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企业内控的管理制度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66068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企业内控的管理制度精编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企业内控制度1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

(1)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

(2)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可靠和及时提供;

(3)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

(4)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

(5)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6)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保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企业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

(二)产权关系不明

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内控制度2

新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把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作为会计监督“三位一体”(单位内部监督、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基础和核心,写入了规范会计行为的根本大法。认真学习、贯彻《会计法》中关于内控制度和会计监督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对于建立、健全农垦企业集团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集团内部的会计监督,逐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农垦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农垦企业集团,大多是在农垦(农场)局的基础上改制后建立起来的。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它在发挥农垦企业的总体优势,增强农垦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提高农垦企业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企业形象,以及促进理顺体制、转移机制、增强经济活力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一批经过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农垦企业集团,在改制后已逐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关系,能够按照《公司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健全集团总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各地从实际出发,致力于建立集团总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为发挥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作用,提供有利的条件。

从近几年来的实践看,各地农垦企业集团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内部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上,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显现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与新《会计法》和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与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的挑战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组织机构不全,权责还难以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职、相互制约那样地分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本应分别履行公司的权力机构职能、决策职能、监督职能和执行董事会决策的经营职能,从而形成权责分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组织机构。

二是政企依然难分,企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农垦企业集团大多保留着农垦局的政府管理职能,“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继续履行地域性的社区稳定职能,承担了社区经济负担的义务。要实现集团公司财富最大化的发展战略目标,与稳定目标之间经常发生矛盾。不稳定则难发展,影响了重点目标的实现。

三是法人层次太多,容易造成失控。在农垦系统,从集团总公司,到最基层的企业,有的多达六个层次。由于层次过多,跨度太大,所以容易失控,使大量的投资资金难以控制,给国有资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四是内控制度不全,会计监督不严。各地农垦企业集团虽不同程度地陆续建立了内控制度,但与健全和健康地运行尚有差距。从组织机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到预算控制、风险控制、报告制度控制,在许多重要环节上,还没有真正形成相互分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决策程序还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五是考核不尽科学,奖惩未能对应。集团对子公司经理、子公司对其全资企业厂长的经济绩效的考核,还缺乏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指标考核体系。容易出现能奖不能罚,负盈不负亏的不对应问题;容易出现盈利时强调个人作用,亏损时强调客观原因的现象。

(二)

针对上述现象,根据新《会计法》的要求,结合农垦集团的特点,就建立健全农垦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加强集团内部的会计监督,提出如下措施建议。

1、要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贯彻新《会计法》的自觉性。

作为《会计法》规定的会计责任主体的农垦系统的各单位负责人及领导班子,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会计法和财会知识,充分认识作为责任主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高带头贯彻执行《会计法》的自觉性。在学习、贯彻过程中,要突破部分领导认识中的误区,克服思想上的障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例如:有的领导认为,只要我不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就行了,工作这样忙,那有时间系统学习;也有的领导认为,我授意、指使会计人员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财务会计报告,也是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利益,等等。凡此种种,都是错误的认识。只有通过系统的学习,才能充分认识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只有通过全面的反思,才能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失真对投资人、债权人、政府和单位自身各方面的危害性。从而,就能主动致力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的自觉性,通过机构设置、岗位分工、任用人员、健全制度、加强内控、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得到具体落实。

2、要理顺体制,转换机制,提高建立健全集团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农垦局改制为农垦企业集团公司后,在继续代理社区稳定的政府职能的条件下,可先进行政企分设、政府职能与企业职能分离,为进一步实现政企分开创造条件。凡属于行使政府职能这一块的人员经费和用于医院、学校、社区基础性设施和社区稳定的必要资金,象上海农垦那样,由财政局核定拨款,交农垦局专款专用,为集团公司减轻社会负担。在此基础上,按照摸清家底、清产核资后的集团公司国有净资产,经财政、国贸部门授权后经营;集团总公司与其全资、控股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其全资、控股企业之间,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出资人制度,集团总公司拥有对被投资子公司(或企业)产权代表的任免权、重大投资的决策权、财务预算审批权、收益分配权、经济责任审计委托权和内部审计权等;同时,可比照江苏农垦,由集团公司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并比照试点企业集团,继续享受企业所得税先征后返的政策,用于弥补国有权益的不足;此外,还可象部分省市那样,经房地局、国资和财政部门批准,向农垦集团公司注入土地使用权,以降低资产负债率,同时核销历史遗留的不实资产,以利于农垦企业集团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搞经济、抓发展。

在理顺体制的基础上,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要求子公司进一步加大企业改制、转制的力度,减少管理层次,解决法人层次过多、搞经营善管理的能人过少、注册资本总量小于实收资本、容易流失国有资产,以及债多、人多、出血点多等问题,真正按照市场的需要转换经营机制。

此外,要按照科学性、合法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先进做法,根据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不相容职能相分开的内控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并提出子公司、企业建立内控制度的指导意见,形成集团总公司内部、子公司内部、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体系和内部的会计监督体系,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保证管理系统循环畅通,实现集团总公司的战略目标服务。

3、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检查的力度。

当前,先要按照集团总公司本部(即母公司)的功能定位,完善组织结构,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制衡的结构体系。国有独资的集团公司,可通过招商引资、转让股权,由地方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出股东代表和董事人选、监事会主席等方式,解决股东会与董事会合一,董事会中无外系统代表和独立董事,监事会对同级董事、经理层的经济行为不监督等问题。然后,要建立完善议事规则,明确“三会”和经理层的各自权限、职责。根据授权批准控制的要求,明确集团公司及所属子公司、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权限范围和相应的职责,以及相互协调配合的具体要求。对于重大的对外投资决策、筹资用资、贷款、资本支出,以及重大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和资本经营、资产经营等重大事项,需经特别授权。对于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着眼于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和经济效益的审计。对于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重点放在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如果制度订得齐全,而实际又不执行,也是徒有虚名。

4、要加强考核,兑现奖惩,严格实行内部会计监督。

在考核中,要实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指标为主;发展速度指标和运行质量指标相结合,以运行质量指标为主;非经济指标与经济指标相结合,以经济指标为主。要建立风险控制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避免因发生重大失误而使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因为即使实行奖惩对应的控制制度和风险抵押承包方式,实际上个人也难以承担重大损失)。在兑现奖励时,要留出风险留抵金,待任期终结审计确认绩效后,才能予以全部兑现。还要建立经营者离任审计制度和管理审计制度,及时释放风险,防止问题累积。

此外,还要切实加强会计监督,从财务、审计、监督部门的人员配备、素质,到会计监督的职能分工、阶段性重点的确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在内部会计监督中的职责,都要通盘考虑和—一加以明确。当前,首先要认真地对照《会计法》的要求进行自查,并对发现的问题和差距进行整改;其次,要加强对子公司、企业的会计行为的监督、指导。整改和监督、指导的重点要放在会计基础工作上,从凭证的填制、取得、审核,到登帐、结帐、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各环节,都要把关守口。其中原始凭证的审核和记帐凭证的编制是核算流程中的监督重点;同时要注重完善内部稽核、帐目核对、财产清查、会计档案管理等制度的监督。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发挥集团内部会计监督的自律性的基础作用,同时重视发挥社会审计监督的鉴证性作用,并自觉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督,就一定能促进农垦经济健康地发展。

企业内控的管理制度3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消防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河北省消防条例》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基本原则

消防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逐级消防责任制。各部门要把消防工作和生产管理结合起来,做到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消防管理工作。

2、基本要求

在生产工作中把生产管理和消防管理较好地统一起来,把消防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组织管理环节中去。教育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发现和解决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检查整改火险隐患;充分调动员工消防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公司财产和人员的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xx有限责任公司消防安全管理。

三、组织机构

1、公司成立消防安全生产委员会即“公司安委会”,由公司总经理任安委会主任,常务副总经理任安委会副主任,公司各部、室正职为成员。

2、安委会下设消防管理办公室,设在安全部。

3、公司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各部门正职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部门的消防工作,部门副职或明确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管理工作,并负直接责任。

四、消防管理部门职责

1、安委会的职责

⑴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消防工作的方针、政策,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和规章制度;把消防工作纳入生产经营管理,做到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评比。

⑵研究部置消防工作,解决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⑶根据消防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

⑷组织制定消防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⑸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有关单位整改火险隐患。

⑹总结表彰消防工作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推广消防工作经验。

⑺组织调查处理一般火灾事故。协助上级部门调查处理重大特大火灾事故。

⑻公司消防工作由安全部归口管理。安全部设兼职消防干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消防部门的指导和消防监督。

2、消防管理办公室的职责

⑴研究和制定消防工作计划并贯彻执行。定期向主管领导和上级消防部门汇报消防工作情况。

⑵制定消防管理规章制度,推行逐级消防责任制,督促贯彻执行各项消防安全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

⑶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常识。组织和训练义务消防队伍,依靠全体职工做好消防工作。

⑷组织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发现火灾隐患立即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协助有关单位进行整改。

⑸负责全厂消防器材、设施的配置和监督维护工作。

⑹对新建、扩改建、建筑内部装修和用途变更以及安装消防设施的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消防审核、竣工消防验收工作。

⑺审查厂区动火措施,严格动火工作审批程序。

⑻组织有关单位调查处理火灾事故;汇总上报消防统计资料。

3、公司各部、室及生产车间的职责

⑴执行消防安全规定,编制本单位消防计划,并组织实施。

⑵经常组织防火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本单位防火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

⑶对本单位经常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整改意见。

⑷管理和组织本单位义务消防队伍做好灭火演练工作。

五、消防管理人员职责

1、总经理消防安全职责

⑴认真带领全厂干部职工贯彻执行消防法规,对公司消防安全负责。

⑵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⑶经常对干部、职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批准、监督消防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加强对消防工作的`管理。

⑷经常听取各单位提出的防火建议,研究整改火险隐患。

⑸对发生的火灾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⑹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公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到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消防管理工作。

2、常务副总经理消防安全职责

⑴负责领导消防安全委员会的工作,研究审议制定消防安全责任制和管理制度,部署和组织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⑵具体负责全厂范围内消防安全工作的协调、检查。

⑶把消防工作列入生产会议议事日程中,在部署工作时同时布置消防工作,对出现的火灾隐患要安排限期整改。

⑷督促各部门负责人认真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及公司消防管理制度,加强对消防设施和器材的管理工作。

⑸发生火警、火灾事故,要积极组织扑救,并查明原因,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3、安全部部长消防安全职责

⑴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⑵负责对公司各部门消防工作的协调及业务指导工作,对全厂各部门行使监督、检查、考核权。

⑶对拟定新建项目进行防火审核及竣工防火验收,对防火器材购置计划进行审核。

⑷主持对防火重点部位的检查工作,研究火险隐患整改及验收工作。

⑸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负责专职和义务消防队员的指导培训工作,负责组织调查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处理整改意见和措施。

⑹对违反防火规定的人员和事项,进行考核处理。

4、各部门(车间)正职消防安全职责

⑴全面负责本单位消防工作,保证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完好备用。

⑵经常对本单位的职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严格遵守各项防火规定,在生产中禁止违章作业,对本单位的灭火器材和设施未经许可禁止变位和移作它用。

⑶积极组织消防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⑷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制订各项消防制度,落实防火措施。

⑸对所辖的消防设施、器材每月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保持清洁无油渍、无粉尘、现场无杂物。

⑹加强对部门安全员和义务消防队的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5、各部门(车间)具体负责人的消防安全职责

⑴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公司消防管理制度并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及“谁主管、认负责”的原则,并实施全面管理。

⑵对本单位实施消防监督、检查、考核,协助各部门的消防管理工作。

⑶定期学习消防知识,掌握灭火技能,熟悉本单位消防系统,保证消防器材完好备用。

⑷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宣传教育,建立义务消防队,定期举办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培训班。

⑸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根据规定审批动火作业工作票,定期进行消防检查,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

⑹按照《消防法》要求,计划购置配备消防器材和灭火用具,协助做好工程竣工防火验收工作。

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对违犯消防管理的人和事,按有关规定提出处罚意见。

6、调度值班员消防安全职责

⑴值班期间对生产现场的消防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⑵生产现场发生火警时,调度员应负责指挥灭火并及时通知有关领导和部门。

⑶发生火灾时,调度员应首先指挥值班人员切断引起火灾的电源、油源及其它易燃、易爆的气源。

⑷在扑救火灾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无力扑救或不及时扑救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有权及时向消防队报警。火警电话:119。

7、班组长消防安全职责

⑴全面负责本班组的消防安全工作,认真传达落实上级有关消防安全规定,带头执行公司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

⑵积极组织开展班组消防宣传工作,努力学习消防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有关消防器材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⑶本班组所属设备器材,每天进行一次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保持设备器材完好无损、清洁。

⑷加强对电源、火源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使用管理,发现违章行为和不安全因素,应及时制止并报告相关领导。

⑸制定本班组消防安全责任制,并贯彻实施。

⑹保证本班及岗位的消防器材、设施齐全无损,因火警使用后的器材,应及时通知本单位安全员更换补齐。

8、义务消防员消防安全职责

⑴协助本班班长和本部门领导贯彻执行消防安全制度。

⑵学习、宣传消防常识,带头遵守各项消防制度。

⑶参加本单位的消防检查,提出消除隐患的建议;对本部门的消防器材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完好备用。

⑷积极参加消防知识学习,掌握一般火灾的扑救技能,一旦发生火灾迅速出动,积极扑救。

六、重点防火部位及动火作业管理

1、公司重点防火部位:

⑴库房(油库、纸袋库)

⑵煤粉仓及煤粉制备系统

⑶脱硝氨罐及氨水喷洒系统

⑷总降及生产车间配电室

⑸食堂

⑹中控楼

⑺宿舍楼

⑻办公楼

2、动火管理

⑴防火重点部位以及禁止明火区如需动火作业时,必须办理特种作业许可证(动火工作票)。

⑵油库、水泥袋库、煤粉制备系统、氨水罐装区定性为一级动火区域,必须由班长(兼职安全员)根据现场情况,具备安全条件后填写特种作业(动火)许可,由车间主任签字确认安全状态,报安全部(部长或主管)审核,生产主管副总签字批准。

⑶其它防火部位动火即二级动火区域,按照以上流程,由车间主任签字,安全部(部长或主管)审批即可。

⑷动火作业现场监护

①一级动火在首次动火时,审批人和动火工作票签发人均应到现场检查防火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确无问题后方可动火作业。

②一级动火作业时,动火部门负责人、义务消防队人员应始终在现场监护。

③一级动火作业工作在次日动火前必须重新检查防火安全措施,测定合格后方可重新动火。

⑸动火过程的控制

①签发、审批人员应审查:

a工作必要性;

b工作是否安全;

c办理特种作业过程申请记录单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

②办理特种作业过程申请记录单许可人应审查:

a办理特种作业过程申请记录单所列安全措施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

b特种作业过程申请记录单与运行设备是否确己隔绝;

c向工作负责人交待运行所做的安全措施是否完善。

③工作负责人应负责:

a正确安全地组织动火工作;

b检修应做的安全措施并使其完善;

c向有关人员布置动火工作,交待防火安全措施和进行安全教育;

d始终监督现场动火工作;

e办理动火工作票开工和终结;

f动火工作间断、终结时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

④消防监护人职责:

a动火现场配备必要的、足够的消防设施、器材;

b检查现场消防安全措施的完善和正确;

c测定或指定专人测定动火部位或现场可燃性气体和可燃液体的可燃蒸汽含量或粉尘浓度符合安全要求;

d始终监视现场动火作业的动态,发现失火及时扑救;

e动火工作间断、终结时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

⑤动火执行人职责:

a动火前必须收到经审核批准且允许动火的动火工作票;

b按本工种规定的防火安全要求做好安全措施;

c全面了解动火工作任务和要求,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动火;

d动火工作间断、终结时清理并检查现场无残留火种。

⑥各级人员在发现防火安全措施不完善、不正确时,或在动火过程中发现有危险或违反有关规定时,均有权立即停止动火工作,并报告上级防火负责人。

⑦动火工作必须按照下列原则从严掌握:

a有条件拆下的构件,如油管、法兰等应拆下来移至安全场所;

b可以采用不动火的方法代替而同样能够达到效果时,尽量采用不动火的方法处理;

c尽可能地把动火的时间和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

⑧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严禁动火:

a油车停靠的区域;

b压力容器或管道未泄压前;

c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未清理干净前;

d风力达5级以上的露天作业;

e遇有火险异常情况未查明原因和消险前。

七、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及消防定期工作安排

1、消防设施器材管理

⑴消防设施、器材属防火、灭火专用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乱动,不得用于与消防无关的工作。

⑵安全部负责消防设施器材的配备及管理工作,各种消防器材的维修,各单位要根据安全部统一安排分批进行维修、更换。为了切实保证消防器材的质量和使用安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购买和维修消防器材,

⑶全厂消防设施和器材由安全部与各单位根据需要和标准进行设置,由所属单位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⑷消防水系统要始终保持备用状态,当设备变动或闸门开关影响到消防水系统时,均应征得公司有关领导和安全部同意方可变动,消防水作为它用时必须经安全部同意后方可使用。

⑸各单位必须对配置的消防设施、器材登记造册;指定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2、消防定期工作安排

⑴全公司消防安全检查,每年2次,由公司消防委员会作出部署,安全部组织实施,检查公司所有单位,检查时间安排在火灾易发季节。

⑵节日消防安全检查。在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进行,由安全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组织实施。

⑶季度消防检查。由各单位分别组织实施,检查本单位所属范围,检查结束后,由各单位向写出书面检查总结存档。

⑷每年11月份为消防宣传月,组织全厂消防安全培训及演习一次,公司各单位必须参加。

⑸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组织至少2次的防火演习,以提高义务消防队扑救火灾和自救能力。

⑹灭火器材,每季度检验、保养一次,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上旬进行,每次检验、保养完后,由各单位写出书面总结存档并交安全部备案。

⑺每年10月份对公共部分地上消火栓进行防冻检查,放水试验、涂油防锈,由生产部负责。

⑻重点防火部位及高大建筑物的避雷装置,电气车间应每半年测试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消除,保持完好状态。

八、消防安全考核

1、考核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全面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切实提高消防管理水平,真正做到消防器材设施齐全,完好备用无损,对认真执行本制度且成绩显著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犯或不执行者,视情节轻重和造成的后果大小给予经济处罚和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消防管理考核办法。

2、考核的主要内容

⑴各单位要明确一名主要领导为消防安全负责人,把消防管理工作纳入月度工作计划,做到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评比;班组义务消防队员要明确、缺位应及时调整补齐。

⑵公司配置各部位的消防器材及设施,各部门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列入交接班内容,做到“四同时”(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时检查、同时评比)。

⑶严格执行国家消防法规、法令及公司消防管理制度率达100%。

⑷器材箱子、消防砂池、消防器材棚内外完整清洁,无杂物,位置固定。

⑸各部门员工年参加消防知识培训率达70%以上。

⑹对积极按本制度检测、维护,消防设施器材保证所辖消防设备系统完好的,根据情况给予表扬和奖励。

⑺对消防工作有突出贡献、或者其合理化建议被采纳且成效显著者,根据情况给予100-500元奖励。

⑻执行制度不严,配合协调不力,造成拖延的部门及个人,扣部门负责人当月奖金或工资20%-30%。

⑼因误操作、试验、维护等造成火灾事故或耽误灭火战机,造成设备损失的,按设备价值的5%-15%扣发该部门奖金和工资。造成严重后果的按国家法律法规追究其刑事责任。

九、附则

1、本公司全体职工和凡在本公司范围内的外来施工单位、临时工及其它人员,均执行本制度。

2、本制度由安全部负责解释。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4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笔者就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演进和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必要的研究。

一、内部控制制度概念的演进过程

第一阶段:产生阶段。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是内部牵制,即为维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责任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产生和运用,内部牵制范围得到扩大,逐步发展到经营决策目标的建立和贯彻,经济效益的实现和评价等诸多领域。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发展阶段。1949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发表了的研究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即“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内部采用的机构计划和所有有关的调整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益促使有关人员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这里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就已不限于会计与财会部门的有关功能。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完善阶段。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第55号准则,改变了用内部控制目标来定义内部控制的方法,采取按照内部控制组成成分的方法来进行。这个公告不再区别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也不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定义,而是站在审计人员财务报表审计的立场来定义内部控制,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的概念,即为现实企业既定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它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政策与程序三个组成要素。这是内部控制概念的一次重大发展,既适应了当时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也促进了审计的进步。

1993年,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提出并通过的coso报告中将内部控制分成为五个部分,即:控制环境;管理当局的风险评价;会计信息与交流系统;控制活动和监督。这是在1988年定义上的沿袭和发展,这也是现代内部控制概念。1996年,美国第78号审计准则也采用了这一定义,即“内部控制是受本单位董事会、高级管理阶层、政府管理门和其他有关人员影响,旨在为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这是迄今为止对内部控制概念最完善的定义。论文写作,现代企业。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行政领导和各个管理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处理生产经营业务活动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管理体系,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是严格会计管理,设计合理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和职务分工,实施岗位责任分明的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

按其作用范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内部会计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

(2)内部管理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二、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力度,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论文写作,现代企业。然而,对我国来讲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会计信息失真、经营失败及不守法经营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失灵。论文写作,现代企业。

总体来将,我国企业普遍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它涵盖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和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经营观念,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

1、企业管理层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大多企业未制订完善的、成文的内控制度,这一事实反映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意义。即使已经制订出相应内控制度的企业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给人看”的表面文章上,制度的落实方面问题很多。

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另外,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

3、企业制度不健全。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例如厂长(经理)缴纳的风险数额只是象征性的,对他们无法构成压力。多数企业领导人还不能负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来,一旦出了问题仍由国家来承担损失。企业经营者可能基于利己动机而利用职权侵吞资产或大肆挥霍。为满足这种欲望,有些经营者不会重视内控的建设,甚至有意忽略或阻挠,反过来又加重了企业制度的不健全,形成恶性循环。论文写作,现代企业。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雇佣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考核,有许多是凭关系挤入企业;对职工未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未根据不同情况对职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企业职工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值得环疑,即使有良好的内控也会因执行者的能力不强或道德败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三是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严重。

4、管理者素质较低。许多企业的管理者素质较低,普遍未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企业亦未对这些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这样低素质的管理者即使有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素质,也因他们的能力所限而无法真正地管理好企业。论文写作,现代企业。论文写作,现代企业。

5、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依存于企业而存在的共同价值观念的组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和维护。因为企业文化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企业文化是将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进行统一和融合,使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达到有机的结合,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中枢神经,它所支配的是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从而才能很好地解决因制度失灵而产生的种种问题。

(二)企业内控部门责权不对称,内部控制和监督不力

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而我国的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内部会计控制。作为承担内部控制主要部门的财会、审计部门存在严重的责权不对称现象。

1、内审部门形同虚设。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但是,在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并没能真正履行其应有的职能,其存在问题主要有:

(1)组建的非自愿性。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在行政干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很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而这种过多依靠行政干预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机构很难受到企业重视。被调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会部门转来的或由财会部门兼任或是从其他部门调来,有的未经过专门培训,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内审部门成为企业安置干部的一个部门,这种情况下组建起来的内部审计很难发挥其应有作用。

(2)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而目前对内审部门是界定在“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只是服务于企业负责人。这就造成内部审计既不能监督上司,也不能监督同级,因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是在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其各项经营行为尤其是重大行为大多是在厂长经理的授权下进行的,是厂长经理意志的直接体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又如何开展工作呢?基于以上两点,内部审计无法在地位上实现超然独立,其工作范围大大受限,也很难赢得威信。

(3)重审计监督,轻服务建设。内部审计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设立的,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而实际中内部审计却忽视了防错防弊这一职能,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在各种正式的文件规定中,强调“监督”的多,提倡“服务”的少;强调“事后监督”的多,提倡“事前、事中监督”的少。这种过分强调事后监督的指导思想是我国审计认识上的一大误区,也是阻碍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重要思想因素。

(4)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不甚理解。企业管理人员经常将“内审监督”,与“会计监督”混淆不清,使人们产生“企业内部审计没什么意义”的想法。由于指导思想上的误区,多数审计人员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有些人将自己等同于厂长经理的行为工具,处处依厂长经理的旨意行事,有些则由于工作不好开展而心灰意冷或充当好人,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2、责权不对等。权利、义务与责任对等是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而目前有关法规中明确内部控制机构既代表国家执行行政监督职责,又要为企业领导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这种理论上的双向服务机制将内部控制机构经济责任和义务确定得大于其实际的功能和拥有的权力,只能把内部控制机构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三、强化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作为一项制度建设,其客观的成份越多,科学性就越强。内部控制建设也应当坚持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制定出能针对企业自身特点的内控制度来,而不可能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范文篇1律。

(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机制

实施内部控制,首先需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从所有者的立场出发,不但要把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过程纳入内部控制的监控范围,而且要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点监控对象,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使决策系统、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

1、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财务总监首先通过对单位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领导和控制,掌握会计系统的运行,对于单位重大的交易、资产变动等拥有审批权;其次通过主持定期及非定期的单位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经营和会计方面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尽管实际工作中因个别经理素质差异和财务总监素质不一,不乏有受经理个人意志指使者,但只要明确控制责任,且有相制衡的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控制主体存在,是会收到很好成效的。

2、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担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

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3、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产生,行为主体全是“人”。只有上下一致,及时沟通,随时把握相关人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把内部控制工作做好。具体讲,除领导本身应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控制人员思想行为状况。内部业务人员、会计人员违法违纪,必然有其动机,因此企业领导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对重点岗位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分析,着重了解他们是否有赌博、炒股、经商、与社会劣迹人员往来和追求 超常消费等情况,掌握可能使有关人员犯罪的外因,以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第二,对内部控制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加强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

(二)以“协调”作为双元控制主体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以“约束+激励”作为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

1、在存在双元控制主体的现代企业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双方“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企业所有者希望通过经营获利使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却不能直接进行管理和经营,只能通过会计信息“间接”控制;经营者“直接”控制企业经营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方式。因此,决定了在双元控制主体构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首要的也是基本的目标应该是协调双方的利益和矛盾,只有通过切实有效的协调,找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处的均衡点,才能实现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以上两个基本目的

2、“约束+激励”是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现现代企业双元控制主体“协调”的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办法。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社会监督机构,在工作中各行其是,未能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对企业的威慑力不够。

3、对审计的独立监督、公正职能未予以充分重视,审计未形成规范化、法制化和经常化。对查出问题的处罚,往往就事不就人,重人情而轻规定,执法的刚性被扭曲。

企业内控制度5

摘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各企业加强管理的必要途径,电力企业亦是如此,和一般企业相比,电力企业所涉及的电能直接关系着国民生计问题,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其需求量仍在持续上升,为更好提供安全、稳定、绿色的电力服务,电力企业在新时期应寻求既快又好的发展手段,因为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对人们生活、国家经济建设有着积极影响作用。新阶段电力企业竞争压力提升,因此对其经营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内控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完善管理,降低经营风险,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将着眼于国内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提出针对性完善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策略意见。

关键词新时期;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1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社会对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着客观的需求。电力体制改革前,电力企业是我国基础支柱产业,也是传统产业之一,处于长期自然垄断地位,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在内控管理方面与世界管理水平领先的企业相比,电力企业在内控管理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竞争压力增加,加上电力体制的改革对各电力经营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从广领域来看,加强内部控制也是各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不断建立健全一套合理、科学、可行、切实的内控流程有着极强的必然性,目前内部控制俨然已经成为企业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立起现代化企业内控制度,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切身利益的同时,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需企业多层人员共同参与,包括董事会、不同层级管理员和企业普通工作者,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运营效果及效率,提高利润和营业收入,促进经营活动遵规守纪合法,通常情况下内部控制可分为两方面重点:①为内部财务会计控制;②为内部管理控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及配套细则的文件已经出台多时,要求电力企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改革重点在于“管住中间、放开两头”[1],输配电价逐步过渡到按“准许成本+合理收益”原则核定,需要电力生产及运营企业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内控,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

2新时期加强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含义及其体系构成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全员参与,目的在于提升经营效益,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真实性等目标所提供的合理保障过程。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竞争力及管理水平。分析内控体系主要包括5方面内容:①内部控制环境,这是内控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内控的有效实施保障,而环境内容包括人员职业道德、工作能力,企业经营模式及风格、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人才资源管理策略、权责分配等。②风险评估,这是风险管理基础。③内部控制活动,比如内控核对、授权、批准、职责分工、业绩评价、资产保全举措等,而从类别上可划分为检查型控制活动、预防型、人工控制型、管理层控制型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控制型。④信息与沟通,一方面人员通过信息网络工具开展工作,强化各岗位职责,另一方面多层面、多环节加强信息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共享。⑤内控监督,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持续有效应用及评估的重要环节[2]。

新时期加强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分析新时期加强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强化内控有利于整体提升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增强自身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内控制度建设还能不断完善管理,预防漏洞,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清晰权责,禁止舞弊,维护企业利益;强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可降低企业风险等。

3国内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内控观念不强

电力企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内部管理与世界先进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仍有部分电力企业领导人员没能完全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或停留在各司其职,岗位分离的传统局面,企业局部控制重点仍是强化财务核算,没有树立起适应社会、经济、企业自身可持续成长、管理环境长远发展的目标,传统多为领域拓展式发展,并没全局、系统内控观念,致使持续性、长期性、动态性内控制度缺乏[3]。

内控制度不健全

电力企业是为人们提供电能服务的特殊企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电力稳定性、质量、安全性、可靠性服务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电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还没有较明确的岗位职责,制度还处于不断健全过程中,归根结底是管理相关内控制度缺乏,因此造成了不规范、随意性等特点问题的发生。

内控监督及激励机制不足

内控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则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分析发现许多电力企业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实际落实或未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执行,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监督制度缺乏或监管不到位,难以起到有效控制效果。除此之外激励制度也同样重要,比如配套的考核制度、业绩评价、薪资标准等,对表现优异的工作者不仅应给予精神鼓励,还应适当给予物资奖励,增强人员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工作效率[4]。

风险评估机制缺乏或不完善

市场经济影响下,电力作为我国传统业也深受影响,市场竞争增加,外部市场不确定风险因素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企业压力增加,及时有效的风险评估必须立足于有效控制及管理,风险评估也是企业实现目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电力体制改革前电力行业为国家垄断产业,风险多集中在生产环节,经营管理风险少,风险评估机制缺乏,而目前外部环境改变,竞争加剧,可威胁到企业经济效益,因此需迫切改变传统理念。

4探讨新时期下完善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策略意见

提高内控和风险意识

电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系统长期的工作,企业领导者应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到内控制度建设在企业经营、生产及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需在管理、工作人员配置、体系建设等方面都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普通工作者也应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制度建设及执行中,以促进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出现多种风险点,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人员同样应树立风险意识,把控风险点,做科学识别、分析、报告、处理等,全面提升企业风险管控能力,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5]。

逐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为更好发挥内控作用,首先还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使制度发挥出行为约束、监管作用,经营活动中立足于制度约束原则,需不断构建起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监管体系;同时做好事中控制,比如会计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应涵盖部门不同岗位,做好财务核算,并定期、动态检查财务活动,及时上报;最后还应建立事后检查机制,强化事后监管,比如在企业领导带头作用下,可成立委员会,由公正、工作执行力强、责任性强的人员定期落实考查,设立各专业分委会,梳理各专业风险点,定期开展稽核、检查,并将工作开展成效和检查结果与员工绩效挂钩。构建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管理体制,实现项目、资产从购买到领用到报废等的全流程闭环管控。

做好对内部控制主体(人员)的控制

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主体为企业工作人员,因为人员素质直接关系着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效率。做好内控首先应协调好管理层,协调董事会、股东、各层级管理层人员之间的关系,相互间成立一套激励、约束体系;全面把握企业人员工作能力、思想状况等,因为内控人员出现工作差错不仅仅是工作能力的问题,更紧密还和思想偏差有关,严重者可构成违规操作;做好人员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强化岗位职业道德教育,深化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内控主体综合素质[6]。

强化内控监督

电力企业和普通企业相比,生产、供电等结构环节众多,更显复杂性,拥有管理资产多,因此做好企业资产管理也是内控制度管理一大方面,比如账款、资金等非实物资产必须由专业人员管理,强化人员职责,定期核算、检查,避免呆账、烂账现象的发生。固定资产管理应持续强化管理机制,清晰岗位权责,若是固定资产转移或报废等,需严格按流程进行,定期做好清点,保障资产安全。此外同时做好监督管理,比如定期审核财务报告、评审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检查制度的科学性,利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巡视巡查、各专项检查等,持续督促、完善,为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5总结

市场经济环境下,内控是企业强化管理的关键手段,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受多企业重视。电力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强化企业管理,新时期也应紧抓内部控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供电运营模式,在越发激烈的大环境下,改变企业管理模式,促进转型,可以说提升管理水平已然成为提高企业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紧要环节。

参考文献

[1]赵鸿阳。论电力企业财务审核与内控制度建设[J]。经营者,20xx(11):252.

[2]陈海玲。探析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的必要性和制度建设方向[J]。企业文化(中旬刊),20xx(12):232,274.

[3]周红。浅析电力企业财务审核及内控制度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33):91,92.

[4]张小菲。电力企业财务审核及内控制度建设的实践[J]。农电管理,20xx(1):46.

[5]毛秀英。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xx(22):41~42.

[6]瑚成健。供电企业农电财务内控现状及制度建设[J]。西部财会,20xx(7):43~44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5 126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