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年轻人创业故事分享汇总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841393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年轻人创业故事分享汇总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年轻人创业故事分享【第一篇】

今年是深圳建市的40周年。

1979年3月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

40年,深圳完成从边陲农业县到世界一线城的华丽蝶变。

也从来没有一座城市的名字,深印在我们家的烙印比得上——深圳。

#1992年#。

1992年,就是邓小平深圳南巡讲话的那一年,也是万科成为深交所第二家上市公司的第二个年头。那一年,我的老爸和我现在一样大,三十出头,还没发福,还有梦想,毅然决然停薪留职,拉着一帮队伍坐着绿皮火车呼啦啦的去到深圳,开启了房地产的宏大伟业。

90年代初,那些有勇气放弃稳定工作投奔商战的创业者们的风流故事叫做“下海”。回过头看,我的老爸显然是水性不好、还被大浪打到沙滩上的第一批“海草”,不过每次谈起那次轰动一生的房地产创业,老父亲都豪情万丈。毕竟,20多年后的今天,房地产仍然只是豪门贵族才能踏入的领域。

“1992年的深圳,那是遍地黄金。整个深圳就是一片工地,只要有工人队伍,就可以开工干活”。据老父亲夸夸其谈,当年他一到深圳就承接了一栋33层电梯公寓的主体工程。“老板是一个英国人,耿直大气。只要乙方说需要借款,老板就直接给现金,我几乎从来没有垫过资金”。那个时候老父亲的荷包里随时都有上千元的现金。

和普通的大多数ceo一样,异地创业、老婆孩子在家、手头还有巨资,那就不得了了,全宇宙都是他们的花花世界。老爸说的,有一天他和一个老乡,买了一张180元的俄罗斯马戏团高价门票,正在一边摇曳着高脚杯红酒,一边欣赏马戏表演时,一个工人找到他,说我妈到深圳了。20年过去了,每次讲到这里,爸爸依然会长长的呼一口气,这种心情就像好心人归还你掉了的旧手机,脸上笑嘻嘻心里mmp(的接了)。

好景不长,我妈去到深圳后不久,金融危机爆发了,工地停工了,英国老板跑路了。没钱发工资遣散队伍,老父亲就卷着铺盖,带着这帮子人到处找活路。

后来在深圳的一个小镇上,找到一个装修厂房的活。“广东老板倒是爽快,提供住宿,还提前拨了资金”。本来打算再干一场,结果那个队伍里面没人懂专业刷漆,试了一次两次三次,最后把人家厂房的墙壁都冲掉了,只好又灰头土脸的走了。

后来,老父亲辗转多地找出路,终无果。他一直说当时在深圳挣钱,就像月中捞月,钱就在那里,但怎么捞都捞不到。

最后,老父亲决定打道回府。老父亲回到岳池的时候,我正在乡下外婆家过暑假。那天爸爸穿了一件白色的t恤来接我,满脸笑意。

#2016年#。

24年后,我跟着前任boss胡去到深圳,开始了真正的创业。

2016年,深圳已经成为了全国的一线城市,商品房均价7万一平米,gdp突破2亿大关,万科、腾讯、比亚迪已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荣光。

跟着boss胡,我们从成都转战深圳,想以深圳为起点,开启一个生态连锁餐饮的商业帝国。可是在这片金子已被炒得发烫的红海里,连一个潮汐都可能是致命的大浪。

那一年,我们整个团队走南闯北,以出生入死的勇气狠狠拼过一场。在开业生意红火的时候,我们当过服务员、洗碗工;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在凌晨去早市买最新鲜的菜品;最难的时候,是找不到出路和方向的时候,我们隔着几千公里的距离,深圳、大连、成都,一次次的视频会议,讨论各种方案和细节。最后的结束,是两个女生哭着请boss及时止损。

2016年在深圳挣钱,已不再是月中捞月了,月亮已经朦胧得看不见,只剩些微弱的点点星光。

那一年,我们创业失败了。但失败在深圳,好像也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正如我的人生导师丽丽周说的那样,这一年不美好,但很迷人。

那些不眠的夜晚,那些踌躇满志的日子,那些为梦的影子翻山越岭的岁月,我们都还记得。如果再来一次,我们仍然会“成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是华为精神,大概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根和魂。

#2019年#。

当我再去深圳时,已经无业可创。

今年,再去深圳时,腾讯已经搬迁了新大楼。华润标志性建筑春笋也已投入使用。2016年奋战过的白石洲区域正在拆迁即将成为新的商业地标。我在深圳也有了新的同事。

深圳是一个让人不容易找到“魂”的城市。东北话里杂交着几句广东话,湖南菜川菜里夹杂着粤菜,西装革履的商务人士背负着房贷生活的重压,穿背心人字拖的大叔可能是上千万的拆迁户,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自己生活的那个城市的影子,但就是没有故乡。

如果说白天是奋斗者的城市,那夜晚才是寄宿者的深圳。今年3月的一个凌晨,结束工作后,我和同事沿着南山大道走回酒店。

凌晨一点,街边一辆面包车正在卖盒饭。

一位男士,坐在台阶上一直垂着脸,旁边有一个空酒瓶。

这是腾讯新大厦,依然灯火通明。

在深圳,从来不缺创业者的故事,我和我的爸爸都是曾经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我们经历过、失败过,但从不后悔来过。祝福深圳。

这几年,每次到深圳都会到白石洲一个破烂的小巷子吃一碗潮汕甜汤。山药、大枣、薏仁、鹌鹑蛋、百合放在一起熬煮,那味道浓浓的、但不过分甜,比起满记、鲜芋仙、贡茶,这是让人会珍惜的味道。

年轻人创业故事分享【第二篇】

其中一个答案是:德邦拥有国内最具规模的公路地面运输网络,可以为货物下飞机后提供有效连接。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的旅行社小会计崔维星,是如何跨界做物流一手打造出德邦的?

夫妻创业。

1992年,从厦门大学会计系毕业的山东人崔维星,到广东国旅上班。回忆起自己这第一份工作,崔维星不胜唏嘘:“当时我每天就是核对旅游团的消费账单,不断打电话核实,然后再机械地打对勾。后来我发现同宿舍的导游工资都能拿到1万元,我觉得我比他们牛多了,凭什么才拿1500元呢?于是1993年10月我就离职了,找来找去找不到合适的,最后去了珠海一家酒楼当会计,工资还是1500元,而且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只有周日才能休息,还不能出远门,要随叫随到。我当时肠子都悔青了。离职三个月,我就又重新回国旅上班了。”

重回国旅的崔维星被安排到国旅货运位于广东中山的分公司去做空运货运业务,就此与物流结缘。由于营业点位置较偏,崔维星虽然想尽办法打开局面,但离初始目标还有相当一段距离。1996年8月,国旅货运决定放弃中山业务。

崔维星不愿放弃,决心辞职单干。当年9月1日,他的“崔氏货运”开始营业,主营毛衣空运与电器托运业务。

公司当时只有四个人:崔维星及爱人薛霞、一个司机、一个搬运工,办公室只有8平方米。虽然人手紧张到了极致,但由于减去了大公司操作的中间环节,加上丰富经验,不到一年,崔维星就赚到了近20万。

1997年,为了扩大业务,崔维星将公司搬至广州。因为每天都要跑一趟南方航空老干部客货运处发货,他结识了不少南航的朋友。1998年6月,崔维星承包了这一货运处,开展航空货运代理业务。

然而,当时货运处包括车辆和应收账款在内的所有资产才20万元,承包第一个月就亏了3万元,员工几乎走光。重压之下,崔维星居然想出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式——“空运合大票”,货物的运送模式由之前的零收零发改为零收整发,成本降低了,客户也享受了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和更实惠的价格,货运处开始迅猛发展。

2000年,崔维星将货运处更名为广州市德邦物流服务有限公司,员工60人,还将业务拓展到了深圳和珠海。2002年,德邦已成为广州区域的“空运散货之王”。

舍大取小。

然而,做空运看似赚钱,实则处处受制于人,航班晚点、订不到舱位都是常有的事儿。崔维星回忆道:“有时候接到货物却停在仓库四五天都走不了,早上去看一次,晚上去看一次,货还是运不走,望眼欲穿却束手无策,甚至急得掉眼泪。”“受气”的崔维星开始琢磨着如何突破限制。2000年左右,随着我国公路高速网的逐渐建成,他看到了希望。2001年4月,德邦在广州白云区新市货运市场开了一个档口,开通了第一条从广州到北京的汽运专线。空运起家的德邦,由此闯入了公路汽运领域。

汽运业务开始后,业务员拉到了很多大客户,整车整车的货量让德邦尝到了甜头。比如某国际化妆品品牌的合作商在德邦广州机场路营业部发货四五百万元,一天内就装了十几辆车。然而,这一大客户却出现了拖欠款项的行为,德邦最后以减免的方式才追回了欠款。此外,手机类、灯具类等大客户也出现类似情况。

不愿再“受气”的崔维星经过痛苦思考,决定放弃这块很多公司都想抢的“大客户肥肉”,将客户群锁定在了庞大的中小零担客户身上。

零担是一个物流行业之外的人很少听到的词。零指的是零散,担在古代指的是扁担,在这里指的是车,零担就是指一张运单托运的货物不够装一车,必须好几批货物才能装凑成一车。

德邦把“零担”定义为30公斤—1吨之间,基于这样的考虑:30公斤以下的可能快递及快运公司更专业,1吨以上的则可能做整车运输。

当时零担市场从业者众多,但90%以上是小型专线公司,一个城市至另一个城市的专线公司少至几十家,多至上百家,价格战之下,丢货、损毁以及延误等状况屡见不鲜。

崔维星决心改变这种局面。他自购进口卡车500多辆,开发直达线路700余条,给网点和车辆都采用统一的形象和标识,提供货物码放“大不压小、重不压轻、木不压纸”等标准化服务,迅速占领了零担中的高端市场。

“零担之王”

2009年7月,崔维星将公司总部从广州搬迁至上海,开始从区域性公司向全国性公司蜕变。第二年,德邦新增营业网点近80%,营业收入增长高达90%,达到26亿元,一举成为行业第一。要知道,2004年时,崔维星去当时零担市场老大华宇物流的货场里参观,被里面堆积如山的货物震撼住了。当时德邦的营业额只有区区两个亿,而华宇的营业额有20多个亿。但十年之后,华宇的营业额还是20多个亿,而德邦的营业额却突破了100个亿。

不过,这个“零担之王”却谋划起了转型。

会计出身的崔维星这些年不断花大价钱请麦肯锡、埃森哲和ibm这样的咨询公司来给德邦“诊断”,目的是让公司的运营管理更加规范、精细。2012年,麦肯锡在为公司做战略咨询时提出,德邦应该转型做快递。崔维星当时不解:“我在零担市场,每年增长60%,我为什么要转行?”

为此,德邦物流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来论证。

不过现在看来,德邦转型做快递非常有必要。崔维星已经看得很清楚了——“零担物流这个市场目前增长较缓慢,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了。”除了德邦以外,这个行业里的大多数企业,甚至包括第二、三名,都深陷在亏损的泥潭里。

此外,这个行业还面临着快递业的强劲挤压。快递和零担物流的业务流程本来就相似,快递企业进入零担行业的难度并不高,出于成本优化和客户黏性等因素考虑,像顺丰、中通这样的快递公司正在强势进入这个行业。崔维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能把快递做好,恐怕零担市场的阵地也保不住”。

在2016年给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崔维星如此告诫他的同事:快递行业未来将会走向集中,“留给德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想不成为被别人屠宰的对象,就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杀出一条血路来。“用速度跑赢时间,是我们唯一的生机。”

追赶顺丰。

崔维星选择的快递突破口,是3-60公斤重的货物。

“我们在做一般快递公司不愿意尝试的领域。”德邦高级副总裁兼轮值ceo韩永彦表示,3-60公斤重的货物对顺丰而言太重了,三通一达又不大愿意做。而对于零担市场老大德邦来说,这类重货正是其优势所在。德邦快递的差异化服务还有其他快递公司不愿意做的安装加固,擦拭包装,送货上楼等等。在韩永彦看来,这种差异化服务正逐步被消费者接受,在市场上,客户通常的体验是小件货发顺丰,大件货更愿意发德邦。据他透露,这三年来德邦快递的年复合增长超过100%。

当然,在眼下的快递领域里,顺丰是德邦需要仰视的存在,一如当初仰视华宇。不过,崔维星却反问记者道:“你怎么知道几年之后,情况不会像上一次那样逆转呢?”

德邦被誉为物流行业的黄埔军校。从2005年开始,德邦就开始在业内率先启动校园招聘,截至目前,德邦%的管理干部均来自于内部提拔,管理层的平均年龄只有岁。韩永彦就是在2007年通过校招进入德邦的,历经10次轮岗,辗转8个城市,从最基层的统计员一直做到目前的高级副总裁兼轮值ceo。

这支年轻的团队就是崔维星的底气,它不仅使得德邦的管理水平在零担行业里遥遥领先,即使是在快递行业里,崔维星也自信只有顺丰的管理水平能与他的公司相提并论。更重要的是,对于这样的一场竞争长跑来说,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意味着更大的潜力,也意味着有更大的几率能够帮助公司在后半程里发力,反超对手。

2015年以来,德邦连续推出了长期激励、考核变革、超利润分享、职级薪酬体系改革等一系列学自华为的措施,他也毫不掩饰自己想将德邦打造成为华为那样一流企业的“野心”。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长跑吗?”崔维星自问自答,“因为对于我来说,长跑赢的机会最大”。

年轻人创业故事分享【第三篇】

成功。

是滴落的汗水,成功是马拉松赛跑,成功是。

失败。

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苦苦思考到底应该如何创业。

小田是80后的典型代表,由于学的理科计算机专业,所以他就很自然地接触了it行业。有着创业冲动的小田在大三时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一开始,凭借自己的。

勤奋。

及杰出的编程技术基础,小田从别的公司接了很多活自己来做,并以此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

与很多创业的人一样,小田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也开始招览更多的业务。小田渐渐发现,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已经如法同时为越来越多的客户提供服务。于是小田开始招聘自己的员工,并亲自培训,然而客户的需求又是多样化的。小田凭借自己的技术与才干并不能全面满足企业的需求,同时,小田也没有自己的精力去开发一些应用程序来满足企业的相关需求。这时候,小田想起了牛顿“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那句。

名言。

与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小田想到了ibm、cisco等跨国巨头,如果能够和这样的跨国公司。

合作。

那无疑会令小田的事业站到一个巅峰之上。

不过,你想站到巨人肩膀上,也得要看巨人让不让你站。像小田这样刚刚创业的年轻人,何况还是个学生是不可能引起ibm、cisco兴趣的。在几次碰壁之后,小田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寻找国内一些实力强大的公司来合作。

在互联网的搜索中,小田发现了他一直认为只有跨国公司才会拥有的“中间件”技术,在国内已经被一家叫做中龙网库的公司实现了技术突破。而且,中龙网库所提供的“中间件”在价格上十分便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田从南京跑到了北京与中龙网库洽谈,而中龙网库也正在着手推广其十年技术攻坚所取得的“edn中间件”。由于小田自己也是技术出身,因此在看了中龙网库产品之后,当即觉得中龙网库就是他要寻找并愿意让自己站上去的“肩膀”!

与中龙网库的合作,不仅为小田的公司大大增强了技术实力,也大大拓展了业务范围,而且小田也不再需要为自己的售后服务所担忧。不到两个月,小田的业务收入便获得成倍的增长,而如今还在上大三的小田也俨然成为了拥有千万资产的80后成功人士!

在问到小田对自己成功的看法时,小田说:“我们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定会让我们事半功倍,关键是巨人到底是谁,该如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巨人。”

年轻人创业故事分享【第四篇】

我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孩,但是如今,我却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我们村子里的骄傲,过上了富足而幸福的日子。如果没有遇见乔伊丝饰品,如果没有加盟乔伊丝,我想现在的我应该还在为生计发愁,为生活奔命。

我出生在农村,由于家里经济状况不好,再加上自己书也念的不好,所以,16岁那年,在舅妈的介绍下,,我到了县城的一家美发店做服务员。

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我肯吃苦,而且平时也很节省,所以,一年下来,我还是攒了小小的一点钱。正当我美滋滋的准备继续安于现状时,父亲突如其来的一场病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虽然父亲患的也不是什么太严重的病,但是,短短一周的时间,就基本上用完了我一年的积蓄。

看着整日在田间劳作的父母,看着年幼的弟弟,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我身上的担子。我要振作起来,我要靠自己的努力,让父母不再辛劳,让弟弟可以上大学,让全家不再因为钱而叹气。

我回到美发店继续我的打工生活。虽然我更加努力,更加卖命,但是,每个月仍然只有那点微薄的工资。于是,我萌生了要自己创业的想法!但是,像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女孩,要想创业是何其的艰难。我一边继续认真的工作,尽可能的多攒一些钱,一边留意着身边的小事,盼望着能获得一些创业的信息。

日子过得很快,就在我20岁时,一个女孩改变了我的命运。那天,一个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孩来我们店里做头发,刚好轮到我给她洗头。我发现她头上戴着一个很别致的发夹,心里很是喜欢,忍不住跟她攀谈起来。原来她是从大学回家过暑假的。那个发夹还有身上戴的项链、手链都是在一家叫乔伊丝的专卖店里买的。虽然我好生羡慕眼前的这个女孩,但她的一句话更让我如梦初醒。她说,我们这儿要是也开一家那种饰品店的话生意肯定好,店里的东西都既时尚又便宜,没有女生不喜欢的。

我开始认真的揣摩这个女孩说过的话。最近一段时间,来店里的很多女顾客都有提到过,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饰品搭配衣服、搭配发型。当时,我就有开一家饰品店的想法,但是由于没有任何门路,也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操作,所以也就只是一直把它作为一个想法搁在我心里。而这个女孩的话,无疑又将我那埋在心里的激情点燃了。

我记下了女孩提到的那个品牌乔伊丝,并跟乔伊丝饰品中国总部进行了联系,却很无奈的发现,我没有三万多元的开办资金。我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之中:如果放弃,继续在美发店打工,我肯定会不甘心,可是,不够的资金到哪去借呢?就在我发愁的时候,正巧表哥打电话来关心我最近的状况,我就一股脑的把我的烦心事全告诉了他,没想到,表哥听到我的介绍后主动说帮我把剩下的钱补上。他说:“这的确是个不错的机会,如果放弃了就可惜了,我正好也有些闲钱,就先当借你的吧。”当我收到表哥汇给我的钱,准备加盟时,兴奋的一晚没合眼。

由于我的启动资金不够宽裕,在总部的指导下,我在商业区租了一间不大的铺面,并且按照既能反映乔伊丝的品牌特色,又能节约成本的办法进行了装修。由于我所在的城市消费水平还不是很高,在总部的建议下,我所进的第一批货60%都以价廉物美的低档饰品为主,30%以中档饰品为主,只有10%以高档饰品为主。

对于我来讲,仿佛就像作了一场梦一样,短短几个月我就摇身一变,成了一家精致的乔伊丝饰品专卖店的主人。如果没有乔伊丝,而是单凭我自己的力量,我想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毫无经验的我,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利用我那仅有的一点点资金拥有一家这样的店。我从心里感谢那个女孩,感谢我的表哥,感谢所有乔伊丝饰品的工作人员。

靠着乔伊丝饰品总部的指导,经过一些前期的宣传,在美发店的同事们惊讶的目光中,我的乔伊丝饰品店开张了。第一天,生意就好的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大部分时间,店里都是人山人海的,有时候,顾客想进来都还得排队。晚上打烊时,看着收银台里厚厚的一沓沓钱,我整整傻乐了半个小时!

接下来的日子,总部又对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还帮着我做了更多的宣传工作,店里的生意自然是越发红火了。也许是有人发现我的店生意太好,也想仿照着赚上一笔,于是周围陆续出现了两家经营饰品的小店。刚开始我还挺担心,但后来无意中看过他们的产品后,我就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果然,没到半年,那两家店就相继关门了,而我的店生意却依然红火。我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乔伊丝饰品几乎每个月每一周都会有很多新品上市,所以我的店里总是有最新的、最时尚的、价格最便宜的饰品,而这些都是那两家店不可比拟的。之外,作为乔伊丝饰品加盟连锁店,我所受的系统培训也让我的店铺经营占据了显著的优势。

随着生意的逐日兴旺,我将我的店面扩大了两倍,进货时中档饰品的比重也大大增加了,当然,与此同时,我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了。当我把账还清,并把其它的几万块钱利润交给父母时,我知道他们不用再那么辛劳了;当我把家里破旧的房推掉,盖了一栋两层的楼房时,我真正感到我能撑起这个家了。我终于过上了我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源于我自己的努力和源于乔伊丝饰品!这两者是我生命里的福音,是他们让我最终摆脱了贫穷,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年轻人创业故事分享【第五篇】

2014年05月18日,快递巨头顺丰速运已正式在全国铺开名为“嘿客”的便利店,首批共518家,从而大举杀入国内火热的o2o市场,这一模式将对国内电商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首批开业的顺丰“嘿客”总计518家,除青海、西藏以外,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覆盖。“嘿客”便利店,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

与传统实体店不同的是,顺丰“嘿客”店内的海报、二维码墙放置虚拟商品,顾客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选择包罗万象的各类服务,其模式与英国最大的o2o电商argos十分相似。“嘿客”除试穿试用的样品外,店内不设库存,极大地节约了成本,预计将对多行业实体店均产生冲击。

商业界激烈残酷、然而日新月异的过招,已经不由得人们不去认识低调的王卫了——顺丰快递的神秘掌门人。王卫创业18年未接受任何采访,但所有的人都在找寻他;他低调不张扬,但却令香港狗仔队卧底数月一睹真容。他不引入战略投资,但却令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用只为求得一个合作机会。

顺丰不打算上市,但众多pe与vc趋之若鹜,50万元只为和它的掌门人王卫共进一顿晚餐。顺丰曾与电子商务保持距离,但王卫却令马云两次相约并称为最佩服的人。顺丰快递,是仅次于ems的全国第二大快递企业。王卫便是缔造这个“快递王国”的掌门人。在电商与物流矛盾重重的当下,有人说:给你3年30亿元,你也砸不出一个新的顺丰。

王卫,在外人看来似乎过于神秘。“有一次,国家邮政局领导都递话了,他还是委婉拒绝。”一位行业报主编说。就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出版7年来,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倒是有那么几次刊登了王卫的照片,不过都是背影或者极其模糊的侧面照”。

迄今为止,王卫只在媒体上出现过一次。这看似是一桩充满戏剧性的经验。2010年春天,王卫花亿港币购买了香港九龙塘喇沙利道的一块地皮,自建两栋4层楼高的独立屋,附带独立泳池。这桩打破同区地产价格纪录的买卖引起了香港《壹周刊》记者的注意。

敬业的狗仔队不仅在顺丰深圳总部的写字楼前守候王卫数日,还混进顺丰香港的分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递员,终于拍到王卫的照片,文章以《水货佬做到买屋仔,买757飞机》为题发表。现在,互联网上还能够搜索到这篇文章,但是王卫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

寻找王卫的可不只是媒体,投资银行的经理人们也在找他。他们可不只是出于八卦或者好奇心,而是明明白白地嗅到了金钱的味道。早在2004年,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曾经接触过王卫。传闻中,fedex希望以40亿元~50亿元价格收购顺丰,但被王卫拒绝了。那一年,顺丰的销售额是13亿人民币。

1993年,王卫仅22岁,这位只有高中学历的上海人起初是在顺德做印染,这时珠三角区域常常会需要香港的货物。看到这一商机的王卫做起了码头捎货的“快递”。机会多了,顺丰就此诞生。

原始资金是王卫向父亲借款的10万元,王卫用这笔钱在香港太子兰街租赁了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地方作为公司。在市场的需求之下,很快顺丰便以顺德为起点,将自己的触角延伸至广东各地,以合作和代理的方式开始了“快递王国”的蓝图扩张。

在快递行业发展之初,规模的扩张,网点的建设是所有快递公司“占领地盘”的实质。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在这样疯狂的扩张下,到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

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前来分一杯羹的请求。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王卫信佛,在他的办公室里面摆有6尊佛像,就连他的企业管理也渗透着佛学理论。但他像一个矛盾的化身一般,在享受着佛学带给他的平静之外,越野车和极限自行车运动downhill也是他的心头所好。

这样喜欢冒险的性格在其创立顺丰的历程中,也有明显的体现。1998年,顺丰在订立下差异化管理目标后,开始强势爆发,但这一不可控性的发展模式为这个成长中的企业带来了致命性的麻烦。王卫曾提到:“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

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的王卫从1999年开始了大力的收权行为。有传言,王卫曾经因此被香港社会追杀。直到现在,如若有人有幸遇上王卫,会发现这个穿戴极其平凡的中年男人身边常常会有4-6个彪形大汉相伴左右。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顺利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了企业总部。

恰巧在2003年,为日后顺丰江山奠定地位的契机出现。这一年,“非典”肆虐,王卫将眼光瞄准了因“非典”而陷入低谷的中国航空领域,与扬子江快运航空签订了5架包机的协议,第一个将快递行业带上天空,并完成了全国200多个网点的布局,进入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约20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运输,成为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

直到最近几年,顺丰董事长王卫才在媒体吉光片羽的专访中露出一些端倪,王卫有段最知名的话说:“我信佛,我认为,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没有关系的,成就是与福报有关系,所以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拥有本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而已。”

“所以我认为,个人事业上的一些成绩不值得渲染。低调一点对于管理企业也有好处,没有员工认得出你来,你才可以深入到基层去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我认为,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我是想做成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实现我的价值和理想。”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所以,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上市。否则,就会陷入佛语说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可以说,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

“员工是因,企业是果”

王卫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在最近成为商业媒体上广传的内容:“在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顺丰的基层管理者是需要承受很多压力的。这也对这个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管理者,要非常理解公司的价值观和我们所面对的就业群体以及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才能都是天生的,而且,公司在发展,我们也不能等待他们慢慢成长,所以我们必须从公司层面来帮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成长。比如我们正在努力将基层管理岗位的需求更加清晰化,并配套设置相对应的技能培训,然后建包传授给基层管理者,包括教会他们如何驾轻就熟地工作,如何服务好一、二线员工和客户,同时还要学会如何使用我们配套的管理工具,并将这些知识发挥到价值最大化。”

“随着我们对每个管理岗位需求了解的清晰化,一些相对应的认证和课程会出台。到时,只要你具备了晋升的基本条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去选择学习相对应的课程,并获得相关的管理资格认证。当你达到了岗位发展所需要的业绩之后,公司将通过绩效面谈,考核你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结合这三方面,并根据内部不记名投票考评来衡量你是否符合你所申请的管理岗位要求。在顺丰,个人的成长是不靠关系的,自己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里。员工是因,企业是果,又有员工们成长了企业才能够成长,而在员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让最好的员工最快地成长。”

年轻人创业故事分享【第六篇】

一直以来觉得卖包子肯定不赚钱,我是针对家乡的包子铺说得,家乡的包子二块五毛钱到三块钱一笼屉,一笼提10个包子,每个包子的直径5~6公分左右,个头挺大的包子了!成年男人也就一笼屉,当然也有能吃的,我在高中的同学一顿能吃23个!呵呵,当年!

一次夏天回家在街上,无意中碰到初中的混混哥-浪,在卖包子。这家伙当年也是风云人物,提着片刀满街闯,哎!他也能卖包子!我感到很好奇,就坐到铺里聊了起来!我说怎么不混了,洗手了?浪哥说混久了,想静下来,整天出溜也没意思!我说“嗯”!

我问浪哥,“生意怎样,不赔钱吗?”

“不赔钱,还行,就是赚得少点”浪哥说。

“一天能赚多少钱”我问;

浪哥说:“120~150,除去房租,电钱,火钱,人工不去,能赚80~100,我们两人,我的小弟,我们一人能赚40~50块!”

“很好呀!”“浪哥,包子的肉是新鲜的吗?浪哥这包子是你包的吗?”我问;

“呵呵!不相信,昂!都不相信我能卖包子,也都不相信我能包出这么周整的包子!但确实是我们两包的!”浪哥说!

“我说浪哥,一笼包3块钱能赚多少钱?”

浪哥说“能赚一块八”!

我说这么大的包子!?我张着疑惑的大口;

浪哥说:“面粉是用泡泡粉发出来的,加上泡泡粉,面开的块,还大,其实这包子用的面比我们家的饺子差不多!开始让人家教着包,掌握不好泡泡粉的量,加的多了都开大了,像泊牛粪!哈哈!”

我说:“累不累”!

浪哥说:“不累,就是靠时间,自由惯了,干一阵子有些够了!”

说着话浪哥拿过一笼蒸包,递给我一个:“尝尝吧!绝对好肉!”

我接过来尝着,味道还真不错,要是说这是提着片刀的手包的包子,大概谁都不信,我心里想!

……。

故事中的浪哥也是真事,包子和其他的一些面食品的利润其实很大的,主要就是靠时间,靠量!这需要勤快细心的经营,后来的浪哥把包子铺盘出去了,带着小弟从新上道了!后来听说在青岛混!但应该说浪哥在经营这个包子铺的一段时间内是成功的也是用心的!只是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自由惯了!也许!

年轻人创业故事分享【第七篇】

9月15日,记者走进仪陇县永乐镇陈家沟村,沿着蜿蜒的水泥村道前往返乡创业者王大春创办的宏兴生态养殖家庭农场,村道路两侧树木葱茏,绿草茵茵,空气格外清新。还未到农场,远远地,就听到养殖场内一阵阵“咯咯咯”的鸣叫声。

一下车,就看到王大春正与妻子一起在院内忙着将几只鸡和一篮子鸡蛋装进设计精巧的包装盒中,准备发给南充的客户。随后,跟着王大春来到屋后的山坡上,一群群鸡三两成群的在核桃林下悠闲追逐、觅食、嬉戏,有的鸡还飞上树枝引吭高歌,为寂静的山村平添了许多生机,不时还能在草丛中见到几枚刚下不久还未来得及捡走的鸡蛋。

返乡创业搞生态养殖。

初见38岁的王大春,皮肤黝黑,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斯文腼腆,但一说到他的生态养殖之路,王大春侃侃而谈。

王大春说自己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高中未毕业的他和许多同龄的农村孩子一样,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选择了外出务工挣钱,去过广州,也闯过北京,主要是做装修工作。2003年,王大春与妻子刘蓉结婚,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让他决定要回到家乡创业。“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在大城市打工,一年到头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没几天,我和妻子不想一辈子在外打工,让自己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王大春告诉记者。

在家乡做什么呢?王大春在城市生活的经历,让他发现如今绿色、环保、生态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而自己的家乡陈家沟村环境优美,林地条件好,空气、土壤无污染,饮用水质佳,是发展生态养殖的理想之地。

但父母的反对并没有打消王大春创业的念头,相反,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创业前期准备工作中。2008年,王大春带着妻子回到了陈家沟村,东拼西凑投资20万元,在老家流转了20多亩土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发展生态养鸡。他白天和妻子搭鸡舍、圈围栏,晚上则在网上查阅学习生态养鸡等相关信息技术,随后又去考察生态养殖场学习生态养鸡技术,通过考察学习坚定了他发展生态养鸡的信心。

克服重重困难成规模。

虽然陈家沟村环境优美,但交通非常落后,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要发展产业非常艰难。买材料搭建鸡舍、买粮食,都得靠自己肩挑背磨。“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产业,就要先修路。王大春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动员村里的村民修路,到各家各户拜访,协同村干部做起了群众工作。最终,村民们统一意见:同意修路。

修路的问题解决了,王大春立即到广汉市购买了第一批鸡苗,一共500只。在王大春眼里每一只都是致富的希望,然而,一开始他就遇到了不小的挫折。当鸡长到两斤多的时候,眼看就可以出栏销售了,但因为经验不足,把防疫球虫病的药量搞错了,导致大批的鸡突然死亡,面对漫山遍野的死鸡,王大春好像跌进了人间地狱。

还没开始养殖就遭遇亏损,资金短缺的王大春不得不再次外出打工,赚发展的本钱,让妻子在家里带着两个孩子发展养鸡。两年后,一条崭新的水泥公路穿村而过,而在外务工的王大春资金也得到了缓解。他决定再次回到老家引进鸡苗,凭着一股干劲全身心地投入到养殖中。王大春把所有基础工程建下来,一算账,已陆续投入50余万元,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但开弓就没有回头箭。“只要用心去做,努力去做,哪怕是失败了也问心无愧。”他时刻这样告诫自己。

2013年,王大春创办宏兴生态养殖家庭农场。他认识到必须打破传统养殖观念,依靠科学,创新方法,才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初期,王大春常常外出学习养殖经验,购买了很多关于养殖管理、防疫防病的技术书籍学习,专注于实验“以草代粮”的生态养殖技术。

“他一个人经常待在林子观察鸡的生活习性,其他时间就在电脑前学习生态养鸡的技术,为了不让他分心、我要做鸡场里的活儿,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妻子刘蓉说道。

目前,他的鸡苗成活率基本达到95%以上,存栏2000余只土鸡,还建了雏鸡孵化室实现自繁自养,孵化了新品种芦花鸡2000余只,年产值30余万元。

经济生态双收益。

终于,“以草代粮”的生态养殖技术在王大春的无数次实验下取得成功。“利用益生菌发酵的原理,将野草切碎通过青贮发酵,使其软化和糖化,配合少量农家粮饲喂土鸡。”王大春自信的说道,让野草变“不吃”为“要吃”,变“难吃”为“好吃”,真正达到了“以草代粮、变废为宝”的效果。

同时,为了让土鸡们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他还种草种树,栽植了1000余株核桃树,引进了各种牧草。让记者奇怪的是,无论是树林里,还是鸡舍里都没有浓浓的臭味,原来王大春夫妻俩每隔半个月都把鸡的粪便收集起来生物发酵养殖蚯蚓,再把蚯蚓和蚯蚓粪加工成饲料用来喂猪、喂鱼,形成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养殖模式。“我们有效回收利用了鸡的粪便,非常环保,不会给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

现在,王大春的生态养殖事业逐渐步入正轨,一开始不理解的父母也常常过来帮忙。“因为环境好,鸡在林地里,吃的是野草,喝的。是井水,养出的鸡体格健壮,肉质细嫩,鸡蛋口感鲜香,胆固醇低,活性钙高,现在很多客人都是慕名前来购买。”说到销售,王大春笑得合不拢嘴。

夫妻俩还在永乐镇、复兴镇、新政镇的市场都设定固定摊位销售,并向一些餐馆推销。由于鸡肉、鸡蛋味道纯正,经过几年的经营,王大春的宏兴家庭农场生产的草鸡、草鸡蛋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不仅如此,为了使自己的鸡和鸡蛋销路更广,王大春还注册了“永乐宏兴”商标,制作了精美的包装盒,在网上开起了网店,主要由妻子打理。现在,草鸡、草鸡蛋搭乘“电商快车”,飞出陈家沟,销往广东、新疆等地,端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与乡邻共铺“致富路”

2014年,当家庭农场步入正轨后,为了帮助更多的乡亲脱贫,在当地1212的支持下,王大春还牵头成立了“基地+农户”组建模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积极推广生态种养模式。

由合作社按照“统一孵化、集中育雏、分户饲养、合同订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进行经营,重点指导永乐镇鹿子垭、石骡沟、石桥坝三个重点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真正使贫困户从产业中得到持续增收。目前,合作社带动农户116户,养殖草蛋鸡6200只,2016年,仅草蛋鸡养殖一项,户均增收5000余元。

为了正确引导这些没有成熟技术的农户,王大春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相关知识,避免少走弯路,尽快进入正常养殖生产。这种发展模式让不少农民受益匪浅,石桥坝村的吴维明家养了200只鸡,他笑着说:“这种模式太好了,我们基本不要什么成本,能学到养殖技术,而且销售上没有后顾之忧,增加我们的收入。”

农场还解决了当地一部分村民的就业,快60岁的杨远明就是其中之一。自从王大春在村里开起了养殖场,他在农闲时常去养殖场打工。“平常农活不耽误,不出门一个月就可以赚七八百到一千多元。”杨远明说。

2015年12月,王大春的宏兴生态养殖家庭农场荣获四川省首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17年1月,“以草代粮”生态养殖技术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农业厅首届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如今,王大春的家庭农场里除了在山坡上放养草鸡,种上了核桃,他还屋前建起了鱼塘,投放鲫鱼、草鱼等鱼苗,下一步他的计划就是开办农家乐。“我要依靠顺山、顺水、顺势的自然资源,打造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为一体的绿色生态观光养殖农场,带领更多的乡邻增收,给更多人送去健康、绿色的农产品。”站在山头上,王大春信心十足的说着自己的生态养殖蓝图。

年轻人创业故事分享【第八篇】

1990年出生的丁仕源是榜单上最年轻的富豪。两年前他毕业于深圳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没有留学背景,现在他已自创了两家公司,拥有1200万元的财富。

丁仕源的成长轨迹平凡又另类,在他们被称为中国的90后富豪代表,全靠自己打拼。

稍有点长的头发,一身休闲装,让他显得十分年轻,但金项链、奔驰车,又让他显得有些老成和世故。与记者交谈时,他很少笑,体现了一种与年龄不太相称的沉稳。

丁仕源是一位90后、一位仅有22岁的年轻人,怎么可能凭个人积累到1200万元的财富,这是记者亟待破,解的题。一见面时,丁仕源主动拿出了两张名片:一张名头是文化娱乐公司,另一张名头是美容公司。这是他自创的积聚财富的两个平台。

丁仕源出生在广东梅州,很小时随父母移居深圳龙岗。父亲在龙岗开了一家医院。

“父母希望我过一种安定的生活,但我从小就喜欢挑战,希望过一种冲和闯的生活。”丁仕源说。

小学时,丁仕源就有些与众不同。“我像老大一样,很多同学跟着我去玩。”他自小就是同学们眼中的潮男,穿窄脚裤、nike鞋。“但我玩的时候很有原则,不会泡妞,不会吸毒。觉得自己不应走上那样的道路。”

小时的一次经历一直让丁仕源难忘,这也改变了他后来的生活。小学毕业时,他与同学去舞厅狂欢,一直玩到凌晨两点多。“后来,哥哥找到了我,很生气,就打了我一顿。我觉得需要做一些真正对未来有益的事。”

12岁,小学刚毕业,丁仕源在业余时间里学了新闻、营销、心理学等课程。

15岁闯入选美行业。

这样的一个选择,没想到对他今后的人生带来重要影响。14岁时,他看到有一家服饰专业的报社招聘记者。面试前,他做了很充分准备,故意打扮得让自己成熟一些。另外,他还特意在深圳一个服装企业博览会上弄到了约300家企业的联系方式,包括一些老总的联系方式。应聘时,他不仅提供了这些资料,还对中国的服装行业进行了一个分析。结果打动了对方,应聘成功。这成为他事业的第一个突破口。

除了当记者之外,他又在这家报纸做了一段时间广告代理。他每天跑客户跑得很勤,有时一天要跑到客户那里两三次。

15岁时,丁仕源应聘去了另一家服装类报纸,进行兼职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认识了大批的模特,积累了不少资源。他也开始协助企业搞一些选美比赛,一下子就收集了几百个模特的资料。

在这些比赛中,他负责统筹、招商,“虽然我很年轻,但算是选美比赛的前辈。但后来发现,越来越难做,因为赛事越来越多,企业的回报越来越不确定。”

工作之余,他开始想着整合行业内的资源,把模特介绍给客户做一些小生意。

“拍平面广告,国际模特按小时来收费,一般是1小时1千元到几千元不等。国内模特是一场收费8百元到2千多不等。拍平面广告,从2千多元到1万多不等。”

工作之余,丁仕源还是一名学生。当时外人常见的一幕是,一下课,他就赶回家换一套衣服,然后再往深圳市区跑。去赶晚6点或7点的发布会。“学校对我的意见很大,但是我会去衡量。”

请假多了,老师也会不批,他就让父母去帮忙请假。“除了工作之外,我也会学习。在我的一帮好朋友中,只有我一人考上了高中。”

18岁时,丁仕源开始筹备公司,终于在2009年3月份拿到公司执照,这一年他刚好19岁。谈起为什么要开一间公司?他回答说,在成立公司之前,他还在一家集团公司工作过,有很多顶尖的明星资源。2008年,他又去一家娱乐公司任过总经理,负责一个模特网站的推广。“后来决定自己做,开始转做企业活动策划,相对来说,这个很简单。以前也有很多企业资源,而且周期很短,一年可以做几十场。”

“注册资金100万元都是自己积累的,父母没有出钱。这些钱是以前赚的广告提成、活动费用。那几年手上赚了一些钱,但很后悔没有买房子。买了好几辆车,每辆车都不低于四五十万元。”当上老板后,丁仕源明显感觉到了不同。“以前在其他地方工作,总是有不同部门的人来配合你的工作。但自己当老板,需要一个人去统筹很多事情,需要能力非常强的人才能达到你想要的要求。”

在创办公司的同时,他也考上大学,高考成绩只有400分左右,他选择入读了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丁仕源说,他不认同一些老师认为他太商业的看法。“我的个人价值在哪里?我的希望在哪里?我是实战型的,需要马上在市场看到效果。”

但丁仕源表示,他非常感谢学校给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了职业规划大赛并获奖。当时,他边工作边读书,并没有上多少课。

如今,他已经大学毕业,全力以赴办公司。公司成立之初,成员都是他一些相识的好朋友,现在这些朋友都已经离开了公司。朋友在一起创业并不好管理。现在的团队成员很专业。

丁仕源说,希望30岁之前身家能过亿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84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