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品德评定自我总结报告(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462148

【导言】此例“品德评定自我总结报告(精编5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德育自我总结1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 体验式教学 实施策略

一、中职“体验式”德育课实施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高效教学形式。

中职德育课开展“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将德育内容形象化、生活化,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二、中职“体验式”德育课实施方法和途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体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体验式”德育课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创设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情境。

在学校烹饪二年级学生学习“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一节时,笔者结合学生的专业以视频 “厨师秀刀工”作为导入,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才能学好刀工这门课。通过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为探究新知做好了准备。

2.合作探究、理解新知、自主体验

职校生由于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的不足导致其对问题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小组合作探究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不仅有利于他们全面、正确地理解问题,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展的实质、途径,笔者组织学生对“交通工具的演变”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理解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等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3.内化提升、运用新知、深入体验

德育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将科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内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人生遇到的相关困惑,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体验以实现知识的内化。

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等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就“逆境出人才还是顺境出人才”展开辩论。学生通过列举事例、谈感受,进一步明确了顺境、逆境对人生成长的作用,掌握了战胜困难和挫折的科学方法。

4.总结评价、明确意义、强化体验

总结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学生及时总结、反思课堂体验,巩固初步树立起来的科学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中,笔者通过强调本课的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该主题归纳知识点,总结自己本节课的表现与收获。通过总结评价,学生理顺了各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5.课外拓展、接轨社会、升华体验

课外拓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触社会,丰富体验,为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课后,组织学生开展了“就业,你准备好了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分析本校学生就业案例,学生对就业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为顺利就业做好了思想准备。

三、中职“体验式”德育课实施的思考

1.情境设计是关键

情境设计必须遵行德育课的“三贴近”原则,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寻找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源,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同时,教学情境还要突出情感育人的功能,让学生在情感共鸣中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2.学生体验是中心

只有让学生成为体验的主体,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对象和自我的双向构建,才能确保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行为方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留有充足的体验时间以确保效果。

3.教师引导是保障

德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情感体验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各种表现,适时点拨,使学生的体验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确保德育的实效性。

四、小结

总之,中职德育课开展体验式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德育目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并适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艳。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德育自我总结2

我校从三月份底较好地完成“学习教育”阶段工作并报“县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检查验收,得到批准转段后,就积极开展“自查总结”阶段的相关工作。让集中教育活动继续在关坪小学中心校及下设各村校内有条有序地进行。“自查总结阶段”在校师德师风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组织下,“自查总结阶段”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自查总结阶段”的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把握重点、广纳意见

根据上级要求和校师德师风领导小组的计划,在这“自查总结”阶段我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学生会、教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学生、家长、社会多方对学校及学校领导班子、每个教职工的意见,听取他们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同时在教职工内部召开民主生活会等形式收集意见。并把各方意见进行了认真的归纳、整理,对出现的问题切实地加以解决。首先:学校在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思想、办学行为等方面都得到名方很好地评价,同时我校无乱招生、无乱办班、乱收费等现象。其次:在以周耀军为校长的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廉洁,坚持以人为本、民主治校、关心教职工的疾苦,在工作中均无安于现状、应付了事、不求进取等现象,在教职工中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我们的教职工90以上都是本乡人,深知山区教育的现状和与外界的差距,所以在爱岗敬业、爱心和责任、遵章守纪等方面也做得较好,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更无向学生及家长索要财物、向学生强行推销教辅资料及、进入色情场所等不良行为发生,也真正做到了洁身自好。有个别教师以前有谩骂学生及歧视低差生的现象,但经教育后都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保证以后不会再有类似情况发生。另,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写好“自查总结”,并经校师德师风办公室检查合格后,报校长审阅合格后方可存入教职工个人档案,对不合要求的坚决要求认真检查、重写总结。

二、积极开展“五学五查”活动

在本阶段我们还在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中积极开展“五学五查”活动。我们还根据自己学校和学校教职工的具体情况把“五学五查”与领导及教职工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自找差距,大家提意见,领导点评,然后还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写好“自查总结”,并经校师德师风办公室检查合格后,报校长审阅合格后方可存入教职工个人档案,对不合要求的坚决要求认真检查、重写总结。

有个别教师以前有谩骂学生及歧视低差生的现象,但经教育后都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保证以后不会再有类似情况发生。通过“自查总结”阶段的集中教育学习,让领导和教职工从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加激发了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在山区艰苦的环境中,兢兢业业教书育人,遵纪守法,克服自身缺点,注重师德修养,可以说不论是领导还是教师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真是自已受教育,全社会得实惠呀!

范文2:

自从学校今年提出加强行风建设,在教师队伍中实施师德师风整顿以来,我明确了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要加强教师工作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形成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因此,我严格按照县教育局的指示精神及学校的要求行事,支持、配合上级部门及学校搞好行风建设,努力争取做一名合格教师,展示新世纪教师风采,树立了教师的新形象。

艰苦创业、爱岗敬业是一名教师的本职。县教育局提出:全县教师要艰苦创业、爱岗敬业,争做艰苦创业的表率,爱岗敬业的表率。为此,我在教学中,自始至终都认真严格的要求,检查自己,在上课、备课、作业批改上都一丝不苟,从不计较报酬;在班主任工作中,坚持走进学生中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教育学生,耐心地给他们做工作,在学习上、生活上我都成了他们最知心的朋友,我还经常进行家访,与家长多角度交流,以便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同时也说服了学生家长与老师、学校一起共同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团结协作是学校教学工作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根本保证。能不能搞好团结,是衡量和检查教师素质高低、师德强弱的重要标志,通过转变作风,可以树立团结协作的教师形象,可以树立务实高效的教师形象。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解决好当前教师道德品质作风纪律这一全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真抓实干,最老实的办法就是一件一件地抓,抓一件落实一件。在师德师风整顿过程中,我积极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做人的道理;学习他们教学的经验。努力与各年级各学科教师加强练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实提高自身修养

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经之路。很多教师包括过去的我都认为,一个大学毕业生教初中学生还有啥难的?但随着改革春风的吹拂,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把“教书”这个职业稳固下来,使自己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要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就得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我注意加强学习,一是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让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法可依”;二是学习专业知识,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争取做到“术业有专攻”。通过学习,我发觉自己的确长了不少知识,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心应手了。

争做合格公民的表率,这不仅是社会各界的事情,更是为人师表的教师的头等大事,教师更应首先做到这一点。为此,我认真学习了中央有关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纲要,按照纲要的要求,争做合格公民。在学校,我时常按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教育学生必须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做到“文明、守法、诚信”,从小事做起,如不随地乱丢乱扔,不横穿公路等等。

我在师德师风整顿中做了些努力,但仅仅是一个开端,要想整顿工作作风,我决心长期坚持,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是教育工作正在做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人民满意。

范文3:

为了全面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内容纲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我校师德师风建设质量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质量,进一步增加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切实纠正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树立教育的新形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特对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总结。

一、完善组织机构,加强民主、科学的管理

1、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领导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事宜。

2、学校制定了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并将师德工作纳入学校工作首位。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教育。教师既要教学生学好功课,更教学生学会做人。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高尚道德品质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做一个身教重于言教为人师表的楷模。为此,学校实行了师德一票否决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求每一位教职工都必须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严格遵守各项相关规定。把为人师表作为一个重要标准,来衡量检点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合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强化了宣传动员,立志终身学习

1、学期初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大会,学习学校年初制定的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学习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工作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目标等。

2、以不同的形式向社会宣传,引起社会的关注,让全社会来监督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设出一支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师资队伍。使全体教师都能履行好培养人才的神圣职责。

3、知识经济的到来,新课程改革的上场,使人们日益感到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不得不促使教师们参加到学习中来,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老师们已经形成共识,也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拥有微机的家庭日益增多,老师们自觉地学习业务知识与技能,促进自身全面的发展。

三、进行测评,增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与自我约束力。

1、自评是基础,互评是动力。教师依据师德师风建设的标准和职业道德的个体评价要求,对自己的为人师表,敬业精神,协作观念,学生爱心,廉洁从教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找准切入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广泛的发扬民主,相互评价同事在职业道德上与现代教育理念不相符合的音符。从而互相学习、监督,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在两个学期的期末针对全体教职工邀请学生及家长对其进行了不记名问卷测评,学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对测评结果进行了汇总,并针对结果认真进行了反思,以求表扬先进,查找不足,立足整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的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强,缺乏应有的活力。

2、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对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能力差。

五、整改的措施。

1、对年轻教师要与优秀教师结对,以优秀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经验来促使他们进步。

品德评定自我总结3

一、优化评价内容

品德教材的每一课内容都指向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也应该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设计最优化的评价内容,将综合性评价落到实处。

1.在“总结巩固”中拓展

在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后,评价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的达成度是品德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巩固”为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梳理本课学习成果。

例如,在教学《小心“电老虎”》一课时,笔者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树立安全用电意识,培养良好的用电习惯。2.能安全使用家用电器,在发生触电等事故时有自救和救人的能力。3.学习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确保用电安全。了解违规用电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和灾祸。为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后,笔者要求学生通过查资料、观察了解、说心里话等方式,根据所学的“安全用电小常识”“我家的用电安全隐患”“我想对( )说”等内容,在《我的成长册》中制作一期手抄报。学生们兴趣浓厚,积极筹备并精心制作,很好地完成了手抄报。手抄报内容紧密结合学习内容,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并在生活中举一反三。如此,不仅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了学习成果,也考查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反映了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为科学评价学生的品德课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2.在“诉说心声”中内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品德课程重要的学习目标,对其考查也一直是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从中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一课后,学生已初步意识到加强沟通是解决与父母之间摩擦的重要方法,许多学生也意识到自己曾经在处理与父母摩擦问题上的不妥之处。于是,笔者顺水推舟,让学生在《我的成长册》中给父母写一封信,可以向父母道歉,也可以向父母说说其他心里话,以此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状况。这样的评价内容聚焦儿童的日常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宣泄情感的通道。孩子们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情感自然流露,甚至一些学生写着写着就哭了……此时,“诉说心声”已不仅是一项评价内容,更成为促进学生情感内化与升华的推手。

3.在“实践活动”中践行

知行统一是品德课程重要的学习要求,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和质量,是品德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可尝试以“实践活动”为评价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在行动中体验和践行道德认知,同时,为品德学习评价积累重要的实践资料。

例如,在教学《我是文明家庭一分子》一课后,笔者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帮助学生建立了“家庭图书室”,向全班同学进行“好书推荐”,并以照片的形式在《我的成长册》中呈现成果;在教学《诚信真可贵》一课后,则号召学生开展寻找“身边诚信的人”、搜集“诚信名言”活动,并以文字描述的方式在《我的成长册》中呈现成果……以此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行动中践行道德认知,实现知行统一。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和内容,选择不同的“实践活动”作为评价内容,如作品展示、演讲、宣传稿等。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深化学习成果,而且可为评价积累素材,使品德评价体现“综合性”“科学性”。

二、引入多元评价主体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应关注过程,追求多元。为此,我们在评价中,应注重采取多元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等多主体、开放性评价,从不同维度关注学生的道德体验、感悟和进步。

1.用自我评价表达道德感悟

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学习表现和成果,能帮助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从而在反思中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回顾,通过表达自己的学习体验、感悟,进行自我评价,在反思中实现道德成长。

例如,在教学《诚信真可贵》一课之后,笔者请学生在《我的成长册》中写一写“我的诚信小故事”,以此评价学习成果。学生们或回忆自己诚实守信的经历,在字里行间中流露自豪感,更坚定了做人要诚信的信念;或回忆起自己因不守信用而造成的后果,坦诚写下自己的悔恨之情和改过的决心,让人感动,更让人感受到了一份诚实与成长。这样的评价引领学生回到道德现场,回顾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在反思中实现新的成长。

真正的品德,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自律。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品德评价中不可或缺。为此,对于学生的自我批评,教师应该充分地予以呵护与肯定,并作出适当引导,以保护学生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2.用同伴评价期待道德成长

同伴是儿童道德成长的重要他人,尤其是同班同学,每天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最了解对方的成长过程,在评价中具有真实、客观的优势。为此,我们在品德评价中,可积极引入同学这一评价主体,为儿童的道德成长提供一面镜子。同时,也为教师把握每一个孩子的道德成长状况提供参考。

例如,在教学《退一步海阔天空》一课后,笔者在《我的成长册》中设置了“同学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宽容之星”两栏,请同学们结合具体事例,评价自己是否是一个懂得宽容的人,同时,自选眼中的宽容之星,表达对身边真实事例的感想。孩子们认真回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反思自我,写下了“同学眼中的我”;并以宽容的眼光,重新看待自己的同学,寻找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这样的评价将自评与他评自然融合,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过积极、愉快的生活。评价之余,教师提出:评价不仅是为了总结过去,更为了给未来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由此,孩子们立足自己的成长实际,畅想未来的自己,期待更美好的成长。

3.用家长评价激活儿童生活

家庭是儿童品德养成与发展的重要场所,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品德评价要特别注重结合家长评价,链接儿童的家庭生活,激活儿童家庭生活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父母――我特别的朋友》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生活中与父母交往的点点滴滴。孩子们或幸福、或悔恨、或遗憾、或期待,有许多话想要对父母说,有许多情想要向父母倾诉。于是,笔者顺势在《我的成长册》中开辟了“我想对父母说”板块,并请家长作出回应,为学生提供倾诉平台,更为父母提供与孩子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也借此评价学生的品德成长。学生们尽情倾诉,在手册中写下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父母深受感动,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和希望。看着父母的评价,孩子们都动容了,纷纷表达了改进自己的决心。这样的评价,还原了儿童的家庭生活场景,激活了儿童生活,让儿童在与父母的互动中体验亲情,深化道德体验,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三、综合使用评价方式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都强调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评价方式,并提出了观察、描述性评语、作品评价等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选用多种评价方法。

1.多主体描述性评价

描述性评语的评价方法具有系统性与概括性的特点,能将评价结果明确、直观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纠正。这种评价方式适用于一课教学后或某一学习阶段结束后。在实践中,我们可适当“修改”这一评价方法,将同伴互动引入评价主体,会收到更好的评价效果。

例如,在教学《让我们同行》一课后,笔者请同学们用描述性语言对同学互帮互助的情况互评,老师则据此作出总结评价。其中,吴同学在《我的成长册》中讲述了自己学骑自行车摔倒受伤后,杨同学及时帮助和照顾她的感人故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感动和感激。杨同学看到这一故事,眼眶湿润了,拿起笔写道:“帮助你,我很乐意,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呀!”此情此景,笔者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在吴同学的《我的成长册》中写道:“从故事中,徐老师看到了杨同学的善良与乐于助人,她是你我学习的榜样。而从你的文字中,我更看到了感恩之心,你同样是所有同学学习的榜样!”引入事件、人物的描述性评价还原了学生的生活场景,强化了评价的激励功能,更为学生的品德发展提供了指引。

2.单元测验式评价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对应试教育的批评之声日盛,许多小学品德课教师开始排斥测验。实际上,合理使用测验这一评价方式,有助于巩固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尤其是品德课程中一些常识性及认知性内容,很难凭借一般的观察来实施评价,而通过单元测验或期末教学评估的方式进行评价,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亲情树下我成长”“成长的摇篮”“交往是堂必修课”“安全伴我行”。其中,“安全伴我行”单元知识性较强,涵盖用电安全、交通安全、交往安全等内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很难系统地在学生生活中通过观察来了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测验式评价,系统了解学生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如此,既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又可以借助测验,巩固学生认知,引领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实现安全生活。

3.活用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是指在品德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等进行的数量化评价,它能整体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适用于单课教学后和期末量化评估。为实现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应细化每一课量化分值,明确每一分值的达标要求,合理分配平时表现和纸笔测试的分数权重,形成期末综合评估成绩。

例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时,笔者把全册13课内容分别赋以4分左右的分值,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在学期末将每课所得分值相加,即为每位学生的过程性总分,满分为50分;再将测验式评价成绩以50分制计。两项合计满分100分,即为对学生学期品德学习的综合评价。这一综合评价反映了学生品德学习过程中方方面面的能力和表现,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同时,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学生们品德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以评价促进学习。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这要求我们必须保护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和生命活力,不断优化、创新评价方式,真正用评价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个人德育评价总结4

一、责任教育背景下的德育评价建构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

德育管理特色遵循着与学校教育特色保持高度统一的原则。德育评价的根本作用,是为了提升德育管理水平,根本任务是形成与学校教育特色保持高度一致的德育管理特色。

德育评价在操作层面着力,是为了更好地支撑管理特色和教育特色框架,更好地把握德育管理特色与学校教育特色之间内在的承继性关联。

坚持“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学校教育特色”之间的统一性原则,建构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是解决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德育与师生生活远离”、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智德分离”现象的科学方法。

(二)实效性原则

实效性是德育评价的典型特点,体现着学校教育特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新规律、新内容”,同时也发挥着检验德育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作用。因此,学校教育特色的高效落实,取决于德育管理的高效落实;德育管理的精细成功,取决于德育评价的科学精当。

评价会对管理效果进行直接的反馈,从而对管理产生客观的评判般的影响。因此,德育评价的科学建构,才是提升学校德育管理有效性的关键问题,才是事关学校教育特色整体高效落实的关键问题。

二、责任教育背景下德育评价两维目标的建构

建构德育评价的两个基本目标,有针对性地积蓄管理的核心力量,逐步形成德育管理的高水准,从而保障学校教育特色的加速实现。

目标一:规范德育“自主管理”体系,提升德育特色管理水平。

建立适应校情的德育“自主管理”体系,使师生自觉地把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德育管理目标,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能力,积聚精神正能量,使师生互为榜样,共同成长。

用“以人为本、师生共同成长”的治学观念指导德育管理体系运行的全过程,以“年级、班、师生个人管理评价量化指标”为基本框架,以“自评与互评和检查累积情况”相结合、“个别辅导与每日测评”相结合、“评估与评优”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随时更新、补充德育管理体系的操作方法,增强德育管理体系的操作力度,保障体系操作的成功。

目标二:实践全员德育的大德育观,强力做实学校教育特色。

用“落实责任教育,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这一全员德育的大德育观,实践德育评价系统。完善德育制度的建设,优化德育工作系统,细化德育各级管理部门的评价指标,使评价在管理中实现,管理在评价中完善、提高。全体教师按“责任岗”分工上岗,全天候地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执行责任岗管理职责和评价标准;管理人员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管理评价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而实现全员、全面、全程的大德育。

三、责任教育背景下德育评价基本内容的建构

我们坚持“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学校教育特色”之间的统一性原则,务实分析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据《学校德育序列管理――评价细则》,确定将评价分为3项一级指标(思想责任意识、行为准则、个性品质)和 15项二级指标(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意识、知责知行、诚实守信、个人耐力、合作精神等),细化的评价内容避免了管理的空洞和德育评价内容的概念化。

(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

1.总体评价指标的确立。

从师生每天的生活细节入手,寻找到适合师生心理特点的、具有现实特征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充满生命力的评价指标,而“3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的确立,恰恰体现出了德育的实效性,展示出了德育评价的严谨性和可行性。

通过“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管理评价模式的科学操作,进一步强化管理与评价的结合,通过利益驱动、层层反馈、重点讲评等,促进评价目标层层落实、环环紧扣的良性循环,形成从德育管理到德育评价的自然生成过程。

2.强调评价体验的作用。

重视管理价值的向下传递,强调评价体验,利用真实的评价体验,直接与对师生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行对接。“教师、学生、家长”三维评价体系的运行,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对学校德育的内化动力与调节力,从而在师生“教”与“学”的空间中和时间上,进行德育评价“各类指标的制定、操作体系的论证、运转模式的融合”等综合性建构,使“观念、思想”成为有审美价值的道德实践。

(二)多维度评价模式

1.“多维评价”模式的科学运用。

“多维评价”的各级指标,是在对学校的教情、学情等一系列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系统和有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的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向纵深引领,让其在师生“教”与“学”的生活中自然地生成,由于这是在师生教育生活中自然生成的标准,因此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保证了各级指标的认可度、满意度。

“多维评价”模式的科学运用,是德育评价的核心内容,起着激发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能够促进评价指标的高质量完成。对评价模式运用过程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能创造性地论证解决,从而助推德育管理“成特色上水平”。

2.全方位德育评价的实施。

全方位德育评价的实施,是指把各级评价指标覆盖在师生的“空间维度、时间维度”上,强调的是评价的全方位、全天候覆盖。

德育评价在总体指标下,划分成不同层次、多个可以具体实施的分指标、子目标。细化、量化评价指标,从师生的“思想责任意识、行为准则要求、个性心理培养”等方面的实际出发,将评价指标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层次(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过程评价);各年级根据评价的总体指标,遵循师生身心发展规律,搭建各年级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评级指标(分年级指标,结果评价),形成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指标结构。

四、德育管理评价基本建构带来的思考

在德育评价取得了一定成果、解决了一些难题的基础上,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索和研究。

(一)关于师生个性化评价的思考

我们通过《学校德育序列管理――评价细则》中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分析,呈现出的仍是有相似性的“一群人”,而不是个性鲜明的“一个人”,在这方面我们仍在进行着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二)关于多维度评价模式的思考

品德评定自我总结5

我国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工作,以核心价值为标准,坚持测评主体和场所多元,注重多方沟通,重视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考察。在大陆地区今后的德育工作中,品德测评需瞄准测评目的,发挥测评教育功能;拓展测评主体,丰富测评内容;强化过程测评,善用多元方法。

关键词

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核心价值

鲍金琳,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硕士研究生

品德测评是指对个体品德的测量与评价。它作为了解品德教育成效的方法,有助于教师依据测评结果更好地调整教育活动,实现品德教育的优化与持续发展。自2004年我国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品德促进方案》以来,台湾地区的品德教育工作就围绕着核心价值与行为准则的建构与实践开展。截至目前,台湾地区设立的核心价值共有30项,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华儒家思想、西方伦理原则、台湾本土美德以及企业界关心的就业力四大方面。[1]了解学生在核心价值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而改善下一阶段的品德教育工作,成为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的重要目标。[2]本文通过分评当前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的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大陆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测评提出一些建议。

一、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特色

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工作主要分为形成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两大类。形成性测评主要通过品德联络簿、行为检核表、档案记录、服务学习记录卡、轶事记录、品德学习单等方法开展,而总结性测评则以每学期末的成绩报告单为依托展开。此外,有些学校还会统计分析学生中途辍学、上学迟到、在校意外受伤人次,以及违反校规情形、全年学习综合竞赛成绩、拾金不昧行为等,进行前后比较,以了解学生品德进步状况。也有一些学校在学期末制定品德教育回馈表,学生和家长各一份,为了解品德教育教学改进作参考。综合分析这些测评方式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的特色。

(一)测评以核心价值为准绳

以核心价值为准绳开展测评是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的重要特色。当前,台湾地区小学确立的核心价值从三个到六个不等,每一个核心价值都附有简洁易行的行为准则,作为老师、家长对学生以及学生对学生品德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的重要参考。这些行为准则在制定上遵循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要求由低至高,由简至繁。学生参照这些标准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表现,把握努力的方向;教师参照这些标准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这种测评不追求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而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将自己现在的品德行为表现与过去相比较,逐步提高学生的品德行为。以行为检核表为例,每一份检核表上都印有核心价值的具体行为准则,让学生和家长对照检核项目按照五分制的标准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同时,检核表上还设有家长回馈一栏供亲师交流。见表1。

(二)测评主体和场所多元

一方面,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的开展囊括了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多个主体,从不同角度测量与评价学生品德行为状况,增加了测评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另一方面,测评兼顾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和公共机构等多个场所的表现,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品德状态。以服务学习记录卡为例,记录卡内容包括机构负责人的评议,服务学习的内容摘要、心得与反思,服务照片或相关证明几个部分。其中,机构负责人的评议和学生的心得与反思是品德测评的主要内容。台湾地区小学生常见的服务机构包括校园、社区和公共机构,因此学校的教职工、社区以及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品德测评的主体。其他的测评手段,如行为检核表,主要检核学生在家庭的行为表现,以学生自己和家长为测评主体;档案记录和轶事记录,以及定期开展的选拔并表扬在校于不同核心价值上表现突出的品德模范生,都以班主任为测评主体。

(三)测评注重多方沟通

品德测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于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教师及时地将学生的品德情况反馈给学生本人和家长,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改善。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工作对家校之间的沟通、师生间的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非常重视。例如,新北市以品德联络簿作为沟通载体。品德联络簿一日一填,内容包括孩子功课内容以及次日应携带物品要求、亲师交流栏、生活实践检查(主要是核心价值践行情况的检查)、学生的品德行为分享、品德小故事分享等。联络簿上的“亲师留言板”为教师与家长每日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了渠道;联络簿上的“亲子共读品德小故事”供家长和学生一同交流学习学校当期的核心价值;“教师爱的叮咛”主要传达教师对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品德教育实践”“分享本周自己做到有关XX(某一核心价值)的事情”综合体现了师生沟通、家校沟通、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功能。其他如行为检核表、期末成绩报告单、品德教育回馈表等也体现了三方沟通的功能。

(四)测评重视对日常表现的考察

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在2012年的《小学及中学学生成绩评量准则》指出,品德项目应纳入日常测评,测评的时机应当兼顾平时和定期。[3]在平时的测评中,品德联络簿和行为检核表属于常规性测评;轶事记录属于随机性测评,由班主任记录学生的品德行为事件,并对行为进行简要评价。这些都是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表现进行考察。在期末的成绩报告单中,学生的品德测评主要归在“日常生活表现“一栏,多是从“日常行为表现、团体活动表现、公共服务、校内外特殊表现、奖惩情况、出席记录”六方面进行测评。测评方式分为等第评定和班主任评语两类。教师在测评中以鼓励为主,侧重对学生努力程度的肯定而非行为表现好坏的描述。见表2。

二、台湾小学品德测评存在的问题

(一)品德测评的诊断功能没有很好发挥

总体而言,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能够体现教授学生正确行为准则,引导学生朝正确方向努力,选拔品德行为优秀学生的目的,但品德测评的诊断功能没有很好发挥,即不清楚学生品德学习的困难所在,不知道学生品德表现是否有进步。如桃园县山东小学,目前仅用选拔“品格之星”方式开展品德测评,这就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品德实践具体情况,也无法达到向学生和家长沟通学生品德学习情况,从而改善品德教育的目标。

(二)品德测评考察的内容不全面

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虽然看似涵盖了品德认知、品德情感与品德行为三个层面,但实际上仍偏重对行为表现的测评,至于学生在道德认知上是否切实了解道德价值,能否根据具体的情境作出道德决定,在道德情感上是否真的乐于接受核心价值,是否怀有践行核心价值的责任感,以及是否愿意对不合理的行为进行改善,诸如此类的内容都无法获知。另外,期末成绩报告单里也缺少对品德核心价值的叙述。

(三)品德测评的方法不够多元

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方法可归为观察法、自评法、了解法三类。品德联络簿、行为检核表和档案记录属于观察法和自评法,品德学习单或可归为了解法。这些方法多限于对学生行为表现层面和认知层面进行考量,而对于可以获知学生内在真实想法的访谈法、情境测验法,以及同学之间的互评法没有很好地采用。总体而言,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所选用的方法偏重主观的质性研究,缺少客观的量化测评。

三、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对大陆

德育工作的启示

(一)瞄准测评目的,发挥育人功能

台湾地区比较注重发挥品德测评的教育功能,注重测评过程中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测评为改善德育工作而服务。大陆在注重发挥品德测评为诸如学生的日常管理、奖惩评定、升学保送等提供依据外,也不能忽略测评的教育功能,为改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服务。品德测评工作应坚持激励性测评为主,管理性测评为辅;加强学生纵向表现的测评以及家校、师生等的沟通,使品德测评发挥育人的作用。

(二)拓展测评主体,丰富测评内容

测评主体的多元有助于从多角度去考察学生的品德状况,提高品德测评的效度和信度。台湾地区小学品德测评工作主体十分多元,涵盖了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社会机构等众多人物和机构,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品德实际。大陆小学品德测评通常以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自己、同学为主,缺少对学生校外情况的考评。大陆学生品德测评应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沟通协作,增强品德测评的多样性。品德测评内容应兼顾品德认知、品德情感与品德行为三方面内容,偏废其中任何一方面,德育的实效都会受到影响。我们尤其要填补情感层面测评的空白,加强对学生的同理心、自尊感、自我控制等内容的测评。

(三)强化过程测评,善用多元方法

学生的品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品德测评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变化,坚持随机性测评与常规性测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台湾地区小学对学生日常表现考察的重视值得学习和借鉴。大陆的品德测评工作除了常规的思想品德课程成绩考查和期末的思想品德测评,对于学生日常出现的品德问题也应关注。在测评方法上,大陆小学主要采用评语法、等第评定法、计分法、综合评判法。[4]这些在性质上属于静态评价,缺少动态评价;在内容上侧重对学生品德行为的评价,缺少对品德认知和品德情感的评价;在形式上用笼统的言语和量化的分数反映学生的品德,淹没了学生的品德个性。品德测评方法应当追求多元化,既要增加对情感层面测评的方法,如访谈法、情景测验法等,也要增加动态测评方法,如轶事记录。

参考文献:

[1]台湾教育主管部门。1998年度各县市制定品德核心价值与行为准则一览表[EB/OL].[2009-12-07].http:///.../6672_6626_98.

[2]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品德教育促进方案 [EB/OL].[2009-12-04].http:///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146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