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73550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1

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三年级与四五年级的学生都解答同一道题: 下列9个数的和是多少?(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212223242526272829 在课堂教学中,三年级和四五年级的学生都不曾涉及此类题目。三个年级数学考试成绩都相仿。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来讲,应该是五年级高于四年级,四年级高于三年级。但结果却出人意料:三四五年级解答这道题的成绩却无明显差异,值得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深思!几个月来笔者留心这几位教师的执教,从中看出一些教学上的差异来。得出结论:教师在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会随着知识的积累自然增长,必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一。创设情境,激发思维。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进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在每节课的开始就创设情境,让学习材料象磁石吸铁般地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就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骑。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有一个“最近发展区”,它比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略微超前,如果能在这个区域内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就最易得到发展。数学课的“创设情境”其目的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1、提供感知,利用表象,组织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经常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的手段,创设学生易于感知的教学环境。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选用事物、教具,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等感知活动,再抽象出有关的概念或工式来。又如教学“相遇问题”时,就需要通过事物或教具的演示,模你情境,使学生认识“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相遇”等概念的实际含义,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但是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时时处处都用事物或教具演示是不可能的,也是不须要的。表象就是高于实物感知,又低于抽象思维的中间环节。在教学中适当利用表象会有助于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应用题教学广泛应用的线段图就是一种表象形式。线段图比实物抽象,但又比算式具体。学生可以依靠图形感知支持抽象的思维过程。如教学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只要利用两组线段图,学生就可以理解并记住五组数量关系式。(如图)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和和 – 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减数=差差 + 减数=被减数被减数 – 差=减数2.设疑引趣,启发诱导, 促进迁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横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常常既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是后一节课的基础。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如能在知识的生长点上设疑,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就能自己发现、理解新的知识。我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先出示复习题:8 :12;(8×3):(12×3);  (8/4):(12/4)。在学生分别求出三个比的比值后组织讨论:为什么这三个比的比值相同?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学生根据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很顺利地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有时,学生能凭借原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陷入了迷惑不解的困境。这儿既是新旧知识发生矛盾的焦点,又是进行启发引导的最佳情境,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良好契机。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让学生演算准备题: 一条水渠长600米,由甲队独修需20天,由乙队独修需30天,两队合修需几天?学生列出算式: 600/(600/20+600/30)=12(天)然后,我提出问题:如果水渠的总长度改为300米,(900或1200)两对合修需要多少天?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计算结果表明合修的时间仍是12天。学生遇到了与过去经验相矛盾的现象,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形成了学习新知识的良好环境。我在因势利导地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其原因。学生不知不觉完成了新课学习,对把全工程看作“1”的道理理解更深刻了。二、更新观念,培养思维。   1、变灌输为引导荷兰数学家弗兰灯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活动,也就是有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教材中的定义、法则、公式、性质等都是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但是,这些知识是由教师灌输,还是由学生自己领悟;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还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内化?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专著《学记》提出:“君子之交,喻也;同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瑞士当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逻辑—数学结构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自创造的事物才有真正的理解。”由于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所以我们既要研究教师如何教,还要研究学生如何学。在教学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知识,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在知识的认识过程中得到培养,获得发展。    2、变套用为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的难点,困难就在于乘除法的混淆上。过去流行一时的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的方法,虽然很容易学会,解题的正确率也高,但是这种解题方法只是抓住了应用题数量之间的外部特征,没有抓住数量关系的本质特征。解题时,学生根据应用题的个别词语确定算法,属于机械掌握知识的水平,题目做的再多再熟练,思维也不会得到发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平均数应用题时,常常只是记熟了“总数/份数=平均数”这一计算公式,但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理解不深。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移多补少”思想的学具操作活动,让抽象的算理通过物化了的外部动作,逐步内化成为学生的智力结构。当他们在理解思考题:“玉梅期中考试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85分,其中语文80分,英语83分,数学几分?”时,不但能用85×3-(80+83) 而且会运用“移多补少”的思想,用85+(85-80)+(85-83)解。这说明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不只是一个枯燥死板的公式已经有一定的深度,并开始能够灵活运用了。3、变听讲为操作又如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课本上印得清清楚楚,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似乎也可学会,但是被压缩掉知识认识过程的学习,只能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用说举一反三促进思维发展了。我在几何知识教学中,很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推导、总结公式。由于学生聪明好动,常常会想出课本以外的方法来。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有的学生用折纸法把三角形三角形折成两个重叠的长方形。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而且提高了兴趣,开阔了思路。以后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的思路很宽,课本上一道思考题,学生提出了七种不同的解法,有的方法还相当巧妙。表面上看是学生解题能力强,实际上是学生再知识的认识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发展。三.优化练习,深化思维。组织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内容不应只是课本例题的简单重复,应该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    1.精选内容,提高练习的思维价值。毋庸置疑,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组织一些纯技能性的练习是必要的。但是,为了发展的智力,教师要善于挖掘练习中思维训练的因素,提高练习的思维价值。如五年级学习了梯形面积计算后,教材安排了一堆钢管,求钢管根数的习题。如果教师仅仅把它作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是达不到思维训练目的的。但是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回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就能使他们悟出新公式的来龙去脉。还可以推导出“梯形面积=中位线×高”的公式。应该指出,现行全日制教材的练习内容还比较狭窄重知识清能力的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学生的解题能力还跳不出课本例题的范围,其中有教学工作中的原因,也有教材编写中的原因。新教材较旧教材有较大的改观。2.设计题组,促使学生思维逐步深化。数学知识有其严密的结构系统。组织练习时可以把若干有联系的题目编成题组,这样便于把分散的知识梳理成严密有序的知识系统,有利于组织成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结构。而且题组练习可以形成一定的层次和坡度,学生做题犹如登山,由易到难,由浅如深,思维逐步得到深化。我在教学中常常按不同的要求设计下面几种题组:(1).结构性题组:如学生初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应用题时,由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只会机械地套用模式凑答案。我就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编出下列题组:无线电厂生产一种零件,原来每只成本5元,现在每只成本3元。原来每只成本相当于现在成本的百分之几?现在成本相当于原来成本的百分之几?现在成本比原来成本下降百分之几?原来成本比现在成本高百分之几?然后我再运用“一题多变”的方法将条件改为:无线电厂生产一种零件,现在成本下降到每只5元。比原来每只成本下降了3元。原来每只成本相当于现在成本的百分之几?现在成本相当于原来成本的百分之几?现在成本比原来成本下降百分之几?原来成本比现在成本高百分之几?通过数字完全相同的八道练习题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2).对比性题组:把形同实异,容易混淆的知识编成题组,可以培养学生辩别知识的能力。如:第一小组6人栽了24棵菊花,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栽了9棵菊花。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每人少栽多少棵?第一小组6人栽了24棵菊花,第二小组6人,平均每人栽了9棵菊花。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栽多少棵?(3).发展性题组:如平均问题在教材中被分成几个阶段分散进行教学。在毕业复习时,我按照知识的层次设计题组:a.总数、份数明显的基本题;b.有隐蔽或干扰条件的变化题 ;c.逆向问题;d.综合思考题。题目的变化较大要求也逐步提高。通过练习,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更清楚更完整了。3.提倡一题多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观察思考对象时,常常会出现一道题目的多种解法。适当进行一题多解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三年级教学应用题:小华有20张画片,小红有40张画片,小红给小华多少张画片,两人张数同样多?不少学生从求出两人画片的平均数出发得到两种解法:(40+20)/2-20或40-(40-20)/2但也有学生通过看书得到:(40-20)/24.重视操作练习,让学生手脑同时得到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有两宝,双手和大脑。”手脑互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相应)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几何教学中,通过画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解答几何应用题,既可以理清题意,又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画线段图也有同样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抓紧抓好基础教学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可以实现的。关键在于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2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 2)03-0057-02

“有效”的含义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练习就是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而促进达到教学目标。换言之,课堂上的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标、有组织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学习活动,既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也是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感受学习数学知识乐趣的过程。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及其成因

我一直在进行有效课堂的研究,而要想课堂有效,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效。在数学课堂中,练习环节是重中之重,因为练习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一半以上的时间。所以,有效的新授加上有效的练习,才能真正构成有效的课堂。而真正有效的练习,应该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能力。数学课堂上的练习现状是:练习题照本宣科,教师没有创造性地应用教材。②注重书面练习,形式单一。③练习方法一刀切,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④重视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练多时候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地重复。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练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也可能是除了教学,还有许多额外的事情,使得教师不能全身心地去研究教材,研究练习,以至于完成书中的练习就成了教学任务,而没有深入去想为什么这样安排,到底应该怎样安排才能使练习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是,工作性质决定教师必须要研究教材,教材是一样的,可能无法改变,但能改变的是自己对练习的安排、调控和创新。

二、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中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等,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内容,从而提高整节课的效率。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听课的感受,浅谈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数学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

既然练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以,练习也就要准确地把握各部分知识结构的重难点,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练习设计中,要有针对性,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

例如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多边形面积”单元。知识看似不多,但学生掌握起来却不容易,而且各个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容易浮于表面,理解不深刻。所以,在这一单元教学中,针对学生易混淆的知识设计了以下判断题。

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不变。()

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

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形状一定是一样的。()

等等。

这些练习虽然教材上没有出现,但却十分必要,因为不仅要让学生进行判断,更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基本上能够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突破,真正起到巩固新知,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数学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理解能力也各有差异,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练习从基本练习开始,逐步提高。这样,让大部分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感觉到学习的快乐,这种适合学生的练习方式才是真正有效的方式。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单元中,这单元内容看似很简单,内容不多,但实际上,却隐含着一些学生难理解的知识点,例如:抛掷一个骰子,双数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这样类似的题在单元练习内容中几乎没有安排,但却是知识的难点,如果只按书中的练习进行,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我根据对教材重难点的分析,分层设计如下练习:

1.一副扑克牌,任意抽出一张,抽出大王的可能性是多少?

2.一副扑克牌,任意抽出一张,抽出A的可能性是多少?

3.一副扑克牌,任意抽出一张,抽出红桃的可能性是多少?

最后是难一点的练习:

4用扑克牌设计一个游戏,使得每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都是四分之一。

这样练习层层深入,学生尝到了学习和挑战的快乐,使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而且,练习层次的深入,也使他们的思维更开阔。

(三)数学练习设计要有变化性

数学练习设计的变化性,可以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也会觉得课堂富有变化,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寓练于乐,练中生趣。练习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独立练习,也可以分小组练习,变化多样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所以,在课堂上,新授部分、试一试部分以及练习部分,我都会变化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多样的练习形式中,我班学生最喜欢小组练习。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讨论、操作、交流,甚至可以优等生带学困生。总之,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到成功学习的乐趣,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四)数学练习设计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来说,学习抽象的数学有时是枯燥的,所以,要把单调的练习适时转化为活动,这样有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观察、猜测、交流。

例如,低年级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去“摆一摆”“拼一拼”,中高年级的一些练习,也要让学生尝试“画一画”“摆一摆”的操作活动,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对教学难点的突破。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称、平移与旋转”中,旋转是个难点,稍复杂的图形,就有许多学生画不出旋转后的图形,于是我就让学生做个这样的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形成学生的想象,以突破难点。再如,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中的相遇问题,学生只要稍加画图就能很好地理解题意。

所以,五年级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特征,不仅枯燥,也不易理解,我就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自我建构了数学知识。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3

继续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二期”课改为先导,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抓手,通过开展数学学科的教学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认真、深入地学习“二期课改”的理念,学习《小学课程标准》、《改进小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小学生学习习惯16条》和《怎样评课》等资料及辅导报告,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开展理论研讨,运用反思内化自己的教学理念。

2.在真正做到减负突围的同时重视对学生科学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家长调查问卷和教师问卷形式不断巩固和完善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3.研究新课标,钻研新教材。通过比较、研究新老教材的变化,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关系,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探索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法和学法。1-5年级教师要用好、上好新教材;6年级的教师要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三。各年级目标:

1.一、二年级抓万以内计算正确率及基本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2.三、四年级抓多位数乘除法的计算准确率及复合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3.五年级抓综合解题能力。

四。主要工作:

(一)作业常规

按照制定的《城关中心小学数学作业常规》中的格式进行统一批改。

(二)培优辅差

1.培优

(1)一至三年级每周有选择性地上一节思维训练课。

(2)二至五年级每天布置一道弹性作业题。

(3)在日常教学的分层练习中有的放矢地注意对资优学生的培养。

2.辅差

(1)切实做好“每日清”工作。(题题清、课课清、人人清)

(2)加强对学习上有困难生的辅导,要特别关爱他们,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让这些学生在一种积极而愉快地情绪状态下学习。

(三)教科研工作

1.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主要以“新课程评价”为主线,学习有关理论书籍,提高对“新课程评价”的认识与了解。

2.各位数学老师继续抓好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培养,以习惯培养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

(四)教研组自身建设

1.每周全体数学老师进行教研组活动。

2.各备课组进行备课组活动,针对学生、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讨论解决,把好质量关。各备课组长把好练习的质量关,对以往的练习卷进行整理,对超难的练习题进行删减,对有问题的练习题进行改编,努力做到练习卷数据正确,题意清晰。

3.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4.每学期同年级组老师互相听课至少两次,加强合作,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能力。

5.做好新版本“成长手册”的填写工作,做到标准统一、填写规范。

五。教研组活动安排:

二月份(1)拟订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计划

(2)检查备课

(3)进行学生数学习惯问卷(家长篇)调查并作好统计数据工作,并制定整改措施

(4)布置与宣传各项学科比赛工作

(5)制定各年级单元目标

三月份(1)交流各年级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情况及制定整改措施

(2)进行学生数学习惯问卷(教师篇)调查并作好统计数据工作

四月份(1)教学评比

(2)校级质量监控及质量分析

五月份(1)三年级质量监控

(2)思维能力竞赛

(3)交流网站运行情况

六月份(1)期末练习及质量分析

五年级解方程练习题4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本文根据英语课程五级标准提出的文化意识要求,以及程晓堂的教材评价方法和教材的取舍或调整就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单元英语教材的编写进行简要分析。笔者选用这个单元的主要原因是此单元设计了许多关于外国文化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

关键词:教材评价;教材编写;文化意识

1.引言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对文化意识等方面提出了五级要求特别是加强了初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求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加强学生的跨文化学习。教材的内容也深入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课程的编写来看,教材的篇章总的话题贴近日常生活,其实用性较强,在每单元的知识目标上,其知识点服务于话题与活动,二者产生一种相互影响的作用。本文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为例,旨在通过程晓堂老师的教材评价方法和教材的取舍或调整,并基于初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所提出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提出笔者合理的建议和意见,为教材的完善和进一步改进提供例证。

2.英语课程分级标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认识与热爱,培养初中学生的国际意识,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单元的主题是介绍外语国家的待人礼仪和风俗习惯,所以笔者也会简要就五级文化意识标准对本单元进行分析。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它包括母语文化,英语文化,国际目标语文化。从文化意识五级标准来看,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输入英语国家文化概况。对于教材中的符合课程标准的部分教师应对学生讲解,对于不符合课程标准的部分,老师应适当调整、修改。

3.文化意识的渗透在教材中分析

整体分析

笔者选择的分析对象为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单元。本书供初三年级学生全年使用。本单元讨论的主要话题是英美文化知识,即不同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和特色。教材设计让学生通过听、说、理解等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教材也不是以往的单一教材,而是包括了练习册、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课件,组成了立体教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如何描述自己或他人在不同场合应该做什么;同他人讨论初次见面的礼仪、餐桌礼仪等;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并了解文章中涉及国家的风俗文化差异。涉及到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时间、拜访他人、做计划等的观点和态度。一方面,教材安排了听力和口语交际练习,让学生敢于开口说,克服了哑巴英语的现象,提高了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知识和生活习惯,替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交际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式学习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注意循序渐进,注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

具体分析

P94中1A对于1B的听力活动起到引起注意的效果,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五级语言技能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听1B的对话检查1A所填答案是否正确,培养学生能听懂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察的能力。并且在文化意识五级标准中,1B这个听力活动让学生在对话中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而1C结对练习活动形式设计得较为合理,这个活动是从输入转到输出的过程,要求学生既可以巩固1A和1B学到的文化知识,又可以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和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的能力。这一部分教材中的活动、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与安排是比较周密且合理的。

P96中3A旨在锻炼学生在阅读短文过程中理解段落中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下面的表格进行填空,这样设计符合逻辑,表格的内容也是对文章知识的提取和梳理,达到了五级英语课程标准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的要求。从文化意识五级标准方面也体现了让学生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一点。3B这个角色扮演活动跟3A的活动有连贯性和逻辑性,亦是对填表练习的扩展,可是教材把它归类为角色扮演,笔者认为这个活动跟对话练习没有明显的区别,表格中的文字也体现此活动只是单纯的对话。如果此角色扮演活动要求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进行演绎,便更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P97 Section B中的2A和2B的听力练习使用了音频这样的立体教材来辅助教学,从《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可以了解到这种立体教材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和凭借不同媒体向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和渠道,有利于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教材的衔接也设计得较合理,2A的排序到2B的配对是由易到难得循序渐进的过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接受习惯和接受能力。

P98中3A的电子邮件阅读练习是对学生能读懂相应水平读物的一种训练,不仅如此,这个练习还提升了学生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学生读完邮件要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间逻辑关系才能解答下表中的问题。并且结合程晓堂的教材选择评价表,此邮件也符合教材的编写标准,有利于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发挥正常水平。一般来说,完全回答正确短文后面的练习阅读一次短文是不够的,如果老师在这个阅读活动中教授学生泛读和精读的策略,学生便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这种技巧性地阅读是学生未来学习生涯中的必备能力。

4.结束语

这篇论文旨在根据程晓堂教材的取舍或调整,还有英语课程五级标准中的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就人教版十二单元英语教材在内容、结构、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可取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简要的分析评价。本单元不仅就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还多次对学生进行外国人际交往礼仪和文化传统的熏陶,提升了学生对跨国文化的了解和国际意识。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77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