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文(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31395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实践论心得体会范文(精彩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实践论心得体会【第一篇】

关键词职高学生 思想政治课 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64-02

从当前我国职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来看,实践性教学是我国职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学者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关于职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研究还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践性研究对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我国现在职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给与指导,为职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理论参考。本课题将进一步研究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与绩效原则。本课题研究可以总结出一套具有职高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并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课,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优化条件,把 “知、情、信、意、行”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增强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的实效性。

一、加强职高学生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1.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能够体现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

当前职高教育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践教学课堂开展,能够培养职高学生助人为乐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继续弘扬马列主义思想;通过实践操作,培建设祖国和回报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意识;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同时有利于培养和提职高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包括洞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创造和创新能力等。所以,实践教学既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又促使他们的身心素质、文化素质等得到提高。

2.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是提教学实效性的基本手段

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是实现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本,提高思想政治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重要途径。第一,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的主动性完全发挥出来,学到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加贴近现实、更能起到互动性作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在平时的学习中体现出来积极性。第二,实践教学有利于知识向外传播,思想政治教学主要解决学生价值观,这是思想政治课程的根本;实践教学解决的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行”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现出来贴切,具体可行的内容,可以使学生领会到书本上所不能领会的东西,直接获取社会中的经验,在实践中能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出来,体现了现实与理论的结合,从而把思想政治个发扬光大,实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吸引力,从而提高现有的教学质量。

二、职高学生思想政治课实践性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在职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践教学就是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主动的过程,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而解决世界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总结出来,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也是自身发展的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成长、良好社会生活习性的养成,最终体现出来个人价值、人性发展与个人成长的相互统一。在职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参与内在的教学中来,不断获得理论知识,不断习得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并养成参与社会各项事务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学生适应社会的过程。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运用的是否得当,能不能够作为社会的载体,能够在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求和体现。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引导职高学生认识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过渡到社会中来。

2.教育学的理论

职高学生学习是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实践教学要有助于学习者交流,提倡在职高现有的基础上建造切合实际实践教学,把个人的观点与团队总结出来的经验交互起来,提高学生对实践知识的了解;支持学习者的社会参与,强调知识的学习获得和情境化的教学内容。所以,实践教学不是依据固定模式进行教学的,也不是把以往的教学经验装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要通过激发和挑战其原有知识经验,提供有效合理的新的刺激,使其学生能够在原有经验上建立起新的痕迹。学生经验结构的生长是教学的目的,但这种生长只有提供学生自己的结构活动来实现,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成长环境设置合理的情景。教师要善于应对职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知的欲望,最大程度地提供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激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

3.现代道德教育观的理论

实践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实践是道德产生和发展的源泉;社会实践过程中体现出道德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这些内容还是在社会生活结合中进行。在职业高中思想政治实践教学课程中,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提出儿童的本能和冲动是教学的依据,自我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和天性的趋势。为此,他们在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职高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及时采纳学生意见,耐心接受,换位思考,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批判。这些现代道德教育观成为了职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渊源。

三、结论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的需要,实践教学在职高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职高现有的教学体制的高度整体构建更高一层思想政治教学体制,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资源,建立其良好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出一套适合现有职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职高学生实际需要联系,让职高学生进行技术学习同时进行法律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实践体验和提升。职高学生是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实践教学能否取得实效与学生有密切的关系。在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时,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实际生活,关注他们成长成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实践论心得体会【第二篇】

首先,这次活动的时机非常好、意义特别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根本思想武器。三十年前,我们党正是在解放思想的大背景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冲出“两个凡是”的思想枷锁,不断探索创新,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此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又经历了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大讨论,“姓社”与“姓资”的大讨论,私营经济是“祸水”还是“活水”的大讨论等,经过这一系列的大讨论,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得到解放,认识得到统一,政策得以制定和落实,开创了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

现在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正值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三十年的改革历程值得全党认真总结回顾,并为以后的发展进行积极的探索。同时,摆在全党面前体制改革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这一切都需要全党的智慧,需要全党同志的思想大解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开放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指导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党革命和建设的无数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就能打破思想禁锢,激发工作活力,改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因此,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对于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寻求新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解放思想,就是要解除思想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等禁锢我们创造性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科学的世界观。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思想认识能及时随着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冲破,摆脱束缚,敢于实践、勇于探索,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对于各单位来讲,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正值年终岁尾,虽然工作繁多,但正处于年终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规划制定之前,解放思想大讨论,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明年的具体工作中去。因此不论从整体还是局部看,这次活动的时机都非常好,意义都非常大。

第二,这次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充分认识到这次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和实践。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一个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一个祛除僵化保守意识的过程,就是一个促进全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过程。只有思想得到解放,科学发展观才能得以深入,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我们的全面建设才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才能少走弯路。

(联系本单位工作讲,略)

第三,这次活动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重点突破。解放思想大讨论要落实在行动上、贯彻到工作中。要以思想解放贯穿全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发现问题,重点突破,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要在观念更新上寻求新突破。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继续深入学习中央、省委和厅党组指示精神,查找差距和不足,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真正树立敢于突破,敢担风险,敢于负责的态度,打破惯性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跨越。结合我厅实际,就是要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在工作中切实体现社会职能和市场职能相统一的观念,财政投入与市场产业经营相结合、利益多元化的观念,转变求稳怕乱的思想,树立敢想、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观念。

(二)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寻求新突破。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引进、招聘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行业工作中,另一方面立足实际,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在岗人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在岗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打造一支专业精湛、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能干事、想干事、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去。要按照上级人事制度改革精神,结合自己分管的工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真正使考核工作成为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抓手,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在重点工作上寻求新突破。工作任务越繁重,越是必须突出重点。要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加大协调力度,加强部门联系,把握政策,灵通信息,要以厅党组年初确定的十件大事为重点,以点带面,确保整体工作有序推进,单项工作亮点纷呈,重点工作取得突破。

第四,这次活动的立足点在于与本职工作相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根本目的在于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落脚点在于大力促进本职工作提效率、上水平、增能力。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狠抓工作落实,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任务。

一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要树立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与进步;要会学习,要有方法,有针对性,不仅向书本中学,更要从实践中学,切实做到学以致用;要坚持学,持之以恒,不浮躁,在学习中增长才干。要深入系统地学习科学发展观,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在学习中不仅要向领导学,还要虚心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

不仅要会学,还要会思考。常言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去粕留精,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工作中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职责,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实践论心得体会【第三篇】

〔关键词〕 “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

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最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学术 界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取得了许多积极的研究成果。比如,克服了长期以来对实践 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的倾向,主张在坚持物质本体论的前提下阐述实践的本体作用,等等 。但是问题并没有取得相对一致的看法,有的问题仍有较大分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 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基石不能被抽掉

世界的客观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性问题,也是最受形形色色唯心主义非难的问题。 至今哲学领域中的斗争仍然绕不开这个问题。

有人提出,世界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难道世界的本体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世界不是永恒 不变的。它一方面是自在的变化,这就是自然自身的进化,另一方面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人 可以创造自然界没有的东西,可以改变自然存在的状态,这就是人化自然。但是,人化自然 的存在,并不否定世界的客观性。因为,人化自然是由人对自在的自然改造而来的,没有先 于人 而存在的自然界,就不可能有人化自然。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人们的感性活动… …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仍然会保持着。”①而且,人化自然 对于所有的人来说,仍然是意识之外不依存于人的意识的存在,它能为所有的人所感知、反 映和利用。自从人类产生以后,我们先辈改造自然的全部成果都是作为后代所面对的客观事 实。即使信息科学的发展,虚拟现实问题和数字化生存方式问题的出现,都不能取消世界的 客观实在性。因此,世界在人的参与下不断变化,可变化中又保持自身的同一性。这种同一 性的基础就是世界的物质客观实在性。

有人提出,世界是由人来认识的,世界的意义也是由人来赋予的,怎么能说世界是客观的呢 ?我们认为,依存于主体的不是客体而是被反映在主体中的客体的内容。确实,人所面对的 世界是包括人和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因此,人无法撇开人自身、撇开人作为主体来谈论世 界以及世界的客观性。主客体关系的存在,的确使世界客观性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因为, 撇开主体谈论世界的客观性问题,就使谈论处于认识之外、经验之外的存在,这是神秘主义 。而在经验之内、认识之内、意识之内谈论世界客观性问题,又可能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陷阱 。这个看似不可解决的矛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引进“实践”范畴后而得到解决。由 于人的实践活动,客体的坚硬性被消融并为人的目的和愿望所重铸;同样由于实践,主体的 任意性和纯主观性被化解并必须受到实践的检验;尽管人在认识中不可避免地有主观附加, 但这种主体的附加会在长期反复的实践中得到清洗,然后在开始新的认识中又会有新的附加 。因而按照世界本来面目认识世界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反复的过程。马克思所说的人应该在实 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的现实性和力量,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 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是把实践作为防止由主客体相互作用而滑向唯心主义的 不可逾越的栏栅,从而为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有人提出,强调物质本体论会不会导致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忽视?我们认为,人的存 在问 题、人的命运问题当然是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关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 世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把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哲学使命,最充分地体现了 对人的现实命运的关怀。但这种人文关怀不能纳入当今的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潮中,不能按照 存在主义或抽象人道主义观点来解读或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不是人 的存在的本体论。因为,人的生存境遇的改变,不能归结为对人自身的探求,而是对客观世 界的改变。人的问题的正确理解和解决必须在科学世界观特别是历史观的框架内才能做到。 把人的存在问题、人的命运问题的根据放在人自身,而不是放在“人的世界”即人所处的经 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来考察和解决,最多是悲天悯人或一掬同情泪而已 ,何以谈得上人的主体地位的正确发挥。

有人提出,物质本体论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物质本体论会不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降 低到旧唯物主义的水平?我们认为,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与旧 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有区别的。旧唯物主义讲物质的时候,由于没有把历史放在视野之内 ,它的物质观是片面的、半途而废的,也是缺乏辩证法的。它的物质概念并没有包括人的实 践活动及其产物。这就是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物质观进行批判的缘故。可是,马克思从来 没有批判旧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客观存在的确认。他只是指出它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 意义,而没有说它在确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这一点上也是错误的。相反,他是在旧唯物主义 的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并克服它的缺点。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马克思的物质概 念包含了旧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所没有的内容,那就是:(1)人的实践活动本身;(2)实 践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即人化了的自然(包括人造的物质客体);(3)实践造成的一定 的生产力;(4)实践造成的一定的生产关系。”②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所作 的 这种“增加”,决不是外延的扩大,也不是在一袋马铃薯中增加几个马铃薯,而是根本性 的变革,这种“增加”使唯物主义的性质、作用和历史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革命性变化,完 成了由旧唯物主义到新唯物主义的飞跃。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讲物质第一性,可 是概念的内涵不同,命题的性质也不同。难道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讲“人”,就划不 清界限了吗?难道为了不致于降低到旧唯物主义的水平,新唯物主义就不讲“人”了吗?毫 无疑问,马克思哲学的特点、马克思哲学所造成的革命正在于它把实践看作理解“全部社会 生活”的钥匙。可是这并不等于说马克思抛弃了旧唯物主义肯定过的前提,或者反对旧唯物 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论断。一句话,如果只说到旧唯物主义的这个论断为止,当然不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可是如果连起码的一般的唯物主义命题也不承认,恐怕就更不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了。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而要在本 体论问题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必须以承认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在这个问题 上动摇,就会全线崩溃。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历史观问题、 价值观问题、人生观问题等任何重大哲学问题都会因为丧失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 论前提而倒向唯心主义。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忽视世界的客观性,无论在理论上还 是在实践上都必然陷入困境。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内在地包含实践的内容,但不能归结为“实 践本体论”

为什么我们承认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又不能归结为“实践本 体论”呢?所谓“实践本体论”就是“把实践引进本体论,把实践提升到世界本质的行列中 去”。在实践本体论看来,实践是万物的本原,整个世界都是人类的历史实践的派生物。那 么,这种“实践本体论”为什么是错误的呢?

第一,“实践本体论”是对“物质本体论”的否定,它从本质上说是同唯心主义相通的。实 践 本体论用“实践一元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一元论”,即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因此必然走向唯心主义。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反对机械论的, 但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整个唯物主义,特别是指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物质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并不是机械的唯物论,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变 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变化发展的统一,而人们正是 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这个物质世界并参与这个物质世界的运动。而“实践本体论”认为,整 个物质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人们从主体出发在思想指导下从事实践的结果,即都是人创 造的,只能存在于人的实践之中。这样,就否定了人的实践以外还有一个物质存在,这不是 唯心主义观点又是什么呢?

第二,“实践本体论”把本属中介范畴、功能范畴和属性范畴的“实践”提升到本体的地位 ,最终必然走向唯实践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重视实践的哲学,是对实践概念作出最科 学解释的哲学,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反对把“实践”范畴上升到本体论范畴。因为,实践作为主体的人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 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它只能作为一个中介范畴、功能范畴和属性范畴。所谓中介范畴 ,就是实践是作为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的中介物,它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更不是本体 。所谓功能范畴,是指人通过实践而发挥改造物质自然界的功能,实践是人特有的功能,它 既不先于人,更不先于自然界。所谓属性范畴,是指人这个特殊的物质实体所特有的行为属 性。如果把实践的这种中介地位、功能地位、属性地位上升到本体的地位,也就是上升到万 物创造主的地位,那就必然从实践出发而最终走向唯心主义的唯实践主义。

第三,“实践本体论”的观点混淆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具体形态是可以通过实践 而改变的,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个本质是不能被创造,也是不能被消灭的。马克思、恩格 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指出:“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 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 说:人在生产中“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而且“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④这充 分说明实践活动本身不是本体,不能取代物质本体。

第四,从哲学史上看,“实践本体论”是西方人本主义和南斯拉夫“实践”派的观点,它是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存在的。南斯拉夫“实践派”的代表人物彼得洛维奇、坎 格尔加等,他们挂着马克思主义的招牌来篡改马克思主义,向马克思主义宣战。他们要把马 克思主义哲学改名为“实践哲学”,要挖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物质本体论。他们说 :“世界的统一性既不存在于上帝、理念、精神之中,也不存在于物质性之中,而只存在于 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之中。”“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看法,是没有得到克服的 教条主义和直观主义的残余,是过时世界观的最后残余。”“马克思主义是实践一元论,而 不是物质一元论。”

第五,“实践本体论”的观点会在现实中造成危害。实践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中有着巨大的 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实践本体论”的错误并不在于承认实践的作用,而在于无限夸大 实践的作用。用这种理论指导现实,必然会导致工作中的主观蛮干、不讲科学和不顾社会效 益。一句话,必然会在工作中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贯彻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因为 ,人们的实践并不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它总要受到客观条件和主 体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并非实践就是一切,实践就有一切。在这方面,我们过去曾经 有过深刻的教训。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有自觉与盲目之 别,蛮干是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的。

三、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辩证统一”的说法值得商榷

在讨论中,有学者提出,既要承认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又要发挥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辩证统一”。我们认为,对 此“辩证统一”问题仍值得深入探讨。

“辩证统一”即矛盾的对立统一,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作为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是 既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又要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客观事物的矛盾对立统一,既有普遍性, 又有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对具体事物、具体问题作具体的分析,正确把握其对立统一的 特殊性。

我们认为,如果要提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辩证统一”,那么,这种“辩证 统一”关 系的实际内涵应该是:一方面,物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本体论,不可混 淆;另一方面,它们之间又有同一性,这不仅表现在它们之间存在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 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而且还表现在物质本体论中包含着实践本体论的因素。如果只承认它 们之间存在对立性,而不承认它们之间存在同一性,那就不是辩证法的观点,而是形而上学 的观点。

有人对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辩证统一”作这样的理解:物质本体论主要说明世界的 客观性,实践本体论主要揭示人的活动的能动作用,两者互为前提、互相补充,同时又各自 相对独立,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点。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是“辩证统一”的。这种理解的根本错误,就在于两种根本对 立的观点的调和与混淆。

有的同志也许已经觉察到以上观点存在问题,所以在他们的论著中对“实践本体论”作了一 些严格的限定,比如,认为“实践本体论”是以承认自然界存在的优先地位为前提的,是“ 唯物主义的实践本体论”而不是唯心主义的实践本体论。诚然,经过这样一番限定性的解释 ,其观点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不能不考虑这样一个重要事实,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论述 的:在哲学史上,实践本体论是与物质本体论相抗衡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在唯心主义的 头上戴上“唯物主义”的帽子,显然是不妥的。特别是经过这种限定性的解释以后,就以为 可以得出结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既包含物质本体论,又包含实践本体论,必须坚持“ 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辩证统一”。显然,这样的解释和提法本身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很容易引起误解和在理论上造成混乱,不利于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有的人说,既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承认世界的客观性,又承认人的实践活动的 能动作用,那就应该承认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辩证统一。我们认为这样的理解是肤浅 的。这里把两个不同的问题混淆了,即把“承认人的实践活动的能动作用”与“实践本体论 ”两个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了。合理强调实践在历史活动和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本来意义,但把实践当作世界的本原、本体,这就超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来意 义了。其实,这两者不仅有程度上的差别,而且有本质上的不同。为了坚持彻底的唯 物主义一元论,我们认为不宜提两者的“辩证统一”,正如历史唯物主义既主张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同时又承认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但我们不宜提“群众史观与英雄 史观的辩证统一”。其道理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 和二元论的观点划清界限。因此,承认实践的观点是从属于物质的观点,是第二层次的观点 ,也可以说是物质本体论的确证、表现和补充。那种认为实践本体论同物质本体论在“本质 上是同一个东西”,并且试图以实践本体论取代物质本体论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从逻辑 关系上说,物质本体论是总体观点,承认实践的能动作用只是这个总体中的部分或环节,我 们不能把部分归结为总体,或者用部分来取代总体,否则,就会犯逻辑上的错误。同理,在 认识论上,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无疑包含着认识选择性的内容,但我们决不可以把它归结 为“选择论”。在辩证法上,列宁指出:“辩证法,正如黑格尔早已说明的那样,包含着相 对主义、否定、怀疑论的因素,可是它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⑤在历史观上也是一样, 历史决定论内在地包含历史主体选择性的内容,但不能把它归结为“主体选择论”,这就是 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②陶德麟。从马克思的两段话引起的几点看法〔J〕.现代哲学,2002,(2).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实践论心得体会【第四篇】

关键字社会实践;我爱我的祖国;心得体会;知人生;长才干

20xx年正值祖国60华诞,我院暑期实践队将走进金华市婺城区第二大镇——汤溪镇,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为农村有文艺特长的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也发挥大学生优势,将先进文化带到乡村去,共同庆祝祖国60华诞。希望在此次的实践过程中,既能为繁荣乡村文化出一份绵薄之力,又能锻炼队员们交流沟通的能力,夯实当代大学生的群众基础。

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我背起行囊,和队友们踏上奔赴汤溪的征程,共同体验着不一样的生活。虽然不知道汤溪的住宿条件如何,不了解那里的村民是否会配合我们,不清楚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更有许许多多的未知数,然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社会实践正是这样一种磨练过程,这过程中有喜有泪,亦有欢乐和苦累,可是再苦再累也不怕,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因为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警惕,唤起我们好奇,① 使我们谦虚,亦因为“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所以我希望能在这短暂的时光中体味人生,增长才干,使自己成长。

一、当苦难已成为往事

在“七七事变七十二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们来到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寺平古村,访问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细菌战受害者。细菌战是抗战时期日军为节省工本,扩大成效,采取的毁灭人性的战术,当时大量的“霍乱”、“鼠疫”、“伤害”、“炭疽”细菌粉末被播撒于寺平村,导致当地无数的无辜百姓不得不忍受一辈子的折磨。

而如今,当我们去访问这些幸存的受害者,早已年过半百的他们谈起过去的往事时,更多地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谈论,在他们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对现在生活的满意。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时间能洗涤伤痛,当苦难已成为往事,重要的是珍惜和抓牢身边的幸福,活在当下。在伤痛日复一日的折磨下,这是一股怎样的毅力和勇气支撑着他们挨到今天,并还能如此坦然地生活着,他们是多么的坚强。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可我又不想局限于感动,我希望将其化作一种奋斗的勇气和动力,激励着自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纵使以后多么困难和挫折。

特别的一年,特别的一天,特别的见闻,当苦难已成为往事,了解过去,从而正视历史,勿忘国耻,以将仇恨、悲愤化作爱国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调研者,幸福着

为了解当代农村青年的生存状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代农村青年的生存状况的调研则成为了我们实践的一个主要部分。对于做调查问卷的艰辛,我早已耳熟能详了,更何况正值夏日,条件更为严峻,不过集体的力量,还有很多村民们热心的态度让我倍感凉爽。于我而言,此次问卷调查的收获不仅于此,因为我深感作为一名调研者的幸福。

首先,幸福来源于被调查者的配合。汤溪镇的村民们真的很善良,很热心。他们对于问卷,大多态度严谨,一字一句地读,不懂的地方更是详细询问,有的似乎是感觉到我们的辛苦,给坐,倒水等等尽量让我们舒适些,这些着实令我很感动。当然其间也吃过不少的“闭门羹”,还有态度冷漠,草草了事的,但是只要想到那些热心的可爱的人们,心里就倍感幸福。

其次,幸福来源于调查过后的总结与收获。此次问卷调查的总结与收获也是颇多,具体如下面几点:

1.做问卷调查脸皮要厚,要笑脸迎人,自己更不能有情绪。一找到目标人物,就要厚着脸皮上去“打扰”,即使遭到拒绝,也要微笑道谢,不能闹情绪,否则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2.要有耐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当有些被调查者不配合的情况下,更要耐心讲解与积极引导,还有当被调查者错答或者漏答题目的时候,也需及时指出并纠正等;

3.要试着换位思考,别人帮忙做问卷是处于热心,要心存感恩,同时若自己以后遇到别人做问卷等类似之事,也要伸出援手,积极配合;

4.要学会随机应变,问卷调查时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自己要学会很好地处理;

5.对于问卷设计,要合理控制题目的数量,同时题目设计须严谨,因为在本次问卷中,当很多人看到背面还有很多时总是有些埋怨,实践中也体现了部分问题的设计缺乏严谨;

6.问卷调查路线分配须合理,本次调查中很多路线重复,导致效率有所降低。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831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