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中学生调查报告 中学生调查报告【优秀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974663

【导言】此例“中学生调查报告 中学生调查报告【优秀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初中生调查报告【第一篇】

这个问卷主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课前能否预习?如何预习?课中如何学习?怎样学习能达到最佳效果?课后如何复习?以及如何培养阅读习惯等问题。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力求找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最佳方法。

经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初中生合作学习中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

有43%的学生能课前预习,有31%的学生课前偶尔预习,有26%的学生重来不进行课前预习,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都知道合作学习对于自身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上,有26%的学生能积极思考,50%的学生紧跟老师走,20%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说明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够。在课后的阅读和自学上,有25%的学生能经常阅读,54%的学生有时阅读,21%的学生很少阅读,这些都说明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不足,这对学生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重视迫在眉睫。

二、学生的合作学习方法欠缺

通过我们的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初中科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还比较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不明确

有23%的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力求掌握新知识,有58%的学生只是粗略的看一遍,19%的学生不预习。这说明有部分学生还是有为自己的学习设定目标的意识,还是对自己的学习比较有责任感的。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还不是很明确,或者有时有,有时就忘记了。

2、学习方法不恰当

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很重要,学习方法对了,学习就会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适合,就会事倍功半。调查显示,只有15%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23%的学生没有什么学习方法。这就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不知道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有些是知道,却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只能自己盲目的摸索。有28%的学生做读书笔记,只有21%的学生在学习中使用工具书,说明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有问题,这方面还需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

3、缺少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

有65%的学生喜欢和别人讨论,说明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方法和必要的指导,出现辨不知其理,盲目性比较大,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如何去学习,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讨论去学习。

三、学生没有成为课堂主体

有27%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应该讲45分钟,有54%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应该讲30分钟,这些说明学生没有把自己当成课堂的主体,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教与学的观点没有改变,在课堂上应该是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的学习。

四、学生缺乏阅读和获取课外知识的习惯

只有25%的学生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有54%的学生偶尔浏览课外书籍,有21%的学生很少阅读课外书籍,说明大部分学生仅陷于从课本获取知识,很少去遨游课外知识的海洋,这与我们合作学习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与我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引导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开卷有益。

初中生调查报告【第二篇】

一、前言

自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初中生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但课前的预习还是比较低效的,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预习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主动型,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进入深度的思考,对学生预习方法进行有的效指导,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无疑对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学生的预习是否落实?在落实中是否做到位?这两个问题也深深的困扰着我们。这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学生正确的预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的两个比较棘手的问题。这问题难道真的无解了吗?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及时做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的了解及反馈工作。

二、设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调查的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当前预习情况,寻找学生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制定实施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从本校三个年级选取了三个班级,1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2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由10道题组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你经常进行预习吗?

A、经常 54%

B、偶尔 22%

C、老师布置的时候 24%

经常会预习和在老师布置的时候的人数占到了78%,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预习比较重视,有22%学生课前就不预习。喜欢课前预习的占52%,不喜欢的4%,一般的44%。由此可见,大多学生还是认可预习的。

你觉得预习对学习新课有帮助吗?

A、帮助很大 67%

B、一般 29%

C、基本上没帮助 0

D、预不预习一个样 4%

可见学生普遍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也能参与到课前的预习中。

2.预习的主动性 你的预习是:

A、老师的要求 53%

B、自己的习惯 47%

选A的占53%,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在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进行预习,这对培养学生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是不利的。选B的仅占47%,可见有一半的学生在被动的预习或不预习。

3.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

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 20%

B、做摘录,做练习 68%

C、提出问题 12%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不讲究预习方法。预习的内容偏重做课后练习,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随便看看书的就占12%。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预习的效果调查

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 7%

B、已经认真预习 42%

C、知道要学的内容 39%

D、一无所知学合作 12%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大,全部掌握知识的仅仅只占到了7%,没有预习一无所知的占到了12%,而其他81%的学生只是浅层次的预习。结合“你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吗”的问题,经常能的完成任务的仅仅只占了37%,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五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对课前预习重视程度不够。

以为只要课堂上认真听讲,把老师讲的背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提前预习。这样就不愿动脑筋,长期不加思考和分析地接受一切,就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未养成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走马观花,匆忙完成,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调查报告《初中生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如就简单地看看课文和画一画,自己却不愿动脑思考。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我们应养成良好的自觉的预习习惯。

3.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学生预习结束后,能主动去做课后习题进行自我检查的学生较少,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4.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或者千篇1律的抄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5.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敷衍了事,装模作样。对各种问题不钻研、不归纳、不总结;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六、建议

1. 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同时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2. 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体认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安全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前预习。

3.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高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4. 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5.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附录调查问卷:

初中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亲爱的同学,为了更好地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特别进行本次的调查问卷活动,欢迎你参加。这不是考试,也不会算成绩,请不要有任何顾虑和担心。你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在选项里打上“√”就行啦。

(一)预习情况调查:

1.你经常预习吗? A、经常 B、偶尔 C、老师布置的时候

2.你喜欢预习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3.你认为课前预习,对课堂上的新课学习

A、有较大帮助 B、有一些帮助 C、基本上没有帮助 D、预不预习一个样

4.你喜欢预习的原因是:

A、预习了,听课效果更好。 B、预习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

5、你不喜欢预习的原因是:

A、不知道怎么预习。B、没意思。

C、预习也没用。 D、看不懂

6、你的预习是: A、根据老师的要求。 B、自己主动预习。

7、你是怎样预习的?

A、看看书,画一画。 B、做摘录,做练习。C、提出疑难问题。

8、预习前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吗?

A、不需要帮助。 B、提供预习提纲。

9、你对即将上的语文课的内容:

A、已全部掌握 B、已经认真预习

C、知道要学的内容 D、一无所知在

10、你能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吗?

A、 经常能 B、有时能 F、不能

中学生调查报告【第三篇】

一、调查目标:

1. 了解学生的理想

2. 了解学校指导的实际情况和理想教育现状

二、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详细调查)、学生当面了解、采访学校教师和领导

三、调查结果分析:

从15到xx年里,现在的孩子一般都要从中学里走过。六年的漫长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的东西,甚至所获得的改变可以左右一个人一生的道路。特别是人在中学阶段的当口。人的身体,人的大脑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奇异而深刻的变化。一点点,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每一种思想,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开始,而在这个阶段确立人的理想就是人生最紧要的第一步。

人的理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活理想、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是基础,是人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应予以合理的满足;社会理想是人理智上的最高追求,包括国家的,民族的,人类的。而职业理想是生活理想和和社会理想之间必要的过渡阶段和中介环节。换句话说:生活理想应提升到职业理想的高度上去,社会理想应落实到职业理想的实际中来。

在人一生的活动中职业生涯既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实现自身价值的必需,又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人生实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是中学生实现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最佳结合点。

然而,当代中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如何呢?对此,笔者对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问卷显示,虽然经过了初中三年的成长,到了高一高二仍有近16%的学生认为:理想与职业理想的概念是一样的。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这部分学生连职业理想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更不用谈自己树立什么职业理想了。自然的,问卷相关显示:有的学生未曾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那么,在其余近84%的学生中,他们对于职业理想就一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吗?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问题是比较混沌的,或者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者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有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他们所应该关注的。

在问卷的主观题中,有很多学生明确地写出:理想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那么考上好的大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以后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这种好生活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抽象的,并没有清晰的想法和设想。他们实际上把考上大学看成了终极目的了。考上大学之后呢?再说吧!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大学生中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学中文的不喜欢中文专业,学外语的转学法律,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业。

在问及“是否关于职业理想的问题以后再考虑会更好一些?现在主要是学习?”时,62%的学生选择了“是”,还有近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专家倪砥的《我不是在教训你》这本书中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1962年克林顿作为阿肯色州的学生代表,到华盛顿出席了全国青少年代表大会。他们参观了白宫,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而年仅16岁的比尔在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当美国总统,成为影响世界的人。这以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走进白宫,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在他46岁那年如愿以偿。

用三十年的时间哪一种合理的目标达不到呢,怕就怕南辕北辙。我们的学生,他们中很多人都脚踏实地没错,眼朝地下,背负着学习的铁犁向某一所大学开垦着,而这所大学所学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想要的吗?只要看看下面的问卷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已分科的高二年级,有近50%的学生所选的班科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一致或不知道是否一致。连最眼前的分科都没法保障是学生自己所需要的,大学就可想而知了。这显示出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要持续多久,而我们的学生究竟要往哪里去?

撇开上面“有没有”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的问题。首先,要交代的是:我调查的是一所设于小镇上的普通高中,吸收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周遍地区农村的孩子,有一定区域局限性。

对于“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这个主观题,我仔细翻阅了完整的四个班级的问卷,(其中两个高一班,两个高二班)我惊异的发现这四个班分别是全班45人中有18人,58人中有13人,67人中有18人,73人中有xx年9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颁布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之中,明确表示,职业指导是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志愿之间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

而且明确规定:职业指导的教学课时,在初中阶段不低于15课时(一般在初二设置为宜),在高中阶段不低于xx年招生的分数线,主要是注意学生的专业限制和录取可能。虽然减少了一些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但这显然比较忽视学生的兴趣,身心素质,学习潜能和个人理想,也忽视了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再则职业指导的内容并不是单纯的最后选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提高素质,发展潜质,使学生达到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决策的高度。这些都需要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系统启蒙与引导,需要学生在平时就有一种对职业与专业信息较广泛的耳濡目染以及对自身的科学的观察与分析。显而易见,在现行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仓促的时间里决定自己的命运,似乎可能违背问卷里显示的的人所支持的一个美好的少年愿望——“会努力使职业理想成为现实选择”!显然这样的指导已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离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的目标更远。

中学生正值富于幻想,树立理想,建立人生基点的最佳时期,职业理想教育更成为当代中学生潜在的强烈需求。学校的职业理想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和落实到位才能够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召唤。

中学生调查报告【第四篇】

我们课题组对七年级62名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令人担忧。

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学生没有阅读兴趣,仅限于上课学习,阅读也只限于教科书。没有很好的阅读内容,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学习。家长忙于生计,对学生的阅读可以说置之不理。学校教育显得很是苍白。虽然我们学校有图书室,可以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但是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语文教师突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效甚微。

二、中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投入严重不足。

经费上,多数学生在文学书刊方面的消费少得可怜,与他们动辄买几十元一本的教辅资料反差巨大。时间上,绝大多数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不足半小时,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时间逐渐减少。兴趣上,多数学生喜欢看《读者》《格言》之类的文摘,还有不少学生挑动漫类、武侠类、流行类等休闲或快餐文学来看。其实,多数学生还是能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的,知道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尤其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明显,但升学的压力,课业的繁重,严重挤压了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而一些家长和一些非语文教师为了各自的目的,不主张甚至打压学生课外阅读,严重抑制了他们的阅读激情。因此,学生的阅读最直接的冲动是为了打发时间,舒缓压力;或者有一种投机的心态:想花尽量少的时间去获得最多的收成。

三、阅读的随意性影响了作品的品位。学生阅读的时间不多,进行读后感的写作就更少了;读了,有了点想法或感触,就是懒得动笔。有时,阅读后也做一些摘抄,但坚持不久;能坚持下来的,也是东抄西放,没有明确分类。至于家长或老师,能够和学生一起同读一部作品或1篇文章,然后一起聊一聊读后感受、心得,那更是凤毛麟角。就连我们的教材“课本”,有些同学也是浏览式阅读,相当一部分同学也没有真正用心去读过。

解决的对策:

我们尽可能用疏导式指导学生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只有高品位的阅读,才可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使他们爱上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动力。那么在这里面,教师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了。

一、利用课前五分钟引导学生美读。

教师在进入教学内容之前,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读自己找到的美文。学生可以在报刊、杂志、网络上寻找,尤其可以借助网络,方便、快捷,可达到资源共享。当然这些美文必需与课文内容有所关联。朗读完之后,可针对美文的内容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认识。比如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文章对自己有什么启发等。教师对学生的看法可适当进行评价。评价时最好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项工作必需要有耐心、恒心,坚持下来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在教学何其芳的《秋天》时,就让学生找寻自己喜欢的描写秋天的诗歌,进行课前朗读,并要求学生对找到的诗歌进行简单的评价。学生都能积极响应。我对学生找到的诗歌进行了审查。最终形成了一册描写秋天的诗歌集子,每首诗歌都注明由谁推荐。对学生也是一种震撼,认为自己做的努力终有承认。这对以后的教学帮助很大。

这一教学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寻找美文的主人呢一定是学生,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但是教师一定要提出要求,而不是让学生漫天寻找。

2、美文找到后,教师还要细心的对学生进行辅导。让学生读得流畅、读得有感情。还应该检查学生对所选美文的理解程度。这项工作比较琐碎,但很必要。

3、教师最好每次提前安排好一周的美文寻找内容。给自己和学生留下在足够的时间和选择空间。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阅读一些好的书籍,并且进行讨论。

这项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进行比赛。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课活动展示,要求每个学生发言,教师也要对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交流。这样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最好是有所讲评,有所总结,不要虎头蛇尾,草草了事。

三、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背诵经典诗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诗歌,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需要我们的学生传承的。教师可以利用好早读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背诵,然后进行朗诵比赛。这个活动我认为很有必要,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是语文老师应该做好的一个文化传承的工作。教师应该很学生一起参与,一起努力,让我们的灿烂文化得以流传。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极有帮助作用的。

以上就是针对我们杜陵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点看法,还是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检验和完善的。我们会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2974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