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热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97325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热选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第一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范化

加入WTO,是我国入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体制面临着更多的冲击与挑战。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划化势在必行。

一、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范化的必要性

最初,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投招标制度的目的,除了是要追求更加高水平的设计方案之外,另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投招标过程中出现腐败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以及挑战,因此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范化势在必行。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范化是规划管理工作的应有之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是应对加入WTO后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的必然举措。

二、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是工程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居于龙头地位。所谓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指的是以工程建设中的要求为出发点,综合利用规划设计人员的实践经验、管理知识、技术知识等多学科知识,对建设工程需要的各种条件(技术、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论证,为工程建设提供设计文件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划设计作为一个商品开始进入市场交易,能够获得提供规划设计服务的权利主要通过招投标、协议委托等方式实现。但由于我国规划设计招投标实施细则一直未能够出台,规划管理手段以及体制落后,又由于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行业垄断、行政干预等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市场的管理混乱无序,甚至出现恶性竞争、暗箱操作等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扰乱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市场,不仅造成腐败现象横生,还不利于规划设计的专利保护,出现设计成果被别人盗用的现象。

三、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规范化的有效举措

(一)学习国际通行规则,借鉴国际经验

国际通行规则其实就是一些国际通行做法。就西方其他国家来讲,他们的法治建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远远早于中国,其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机制、体制是在市场经济以及法制建设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形成的。而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机制、体制则是在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以及法制建设不完善的情况下形成的。因而,国内外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机制、体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必须要尽快学习国际通行规则,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市场进行改革,以更好地应对加入WTO之后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规划设计市场竞争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具体问题问题分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体制

改革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构建既能够与国际接轨又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体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涉及人的道德水平、文化背景、思想道德观念、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对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体制进行全方位的规划与完善。

2.改革市场规则,加大对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的监督力度。尽快实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的相关实施细则,对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的评标定标、投标补偿、组织机构、监管主体以及招标范围等各个方面进行法律归责,建立一套统一、完善、有效的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管理体制。以国外成功经验为基础,对竞争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合理处理行政审批与设计招标之间的关系,提高招投标工作的效率。加大对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不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保证规划设计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3.改革并完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存在遗留,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体制不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行政干预现象严重、各自为政相互掣肘、条块管理、分段管理、行业标准不统一、市场无序等。这些问题导致设计咨询体制无从生存。必须要实行项目管理总承包以及项目建设总承包的模式,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设计单位,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结语

虽然我国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的规范化上已经具备一定的改革意识并采取了相关改革措施,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完善,需要我国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舒美英,夏子谦,范义荣。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的可拓评判[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02).

[2]张艳华。建筑市场招投标规范化模式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5).

[3]林玲。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规范化及对策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09,(16).

[4]陆守超,黄河清。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08,(02).

[5]齐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第二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管理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物质及精神生活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强,各式各样的住宅小区层出不穷。目前城市化水平发展日益加大,住宅小区的地位随之变得更加重要。城镇住宅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小区规划则直接影响小区的建设水平。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建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适合城镇居民生活的住宅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我们在城镇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安全、服务等方面。

1 住宅小区概述

住宅小区是指按照城市统一规划,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相对封闭、独立的住宅群体或住宅区域。住宅小区是现代城镇人们居住的一种模式,是符合现有生产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一种居住模式,但不是唯一的、理想的居住模式,将来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许会被新出现的居住场所代替。居住小区,一般称为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10000~15000人),建有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物质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住宅小区的特点

居住功能单一,相对封闭独立

住宅小区最大的特点是居住功能单一,小区相对封闭独立,居民集中居住。小区内一切设施都是为小区居民居住便利而设计、构建的,小区内不包括社会物质生产等城市其他功能,这样便于管理与服务,便于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和水平。

人口密度高,人口结构复杂

住宅小区内建筑密度大,形成了住宅小区内人口密度高、人口结构复杂的特点。小区居民以家庭形式为单位居住在小区内,人口结构以年龄划分,可以涵盖人口各个年龄阶段。从经济收入、文化程度、职业范围等方面来看住宅小区的人口结构,则包括社会各个领域。如此复杂、众多的人口相对封闭、集中、长期居住在一起,久而久之。相互影响而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形成独特的人文环境。

房屋产权多元化,共用设施社会化

住房制度改革后,住宅小区的房屋基本上由住宅小区居民个人购买,产权是居民个人所有。居民个人对自己拥有产权的住房享有占有权、享用权、管理权、处置权等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权利。一个住宅小区由众多具有居民个人产权的房屋组成,形成了住宅小区房屋产权多元化的局面。与住宅小区房屋所有权多元化相对立存在的是住宅小区共用设施的社会化。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

住宅小区的自然环境

住宅小区的自然环境是小区的生态环境,包括由小区所处地理位置决定的气候、水文、地貌等基础自然环境和由小区绿化、美化工作形成的次生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它不仅能调节小区内部生态平衡、美化居住环境,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消除疲劳,有益居民身心健康的作用。因此,创造优美、舒适、方便的住宅小区生态环境是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城镇住宅小区环境图:

住宅小区的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主要是指住宅小区居民的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环境。住宅小区是一个小社会,居民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健康的体魄及文明的行为是构成住宅小区精神文明环境的重要因素。物业服务企业应该通过培养、教育和引导等方式创造小区的良好人际关系和高尚的社会公德,形成良好的小区人文环境,使得小区居民从身心各方面得到陶冶、享受和提高。住宅小区的文化环境将反映出物业管理者素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高低,也能体现出住宅小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衡量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2 城镇住宅小区的规划

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镇住宅小区规划不仅要避免对用地空间布局的考虑,还要解决与城市的关系,因此住宅小区规划应该有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内容。首先是调查分析,是规划的基础工作和影响要素。接着是规划设计阶段,要提出合理的目标定位和其他设想,要为居民的各种需求要素进行合理的规划。最后进行成果表达阶段,该阶段应该体现规范性,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结构、配套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绿地与景观、等多个方面。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要素

(1)采取封闭式规划,保证居民生活的优越感。封闭式小区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安全因素。采用封闭式的另一原因是为了尽量避免小区内提供的绿化及园林环境、居民会所等基础设施被外来人员占用或破坏。

(2)规划和设计模式要承接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建筑的住宅是围合状,但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大家庭形式逐渐变成小家庭形式,传统规划设计方案在现代住宅小区中已经不太适用,目前大多是以园林绿化为主题的大片室外空间。

住宅小区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建筑工程规划管理是住宅小区规划审批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住宅小区建设中各项建设工程如建筑工程、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等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实施统一的建筑工程规划管理。住宅小区内各项建设工程项目向城市规划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许可证手续,并按照建设工程许可证的要求进行建设。住宅小区建筑工程规划管理内容包括:①确定住宅小区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发放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这些要求主要根据已审批的住宅小区规划图而提出的,以此作为各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方案的依据。②审定各建设工程(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等)初步设计方案,发放初步设计方案规划审定书,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③审查施工设计图,发放建设工程许可证,作为批准开工的依据。经过这些程序后,建设部门方可开始办理税费手续,获得施工许可证,进而开始施工。

3 城镇住宅小区规划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统筹内外环境

交通是小区首要考虑的环境因素,然而小区的交通日益拥挤。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问题的一种方法,但依然值得探讨。住宅小区的交通网络,被称为住宅小区的血脉,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所以在空间上要做好合理的分区,避免产生拥挤。

提高安全意识

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是小区的居住环境是否安全,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依赖小区规划的安全性。在进行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的入口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管理系数。

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

住宅小区规划中,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服务环境,注重服务设施的建设。车辆的存放与垃圾处理是小区服务问题之一,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管理。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与目前的处理方法相比较,避免因垃圾处理问题而产生的居住问题。

4 结束语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现代城镇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熟练掌握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又要把握现代住宅发展的趋势,更要注重城镇住宅小区的规划管理,建造出既经济实用,又艺术美观的适合人居的住宅环境。

参考文献

[1]耿争卫。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思路探索[J].科技传播,2010.

[2]张照民。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M].中国城市管理出版社,2010.

城建规划设计【第三篇】

GIS技术运用到城市规划中,引起规划领域的新时代,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GIS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愈显突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常态,很多城市正面临着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基于此,从GIS技术的内涵分析,介绍GIS在规划设计中的优势,利用GIS技术更系统、更全面的把握城市的空间要素,建设美丽的城市空间环境。

关键词:

城市规划与设计;GIS;城市化

随着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发展,我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中,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因此,对城市进行更加全面、科学、系统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而GIS技术的运用可以确保基础数据的准确可靠,从而大大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严谨。

一、城市规划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发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全社会带来一场转折性的信息革命,其影响范围涉及到社会、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同样也影响到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信息技术通过采集、分析、处理和利用等技术更好地服务城市规划,改变了城市规划的运作方式,加快了城市规划工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反馈,进而对城市规划的空间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等的提出以及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愈加繁重。为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规划相关专业工作者们正努力寻找一种能够更完整、更准确地获取城市及其周边空间环境动态特征的有效措施。

二、GIS技术以及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优势

(一)GIS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60年代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具有决策与支持功能的地理学研究技术。GIS的原理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像和数据库对地理空间的信息进行描述、采集及整理,把地球表面的空间事物的位置及其特征有机的结合起来,是一门集合了地理学、测量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高新技术。在传统的“3S”技术中,相对RS与GPS,GIS的突出性在于分析和数据的可视化。GIS的显著特征表现在它能够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多种复杂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并能够实时对信息加以分析,再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的地理分析方法,生成与设计相关的信息。也正是凭借独特的优势,GIS逐渐应用与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设计的效率与质量。

(二)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GIS是一种综合技术,由多种信息技术、计算和分析方法组合形成,为各种地理相关领域的应用服务。信息技术正在迅速发展,GIS也参与其中,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应用也很广泛,主要在城市规划、规划管理等相关领域。

1、地图处理——改善地图制作。城市规划的日常业务几乎每天和地图打交道,计算机的出现,使得传统之徒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相比纸质版的地图,屏幕显示器能够更好地显示地图的利用率,不同地块之间的组合、移动、缩放变得更加灵活;GIS技术使得地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等,这或许是规划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使用GIS技术进行操作的最频繁的途径。当然,毫无疑问,现在我们熟悉的CAD系统在制图方面也有很多优势,特别是设计图的输入、编辑,反映设计意图、符合工程要求方面有优势,更有效地查询、检索。经多年实践检验,基于查询、分析,以及数据库系统而带来的地图处理能力,GIS特殊优势难以替代。

2、协助日常管理——快速、广泛地获取信息。在城市规划日常管理业务中,城市规划编制城管管理、建设申请与审批过程的记录,日常管理信息流转,GIS的作用已被普遍接受,主要体现在数据管理、地图处理、空间查询,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比较稳定的管理机构,依靠GIS技术平台,计算机和日常管理业务几乎是形影不离。除此之外,GIS技术还可运用在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再如,道路交通、电力、燃气、以及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的分布遍及到各个角落,管道的工程设计以及日后的维护抢修均可以借助GIS技术来辅助完成,从而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3、分析、决策和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决策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可能复杂,也可能简单。例如,一个新学校的选址,和当地人口密度、现有学校的服务半径有关,简单分析后就可判定大致位置,这是比较简单的决策,可借助GIS来完成。又如,某大城市内有若干老工业区需要改造,是引进类似的加工工业,还是变成新型产业区,或者改为住宅区,就要做多项分析,属于比较复杂的决策,GIS也可在其中发挥作用。目前,简单分析、决策支持在规划编制过程,以及日常的规划管理中发挥着作用。城市规划空间设计是GIS的主要应用领域,利用GIS技术可以对城市空间环境在设计过程加以辅助,也可为管理人员和决策者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有效控制城市的建设,从而影响城市设计。

4、公众参与——便于和公众、非专业人员沟通。在全民进入“互联网+”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各种规划的内容,同时可以查询到与之相关的坐标、地图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规划方案提出看法,甚至可以用简易的图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西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行为比国内更普遍,很多西方规划者普遍认为GIS是可以作为公众参与规划的重要工具,也有部分地区已经把GIS用于公众参与规划的全过程。相比西方,我国公众参与规划的制度还落实的不够完全,但是相邻专业之间、不同机构之间共享数据、交流观点、相互协作、推进规划,GIS会有很大潜力。因此,GIS是有利于多方专业人员参与规划,提高规划过程的透明度,扩大公众参与渠道的重要工具。

三、GIS技术的运用对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启示

对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者应结合城市空间自身发展的特点,从GIS专业技术背景的视角出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为城市空间设计提供服务,更好地建设出美丽的空间环境。

(一)多元技术结合,促进GIS发展

GIS的信息数据是和空间地理要素相关的数据,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切实有效的操作工具,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对地理空间要素的管理和查询,因此,完善地理信息数据库,可以为城市科学发展提供了详细的参考,其次,把我们日常熟悉的CAD与GIS结合在一起运用,可以把CAD绘制的规划图作为GIS的数据源,利用GIS技术对空间要素进行分析,更好地指导规划设计;再有,把GIS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加以结合,发展三维GIS的仿真功能,便于为城市规划空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运用GIS提高建设效率

四、结语

城市规划和GIS相互影响、相互促进。GIS作为复杂的空间信息系统,不仅能够辨识、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的属性,而且还能对复杂的空间关系进行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潜力巨大,除了自身独立发挥作用,渗透、融入其他计算机系统之中,也是一个趋势。城市规划专业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它,更应该主动使用它,从旁观者、被动适应者,成为应用主导者,从查询、制图,走向决策支持,从而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美好城市。

作者:张欣 冯四清 吴庆松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海卫,王继尧,刘照永等。浅谈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10.

[2]刘友欣。浅谈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

概念性建筑方案设计【第四篇】

关键词:建筑设计;意象分析;概念表达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概念”作为设计的主要的诠释方式,起到了明确方向的作用。明确的设计方向减少了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变数。在概念的提出过程中,设计师进行大量的研究和讨论。反复回顾原初的概念和设计可能的结果,调整精炼。最后用去繁就简、清晰明了的图表、图形、文字或影像等方式表达概念,建筑分析图即为概念表达的主要方式。

形式、基地和材料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设计的品质,设计之初的建筑分析图如何体现概念?建筑设计中的空间构成和组织关系、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数理秩序的融合表达内容等如何在一个二维的平面中体现三维的空间涵义?这些问题都有待建筑分析图予以阐明。

根据建筑分析图表达出的不同的设计认识与设计构想,大体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由内而外式:这种方式主要体现为对场地的隐含信息、建筑的内部原理等不易直接发现的信息的挖掘,也可以称为“内源式图解”。如对场地中自然、文化等信息的分析提炼;建筑自身的功能、空间的组织关系的内涵;甲方的特殊要求等等。在这种分析图的表达中,多采用以下几种描述工具:a 控制线与轴线(红线、邻接物、高度、路网、水文等);b 坐标格网与区域划分表示(建筑空间示意图、功能使用泡泡图、建筑内部流线图、结构分析图等);c 建筑元素的单独表达(采光、通风、色彩、材料分析等)。

由外而内式:这种分析图主要分析和阐述建筑形成过程中的含义,也可以称为“外源式图解”。例如彼得・埃森曼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就开始尝试一系列这样的图解方式――不同时代格栅、莫比乌斯环、核普酸链、液晶分子图等。这种图解的可以涵盖过个方面的内容,因这种分析主要建立在大脑联想与设定的基础上,所以它呈现出非一次构架,而是多次构架的结果。用UN Studio本・凡・伯克尔的话来说,即这种图解是一种“为人熟知和理解的用于信息浓缩的视觉化工具。”有的此类分析图如孩童涂鸦般,具有艺术的特质和本意;有的随机、主观,不局限于线性的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类型学(Typologie)对这种分析结果的作用。类型学作为获取形式的可行做法,依赖设计者以往的经验,在一定基地环境的条件下,如果以往的某些形式能带来良好的效果,设计者便会因为一定的依赖心理而再一次使用。这要求设计者大脑里储存大量的“图元(origin)”信息,包括建筑形式、住宅形式、门窗样式等等。

3、内外兼容式:之所以称为“内外兼容”,是为了强调这种分析图所体现的整体性。因设计面对的是多重信息、多种印象内容的叠加,怎样同时表达出设计的主体信息和附加信息,是这种分析图主要表达的内容。图表类的分析图就是这种信息表达的方式。它舍弃对建筑外观的影射,直观的表达和建筑相关各信息的联系程度。

……

由内而外也好,由外而内也罢,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的设计分析图越来越多的体现建筑概念整合的思路。1862年,理论家詹姆斯・弗格森针对建筑提出烹调的概念。他意将一间庇护偶像的小屋精致装饰成一座神庙的方法,比拟成烹调。因为这两件事都是将大量一般的事物整合、共同作用,进而变得“美味”。

纵观建筑发展的概念表达工具,从古典时期的网格系统(grid)、轴线控制(axis)、和谐比例(proportion);文艺复兴时期正确的尺度、高低的等级、数理的配置;到巴洛克时期“形体转变”的概念;现代建筑初期的解放空间、舍弃直角及概念清晰(clarity)、张力(tension)、动能(dynamic)的设计平衡点,建筑设计中的概念和表达设计的工具随时间逐渐改变。

到我们现在的时代,设计工具变得越来越复杂。概念失去明确的方向,越来越模糊不定。面对现在设计环境的多样性、多变性、多义性,速度、空间、图像交织纠缠,设计者如何在此环境下用概念和分析带动设计的前行?

结语:从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的拉维拉特公园的分析图,我们能稍受启发:面对公园所处的地块,多义且混杂。屈米运用系统层叠的方法来应对地块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大型开放空间用了“表层”(surface)的结构系统、路网通道用了“线条”(line)的线性构件、园区内的电话亭、咨询中心等功能建筑则被“装饰性建筑物”(folie)的点景系统容纳。多层系统的概念来自于西方历史积累的多层系统的资源,也来自于设计师对概念分析的头脑中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荷]卢本 设计与分析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3

2 [美]彼得・埃森曼 图解日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79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