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实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03862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实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第一篇】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10%,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我国分别建立了(五)个自治区。在一些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方,还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旗)等。既有共同特征又有着各自独特之处的(56)个民族之间友好相处,形成了一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进步。

、56个民族,56枝花,56族亲如手足的兄弟姐妹,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举世瞩目的(文明)。

、(汉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开创了(古典书法)的新风格。汉族的(绘画)(建筑)等艺术举世闻名。(唐装)深受外国朋友的喜爱。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是我国古典(文学形式),从中涌现出许多艺术精品,流传至今,如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55个少数民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她们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既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也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如:机智幽默、不畏权贵的(阿凡提)形象,是(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彝族人民)创作的长诗《阿诗玛》;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传统乐器。

、生活在云南的怒族同胞有着优秀的传统美德,你能举例说说吗?

、我国各民族(相互依存),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展望未来,56个民族将(万众一心),一起为我们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198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将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促进了新疆的(快速发展)。

、摆放在西藏人民会堂前广场上的(“民族团结宝鼎”),古朴庄重。鼎身铸有56条夔龙,象征(祖国56个民族团结友爱,谁也离不开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权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核心是什么?、西藏位于祖国的(西部)。首府拉萨被称作“日光城”。拉萨广场上著名的古代宫堡建筑布达拉宫被称作(世界屋脊上的明珠)。扎西德勒是藏族人表示(欢迎、祝福吉祥)的话,一般就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部)。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以(能骑)、(善射)和(身体强壮)而闻名。每年七八月份,牧民们都会聚集在草原上,参加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的意思是(游戏、娱乐)。(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乐器。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南部),那里(旅游资源)丰富,以(壮族)为主的多种少数民族聚居于此。壮族人民(能歌善舞)。壮族的(铜鼓舞)、(扁担舞)、(稻草舞)和(板鞋舞)节奏鲜明,舞步雄健。传说中的壮族“歌仙”指的是刘三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祖国(西北部),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维吾尔族最讲究的主食为(抓饭)。(葡萄沟)是新疆葡萄的著名产地。(天山)好风光。

、(回)族散布全国,主要与(汉族)杂居。宁夏回族自治区居住着(回)、(汉)、(蒙古)、(满)等民族,其中回族约占(三分之一)。回民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多信(伊斯兰)教。回族人习惯在聚居地修建(清真寺),回族男子习惯戴(白帽或黑帽),最初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

、“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云南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在昆明市南部的滇池之滨的云南(民族村),展现了不同的民族风情,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

、云南在我国的(西南部),生活着我国的绝大部分民族,是我国多民族的(缩影)。也因此,(云南)被称作少数民族之乡。(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建筑与人们的(居住环境)、(文化习俗)密切相关。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苗族的(吊脚楼)、白族的(大理崇圣寺三塔)、傣族的(傣家竹楼、曼飞龙塔)。

、傣族人民在四月中旬,以泼水、跳孔雀舞等方式庆祝自己的新年。彝族人民在农历六月廿四到廿六这三天,燃起篝火、点上火把、弹起“大三弦”,欢度(火把节)。

、我国人口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回族),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聚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云南),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许多少数民族的节日与水、火有关,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和青海);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和新疆);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黎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南部黎族苗族自治州);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大部分地区)。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第二篇】

1、学生介绍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请学生分析他们违反了法规中的那些条款。)。

2、交警介绍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3、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三)师生小结:

提问: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展示成果,资源共享:

把学生分享的“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实用(8篇)”,交通事故的图片,交通法规的相关条文等放在展览角供同学参观学习。(评出最受同学欢迎的资料,最佳个人和最佳小组。)。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第三篇】

1,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家园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

2,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调整自己的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难点:了解地球环境日益遭到破坏,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道德认识形成的规,理解把握品德学科课程资源努力与开发课程资源以“启发”式教学理论和“以人为本”教育理论,采用讨论、讲故事、实践操作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促使良好品质的形成。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充分讨论、观察和操作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1)导课:课前让学生完成“涂色”活动,在涂色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大地妈妈的美丽,知道大地妈妈的孩子,以“启发”式导入新课,进而导出“我们的大地妈妈”。

(2)通过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围绕伤害大地妈妈的几种行为来谈自己生活中的关察与发现,用讨论,续故事,引导学在生活中找出大地妈妈流泪的原因,讨论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组内合作,讨论,互相帮助,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愉快的学习。通过交流后,同学们可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五、总结延伸。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第四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习惯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4、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故事续编、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明白要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以"伸出援助的手"、"爱心小组"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心。进行实地调查,知道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生感兴趣地实践活动,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之情。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情况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1、充分挖掘我校特色的教育资源,使校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2、发挥艺术形式在本课程教学中的效能,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精心准备,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内外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1、通过播放录像、课件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健康闲暇的本领和闲暇道德观。并以"我当小记者"、"我来当编辑"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合作的愉快。

2、让学生组织课外研究小组,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危害,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要比较不同通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自己的亲友进行一次实际通信联系。培养他们运用现代通信工具的能力。

五、教学进度

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 2、21~2、22 1、在公共汽车上2月20日上课

2 2、25~3、1 1、在公共汽车上

3 3、4~3、8 2、想想他们的难处

4 3、11~3、15 2、想想他们的难处

5 3、18~3、22 3、伸出我的手

6 3、25~3、29 3、伸出我的手

7 4、1~4、5 4、我们赢了清明节放假

8 4、8~4、12 4、我们赢了

9 4、15~4、19 5、绿色小卫士

10 4、22~4、26 5、绿色小卫士

11 4、29~5、3 6、我们的民风民俗劳动节放假

12 5、6~5、10 6、我们的民风民俗

13 5、13~5、17 7、家乡的变化

14 5、20 ~5、24 8、怎样到达目的地

15 5、27~5、31 9、媒体连着我和你

16 6、3~6、7 10、办一张自己的报纸

17 6、10~6、14 11、怎样和他联系端午节放假

18 6、17~6、21期终复习、期终考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第五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使学生明白困难为什么不可怕。

cai。

2

活动一:困难是什么。

1、知道困难是什么。

2、知道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一、谈话导入。

教师:有人说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困难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它。

二、指导看图,小组讨论。

1、图一:困难是个大懒虫。

图二:困难是个娇气包。

图三:困难是只拦路虎。

2、学习小组讨论:为什么这样说?

3、汇报讨论的结果。

三、集体交流讨论:在你的眼里困难还是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谈对困难的认识。

四、讲故事,明白道理。

1、教师讲故事:困难和勇士。

2、交流: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3、记录:完成p3的“我看困难”

4、小结: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微笑着面对,你就是勇士。

五、活动。

找一件你可以做又最怕做的事,尝试一下,然后记录下你的感想。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第六篇】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这些知识你记住了吗?请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你家乡的名称是( ),你知道的家乡最有名的美食是()。

2、地图上一般有( )、( )和图例,通常是用上下(),左()右()来确定方向。

3、来自农村,通过种植、饲养、捕捞得来的产品,一般称之为(  )品,如( )( )( );来自工厂,通过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而成的产品,一般称之为( )品,如( )( )( )。

4、产品不断更新,是为了满足人民新的()。

5、《锯的故事》你还记得吗?它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来自人民的(),而( )来自人民对生活的( )和( )。

6、我们的.社会就像一台大机器,每个行业就像机器上的不个部件,各个行业之间,有分工、也有( ),机器才能正常运转。

7、交通运输一般是指用(  )、(  )、(  )等把人或者物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

8、火车站或汽车站常见的设施有( )、(  )、(  )、(  )等。为了你和他人的旅途安全,乘车要自觉接受安全检查,严禁携带汽油、酒精等( )、( )物品上车。

10、现代交通运输十分发达,除了铁路运输、( )运输、( )运输、( )运输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运输方式(  ),原油、天然气等就是利用这种运输方式方便、安全运到其它地方。

11、不断变化的交通方式,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快捷,但也带来了( )、( )、( )等问题,因此未来交通工具逐渐向磁悬浮列车等(  )方向发展。

12、过去人们常用的通信方式有烽火台传信、(  )、(  )、(  ),非常的不方便。随着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现在人们一般用寄信、( )、( )、( )、( )等方式通信,当我们在享受通信带来的便利时,还要遵守通信的法律和法规。

13、大众传媒一般是指( )、( )、( )、( )、(  ),通过它们,使我们可以(  )的了解世界。

二、想一想,再判断(打?或?)。

1.、羊是农产品,但用羊毛做成的毛衣是工业品  ( )。

2.、汽车污染只要是指车祸       ( )。

3.、上网电脑容易中毒,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学电脑 ( )。

4.、小名家门口的信上有一张好看的邮票,趁他家没人,先把邮票撕下来。       ( )。

5.、马拉松长跑运动是为了纪念麦哲伦    ( )。

6.、写完作业已经十点多了,不管爸妈怎么说,我就是想看动画片(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校庆出教室的黑板报,在合作中出现了意见不统一的问题,这时应该:       ()。

a放弃合作,各干各的 b讨论协商出一个最佳方案,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2、爸妈打算暑假带你回老家,你打算:    ()。

a利用周末购买些新疆特产带回老家b没回过老家,没有兴趣。

3、周末有朋友来家里玩,看电视时,你会:   ( )。

a只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看b朋友是客人,尊重朋友的选择。

四、简答题(支持或反对,选一种进行回答)。

答: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第七篇】

四年级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1人,女生30人。,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较强。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较差。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一),第三元“安全地生活”(二),第四元“花钱的学问”,第五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

6、渗透法制教育。

(1)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2课/我们的生命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第十四条(三)、(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九条。

(2)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1课/今天你安全吗渗透1、《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2、《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六条。

(3)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2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渗透1、公共安全的法律意识、行为规则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等涉及公共场所安全的法律法规。

(4)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4课/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第1课/让爷爷奶奶高兴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四条、第七条。

(6)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第2课/伸出爱的手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残疾人保障法》第三条、第四条、第七条。

四、教学重难点。

1、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科学学习方法的选择。

2、了解生活中的规则,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六、进度安排(每周3课时)。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第八篇】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关于自然灾害——特别是本地常见的自然灾害避险求生的方法、措施的资料。

白色卡片若干,供小组合作做生存卡片用。

1、师:同学们,当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假如在上课时发生地震,面对灾难,我们该怎样保护自己呢?现在我们进行一次地震避险演习。

2、利用录音机等模拟地震时的声响,营造紧张气氛。

3、演习完后学生自由发言,引发讨论。

4、出示卡片,导入主题。

1、学生将收集到的避险求生资料,采访记录进行分类,展示在黑板和教室周围的墙上。

2、对某种自然灾害感兴趣,并乐于进一步探究的同学组成一组。

3、每组充分利用相关资料,讨论总结出在这种灾难面前的正确避险方法,写在卡片上。

师:各组的同学依据自己的探究内容给小组取名。

1、举行经验交流会。

2、再分组修订结果,制作生存卡。

3、展示生存卡。

4、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生存卡装订成册。

老师:当大自然发怒的时候,我们就利用“生存手册”,采用科学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愿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不再退缩,想出更多的办法。行动起来!

1、通过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感人事迹和实例,懂得危难之中的互助是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

让学生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体会人间自有真情在,使其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1、搜集、了解在危难中人们万众一心、共同战胜自然灾害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

2、搜集一些灾难中人们团结互助及灾后重建家园的图片、照片、故事等。

3、观看《惊涛骇浪》《龙卷风》《唐山大地震》《山崩地裂》等影片、纪录片,及抗灾救灾的新闻。

4、了解一些人们支援灾区所做的贡献。

1、举办“灾害无情人有情”的图片、照片展,包括抗灾、救灾、灾后重建等内容。

2、开展危难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演讲会,或请英雄人物做英雄事迹现场报告会。

3、一些感人的故事、事迹排练成小品演一演,唱一唱歌颂人间真情的歌曲。

4、举办抗灾救灾影片、新闻及故事的观后感、读后感征评活动。

5、给灾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鼓励他们战胜灾难。

6、参加一次支援灾区的募捐活动,或者与灾区小朋友结成“手拉手”好朋友。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2303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