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总结报告 >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01568

【导言】此例“声速测量实验报告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范文1

[关键词] 心力衰竭;BNP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61-01

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心力衰竭的诊断还是以临床症状为主要诊断指标。BNP在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预防方面的临床价值已得到了共识[1,2],本实验通过测定BNP浓度研究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

心衰组: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医院内科住院治疗的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36例(按Fronmingham心衰诊断标准诊断) 。正常对照组:经超声心动图排除心功能异常,无呼吸困难及其他慢性疾病的健康者40例。

检测方法

在患者入院时作BNP测定,同时作心脏超声测定。

血样采集及处理外周静脉采血2 ml,EDTA抗凝,荧光免疫法测定BNP的浓度,应用美国Biosite公司快速定量心衰诊断仪。试剂批号:W38693B。

心脏超声测定应用飞利浦Envisent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生产)。频率2~13 MHz的探头,由同一位熟练操作者操作,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并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应用直线相关(r为正值时为正相关,r为负值为负相关)和t检验(P

2 结果

心衰患者与正常对照组BNP、LVEDD、LVEF的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BNP、LVEDD、LVEF的比较

组别BNP(ng/L) LVEDD(mm) LVEF(%)

心衰组568±± ±

正常对照组±±±

心衰患者BNP与LVEF成负相关(r=-),与LVEDD成正相关(r=);心衰患者BN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3 讨论

由于心衰患者症状变化快、猝死率高,因而临床早期确诊对于心衰患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据美国心脏病学会(AHA)1996年的统计报告,全美有490万心衰患者;50~60岁成年人中心衰患者为1%;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心衰发生率为10%。心衰的年增长数为40万;年死亡数为25万。我国现在尚无明确的统计数字,但呈明显的增长势态。心衰发病率迅速增加,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心导管心功能测定,放射性核素门控心血池显像及超声心动图检查都准确,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适宜快速筛查。难以用于大量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本实验结果证实心衰患者BNP与LVEF成负相关,与LVEDD成正相关。因此BNP的出现对快速诊断心力衰竭提供了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Cowie MR,Struthers of natriuretic peptides in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sible new heart failure in primary care[J].Lancet,1997,350: 1349-1353.

[2]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diagnostic and therapentic potential[J].Cardiovase Toxicol,2001,1:159-16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的4篇声速测量实验报告是由山草香精心整理的声速测量实验报告范文范本,感谢您的阅读与参考。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范文2

关键词:超声流量计;单弯头;探头位置;声道布置形式

中图分类号:+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超声流量计的发展历史

超声流量计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有了将近80年的历史了,特别是近十年发展迅速。在1928年,德国成功开发了第一台超声流量计。而在1931年Ruten出版的德国专利,是有关使用声波测量管道流体流量的最早的参考文献。传播时间法中的相位差超声流量计,其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30年代开发出来的,但商业化尚未成功。 1955年马克森(MAXSON)流量计测量航空燃烧油,使用了一种基于频差法的液体流量计,标志着超声流量计已经从研究阶段到达应用阶段。 1958年等人发明了折射式探头,可以进一步为了消除由于管壁的交混回响所产生的相位失真,还提供了管外夹装的理论基础。多普勒效应的超声流量计也在20世纪60年代末应运而生。

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微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克服了超声流量计之前的准确性不高,响应速度慢,稳定性和可靠性和很差的严重缺陷,使实用的超声流量计得到了发展。近年来在历届国际流量学术会议上,采用超声流量计作为传输标准的文献数量增加,显示超声流量计潜在的推广的巨大活力正在逐步增加。根据自动化研究协会的调查表明,2001年前超声流量计的年增长率超过12%。近年来,超声流量计技术的改进,使得它测量结果更准确,也扩大了其应用范围。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用超声流量计取代电磁流量计,尤其是用于测量大管径流量的应用。

尽管超声流量计的发展已有60多年的时间了,但直到199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才公布关于超声流量计的第一个标准--ISO/TR12765《用时间传播法超声流量计测量封闭管道内的流体流量》,这个标准倾向于液体流量测量。同时,美国气体工业联合会()于1998年颁布了第九号报告《用多声道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这是超声流量计在气体流量测量的研究结果的总结。根据上述两份报告,我国在2001年制定了超声流量计的气体流量测量的国家标准GB / T18604-2001《用气体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欧洲国家和美国气体研究机构与超声流量计制造商的合作,对气体超声流量计的性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特别是对现场的适应性、不确定分析、实流标定等方面。根据这些研究​​,在2002年,美国石油协会(API)开始对AGA 进行修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在2002年对气体超声流量计国际标准15017089 开始起草工作。

2. 超声流量计的特点及应用

超声流量计是一种利用超声波脉冲测量流体流量的速度式流量计。超声波在流动的流体中传播时包含在流体流速的信息,使接收到的超声波可以检测到流体的流速,从而换算成流量。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非接触。这是超声流量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依赖于发送和接收超声波并通过提取超声波测量流量的流体流速信息来测量流量,无需像其他流量计将测量元件安装在管道流体中,它的换能器安装在测量管外侧,基本不会干扰流场,不会改变流体的流动,没有额外的阻力,无压力损失,从而得到更准确的测量。

二、超声流量计的流量测量精度几乎不受测量流体的温度,压力,粘度密度和其他参数的干扰,而且可以在较短的直管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并可以双向测量。

三、仪器的成本基本上与管径大小无关,测量范围宽。因为它没有可动部件磨损,使用寿命长。换能器可以安装多种类型的设备,安装和维护方便,可以在现场管道安装,而不需要特殊的阀门,法兰和旁路管,安装无需断流,更适合用于测量难以接触和观察的流体及大管径流量。

基于上述优点,在最近几年超声流量计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测量场合,如国内外大型水电站输水管道的流量计量,以实现水轮机效率和状态的在线监测。除可测量如水和石油等一般导声流体外,也可以测量高压力,强腐蚀性,非导电性,易暴和具有放射性等导声流体。同时也被认为是较好的大管径的流量测量仪器,几米宽的明渠、暗渠,甚至可以应用到500米的宽阔的河流,如多普勒法,可以测量两相介质的流量,故用于下水道和污水处理流量的测量;气体测量的应用范围从2cm到5m,用来测量大小口径天然气的流量测量。美国、荷兰、英国和德国等12个国家已将多声道超声流量计应用于15cm以上口径的天然气贸易输送计量。我国在“西气东输”工程中,也正在研究将超声流量计取代传统的孔板流量计达到准确计量、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多声道的超声流量计应用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获取了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超声流量计也有自己的缺点,例如在低流速、小管径和温度条件、媒质物理性质和流体流动的条件不稳定的情况下,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大口径多声道超声波流量测量也是有缺陷的:首先,受流量标准装置口径的限制,难以开展超声流量计的实流标定;其次,大口径的流量测量,受空间和其他方面的限制,实际安装超声流量计不能满足充分发展前直管段的要求,特别是在流量计上游存在阻流元件等情况下,前直管段更是不能满足要求。

3. 超声流量计的研究现状

对超声流量计的研究仅限于技术和理解,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超声流量计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极大的进展,尤其是在随后的数值计算仿真软件,使超声流量计的研究可以通过建模实现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并对其内部流体进行流动模拟,从而在实际得到规律和结论,为实际安装提供参考。

国际和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超声流量计进行检定及误差分析,应用性研究、适应性研究和准确性研究等方面,近年来,利用CFD进行数值计算的仿真研究也越来越多。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超声流量计在气体计量方面的应用。目前,国外对超声波气体流量计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荷兰和其他国家,主要研究研究机构在美国西南研究院所、Danniel公司、荷兰的Instromet公司、德国的Elster, Kerhne公司等。

可见,国内、外对本课题涉及到的相关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在非理想管段条件下,如何根据不同阻流件下游流场分布改进Gauss-Jacobi积分方法少有报道,而且在实流实验方面,由于受实验条件限制,对于该方面的研究也较少,还尚未进行系统的分析,给出定量结论。

参考文献

[1] 利用低强度超声进行测量、检测和过程控制[A]. Lawrence CLynnworth.超声检测译文集[C].上海: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范文3

在以往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有一部分学生进实验室之前根本就不进行预习;一部分同学虽说是提前预习了,但上课时会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明白实验设计原理;还有一部分同学只预习明白了其中一部分,但仍然影响课上正常进行。为了督促学生很好地进行预习,我们在正式上课前一周把实验卡片发给学生,实验卡片包括以下内容:思考题、实验内容及数据处理、注意事项、评分标准等。其中思考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抓住实验设计核心和实验要点。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学生进实验室之前把这些思考题回答在预习报告上。为了避免部分同学完全不进行预习就来做实验,在课堂上抄写实验预习报告,我们还要求学生一进实验室就即刻提交实验预习报告。对于双光栅法测微弱振动位移量实验,我们设计的思考题如下:

(1)微弱振动的振幅如何获得?

(2)本实验中如何得到拍频波?其拍频大小由什么决定?

(3)激光器射出的激光波长为635nm,由此可知其频率为多少?能直接探测吗?若不能,怎么解决?

(4)为什么要使用光拍?形成光拍的条件是什么?(理论上)

(5)如何判断动光栅与静光栅的刻痕已平行?

(6)作外力驱动音叉谐振曲线时,为什么要固定信号功率?测量时首先要找到音叉的什么频率?如何找?

2围绕思考题分小组讨论

学生独立进行实验预习时,思路上总会有一定的局限。往往可能因搞不懂某些小知识点阻碍实验预习的正常进行。所以,我们在正式上课时,首先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5名学生),思考题分成两部分,每组负责一部分,讨论20分钟并给出思考题的答案。这样做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也可以使极少数没有预习的同学也略学到一些。

3提问+提示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明确实验思路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为了完成实验来做实验,总是着急做实验,一遇到问题就叫老师帮忙,而不去认真思考,不设法自己解决。还有,学生在实验时总是不能将理论课中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验中来,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前,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环节:明确理论上要达到什么目的,借助什么实验器件可以达到此目的,理论和实验器件的结合最终如何达到目的。下面仍以双光栅法测微弱振动位移量实验为例展现具体过程。从实验题目来看的话,提问学生最终要得到哪个物理量?大部分学生可以回答出来:音叉振动的振幅。提示学生,要测量的是长度,有什么获得办法?学生会提出用刻度尺、游标卡尺等。再引导学生观察音叉振动的特点。音叉振动的幅度很小,肉眼完全无法分辨,而且振动的位置时刻在变化,教师否定这种方法。那怎么办呢?再提示学生我们是综合设计实验,可以考虑力学、光学、电学等方法。再看实验题目,学生会说出利用双光栅法。新的问题出现:什么是双光栅法?这时要带着学生一起复习光学中所学知识———光栅。首先回忆光栅的结构,从单缝衍射、双缝干涉的衍射图样,猜想光栅的衍射图样。同时,利用教学器件激光笔演示激光通过一光栅后投影在墙上的衍射图样,与分析结果比对,直观明了。学生清楚了光栅的概念后,说明双光栅即是一动一静两光栅,其中动光栅贴在音叉上随音叉一起振动。再紧接着提问:为什么要用双光栅法?这时学生一般会不知所措,提示从光的频率方面考虑。已知实验激光波长,提问学生激光频率大小在什么量级。提供给学生仪器价格信息,比如Agilent公司几个GHz的示波器价格在百万元左右,直接探测激光这么高频率的光非常困难,而且仪器造价昂贵。此方法行不通。进一步提示学生,现在光频率太高了,简单的想法是降低频率,这时再让学生观察我们实验提供的示波器能探测的频率,随便告诉学生这个仪器只需要几千元左右,实验成本大幅降低。又一新问题出现:怎么降低?部分学生能说出光拍法。这个时候类比音拍的概念,来讲解光拍。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得出获得强的光拍信号的理论及实验条件:利用一动一静两光栅得到同方向传播、且频率相差很小的两列光波的叠加。

数学推导得出动光栅的振动速度与光拍频率的关系:ωd=2πvd,其中ωd是光拍圆频率,v是动光栅振动速度(也即音叉振动速度。),d是光栅密度。即F拍=ωd2π=vd=v·n0,其中n0=1d为光栅密度。这样力学量v和光学量F拍之间搭起了桥梁。学生熟知音叉振动的振幅与音叉振动速度的关系:A=12T/20v(t)dt=12T/20F拍(t)n0dt=12n0T/20F拍(t)dt。引导学生从频率的基本定义出发分析积分结果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半个音叉振动周期内光拍拍频波的个数(借助示波器!)。在学生清楚了音叉振幅的测量方法后,再来回顾振动的知识,即音叉振动的特点。提问学生音叉振动属于简谐振动、阻尼振动、受迫振动等中的哪一类振动?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受迫振动。提问学生哪些因素影响受迫振动的振幅?如何影响?利用荡秋千、共振引起桥梁断裂等例子引导学生找到答案:策动力的大小和频率,且固定策动力频率时,策动力越大,振幅越大;固定策动力大小,改变策动力频率,共振时,振幅最大,此时策动力频率接近固有频率,远离固有频率时,振幅迅速减小。所以在研究音叉振动的谐振曲线时,考虑的是策动力频率对音叉振动振幅的影响,此时应固定策动力大小。但是前提是选择好合适的策动力大小,若策动力太大,半个音叉振动周期内光拍拍频波的个数太多,眼睛无法分辩。若策动力太小,振动太微弱,无法研究振动。要研究谐振曲线,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共振点,提问学生怎么找?这时实验仪器是打开的,让学生静下来注意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引导学生说出音叉发出的声音和音叉振幅的关系。学生明白了找共振点的方法是听声音。这时进一步提问我们人耳能准确地分辨出哪个声音最大吗?学生会说不能,那怎么办?再回到计算振幅的公式,学生会恍然大悟,示波器上半个音叉振动周期内光拍拍频波的个数最多时,对应的即是共振点。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思路:

(1)调整光路,经光电转换器后在示波器上观察到强的光拍信号;

(2)寻找音叉振动的谐振点,调整音叉功率和频率,听音叉声音,并借助示波器。

(3)测量完整的谐振曲线,此时固定音叉功率。随后学生自己整理思路,自己独立动手完成实验。

4对部分学生进行进一步指导

按步骤3讨论完实验思路后,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相当一部分同学还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这时再单独指导。了解学生的问题,搞清学生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先让学生从理论上找出答案,然后再让学生寻找具体哪个或哪些实验仪器部件可以达到目的。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这个环节学生起主导作用。

5实验报告

中对实验步骤的要求为了督促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回顾,我们特别要求在实验报告上详细写出实验步骤。学生在完成这一部分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重大失误。教师在批阅实验报告时也能从这一部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引起学生对细节问题的关注,培养全面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能力。同时这一要求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设计思路的认识。

声速测量实验报告范文4

关键词:航行数据记录仪 PSC检查 报警

近年来,随着中国PSC检查工作的逐步加强,公约符合性的缺陷逐渐被指出,甚至很多公约文本引申出的的决议、通函中对设备的详细性能标准的要求被纳入到检查范围,虽然PSC检查中发现了大量的关于此方面的缺陷,却引发了很多争议,归其原因是因为尽管这些决议、通函中对性能标准有了确切的要求,但细节的描述仍不够详尽,不同厂商在产品设计中因而存在不同理解,而PSCO对缺陷的认定既存在个人的主观判断也有检查条件的客观限制。下文为笔者本人就PSC检查中关于VDR报警方面的缺陷争议进行详细探讨。

检查中常见开具的缺陷及公约要求

PSC检查报告中经常看到的VDR信号连接及报警缺陷有以下几种:VDR无法接收测深仪,电罗经,自动舵,雷达及AIS等信号;关闭雷达和AIS设备电源后VDR无法给出声音报警;测深仪等数据丢失时,VDR无法激发报警。

根据不同的船龄船舶配备的VDR型号是不同的,梳理公约及其修正案的要求,货船中只有3000总吨及以上才需要配备VDR设备,对于2002年7月1日之前的船舶可以配备S-VDR设备,S-VDR设备称为简易航行数据记录仪,其基本功能与VDR一致,区别仅在于连接航行数据较VDR有所减少。

关于配备的性能标准,按照配备型号,船龄来区分,配备型式认可也是有区别的。梳理如下。2002年7月1日之前的船舶配备S-VDR的需满足(78)决议要求;2002年7月1日以后到2008年6月1日之间的船舶配备VDR的需满足(20)决议要求;2008年6月1日到2014年7月1日之间的船舶配备VDR的需要满足(81)决议修正的(20)决议要求;2014年7月1日以后的船舶配备VDR的需要满足(90)决议要求。

(78)配备的S-VDR强制要求连入的信号包括:时间和日期,船位,船速,艏向,驾驶室声音,通信声音,一台雷达数据,AIS数据(如果雷达接口不可用时),可行情况下(20)列明的其他数据;(20)配备的VDR强制要求连入的信号包括:日期和时间,船位,速度,艏向,驾驶室声音,通信声音,雷达数据,回声测深仪,主报警,操舵命令和响应,轮机命令和响应,船体开口状况,水密和防火门状况,加速度和船体应力,风速和风向;(90)配备的VDR强制要求连入的信号包括:日期和时间,船舶位置,航速,艏向,驾驶台的音响装置,通信的音响装置,雷达,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回声测深仪,主要报警器,舵令和响应,发动机和推进器令和响应,船体开口状况,水密和防火门状况,加速度和船体应力,风速和风向,自动识别系统(AIS)。

对于V D R报警功能要求,(78),(20),(90)三个决议都是同一描述:记录的方式应能对记录数据的各项进行完整性检查,如果发现无法纠正的错误,要求发出报警。由于正是这个要求引发了无数争议,为便于理解特将其英文原文摘抄如下:The recording method should be such that each item of the recorded data is checked for integrity and an alarm given if a noncorrectable error is detected.

2.典型案例分析

根据前文对PSC检查中VDR报警的缺陷及公约的梳理,争议可大致分为几类问题:a、规定的强制信号是否连入VDR?b、VDR设备本身是否能够正确的接收到连入的强制信号?c、连入的强制信号发生故障时是否能够产生报警?而对于第三个问题,在PSC检查中还有两个疑问:需要怎样做测试来验证报警?产生什么样的报警能够接受?

(1)规定的强制信号是否连入VDR?

案例1:某轮2011年安放龙骨,配备了符合(20)决议的VDR,在2015年9月接受某港PSC检查中被开出如下缺陷:VDR无法接收雷达和AIS信号。VDR厂商JRC提出了质疑如图1。

对于AIS信号的接入,只有2014年7月1日以后符合(90)决议的VDR才强制要求,特殊情况是2002年7月1日前符合(78)决议的S-VDR无法连接的雷达信号时用AIS信号替代。这个案例中PSC提出的缺陷不准确。

(2)VDR设备本身是否能够正确的接收到连入的强制信号?

案例2:某轮2004年安龙骨,配备了符合(20)决议的JRC厂商的JCY-1700的VDR,在2015年7月在某港接收PSC检查中被开出如下缺陷:VDR无法接收到雷达信号。船长复查报告申请指出系统设置成雷达关闭时不发出报警,内容如图2。

JRC授权修理商登轮通过PC对系统进行了重置,并检测VDR中有雷达信号接收,同时关闭雷达时可以激发报警,出具如图3修理报告。

由上可见,该缺陷的产生是因为厂商系统设置不当导致了强制信号报警无法产生而引发了对接收信号正确与否的猜疑。

案例3:某轮1998年安放龙骨,安装了符合(78)决议的S-VDR,2015年4月在某港PSC检查中开具如下缺陷:S-VDR无法接收来自雷达或者AIS的信号,船方也无法确实到底是否满足要求,最后通过该轮船级社LR的检验报告可以看出船方邀请了修理商登轮确认强制信号接收是正常的,如图4。

(3)连入的强制信号发生故障时是否能够产生报警?

案例4:某轮2015年安放龙骨,配备了符合(90)决议的VDR,在2016年7月某港检查时发现:VDR无法接收到测深仪和自动舵系统信号。该轮船级社ABS证实通过VDR厂商服务商检测并将报警延时时间重新设置到60秒后,系统正常。由此可见,该轮强制信号报警的未产生是由于系统延时时间设置的不当。

案例5:某轮2000年安放龙骨,配备了符合( 78)决议的S-VDR,在2014年2月某港接受PSC检查中被提出S-VDR无法接收雷达信号。最终船级社NKK登轮验证后给予解释:证实S-VDR可以接收雷达信号。根据设备说明书及厂商解释,当关闭雷达时无报警信号产生,只有当切断S-VDR与雷达连接电缆时才产生报警,如图5。

案例6:某轮2014年安放龙骨,配备了符合(90)决议的VDR,2014年9月在某港PSC检查中被开列如下缺陷:关闭雷达和AIS信号后VDR无法产生声音报警。通过如下船级社NKK报告我们看到,该轮VDR制造商Consilium的说明说已经阐明关闭雷达和AIS后只有警告产生并无报警,如图6。

案例7:某轮2015年10月在国内某港口接受PSC检查发现如下缺陷:当VDR丢失测深仪报警后无法产生报警。

随后该轮船旗国认为该缺陷有误申请中国海事局复议。理由是:PSCO检查时有意关闭测深仪来测试VDR。这种断掉电源的方式不能称为不可纠正的错误(non-correctable error)因而不需有报警。

检查港回复的意见为:对于关闭测深仪VDR不报警,PSCO在检查时要求关闭测深仪是为了模拟水深信号丢失,来检查VDR是否报警,而水深数据信号的缺失即可认为是不可纠正的错误,因此须有报警。

中国海事局PSC分委会回复意见:对于该轮来说,当回声测深仪关闭,无法为VDR输入水深信号时,VDR应发出报警,检查时未能触发报警,可视为缺陷。然而船旗国对此并不接受。

3.结束语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中的针对PSC开列的有关VDR报警缺陷中检查方,船方,船级社,厂商,修理商的各方回应可以看出,争议最大的就是到底什么样的数据错误属于不可纠正的错误?PSC检查中对某个设备断电测试是否可以认为是不可纠正的错误?产生的报警没有声音,警告显示是否能够接受?这些疑问的确并未在公约中予以明确,因而造成了产品的各种差异。船级社及制造商对PSC检查中发现的上述问题也给予了针对性的回复。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5 9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