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观课报告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5853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观课报告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观课报告1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非常渴望多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吸取他人的长处和经验以促进自身。但每次听课后的评课却让我非常犯难。很多时候,我非常认真地听课且做详细的笔记,也觉得执教老师教得确实很好,但让我具体评价这堂课好在哪里,有何特点,我却不知从何说起。直到研修期间,偶然看到了《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一文,了解了基于课堂观察量表听评课这一理念,学习了相关内容,才让我茅塞顿开。于是我打算尝试着用借助观察量表来进行听评课。

一、确定观察点。

传统的听评课往往带有盲目性,听课者没有明确的目的,走马观花式地观察记录课堂上发生的一切,缺乏针对性。因此听评课的首先要确定观察点。平时课堂上,我总感觉自己提出的问题没有得到想象中学生积极的回应,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总是只有那么几个,而且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不是很活跃。正好借助这次机会,我打算通过观察别人是如何进行提问,如何给学生评价和反馈,取长补短,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因此,课堂观察点确定为提问有效性。

二、选择观察量表

传统的评课时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点评,缺乏有证据的观点,空话大话过多。而借助于观察量表,我们能够有效地收集到相关数据,为评课提供依据。

通过查阅文献,我了解到有效的提问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提问时的语言要清楚、具体、简练的,且一次只能提一个问题。

2、问题应符合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

3、等候时间的长短对回答质量的影响很大。等候时间一般有两个环节:一是教师提问后至学生回答前之间的停顿(等候时间1);二是学生回答后至教师反前之间的停顿(等候时间2)。

4、提问后的反馈。及时且正确的反馈既可以纠正学生错误,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更深的思考。批评、训斥等消极的反应,会挫伤学生积极性,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经过选择和修改,最终采用以下观察量表。

记录说明:

(1)问题层次只需记录相应的数字,即如果问题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则记录为“1”。

(2)观察到的是“是”,用√表示;若观察到的是“否”,则用×表示。

三、课堂记录和数据分析

观课并记录后,为了变为对数据进行分心,我把数据导入到Excel里并进行统计,得到以下表格。

四、结果分析和教学建议

本课内容属于湘教版鲁教版六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中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认识大洲后,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应用、迁移到了解一个国家,难度不大。整节课教师提问频次适中,40分钟内提问26个问题。本节课分为4个环节,第一环节自主学习,为教学内容做好铺垫。就“岛国有何优势”提出2个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后全班齐答;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第三环节是“日本的自然环境的特点”的探究活动,主要以点名和全班齐答的方式回答;第四环节同样是“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以及对生活生产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整节课中时间的安排前松后紧,第二环节的小组展示和教师总结点拨的时间过长,因此第三环节的讨论和教师点拨比较仓促。下面就量表中的每一个观察点对这节课进行具体分析。

(1)提问认知层次搭配合理,问题指向明确,语言表达清晰。由于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本节课只是应用、迁移到具体学习一个国家,对学生而言难度不大,整节课低层次问题与高层次的问题比例分配为5:5,是正常比例。

(2)提问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图提问的比率达50%,且基本上较高层次的提问都提供了地图或材料,另外50%没有提供地图是因为问题较简单,不需要地图学生也能回答。

(3)等候时间 1 充分,等候时间 2 几乎没有。除去全班回答外,教师在进行讨论的环节给予学生足够的等候时间;但是在学生回答完后,基本没有等候时间。在学生答错或不完整的情况下,教师更倾向于换一个学生回答或教师自己回答。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充分展开,也不利于学生更深层的讨论。

(4)提问应该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答题方式以点名和全班齐答为主,整节课只有三个问题是学生举手回答。而且教师点名的学生集中在座位的前两排,后面几排学生基本上没有学生单独回答。这样的答题方式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齐答过多会增长部分学生的惰性,点名回答也会挫伤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5)教师反馈有待改进。65%的回答教师没有给于反馈,直接给出下一个问题;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教师更倾向于转向下一位同学,或转向全班同学。仅有12%的问题,教师给予“很好”,“不错”等简单的鼓励。学生的错误或不完整的回答,如果教师善于追问或加以点拨,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误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会增强课堂的生成性。而教师无反馈或缺少追问,将挫伤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五、观评课反思

通过观察陈老师执教的《日本》这一节课,我发现了自己平时在提问时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平常上课,我基本上也是以点名或全班齐答的方式,候答时间很短,基本不给学生考虑的时间等等,也许正是这些原因才导致课堂上学生思维比较呆滞,课堂基本上都是按照我的思路进行,缺乏生成性的知识。观察量表的使用也让我再听课和评课上

有了着力点,更有助于我通过观课借鉴和反思,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观课报告》,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观课报告2

通过观评3位老师的课例,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整体把握,使我受益匪浅,有助于我的数学教学的提高。其中xx老师执教的《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印象深刻。她亲切的笑容、自然的教态,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以及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本节课的教学整体来说感觉良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节课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总观这节课,我认为成功之处源于以下几方面:

1、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围绕“2、5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我们学校举行圆圈舞、交谊舞的比赛”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感受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这节课中,当学生利用百数表研究出2的倍数的特征后,引导学生来回忆是怎样来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让学生体验经历“先在百数表中圈出——再观察——总结——验证”这一探究过程。然后在让学生独立去探究5的倍数的特征。再次体验5的倍数的特征探究过程,我想学生就有了更完整的体验。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整个教学力求把知识的传授、思维的训练、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机融为一体。

3、习题精心设计,发挥习题的探索性。 最大限度的发挥习题的作用,赵老师没有一味的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而是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和删减。 在细观这节课时,我是选择以“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维度,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来观察这节课的。 《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探索,利用对学习的期待、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教学质量。”这段话对探究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勾画了探究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是否能成功地诱导学生深入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赵老师课堂观察记录、量化分析发现:她的提问直接、简明、有效,赵老师通过提问、追问与鼓励,创设了和谐、安全的课堂环境,在师生、生生的平等对话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整节所有提问一共67次,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通过直接、简练、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互相质疑,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教师的课堂提问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的深度。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备好课,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站在课程的角度把握教材,设计问题。赵文风老师的这堂课基本上不再只是一味地教材解读,而是注着眼于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体现了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一把“双刃剑”,问得好,能“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思维的灵动,“问出”课堂的精彩。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自觉追求教学语言、问题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在此基础上再去精雕细琢,让教学语言绽放出艺术的魅力。

总之,教师提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投入学习的状态,我认为赵老师的这节课不失为一堂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赵老师提问的有效性方面效果好。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在课前精心准备提问,更要根据与学生的课堂感悟交流,尽可能进行有效提问,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课堂主体地位,让每一朵花儿都能尽情的绽放,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观课报告3

有幸聆听了吴老师所执教的五下《将相和》。感谢吴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这么好的高年级的语文示范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为我们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吴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整节课教师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温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使学生犹如坐春风、沐春雨,课堂总是勃勃有生机。

二、课前准备充分。课前的小游戏——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知多少。如:卧薪尝胆,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等8个成语,让学生说说这些成语故事的主人公。这些成语故事都出自《史记》,同时引出《史记》的一些资料。这一环节很好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吴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十分娴熟,对文章的背景、历史及相关知识熟悉,讲解内容正确、到位,过渡自然,由此可以看出吴老师课前备课十分认真。

三、学习方式上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形式,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如,在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时候,师让学生边读边划出写蔺相如动嘴的句子,想一想,蔺相如这嘴的背后是什么呢?请在句子背后写出自己的体会。学生找到了句子后,问学生:说这话,是怎么说的,从哪里看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对蔺相如动嘴的句子环环相扣。

四、在概括课文内容,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作为小标题。这样的形式很好地去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能力。高段的概括课文内容能力非常重要。

五、板书设计新颖。吴老师用诗歌的形式将“完璧归赵“的故事内容呈现出来。这样的板书设计真正地概括了课文故事的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挺身而出赴危难,理直气壮欲撞璧,完璧归赵立大功,有勇有谋受封赏。”

六、阅读教学,这样的设计很大气,用文言文串读句子,推荐阅读书目给学生。同时,还提供了选做题,让学生的作业有所选择性地去做。

观课报告4

一、活动主题

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之一。新课程实施己有多年,在课堂开展探究式教学已深人人心,但在在如何让课堂探究活动更有效时,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探讨。

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的目的是,力图借助全县教师智慧,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使化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为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三、活动安排

1、会前准备

(1)实践反思与文献学习

研讨会前一周全体初中化学教师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实践反思与文献学习,并形成初步观点。

(2)确定研究课并进行集体备课

研讨活动确定两个课例,分别由两位教师上研究课。上课教师制定预案并于研讨会前3日通过xx发布;全体初中化学教师阅读思考,找出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补充完善的意见和建议,上课教师根据讨论的意见修改完善教学设计。

(3)研究确定观课工具

由教研室负责根据研究主题研究制定“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有效性观察视角与观察点”作为观课记录的参照。

2、课前会议

研讨会当日8:20召开课前会议,上课教师说课,观课教师进行观察分工。

3、课堂观察

研讨会当日第2节、第3节参会教师观课。

4、课后会议

(1)会前准备

研讨会当日第4节课后,观课教师对观课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分工写出主题性观课报告(会后在xx发布)。

(2)研讨

观课者根据课堂观察,根据分工从不同的视角报告课堂观察的结果,并根据会前的学习与反思结合课堂观察围绕研究主题展开讨论,形成研究结论。

5、成果展示

活动结束后,根据研讨情况,由教研室撰写“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活动有效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研究报告与观课教师的观课报告于会后一周内在xx发布,供全县化学教师交流学习。

四、活动要求

1、全体化学教师会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所选课例的教学设计构思和初中化学课堂探究活动探效性的研究。

2、上课教师要按时写好教学设计,以便及时在网上发布。

3、参加活动教师会后2天内上报最终反思报告(上课教师)和观课报告书面材料,以便及时发布。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1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