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址报告(通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选址报告(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选址报告【第一篇】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选址
[DOI]/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的利用形式呈现多样性发展。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对核电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核电发展的争议甚嚣尘上,而内陆核电更是备受争议,新能源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世界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鼓励太阳能产业的发展。然而,国内光伏产业的迅速扩张给新能源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欧美的双反使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雪上加霜。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的利好于光伏发展的政策,以促进国内的光伏发电建设,但是光伏产业的发展仍需谨慎。反观国内光伏发电建设,特别是大型并网光伏电站的建设更应该谨慎对待,那么电站的选址工作更应该做得扎实。
1 光伏发电的特点
光伏发电项目具有无污染、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短、系统简单、设备占投资比例大、资源决定收益、电能质量低等特点。光伏发电无污染,对环境影响小,对于电力供应紧张、污染较严重的地区,适合开发光伏发电项目。但是其建设开发往往受土地和资源限制,在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很少有适合的场址,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地区不但很难找到较大面积的场地,同时光资源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达不到最低投资收益的要求。最近国家加大了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支持力度,实现了在城市中建设光伏的愿望。而在较为偏远的地方开发建设光伏项目,电力送出就成为光伏电站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光伏发电电能质量较低,在电网不健全的地方常常会出现弃光伏限电的现象,影响光伏电站的效益。光伏发电项目虽然系统简单,但是其设备约占总投资的80%,因此光伏发电项目的质量管理不容忽视。光伏发电站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对影响电站收益的主要因素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根据行业内经济评价要求,或是本企业的测算要求,对项目进行初步测算。
2 光伏发电站开发过程
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可分为选址阶段、预可研阶段、可研阶段、电站建设四个阶段,光伏发电项目的选址工作,按照国家及地方政府要求,并结合其本身的特点,包括光资源、现场情况勘查、土地情况、气候资料、区域电力情况、送出线路、地方政策等方面内容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初步确定电站建设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经济性分析。在进一步项目论证阶段,根据以上内容在核准或是备案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报告、接入系统报告、土地预审、地灾报告、压覆矿情况报告等项目情况的分析报告,此阶段需要对项目用地进行测绘及岩土初勘。由于光伏发电项目系统简单、建设周期短等特点,通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项目省略初步设计,直接开展施工图设计配合电站建设。
3 影响光伏发电站选址的因素
光伏电站选址应该结合各要素有序进行,依次可分为三步,即决定性因素分析、边界条件分析、固有要素分析。决定性因素包括光资源、土地情况,边界条件包括送出条件、电力消纳、交通情况、附近遮挡物等,固有因素包括地面附着物、环境要素等。首先对场址的光资源、土地等决定性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场址初步判断,判定场址是否可以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其次对厂址的周边条件进行实地踏勘,收集资料进行详细分析,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初评价,判定场址是否符合投资方对投资及收益的要求。最后进行场址固有信息的收集,结合前两个阶段的分析,确定光伏发电的技术方案、送出方案,制定投资概算并进行经济评价,完成项目选址工作。
资源分析
光资源情况是场址是否有开发价值的先决因素,太阳总辐射受地理纬度、日照时数、海拔高度和大气成分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能资源分布特征对于电站系统的布局和太阳能利用效率非常重要。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日照辐射数据,全国大致上可分为五类地区,根据目前光伏电站建设单位投资水平,三类以上地区较适宜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四类地区为较难开发地区,五类地区几乎为不可能开发地区。但是如果有特殊的地方补贴政策,可以考虑开展进一步工作。
土地情况
光伏发电项目占地面积较大,土地是否可以合法使用是项目的决定性因素。光伏发电项目用地采取征地和租赁两种形式,对于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的荒山、戈壁,由于土地补偿费用较低,光伏发电区可采用征地方式,对于其他地区为了降低工程的前期投入成本,可探索采用租赁国有未利用土地的供地方式。光伏发电项目要求地质稳定,对于可能出现塌陷等潜在的地质灾害的场址,则需慎重考虑开发光伏发电项目。
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包括送出条件、电力消纳、交通情况、附近遮挡物、水源等。
按照国家“合理布局、就近接入、当地消纳、有序推进”的总体思路,根据当地电力市场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需要,与当地电网公司(或供电公司)沟通,落实市场电力消纳条件,避免电站运行中出现弃光现象。并且通过水光互补、风光互补的方式提高电能质量,以减少电网的负担,提高电站的等效利用小时,保证项目收益。
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包括水文、大气质量、湿度、气象因素等。水文因素包括短时最大降雨量、积水深度、洪水水位等,直接影响光伏系统的支架系统、支架基础的设计以及电气设备安装高度。大气质量因素包括:空气透明度、空气内悬浮尘埃、空气湿度等因素。前两者主要影响实际日照辐射量,空气内悬浮尘埃量影响光伏组件的清洗频率,空气湿度除了对金属设备的腐蚀外,还存在诱发组件的PID效应,加速组件的衰减,严重影响发电量。气象因素应充分考虑冰雹、沙尘暴、大雪等灾害性天气光伏发电站的影响程度。
地方政策
除了上述因素外,正确把握地方政府对光伏发电项目的鼓励政策会使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事半功倍。地方政府对光伏发电项目的补贴,能够有效地提高项目本身的收益,使光资源较差的地区具备了开发价值,增加光资源稍好的地区执行的灵活度。
4 光伏电站的选址方法
光伏发电站选址可以采用以要素定点的方法,影响光伏发电项目选址的决定因素为资源和土地情况,可分为以资源定点和以土地定点两种方法。光伏发电项目的选址可以结合两种方法,在收集资料信息()的同时,进行实地踏勘,对项目场址要素综合分析。另外,可以根据地方政府对光伏项目的鼓励政策,开发水光互补、风光互补、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特色项目,采取“以特色要素定点”的方法,在水电、风电项目附近进行选址,提高并网光伏项目的电能质量;在鱼塘、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进行有效论证,满足光伏发电项目对土地的要求。
5 结 论
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的选址虽然没有火电、核电项目的选址复杂、时间长,但是其各要素的调查分析也是一件繁复的工作。光资源和土地情况的分析是选址工作的重点,光资源决定项目收益,土地情况决定项目是否可行,边界条件决定项目实施难度,固有要素影响项目投资,针对各要素材料的收集并结合实地踏勘,全面细致的分析是顺利完成项目选址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汉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3.
选址报告【第二篇】
[关键词]人工鱼礁;选址;合理性;海域
中图分类号:P7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237-01
人工鱼礁(包括鱼类礁、藻类礁和贝类礁)是人工置于海域环境中用于修复和优化水域生态环境的构造物,它通过适当地制作和放置来增殖和吸引各类海洋生物,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和恢复渔业资源的目的。
目前,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和恢复海洋渔业资源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人工鱼礁,我国人工鱼礁大规模建设刚刚开始,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用海项目,人工鱼礁的建设应该办理用海申报手续,其中人工鱼礁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是用海审批的依据之一。建设项目选址是决定其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因而项目用海选址也就成为海域使用论证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1 与海洋功能区划的符合性
在人工鱼礁用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中,论述选址合理性分析首要应考虑人工鱼礁建设是否与拟投放海域的海洋功能区划相符合。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开发利用的指针和方向,任何项目的开发建设均应与其相一致和相协调。但在实际建设中可能会出现与其相冲突的工程,因此在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时应注意人工鱼礁建设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兼容性和排他性。
在功能定位为人工鱼礁区的海域投放鱼礁当然是最合理、适宜的,但考虑到海洋功能区划的兼容性,在少数其他功能区域也可以投放人工鱼礁。如海洋捕捞区,除了拖网、围网和定置网的捕捞区域以外,其他如流刺网和钓鱼等作业区域都可以投放人工鱼礁;资源恢复区域(包括增殖区和禁渔区)也比较适宜投放人工鱼礁,并且在该类功能区内投放人工鱼礁不仅可以起到增殖渔业资源的作用,还可以禁止底拖网作业,起到一定的渔业管理的作用。对于一些排他性强的功能区域,如航道功能区,在人工鱼礁投放时,要注意与其有足够的距离,避免由于礁体的移动或投放时定位精度欠佳而妨碍海域的其他功能。
2 与海洋物理环境的适宜性
海洋物理环境状况是决定人工鱼礁建设效果的重要基础。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中应尽可能多地收集海域现有物理环境状况资料,针对人工鱼礁建设工程及礁体本身的特点分析该海区水文、底质和地形特征,进而分析人工鱼礁选址的合理性。
水流
海流状况是影响人工鱼礁投放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流向影响鱼类的活动,进而影响人工鱼礁的选址。有学者为了解鱼类对鱼礁的反应,利用海洋生物遥测技术专门观测过牙鲆的活动,同时对照牙鲆的移动路径与观测到的底层流况,发现大多数情况牙鲆是往水流方向移动,如:有涡流等水流较缓的场所或者水流方向不定的场所,就会定居在附近的鱼礁处。
水深
人工鱼礁投放的海水深度对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和渔业资源的增殖效果影响也较大。多数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控于温度(光照)和盐度的影响,而不同水深的光照有所不同,海洋生物呈现垂直分布状态。鱼也会根据水深改变游泳层,如:真鲷在近岸由于水深浅,沿着海底移动;远离海岸,海水变深,它们就会浮上来,沿着海面移动。
海底底质
礁区的底质情况将影响礁体的整体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海底最好是表层有泥沙的硬质底质,而且其表面泥沙的深度不能太深,以避免礁体投放后由于底质太软而沉入海底。鱼礁的投放场地应是海洋生物总量大的海域,而底栖生物的数量与海底底质类型和沉积物质量环境有很大关系。渤海和东海的调查资料表明,底栖生物总量以细粉沙底质为最高,中细沙和细沙底质次之,软泥底质的生物总量最低。另外,海底底质沉积物质量状况好的海域,其底栖生物相对也较丰富,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也好。因此,该类用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中应尽可能收集详实的海底底质资料,必要时需进行海底底质调查,分析底质类型、底质承载力以及沉积物质量环境是否满足人工鱼礁的要求。
3 与海洋资源环境的适宜性
水质环境
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浮游藻类的原初生产力和各级饵料生物的产量,进而影响鱼类的生产量。水体透明度不仅直接影响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也可大致反映出水体溶氧量的补充数量、浮游生物的数量和水质肥度。海水中溶解氧含量将影响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初级生产力,进而影响人工鱼礁功能的正常发挥。另外,拟选海域的水质及其他理化因子,还应满足鱼类的生息条件。在海域使用论证工作中应详细调查拟选海域水质状况,选取温度、透明度、溶解氧、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等作为水质环境指标,分析其是否满足人工鱼礁建设的要求。
生物资源
人工鱼礁的投放场地应是海洋生物总量大,且生物群体分布密集的海域,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较高和初级生产力发达的海域,以此符合生物链的规律。另外,人工鱼礁的建造位置要看有无对象鱼种在该地生息,或者是否是鱼道,其海区的水温、盐度、水深和生物饵料等基本条件是否充分满足对象鱼种的各个发育阶段。因此,在选择人工鱼礁投放区时,应了解该海区渔业资源状况,以确定人工鱼礁建设目的和结构类型。
4 与其他方面的适宜性
人工鱼礁选址合理性分析,除要考虑海洋功能区划、资源和环境条件对人工鱼礁建设的适宜性外,还应了解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调查拟投放区域内的海洋产业及相关陆域产业发展状况,收集海洋资源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资料,从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工鱼礁建设的包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另外,选址合理性分析还应考虑项目用海与周边用海活动的协调性,调查拟选海区的开发利用状况,明确周边用海活动的性质,分析人工鱼礁建设与其他利用方式能否协调发展。
5 结语
人工鱼礁选址合理与否对拟选海域的经济效益和海洋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利用以及海洋环境的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关系到人工鱼礁建设的成败。如果人工鱼礁选址不合理,可能会导致人工鱼礁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还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以及妨碍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因此进行人工鱼礁选址合理性分析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 刘洪生,马翔,章守宇,林军,于红兵,黄华接。人工鱼礁流场风洞实验与数值模拟对比验证[J].中国水产科学。2009(03).
[2] 王宏,陈丕茂,章守宇,贾晓平。人工鱼礁对渔业资源增殖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2009(08).
选址报告范文【第三篇】
《财经》记者 张瑞丹
湖北省省会武汉市东南方向约130公里,是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大村。这个原本偏僻的小山村,如今热闹非凡:通往村庄的路上,尘土飞扬,推土机正忙碌着将石块运走;远处不时传来震耳欲聋的山炮声。
4月16日,《财经》记者造访该村,在一座名叫“狮子岩”的小山坡面前,被警卫拦住去路,并禁止入内――这就是规划中的总装机容量400万千瓦的湖北咸宁大畈核电厂厂址所在地。
如果不出意外,这里将与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沾溪乡荷叶山的桃花江核电厂、位于江西九江市彭泽县马当镇帽子山的彭泽核电厂,争夺成为中国内陆第一核电站。
今年3月,上述三个内陆核电厂的厂址选择阶段安全分析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下称环评报告书),已经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的论证。
这也是200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明确允许上述三地开展前期工作后,中国首批内陆核电选址首次“闯关”。
环境保护部(下称环保部)核安全管理司(国家核安全局)有关人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这三个厂址的安全分析报告和环评报告书,已在环保部部长常务会议上获批通过;正式的批复文件,也有望在今年5月下发。
内陆核电梦
为了这一刻,湖北这个内陆省份等待了整整20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位于沿海地区的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尚未建成之时,湖北省就已经开始酝酿核电梦。1989年11月,湖北省曾先期在省内进行选址工作;到2003年,湖北省把核电候选厂址缩小为三个;次年10月,大畈镇最终被确定为优先候选厂址。
湖北省发改委核电办公室有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大畈之所以能够胜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位置相对偏远,周边人口密度较低,安全系数更高。
不独湖北,湖南省也早在1989年就开始了前期选址工作。此外,铀矿资源大省江西的加入,使得这场内陆核电逐鹿更加激烈和微妙。安徽、河南、四川、重庆以及吉林等在内的诸多内陆省份,也纷纷对核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内陆省份核电热升温,无论于“公”于“私”,都不难理解。
于“私”而言,核电项目所带来的庞大直接投资,显然会成为地方经济的一针“强心剂”。以咸宁大畈核电厂为例,按照四台百万千瓦压水堆机组计算,预计总投资将达到289亿元人民币。而2008年,整个咸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59亿元。
于“公”而言,无论对于湖北、湖南还是江西,核电的崛起,都有利于帮助所在省份摆脱电力发展存在的结构性困境,即过分依赖水电和火电。环保部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告诉《财经》记者,由于燃煤污染,这些省份已出现大面积酸雨区,不可能仅靠发展火电来满足将来的需求。
自1994年,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以来,中国已经先后建成11个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910万千瓦。不过,迄今为止,所有已经建成和在建的机组,无一例外地都分布在沿海地区。中国内陆核电站,到现在还是空白。
实际上,在全世界的核电总体布局中,内陆核电站占据着半壁江山。前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主任、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436台核电机组中,约50%位于内陆地区。
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国核电布局之所以到现在仍局限于沿海地区,有着多种原因。
从电力需求上来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因为经济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对于电力有着更为旺盛的需求。就地靠近市场兴建核电站,有利于减少电力长距离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此外,滨海核电站不用担心水源问题。核电站发电过程中,大量的能量会以热能的形式排放,需要足够的冷却水来载带取之不尽的海水,无疑比河或者湖具有优势。
但是,由于核电站对于地质地震等外部条件的要求近乎严苛,沿海适合新建的厂址越来越少;加上内陆省份对于电力需求的增加,内迁于是不可避免。
环保部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曲静原告诉《财经》记者,与滨海核电厂相比较,内陆核电厂对于安全方面的要求,既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与滨海核电厂直接靠海水来冷却和稀释辐射物质不同,内陆核电厂往往建在靠近江河湖泊周围,通过冷却塔将热量排放至大气,处理后的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至江河湖泊。鉴于这些江河湖泊,往往同时也是很多居民的饮用水源,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等用途,因此对于排放物安全性更加敏感。
据悉,在环保部新修订的《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中,就要求内陆核电选址必须避开水源保护区,并规定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的浓度,要比滨海核电厂低一个量级(10倍)以上。
除了水源条件,内陆核电选址的大气条件,同样需要重点关注。
沿海地区,往往常年多风,有利于放射性污染物被吹散稀释。2008年11月,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滨海厂址的静风频率(即没有风或风速极低)多在10%以下,而内陆地区个别厂址的静风频率甚至高达40%,即一年平均有140多天都无风或风速极低。
今年3月,环保部印发《2009年第一次核安全与环境专家委员会会议纪要》(下称《纪要》),核安全和环境专家委员会指出,湖南桃花江、湖北大畈核电厂厂址的小风和静风频率均较高。业内专家对《财经》记者透露,目前首批三个候选厂址中,仅有江西彭泽厂址,因为北临长江江风吹拂,大气条件相对良好。
环评如何应变
或许,对于内陆核电厂来说,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周边相对较高的人口密度。一旦危机发生时,如何有效地实施应急计划,确保人员安全疏散,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
在前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主任、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看来,要确保在发生严重事故时万无一失,除了增加应急道路,最重要的,还是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而要牢固地树立这种风险意识,就要求在选址阶段就应该尽可能地普及安全常识,并且充分引入公众参与环节。
《财经》记者注意到,在《咸宁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选址阶段) (简本)》(下称《环评简本》)中,对厂区规划、厂内安全设施、电厂施工建设和运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电厂事故的影响以及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可行性,均作出了详细说明和解释。
环保部核安全管理司司长刘华之前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就强调,鉴于核电厂项目规模大,规划限制区域面积较大,且公众普遍专业知识有限,十分有必要专门就核电厂项目环评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环节,“作出更细化、更严格的规定”。
这种趋势也是一种国际共识。目前,核电厂从选址、建设直至运行发电乃至退役,在美国和欧盟等不少国家都需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也就是说,公众的接受性是决定一个核电厂能否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曲静原告诉《财经》记者。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湖北省发改委核电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此次大畈核电厂址的选址环评,全部按照国际通行的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当地居民在对环评报告提出异议或意见后,行政机关应针对实质性意见做出不同类型的反应,包括补充修改有关报告等。
然而,从《财经》记者现场调查的情况来看,实际状况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在距离狮子岩大约3公里的通山县大畈镇大坑村,村民张兰(化名)告诉《财经》记者,除了部分在外务工返乡的年轻人通过电视和报刊等方式,略微了解核电潜在的风险性,大部分留在村里的老人对此一无所知。
“没有人告诉过我们,一旦出了事故怎么跑,墙上刷的标语也只是‘违抗核电站违法’。”她抱怨说。
距离未来的核电厂址更近、已被正式列入搬迁名单的大畈镇大村村民王能围,也对《财经》记者说,十年前就听说这里要建核电站,但此后一直没有动静。直到去年9月,被当地政府告知搬迁时,才晓得核电站真要建在这里,“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公众参与”。
尽管大畈核电厂的厂址环评信息公告曾在当地报纸《咸宁日报》上刊登,但《财经》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厂址所在地周围的村民,尤其是被搬迁的10个村庄300余户共1400多人之中,绝大部分被访者都表示对核电厂建设和运行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上述环评报告书、社会调查和公告,都毫不知情。
监管新“使命”
或许,对于这些村民而言,比核电安全更为切近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合理的房屋拆迁和土地征用补偿。也有村民抱怨,修核电站要开山放炮,把很多人家的窗户、玻璃乃至墙壁都震裂了。
但对于监管者而言,如何面对核电大发展带来的挑战,却不能不未雨绸缪。毕竟,包括4月19日刚刚开工的浙江三门核电在内,中国今年新开工的项目将达到五个。此外,已经开始前期工作的首批三个内陆核电项目,也有望在明年正式开工。
根据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中国建成的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有人甚至估计,届时有可能达到6000万千瓦,与法国目前的核电容量大体相当。
在4月20日召开的“面向21世纪核能部长级国际大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李干杰提醒说,中国核电发展面临着一些明显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如果扩张过于迅猛,必将引发一系列矛盾,进而威胁到核电的建造质量和安全。”
早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原国家核安全局局长王玉庆,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就提醒说,目前核电的快速发展,已暴露出人才储备不充分、技术不够成熟、设备制造工艺低下以及核安全监管薄弱等诸多问题,因此应谨防“核电过热”。
在他看来,核安全监管与其他环境保护问题不同,必须始终由国家核安全部门进行全程监管;而且,监管的针对性也应该更强,要求更高。
这恰恰需要有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才能够降低核电厂的安全风险。目前,整个中国核安全局的人数仅为300多人,监督人员的素质、专业知识以及监督手段的水平,也远远未达到国际标准。以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为例,其员工总数高达3200多人,年度预算也超过了7亿美元。
选址报告【第四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选址导则;选址分析。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办法》中明确规定“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确需在城市、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外进行选址的,应当由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编制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2],并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3](以下简称《导则》)。
在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援疆建设过程中,由于建设项目建设周期短,且大多数建设项目是关乎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选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及稳定发展。因此,要求选址论证报告的编制在速度与质量上须做到并重,本文将依据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以“新疆华电伊犁火电厂一期(2×660MW)工程”为例对报告编制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些技术要求进行分析,以帮助选址论证报告的编制者更加清晰的认识报告编制本质,从而使选址报告的编制更加的科学、规范、合理。
二、技术思路
1、建设项目的分类
根据新近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将建设用地基本分为八大类: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4]。
在选址论证过程中,不同建设项目对应于不同类别的用地,所对应的建设条件和要求也不相同;而且对各大类用地分类中进一步细分,各小类也会存在不同的主要分析点,例如工业用地中的水泥厂与火电厂,由于二者工艺流程、所需原料、产生的污染物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所以在分析论述中各自的重点也不同。
2、技术思路
在开展项目选址工作前,需要先对整个工作流程有个清晰的认识,确认工作框架,再按照框架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明确核发选址意见书程序、收集资料、确立报告框架、编写报告、分析重点要素、绘制分析图。
其中,重点说明资料收集、报告框架确立和重点分析内容,这几点决定了选址论证的准确性、合理性、规范性。
1)有针对性的收集资料
需要对项目性质进行定位,明确项目包含的重要工艺流程,确定对项目选址有较大影响的要素,有目的的进行资料收集。
2)确立报告框架
由于没有适用全国范围的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因此,各地在编制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时须符合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的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建设项目须符合《导则》,报告内容需涵盖导则中确立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框架要基本包括项目概况、编制依据与原则、项目选址方案(包括方案比选、用地需求比较)、项目与城乡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相关影响分析(包括工程适应性分析、基础设施条件分析、交通条件分析、特殊影响分析、环境影响分析、社会影响分析、历史文化影响分析、经济效益分析)、结论与建议和相关附图。
3)明确分析重点
在报告编制的基本框架下,建立系统分析的思维,整体上从项目建设条件分析、规划符合性分析、选址合理性分析、选址方案比选、建设效应分析等方面论证;理清论述内容的主次脉络尤为重要,各项目选址论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建设项目的依据(相关批文)、与城乡规划符合性关系[5]、选址方案内外部条件研究(配套设施分析等,见表1)和对城镇发展的影响度分析(特别是很多工业项目建设地点周边会存在村落、城镇,应尽量避开,可考虑周边村镇适当增建一些服务设施,既可服务于当地村民,也可承担企业的后勤服务职能,避免大拆大建对周边村落原始空间形态、生活习俗的影响和对社会资源的浪费,符合各方利益,也符合《马丘比丘宪章》关于功能符合的概念,“规划、建筑和设计,在今天不应把城市当做一些列的组成部分拼合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使周边居民分享城镇化过程带来的土地级差变化的收益,从而兼顾了企业发展和当地居民的利益。[6])
表1项目设施配套分析内容
4)确立图纸内容
在根据《导则》内容,基本包含选址位置图、用地蓝线图、拟选用地综合分析图、城市(镇、乡)总体规划图等,其中尤其重要的是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管制规划图,其对项目拟选位置的区域管控有着明确要求,直接决定了项目选址的可行性。
三、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技术分析――以新疆华电伊犁火电厂一期(2×660MW)工程规划选址论证报告为例
1、项目概况
本项目初步拟选两处厂址,均位于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行政区中部,北距察布查尔县城约16km,南侧紧邻伊南煤田,储煤量大,北侧约是引自伊犁河的南岸大渠,南岸大渠以北有大稻渠东西向流过,两厂址西侧是南北向的团结公里,东侧是南北向的伊昭公路,对外交通便利,整体地势为南高北低。
图1 电厂区位示意
2、资料收集
在进行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前,首先要明确此项目的性质属于火电厂,且电厂依托伊南煤田运营,项目用地构成包括电厂厂区、灰渣场、输煤皮带用地、厂外道路和厂外管线等用地,同时,火电厂在运营中需较大水量进行机组冷却,在踏勘时应对以上内容进行重点了解,同时对上文中提到的常规资料进行收集。
3、框架编排及资料分析
建议报告的框架编排与资料分析同步进行,在分析过程中会发现有别于其他类型项目的特殊分析点。
本项目框架初步定为项目概况、编制依据与原则、项目选址方案、项目与城乡规划的符合性分析、相关影响分析、结论与建议,共六大章节。
4、报告编写
在报告编写中应充分依据现场踏勘及调研中收集到的资料,明确选址论证报告编制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给予建设项目选址的合理、可行的建议,避免后续建设运营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事故,因此,在报告编写中应对项目条件分析、城乡规划符合性分析、选址合理性分析、选址方案的比选等几点进行重点论述,选址比选的前提条件需要符合城乡规划,选址适宜建设须有项目条件及选址合理性的支撑,多个选址的最优就需要选址比选进行决定。
5、重点内容分析
1)项目条件分析
首先对项目两处拟选厂址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周边情况、项目用地需求、与灰渣场、输煤带及取水口的布局联系等内容进行简单说明。
2)城乡规划符合性
主要分析项目所在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中的职能定位、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总体规划中对于项目空间管制规划符合性、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性分析,经过分析本项目的性质符合以上规划要求。
3)选址合理性分析
对项目的合理性进行进一步分析,主要从项目建设详细的工程适宜性情况(工程地质、水文气象[7]、地质灾害、地震设防烈度、岩土类型、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埋深、地下水腐蚀性、防排洪、矿产压覆、文物压覆)、详细的设施配套情况、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分析等内容进行着重说明。
本项目厂址一用地地形平坦,厂址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冲沟南北向流过,需在厂址南侧修建防洪沟对可能发生的洪水进行截流,厂址距离地震断裂带的距离大于20公里,无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厂址区域内无矿产、文物压覆,厂址北侧已有沥青道路与外部公路相连,对外交通便利,取水方面首先考虑中水及矿井疏干水,但现阶段由于厂址离城区有一定距离,且城区无正规的污水处理厂,南侧伊南煤田目前正进行试开采,其疏干水目前尚无法满足电厂生产要求,地表水方面可选择大稻渠及南岸大渠,但南岸大渠主要为农业灌溉服务,水量有限,不宜作为工业水源,所以前期以厂区北侧的大稻渠为取水来源地,后期考虑中水及矿井疏干水作为生产用水;电厂经过相关的处理措施,能够符合环保要求,对周边城镇影响较小;项目建设能够带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拟选厂址二位于厂址一西侧5km左右,在工程地质条件、文物、矿产压覆情况及地质稳定性等建设条件方面均与厂址一类似,仅在输水管线长度、输煤皮带长度、运灰道路长度等方面不同。
4)选址比选
选址多方案比选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下矿藏压覆、地震、地质稳定性、防排洪、交通运输、管线排布长度、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对比,择优选择,这里的比选应采取表格的方式进行表现。
本项目两个厂址在技术和经济上均是可行的,其中:拟选厂址一紧邻伊犁二号矿井,电厂后期燃煤距离近,厂外带式输送机长度短、初投资及运行经济性好,厂外补给水管线相对较短;拟选厂址二相对伊犁二号矿井较远,厂外带式输送机长度较长、初投资较高、运行经济性相对较低,厂外补给水管线相对较长。综合各厂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较优的拟选厂址一。
5)结论及建议
项目经过采取两个拟选址比较的方法,择优选择拟选厂址一,从各方面的详尽分析得出,拟选厂址一是经济、合理、可行的,在项目建设时应严格按照各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尽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议将本项目纳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便规划工作的实施。
四、新疆与内地省区项目选址的差异性
由于各地环境、政策等方面确实存在差异,因此,各地的选址论证报告编制中考虑的内容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内地省区编制项目选址报告的差异主要有如下几点:
1、政策环境方面,四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及援疆工作的展开,使得目前新疆基础设施项目集中建设,项目量多,多数项目对于新疆各地州来说都是以前少有的大型工程,当地为了抓住机遇、提升经济水平,均进行项目“三同时”建设,这从一定程度上要求项目的建设、选址报告的编制速度及质量须快且好。
2、产业发展方向上,新疆的工业化目前仍处在初期阶段,大多工业项目以能源资源型产业为主。因此,众多大型建设项目基本以基础性建设及重工业项目为主,相对内地来说项目类型比较单一。
3、由于地域原因,新疆的气候与内地有着较大的差别,新疆大多数地区有着甚至长达半年的冬季,气候条件较内地恶劣,选址需要对这方面要素的关注也较多,例如降雪、冰雹等气候条件对于项目的影响较大,在选址时要充分考虑不利气候及地质作用影响。
4、文化构成上,由于新疆的民族构成较为复杂,几十个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各民族都有一定的生活习俗和禁忌,选址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关乎了地方的稳定,这就要求建设项目在选址时要考虑历史文化方面的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在新疆各地大力发展大型项目建设的背景下,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社会效益、民众生活环境都能够有所保障,真正的做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的对厂址进行选择,而提出了一套能够快速掌握构架报告内容的方法。
在科学、规范的编制方法下,综合、灵活的运用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不仅能够编制出合理的选址论证报告,更重要的是能够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稳定提供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2、建议
1)编制选址论证报告前须对报告编制乃至审批流程有系统的概念。
2)熟悉各项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及部门性文件,才能在编制过程中做到灵活运用。
3)因建设项目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上文中提到的八大类别,需对基于八类项目进行细分的各建设项目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积累不同类型项目需考虑的不同侧重点,以帮助报告的编制更加合理、科学。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核发办法(2010年6月1日起实施)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5]袁旭东,周潮,刘科伟,胡顺侠。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论证[J].城市问题。2007
[6]胡功臣,徐敏。工业项目的选址和土地利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
[7]王栋成,张爱英,董旭光,王静。 建设项目选址的气象和环境空气影响因素研究[C]. 山东气象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