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秒的认识》观课报告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16678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秒的认识》观课报告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秒的认识评析课1

“2013年国培计划”初中(小学)× ×学科

课堂教学示范课程评析

­­­­­­­ 点评专家:昌平教师进修学校 张丽芳

再评课前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个问题:看课,看什么?我觉得看一节课要看三点:一看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否真正更新并切实转化为在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行为。二看教师是否真正坚持“以生为本”。三看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入下面的评课环节。

黄老师执教的是《秒的认识》,秒在时间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呢?

秒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习秒的认识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会了看整时、半时、几时几分,初步认识了时针与分针,会读写几时几分,掌握了1时=60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时分秒”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是在此基础上来认识秒的。《秒的认识》一课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不难表现在此课没有太多的知识点,也没有太高的能力要求和思维难度;不易主要表现在时间概念抽象,它既不像长度单位可以比划或想象,也不像质量单位可以掂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要想建立比较清晰的时间概念,是比较困难的。由于“秒”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不能借助具体的实物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的长短,帮助建立秒的概念。学好秒的认识,让学生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对于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黄老师《秒的认识》这节课,从设计到实施都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目标准确、清晰,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明显、突出,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概念课。可以说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我认为本节课突出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生活情景,体现数学价值

黄老师这节课的情境创设,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黄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春晚创设情境,再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情景,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孩子们是边数边点头,使学生产生身临奇境之感,感受到了1秒1秒时间的推移。这个环节黄老师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了比分更小的单位——秒,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存在的实际价值。

二、营造活动氛围,构建数学概念 整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的活动充分,体验丰富。在建立秒的这一时间概念过程中,黄老师安排了两次活动,活动一:看大屏幕的钟面,边看边听,通过听一遍再听一遍,让学生充分感受1秒有多长。通过看,让学生发现一秒就是秒针走了一小格。通过倾听秒的脚步声让秒的节奏留在学生心中,“滴答”就是1秒,很短。这一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1秒的长短,使1秒钟变得真实而清晰。

活动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你能从钟面发现什么?明确任务后,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了活动中。有的认真在看,边看边数。有的则是把小闹钟贴到耳边,认真地在听,样子非常可爱。听完了继续看。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又认识了一个新的朋友——秒针。知道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1秒。两次小小的活动学生建立了1秒的时间观念。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时间”概念,黄老师调动了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

在建立1分钟这一时间概念过程中,黄老师安排了几次有意义的活动。放一分钟音乐,数自己的脉搏一分钟跳多少下,一分钟内做了几道口算题,活动中,孩子们随着音乐在律动,在数自己的脉搏时,孩子们静静地数,非常认真。可见,让我们的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在建立了1秒1分时间概念的基础上,黄老师又设计了“估一估这段音乐大约用了多长时间”,“估一估一位同学唱这首歌大约用了多长时间”的活动。进一步深化对“秒”这一概念的理解。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滴答声响、数数、拍手等,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这样的设计使1秒,5秒,40秒,60秒,1分钟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起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感知和构建,成为本节课一个突出的亮点。

通过这一些列活动的安排,黄老师把抽象的时间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东西。一根主线清晰的显现出来了,始终贯穿的这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引出秒,在体验中建立秒的时间概念,在体验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关注文化渗透,感受数学魅力

这种教育不仅不露痕迹,而且映象非常深刻。

本课的另一特点是突显了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数学不仅仅只是科学,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数学的科学性,忽视了其作为文化功能的存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强调作为科学的数学时,更要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文化的数学的存在。本课黄老师通过让学生数自己一分钟脉搏跳多少下,一分钟内做了几道口算题,30秒连续排球多少下,50米哪位同学跑的最快等活动,充分地让学生感受了时间的宝贵,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数学的文化性和教育性,是本课极具人文关怀的体现。四、一点建议

在教学1分=60秒时,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如果秒针走一圈(打个手势)分针的位置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的活动钟面,仔细观察。动态演示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秒针走了1圈,分针正好走了1小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分针走一小格是多少分呢?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那也就是说1分等于60秒。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很快就得出了这个结论。这一过程看似是学生自己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的1分=60秒,实质上缺乏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老师给的多,学生悟的相对较少。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觉得这个环节如果这样处理是不是更好?1分=60秒关键是它们表示相等的时间,相等的时间不是看出来的,是通过体验得到的。顺着黄老师的教学进程,先让学生体验1秒,5秒的长短,继续体验10秒,20秒,50秒,60秒,体验的方式有多种,可以用声音、动作等方式表示出来。声音、动作的节奏不是随意的,比如拍5下就表示5秒?快慢不好控制,开始让学生看着钟表跟着秒针的节奏拍手。体验60秒的长短,拍着拍着学生发现60秒的时间和1分的时间相等。这时让学生思考60秒和1分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1分=60秒就水到渠成了。这样处理使学生对1秒到底有多长有了更准确地把握,且充分体验了几十秒的长短,又为后面体验1分钟打下了基础。这样处理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活动中,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高。

整节课学生不仅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体会、感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所以本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三看:一看黄教师的教育理念切实转化为在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行为了。二看黄老师教师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三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教学的全过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秒的认识》观课报告》,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观课报告2

《认识图形》观课报告

在暑假远程研修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老师的优质课。特别是李晓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师德魅力,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艺术。她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

《认识图形》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的一节练习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的特点。李老师的这节课,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通过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说说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1.设计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上李老师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通过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生愿意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为一年级的学生们年龄特点的限制,老师在课堂上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来展示,更加吸引学生,还有老师语言运用的很到位,一个善意的手势,一个甜美的笑脸都给学生莫大的鼓励,使学生收获了自信,收获了知识,感受到温暖。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学知识,又学做人。

2、动手操作,学生乐于探索。

在课堂中,李老师设计了“说、数、猜、剪、拼”,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图形,来解决这节课的目标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探索。把抽象生硬的教学,转变成了活泼有趣的课堂游戏。3.关注个体,鼓励学生。

李老师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闯关游戏,这样她给予每个孩子极大的关注。在教学中老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更爱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快乐,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思维的空间。

当然我觉得这节课还有一点点的不足之处:一年级学生的空间认识水平,还不是很完善,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去认识。这样,把课堂中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再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一年级的学生,自制力不强,对于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投入到合作交流中去。

通过这次观课评课,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认识方向》观课报告3

《认识方向》观课报告

通过老师的共同打磨,我认为《认识方向》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学目标明确,达成效果良好。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结合现实生活,学会辨认方向,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并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平面图。通过学生互相说、动手指一指,起立转一转、小组合作贴平面图等活动,让学生提高了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对数学的兴趣。

2、情景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说一说身边同学在自己的什么方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发的提出一系列想深入探究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诱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组织语言,准确的表述想要解决的问题。

3、教师的问题引导具有有效性。

在引导性提问中教师提出的“除去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他们的位置,还可以用什么来介绍?怎样分清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呢?”“ 生活中我们通常根据太阳辨认方向,谁知道怎么辨认呀?”“我们的前面是东方,哪面是西?哪面是南?北呢?”“生活中的东西南北我们能辨认清楚了,图上的东西南北我们怎么辨认呢?”等问题都具有有效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自主尝试”学习方式具有有效性。

本节课上运用的几次自主尝试学习,都非常有效,实现了我们小组在磨课计划中制定的磨课目标,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尝试,善于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教态自然,与学生互动密切。

本堂课中,教师语言颇具亲和力,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在学生出现突发问题时,能及时应变,展现出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当然,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语言再简洁些,提问的语言启发性再强一些,评价语言再到位些,对所有学生的关注度再高一些,教学效果可能会有别样的精彩。比如,在引出新方向东、西、南、北时,语言有些繁琐,问题有些琐碎,让学生无法准确的将问题串联在一起去理解。教师的引导有的地方还不到位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提高。

《秒的认识》观课报告4

《秒的认识》观课报告

《秒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秒的认识”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中的一部分知识。这节课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这是对时间单位体系的进一步扩充完善,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秒”这一时间单位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让学生对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有较完整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继续学习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

张老师这节课紧扣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不断“经历”、“体验”、“探索”,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张春霞老师的课进行了观评:

一、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复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受秒。

(三)、观察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1、观察秒针。2.认识秒针走动。3.认识几秒。

4、同桌合作,拨一拨秒针。

(四)、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1、用自己的方法感受一分钟的音乐有多长。2.观察秒针跟分针的变化。

3、感受1分钟,说一说一分钟的时间,你能做些什么。秒的价值。

(五)应用练习。

(六)全课总结。

二、教学方法:

1、在导入环节,教师先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钟表,复习学过的有关钟表的知识。然后利用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在教学中借助实物、直观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课件,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自主交流中获得对时间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探究数学,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认真地观察,反复地比较、猜测,独立地思考、归纳、分析和整理。学生始终处在有趣的活动中,所以学生始终是主动的。这样,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真正的发展。

三、教学效果:

张老师在课上利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四、渗透品德教育。

数学是一门联系极强的学科,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张老师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有关信息,渗透珍惜时间的观念。

1、小组讨论说说10秒能做什么,每个小组确定一件事,感受10秒。

2、感受1分钟,说一说一分钟的时间,你能做些什么。

3、感受1秒的价值。

短短的1秒,滴答一下就过去了。虽然很短,但在1秒时间里也能干许多事情呢。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ppt)

4、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世界冠军的成绩是12秒91。短短的12秒91,还不足13秒钟时间里,就产生了一个世界冠军,刘翔真的太了不起了。如果他慢上一丁点儿,获得金牌的人还会是他吗?

五、不足和建议:

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如果说有什么瑕疵的话,那就是老师的某些字发音不是很标准,比如“针”,如果加强一下就非常完美了。

《认识钟表》观课报告5

《认识钟表》观课报告

今年的研修我有幸聆听了张老师、韩老师、林老师3位老师精彩的3节课,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这三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有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不同的教学成果,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韩老师的这节优课打破了传统的说教模式,把教室的讲台拓宽了,把课堂搞活了,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下面我以韩老师的《认识钟表》这节课为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韩老师通过课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钟表,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起了关键作用,学生的学习材料来自生活,自然也把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加之教师良好的业务素质,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效果较好。

整节课的设计富有童趣,贴近儿童生活,激发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妙趣横生。教学中韩老师通过精心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发挥孩子们的学习主体性,促进他们富有个性的成长。

课的开始,韩老师就以一首谜语歌曲《这是什么》的形式来引入新课,带领孩子们一起快乐地唱儿歌,猜谜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钟表模型,并提出“这个钟表模型还缺少哪些部分”以此引导学生说出数字,分针,时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深入了解钟面,自然地引出时针和分针的认识。再经过观察钟面认识整时,在三个不同时间钟面的比较中归纳明晰: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12,就是几时。

在认识了整时的基础上,老师安排了拨一拨的活动。在此过程中也体现了老师由扶到放的教学思想。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轻松地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并让学生通过拨一拨,体会整时的表示规律,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练习时为孩子们设计了男女闯关的形式,教师力求体现层次性、趣味性和发展性。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和分针,绝大部分学生都画得很好,而这些对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善于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当然,再完美的一节课总都有一点遗憾:比如时间的安排上不是很合理,在认识整时时花去了较多时间,教师在语言组织上可以再精炼些。学具使用上教师的引导有点欠缺,今后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引以为戒。

总之,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钟面,初步体验时间的含义,为以后教学《时、分、秒》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61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