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精编5篇
【导言】此例“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 癌性疼痛;麻醉性镇痛药;使用频度
[中图分类号] R9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45-02
Hospitalized cancer patients using the prescription ofanalgesic drugs
HUI Henglong, ZHANG Yue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Province in Huaian City ,Huaian 223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ew the situation of usinganalgesics in in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ancer pain and analyze the rationality in using these drugs. Methods: Prescriptions ofanalgesics used in 2008 and 2009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analysis included medicine variety, dosage, administration and so on, and calculate the DDDs according to the DDD recommended by WHO. Results: 936 prescriptions were collected. Usually, 5 kinds of anesthetic analgesics were the frequency of use, the most three weresulfate sustained release tables, fentanyl transdermal injection,morphine hydrochloride :The clinical use ofanalgesics is basically rational in this hospital, andsulfate sustained-release tables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clinical doctor to control the cancer pain.
[Key words] Cancer pain;Narcotic analgesics;DDDs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很难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30%~50%的癌症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在临床实践中,尽管癌痛有多种治疗方法,但药物治疗仍是最主要、最常用的措施[2],合理应用麻醉性镇痛药,不仅能有效解除癌症患者的痛苦,且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现将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癌症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用药合理性。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品、第一类专用处方登记记录,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名称、疾病名称、规格、数量、处方日期等。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参考药品使用说明书,确定各药的DDD值,并结合该院住院药房的实际用药情况,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并对此进行分析。
DDDs=使用数量×规格/DDD
DDDs越大,说明该药用药频度越高,反映临床对该药的选择倾向性越大[4]。
2 结果
统计住院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品处方共936张,其中,男性共671张(%),女性共265张(%),患者年龄为23~84岁。调查共涉及麻醉性镇痛药5种,包括注射剂4种、片剂1种,各种药物在处方中的分布情况见表1,各种药物利用情况见表2。
3 讨论
吗啡制剂使用情况是评价癌痛患者疼痛改善的重要指标
药物止痛是治疗慢性癌痛的主要方法,对于绝大多数晚期癌症患者来说,药物止痛治疗可能是患者唯一愿意接受的治疗方法。吗啡制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治疗中、重度癌痛的首选药,其用量是评价癌痛患者疼痛改善的重要指标[5]。从表2可以看出,药物的使用频度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其中吗啡制剂(硫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吗啡注射液)的总消耗量(31 600 mg)位列第一, 这是合理用药的好现象。
硫酸吗啡缓释片用于重度癌症患者镇痛
硫酸吗啡缓释片为硫酸吗啡特制的缓释片,为强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重度癌症患者镇痛[6]。由于为特制控制释放,在血中无峰谷现象,能维持12 h左右,便于临床使用;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恶心、呕吐、嗜睡等,一般经对症治疗后均可好转[7];并且吗啡无“天花板”效应(封顶效应),因此硫酸吗啡控释片具有无创给药、止痛维持时间长、成瘾性低、不良反应少、医生又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耐受性决定其用量等优点,也符合WHO癌痛治疗中以无创给药为首选途径的原则,因而对需要长期使用第三阶梯止痛药物的患者比较适用。重症疼痛采用弱阿片类药物无效时,可采用吗啡等强效阿片类止痛药[8],本院医生把它作为缓解癌痛首选药是合理的。
芬太尼对μ受体有选择性亲和力,作为μ受体激动剂其等效镇痛作用比吗啡强得多,是吗啡的75~100倍[9],相反其毒、副作用小得多,尤其是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反应少,且对症处理后大多明显缓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癌痛的第三阶梯药物。
盐酸吗啡注射液,注射给药适合于不能口服药的患者,存在给药间隔短,不良反应出现快,不良反应率高的缺点[10]。因此不适宜慢性重度癌症患者长期使用。但因注射用吗啡价格低、且止痛起效快,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在本院仍被广泛应用。
盐酸布桂嗪为一种合成的中等强度的镇痛药,其镇痛强度是吗啡的1/3,成瘾性低,属第二阶梯镇痛药[11]。因本院住院癌症患者大多是中度至重度的疼痛,因此使用率低。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为强效镇痛药,其止痛作用为吗啡的1/8。它的主要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作用,长期应用可造成去甲哌替啶积聚,会出现震颤、抽搐、癫痫发作等神经中毒症状,故该药仅用于短时的急性痛,不适宜癌痛患者长期使用[12],这与WHO提倡的癌痛患者应用吗啡制剂减少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治疗方案是一致的[13]。
本院住院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用药结构基本合理
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分析可以反映一个医院癌症治疗水平和品的管理水平[14]。其中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提高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15]。在临床工作中严格规范化治疗,真正实现WHO提出的“让癌症患者无痛”的目标[16]。从以上调查、分析可知,硫酸吗啡缓释片、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镇痛有效、不良反应较少,是本院控制癌症的主要用药,本院住院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结构基本合理。
[参考文献]
[1]曹世龙。肿瘤学新理论与新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86.
[2]李巧圣。120例晚期癌症患者品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药事,2008,22(11):1028-1030.
[3]郑瑜,郑滢,郑浈浈,等。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用药分析[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18(4):222-226.
[4]邹豪,邵文福,朱才娟,等。医院药品DDD数排序分析的原理及利用[J].中国药房,1996,7(5):215.
[5]张金标,潘桂华。2005-2007年本院品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23):55-57.
[6]胡长路,庄建生,林新民,等。美施康定治疗重度癌症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01,19(2):163.
[7]茹鲜・吾斯曼,平荣。192例晚期癌症患者美施康定止痛临床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4,27(1):39-40.
[8]王建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刊,2009,44(7):63.
[9]李丽萍。芬太尼透皮贴剂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08, 18(3):172-173.
[10]李迅,于文源。 吗啡控释片与吗啡注射液在治疗中重度癌痛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12):40.
[11]刘耀华。本院住院癌症患者麻醉处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 2(5):123-124.
[12]庞志成。哌替啶不宜长期用于癌痛治疗[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1998,7(4):246-247.
[13]刘文林,杨晓凤。某院住院患者麻醉性药品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7):74-75.
[14]郑玉兰,陈行敏,吴春英,等。2005~2007年住院药房品应用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6):130-131.
[15]陈小陆,李磊,王钰琦,等。本院2007~2008年门诊麻醉处方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193.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以上这5篇麻醉药品管理制度是来自于山草香的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2
[关键词]麻醉护士;麻醉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11(b)-119-02
1998年4月我院麻醉科设立了麻醉护士,其中,麻醉准备间的管理是麻醉护士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护士按照麻醉科护理要求和临床实际需要开展了一些工作,同时创建了一套完整的护理管理模式,1998年4月~2008年8月,完成了19 448例麻醉病人药品与耗材请领、设备的准备、消毒隔离、资料归档等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麻醉准备间的设施
麻醉准备间设在层流手术室外,离手术室近,准备间内备有电脑、常规品、大型输液、药品等,其均撤除外包装,另备有抢救车及一定数量的常规抢救用药。
2 麻醉准备间护士职责
麻醉准备间护士,其工作范围包括: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前的准备,做好品管理,器械的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消毒管理等,以保障麻醉工作的有序进行。
麻醉科药品的管理
管理要求麻醉科护士要熟悉各种药品的药理作用,根据药品性能,按普通常规用药、贵重药品、抢救药品、品、精神类药品这五种进行分类管理:根据药品的有效日期及贮藏方法有序存放,定期整理,做到各类药品定量、定位,使其一目了然。
工作程序麻醉准备间护士于前一天下午每个手术间麻醉台内备足如盐酸利多卡因、氟哌利多、阿托品、地塞米松等一些常规药品,登记发送药品的种类、数量,并根据每台手术的术式、麻醉方法、麻醉医师的习惯准备好第2天相应的手术的药品。对于特殊病例,参加麻醉前讨论,根据病情及麻醉医师的要求,及时更换准备的品及器械;手术后收回多余药品,与已发的必备药品及麻醉单、收费单――核对。若发现不符,及时查找原因,做到不浪费、不少记、漏记或多汜药品。
严格执行毒麻药品的管理审批制度 对于盐酸哌替啶注射液、注射用瑞芬太尼等品及咪达唑仑注射液、盐酸麻黄碱注射液等由专人负责监督管理,专柜、加锁保管。使用时,需由麻醉医师填写处方方可领取,坚持空安瓿与处方数目相符,每日登记该类药品使用情况及出入量,严格遵守帐务相符的管理制度。
麻醉科耗材的管理
器械药品要注意核对血氧探头D25、左右侧双腔囊支气管导管、电极片(心电监护)、换能器等所有消耗性器材,每月月底做好核算请领工作,使其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并参照药品的核对方法,对每日的消耗数量进行核算,做到心中有数。
消毒杀菌每日更换麻醉面罩、麻醉罗纹管等一次性耗材,定期更换钠石灰,对有血液、体液等污染的四头带、血压计袖带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对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的各导连线呼吸管进行清洁消毒,放好备用,同时备好已消毒好的物品,如面罩、牙垫、插管用导丝,并作好各种消毒登记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急诊抢救药品及物品的管理
为了满足急诊、抢救药品及物品使用方便,麻醉科必备全套的急诊药品橱、外出气管插管箱、小儿插管器械包,各种药品、物品明确规定基数,制定基数表,并班班交接,且使用后及时补充。每周检查1次,以备急用。
设备管理
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及保养方法 根据创等级医院的要求对十万元以上的设备应设立贵重仪器使用登记本,督促使用者逐日记录使用情况。每周常规检查保养麻醉机及各种监护设备。如有异常,及时汇报通知设备科维修,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保证用品充足每个手术间麻醉台内准备一套插管器械及气管导管。每周对其进行检查,如发现不足及时补充。
资料管理
用物登记负责麻醉汜录单、麻醉登记册等档案的登记保管。每日将麻醉汜录单在电脑内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编号。并登记入册,另手写备份。
维修保养登记对各类设备,如各类多参数监护仪、各种类型麻醉机的运行情况、维修情况登记载册。
麻醉单整理上报 将每月的麻醉单整理并交给科主任检查后装订成册,协助科主任对麻醉档案资料管理,对麻醉医师工作量进行统计及记录,协助科主任奖金的发放。
辅助用物准备每周检查手术间麻醉台内备用麻醉记录单、收费单、镇痛单。复写纸等,及时请领添加。
资料整理归档协助科主任进行资料的整理归档。将上级文件、麻醉前讨论、危重病人讨论、开展的新技术等进行整理,并将资料按管理、业务等目录分类存放,年底归档。
3 结果
确保品与物品的供应
保证了麻醉用药的及时供应,特别是抢救药品及物品到位及时,保证了麻醉急需及抢救的成功,为麻醉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减少了药品耗材的流失、浪费。堵住厂漏洞,帐务相符率达到%,仅此一项全年可节约数万元。
确保了设备高效正常运转
由于加强了器械清洁、消毒、保管与维护,器械性能良好,使麻醉医生使用时得心应手,为成功地实施麻醉及抢救病人提供了保障。十余年来未发生一起因设备运转不良、器械不能及时到位而出现的危险情况。
麻醉资料完整
各类档案记录完整,电脑及手写各备一份,满足了各种层次的人员的需要,便于查找,有利于麻醉医师科研及论文写作,并使科主任有充足的时间抓好业务和行政管理。
4 讨论
麻醉护理工作是近年来适应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而建立的一项护理内容,世界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麻醉护理工作。我国麻醉学界的著名专家也多次呼吁要培养麻醉护士,逐步开展这项工作。我院设立麻醉护士10年,实践经验证明,麻醉护理工作很有必要。
随着现代麻醉学科的工作范畴扩大,不仅要解除病人的疼痛,还要求对病人的生理机能进行调控。加之物类别多、品种繁,各类器材、设备更新迅速,快速监测种类多,设备精细,应急性强,必需配有专人管理。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范文3
资料与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30例分成两组,每组15例。ASA Ⅰ~Ⅱ级,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5~60岁,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A组单独采用全麻。术前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内分泌、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Ⅱ组为静吸复合全麻,两组术前分别与阿托品05mg、地西泮10mg肌注。
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患者入室采取左侧卧位作T8~9或T9~10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并注2%利多卡3~4mg以确定麻醉平面,然后再开始全麻诱导。药物:咪达唑仑5~6μg/kg,异丙酚15~2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3μg/kg,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潮气量8~10mg/kg,呼吸频率10~12次/分,呼吸比1:2。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切皮前15分钟根据患者情况予0375%耐乐品(进口哌卡因)3~8ml,确保硬膜外腔阻起效,术中维持麻醉为每间隔1小时左右硬膜外腔给药3~5ml行硬膜外腔阻滞来镇痛。芬太尼、维库溴铵每隔30~50分钟追加1次,用量分别为005mg/次和2mg/次,丙泊酚静脉微泵调速2~3mg/(kg・小时)。术毕,待患者呼吸恢复给新斯的明和阿托品分别为1mg、05mg拮抗。待患者清醒,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吸痰拔除气管导管,同时PCEA开启。
GA全麻组诱导同上,术中以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4μg/kg静注及丙泊酚静脉微泵调速4~6mg/(kg・小时)、异氟醚1%~2%雾化吸入维持麻醉。术毕采用新斯的明及阿托品拮抗。待患者清醒,吸痰拔除气管导管,同时开启PCA。
结果
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液体入量、失血量无明显差异。GEA组在诱导插管及整个手术过程中,应激反应明显比GA组要轻;在观察指标上表现为:GEA组术中心率、血压变化较GA组小;由于术中硬膜外的镇痛作用,GEA组全麻药物的用量明显少于GA组,腹膜缝合完毕后即可停用全麻药物,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较GA组快。在拔管过程中,患者因疼痛刺激出现烦躁或情绪异常的几率小于GA组。
讨论
麻醉后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疼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本研究依据患者的临床体征及血压、心率来判断麻醉深度,术中根据心率、血压来调节物用量。结果显示两组麻醉诱导后血压均明显降低,插管后升高,但单纯全麻组较基础值高,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基础值无明显差异;切皮时单纯全麻组血压、心率较基础值及全麻硬膜外阻滞组高。单纯全麻只能抑制大脑皮质、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对大脑皮质的投射系统,而不能有效阻断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向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传☆☆导,从而使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沁增加[1,2],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为保持术中良好肌松,术野无痛及抑制肾上腺一髓质系统兴奋,势必加大物用量,易导致术毕清醒及呼吸恢复延迟;而一旦患者清醒,如镇痛不完善,又可因伤口疼痛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选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利用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阻断阻滞区的伤害刺激向交感神经低中枢的传导、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同时发挥全麻充分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达到优势补的作用,有利于术中、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3]。
本结果显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术后呼之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纯全麻组,拔管后20分钟OAA/S评分亦优于单纯全麻组,提示其苏醒较后者快而完全。大量研究证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明显减少全麻药用量,使手术后患者苏醒时间短,肌松恢复快[4],在本结果中也得到体现。而从术后情况来看,单纯全麻组拨管期及术后并发烦躁的比例385%,较全麻复合硬外膜麻阻滞组(123%)多。患者因疼痛刺激出现烦躁或情绪异常的几率小于GA组。
在排除病理因素的情况下,患者苏醒期烦躁应同时存在手术伤口疼痛及不满意的意识恢复两个因素,使得患者对周围环境不能完全配合和听从指令,并在强烈刺激下(如疼痛、拔管)而出现极端的精神状态。GEA组由于苏醒较完全,能听从指令,且因硬膜外腔长效局麻药的使用,使术后伤口开始出现疼痛的时间明显延长,故拔管期术后烦躁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1陈惠荣,李军,刘永勤。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95.
2王显春,赵国庆,王丽春。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250.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临床麻醉 麻醉护理 管理 麻醉质量 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36-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麻醉学科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适应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过程中,麻醉护理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麻醉护理管理,降低了麻醉风险,提高了麻醉质量。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麻醉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业的学科,它包括了麻醉复苏、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对麻醉护士的操作规范及护理质量管理,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临床麻醉工作中麻醉护理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麻醉护理质量管理,探讨其管理内容及方法,为今后的实际临床管理应用提供参考。
1 麻醉恢复室的建立与管理
建立麻醉恢复室,应该包括监护仪、麻醉呼吸机、心脏除颤仪等。在临床麻醉工作中,通过临床麻醉护士的精心观察和护理,密切关注患者全麻恢复期的病情变化,可以极大地降低患者全麻恢复期的风险,提高麻醉质量,全力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复苏期。
2 麻醉仪器的维护与管理
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必须的麻醉仪器设备可以通过购置新的入科来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同时,应该建立设备档案,比如详细记录设备品牌、入科时间、价格等。登记记录好科室仪器设备的详细数据,统一管理,且与医院资产科同档管理。认真学习、努力摸索,做到全面熟悉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基本性能特点,把握好各种设备的维护,对常见故障要做到熟练处理。当仪器设备出现较大故障的时候,要及时与工程师和厂家取得联系,及时对其进行维修,尽快投入应用,确保麻醉工作顺利进行。以手术间为单位,将麻醉设备按各科手术性质特点,按品牌把监护仪和麻醉机进行有效放置。各科里的仪器设备,都应贴上医院设备管理专用标签,并对设备的名称、设备型号、分类号、出厂日期、生产厂家、手术间、资产价格、安置地点、麻醉护士签名等进行登记。
3 体外循环术中ACT及电解质、血气监测
体外循环手术在麻醉的时候,应该提前到岗,检查用物是否齐全、药品是否齐全,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动脉穿刺置管术和快速建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同时,测定术中激活促凝血时间,确保电解质及血气数据的监测准确无误。
4 麻醉物品及一次性耗材的管理
首先,准备好体外循环。比如在心脏手术中,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在进行手术的前一天下午,将相应的二腔中心静脉穿刺包、三腔中心静脉穿刺包准备好,同时还需要准备好的有肛温、鼻温、漂浮导管、动脉穿刺包、体外转机所用的膜式或鼓泡式氧合器、体外过滤器、灌注管道等。第二天实际临床麻醉的时候,医生才会显得得心应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提高麻醉的效果。第二,准备好特殊麻醉物品。实际临床应用中,整形手术的麻醉和胸外科手术的麻醉,以及脊柱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的麻醉,都应该准备相应的加强型钢丝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插管、支纤镜、喉罩等。第三,一般麻醉物品的管理。根据医院手术间的多少,每间手术间又以麻醉桌为单位,进行详细的查对管理,麻醉桌内应该有普通的药品,以及各种规格的据点管导管、口咽通气道、牙垫、连接管、插管喉镜、听诊器、三通、麻醉常用处方、心脏电极片等。设立物品清单和麻醉卓内药品清单,手术完毕之后,没天都应该进行查对、清点、补充、记账,确保物品及药品不丢失,长期做到心中有数,方便使用,严格做到管理查对。
5 毒麻药品类及精神类药品的管理
毒麻药品及二类精神类药品主要包括了瑞芬太尼、芬太尼、度冷丁、舒芬太尼、力月西、麻黄素、吗啡等。对这些药品的管理,实行专人负责责任制,使用专用账册、登记用专用红处方,且保存其处方至少5年。在实际临床管理过程中,建立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根据医院手术间的多少,每间手术间为一个单位,固定支数的毒麻药品药盒与手术间数目相匹配,每天上午在麻醉之前,麻醉医生签字后再领取毒麻药品盒,手术结束之后,仍然以盒为单位,红处方数目与空安瓿相符合,建立毒麻药品登记本,补充交接后仔细记录在登记本上,且签上查对人的名字。确保毒麻药品无漏开、无遗失。根据医院实际手术间的多少,建立常用清单、固定支数。常用有肌松药、丙泊酚、升压药等。每天手术结束之后清点药品,且与处方核对,确定无误的情况下,在补充基数,以备次日使用。
临床麻醉工作中麻醉护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有的是常规日常护理管理内容,也有的是细致入微的步骤程序,这些都需要一丝不苟、严谨的执行,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麻醉质量的提高,降低麻醉风险。在实际临床麻醉工作中,要避免出现查对不仔细、不能坚守岗位、违反操作规程等护理缺陷。还要避免护理常规操作不熟练、机能和基本理论知识缺乏等知识缺陷。在实际临床麻醉护理管理中,要不断努力学习,以高尚的医德、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科学态度面对护理工作,提高麻醉护理质量,从根本上保证麻醉风险的降低。促进麻醉护理管理从对症处理模式逐渐向预防综合治疗模式转变,降低高危事件、突发事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实现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姚莉,邓妮惠。麻醉护理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295
[2] 戴红霞,张石红,高超。麻醉复苏护士的设置与使用与麻醉恢复室动作管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10):248~249
[3] 冯宝琴,梁群,谭惠芹,陈碧舒,甘白水,彭凤韵。术中肢体被动活动对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0):1156~1157
麻醉药品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麻醉管理
肝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慢性乙型肝炎、其次是肝硬化,最终变成肝癌。其中肝硬化作为中间环节,可能产生多合并门症高压症,并引发肝癌或者活动性肝功能损害。在肝硬化患者中会有85%-90%的患者发生门静脉高压症,这是肝硬化产生的继发症[1]。进行该类手术时风险系数和难度系数比较高,同时对麻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现对我们我院收治的225个病例手术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组选取自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共225例,女性患者共100例,男性患者为225例,年龄最小的为7岁,最大的为71岁;其中年龄在8岁-14岁的共10例,15岁-40岁的共190例,41岁以上患者共25例,手术的平均时间为(+)分钟。由于肝硬化而继发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脾肿大和顽固性腹水与呕血患者中,有13例患者进行行脾切除手术,其它进行脾切除术加门腔静脉分流术,其中共有24例属于患者急诊手术。手术以前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和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共15例。
麻醉方法 手术前30分钟给予患者肌肉注射硫酸阿托品、安定/kg;对于少数病人手术前1小时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或者阿托品。依据不同的麻醉方法把患者共分成连硬组与全麻组两组;连硬组又分为1组硬膜外组,患者为60例(麻醉方法为单管连硬外麻醉)和2组患者共77例(麻醉方法为双管连硬外麻醉)。全麻组又分为3组患者共45例(麻醉方法为普鲁卡因静吸复合麻醉)和4组患者共43例(麻醉方法为单管连硬外麻醉+芬太尼-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全部硬膜外麻醉使用的药品为1%的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混合液,内含1%的20万u肾上腺素。手术中进行心电图(ECG)监测,并同时监测患者动脉血压(Bp)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手术过程中要让患者SpO2指标维持在98%以上。
2 结 果
单管硬膜外组出现血压中度下降(4kPa-6kPa)的患者为14例,比其它组患者少(1组为21例,3组为19例,4组为25例);但是双管硬膜外组患者中出现血压严重下降(大于6kPa)症状的患者为7例,要远比其他组患者多(1组为2例,3组为1例,4组为2例)。此外,双管硬膜外组中出现大量输血(大于800ml)与大量输液(大于2000ml)的患者要远比其他组患者多,该组间比较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小于),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麻醉效果和并发症:本研究组麻醉中比较满意的共196例(占%),首选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满意,但是其中共有30例患者辅用了哌替啶和氟哌啶或者羟基丁酸钠等药物。全麻组患者的镇痛肌松效果较良好,手术以后少数患者出现有咽喉痛和恶心呕吐等手术并发症,手术后偶发有轻度的呼吸抑制。
3 讨 论
患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脾亢引发的减少全血细胞情况,以及凝血机制障碍情况,又会加重出血倾向。同时,门脉高压症重症病人往往伴有静脉曲张以及肾功能障碍病症[2]。对这种病人评估手术危险性和选择麻醉方法时都要考虑肝肾功能损伤程度。因此在进行这类手术时要格外注重术前准备和术中检测,并注意如何选择麻醉。如果病人手术前的肝脏功能接近正常人水平,那么使用麻醉常用药和麻醉方法则关系不大。发生脾脏中度肿大时,如果只是做门腔分流术或者是脾切除时,一般选择单管法连硬外麻;但是在进行巨脾切除手术或者是脾切除加脾分流时,如果选择连硬外麻麻醉时就要使用双管法,但是这一方法用药量较大,很容易引发局麻药毒性反应[3],此外也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显著影响,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我们一般使用先以一管给药为主,如果手术面积需要扩大时在进行第二管给药,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由于短时间给药量偏多引发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有报道[4]数据分析称手术中肝硬化患者的血压降至8-9kPa(60-70mmHg)以下时,会引发肝血流量减少26%。其中肝低血流量会影响肝脏吸收和清除利多卡因这些容量限定性药品。所以当硬膜外阻滞时,需要延缓继续追加局麻药的控制用量和间歇期,防止发生毒性反应。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重症病人进行急诊手术时,如果使用硬膜外麻醉时,无论是在手术中的管理方面还是在操作方面都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确保氧供/需平衡方面存在问题,在进行手术时需要慎重选择[5]。使用硬膜外麻加全身麻醉时,操作虽然繁琐,但却能将两种麻醉的优点结合起来,同时又可以防止血流动力学低氧血症和剧烈波动的发生,对病人的安全提供保障并且具有保护肝功能。而我们对此的评估结果也说明本方法在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的手术中具有优越性。
本组选取的患者在手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腹水、贫血和肝功能损害等症状,而在进行脾肾分流手术时又要面对手术进行时间长以及创伤大等问题。无论对病人采取手术还是麻醉都有可能引发肝血流量减少[4],所以应该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维持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供氧充分,防止二氧化碳蓄积影响,维持完善镇痛以及适当的浅麻醉状态,有助于病人术后恢复肝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滨江,谭志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手术麻醉体会[J].中国医师杂志,2011,23(S1):173.
[2] 毛一雷,张涛。肝硬化患者术前肝功能评估方法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42(06):165-166.
[3] 石磊,陶曙光,Luca Lorini,刘晓江。大动脉转位2例行双调转术中的麻醉管理[J].河北医药,2009,17(0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