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调查报告【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05928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调查报告【优秀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学习心理学心得优秀10【第一篇】

这学期我选修了心理学概论这门课。上了8周的选修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王慧琳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因而学习心理学之后,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时觉得自己学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总算是给了我一种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当时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心理学选修课,学校内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来帮助我们。那时,我就曾寄希望于心理学,希望能学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而到了大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于是选了心理学概论这一门课。

学习心理学概论,可以让我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有点自卑心理。这带给我许多困扰。可是也因为自卑,让我想在另一方面来弥补。如果没有来源于内心的自卑,我不会埋头学习,很可能被许多事情分心。因为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动,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强,浪费时光。这就是我在心理学概论上课之前的想法。也许也正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发现原来的想法是多么幼稚。通过这几节课上课和课下独立思考,我学习这门课程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改变看事物的角度”——克服自己的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这些都需要心理学概论课上所讲解的道理来调节自身的悲观情绪。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调节,很有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结果。

因而我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尤其是在王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出了一点点自卑情绪外,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我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我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我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我活泼生动,

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如果想干的事情未完成,会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习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不会转移注意力至其他事。从性格特点考虑,我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这就使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不完善,但是这也是在未来调整自己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的认识自己,这就是上心里学概论给我的最大收益。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学校的确应该开设这门课,而且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某些学习压力较大的院系设置这个课的必选课,以调整我们学生的心理。这就是我对这个课的一点小建议。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概论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学习心理学之后,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更多的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让自己的生活过的与他人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有了对自己合理而正确的认识,有了从多方面看事物的思想,有了站在他人立场考虑的心,怎么会有不开心的事呢?

学习心理学心得优秀10【第二篇】

时间匆匆,犹如白马过隙,不知不觉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起这门课,应算是本学期的一道美丽的彩虹,它又是那么的短暂,但短暂中也会有瞬间的美丽,学习《心理学》,也是对我们的一次升华。

对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改变”。

学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深刻含义,,就是让我自己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而现在我意识到,正如老师所说,我是多血型的人,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稳固就会被他人左右,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从科学的角度正确的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客观接纳现实和接收自己、他人,这就是上心里学概论给我的最大收益。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还学到了诸如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应该注意的细节和问题,使我获益匪浅。我想这能很好的帮助我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提高我的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

面发展。心理学,是我视野更加开阔。

光阴似箭、时不待我,这个学期的心理课也即将结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的大学生活的二分之一过去了,想想抓住了什么,后头一看并没有太多硕果。在学习心理学这门课中的的所思所想所悟,都成为自己人生旅途上那深深地脚印。我想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能为我的生活排忧解难,增添很多乐趣!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第三篇】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诸多非智力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其中学生的学习品质决定着学习的有效性,也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学习的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学习品质是指在学习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质,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等。我们常常说学生的学习品质差,并不是说学生的思想品德差,而是说学生的学习品质有缺陷,上述的默写就是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品质缺陷——不细心、不认真——的具体体现,以致于长期形成错误的。认识。

不细心、不认真的不良学习品质与学生的生性或后天的习得有关。有些学生天生粗心,学习粗枝大叶,毛毛草草;有的学生是后天习得的,以致于养成“草上飞”“不扎根”的不良习惯。

在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学生拥有更多的是“草上飞”“不扎根”“如浮萍”“蜻蜓点水”“粗枝大叶,敷衍了事”的不良学习品质,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品质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品质,是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众望所归。

不细心、不认真的学习品质缺陷是可以弥补的。在教学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并在实际操作中予以纠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从默写的角度看,给学生讲清多一撇添一点的危害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多一撇将“沁”写成“泌”,阎锡山、冯玉祥兵败中原,被后人戏称中原混战是败在一撇上的战争;添一点将“乌鲁木齐”变成“鸟乌鲁木齐”,使厂家惨遭18万元的损失。血的教训,惨重的代价足以引起学生们的重视,从而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品质。

细心、认真的学习品质需要培养,善思考、善理解的学习品质更应该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默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学生将“岸”写成“暗”;让默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学生将“木”写成“暮”;让默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学生把“渔”写成“鱼”;让默写“别有幽愁暗恨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学生将“幽”写成“忧”;让默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学生将“淘”写成“涛”。仔细思考,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不理解或没有动脑筋。“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在高一《说“木叶”》中学过,如果动脑筋,善理解,把“木”理解成“木叶”的话,是不可能把“木”写成“暮”的;如果理解了“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幽”是内心深处的意思,就不可能把“幽”写成“忧”。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思考不理解导致了常常写错字的结果,严重影响了多思考、善理解的学习品质的养成。

美国潜能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其实很小,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就了巨大差异。”很小的差异指的是人的智力,巨大的差异指的是人生结果。长期拥有不思考不理解的学习品质缺陷,必然造就人生的“巨大差异”,因此培养学生多思考、善理解的学习品质尤显重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多问“为什么”,即使一个词一句话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是这样”,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多思考、善理解的学习品质。

运用心理学知识既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又能解决好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更能让学生在健康心理的阳光下成长,这就是我学习心理学的体会。

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第四篇】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工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的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3、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头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4、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

学习管理学的意义: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课程中,具体案例的分析,对于我应用管理学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对我日常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案例: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1000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元,而乙的工资被定为1500元。甲拿到1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元后,则非常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的数量)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报酬进行横向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因而心情舒畅,安心工作;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收支比例比过去低,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现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300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而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能力强、贡献大,应及时对甲做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很多案例中霍桑实验也是我印象里最深刻的。不管是管理心理学,还是管理学,甚至工作分析等课程,都提到这个实验。霍桑实验的重大贡献之一,是把心理学研究方法全面引入管理领域。访谈实验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管理中的许多问题给出了全新的解释。过去,人们认为主观就是主观,客观就是客观,人总不会把客观没有的事情凭借主观印象变成事实,但霍桑访谈对此有了新的值得探讨的资料。管理活动中,找准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如果问题找不准,就像医生诊断错误,哪怕是用最好的药也不能治病。作为管理人员,面对事关员工的一些现象,必须弄清楚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对证下药。倾听是最好的方法。比如:前不久听说,中国曾经有大学生因为学校晚上12点以后宿舍停电,他们要看足球世界杯比赛而骚动抗议。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弄清楚,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意见难道真正是因为看足球吗?就事论事式的解决问题,并不能真正改善学生与学校的关系。举一反三,类似的现象在各企业甚至政府都是十分常见的。

而把心理学运用到管理学里面,则是一种突破。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作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管理者在组织中完成他们的工作。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今天,这些职能被简化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有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决策角色。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完美,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领导集体领导下能够正常地运行。”换句话说,管理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它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如果我们放弃那些盘踞在我们大脑中的错误观念,自己来判断一下我们周围的成功(以及失败的)管理者,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企业家、管理者的成功和智商高低并不成正比。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我中学同学里最成功的企业家不是考分最高、学习成绩最好的几位,而是当时最不受教师喜欢、重视的几位。

同样,一个人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的,对成功也不是关键。我见过一些外向、善于言辞、善于沟通的成功的管理者,也见过不少外向而失败的管理者。同样,我也见过不少内向却有极大领导力和号召力的管理者。

很多人把个人魅力当作成功管理者的前提条件。但如果我们睁开眼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一大批毫不起眼的、毫无魅力可言的、却极其成功的企业家、管理者。照“第五级管理”研究者的说法,恰恰是后一类人更容易取得成就,因为他们具备了取得成功的两个基本心理素质:一方面他们是极其谦虚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极其坚定、坚持之人。所以,我们不应去寻找天才,不应去关心这些人是谁,他们的特质、性格、秉性如何,而是关心他们如何做事情,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遵循什么样的标准把事情做正确。

那么,有效管理者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拿产品的质量标准作一个比较,我们更严格的问题是:管理的质量标准是什么?我们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效率(efficiency)。经济学家给它的定义是“相同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用最少的投入取得相同的产出”。换句我们常人能弄明白的话就是:“把事情做正确。”

如何把事情做正确?我们通常通过关注做事情的过程,关注每一个细节。如果我们处处都把好关,那么产出自然是最高的。但就管理而言,这是一个错误的质量标准,至少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标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样一个标准让管理者把眼光放在细节,而不是管理的更为本质的目的:效果。

效果是什么?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结果,就是我们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定的目标,就是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有一则寓言是这样将的阿拉伯国家有一个传说中像阿凡提一样的机智、神奇的人物,叫Nasrudin。Nasrudin和当地的大富翁一起在市场上卖驴。大富翁的价格是500元一头Nasrudin水了许多。

Nasrudin却变得越来越富有。大富翁不得已,设宴招待Nasrudin,想把他灌醉后套出Nasrudin的秘密。机会终于来了,大富翁问喝得有些不知南北的Nasrudin:“我让农民免费给我的驴子提供粮草,也不付他们工钱,但我的成本还是降不下来,不得已每头驴卖500元。你怎么能做到每头驴卖80元还能够赚钱?” Nasrudin回答他:“你偷了农民的草料以及时间;我做得比你简单:我直接偷了驴子来卖。”

我们自然不应该学Nasrudin去偷驴。但要知道两者的区别在于:Nasrudin在做“正确”的事情。大富翁在试图把事情做正确。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段时间对管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里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立一个人是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此外,我觉得在《管理心理学》中,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而人与人的沟通有着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出现特殊的共同障碍。因此,不管是面对上司或下属,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事情进展顺利。

以上是我学了《管理心理学》以后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和心得。深深体会到管理心理学的博大性和必要性,以后将更加注意将管理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地聊学习了解,使之更好的为工作带来成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0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