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赏析最新5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金陵怀古》赏析最新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翻译及赏析【第一篇】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作者:宋,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原文: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宋代〕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释 ①登临:登山临水。
②故国:故都,指金陵,南朝的都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③天气初肃:天气刚刚转为清肃的气象,指初秋时节。
④澄江似练:清澄的长江像一条白色的绸带子。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
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绸
带子。
⑤如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簇,聚集,簇拥。
⑥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引申为船。
⑦斜矗(chù):斜斜地竖着。
⑧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作者把这个地名活用,写成“星河鹭起”的动景。星河,天河,这里指长江。
⑨繁华竟逐:争着过豪华的生活。竞逐,竞相追逐。
四门外楼头:这里用陈后主宠张丽华而致亡国的典故,指南朝陈亡国的悲剧。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从金陵朱雀门(南门)入城,俘获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陈朝灭亡。当时,陈后主与他的宠妃张丽华正在结绮楼上寻欢作乐。门外,指韩擒虎兵临城下。楼头,指张丽华所住的结绮楼。
① 悲恨相续:指六朝亡国的悲剧连续发生。凭高:登高? 谩嗟:空叹。四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凝绿:苍绿,暗绿。⑩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歌曲,传为陈后主所作。本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拼音解读:
guì zhī xiāng ·jīn líng huái gǔ
wáng ān shí 〔sòng dài 〕
dēng lín sòng mù ,zhèng gù guó wǎn qiū ,tiān qì chū sù 。qiān lǐ chéng jiāng sì liàn ,cuì fēng rú cù 。guī fān qù zhào cán yáng lǐ ,bèi xī fēng ,jiǔ qí xié chù 。cǎi zhōu yún dàn ,xīng hé lù qǐ ,huà tú nán zú 。
niàn wǎng xī ,fán huá jìng zhú ,tàn mén wài lóu tóu ,bēi hèn xiàng xù 。qiān gǔ píng gāo duì cǐ ,màn jiē róng rǔ 。liù cháo jiù shì suí liú shuǐ ,dàn hán yān shuāi cǎo níng lǜ 。zhì jīn shāng nǚ ,shí shí yóu chàng ,hòu tíng yí qǔ 。
相关翻译
登高远眺,正值金陵的晚秋时节,天气刚刚开始转为清肃的气象。千里澄澈的长江好像一条白练,苍翠的山峰犹如耸峙簇拥在一起。夕阳下,归来的风帆、远去的棹影往来不断,迎着西风,酒家的酒旗高高挑起,随风斜飘。黄昏时彩色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的云端,夜晚沙洲上的白鹭纷纷飞起,这样清丽的'美景就是用图画也难以把它完美地画出来。
回想往昔,(六朝的达官贵人们)竟相追逐豪华淫逸的生活,可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那样的亡国悲恨接连发生,六朝亡国的悲恨相续不断。千年以来多少后人登高凭吊,面对此情此景,空叹古往今来的得失荣辱。六朝的旧事已随着江水流逝,惟见寒烟笼罩,衰草苍绿。直到如今,(亡国悲恨的)商女还不时地演唱着《后庭》遗曲。
相关赏析
内容解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也题作《桂枝香·登临送目》,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的上片写金陵的壮丽景象,“登临送目”总领全词,“故国”写登临地点,扣题,也为下文的怀古伏笔,“天气初肃”点明登临季节,为下文抒怀奠定基调。“千里”二句写山川形胜,是远景,“澄江似练”化用南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写水,“如簇”写山,立足点高,视野开阔。“征帆”三句写江上景色,是近景,“征帆”“去棹”“残阳”“西风”“酒旗”看似写景,暗寓人事,时光匆匆,人事交错,正堪借酒以助登高望远之兴致,发思古之慨叹。“彩舟云淡”,写日落时江天一体的静景;“星河鹭起”,写夜晚洲渚鹭鸟飞起的动景,与“征帆”等句构成一幅远近结合、静中有动、声色兼美的生动画面。末句以慨叹笔调收束,自然转入下片的抒情和议论。
下片抒发怀古伤今之情。“念往昔”三句,感叹六朝统治者皆以骄奢淫逸、贪图享乐而导致国家灭亡。“念”字沟通古今,将作者的思绪由对眼前美景的欣赏转入到怀古抒情上来。六朝的旧事虽随流水逝去,但那些悲恨荣辱却令无数后人凭吊嗟叹,空自引发兴亡的感慨;“但寒烟衰草凝绿”融情于景,把思古的幽情寄托于漠漠寒烟和凝绿的衰草之中,暗寓作者对王朝兴替的黍离之悲。最后,作者借用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告诚当权者要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不要一味地沉酒酒色,醉生梦死,表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应有的清醒冷静的头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词境界雄浑阔大,沉郁苍凉,又借怀古而讽今,寄寓颇为深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章法点评
1、写景层次井然,抒情议论寄寓深远
作者写景极有层次,“澄江”“翠峰”“征帆”“去棹”“斜阳”“西风”“酒旗”“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等景象。“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写远景,形象写出金陵的山川形胜,显示出作者开阔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接着词人以斜阳为背景,先写“征帆去棹”的江面广景,再写“西风”中“酒旗斜矗”的江边近景,“云淡”“鹭起”以联句的形式动静结合地写出金陵由日落到夕夜的美景,景象深远壮丽,生动美好。在上阕写景的基础上,作者抒发自己的怀古幽情,他不像一般的文人只是借吊古而慨叹个人的闲愁哀怨,而是在悲慨六朝因荒淫逸乐而导致相继亡覆悲剧的同时,感叹至今仍有人不从前朝覆亡中吸取教训,表现出自己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切之情,立意极为高远。
2、化用典故,不着痕迹
作品用典自然贴切。“千里澄江似练”,借用六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绘出千里长江的曲折明净,视野开阔,景象壮美;“星河鹭起”化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意,色彩明丽,动静结合;“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借用隋灭陈的典故,借用杜牧《台城曲》中的词语,宣出吊古情思,引发下文的感慨;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借古讽今,寄寓深刻,余味无穷。
诗词鉴赏
王安石的《桂枝香》是宋词中的名篇。杨湜《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调寄《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甫为绝唱。”“诸公”之作均已不传,而王安石此篇却流传千古了。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作。上片写景。“登临送目”,写登高眺望。开首四字领起全篇,为下面的写景抒怀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立足点。“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总写了金陵景。“故国”,指金陵。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都曾在此建国立都。“故国”二字不仅点明了“登临送目”的地点,而且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了伏笔。晚秋时分,故国天地,一派肃爽。接下去的词句开始对金陵景致作具体的描绘。“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眼前的长江像一条素白的绸带,蜿蜒东去;远处的山峦苍翠葱绿,簇拥在一起。这里“澄江似练”句化用南朝诗人谢眺“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句。“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棹,船上的橹。这里帆与棹都借指船。“背西风”指迎着西风。这两句是说,夕阳映照之下,江上的船只来来往往岸上酒家的旗招迎风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是写极目远眺之景。星河,即银河,这里指长江。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江中小舟被轻云缭绕,时隐时现,似浮游于天际;长江之上,一群白鹭腾空而起,云天淡淡,小舟游弋,白鹭腾空,宁静之中有飞腾之势,这景致是美丽的。“画图难足”总括上片,留下巨大的想象余地。
下片抒怀,写兴亡之感。在这片“画图难足”的大地上曾演出过许多令人感慨的“历史剧”。“念往昔,繁华竞逐。”写建都金陵的六朝,一个比一个更奢侈豪华。“叹门外楼头”,写者名的亡国之君陈后主,杜牧《台城曲》云:“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隋朝名将韩擒虎已兵临城下,陈后主还在拥着嫔妃寻欢作乐。这正是“繁华竞逐”的一个最好注脚。“悲恨相续”让人看到的已不只是一个陈后主了,六朝走马更迭,一个接着一个灭亡。令人悲慨,“千古’几句,言登高远眺,空叹兴亡,六朝往事已一去不复返,剩下的只有烟雾笼罩下的一片芳草。结句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其寓义是深刻的,当我们把“谩()嗟荣辱”与“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放在一起看时,就会感到作者胸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怀古仍然是为了视今,王安石不愿宋王朝重蹈六朝覆辙。
这首词立意高远,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魄力,决非普通文人的哀怨感叹。行文走笔也有高屋建瓴之势触处生春。这一切构成了此篇独特的
磅礴气势,无可替代。 (赵木兰)
《金陵怀古》赏析【第二篇】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原文: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
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诗词赏析:
康与之的`《菩萨蛮令·金陵怀古》则由金陵昔日龙虎地、今朝狐兔眠的沧桑巨变,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对于南宋小朝廷奉行逃跑主义和妥协政策发出扼腕之叹。时至南宋灭亡之际,金陵怀古词作更多沦亡之苦、黍离之悲。陈允平的《西河》(形胜地)虽然和韵周邦彦同题之作,但是却充满着“梦醒觉非今世”的悲绪,显得格外凄清迷惘。
《金陵怀古》赏析【第三篇】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山川地势的险要是不足凭恃的。
出自刘禹锡《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
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
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蔡洲:江中洲名。
幕府:山名
译文
春潮淹没了冶城旁的小洲,黄昏的太阳斜照着征虏亭。
蔡洲上长满了嫩绿的新草,幕府山上的烟云缭绕依旧。
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山川本身只是大地的形状。
与一曲《玉树后庭花》啊,哀怨凄恻,实在不堪欣赏。
赏析:
公元826年(宝历二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这两句是说,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之所为,山川险要并不能起决定的作用。诗人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议论高深,识见卓越。“由人事”三字,蕴含极丰,寓意极为深远。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桂枝香·金陵怀古》译文【第四篇】
登山临水,举目望远,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飒爽清凉。奔腾千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金陵怀古》赏析【第五篇】
金陵怀古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翻译
金陵繁华多少事,都不过是历史中的一笔,我独自登上了江城的高处,只见满目萧然,凄清寒凉。
一只飞鸟飞过,身后一缕细烟飘散在江边。几片帆船在风雨中向下游飘去,可是游子的归舟?
晚风吹来,红叶萧萧作响。寒云惨淡,沉沉的压着旧楼。
故国亡去,失去故园的凄凉有谁知道?人心怎么还能像以往一样,自在潇洒呢?
译文
金陵繁华多少事,都不过是历史中的一笔,我独自登上了江城的高处,只见满目萧然,凄清寒凉。
一只飞鸟飞过,身后一缕细烟飘散在江边。几片帆船在风雨中向下游飘去,可是游子的归舟?
晚风吹来,红叶萧萧作响。寒云惨淡,沉沉的压着旧楼。
故国亡去,失去故园的`凄凉有谁知道?人心怎么还能像以往一样,自在潇洒呢?
鉴赏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并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呼应。
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景,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 “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也没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故国凄凉”应“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
北宋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弱集贫的局面。时任左相的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故国凄凉”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这首诗格调的寥落沉郁,与昂奋进取的盛唐气象迥然有别。宋朝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贫积弱的痼疾,旨在缓和危机的王安石变法,虽部分地达到了“富国”的目的,但“强兵”的效果甚微。元丰四年、五年(1081---1082)同西夏进行两次战争,都惨遭失败。第二次的“永乐之败”,丧师二十万,神宗“临朝痛悼,为之不食”(《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十)。当时王珪在朝身任左相,对国势日益凌夷,感触必深。《金陵怀古》的“故国凄凉”之叹,未必只是一般的发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