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708526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理想信念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理想信念教育【第一篇】

一、信念的传承

信念的传承绝非理论知识的简单累加,就理论知识而言,从“五四”至今汲汲然数十年,我们时代的许多人在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下,其知识丰富程度与“纯粹”程度远甚于、陈独秀等前辈,然就其信念而言,有几人能望其项背?正如我们每个人都能脱口而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但又有几人能真正体味这句蕴藏了中国当代最伟大导师之一毕生情感的话语?

长期以来,由于受知识化的影响,我们将感情看作变化的、不可靠的,但是,信念本身不是一种对终极关怀的感情吗,不是一种精神皈依吗?并且,这里的情感可以归结为由本民族文化传统导致的心理积淀的显现。所以,我们在理想信念这个问题上没有必要陷于科学主义的框架。否则我们会陷于科学与信念的循环论证之中:一方面,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信念,因为它是科学的;而另一方面,它的科学性却因为我们信念它而无须论证。而事实上,笔者认为,科学化的知识与信念是两个层面上的东西,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正如掌握理想共产主义的理论知识与共产主义信念决不是一回事,我们可以将理想信念与“生命”作一个比较。求生作为人活着的一种本能,更是人类作为一个族群延续的最基本条件,所以生命不仅仅是一种目的,还是人的一项基本义务。但是当这个基本义务面临来自精神上的本原性的追求,就必须要放弃这个目的乃至基本义务。换句话说,对于一个党员来说,“共产主义”比“活着”更为必须。显然,这不是某种科学论证的结果。可见,科学也许可以将一种理论凌驾于另一种理论之上,但是它无法让一种理论凌驾于生命之上。实际上,我们看到,当年共产主义为中国所接受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科学性,更因为它能使中国独立、富强。同样的,爱国主义也不是一个科学论证的结果,百年来我们的行为已经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不会因为我们祖国的落后而抛弃她,也不会因为她不符合世界潮流而怀疑她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我们永远首先站在中国的立场上思考中国,这正是出于对祖国的感情而非理性分析。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与、邓小平等先辈的差距不在理论的丰富,就在于爱国的感情。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认识上存在很大的矛盾。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大学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浪潮下,纯学术、纯思想性的研究无疑被边缘化了,换句话说,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现实了。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对“五四”时代的浪漫主义、爱国热诚、学术精神的向往却是深入骨髓的,可以说,在中国,只要谈到理想的大学时代必定是哪个学术争鸣、爱我中华的年代。显然,前一方面是社会现实的,是理论上可以认识的,却也无法得出、导致信念,但后一点却涉及到大学生的身份认可,一种精神存在,从而是现时期信念产生的依据。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中必须与爱国主义相结合,并且,这种教育必然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情感上的而非科学分析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扮演一个精神导师的角色而不是管理者、推理者的角色(关于管理者角色扮演的错误与解脱下文将详细说明),这才是思想工作的落脚点。

二、信念的内化

这里需要指出,在突现人的价值、发挥个体的创造性上,理想信念教育与人本主义是一致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运用和发展。当然,这种内化有各种方式,在这些方式中,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便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此,我们即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讨论理想信念内化过程中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我们的成就(包括共和国的建立)源于我们所信念的思想(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但今天的社会现实是,我们信念的价值及其传播却需要有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包括许多软强制。笔者认为,这不是我们信念本身的问题,而是信念的传播方式,即理想信念的内化途径产生了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功能认识的偏差。以中国传统的伦理主义为源流,社会约束力往往交由道德力量而非法制力量来完成。我们不难发现,在社会教育中,尤其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被纳入学校管理的一部分,“批评教育”在许多场合下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代名词。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而正是由于这一现象的存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产生了不必要的对立性,这种思想政治工作往往带有这样的潜台词:你不知道,所以我来告诉你;你错了,所以我来教育你。在这里,有一点需要重点说明一下,在高校中对制度约束的认可是很模糊的。一方面,如上所述,模糊了思想工作与管理的功能;另一方面,却对制度约束的教育意义有所忽略(当然,不是全部忽略),很多时候过于顾及制度惩罚留下的“痕迹”对学生成长(尤其是就业)的负面影响,而漠视法制精神的培养。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当时)态度的自由裁量,以及教育者自身认识的偏差都会导致一定的问题,从而掩盖了制度的本来意义,使许多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导致现实的“有法不依”。并且,我们发现,在这种形式下,教育话语本身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实际使被教育者认错或接受正确思想的工具是教育话语背后蕴涵的的某些事实。(譬如一个大学生被批评的当时和之后考虑的往往是给老师留下不好印象,影响评优、评先进,甚至影响毕业等。)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没有发挥制度约束的辅助作用,而且还阻碍了制度的实施及其公正性。

显然,这种对立、冲突与理想信念的内化要求是不一致的,与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也是不一致的。“人本主义”的思想政治工作所讲的不是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态度问题(是粗暴还是和风细雨),它首先是一个认识论问题。这意味着两点: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只有行为上的主动被动之分,而不存在认识上的对错、人格上的高低之分。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使被教育者接受某种思想或提高对某种思想的认识,而是在以某种思想为建议或意见为背景,加强对自我(过去、现在、未来)的认识和把握。也就是说,目的是人而非物(思想)。笔者认为这才是“以人为本”的真实意义所在。

理想信念教育【第二篇】

关键词:理想信念;中学生;中学政治课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是前进的动力,我们只有扬起理想的风帆,努力拼搏,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有披荆斩棘的坚定信念,才有勇气和毅力克服困难,抵达成功的彼岸。所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成才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必要性

1.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理想的笃信与支持状态。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能点燃人生的激情,激发人们的才智,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古今中外,凡是为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具有崇高、远大的理想。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重视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时展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根红线,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同志一直都很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同志曾强调,“要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共产主义信念、社会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民族传统教育”。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改革开放、社会变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也冲击着青少年的心灵。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规章制度与价值体系逐渐解体,而新的制度和价值体系尚未完全确立。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不劳而获的剥削思想,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不少表现,它表现为抢劫、偷盗、贪污、腐败、坑蒙拐骗等社会现象,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当下,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精髓,坚持坚定的理想信念。

3.中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期,但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于社会现实和自身的认识常常会存在偏颇,容易冲动,受到挫折又极易气馁,所以青少年学生需要有明确的的理想目标和明智的理想选择。

当下的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城市中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创造最好的条件给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从来没有感受过缺乏什么。生活过得太安逸了,就失去了奋斗的激情和动力,失去了竞争意识。缺乏进取心是当下很多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者,笔者深感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当前政治课堂的理想信念教育现状

理想信念的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新时期的德育目标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都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现阶段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中学生的成长需要,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社会风尚,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定位不准,内容相对滞后

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多层次的特点。理想信念的形成大体上也是按照生活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的模式向前发展。在我国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强调的是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以及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这种过大、过高的目标要求,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过分强调社会理想信念的教育和理论灌输,缺乏其他层次性的内容,无法形成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合力,也导致中学生无法形成认同而知行分离,不利于促成其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

从内容的编排来看,人教版政治课新教材关注了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教育原则,但在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部分却仍然是裹足不前,缺乏为国家培养各层次人才的教育大理念,使德育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在整个中学政治课的教育内容安排上,理想信念教育核心地位都不够突出。既然理想信念教育对一个人影响重大,那么我们就要充分重视起来,在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都要有相应的、具体的理想信念教育目标。

2.教育的方式和手段落后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树立新的师生观,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但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很多教育者仍然习惯于理论灌输式教育,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热情,或者边缘化于课堂。

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判断,理想信念教育是很难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也就难以成为激发其上进的动力。当前对中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教育者要深入研究使课堂生动有效的方法。

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政治课堂也应该打破封闭性教育的现状,改革落后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3.教育评价机制的欠缺

在“升学率”几乎是评价学校教学效果唯一指标的当下,学生的考试分数依然是评价教师工作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而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很难通过考试的分数被直观地反映出来,这便成了对中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尴尬。虽然理想信念的正确与否对中学生的一生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它在具体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又处在似乎可有可无的境地。

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使教育带有太多的功利主义色彩,这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理想的实现带来了不少障碍。

三、加强中学政治课堂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

1.推进政治课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改革

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来建构教材体系,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政治课教学中,要增强针对性,突出层次性。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理想信念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年级也有不同的内容,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成长特点。

从把理想信念的教育内容分为社会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理想信念教育,政治课的理想信念教育要突出层次性。可以这样划分:初一、初二年级,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启发他们把生活理想渗入社会理想;初三、高一年级,有意识地把信仰的知识融入教育之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和正确的社会理想;高二、高三年级,开展“人生、理想、信仰”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以科学的人生观去追求和实现理想。通过这样的设计,使理想信念教育层层递进、环环相接,不断取得好的效果。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要充分地关注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关注时展,科学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情感体验与共鸣中升华形成理想信念。

2.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为提高政治课堂的科技含量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使政治课教育时时保持丰富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教育者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政治课堂,筛选时代感强、影响力大的事件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

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治、经济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冲击,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是客观事实。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变单纯地灌输,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用启发式的教育手段指导学生在对各种社会价值进行分析、比较和甄别的基础上,自主合理地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品质,把符合时展要求的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中学生的思想中。

3.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自古以来,教师就承担着育人的神圣职责,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直接关系着对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败。

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政治课教师肩负着言传身教的重任,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教学业务水平,清楚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职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自身的道德品格影响感化学生,通过实际行动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塑造学生。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学习型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拓展视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错误思想认识,认清自身的社会责任,确立和坚定为社会服务的信念。

4.关注学生的课堂成长

如果我们把教育分为教师的指导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那么所有的教育其实归根到底都要落实到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因为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我自体验、感悟、内化、升华,教育者的教育才算是达到了目的。由于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中学生常常会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而困惑,这是由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不确切造成的,这时候一方面需要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学生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让学生认识到理想随着知识阅历增长发生改变都是正常的。

有理想但是如果没有行动,那就是幻想和空想。面对这个缺乏艰苦磨练的群体,教师一定要让中学生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培养中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成为一种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因为它是连接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个影响人一生的教育,也是一个人一生都要持续进行的自我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个人思想观念发展成型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教师更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教育,这既是政治课堂的任务,更是教育的责任。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的人是幸福的人,有积极健康理想信念价值观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建军。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几点理论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4,(11).

[2]杨维,刘苍劲。现代社会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基本特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8).

理想信念教育【第三篇】

关键词: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碰撞,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为了实现党内和谐,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党的思想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作为党的思想建设重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一、新时期党员理想信念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理想信念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党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和谐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党员丧失了理想信念,失去了精神支柱,对奋斗目标开始怀疑;部分党员理论素养较低,理想信念容易动摇,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迅速膨胀,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不断创新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二、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方式和创新途径

(一)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说,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理论仍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严谨、最科学、最全面、最具活力,而且不断向前发展的完备的思想体系,有力地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这是被无数实践证实过的。所以,新时期,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要求党员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科学发展观认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2.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社会主义信念是共产党员的奋斗目标。共产党员只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并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才会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加强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需要用马克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远大理想。

3.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和世界变得更为密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造成一些党员丧失了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失去了精神支柱,有些甚至对奋斗目标开始怀疑,失去了对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因此,新时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增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增强党员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二)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和创新途径

1.拓展方式方法,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性。在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拓展方式方法,如可以精心设计教育环节:设计一个活动,讲述或剖析具体的案例,或者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等方式,实现一次震撼或启迪,达到知情合一,情景交融的精神洗礼。党员学习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交流式、辩论式、讨论式、体验式、研究式、考察式等等,党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相互交流和探讨,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性,提高教育效果。

2.完善教育内容,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把握时代的脉搏,增强理想教育的针对性。党员理想信念的主要表现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保持清廉、务实的作风等等。所以,在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方面,要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以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信心方面的教育,丰富工作作风、思想作风和生活作风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成果。

3.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在追求理论形态完美和尽善的同时,还要密切联系党员的具体思想状况和社会实际,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为党员提供详细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放到,进而有效地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一些社会矛盾,党员会产生一些疑问或困惑,这时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检验理论,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4.优化教育制度,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性。为了达到预期的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必须优化教育制度,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长效性。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党员队伍,提高党员的工作能力、思想觉悟,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同时,还要制定定期对党员思想进行分析的制度,随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结合党员的思想动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教育,提高理想教育的效果。

三、作为一名党群工作者新时期对党员教育的思考

理想信念是最高的价值追求,统摄和支配着其他价值观念,主宰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灵魂,对人们的思想和言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党群工作者,要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带头坚定理想信念,时时将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放在思想建设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持之以恒,与时俱进。同时,党群工作者还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坚定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正确行驶广大人民群众赋予的各项权力,清正廉洁,依法办事,树立新时期党员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陈龙彪,黎齐英。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J].茂名学院学报,2007,02:8-11.

理想信念教育【第四篇】

关键词:简谈 大学生 医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医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医疗事业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是我国医疗建设事业的主要人才来源,其社会责任的重大决定对其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使得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之一。[1]

国外的研究中并没有“理想信念教育”这种提法,研究者们主要是在大学生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中融合了理想树立的相关思想。

,虽然国内外对理想信念教育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在具体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

第一,国内外对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从宏观上进行研究,从具体领域关注较少。

第二,对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研究还有待深入。

第三,国内外对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更多的是基于理论的研究,对具体的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并没有进行普遍的专题性,实效性研究。[2]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1、理想信念的内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但又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它旨在使受教育者形成或者改变某种理想信念。由于理想信念教育研究是建立在理想、信念、信仰等理论基础上的,所以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对理想信念本身的研究。

从理想信念教育角度。笔者认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应从理想信念的基本问题入手,其教育角度大致有: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教育方法等。无论从哪方面进行研究都是有规所寻的,同时再进行改进。[3]

2、道德教育研究、理想教育研究先进国家的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虽然国外的研究中并没有“理想信念教育”这种提法,但研究者们还是在大学生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中融合了理想树立的相关思想。如阿尔纳乌托夫的《苏联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的哲学》,这些研究经验及成果都各具特色,理当进行分析比较,同时也要从本国的具体情况出发,综合借鉴其成功之处。

三、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医学生思想、行为的规制及实效性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涌入,许多的不利因素冲击着医学生的思想,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一些医学生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政治信念迷茫的问题。这一问题的产生既有教育制度层面的原因,又有价值观层面的原因,究其根本还是价值观层面的原因。主要是医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还不到位,不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对其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的影响,没有深入去探寻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价值。笔者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对医学生职业生涯、人生道路的最大规制及实效性价值就是使得医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的结合,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4]

我们应当以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理想信念教育对医学生的影响,调整其社会行为,保障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探索和完善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理想信念教育能够达到真正指导医学生学习以及协调今后其与社会联系的具体对策,其实际和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医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其在寻找人生目标的道路上有一个指导方向;

第二,有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较好地解决社会责任的问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及社会价值,维护社会稳定;

第四,有利于实现医学生的社会认同感,调节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四、探讨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规制及实效性的路径

探索和完善当下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理想信念教育能够达到真正指导医学生学习以及协调今后其与社会联系的具体对策,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说,必须将理想信念的文化充分理解,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用以解决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人生道路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笔者拟从以下方面入手,探讨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规制及实效性的路径:[7]

1.应当关心大学生自我发展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个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探讨理想信念教育对医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明确理想信念教育可资利用的价值资源。[8]

2.重视大学生个人理想和近期目标的确立与实现,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个思想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循序渐进的过程,[9]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的力量,即理想信念信仰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使得理想信念教育得到发扬,进而教育规制及实效性价值得以体现。[10]

3.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社会多样价值并存的现实,把理想信念教育看作是一个帮助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过程。[11]

参考文献

[1] 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是核心》,高校理论战线,2004,(12)。

[2] 徐柏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

[3]王钢,《建设小康社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与文明,2005,(2)。

[4] 朱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 赵康太,《大学生理想信念中的认识误区》,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6]赵金飞,《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问题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6,(2)。

[7]杜菊辉,《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抽象化问题剖析》,思想教育研究,2007,(4)。

[8]戴钢书,蒙丹,王宪生,《大学生共识性理想信念研究》,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9]董康成,王健,王金生,《西柏坡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1708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