网改造涉及土建内容较少,详见各专业说明。
4.镀膜车间改造为原有镀膜车间设备更新(详见工艺说明),有道路与观测楼相连。
5.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地点位于北京市大屯路北京天文台总部东边。
**观测楼
1.观测楼建设为本工程项目的核心工程,它具有两种主要功能,即在作为天文望远镜基座,保证满足望远镜有关技术参数的同时,提供科技人员进行观测的使用空间和放置设备、仪器的场所。
2.平面布局中依据有关工艺要求,观测楼包括三大部分,从北向南依次为:反射施密特改正板ma楼、焦面仪器楼、球面主镜mb楼(详见首层平面图);主要科技人员出入口位于东侧路北,参观人员入口位于东侧路南。有关设备安装及维护车辆可到达建筑物两侧。
3.各部分主要功能房间如下:(详见各层平面图)
(1) ma楼中有ma工具库、ma油路控制室、ma电控室、观测监控室、配电室,及ma平移开启式圆顶导轨支架、1台1吨液压电梯。
(2) 焦面楼有光谱仪房、焦面电控室、光纤定位电控室、各种实验室、多功能厅,以及一台2吨液压电梯。
(3) mb楼有mb工具库、贮藏室、温度和mb子镜共焦等控制室,参观人员接待室及展厅,以及1台2吨液压电梯。
(4) 其它还有楼梯、管理室、卫生间等,以及天桥、操作平台等。
4.立、剖面设计(详见立、剖面图)
(1) 设计中依据**天文望远镜的特点及必要的几何参数,确定了层高如下:ma层高为米,层数为3层;焦面楼、mb楼均为米层高,层数分别为6层、9层,在其顶层平台均有天桥连接,方便调试及检修。
(2) 立面设计充分结合天文建筑的特点,突出ma的半圆顶,利用圆柱体的重复,将三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且可有效减少风力的影响。
(3) 整体造型利用光路半园形园筒呈25度斜向上的特点,设计成变化的流线型曲面,使之充满展翅欲飞的动感,使人产生不断向上飞腾的联想,暗寓在无穷的宇宙中自由飞翔。
(4) 外立面色彩以白色为主调,主体部分外墙饰面采用银白色铝合金条板,设有外隔热层,圆顶表面用防太阳辐射的材料(铝粉或氧化钛),使之在白天能反射绝大部分阳光,减少白天的吸热量。
5.根据天文望远镜的特殊观测要求,建筑设计中还采用了以下多种必要的构造措施和做法:
(1) 望远镜安装在ma、焦面、mb各楼的基墩上,其直径分别为5米、4米、6米,基墩为壁厚50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筒体,为了保证望远镜的定位精度与跟踪精度,基墩直至其基岩且与四周建筑完全脱开,以防止圆顶开合、机电设备运转以及人员走动所引起的振动同基墩产生耦合振动。变形缝采用柔性连接,其宽度分别为70、90、120毫米。
(2) 为保证望远镜光路不受近地面空气扰动影响,观测楼应有一定高度。工艺要求光学元件离地面均高于15米以上,其准确位置须据光路决定。所有建筑位置尺寸的精度保证为±2厘米。
(3) 为了防止建筑外墙在夜间变为一个热源长时间的放热,或在冬季内部采暖房间热空气通过玻璃窗与其它途径往外散热,致使四周空气不稳定,在光路上形成热湍流,影响观测结果,所有外墙均做为内保温层,拟采用整体复合硅酸岩墙体保温材料,内衬聚苯板。与传统方法相比,其优点为方便圆形墙面施工,整体性好无不均匀部位,外墙尽量避免开窗,必须开窗时,一律采用双层塑钢窗,外侧玻璃为高反射隔热玻璃,双玻之间间距为1厘米左右,且有密封条。
(4) 由于望远镜室内地板面积较大,在夜间观测时,为保证其温度尽快与环境温度一致,除圆顶通风外,地板采用架空钢甲板(表面镀高辐射性能材料锌),厚3毫米。
(5) 各观测楼均有送排风装置,在白天冷却望远镜及其周围,使它接近夜晚工作时气温。观测时通过抽风,使空气从上向下经过望远镜和基墩中间孔抽出,在观测楼下风方向距离20米以外排出,使热气流不影响望远镜工作。
(6) 楼板隔热措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尤其对于顶层楼板),在观测室下层避免布置有热源的房间;设置吊顶内置岩棉,且留有空间,吊顶内做有组织排风,楼板下侧粘贴6厘米厚聚苯保温板。
(7) 由于建筑物室内一些房间在夜间仍有人工作,如中央控制室,光纤定位控制室等,这些房间应具有足够照度,但必须阻止漏光的发生,最直接的措施是全部外墙不开窗,必要的开窗则采取遮光措施,将遮光帘两侧置于黑色绒布凹槽压板内,有如照相暗室机构。所有进入观测室的门均为双层保温门,门边处均设有弹性密闭条。
(8) 圆顶为金属结构,圆顶内表面为黑色,在夜间观测时,不反射杂散光。
(9) 设置3台液压电梯,机房布置在一层,速度为米/秒,以保证子镜或精密仪器的运输安全,并保证平层精度。
(10) 在中控室、计算机房内,由于人员较少,易产生回音,且有设备运转低频噪音,所以在四周墙面宜做低中频吸音处理。采用薄板结构,后置岩棉,可与保温墙结合。
(11) 望远镜垂直交通空间,如电梯、楼梯等处,可采用脚灯,红光光源等,选用双联延时开关或声控开关控制。
(12) 建筑物入口大门采用自动门,用磁卡开启,这样黑夜中能够方便使用,亦便于保安。
(13) 室内工作室及试验室布置足够多的电源插头,其它设备如操作台、吊柜、水电等应一次安装到位,一些重要设备房间选用气体防火设备,所有房间均应通风。(详见各专业说明)
(14) 操作人员及天文学家夜间工作房间冬季应保证采暖、通风。通风道出风口应远离望远镜主体建筑二十米外下风口处,卫生间等处也应供暖,水管须保温,使之在冬季能正常使用。
(15) 建筑物要求一级避雷,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若在山区有困难时,应采用人工接地法。
综上所述,**观测楼作为重中之重,其设计除了满足工艺要求,采取各项措施外,将随着设计的不断深入,更多地采取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不断完善。
观测人员宿舍楼
1.由于**运行时,需要20名常年在站工作的观测、维护人员和一些短期访问人员,作为**工程的一部分,宿舍将为科研人员提供休息工作的场所。
2.宿舍楼主要包括36间约15平方米带有独立卫生间的住房以及50平方米夜餐厨房、餐厅和100平方米活动室(详见附图),为局部三层砖混结构。
3.平面设计中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将活动部分与休息部分动静分开,减少干扰。立面设计朴素、简洁,采用了一些小手法,如入口坡顶、活动室落地窗等,力图营造出家居的感觉。室内外装修均采用普通材料,以降低造价。
镀膜车间改造
1.利用原有老镀膜车间建筑,在其内部更新先进镀膜设备,为**服务,详工艺部分说明。
2.土建部分只做简单内装修,包括地面面层更换,及内墙面、顶棚重新粉刷。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
1.平面设计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建在北京天文台台本部东侧,与sst空间太阳望远镜实验室合建。(以下简称实验楼)
实验楼平面呈“l”型,主入口设在楼的中部北侧,实验楼中部的门厅、楼电梯及卫生间将楼分为东西两个实验区段。楼的东部为sst的实验区,西部为**实验区。
实验楼西部**实验区内主要有光学实验室、机械实验室、电子实验室、ccd实验室、计算机室、以及研究室、技术室等,按工艺要求分布在各楼层之中。
实验楼东部sst实验区内靠楼的东侧还有两个单层大实验室,即粗装实验室和精装实验室,其中粗装实验室与**合用以节约建筑面积和投资。
2.立面设计
实验楼的立面及造型设计力求与台本部小区建筑形式统一协调,使其既具有时代感及天文特色,同时还要体现现代化科学办公楼的风格。
实验楼的主体建筑造型采用局部后退、出挑等建筑手法加以处理,使立面富有变化。加之sst观测室的金属圆顶更加突出了天文建筑的特征与个性。
实验楼的外装修与天文台本部协调一致,以白色面砖为主,局部嵌蓝色面砖,色调清新、明快。
3.剖面设计
实验楼主体为四层,局部五层,框架结构,一层层高为米,二至五层为米。粗、精装实验室均为单层框架结构,层高12米。粗装实验室顶部设直径8米的天文观测室,圆顶高为5米。
4.内装修设计
(1)楼地面踢脚:除门厅局部采用磨光花岗岩外,其余均为现制水磨石楼地面及踢脚。
(2)内墙面:均为乳胶漆墙面。
(3)天棚:少数大实验室及走廊、门厅设吊顶,吊顶高度为米。
结构设计
**观测楼
结构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bj79-9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6. **观测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98技205)
地基设计
1.地基概况
根据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观测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98技205),拟建场地内及其区域发育有八条断裂构造,经分析均为非活动性断裂构造,其中只有f4和f8两条断裂在拟建场地发育,f4断裂构造的变形规模及其影响范围在拟建场地附近较小,断层面倾向场地内侧,未构成不利的岩体结构条件;f8断层规模很小,只影响场地的局部稳定。
拟建场地内还发育有三条大裂隙槽(由北向南依次为c1、c2、c3),裂隙c1位于**望远镜南端的球面主镜(mb)基础与中部焦面基础之间,此裂隙规模较大,其宽度为5~10米,其深度为米,槽底为全、强风化白云质灰岩碎块混粘性土,裂隙槽槽壁较陡,裂隙槽槽壁均为全、强风化的具土状结构的白云质灰岩,槽内表层充填了第四纪洪积的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少量粘土及残积的碎石混粘性土;裂隙c2,其宽度为4~6米,其深度为6米,裂隙槽槽壁陡,北槽壁基岩较为完整、平直,南槽壁基岩裂隙发育,槽壁岩石中等风化,槽内表层为第四纪洪积的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及残积的碎石混粘土;裂隙c3,其宽度为~米,其深度为6米,裂隙槽槽壁,表层为第四纪残积的碎石混粘土充填,此裂隙槽相对于c1、c2裂隙槽规模较小且东西方向未贯通。
拟建场地内三条大裂隙槽的存在,不仅使范围内的承载力受到直接影响,还使场地存在如下工程地质问题:
(1) 边坡稳定问题:在拟建场地北部受c1裂隙及f4断层的控制,形成了可能失稳的边坡体南界,加之北部岩体内存在相对较软弱并起隔作用的泥灰岩层,可能成为边坡的潜在的滑动面,对整个边坡产生不利影响。在拟建场地南部受c1大裂隙及f4断层的控制,形成了边坡北界,由于岩体裂隙非常发育,在大裂隙槽的底部发育了具土状结构的灰白色风化白云质岩及白云质灰岩碎块,强度较低,可能形成潜在滑动面,对整个边坡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2) 不均匀沉降问题:由于**望远镜附属建筑物一部分落在c2裂隙槽上,裂隙槽内的土包括碎石混粘土与基岩之间的压缩性差异很大,在未经工程处理之前存在着显著的不均匀沉降问题。**望远镜南部最高的基墩基础落在非常破碎的v级基岩上,而北部二个相对较低的基墩基础落在北部较破碎的iv级基岩上,上部荷载的差异及地基岩体力学性质的差异也可能产生望远镜三个基墩之间的差异沉降。
2.场地稳定性分析
影响本工程场地整体稳定性的地质因素主要为断裂构造的发育及其活动性、新构造活动、岩体完整性及岩溶溶蚀和场地临空条件。根据勘察资料综合分析,在拟建场地内发育的断裂构造均为非活动性断裂构造。拟建场地山体周边地形高差不大,山坡基岩面坡度平缓,无显著的临空条件,而且地层产状稳定,没有构成影响整体稳定性的潜在不稳定面,本工程拟建场地整体是稳定的。
由于在拟建场地内发育有三条大的裂隙槽,对整个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经计算分析在烈度为6度的地震作用下,当边坡岩土体处于天然湿度状态时,边坡不存在稳定性问题。当边坡岩土体处于饱和状态时,南边坡岩土体中地下水位水平w(滑动面以上水位高度与滑动面埋深之比)在以下的情况下,稳定性可满足安全要求;北边坡稳定性则不满足安全要求。经综合分析,地下水是造成边坡潜在失稳最重要的因素,为了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在修建建筑物的同时,在坡体表面修建完备的地面覆盖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下渗到地基岩体中;对北坡较差岩体进行地基处理。经上述处理后,边坡稳定能够满足安全要求。
3.地基处理
由于**观测楼体型复杂,荷载差异较大,且最大荷载区分布在南区质量较差的岩体上。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减少**望远镜三个基墩之间的差异沉降及望远镜基墩与附属建筑物之间的差异沉降,为保证地基稳定性和边坡抗滑稳定性,改善地基的均匀性、完整性,提高建筑物及南北边坡稳定性,须考虑进行建筑物地基局部处理。
建议采用高压灌浆法对c1裂隙槽(包括靠近c1裂隙槽槽北壁的岩体)及其以南部的岩体、c2裂隙槽进行普遍加固。
当采用高压灌浆法加固时:
(1) 地基处理深度为设计基底标高以上1米至现状地面下约17米,平面范围应达到建筑物基础以外米,以满足基底压力扩散要求。此外,为预防**观测楼南侧c3裂隙槽岩体日后风化溶蚀对地基和边坡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建议采用高压灌浆法对c3裂隙槽进行加固,加固深度为地表至现状地面下约8米。
(2) 经灌浆加固的岩体应达到较高程度的均匀胶结,通过抽样检验除满足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外,还需通过直接或间接判定:破碎岩体及裂隙内充填的碎石混粘土层加固后es值达到40兆帕或以上。高压灌浆处理的质量检验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bj79-91)执行。
(3) 灌浆完成以后,普遍开挖到基底设计标高,如果基槽检验发现加固质量不满足要求,应进行补充加固处理。在整个基槽范围内应清除所有孤石碎块,对低于基底标高部分用毛石混凝土回填至设计基底标高、在c1、c2两条大裂隙内,须挖至设计基底以下3~4米并清除裂隙槽内碎石混粘土及粘性土层,再用毛石混凝土回填至设计基底标高。
4.地基承载力
(1) 南端球面主镜部分地基经人工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800千帕。
(2) 中部焦面部分地基为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000千帕。
(3) 北端主动反射施密特改正板部分地基为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000千帕。
(4) 附属建筑物部分地基一部分为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1000千帕;另一部分为经人工加固处理后地基,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600千帕。
5.建筑抗震设计条件
(1) 地震基本烈度,本工程拟建场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 建筑场地类别,本工程拟建场区的场地类型分别为中硬场地土、坚硬场地土,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规定的标准进行判别,本工程拟建场区的建筑场地类别为i类。
(3) 地震液化判别,根据钻探和槽探的结果,在本场地范围无砂类土和粉土,故本工程拟建场区的地基土无地震液化的可能。
结构设计
1.**观测楼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天文望远镜基墩,另一部分为环绕基墩设置的附属用房。为保证天文望远镜观测精度要求,望远镜基墩与附属用房之间整体脱开,两者之间设70~120毫米的缝隙。
2.天文望远镜基墩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墙板式结构,墙厚500毫米,沿基墩高度每隔~米设一现浇板,板厚200毫米,以此增强基墩的整体刚度,满足工艺使用要求。望远镜基墩基础采用筏基,基础埋深4米,基础底板厚500毫米。为保证望远镜基墩基础与岩体的连接,在基墩墙位置处设置锚杆,锚杆为f20螺纹钢筋,锚入岩体米,锚杆间距1米左右。
3.附属用房承重墙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外墙厚200毫米,内墙厚160~200毫米,楼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式结构,板厚100毫米。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埋深3米,基础宽~米。
4.材料
(1) 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其它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2) 钢筋为i、ii级钢。
观测人员宿舍楼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6.**观测室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98技205)
结构设计
1.宿舍楼基础采用浆砌毛石条形基础。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fk=300千帕。基础埋深2米,基础宽~米。
2.宿舍楼外墙阳角设构造柱,顶层设圈梁,楼、屋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厚100毫米。
3.材料
(1)毛石强度等级为mu20,砖强度等级为,砂浆强度等级为m5。
(2)基础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其它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0。
(3)钢筋采用i、ii级钢。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
主要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4.《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6.**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工艺要求说明
结构设计
1.荷载选用
根据甲方同意楼面活荷载定为4千牛顿/米2,其它部位活荷载依gbj9-87采用。
2.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等级为二级。由于现场尚未进行勘察,故场地、场地土及地基承载力有待落实。
3.基础及结构类型
本工程基础为独立柱基,上部为四层(局部五层)现浇框架。
4.材料选用
框架部分采用c30混凝土,单层部分采用c20混凝土。砖采用,砂浆m5。钢i级,ii级。
5.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
本工程采用三缝合一,缝宽70毫米。
电气系统
**观测楼
1.电源:**的电源为低压220/380伏。由1#变压器和4#变压器的低压柜各引一路,经电缆送至本建筑的ma楼一层配电室。配电室设6面低压柜,按电力母表,照明子表计量设计。
2.照明系统:按本建筑的特点自然分3个照明干线垂直送至顶层,连接每层照明盘。每个照明盘再分若干支路连接灯具。支路导线采用塑铜线穿钢管暗敷。光源以日光灯为主,白炽灯为辅。特殊场所如防潮、高照度等特殊处理,选用防潮灯、聚光灯等。
3.电力系统:实验室电力用电,每栋建筑一路干线。实验室墙面上暗装插座箱供电,每房间集中控制。送排风机按电机位置分3路供电,由配电室以电缆方式放射式送到电机负荷并设控制箱。电机的起停均为二地控制,并设有安全措施,防止另一地误操作。其他如圆顶的开启关闭、升降机、液压梯的供电也以电缆放射式由配电室送到相应的配电箱处。电力系统除干线为电缆外其他为塑铜线穿钢管暗敷。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由雨雾敏感器传到控制柜二次回路,可以关闭圆顶或不能开圆顶。
4.综合布线系统:从发展的情况看,支持传输语言和数据信号还是需要综合布线。以预留的方式考虑本系统,包括垂直通道和水平管线的预埋,以备今后条件具备时,穿线连接即可使用。与此同时,目前还要和电话系统一并设计,为此先由电话总机引一条电话电缆至本建筑分别串接每层的分线箱,然后每层分线箱再引出电话支线和电话出线口连接,所有电话支路采用铜芯软导线穿钢管暗敷。
5.防雷接地:该建筑在兴隆观测站山顶上是所有建筑最高位置。观测站与北京密云县是一山之隔,以密云雷暴日日/年做依据设计本建筑防雷系统。本建筑除屋顶采用常规的防雷带和引下线做法外,增加屋顶短针保护建筑,以免受雷击。引下线采用混凝土内主钢筋形式与地极连接。为防感应雷需把屋面的钢筋以及室内一切金属设备和管道接地。金属管道的出入口处也要和接地极相连。天文建筑的外墙为铝皮保温层,也要和接地极相连。电气重复接地也和地极相连。综上所述,所有接地的综合接地电阻r£1欧姆,使得本建筑成为等电位体,排除不安全因素。
观测人员宿舍楼
1.观测人员宿舍楼电源由原观测人员宿舍干线接引220/380伏。
2.采用电缆方式,引至一层照明箱,然后改成bv铜线穿pvc管立上连接每层照明箱。每箱分若干支路连接灯具。电缆进户前在室外做重复接地,r£10欧姆,接地形式为tn-c-s。光源以日光灯为主,白炽灯为辅。每房间安装插座,公共用电的插座适当考虑大些,能保证使用微波炉。每间宿舍安装电话出线口和电视出线口。
锅炉房改造
锅炉房内原锅炉拆除,更换油锅炉后,电气专业配合更改后的设备供电及照明灯具更换为防爆灯具的设计。
供电系统改造
**工程供电等级为一类供电。目前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变配电系统为一路引自兴隆县变电站的10千伏电源,因此还需引入一路10千伏电源。经与当地电业部门联系,可以提供另一路引自距兴隆站15公里的挂兰峪变电站的10千伏电源。
第二路10千伏电源引入后,需对原变配电系统进行改造。根据现场调研,原变电站的土建条件可以满足改造的要求,不必另建新的土建设施。
第二路10千伏电源引入后与原有的10千伏电源构成10千伏单母线分段、互投的10千伏系统。(详见10千伏配电系统图)。
原米望远镜变电所中的315千伏安变压器增容至500千伏安。**配电室的220/380伏供电主电源引自米望远镜变电所。另外,再由小区内另一个变压器引入一路220/380伏低压电源做为备用电源,重要负荷两路供电,末端低压互投。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
设计依据
1.**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设计工艺要求说明。
2.本专业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
设计内容
照明、电力、空调、消防、防雷、接地、综合布线系统。
供电电源
1.220/380伏电源由台本部配电室用直埋电缆引来二路分别至首层配电室照明、电力总柜供照明、实验用电。
2.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为tn-c-s
3.负荷估算总容量为100千瓦。
配电系统线路敷设
配电干线为放射式,分支干线为混合式,由首层配电室照明、电力总柜配出用zr-yjv-1kv五芯阻燃电缆经竖井垂直配至各层,再用zr-bv-500v阻燃铜芯塑料线穿管暗敷至各用户配电设备。
为满足信息网络通道要求,采用综合布线系统-gcs。
照明
计算机房200勒克斯,实验室150勒克斯,其它用房照度标准按国家现行规范规定执行。各层设置照明配电箱。
接地
本工号有二种接地。
(1)计算机房、实验室工作接地r £1欧姆。
(2)防雷接地。
暖通设计
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
2.建筑平立剖面图
3.《暖通空调设计规范》(gbj19-87)
设计内容
1.**观测楼采暖通风空调设计
2.观测人员宿舍楼采暖设计
3.兴隆观测站锅炉房改造
4.配套设施改造(供暖热力管网改造)
5.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采暖设计
**观测楼采暖通风空调
采暖部分
1.该观测楼采暖系统热源为95°c-70°c热水,由兴隆观测站集中锅炉房供给。本工程采暖作为值班采暖。
2.本工程设置三个独立的散热器采暖系统。系统为上供下回单管顺流式。
3.采暖系统热负荷为60千瓦(52000千卡/小时)。
4.散热器选用铸铁四柱760型,除监控室、电控室、计算机室及光谱仪房间加暖气罩外,均落地明装。
通风空调部分
1.由于该工程工艺的需要,建筑的绝大多数外窗取消,考虑人员的工作及卫生要求,在ma楼及焦面楼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由于mb楼有外窗,没有外窗的房间为库房,不设空调系统,仅设通风系统。
2.该工程空调冷源为设于室外下风侧的风冷模块式冷水机组,总冷负荷为100千瓦,其中ma楼45千瓦,mb楼55千瓦。空调机房设于ma楼,及焦面楼首层。
3.为了防止冬季室内热空气影响天文观测,ma、mb及焦面楼设置排风系统,排风量大于新风量,保证房间有5帕左右负压。
观测人员宿舍楼采暖
1.观测人员宿舍楼采暖系统热源为95°c~70°c热水,由站内集中锅炉供给。
2.本工程设置一个独立的散热器采暖系统。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单管顺流式。
3.采暖热负荷80千瓦(69000千卡/小时)。
4.散热器选用铸铁四柱760型,落地明装。
锅炉房改造工程
设计范围
本工程为对原兴隆观测站锅炉房的改扩建工程。原有两台热水锅炉,一台已报废,另一台损坏严重,已不能满足供热要求。
热负荷的确定及锅炉房设备的选择
该观测站原有需采暖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 新增建筑面积为4000平方米。根据兴隆观测站提供资料,现有的燃煤热水锅炉所产生的烟尘影响附近大气透明度,从而影响天文观测。因此选择排尘浓度特别低的燃油锅炉(同型号两台),根据甲方要求一备一用,总负荷为2790千瓦(2400000千卡/小时),型号dsj-120,供95°c热水。
锅炉热力系统
本工程热力系统仅为热水采暖系统,定压采用高位膨胀水箱补水定压,补水量吨/小时。水处理及补水定压均利用原有设备。热水循环泵同型号两台irg-80-160(i)型,一备一用。
燃油系统
1.锅炉燃料为轻质柴油,采用汽车油槽车运输方式;
2.单台锅炉耗油量132公斤/小时;
3.燃油系统由室外卧式油罐,管道输油泵,油过滤器室,室内日用油箱及油管路组成。室外卧式油罐体积12立方米,室内日用油箱体积立方米,油泵同型号两台。
配套设施改造(采暖热力管网改造)
原有供热管网的供回水管径不能满足新建及原有建筑采暖总负荷的需要,增加部分采暖供回水管管径。
利用原有不通行管沟(900´900毫米),只增加供回水管管径,减少投资。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
设计依据
1.**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设计工艺要求说明
2.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平面图
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根据北京市气象资料: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空调-12°c 夏季°c
冬季供暖-9°c
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冬季空调45%
室外冬季平均风速 米/秒
室内冬季温度 18°c
空调房间 24±2°c
设计范围:
根据工艺资料,本专业负责该楼的供暖、空调设计。
采暖设计
1.该工程与sst合建于一栋楼内,采暖外线由地球物理所热交换站供给95~70°c热水,本工程采暖外线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2.采暖热负荷:**实验室采暖热负荷为132千瓦。
3.**实验室采暖采用上供下回单管顺序式,散热器采用铸铁四柱813型。供水干管设在四层顶板下,回水干管设在一层地沟内,地沟回水干管保温,保温材料采用岩棉瓦,保温厚度50毫米,外缠玻璃丝布。
空调系统
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实验室一至四层北向实验室均设分体壁挂式空调(单冷型),北向实验室因双层密闭窗为补充新风需装窗式新风净化机。新风净化机组风量为每台600立方米/小时,功率60瓦。冬季使用时需加装电热窗,功率为1000瓦。
给排水设计
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
2.建筑平立剖面图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
设计内容
1.**观测楼给水排水设计
2.观测人员宿舍楼给水排水设计
3.新建筑配套设施(给排水外线)
4.**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给水排水设计
给水(冷水)设计
**观测楼和观测人员宿舍给水量计算
名 称 用水量指标 (l/d·m) 使用人数 小时变化系数 使用时间(小时) 最高日用水量(m3/d) 最高时用水量(m3/h) 平均时用水量(m3/h)
** 100 40 10
宿 舍 150 40 24
**观测楼和观测人员宿舍给水系统
观测人员宿舍楼生活给水由兴隆观测站水塔供给,**观测楼另设变频调速气压罐供水设备,满足生活给水要求,型号bhg-25-40。
**观测楼和观测人员宿舍排水设计
1.生活含粪便污水由室内污水管道汇集排出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出。
2.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5%计算,故排水量:
**观测楼:´ = 立方米/天
观测人员宿舍楼:´ = 立方米/天
新建筑配套设施(给排水外线)
给水配套设施包括新建筑室外给水管线及为满足**观测楼给水,消防要求而新建的消防水池(v=700立方米)。
排水配套设施包括新建筑室外排水管线及化粪池(3#混凝土化粪池)。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给排水设计说明
**数据处理和研究中心主要工作性质为天文望远镜机械,光学性能测试和科研工作,建于原天文台本部院内。主要用水为50名职工生活用水,无有毒有害液体排放。主要给排水设备为男、女卫生间及实验室用水。
施工技术要求均以国标统一规定为准。
1.给水:本楼总高为米,常压供水。
(1)用水量表:
名 称 数 量 定 额 使 用 率 最高时用水量(吨) 日用水量(吨)
-------------------------------------------------------------------------------
生活用水量(人) 50 50升/秒
精密机床用水(台) 4 升/秒
真空泵用水(台) 2 升/秒 30%
实验盆(套) 8 升/秒
其它用水 吨/时
合计
日排水量
(2) 上水管材为上水镀锌钢管,丝接。
(3) 实验盆为国产瓷家具盆双水咀。
(4) 卫生间安装为蹲式大便器、立式小便器、椭园台式洗脸盆,镀铬上下水管件。
(5) 拖布池的成品外贴白色瓷砖,配普通水咀pni5。
2.排水
毕业设计任务及要求【第三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管理;B/S;MVC模式
引言
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加快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有着积极作用[1]。高等教育领域信息化正在加速发展,多数高校开始对毕业设计进行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但是不同层次院校对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需求不尽相同。独立学院由于其自有专职教师及管理人员较少,在专业教学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更多依赖于母体学校教师资源[2],传统的毕业设计过程监控跟踪手段难以有效落实。为提高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效率,本文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B/S架构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厘清了毕业设计各阶段工作之间的关联关系,梳理了毕业设计管理流程,划分了系统管理员、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学生、指导教师和辅导员6种角色,引入了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与跟踪监控机制,有效解决了毕业设计过程跟踪监控需求,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1系统需求与流程分析
1.1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院毕业设计工作效率,根除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方便参与毕业设计过程的各类用户。不同用户使用系统的需求不同,如面向教务管理人员,系统应具有基础信息维护、学生信息维护、毕业设计进展情况监控、各类统计报表等功能;系教学秘书需要维护本系指导教师信息、分配毕业设计任务、管理选题、监控毕业设计进展情况、中期检查以及安排答辩等;学生通过系统进行在线选题、完成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使用本系统完成在线申报题目、审批或审核学生提交的各项报告、评阅学生论文等;辅导员能够随时查看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进度情况,及时督促进度较慢的学生;系统管理员主要完成对数据库和管理员信息的维护工作。
1.2业务流程分析
系统基本流程如下:①系统初始仅有一个系统管理员账户,首先由系统管理员添加教务管理员、各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账户;②教务管理员设置当前学年度,添加其它基础信息,导入本学年度学生基本信息表,生成学生账户;③系教学秘书录入或导入本学年度指导教师信息,生成指导教师账户,分配本年度毕业设计指导任务;④指导教师登录系统,根据个人任务在线申报课题;⑤系教学秘书对教师申报的课题进行在线审核,所有课题审核完毕后,按专业开放选题;⑥学生在线选题;⑦选题结束后,学生按阶段完成课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按阶段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阅,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协同监控学生毕业设计进度情况,并做好各自的跟踪管理工作。
2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划分
按照不同权限用户功能的不同,设计本系统的核心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2.2系统功能介绍
(1)管理员维护模块:包含添加管理员功能、删除管理员功能和管理员密码清零功能。(2)数据库维护模块:包含数据库的导入导出、数据库初始化等功能。(3)教务管理员的基础信息维护模块:包含当前学年设置、部门信息维护、专业信息维护和职称信息维护功能。(4)学生信息维护模块:包含学生基本信息导入、查询、删除学生和密码清零功能。其中教务管理员具有学生信息导入和查询功能。新学年开始时,教务管理员将有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信息通过Excel表上传并导入到数据库中;系教学秘书可以删除学籍异动(休学、退学等)学生,还可以清零重置学生密码。(5)指导教师维护模块:各系教学秘书负责本系指导教师的信息维护工作,包含指导教师添加、指导教师集中导入、查询、修改、删除和密码清零功能;此外,该模块还包含教师信息统计功能,可以按职称、学历、类别分别进行统计。(6)毕业设计任务分配模块:各系教学秘书负责分配本系当前学年毕业设计任务。按照专业进行划分,如果一个教师分别指导两个专业的若干名学生,那么任务表中对应该教师两条任务记录;一个课题任务最多可以有两名指导教师,但只能有一名导师负责使用本系统管理课题指导任务。(7)题目申报模块:指导教师登录系统后首先进入题目申报页面,题目申报页面显示教师的任务列表和已申报题目列表,教师根据任务列表中的任务数进行题目报审,申报题目数不能超过总任务数。在题目被审核之前,指导教师可以修改已申报题目,题目审核通过后就不能再次修改。(8)选题管理模块:由系教学秘书管理,包含题目审核、选题控制、题目分配与题目变更4项功能。其中选题控制功能采用按专业分时段选题策略,由系教学秘书控制各专业开放选题的时间段,以减轻服务器压力。题目分配功能主要用于将一部分定向题目分配给指定的学生,例如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不参与专业集中选题,由系教学秘书提前分配其所在企业的指导教师申报课题。(9)学生选题模块:本系统不采用师生互选策略,一个学生只能选择一个题目,提高了选题效率,同时为了兼顾公平,在选题开放之前,学生可以查看所有已申报的题目。(10)过程管理模块:主要指在选题结束后,学生按各阶段流程完成选题审批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资料的提交,指导教师对各阶段学生工作进行指导,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批或审阅。系统严格控制学生按照阶段流程完成毕业设计,如果前期环节没有完成,后期环节就得不到相应权限,避免了各环节的次序颠倒[3]。(11)毕业设计进度跟踪模块:包含毕业设计各个阶段进展情况的实时统计功能以及学生完成情况明细,该模块实现了教务管理员、系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对毕设进度情况的实时监控跟踪。图2展示了计算机工程系教学秘书看到的题目报审与选题阶段某个时间点的实时进度情况,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漫设计方向)专业已完成选题,软件工程专业正在选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在进行题目申报和审核,网络工程专业正在申报题目。单击图2中某专业“已选题”列对应数字,系统将显示该专业学生选题情况明细表(12)系统各类用户具有不同权限的文件上传、数据(含报表)导出功能、资料下载功能、个人登录历史查询以及个人信息维护等相关功能。
2.3数据库设计
系统涉及的数据库表主要有adminuser(管理员表)、teacher(教师表)、stu(学生表)、syear(学年表)、dept(部门表)、major(专业表)、rank(职称表)、ttask(教师任务表)、project(题目表)等,限于篇幅,下面仅列出管理员表和教师任务表,如表1、表2所示。其中,管理员表中fpath字段用于保存服务器相对路径,路径对应文件夹中存储该用户上传或者导出的文件,用户对该路径拥有访问权限。
3系统实现
3.1系统逻辑结构
系统使用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端采用JavaWeb技术实现,动态jsp页面采用EL表达式、JSTL标签技术,前端页面样式使用bootstrap框架设计,并采用基于jQuery的Ajax异步请求技术进行数据交互。系统逻辑结构如图3所示,采用了基于组件式开发的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4],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架构,更加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与维护。
3.2系统实现关键技术
(1)MVC设计模式。Model为模型层,又细分为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接口DAO和数据持久层实体类,用于完成系统业务逻辑;View为视图层,指用户看到并与之交互的界面,主要用于数据信息的输入采集和数据的显示输出,本系统所有jsp页面用于完成视图层功能;Control-ler为控制器,用于接受用户的请求并决定调用哪个模型构件去处理请求,然后再确定用哪个视图来显示返回的数据信息,本系统控制器采用servlet实现。(2)过滤器(Filter)技术[5]。系统使用过滤器技术实现了字符编码过滤和URL级别的权限访问控制,其中6类系统用户的资源访问权限控制分别由6个过滤器实现。以教师用户为例,将教师可访问的资源组织在路径“/t/”下(包括教师可访问servlet的URL也映射在此路径下),然后创建过滤器Tfilter类,并在配置文件web.xml中使用<filter-mapping>标签将Tfilter与教师可访问资源进行关联,从而实现对教师资源请求的拦截控制,其中过滤器映射的定义如下:<filter-mapping><filter-name>TFilter</filter-name><url-pattern>/t/*</url-pattern></filter-mapping>(3)Servlet上下文监听器(ServletContextListener)。系统中的一些基础信息(例如当前学年、部门信息、专业信息等)是所有用户的共享数据,通过使用Servlet上下文监听器,实现了将基础信息从数据库中读出并存放至appli-cation作用域中,方便用户共享和使用,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频度。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当管理员更新这些基础信息时,需要同时更新数据库和application作用域中的数据。(4)Bootstrap框架。Bootstrap框架属于css框架,它在支持html5和css3的浏览器上表现特别好,对移动终端的浏览器支持也相当优秀[6]。本系统使用的是Boot-strap3.3.6版本,它对IE9及更低版本的IE浏览器兼容性不好。本系统设计时专门针对低版本IE浏览器引入了html5shiv.js和respond.min.js两款插件,使IE支持ht-ml5中的新标签并能够识别@media,支持响应式布局。(5)基于jQuery的Ajax异步请求技术[7]。系统设计时使用jQueryAjax技术实现无刷新状态更新页面和异步提交数据,减轻了服务器和宽带的负担,提升了Web程序性能。
4结语
计划任务书【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
2008年我镇计划生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针,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目的,以突出“村为主”和优质服务为重点,深入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盯住全年目标,强化领导责任,不断改革创新,严格依法行政,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夯实基础,科学管理,创造特色,稳步发展,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开创我镇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计划生育率达%以上;多孩控制率为0;统计准确率100%;孕情监测率98%;实现“村为主”达98%;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100%;避孕药具应用率100%;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率95%以上;开展初级信息引导服务到村100%;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100%;省、市、县检查合格率100%。
三、工作措施
(一)广泛宣传教育,强化国策意识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黑板报、人口学校等宣传阵地,广泛动员全镇宣传网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湖南省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的宣传。通过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使群众树立科学、进步、文明的婚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二)层层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三)完善工作阵地,夯实基层基础
一是进一步巩固和稳定计生阵地,加强镇计生办、计生协、服务所、计生学校“四位一体”,村计生办、计生协、计生学校“三位一体”,组计生协活动小组、计生指导室“二位一体”的阵地建设,配齐、配强必需的设备设施,发挥阵地作用。建好育龄妇女信息管理和技术服务管理,发挥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出生人口统计数据库,实现出生名册和统计报表计算机管理。二是开展创建活动,促进“村为主”。广泛开展创建计划生育“红旗”、“先进”、“合格”村的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有力地促进“村为主”工作的全面实现。三是创建重点服务所。2008年加大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实技术力量,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综合优质服务能力,创造工作特色。
(四)健全网络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抓好队伍建设是提高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前提条件。对部分年龄大、文化低、责任心不强的村计生专干和组指导员坚决进行调整,按照“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要求,将年纪轻、文化高、责任性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同志充实到计生队伍中来,对村一把手和全镇村计生专干和组信息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政策、法律、管理、业务和科普知识培训,不断提高计生干部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五)发扬“四铁”精神,突出工作重点
我们要提倡和发扬“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面无私、铁石心肠”的“四铁”精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对孕检不到位和出现计划外生育的,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党员超生的,给予党纪处分。工作中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坚持“四为主”方针,以村为主、以经常性工作为主、以宣传教育为主、以避孕为主。二是把住“三个关”,就是把住未婚先孕关、再婚超生关、非法带养关。三是死守“五个率”,即计划生育率(严格控制多孩)、统计准确率、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流动人口管理到位率,严格按照上级要求不折不扣各项指标。四是狠抓“五项工作”,包括宣传、统计、案件查处、综合治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任务书【第五篇】
一、概 况
(一)市域及城市概况
1. 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位于**省东北部,自古为“巴蜀要冲”。全市幅员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市治保宁镇,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古为巴国别都。建国初属剑阁专区,1953年划入南充区, 1991年撤县设市,名**市。1993年南充撤地建市,**市为省直辖,由南充代管。
2. 地形地貌
**市地处盆地北沿低山丘陵区,海拔328-889米。
3.地质构造
**市位于**东部台区、川北台陷。区域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平缓。
4.气象水文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具冬干春旱、盛夏多雨、秋雨绵绵的特点。
5.历史文化及风景旅游资源
(二)城市概况
**市城区位于市域中北部的嘉陵江沿岸,距南充138公里,距成都351公里,由位于嘉陵江北岸的保宁镇、南岸的江南镇及七里镇三片组成,嘉陵江呈“u”字型环绕老城,盘龙山、锦屏山、东山相峙,相契于城中,是一座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完美体现建筑风水理论的历史文化名城。
**市历史悠久,置始已有2300多年,自公元前314年置县以来,历为郡、州、府、县治地,是古金牛道和米仓道的交汇处,一直是川北商业通道和军事重镇。战国时为巴国别都,西汉时为我国天文学研究中心,三国时为蜀巴西太守张飞驻守之地,历经朝代更迭,**这块山环水绕、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积累了丰富的风景、名胜、古迹资源,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下了今天这座宝贵的唐宋风貌的古城,成为巴蜀重要的文化名都。目前,**城内保存和恢复的历史遗迹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有:华光楼、张飞庙、滕王阁、川北道贡院、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等,以及约平方公里保存较完好的唐宋风貌式古民居群。1984年**被列为**省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其中著名品牌及特色产品有保宁醋、张飞牛肉及丝绸产品。
(三)项目概况
本次规划范围为南起双栅子街口,北至沙溪场,长约4公里的嘉陵江沿江地带及阆水路两侧30米范围,设计方根据重要地段实际需要,可以适当加宽设计范围。
二、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2001-2020)》
5.《**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6.《阆水路西段城市景观风貌概念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7.《**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8.《城市园绿化条例》
三、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塑造历史文化名城**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风貌和特色,景观规划以保持古城风貌为前提,山、水、城的模式进行发展和深化,加强外部空间的和谐统一,在重点保护古城传统街区的同时,加强城西风景园林的建设,以完善的古城风貌,提升名城形象。
1、优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控制城市容量。
2、弘扬历史文化,构建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
3、利用山水文化旅游资源,按照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塑造城市特色。
4、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着力塑造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特色。
5、通过沿江城市景观及滨水空间的设计,突出**市整体的城市风貌。
6、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体现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四、设计理念
1、开辟江上游廊,构成水岸景观轴,以江岸绿化为主线,园林景观为节心,将点、线、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防洪、城市干道、休闲为一体的一大景观。
2、针对阆水路西段不同区域作分区和组景,形成区域的景观特色。优化古城保护和城市建设,与古城区形成动静皆备的环境特色。
3、以丰富的造园手法,营造绿色的氛围,创造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合理安排游憩设施,丰富和满足市民及游客休闲娱乐的需要。
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绿化为主,充分利用现状地形,工程投资合理分配,突出要点,着重建设,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
5、植物绿化,水绿相融;园林景观融入历史人文内涵,情趣悠然。
五、景观设计
1、分区与组景
阆水路西段可分为3大区域与城市布局规划相呼应协调。
阆水路西段与城市横向道路的交叉点结合带状绿地和下河梯道形成景观节点。景观上形成对景,优化视线效果,功能上扩大活动空间,利于缓冲人流,提供休息、观景、活动的环境空间。
(1)古城文化区(双栅子街至新村路口)
该段长约公里,规划面积约公顷,用地红线宽度35~米,其中道路红线宽为16米,为了保持**古街道的风格,并与阆水路南段建设相协调,街道断面型式为主街宽8米,临建筑人行道宽5米,临江人行道宽米。临江建筑为二至三层,屋面形式为坡屋顶。休闲区域宽15~米,防洪抢险通道宽米,顶部标高为~米。
由4个景观节点形成3个主题广场:
天文文化——风水文化——人文文化;
分别体现**的文化精髓,寓意**得天时、地利、人和。
(2)娱乐活动区(新村路口至规划道路)
该段长约公里,规划面积约公顷,道路红线宽度米,临江人行道宽(防洪抢险道)米,临江建筑六层以下,屋面形式为坡屋顶。景观、休闲区域为所围的河滩地,宽度按具体方案设计。防洪抢险道顶部标高为20年一遇洪水位。
由4个景观节点构成:
民俗表演台、文化广场——廊亭台地——饮食文化城——古渡口;
着重体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与市区相呼应,形成市政建设的配套设施,作为市民参与、娱乐、休闲的主要区域,营造浓厚文化艺术氛围。
(3)生态休闲区(规划道路至沙溪场)
该段长约公里,规划面积约公顷,道路红线宽度35米。
由4个景观节点构成:
河川文化广场——观景台——安澜亭——沙溪风景园
与西山森林公园、蟠龙山森林公园大环境相结合,展示自然、生态的滨江景观,营造安静、惬意的休闲空间。
2、景点说明
根据以上景观节点形成阆水十景:
星云如斯——犀牛望月——碑林夕照——图腾起舞——远影三叠
西津晚渡——曲韵和流——临亭听涛——梅岭春坞——林溪漫道
(1)天文文化广场
**是我国古代民间天文中心。
**人落下闳是西汉著名历算天文学家,他创造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完整的历法。他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观测天象,著作有《推背图》、《乙巳占》。
广场通过同心圆铺装营造出九大行星运行轨迹,圆心设置赤道式浑天仪雕塑,体现**古代天文文化。
广场两侧采用青条石作竹简式造型,扇形围合布局,在满足挡土功能同时,丰富立面造景,加强空间立体感,体现古典特色,石简上书《太初历》经典段落,如日食周期、二十四节气历法等,突出广场主题和古代伟大的天文成就。
景名“星云如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响一绝而不还兮,万物如斯而逝!”——曹植《九愁赋》,
星空依旧,江水长流,在感叹往昔同时,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升华广场主题。
(2)风水文化广场
**是我国古代风水之都。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我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形势法”即“龙”、“砂”、“穴”、“水”、“向”的意象。
地雕景观(**缩景)与景观溪流相结合,充分展示**的优越地理环境。按照**市总体规划,置犀牛亭,将东风路之石犀牛迁回原处,以镇水神兽雕塑点题。
景名“犀牛望月”
犀牛为中华民族镇水怪之吉祥兽。
给人以良好愿望的企盼,寓意**的美好未来。
(3)人文文化广场
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的名言轶事以石刻的形成碑林石景,聚集人气,突出人文景观特色。
景名“碑林夕照”
传承着深邃的历史,寄托着丰富情感,孕育出多少的风云故事,残阳夕照,更增添几分厚重。
(4)民俗表演台、文化广场
**在远古是巴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巴渝文化: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风情万种的剪纸、皮影, 深情优美的山歌调、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仰扬顿挫的茶馆评 书等等,构成了巴渝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
表演台和文化广场给多才多艺的**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从流传于**民间的民俗艺术中,看到饶有特色的巴渝遗风。
该节点是娱乐活动区域的集中体现,位于**市较场路西端,背靠滨江路西端布置。它西临嘉陵江,北望滕王阁,南眺锦屏山,与刀背梁山隔江相望,整个地势东高西低,环境优雅。
根据**市规划设计院设计的**市王家咀文化广场方案进行景观优化,具体方案:
①保留规划方案的休闲树林、儿童乐园;整合露天舞池、音乐广场。
②延长较场路道路中线,突出坡地景观,完善园路组织,加强景观视线的纵深,在绿岛设置船帆雕塑,形成对景,加强滨水氛围。
③围合的湖面曲折有致,驳岸采用草接水和卵石缓坡的处理方式,体现自然山水特色。
④民俗表演台设置装饰图腾灯柱,加强立面景观效果
景名“图腾起舞”、“远影三叠”
“三叠凄凉渭城曲,数枝闲淡**花。”——陆游诗
(5)饮食文化城
久负胜名的保宁醋、干牛肉、压酒、白糖桂花蒸馍以及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锭子锅盔、酥锅盔、牛肉臊子面、羊杂碎、油茶、介茉薄饼、热凉粉等充满古城民俗民风的饮食小吃,足以使人们一饱口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6)古渡口
恢复**古景观之一,展示自然、生态、的滨江景观,营造宁静、祥和休闲空间和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鼓舞文明社会回归自然的憧憬。
景名“西津晚渡”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夜归沙头雨如注,北风吹船横半渡。”—陆游《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7)河川文化广场
从恢复自然生态及文化基层的基点出发弘扬河川文化。
台地广场广场铺装材质选用五色卵石,沿弧线设置5个浮雕柱,环绕一块天然景观石,以嘉陵江石为主景,浮雕柱河川为主题,加强立面景观效果。
在优化景观的同时,在功能上减小阆水西路建设的填方量,从而节约成本。
景名“曲韵和流”
通过对梯级毛石驳岸弧线处理,勾勒出曲折柔美河岸线,与水景相辅相成,营造自然生态的水岸景观。
(8)安澜亭
作为阆水西路和张飞大道的景观视觉交点,此处视线通透,水面开阔,登高怀古,思绪如涌。
景名“安澜听涛”
“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宋·李献卿《而楼》
(9)沙溪风景园
结合现场为砂料堆场,中心部分地势较低,因地制宜,筑土坡于四周,形成小盆地,坡岭片植梅花,改造原有排水渠,使之曲折有致,适当扩大水面,使之收放有度。盆地中设置茶室小院,供休闲、娱乐,完善阆水路功能配置
“平生剩有寻梅债,作意城南看小春。”——陆游诗
景名“梅岭春坞”、“林溪漫道”
3、竖向设计
1)场地高程按照**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市滨江路西段带状地形图》、《滨江路西段景观方案图》、《王家咀广场方案图》之竖向设计。
2)堤岸高程按照**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道路纵剖面图》设计。
3)场地雨水按坡向自然排入河道或接入市道路侧排入市政雨水管中。
4)根据现状,因地制宜,满足景观设计需要,通过对市政道路标高调整,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20年一遇洪水位),尽可能减少填方量,从而减少建设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1) 古城文化区
① a-a断面
② b-b断面
③ c-c断面
④ d-d断面
(2) 娱乐活动区、生态休闲区
① e-e断面
② f-f断面
③ g-g断面
④ h-h断面
4、园路及交通组织
园路是动态的景观观赏流线,依据《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绿地内部一般情况下不通行机动车,i级园路3-4米宽,ii级园路2米宽,iii级园路为米或为汀步。
园路选择自然石材饰面,与环境相协调,体现自然性。
绿地合理组织防洪通道,保证其畅通。
5、光彩工程
适当设置路灯、庭院灯、草坪灯、水下射灯、植物射灯等,结合灯具的造型造景,加大光彩工程建设,古镇夜景增添绚丽的色彩。
总体设计把握现代、亲切、愉快。通过夜景加深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印象。以滨江河岸和市政道路照明为基调,景观节点作重点布置,展示每一区域不同景观特点,沿河绿地小路的照明主要满足人们休闲散步的需求;沿岸地带主要考虑休闲为主,晚间气氛要求相对宁静,照明主要采用对树木的反射式间接照明。
六、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结合现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自然种植为主,采用树型优美,叶色各异的各种落叶乔木,常绿乔木、灌木及花灌木等力求达到质朴、自然、亲切。
·采用速生型植物(天竺桂、小叶榕、水杉等)作为背景,成型的高大植物(黄葛树、银杏、桂花等)为主调树种,结合慢生型植物(楠木、松等)及各种地被植物造景,使绿化由始至终都能达到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花团锦簇的效果。
·在植物造景上注重整体的景观效果,在几处节点位置放置了几棵较大的乔木,以打破单调的行路过程;距离较窄的地方,通过弧植的乔木和自然种植的矮灌木,转移游人视线,形成对景。
·植物搭配多样化,乔木、灌木、花灌木有机结合配置,并注重各种形式的搭配以突出层次感。
·采用各种乔木、灌木及花色,叶色不同的地被植物组景,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植物景观,配合植物季相、色相的变化,提高植物的观赏性。
1、采用银杏、桂花,搭配红叶李、红枫、紫薇、樱花等中小乔木,以衬出古朴典雅的氛围。
2、道路行道树选择刺槐,突出古朴风格,停车场大量布置小叶榕,起遮荫效果。
3、主景区域以银杏、黄葛树、桂花为主调树种,塔配红叶李、紫薇、黄槐、罗汉松、铁梗海棠、醉香含笑、腊梅等小乔木,配置中小乔木和南天竹、杜鹃、栀子、六月雪等地被植物,突出层次和色彩变化及季相变化的景观效果。
4、水际配植水生、湿生植物,展现自然水岸景象。
·绿化设计中,采用多种地被植物相搭配的处理方式,营造出典雅、自然的环境氛围,并满足四季观赏的需要,整个绿化配置做到点、线、面、立体相结合,弧植和群植相呼应。
·结合不同区域景观特点,充分利用地形高差,运用高低不同,形态各异,颜色丰富的植物种类进行植物造景,在风格设计上,力求使每处绿绿都体现出主调树种,突出四季变化,再配合各层次的植物,使绿地植物配置方式富于变化,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1、 星云如斯——古朴、苍劲大乔木(刺槐)
2、 犀牛望月——银杏、桂花,美化景观同时做到“香化”
3、 碑林夕照——松、竹、梅组合
4、 图腾起舞——保持原有树林
5、 远影三叠——保持原有树林
6、 西津晚渡——杨树林、湿生植物
7、 曲韵和流——水杉林、石景、草花
8、 临亭听涛——
9、 梅岭春坞——梅花
10、 林溪漫道——杂木林(苦楝、麻栎、榆树),突出自然野趣
七、功能配套设施及安全保障
1、广场、园林道路、水溪边、设置坐椅和垃圾筒,设置电话亭、景点导游牌等便民设施。沿道路设置坐椅平均间距50米,垃圾筒平均间距50米。坐椅以自然石材为主(水溪边利用景观石代替),垃圾筒造型简洁、实用,可选择成品。
2、维护: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设计,使后期植物更新演替费用减少。分析人们的行为,对园内设施作耐粗暴使用设计,减少维护费用。
3、安全保障:在人员密集场所均能安全疏散人群,水体沿岸3米内均不超过米深。儿童游戏场设计安全措施。
4、根据国家规范,各景点及通道均进行无障碍设计。
八、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
1、本估算依据本工程设计图纸和说明进行编制。
2、本估算各项指标按照**省2000定额的有关规定,参照同类型工程的造价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
3、本估算仅是一个初期指标,较准确的工程造价将通过施工图预算调整修改。
4、本估算总造价仅指建筑安装工程费用,不包括该工程二次装修和其他费用(如征地费、拆迁费、各种配套费、贷款利息以及其它税费等)。
5、建安工程总造价:万元。
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 数 量 单 价 合 价 备注
位 (万元)
一 园路建筑
(一) 茶 屋 含厕所
1 土建工程 ? 1960 850
2 装修工程 ? 1960 310
3 给排水工程 ? 1960 60
4 强弱电工程 ? 1960 80
小 计 ? 1960 1300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 数 量 单 价 合 价
位 (万元)
小 计 ?
(二) 亭、花架
1 土建工程 ? 1200 900 108
2 装修工程 ? 1200 350 42
3 给排水工程 ? 1200 40 6
4 强弱电工程 ? 1200 50
小 计 ? 1200 1340
(三) 变电、水泵房 ? 100 1500 15
建筑合计 ? 3160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 数 量 单 价 合 价
位 (万元)
二 室外工程 ?
1 机械挖土方 ? 35000 10 35
2 回填土方 ? 196500 15
3 道路工程 ? 3120 200
4 广场及步行道 ? 31760 140
5 地面停车场 ? 800 120
6 水 面 ? 39650 15
7 绿化 ? 106530 70
8 室外给排水工程 万元 20
9 室外灯光等电气工程 万元 150
10 室外电话亭等弱电工程 万元 30
11 室外燃气工程 万元 20
12 其它工程 万元 60
室外工程合计 万元
三 建安工程合计 万元
九、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 公顷
总建筑面积: 3160m2 %
地面停车场: 800m2 %
广场铺装: 22600m2 %
园路: 9160m2 %
水面面积: 39650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