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措施实用3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用3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农业技术措施1
关键词: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的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水与农业息息相关,水的短缺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考验,所以节水灌溉势在必行。
一、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1、 从根本上缓解我国农业干旱缺水的问题据调查,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旱面积日渐增多,全国已有一半以上面积发生水危机,农业干旱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农业用水虽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解决温饱的需求又使农业灌溉的规模不断扩大,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是解决农业缺水矛盾的根本出路。从水源输送入手,可以对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和利用管道输水,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从技术入手,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大幅度节约田间灌溉用水,从而提高水的利用率,既扩大了灌溉面积,又减轻了农民负担。
2、可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后,渠道和畦埂的减少,使农田趋于无埂、无渠、无沟,在提高土地耕种面积的基础上,能实现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收割,在减少灌溉用水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大大减轻了农田建设的工作量,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3、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需要大量的设备与之配套,如各种管材等,这就需要一些企业来转产节水灌溉设备和器材,这可为城市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节水灌溉技术在全国的普及和推广,它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用水量也会随之增加,而供水总量的增加却是有限的。这有限的增加,将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城市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求,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还会下降。在此情况下,农业增长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水资源,进一步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这样,可以避免渠道两侧渗漏和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还能减少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措施
1、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建立农民用水管水组织。
一是让农民自愿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上,应该采取政府扶助支持,建立节水灌溉专项资金,农民对不在政府计划内的灌溉区域自主投资。三是从管理和产权上看,凡是能将工程产权落实到户的,通过农户独有或规范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形式,将产权明晰到个体农户。灌区农民要通过成立灌溉用水协会,参与灌区制度改革和管理运行,增强灌区管理的透明度,让农民交明白水费。
2、 加强管理,发挥水价对节水的杠杆作用
现在在农村的节水灌溉设施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在使用过程中水资源浪费情况严重,因此在农村在实行水价的奖惩机制,实行水价定额制。以约束管理,节约用水。
3、 多渠道融资,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加大投资,企业助资,个人集资等,以这多种方式加大对大中型灌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对陈旧的无法运行的老设备进行重新改造。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节水灌溉设备,并做好节水灌溉宣传力度。
4、 采取合理的输水方法
渠道渗漏水量占渠系损失水量的绝大部分, 一般占渠道引水量的20%~40%,有的灌区高达50%~60%。渠系水量损失不仅降低了渠系水利用系数, 减少了耕地灌溉面积,浪费水资源,并且引起地下水位抬升,招致农田渍害。渠道防渗工程和管道输水可以减少水量损失。
(1)渠道防渗工程。就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或渠床而流失的水量的各种工程。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减少渠道渗漏损失,节省灌溉用水量,更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提高渠床的抗冲能力,防止渠坡坍塌,增加渠床的稳定性;减少渠道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和防止土壤盐碱化。
(2)管道输水灌溉。以管道系统代替田间渠系,通过低能耗的机泵和管道系统,将低压水输入田间,并可用末级软管
直接浇地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输水方式。灌溉管道系统有以下几个突出优点:
由于输配水部分(管网)大部分或全部埋在地下,一般可以少占5%~10%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并减少了对交通和耕作的影响;在工程完好的情况下,可以基本没有输水损失(渗漏损失和蒸发损失),节约了用水,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杂物不易进入管道,减少了清淤工作量,也不存在杂草问题。
5、立足田间灌水,提高用水率
(1) 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 动力机、水泵、管道等) 把水加压, 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 通过喷洒器( 喷头) 喷射到空中形成水滴, 像下雨一样喷洒到作物上和田间的灌水方法。
( 2) 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 包括滴灌、微喷灌、脉冲微喷灌、渗灌等。上述几种微灌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溉水的无效损失, 包括土壤蒸发损失, 以求用最少量的水生产出最高产量的优质农产品。
( 3)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该技术是我国北方井灌区发展较快的一种减少渗漏和蒸发的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机泵抽取井水, 通过管道系统把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对农田实施灌溉。由于它直接利用地下埋管和地面移动管道输水到田间, 又称/ 管灌0。管道输水是在低压条件下运行的, 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0. 2MPa, 水进入田间后仍属地面灌溉的范畴。
(4)地面灌溉田间节水技术: 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如畦灌、沟灌、块灌、漫灌) , 灌溉效率较低, 灌水不均匀, 造成严重的深层渗漏和无效排水。我国推行的节水措施有: 在地势平坦的壤土地上, 大畦改小畦、长沟改短沟、平整土地, 实行田园化建设。灌水量可控制在750m3/ hm2#次以内, 棉花、玉米、高粱等中耕作物可采用沟灌和隔沟灌。改进沟畦技术简单易于操作, 只需一定的劳动力投入, 可在我国广泛推广应用。
( 5)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该技术是对水稻采用间歇淹水的灌溉方式, 构成浅水与湿润反复交替, 浅、湿、干灵活调节, 因地制宜地为水稻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 达到节水、高产的一种灌溉模式。与传统的淹水灌溉栽培不同, 在水稻生育期的大部分时间田面不建立水层, 而只维持土壤一定的含水量, 因此可以减少蒸发和渗漏损失, 起到节水作用。实践证明, 采用这种技术不仅能大量节水, 而且还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一种多学科、多门类的综合技术,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配之以相应的农业、管理、政策措施,会在相互促进中达到最佳的节水效果。相信随着的人们水患意识的逐步增强,我国农业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
参考文献:
农业技术措施2
关键词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发展措施;西部山区
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实际包含着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传递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全过程。农业科技成果要实现有效推广并取得实效,必须正确处理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技术供给系统、传递系统、接受系统和组织协调系统之间的关系,认真抓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的每个环节。农业科技推广的最终目的是使农民接受农业技术的操作规程,并改变传统的生产行为,采用技术、应用技术于生产,依靠技术实现增产、增收。现就西部山区农村的农业科技推广作一探索。
1因地制宜,选准突破口
农业和农业技术都具有区域性的特征,每一项农业技术都只能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推广,在任何一个地区都适应,都能取得较好技术效果的技术,在立体农业特征极为明显的西部山区是很少见的。因此,作为西部山区农村,在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选择当前生产中迫切需要的、群众易于接受的技术作为推广突破口,取得实效后再逐步试验、示范其他的农业科技成果,做到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协调发展。
2重视试验示范
一项新的农业技术成果进入西部山区农村后,首先要进行试验,然后在扩大示范和推广,切忌一哄而起,以提高技术推广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一个县、市或者是一个乡、镇,经常组织开展一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可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进行示范,其作用:一方面进一步验证技术成果在当地的增产增收效果,另一方面为农民群众做出样子,使农民群众看到技术应用的效果后跟着学、跟着做,产生辐射效应[1]。作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西部山区农村,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起步阶段,应选择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设一些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供群众参观学习,不断扩大技术应用的社会影响。
3注重宣传和技术培训
一项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领域之初,它是不被应用者所掌握的,需要农业技术推广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和媒体,大力宣传,特别是在当地试验成功并且具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更需要大力宣传。既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宣传,也可在当地农民群众居住密集的地方或者集市办宣传专栏、黑板报、宣传车等,使农民群众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面向农民的技术培训;在示范推广之初先培训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及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的知识青年,然后再逐步展开,不断深入到村、组的农民群众。培训的形式,既可以举办培训班,请省、地、县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和研究工作的中高级专家授课[2],也可采取召开现场会、小组群众会,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只有向群众讲清楚道理,他们才会主动应用农业科技。
4充分发挥农业职能部门的作用
5以市场为导向组织推广
农业的发展没有粮食不行,但是只抓粮食,农民虽然可以解决温饱,却难以富裕。在西部山区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认真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农业方针非常重要。一方面依靠大力推广粮食增产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当地的农业资源,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按照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4],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组织科技力量,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新农产品,使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地方特色,防止产业趋同,要寻找市场空白,使开发的农产品在地方及其省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6参考文献
[1] 戴聪,佘宇平。云南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与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3):16-19.
[2] 窦铁岭,张笑归,王铁征。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1):65-67.
农业技术措施3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升学率和名次依然是他们最关注的对象。信息技术课程由于不属于统考科目,只能退居次要地位,信息技术课成了学生的调节课、娱乐课。即使信息技术教师自定标准给学生一个成绩,也不会加入学生的总分,对学生的名次没有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质兴趣并不高,让老师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加之农村学生家长观念普遍比较滞后,信息意识淡薄,他们并不关注信息技术课程,无形中加剧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压力。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认可和检验,削弱了工作的积极性,感到工作没有动力和成就感。
(二)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复杂性
信息技术教师一般还要兼代其他统考科目,工作量很重(一般在20节左右),信息技术课成了摆设。由于无纸化办公的要求,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兼有打字复印、文档处理、机房维护、摄像、照相、服务其他教师等工作,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存在的角色,更多是在充当学校的“技术员”。在这种“技术本位”观念的影响下,外界缺乏对信息技术学科和教师本身特性的理解和关怀,造成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现象。
(三)农村初中管理粗放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少,信息技术教师一般不受重视,使他们的才能发挥受到抑制,品尝不到收获成功的喜悦。信息技术课程的非主体地位,加之无作业、不带班,致使考评时无法加以准确量化(其实信息技术教师身兼几职,恐怕和伏案批作业的教师工作量相差无几),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在职称晋升和年终评优评先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影响,导致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失去了工作热情,加重了职业倦怠。
二、克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一)客观方面
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对教师建立一种合理的期望。教师是凡人,能力也是有限的,不是无所不能的,给教师一个适当宽松的环境,以减少教师的心理压力,为教师行业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人文环境,同时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乐于从教。
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教育的投入,尽快落实“校校通”和“班班通”工程,优化信息化环境。国家应该制定严格的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制度,将信息技术课程纳入统考科目,督促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落实好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学校在落实制度管理的同时应坚持“人性化”管理,尽量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积极倾听和采纳教师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并抓好落实。完善信息技术教师的考核方案,使信息技术教师劳有所获,细化过程管理,做好登记和评估,涉及教师利益问题时,能做到既考虑成绩也考虑工作量和科目的性质。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在学校内部也要为信息技术教师搭建个人发展的平台,促进专业化发展,让信息技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在研究创新中接受挑战,在挑战中提升专业水平。
(二)主观方面
首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多读一些好书,通过学习净化心灵,开阔心胸。应该理性地分析所遇到的困难,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积极运用心理调适策略,努力调整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行为,积极地应对压力,学会称赞自己、奖励自己,要多关注自己成功的点点滴滴,积极地进行自我肯定,多干一些实事,少发一些牢骚,切实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