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调查报告范例实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同性恋调查报告范例实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同性恋调查报告1
关键词 同性恋; 医学院校大学生; 外显态度; 内隐态度
Research summarization about attitude of students in medical university to homosexuality
QI Jinling1, LI Hui2
1 Mental Health College, Qiqihar Medical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161000, China
2 Educational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 College,Yunnan 650092, China
AbstractWith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era development, attitudes of people to homosexuality are more and more tolerant. Students in medical university not only have traits such as active ideas, advanced thought and high acceptance for new things, but also propose higher demand such as knowledge acquirement, cultivation of skills and abilities and moralit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made relevant researches about attitud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specially in medical university to homosexua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sums up and propose limitation and deficiency in former researches.
Key words Homosexuality; University students in medical university; Explicit attitude; Implicit attitude
1 引言
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历史上、在各个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基本行为模式,存在于古今中外的各种社会。据中国社科院李银河教授的调查,2000年保守的估计我国同性恋者也有3600~4800万[1],就全国人口而言,这个群体是相对数量少但绝对数量庞大;2006年李银河在《世纪大讲堂》节目中讲到,同性恋仍然占人口总数的3%~4%,在我国约为5000万。社会对待同性恋态度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很多工业化国家经历了罪行化-病理化取代罪行化-正常化的过程[2],在中国也经历了由中庸到不接受甚至歧视直到逐渐宽容的过程。当今社会,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越来越宽容,但因为同性恋与艾滋病的密切关系,仍然有一些群体和个人会对同性恋抱有偏见,甚至是歧视的态度,它依然是一个陌生而又存在潜在禁忌的话题,同性恋者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仍然隐形地存在着。如2009年11月30日云南省大理市男同性恋酒吧在社会公众的过度关注下被迫关闭,同性恋群体被标签化,人们对同性恋的接受度没有得到提高,同性恋尚未取得社会和世人的认同;2010年7月《新民晚报》题为“艾滋病威胁大学校园,'同志'群体感染缺乏关爱”的新闻中指出,艾滋病已经开始威胁大学校园,“同志”群体首当其冲,大学生“同志”群体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引起各方关注。专家认为,这个群体应当得到保护,校方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他们更多支持和扶助。社会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同性恋群体在社会上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与一系列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如受冷落和歧视的同性恋因无法在社会中公开自己的身份而会出现各种焦虑、抑郁和恐惧问题,进而出现心理障碍和精神问题;有的还会因此而伤害、杀害他人,出现犯罪行为;更有甚者因家庭压力而与异性结婚并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异性伴侣,给更多人带来伤害,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年轻人的态度决定社会未来的发展,大学生占年轻人的大多数,是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活跃的思维、超前的思想、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的特点,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仅积累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能够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中的各种新鲜事物。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其他高等院校有所差别,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业任务重,要求高。在校期间从微观和宏观角度通过各个学科学习了与人有关的知识,如生理、生化、病理等课程从微观角度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如诊断学、内外科学等课程;从宏观角度对作为整体的人进行认识。毕业后将从事的是医生职业,与人的生死密切关系,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因此,医学院校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临床技能、职业心理素质、职业相关学科知识、一般知识、政治素质、身心素质、道德品质、职业道德、现代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专业知识[3]。医学院校大学生需要具备知识、道德、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他们对待社会中的各个群体包括同性恋的态度对同性恋群体在社会中被认可和得到宽容起到很大的作用。给同性恋提供一个宽容的生存空间和社会环境,可以提高同性恋群体的心理健康,减少艾滋病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大学生的特点和医学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为社会对同性恋的宽容态度提供了前提条件,然而,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是否真正达到了宽容,宽容程度是否真正反映了同性恋在社会中真实的存在状态,这些均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 相关概念解析
同性恋
“同性恋”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文“Homoios”,意为“相同”;与之相对的“异性恋”也源于古希腊文“ Heteros”,意为“不同”。同性恋(homosexuality)这一概念,是德国医生Benkert于1869年创造的,描述为“对异性不能作出性反应,却被与自己性别相同的人所吸引。”[4]
许多性学家们曾分别从性心理学、性行为学乃至医学、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多种定义,研究人类学和精神医学的专家也对此进行过研究,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得到完全的公认。大多数定义中都认为同性恋属于性变异、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心理)疾病,甚至犯罪。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同性恋不是犯罪、精神病的观点,有的国家和地区认为同性恋是正常现象,也不再把它看作是道德问题。在西方一些国家,同性恋、异性恋和双性恋被认为是不同类型的“性倾向”。1973年,美国心理协会、美国精神医学会将同性恋行为从疾病分类系统中去除,对于同性恋的定义更正为:“同性恋是指一个人无论在性爱、心理、情感还是社交兴趣上,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这样的兴趣并未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2001年4月20日,中国最新颁布《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重新定义精神病标准,指出同性恋者不是精神病人,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我国学者把同性恋定义为:这种关系可存在于内隐的心理上或外显的行为之中。如果一个人终生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和同性别的人建立心理或行为上的这种关系,就可以称为同性恋者[1]。同性恋的特点包括指向同性,即与同性的人发生真正的或想象的性行为;同性恋是指在思想中或实际行动中,更喜欢与同性个体发生性关系的癖好;同性恋是指有明显的同性性行为和同性爱慕等等。
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
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态度始终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群体的态度是这个人对这些人行为的主要预测源之一,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之一[5]。态度指的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一般认为,它含有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个成分[6]。2000年Wilson等在内隐性社会认知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双重态度模型理论( dual attitude model,DAM),认为个体对同一态度客体能同时有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内隐的态度,另一种是外显的态度[7]。
外显态度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绝大多数社会心理学家假定社会行为处在意识的控制之下,态度只以意识方式操作,因此,外显态度包括那些个体既清楚意识到又愿意报告的态度[7],一般常用自我报告法等直接测量方法来测量个体的外显态度[8]。在面对社会议题或敏感话题时,受测者更倾向于在自陈报告中做出迎合社会赞许的反应[6],同时,动机、情境甚至问卷形式也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内隐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Greenwald和Banagi在分析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内隐性社会认知,即过去经验的痕迹虽不能被个体意识到或自我报告,但对个体当前的某些行为仍然会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提出内隐态度(ImplicitAttitudes)的概念,即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客体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8,9]。告之被试A是要测量的,研究者则依据被试对A的反应去推测B,通过对A的直接测量实现对所要研究的内容B的间接测量[10]。目前测量内隐态度的最流行且效度较高的研究方法是内隐联想测验(IAT-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三种技术:WIAT(WigboldusIAT),GNAT(Go/ no-go A《阿拉文库·》ssociation Task)与EAST(Extrinsic Affective Simon Task)。
IAT的测量目标是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结构中两个维度的概念间的内隐联系。在一个典型的IAT实验中,每个维度包含两个相对的概念。一个维度为社会群体又称为目标概念;另一个维度为评价,又称为属性概念。两个维度间的内隐联系的指标就是IAT效应[11]。其测验原理是:当两个概念联系紧密时,人们容易对其样例作同一反应,反之,当两个概念联系不是很紧密甚至存在冲突时,对它们的样例作同一反应则较为困难[12];其操作是以反应时为指标,通过一种计算机化的分类任务来测量两类词(目标词和属性词)之间的自动化联系紧密程度,从而实现对个体的内隐态度等进行间接测量[13]。
3 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
通过文献查阅发现,早在1965年,美国已经开展了公众对同性恋的态度调查。20世纪70年代早期,开始了一般性社会调查,对学生样本的实验室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同性恋行为和把同性恋看作人的情感反应两个方面[14]。1974年美国编制了同性恋态度量表。Melanie C. Steffens, Dr. rer. Nat(2005)通过外显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对德国大学208名学生进行对同性恋态度的研究。内隐联想测验是按照IAT的基本实验程序进行,共5个步骤,外显态度是通过量表来完成。认为外显态度是非常积极的,而内隐态度相对消极,除了一些女性被试认为他们对女同性恋的内隐态度和对异性恋一样积极[5]。尚且没有单独以医学院校大学生为被试的对同性恋态度的研究。
国内研究
外显态度相关研究 汪亮等人于2003年对粤、港、澳三地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进行调查发现,粤、港、澳大学生对于同性恋的认识和态度不尽相同;三地大学生均认为社会对于同性恋应给予一定的理解与宽容,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认同同性恋的性爱方式,同时也认识到同性恋行为感染艾滋病的高风险性[15]。刘雪红于2006年下半年采用自编问卷进行了一次关于“香港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的调查实践,回收164份有效问卷,结果发现:对男女同性恋者的不同接受程度、对同性恋者的当面行为的态度、对同性恋题材的影视剧的态度、对不同同性恋对象的态度,以及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态度等,都受到性别、宗教、与同性恋者的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学系、男女、身边同学朋友的态度对其没有影响[16]。
目前,大陆地区关于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自编问卷以综合院校或师范院校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如张涵、郑小蓓、张笑笑、衣英欣[17-21]等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自编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问卷或量表对大学生进行施测,测量工具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对态度及其维度进行了科学的划分,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与其认知情感有关系,性别、成长环境、是否为独生子女、学科、第一次接触“同性恋”的时间等因素成为研究中可以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吕少博[22]等使用同性恋态度问卷对师范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进行研究,主要从对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两个维度分析对同性恋的态度,发现性别、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性交方式等方面分析态度的差异。以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很少,陈财英[23]等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南宁市高校大学生进行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发现南宁市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较低,在接受性教育方面,只有%的大学生受过系统的性教育,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及医学生对同性恋权利的认可程度分别高于男生和非医学生[35]。李钟艳[24]对250名医学专科生进行了同性恋的认知调查,不同性别的医学专科生在对同性恋的认知程度和性观念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张雪芬[25]从社会学角度对山西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认同进行调查。从心理学的角度,尚未发现单独以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对象的研究。
内隐态度相关研究 黄伟东使用GNAT程序对50名大学生进行内隐同性恋态度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内隐同性恋态度倾向于消极;男生的内隐同性恋态度比女生更消极[26]。
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相结合的相关研究 使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仅有台湾私立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涂沅澄和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陈学志,以主修心理学和辅修心理学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大学生同性恋态度量表” 并进行施测测量外显态度,同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内隐态度,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大学生群体虽于外显态度量表上表示自己不会排斥同性恋者,但于内隐测量程序中却是对同性恋者持有内隐的排斥态度[27]。
研究中的局限与不足 综上所述,以往研究中具有一些局限和不足:①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综合院校(包括一部分医学生)、师范院校大学生,尚且没有单独以医学院校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②研究方法。外显态度的测量除了对美国1974年同性恋态度量表进行修订外,更多地使用自编调查问卷或量表,形式都是单选题和多选题;内隐联想测验中目标概念均使用与同性恋或异性恋有关的词语,而没有使用其他刺激材料代表目标概念。只有台湾的文献中进行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和内隐态度相结合的研究,但其对象是主修和辅修心理学的学生,缺乏一定的代表性。③研究内容。目前对同性恋态度主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对认知维度研究的比较多,没有考虑到其他维度存在的可能性。编制问卷题目的过程中有的只考虑对同性恋整体的态度,有的只考虑对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罗曼。“同性恋”研究文献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4):34.
2 二言。同性恋研究的历史演变[J].中国性科学,2004,13(1):26.
3 王云贵。我国医学生培养目标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3-4.
4 倪晓,沐炜。关于同性恋成因研究综述[J].红河学院学报,2003,1(2):45.
5 Melanie C. Steffens, Dr. rer. and Explicit Attitudes Towards Lesbians and Gay Men[J].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2005,49(2): 40.
6 王秀丽,彭杜宏,吴铁钧。大学生内隐与外显合作态度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08,(1):129.
7 Wilson T D , Lindsey S , Schooler T Y. A model of dual attitudes[J]. Psychological Review , 2000 , 107 (1) :101-126.
8 马子媛。内隐态度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0):74.
9 Greenwald A G,Banaji M R. 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Attitudes,Self-Esteem,and Sterotypes[J]. Psychological Review,1995,102(1):4-27.
10 James H. Geer, and Gloria G. Robertson, Attitudes in Sexuality: Gender Differences[J].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 2005,34(6):671-677 .
11 高旭辰,吴明证,梁宁建。IAT效应在不同目标概念水平上的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4):628.
12 Greenwald A G,McGhee D E,Schwarz J L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implicitcognition: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8,6: 1464-1480.
13 蔡华俭。Greenwald提出的内隐联想测验介绍[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 339-34.
14 Gregory M. Herek, Gaps in Public Opinion About Lesbians and Gay Men[J].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2002,66(1):1-2.
15 汪亮,余翠萍,黄阿毛,等。粤、港、澳三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8):970-971.
16 刘雪红。香港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实地调查报告,2008.
17 张涵,孙婷婷,王鹏。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和态度调查[J].中国性科学,2008,17(9):9-12.
18 郑小蓓,张秋媚,陈岳标,等。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7):456-458.
19 庾泳,肖水源,向莹。同性恋态度量表的构建及其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74-176.
20 张笑笑,杨晓莉,张奇。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归因及态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10,26(2):71-73.
21 衣英欣,程宇,刘兴来。齐齐哈尔市不同性别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性别差异[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6:158-159.
22 吕少博。师范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及态度改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3 陈财英,韦义萍,吴伟强,等。南宁市高校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6):504-505.
24 李钟艳,任光祥。医学专科生同性恋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19(2):91-92.
25 张雪芬。山西省医学院校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认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06.
26 黄伟东。大学生内隐同性恋态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7 涂沅澄,陈学志。个体之外显测量与内隐测量比较――以对同性恋所持态度为例。台湾。
同性恋调查报告2
实践与态度
同性恋回避?漠视?还是面对
中国同性恋大事记
同性恋的现代成因趣谈
奥巴马承诺争取同性恋从军权
围绝经期妇女避孕节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鲜活细节刺探女人心中的性幻想
男人“性事”面面观
中国2000万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性压抑
张氏孕期怯症身亡——谈谈“妊娠合并心脏病”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面面观
人工授精,并非万能
第一代和第二代试管婴儿
第三代试管婴儿
囊胚期胚胎植入术
“人造子宫”的困惑
卵巢组织冷冻保存及其应用
从精液分析说开去
试管婴儿技术与宫外孕
计划怀孕前的心理准备
当前女大学生性行为分析与性教育策略
日本法国已婚育龄女性避孕措施使用差异分析
了解“性”事提高“性”趣
一次完美性爱 持续两周快感
速解做爱后疲劳小窍门
过性生活要学会“五讲四美”
夫妻性交流六大禁区
心灵沟通,分居夫妻的激情维系
哪些人该防勃起功能障碍
男人坚持不“泄”五密招
男性购买安全套,不能一味要“均码”
人造精子:五年内女性可独立生子
国外解决性冷淡有新法
英国女性的性生活犹如“欲望都市”
意大利华人非婚生子现象令人忧
避免非意愿生育的“第三道防线”人工流产
补救措施应用的最佳时机——早孕阶段
徐晋勋少女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我国“少女妈妈”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西方“少女妈妈”现象面面观
医生手记:少女怀孕的危害
医疗服务机构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明天的妈妈 为了妈妈的明天——浅谈社会工作者和“少女妈妈”
和谐社会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
应对“少女妈妈”问题的政策、原则和措施
谁对“少女妈妈”及其带来的新生命负责——设立出生登记和身份确认制度的意义
青春健康同伴教育在闵行
同伴教育:有话大家说
上海市区家庭生殖健康教育现状及其对青少年生理知识的影响(续)
夫妻敌意与性障碍
工作并非性生活杀手
恋人们,同居前请三思
性生活融洽的秘诀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感染者人数增加
男性同性恋人群感染艾滋病危险增大
艾滋病离我们不遥远,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全球性行为调查报告显示:忠诚婚姻还是世界主流
非洲处女膜检查招惹是非
海外的性教育
同性恋调查报告3
关键词同性婚姻;人权保护;合法化
一、同性恋的历史发展
认识到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必要性,首先要对同性恋有个清楚正确的认知。同性恋,普遍称为gay或者lesbian。同性恋文化自古以来就不可避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史有记载:《战国策・魏策》中记载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1]。与深受基督教思想的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史上对同性恋的生存空间,还是相对宽容些。我国在1997年新《刑法》删除了惩罚同性恋行为的流氓罪,实现了非刑事化的第一步。直到2001年4月,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把“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单中删除,实现了同性恋非病理化,为保护同性恋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基石和理论基础。
如今随着思想不断解放和社会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同性恋者加入争取同性婚姻平等权利的队伍中来,那么我国是否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问题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正确认识和关注目前同性恋及其权益的保护
同性恋一直被大多数人以为是一种精神疾病,但实质上,性取向是与生俱来,是多种因素的结合体。例如遗传基因,性激素等。有些医学组织认为,同性恋可以得到治疗,但是受到了医学界和科学界的批评,因为它们带来的压抑感有时会导致治疗者出现焦虑、抑郁症状、甚至自杀观念[2]。世界卫生组织于1992年纠正同性恋属于少数人的自然现象,而非心理障碍。
因为缺乏法律的保护和规范,同性恋者可谓是生活在“无约束,无保障”的世界,提高艾滋病的传播几率。对同性恋者婚姻生活的立法约束,成了社会稳定的必要手段。。
三、同性恋现象存在的普遍性
据相关调查报告估计,同性恋群体约占全国人口的3%~4%,这意味着在人口基数如此之大的国家里,同性恋的人数在3200万~5200万左右。正如近代社会学者李银河所言:“如果同性恋行为模式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他动物中也没有这一现象,在人类中也只是极个别才有的,那么研究它的意义就会降低。”[3]据李银河与新浪网合作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60%的网民支持同性恋婚姻,超过80%的网民认为同性恋者应和其他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同性恋者权益的保护,立法者有必要先一步做好准备。
四、同性恋者所面临的困境
虽然同性恋正逐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宽容,其可见度也提高,但毕竟受到传统观念,宗教信仰的压制,以及公众对同性恋神秘的猜测,使这一群体受到诸多歧视,在社会上处于弱势。
据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近80%的同性恋者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选择和异性结婚,利用异性婚姻来掩盖自己是同性恋者的事实,给同性恋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据调查,因为受歧视,30%-35%的同性恋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超过半数人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4]。从这一调查发现,公众对同性恋者的误解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甚至是心理健康。
同性婚姻因为在国内无法得到保障,没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和让其呼吸的氧气,更多的同性恋者选择移民。但调查显示同性恋者普遍存在共性,即他们的才智平均值在普通人之上,其中有些人相当高[1]。其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也是相当高的。并且目前移民也存在重重阻碍,这容易让同性恋者陷入比之前更不公平和苦闷的境地,那么这一群体的苦闷和心理压力无疑会成为社会定时炸弹。
五、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理依据
其一,我国《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平等权和婚姻自由,即任何人不论社会地位,出身,性别,语言等区别都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而这个权利包括追求幸福的权利。正是因为有宪法的支持,从法律层面上说明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的必要性,宪法成了最大的法律后盾。
其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少数人权利不得否认,政府禁止干涉少数人的权利,特别是禁止所有的一体化和同化压力以及对少数人构成威胁的措施[5]。虽然同性恋文化并非主流文化,但仅因为其性取向异于常人,而将其排除在法律保护的边缘,是缺乏正当性的行为。同性恋者一直被世人以“社会道德”所压制,那么究竟社会道德是什么?社会道德是随着一定的生产关系形成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古代父母包办婚姻被看做是符合道德的事情。但是对于如今的社会,包办婚姻俨然已失去其正当性。只要同性恋婚者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对社会的稳定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三,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纵观法律,并没有明文禁止同性恋婚者享有和异性婚者平等的权利。《婚姻法》旨在保护因婚姻关系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性恋者必然也会出现异性婚姻相同的问题,但是他们却不能通过法律途径来保障权益。给予同性恋婚者一定的权利,并不是在支持鼓励同性恋,而是保护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根据研究显示,同性恋者所占的比例是趋于稳定的,不会因为法律禁止而减少,也不会因为法律认可而增长。笔者认为,在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同性恋者方面,国家应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六、同性恋婚者立法保护的现实意义
正如李银河立法提案中所说,同性婚姻因为没有生育能力,必然是有利于计划生育国策的顺利实施,同时解决了流浪儿童带来的社会问题,实质是一举多得的手段。有人关注到,在同性婚姻的家庭成长的孩子有可能会使这些孩子也转变成同性恋。如果在同性恋婚者家庭成长的孩子会成为同性恋者,那么为何在异性婚姻家庭,也会出现同性恋者?
在赋予同性恋婚者合法权利的同时,他们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正因为同性恋者没有家庭模式的约束,随意更换性伴侣。只有对其立法上的约束,才能更加使社会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
根据达尔文自然规律中“适者生存”的原理,国家为何不让这一群体享受与普通人平等的权利呢?我国社会对同性恋和艾滋病的联系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事实上同性恋并非是艾滋病的温床。据调查,艾滋病40%是异性传播,10%是同性传播,如果因为说同性婚姻会造成更多人感染艾滋病,那么是不是为了预防艾滋病,也要禁止异性结婚呢?国外对同性恋保护的事实证明,此举并未给社会带来什么不利的后果,反之,社会得到进一步的稳定和发展。
让同性恋者结为伴侣,不仅可以保护到这一少数人群的合法权利,也能更好地规范这一群体的行为,是保护同性恋者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较容易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的。
七、结语
我国的同性恋者虽占少数比例,但是数目却是不容小视的。国家应该听到这一群体的呼声,用立法的力量,去保护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给予同性恋婚者一定的权利。随着社会对同性恋的接纳度,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同性恋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2013-03-17]
[2]Appropriate Therapeutic Responses to Sexual Orientation .美国心理学会 [引用日期2013-03-17] .
[3]同性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版
[4] gay吧 一名同性恋者实录 百度贴吧
同性恋调查报告4
同性恋婚姻的尝试
不管你从报纸上看到了什么或听到了总统激情昂扬1991年,当Ninia Baehr与Genora Dancel在夏威夷州宣誓结婚的时候,没有州,甚至没有一个国家承认同性恋结婚的权利。与此同时,同性恋权利组织反对他们的结合,他们担心这将引发反同性恋者的反感。可以很肯定的说,大多数的美国公众还没有考虑到同性恋结婚的问题,因为这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同时,75%的美国人认为同性恋之间的性关系是不道德的,只有29%的美国人认为同性恋可以领养子女。1980年代,当旧金山监事会成为这个国家第一个承认这种关系的市议会,市长范士丹否定了这个法令。
今天,包括Rush Limbaugh在内的三分之二的美国人都支持同性恋民间组织;九大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已经承认了同性恋婚姻;另外九大州已经承认了与婚姻利益有关的同性恋民间团体或者民主组织。在2012年的选举中,马里兰州、缅因州和华盛顿的选民认可了授权承认同性恋婚姻的宪法修正案,明尼苏达州的选民也拒绝了一项禁止同性结婚的修正案。
《财富》中文版
(下)
在中国,奢华竞逐
在立体营销攻势下,中国似乎正在变成奢侈品牌竞逐的乐土。
“香榭丽舍大街上的那家旗舰店以奢华闻名于世,是该品牌在全法国最大的旗舰店……每人只能凭护照购买两只包。这么一家奢侈品店怎么可能为我包场呢……它却忽然变得谦恭而客气,用欢迎女王的礼仪欢迎我。”
这是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自传《独自上场》中的片段,描述的是她在法网夺冠后在巴黎帮朋友买包时,在品牌旗舰店所受到的VIP包场礼遇。然而,得到奢侈品牌“礼遇”的中国人不只李娜一位。数据显示,从2010年起,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年均增速达到了18%。随着中国人奢侈品消费能量的不断释放,各大奢侈品品牌都对中国市场青睐有加,纷纷扩大门店,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2010年,杰尼亚、路易·威登分别在上海和杭州开设了旗舰店,2011年博柏利(Burberry)在北京开设了在中国最大的门店,2012年10月伯爵亚洲旗舰店也在香港开张。麦肯锡的调查报告预计,到2015年,中国消费者将拿下全球奢侈品市场20%以上的份额,并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经济学人》
美国经济处于悬崖边上吗?
奥巴马必须做更多的事情来阻止经济陷入深渊,他有机会去解决美国的财政状况。
美联储主席本·伯克南从未因他的话语而出名。但是他生造出来的“财政悬崖”却流传甚广,这个词描述了以下情况:如果政治家不同意避免它们,税收收入和开支的削减将在2013年年初打击美国经济。
这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财政悬崖的阴影已经打击了企业的投资信心。美国消费者的信心也已经开始动摇。消费的增长是缓慢的,也许在第四季度增长率只有1%。世界的决策者正在烦恼:澳大利亚的中央银行已经降低利率。
这些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被夸大了。在短期内,经济灾难带来的危机是微小的。从中长期来看,对于奥巴马来说,这既是真正的威胁,也是真正的机会。奥巴马总统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不仅是如何避免财政悬崖的出现,而且需要把美国放到一个稳定的财政轨道上。对于这样的解决办法,他触手可及,他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科学美国人》
50年、100年及150年以前
以下是《科学美国人》往期杂志中提到的一些编年史式的创新和探索。
1962年11月,关键词:社会剥夺
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通过研究猴子的社会行为来了解人类的行为和发展。
猴子出生后把它们与母亲分离,并使得培育与照顾它们的条件更加可控,这样我们就能得到更大的成活率,但前提是在移动它们之前要避免母亲们的抗议。否则这些猴子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
1912年11月,关键词:巴拿马运河
当我们说对巴拿马地峡的征服是和平壮举时,我们能将这一点再延伸吗?事实是,在指定的时间点之前,这条运河为运输作准备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1862年11月,关键词: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