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范例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范例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第一篇】
一、农业农村经济克服困难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宏观调控一揽子政策措施,按照“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总体要求,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干旱冻害自然灾害双重不利影响,在粮食生产连增6年、农民收入连增5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的势头,为有效化解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可达313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和8%,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年度目标均有望超额完成。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0545万亩,实现“夏增、秋增、全年增”,总产预计达到863亿斤,同比增长%。德州市小麦、玉米两季亩均单产合计公斤,率先整建制实现“吨粮”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园艺、畜牧、水产三大优势产业。预计全年瓜菜产量超过1亿吨,增幅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86万吨、376万吨、26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8%、3%、4%;水产品产量765万吨,出口创汇33亿美元,主要渔业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稳步推进生态建设,新增造林200万亩。
(二)保持“三农”投入增长势头,夯实发展基础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位置,着力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生态工程、“水电路气房”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强化发展基础。全省财政安排“三农”投入亿元,增长%,其中省级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与此同时,积极利用政府外债,投向“三农”建设。在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70亿元,同比增长20%。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
全省共安排各种补贴资金亿元,同比增加亿元,其中,粮食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种粮大户奖励资金亿元,平均每亩补贴84元。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城乡经济融合,提升农村富裕劳动力吸纳能力。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培育劳务品牌,扩大转移就业范围与规模,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增万人。加强国内外市场开拓,完善市场流通调节,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制度和棉花、猪肉、油料等收储制度,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在产量增加和价格上涨共同推动下,家庭经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在多种措施综合推进下,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元。
(四)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
重点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南水北调重点工程进度过半,胶东调水开工单项工程92项,东调南下单项工程全部开工并完成总工程量90%以上。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展开,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全部完成,建成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万处。改造中低产田179万亩,建设标准粮田48万亩。新增解决23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改造农村公路6000公里,通油路行政村比例达到%。农村中小学校舍、县乡医院改造顺利推进。累计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261个,新增大中小型全民健身工程1100多处、农民体育健身设施21700个。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新房100万户,改造危房15万户。有农业人口的135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新农合制度,参合率达到%。地方新农保试点县达到55个。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准逐步提高。
二、扩内需政策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一)突出制度建设的根本作用,认真落实项目配套资金
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把落实投资作为工作关键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制度建设的规范作用。制定出台了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新办法,通过简化审批环节、权限下放、提取管理经费、提高服务效率等举措,进一步调动了市县配套投资的积极性。以省政府文件出台了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年可筹集专项资金8亿多元。
(二)贯彻中央决策与创新地方举措相结合,努力发挥扩内需效应
建立了新增农林水项目调度制度,定期汇总分析并及时通报。同时,组织开展“三个百分之百”现场大检查,指导各级和行业部门成立专项督导组,负责落实本行业、本区域项目进展情况和建设质量。截止2009年底,四批中央投资项目开工1209个,前三批项目基本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据测算,我省目前已完成的新增投资可增加就业岗位50多万个,吸纳农村劳动力700多万人次。启动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通过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努力刺激和活跃农村消费市场。1―11月份,全省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900亿元,同比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抓当前谋长远,规划运筹农村经济发展新布局
一是以编制并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发挥资源特色,突出功能定位,优先发展畜牧和渔业,建设黄河三角洲绿色生态农业基地。二是把握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机遇,以编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为龙头,推进蓝色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以蓝色产业带动农业资源深度开发,以海洋渔业为重点,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技术高端、绿色品牌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出口基地,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三是以编制《山东省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为龙头,整合投资,统筹建设,推进全省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实现战略性改善。四是以编制《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为龙头,推进工程措施整合,构建“四带三区两湖一环”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实现全省科学发展的新突破。五是以组织编制《南水北调干线以下配套工程建设规划》为龙头,延伸工程覆盖范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
(四)着力推进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4市7县10镇和2个开发区的综合配套改革顺利开展,20个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扩权强镇试点已作部署。积极探索土地管理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出台了《山东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进一步规范征地补偿行为,在同一县市范围内实现“同地同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农村土地“两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换股换租换保障、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改革试点,在推进土地集约利用、规模经营和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同步转变等方面初现成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运行良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深化。28个集体林权制度试点县改革基本完成。
三、2010年工作重点
(一)继续认真落实中央扩内需政策
抓好中央扩内需涉农项目管理,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按照国家部署,进一步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实农林水利项目储备库。改进和完善面广量大项目管理方式,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项目规划、计划和实施调度制度;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规范,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二)全面展开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
认真组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建设任务,统筹推进工程建设。完善管理办法,强化监管手段,及时跟踪问效,做到起步快、质量高、效果好。
(三)启动实施全省水系生态建设规划
打破部门界限,按水系生态和资源条件论证确定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衔接落实项目和资金安排,协调确定省财政出资比例。推进管理创新,整合相关投资和资源,实现集中统筹。
(四)引导财政资金投向调整,统筹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重点水利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南水北调、胶东调水、东调南下、水库加固、河道治理、大型灌区“六大工程”建设。加大黄河堤防标准化建设力度。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各类水利工程7万处。加强协调,争取将重大水利工程财政专项资金调整用于大型灌区、平原水库等工程建设。抓好渔业资源修复、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农产品质检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工程建设,提高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水平。
(五)在“特色”上下功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完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支持创建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引导高端种植,实行高端价位,面向高端人群,促进高端消费。突出抓好200个设施蔬菜优质高效示范区片建设,创建100个优质高效果园,大力发展高端生态农产品示范基地。推广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出口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步伐。依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通过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功能创新,积极发展创意农业,全面挖掘农业潜能,创新农业业态。加大技术创新和集成力度,积极探索低碳农业发展途径,在开发碳汇潜力、推进生物固碳等方面争得先机。
(六)以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重点,加大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力度,启动国有林(农)场道路建设和危房改造,推进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完善提升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解决300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突出抓好生态乡村建设。启动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新建户用沼气60万户,深入开展“创绿色家园”活动,整体推进村容村貌改观。加大对革命老区、库区、滩区等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每人每年600元扶持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位,全面实施小型水库移民帮扶政策,启动帮扶项目。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第二篇】
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号),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做好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号),省
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省农改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以村民自愿出资出劳、直接受益为前提,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
以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为动力,逐步建立“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民主决策,筹补结合。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一事一议是基础,财政奖补是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积极性,坚持农民自愿,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
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使政府投入和村民出资出劳相结合,共同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规划指导力度,选择村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进行奖补试点,注重项目的实际效果。
(三)规范管理,阳光操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筹资筹劳方案的制定,村民议事过程、奖补项目的申请,资金劳务的使用管理规范,全过程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实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自觉接受村民监督。
三、财政奖补范围
主要包括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基础开展的“户外村内”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实行奖补。具体内容是:(1)村内小型水利设施,包括村内水渠(含灌溉区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堰塘、桥涵、机电
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等的修建。(2)村内道路(行政村到自然村或居民点)。(3)村内公共环卫设施,包括村内垃圾存放点,公共厕所、果皮箱等的购建。(4)植树造林,村内绿化,包括村内主街
道两侧、公共绿地、公园绿地、公共闲散空地和村庄周围绿化。(5)村内人畜饮用水工程,包括集中供水设施的购建、主管道的铺设。(6)农民文化体育设施。
跨村和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投入由现有的投入渠道解决。村民房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投资投劳应由村民自己负责。对于违背村民意愿、不符合《省村级组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管理的暂行规定》规定的限额标准、举债兴办的村内公益事业等项目,不得列入奖补范围。
四、财政奖补办法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具体标准为:对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完成的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在村民每人每年筹资30元或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出劳6个标准工日的限额内,政府按照40%的比例予以补助。有
条件的乡(镇)也要加大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支持力度,形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稳定来源。同时,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将支农专项资金和一事一议奖补资金
捆绑使用,分别管理,各记其功;鼓励村级组织发展集体经济,提高自我发展和自我建设能力,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投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五、财政奖补工作程序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坚持先批后建、建补同行、自下而上、分级负责的原则。
(一)项目建设申请。由拟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村通过所属乡(镇)政府向县综改办提出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申请,县综改办会同财政局、新村办和农粮局审批后,村民委员会收缴筹资,组织筹劳,
开展项目建设。
(二)奖补资金申请。乡(镇)财政所应分村设立一事一议筹资专账。村民委员会收缴村民筹资并全额交存所在乡(镇)一事一议筹资专账后,可向县综改办提出财政奖补申请。县综改办会同县财政局
、农粮局和新村办按职责分工对奖补申请审核后,经设区市审核汇总后报省综改办、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审定。
(三)奖补资金的拨付。按照省审定的财政奖补资金到县后,统一由县级财政实行专账管理,列入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农村综合改革”款“对村级一事一议补助”科目。奖补资金的发放实行县级集
中支付和报账制。一事一议项目竣工后,县综改办、财政局、新村办、农粮局等部门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出具验收报告。奖补金额5万元(含)以上的,经村委会申请,县财政可以按项目建设进
度分期拨付,完工验收后清算补齐;金额5万元以下的,项目完工验收后,经村委会申请,由县财政一次性拨付。
六、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15日前):召开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动员大会,成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部署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
作。
(二)项目申报阶段(年8月15日至9月10日):各乡(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论证、民主讨论一事一议规划项目,优先从村民要求最迫切、反响最强烈、利益最直接
的村级公益事业中确定申报项目。申报项目数为行政村数的50%。
(三)组织实施阶段(年9月10日至11月30日):一事一议项目批准后,村民委员会收缴筹资,组织筹劳,开展项目建设。
(四)项目验收阶段(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一事一议项目竣工后,村委会初步验收合格后,向乡(镇)提出验收申请;乡(镇)组织有关站所进行乡级验收,验收合格后,向县综改办申请验收;县
综改办会同财政局、农粮局、新村办等部门对项目验收,合格后,填写验收报告。
七、配套措施
(一)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县级项目库。各乡村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科学论证、民主讨论一事一议规划项目,优先从村民需求最迫切、反响最
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中确定上报项目,县综改办根据上报项目建立县级项目库。县级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年初进行一次动态申报,适当调整项目库备案项目。
(二)确定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为财政奖补项目示范村,先行试点。试点乡村要尽快拿出项目实施规划,早动手,早见效,通过示范村推进试点工作。围绕财政奖补的内容,全县有计划、有组织地在
各类奖补内容中选择三至五个示范项目,重点扶持,培养典型,树立样板,通过示范项目推进试点工作。
(三)落实和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县农粮局要切实加强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筹资筹劳的指导和监督,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省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严格掌握政策界限,及时纠正不符
合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定的有关问题。防止重奖补项目申报,轻议事项目审核;防止以自愿捐款名义,强行要求村民出资;防止不经村民本人或其家属提出书面申请,将自愿以资代劳变成强行以资代劳
,变筹劳为变相筹资。对资金需求量较大的议事项目,可以一次议事,按规定的筹资限额标准筹集两年的资金,但须经全体村民同意,并报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且第二年不
准再筹。
(四)实行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建设情况公示制。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办法、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由村民对一事一议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督和管理。已建成的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村级
要将筹资筹劳的数量、项目资金(实物)的安排使用等情况进行公示,得到村民认可,提高财政奖补工作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县乡要建立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档案或数据库,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会议记录、村民签字、筹资筹劳方案、奖补项目的申请表等相关原始材料汇总归档、规范管理。
(六)加强监督检查。县综改办、县财政局、新村办、农粮局要定期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严禁超范围、超标准进行一事一议,加重农民负担。对违规行为,取消一事一议财
政奖补资格,并按规定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县综改办、农粮局设立和公布举报电话(县综改办举报电话为6339958,县农粮局举报电话为6233708)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七)建立村级公益设施管护体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和养护资金来源,提高资产使用率和养护水平,发挥资产长
期效用。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为切实加强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领导,成
立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财政局、农粮局、新村办、监察局、水利局、林业局、交通局、审计局、综改办等单位组成
。各乡(镇)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形成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做好具体组织协调工作;村“两委”干部要发挥好带头和表率作用,发动和组织村民开展一事一议,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要发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第三篇】
去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全面免征农业税的基础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谋划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和保障,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的治本之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市委书记姜大明同志、市长鲍志强同志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对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里多次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全市上下形成了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浓厚氛围。为切实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领导,市里明确由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并成立综合指导组和五个分片指导组,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以县(市)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全市形成了共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制定好改革方案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环节。为此,市和各县(市)区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握上情,吃透下情,努力做好结合的文章。特别是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既全面贯彻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又结合实际,努力使改革方案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注意统筹好改革涉及的各项工作,做到既精简机构,又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有效运转;既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又有利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既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又切实保护广大基层干部的切身利益。
二、试点先行,配套联动,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为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委、市政府确定综合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抓好乡镇撤并工作。去年下半年全市共撤并乡镇24个,其中镇改办事处6个,撤销乡镇18个。第二步,今年上半年抓好济阳县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市里成立了试点工作指导组,重点加强调查研究、督查指导和总结经验。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济阳县乡镇机构改革已全面完成,实现了“五个到位”:一是乡镇政府职能规范到位。二是领导班子配备及交叉任职到位。三是内设机构精简到位。各乡镇统一设行政机构4个(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稳定办公室)、事业机构5个(财政所、司法所、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比改革前减少8个。四是人事编制管理到位。核定行政编制335人,比改革前精简%;核定事业编制295人,比改革精简%。五是人员分流到位。通过八条路子分流人员,共分流在编人员572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也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三步,在认真总结济阳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把农村综合改革在全市推开。7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出台了《市农村综合改革方案》,确定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先导,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加强农村基层工作为着力点,综合改革,配套联动,扎实推进,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目前我市农村综合改革正逐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九月底可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争取明年年底全部到位。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做到坚持标准不走样、严格程序不变通。特别是在竞争上岗这一环节,严格按照公布编制、公开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聘用公示等程序进行,实行全程阳光操作,做到了政策、方案、过程、结果四公开。纪检、组织、人事等部门严格按照政策和既定的程序实地监督指导,保证了改革工作的有序进行。
农村综合改革涉及到基层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一个有关人员,落实到每一件事,引导广大乡镇干部识大体、顾大局,自觉服从组织决定,正确对待个人去留。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尽可能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尽最大努力为分流人员找出路、找机会。
三、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努力探索建立新型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农村综合改革工作汇报【第四篇】
关于督导重点工作情况的汇报
2021年海兴县供销社在省、市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创新组织构架,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现将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综合业绩指标完成情况
海兴县供销社销售总额25582万元,增长率%;连锁销售额18594万元,增长率%;农副产品购进额8550万元,增长率%;消费品零售额4874万元,增长率%;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1420万元,增长率%;售给农民的农资额8264万元,增长率%。
二、各项重点工作的完成进展情况
根据省、市、县《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海兴县供销社在搭建为农服务平台、构建农民合作社经济服务体系、产权交易体系、农产品电商和销售体系及推进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基本完成了年初预定的改革进度目标。
1、全面提升为农服务组织发展
根据省市文件,成立了由主任姜元荣任组长,各股室和重点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提升为农服务组织发展领导小组,全面推进了全县的为农服务组织建设,至今已建成十个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2、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主的服务“三农”活动
一是制定了《海兴县供销社关于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就供销社承担的消费扶贫工作中农副产品销售工作的目标、路径、方法等,进行了详尽、具体、全面的确定。二是积极进行宣传引导。我们在省农电商网站、《网上河北农业博览会》、国家扶贫832平台、县供销社农村产权交易网站平台上积极海兴电商宣传视频及海兴县农副产品宣传图片,扩大海兴农副产品的知名度。三是借助农村电商平台优势,在全县84个脱贫出列村及人口5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共计183个村设立了爱心超市,实行统一培训、统一授牌、统一制作消费卡、统一经营模式的“四统一”,推行贫困户定点爱心超市购物九折优惠。目前,已建成以冀海供农副产品商城为线上平台,以张常丰鑫鹏农业种植合作社、基层社网点、鹏程超市专柜为线下销售渠道的线上线下农副产品销售网络新格局。目前共计培训了7个乡镇2个农场,165个行政村(包括全部84个贫困村),培训人数3682人次,依托鹏程商贸有限公司,建设村(店)级电子商务平台174家,销售农副产品2000余万元。四是与建设银行海兴支行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为进一步促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推进金融助农打下了良好基础。
3、不断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服务功能
海兴县农村产权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从县供销社搬迁至三栋楼交易大厅,人员、软硬件设备设施落实到位,使供销社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县供销社领导班子带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分别去石家庄市栾城区供销社和河间市产权交易中心参观学习,通过学习使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共计完成乡镇级标准化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9个,完成率达到100%,建设村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点120家,完成率达到61%,已经全部完成全年的工作目标。
4、构建社有企业现代产业支撑体系
以福瑞棉业有限公司闲置的场地吸纳社会资金力量盘活资产,充分利用福瑞棉业有限公司闲置的15000平方米企业土地资产,引入资金2000万元,正式建成了海兴县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年可实现农副产品交易额3000余万元,为全县扶贫农副产品销售搭建了一个优良的现代产业销售平台,同时也解决了老企业职工就业等问题。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谋划
1、已经分别与省社供销商贸有限公司和海兴县鹏程商贸有限公司协商,计划合作建设覆盖全县的综合服务中心,达成初步意向,建设包括较大村的A类综合服务站和较小村的B类综合服务站。
2、进一步加强产权交易中心服务设施功能健全并继续推进海兴县农村产权交易村级服务网点建设,努力达到197个行政村服务网点全覆盖,为更好服务“三农”,全部落实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