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求职其它 >

农村创业故事(汇总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3312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农村创业故事(汇总4篇)”办公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农村创业故事5篇经典荟萃【第一篇】

叶伟平

杭州市淳安县石林镇养鸡户叶伟平曾经一度愁眉苦脸,开始养鸡愁的是看了十几本养鸡书觉得那些方法都不适合自己,书里将缩短饲养期,而他想延长饲养期,那样肉质才更好;后来叶伟平按照自己的套路,养殖儿时记忆的鸡,除了野外觅食外,他会喂自家种的玉米粒,甚至加点名贵草药拌饭……去年因为早早卖光了五六千只鸡,他开始愁鸡卖脱销许多订单发不了货被淘宝处罚。叶伟平养的鸡价格可不便宜,最便宜168元一只,最贵698元一只。对于怀疑的人,他打出了“不是儿时记忆就免费”的广告。结果笼络了众多吃货粉丝。2016年,叶伟平网店销售额达100多万元,仅毛利润就有50多万元。

农业创业故事【第二篇】

10月8日上午十时许,石家庄中山路上的一家包子店前就排起了长队,一个头戴帽子,身穿围裙的售卖员正在熟练地给顾客装包子,另外3位师傅在厨房紧张有序地包着包子。这个由四个90后大学生开的包子店,每天能卖包子4000个。他们去年11月底开第一家包子店,截至到今年10月份,已经开设7家直营店和12家加盟店,每天卖出6万个包子。

别看现在红火的生意,提起创业郜少乾深有感触,起初可是很艰辛。

郜少乾,1993年出生在河北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好不容易供着上完大学,可没想到他却要去卖包子。在大学实习期,郜少乾就已经开始琢磨起创业这件事,后来有一次和朋友出去,路过一家包子店,里面卫生挺差,口味也不好,折让这位年轻人停了下来,“中餐就应该是这种形象吗”“包子这一中华传统美食应该被弘扬”“是否能将包子规模化”,带着这几个问题,回去之后郜少乾从网上查阅大量资料,最后发现包子可以最为创业一个项目,投资小,回本快,可规模化。

拿定主意后,郜少乾开始寻找合伙人,“我找了30多个同学,求他们跟我一块做这件事情,他们都说我脑子进水了”郜少乾笑着对记者说。最后在郜少乾劝说下,终于最后有三个同学跟他一块做包子。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四位合伙人分别前往天津、山东、河南、上海、杭州等地学习手艺,并且郜少乾很荣幸拜天津王师傅门下,最后学成归来,四位合伙者再将这些配方加以研究,实验,并结合当地口味加以调整,形成了今天的独特配方。

在开第一家的前,他们尝遍石家庄市60多家包子店的包子,并对这些包子店做了详细调研,从经营模式、价格等,最后对自己的店面和包子做了准确的定位。创业前期工作,耗尽了几个小伙资金,只有借钱开店。“一年准备工作,耗费我我们资金,我们又东拼西凑借了3万开了第一家店”很快他们找到一家菜市场简易房开始了他们的创业。

由于包子好吃,干净卫生,很快受到市民喜爱,顾客纷纷排队购买。“我记得最忙的时候一天睡2个小时”创始人之一的李成楠对记者说。

很快他们又开设分店,接下来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10个月时间里,他们开设了7家直营店和12家加盟店,现在每天卖出6万这包子,几个小伙子一年挣了将近120万。

谈及创业感悟和未来,郜少乾说:“创业很艰辛,但我知道付出就有回报的,努力就行;说道目标,我希望今年能开设50家门店,让更多人吃上我的良心包子。”

8月7日上午十时许,裕华路上的一家包子店前就排起了长队,一个头戴帽子,身穿围裙的小伙子正在熟练地给顾客装包子,另一个小伙子在厨房紧张有序地包着包子。这个由四个90后大学生开的包子店,每天能卖包子4000个。他们去年11月底开第一家包子店,8个月后,已有两家分店,三家加盟店,每天营业额可达近万元。

大学毕业后对工作不满 萌生卖包子想法

调馅、擀皮、包包子……一系列流程在几个男生的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娴熟、流畅。不一会把蒸笼装满包子,这时也不能稍作休息,门外的长队促使他们继续为下一蒸笼包子准备着,即使这样仍免不了一些顾客的抱怨。

“等半个小时了,还没买上包子!”一位阿姨率先表示不满,但仍在高温下继续等待。“这儿的包子味道还不错,自包子店开业后常来买包子,但是每次都需要排队很长时间。”她告诉记者。

“本着良心,希望用最传统的工艺和最天然的食材,还原包子最原始的味道”的宣传语贴在包子店的设备上。店主之一郜少乾说,这是他们开店的宗旨,也是这样做的,“每天都用新鲜的蔬菜,精心挑选的肉来包包子”。

1993年出生的郜少乾和郜少坤是双胞胎兄弟,他们和同龄人李成楠、胡会乾同是去年毕业于石家庄一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四人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都是按部就班地实习、找工作,所从事的工作都是销售类的。“经常需要出差,四处奔波,虽然工资不算太少,但是一个月下来也所剩无几。”首先想要改变现状的是郜少乾,他想用所学专业干点事儿。

去年5月,他和同学在毕业前聚餐时,看到一家包子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便萌生出卖包子的想法。“卖包子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比较低端的行业,而且不太注意卫生状况。”郜少乾说,他想卖包子改变现在的状况。他把想法告诉同学,并询问是否愿意跟他合伙卖包子。郜少乾说,很多同学认为卖包子不会有前途,而且又苦又累,都拒绝了他,只有同宿舍的三个人决定同他一起卖包子。

从此,四个小伙子开始为卖包子做准备,他们去大街小巷考察,看包子店的选址、统计人流量等,同时也尝了不下60家包子店的包子,总结本地人喜欢吃什么馅的包子,并品尝味道,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后来,郜少乾在亲戚的介绍下去天津跟一个做包子不错的师傅学习。对于一个几乎从不做饭的小伙子而言,学包包子不是件简单的事,中午大家都休息时他还在练。他白天学习,晚上把学到的手艺打电话告诉同伴,同伴在家里练习调馅、包包子。

“最初调陷时,放多少盐都掌握不好,火候不是大就是小,总是失败。”李成楠说,为了保持包子大小和馅量的一致,专门买来一个小秤,包之前来称一下每个面皮和馅,面皮重了就拽一块下来,轻了就再补一块。“练习包包子那段时间几乎天天吃包子,很多时候包得不好,也不好意思送人,只好扔掉了。”李成楠说,在开店前他们练了上百次包包子。

去年11月底,四个人在翟营大街租住的房子附近的一个便民市场,找了一个12平方米的门脸房,四人凑了1万元左右,又置办了和面机、压面机、操作台、蒸箱等设备,大学生包子店便开张了。

开店8个月后,日营业额达近万元

开店后,四个人每天5点多就起床,先买菜,在家洗菜、切菜、调陷。四个人在店里也有明确的分工,一个人压面,一个人卖包子,两个人包包子。一天卖包子结束后还要收拾,洗刷蒸笼多遍等,直到晚上11点才能睡觉。

但刚开始并没有想象的顺利,各种问题不断。“最初发不好面,面太多膨胀不起来,也把握不好每天的所用面和菜馅的量。”郜少乾说,有时会剩很多包子,只好倒掉,有时正卖着包子,突然没有面或馅的了。

“切菜常切到手,手也常被设备上的棱角划伤。”李成楠告诉记者,每天都很累,生意也并不是很好,有时也会沮丧,但大家相互鼓励,“既然已经开始了,不能半途而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两个月后,终于有了改观,包子味道越来越好,馅的种类越来越来越多,慢慢地买包子的人每天都排起长队,很多单位还开始订员工餐,有的家庭聚会时会打电话订上几十个包子。

渐渐地每天包子供不应求,他们便开始琢磨开分店。今年5月,他们在裕华路上开了第二家店,从开业起顾客都排起长队买包子。6月开了第三家店。期间有人找他们谈加盟,目前还有三家加盟店。现在每个店每天能卖4000个包子,三个直营店日营业收入达近万元。

准备年内再开50家包子店

自从开分店后,他们开始雇人包包子、卖包子。但是为了保证质量,买菜、洗菜、调陷、洗蒸笼等工作仍是四个小伙子亲自做。但店中常常面临人手缺乏的状况,他们仍会帮忙包包子。

随着包子店的扩张,很多人都对几个小伙子投来赞许的目光。“这几个孩子善良,能吃苦耐劳,靠自己的努力卖包子自力更生挺好的。”在店中包包子的张大姐说,自己挺佩服他们。

然而,几位家长对自己孩子卖包子都持否定态度。李成楠告诉记者,家人知道他卖包子后,常劝他们另找工作。“他们觉得大学生卖包子不体面,跟不上大学没啥区别,不会有出息。”李成楠说,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随着生意越来越好,最后父母也妥协了。而郜少乾却没有那么幸运,至今因卖包子仍与家人处于僵持状态。

“父母曾说过如果我再卖包子就‘断绝关系’,我也半年没有回过家了。”郜少乾说,他虽然理解父母,但并不觉得卖包子低人一等,“包子”像其他的东西一样就是产品,把产品做好就是他们的目标。他正是运用自己大学所学的知识,做各种分析,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得到人们的认可。他还要更加努力得到家人的认可。郜少乾告诉记者,他们正忙着注册公司,其中一个同伴去南方学习新手艺,希望可以增添包子口味,给市民更多选择。“随着店面的扩大,以后还会去学习经营管理知识,不断提高自己。”郜少乾说,准备到年底再开50家分店店,此前他们已经开始做公益事业,经常去敬老院、福利院送爱心包子,以后还会定期做更多的公益事业。

农村创业故事5篇经典荟萃【第三篇】

陶山人

陶山镇有一位水族玩家徐启多,3年前开始接触魟鱼繁殖买卖,赚取第一桶金后,开始经营养殖场和水族馆。如今,他家养殖场里的魟鱼存活率高达99%。说起未来规划,他说,希望大力发展家乡的生态农业,打造一片生态教育基地,建一座青山绿水间的农业观光园。

据了解,魟鱼是一种卵胎生鱼类,每条价格高达万元以上。这种稀奇鱼种长什么样?日前,记者来到徐启多的养殖场一探究竟。

在国内水族玩家的眼中,徐启多是位知名人士,他因养殖水族行业中珍贵鱼种――魟鱼而闻名。别人养殖魟鱼存活率一般在50%,而在他的养殖场里,魟鱼存活率高达99%。

前日,记者慕名来到了陶山荆谷的启多养殖场。“马上就要从国外进口德国品种的魟鱼种鱼,3条种鱼需32万元。”45岁的徐启多坐在6米多长的水族馆大鱼缸前,介绍起自己养殖魟鱼的经历。

2015年,自小喜欢养鱼的徐启多在马屿会市上买了个小鱼缸和几条小金鱼,可是养了一段时间后,小金鱼全部死了。他是个不服输的人,决定挑战高难度,不久后,从广州鱼市买了3条魟鱼。

“可能是从小喜欢养鱼的情结在鼓励我,当时一下子花了9万多元,买了3条小魟鱼,二母一公。”徐启多介绍,和其他鱼类不同,魟鱼是卵胎生动物,也就是体内孵卵,魟鱼宝宝的卵要在母体内发育成新的个体后,才产出母体之外,就像胎生动物,每次繁殖数一般为两三条,最多可达5条。

这3条魟鱼在徐启多的悉心照料下,不久就生了3条小鱼,每条小鱼卖出了1万多元的高价。他高兴坏了,养魟鱼不仅找回了童年乐趣,还赚到了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魟鱼在水族行业中属于高价格的鱼类,深受鱼迷追捧,魟鱼的主要品种有皇冠黑白魟、黑帝王魟、满天星魟等,养得愈大身价愈高。刚出生的幼魟售价约1万元,饲养1年后,可长到30厘米左右,价格就会成倍上涨,一条观赏性较好的魟鱼,价格动辄几万、几十万,外形漂亮、特殊的甚至可达上百万元。

徐启多介绍,魟鱼主要以泥鰍、河虾等为主食,“身价”虽高,但只要控制好水温、水质,并不难养。从养殖3条小魟鱼开始,如今,他的养殖场有长1米多的小鱼缸17个,3米至6米的大鱼缸3个,魟鱼种鱼45条,小魟鱼约50条,总投资250多万元。

“每月水电、鱼饲料等开销近万元,魟鱼售往全国各地。”说起如今的魟鱼养殖规模,徐启多说,赚钱还是次要的,他一直关注生态农业方面的建设,想为家乡的绿色观光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徐启多坦言,未来想建一座绿色农业观光园,打造了一片生态教育基地,让城里的孩子也到我们陶山看看。“荆谷一带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优美,栽种花卉、蔬菜,再加上采摘、垂钓等休闲观光活动,孩子们可以在生态教育基地里边玩边学,寓教于乐。”

农村创业故事5篇经典荟萃【第四篇】

从贫困户到致富带头人

重庆市酉阳梁家堡村村民冉俊万,通过几年时间的自主创业,从贫困户变身为拥有蔬菜基地、药材基地、乌鸡养殖场的致富能手,为当地70多个贫困家庭搭建务工平台,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2012年,常年在外务工的冉俊万回到家乡,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在村里建起了一个小型的蔬菜基地,不过由于经验不足、销售渠道不畅,创业的第一年,冉俊万血本无归,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在街道办事处和村支“两委”的鼓励支持下,冉俊万借钱发展产业,从单一的蔬菜种植,向蔬菜、中药材间种转变,到2016年,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带动周边70多户贫困户就近务工,他不仅成功脱贫了,还有了积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3 1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