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实用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吴正宪【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82841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实用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吴正宪【精彩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吴正宪【第一篇】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概括出这个定律。

2.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渗透通过现象看本质和变中不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 口算

a b

(2+8)×5  2×5+8×5

(2+10)×3 2×3+10×3

(9+11)×6  9×6+11×6

(12+18)×5 12×5+12×5

二、指导探索: ×

1、(小黑板出示长方形图)书p55的第3题:

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

(1) 学生动手,独立计算周长。

教师板书算式:(64+26)×2 64×2+26×2

2、统计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写在小黑板上。

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

(1)学生动手,独立计算棵树。

教师板书算式:

三 尝试讨论:

2、验证发现:

(2)学生尝试写算式。验证 然后汇报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学生的算式,并问学生是如何验证的?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学生自编公式,集体汇报介绍自己写的公式。

四、反馈调节:

1、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 刚才你怎么猜出第四道口算题的?

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

(42+35)×2=42× +35×

27×12+43×12=(27+ )×

15×26+15×14= ( )

72×(30+6)=

2、书p55的第二题:在作业纸上呈现。

先请学生读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校对时说说自己是怎么判断的?

(64+36)×8 64×8+36×8

(28+32)×7 28×7+32

15×39+45×39 (15+45)×39

40×50+50×90 40×(50+90)

74×(20+1) 74×20+74

25×(17+3) 25×17+25×3

再请学生在四组得数相等的算式中各选做一题,比比谁算得快。

学生选题计算。

交流都是选得什么题目?为什么选它们?(因为计算简便)

3、解决实际问题:

(1)变新授时的长方形题目为求这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2) 变植树题为求女生比男生少种多少棵树?

让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

(3) 现在你对乘法分配律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五、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吴正宪【第二篇】

1、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3、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4、通过计算,培养仔细看题、留意特点、反映迅速等良好习惯!

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两种算式意义,正确运用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1、能根据算式各自的特征,选择使用、灵活计算。

2、能根据乘法分配律适用条件,恒等变形计算式,提高计算的转化能力!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引入

1、我们昨天学了……,请写出依据(字母表达式)

2、看着这个字母表达式,你想说点什么?

1、学生一起回答省略部分

2、学生各自在自己草稿本上写出字母表达式

3、让学生充分表达!

以忆引练,为接下来的练习做知识铺垫准备!

二、开展练习

分别出示:

1、基础题

(1)选择题

(2)填空题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口答选择题

2、笔写填空题

3、比赛方式完成简便计算

1、通过选择和填空两种题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现实意义及其算式结构。

2、训练准确简便计算能力,也是巩固新课掌握的计算方法

小结:正确使用乘法分配律,留意算式结构,小心相同因数混乱。

2、提高题(计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么算)。

1、先标出你认为能够简便计算的题

2、动笔计算,并验证自己的观察

养学生观察力、细心力、分析力、和计算灵活性。

小结:一看、二想、三算

3、拓展题(能快速算出下面各题吗?)。

用作选做题:做你会计算的题

训练学生拆数、拼凑、约感能力,满足学习能力较强学生需要

小结:变看似不能简便计算为能够简便计算

三、全课总结

1、涵盖小结内容

2、分享个性错误(如写错数字、计算错),避免同学犯与自己相同的错误。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吴正宪【第三篇】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4~55页。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无锡市少儿书法大赛”了,书法组的张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漂亮的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再问:买5件上衣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再算一算。

反馈:你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为什么这样列式?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再分别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帮助解释。

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教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

谈话:刚才我们算的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如果张老师不这样选择,还可以怎样选择?(买5件短袖衫和5条裤子)

根据学生回答,列出算式:32×5+45×5和(32+45)×5。

再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启发:比较这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深入体验,丰富感知。

要求:你能写出一些这样的等式吗?先试一试,再算一算你写出的等式两边是不是相等。

学生举例并组织交流。

3、揭示规律。

提问:像这样的等式,写得完吗?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等式中存在的规律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反馈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学生可能用语言描述,可能用字母表示……)

三、实践运用,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下面我们利用乘法分配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填一填。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反馈。

2、“想想做做”第2题。

你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

回答第2小题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3、“想想做做”第3题。(略)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4、5题。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吴正宪【第四篇】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运算简便。

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一:创设情境导入

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指明回答

这里有长分别是10厘米和6厘米,宽都是4厘米的两个长方形纸片,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把它们组成一个新的长方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动手操作

(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组合的动画)

二:自主探索,交流合作

1、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提问:请同学们自己求一下新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不同的解法

(课件出示两种解法)

学生自己写一写,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相机板书。

2、比较分析,深入体会

提问:算式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小组内交流。

反馈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情况相机引导: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使学生明确:等号左边是10加6的和乘4,等号右边是10乘4的积加6乘4的积。

设疑:是不是类似这样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性质呢?学生举例验证。

组织交流反馈。可适当的选取一些数字很大的和很小的例子以及有乘数是0的例子等特殊情况。

3、规律符号化,揭示规律

提问:像这样的算式,写的完吗?

我们可以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达这个规律,同学们自己试着在小组内写一写,说一说。

反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规律。

小结揭示:两个数的和乘另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另外的数再相加。用字母表示:(a+b)×c=a×c+b×c,(板书并课件出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三:实践运用,初步理解。

1、想想做做1

学生自主完成,组织交流。

12.并向学生介绍这可以称作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板书)

2、想想做做2

自主完成,组织交流。

74,也就是74.

第四小题要和想想做做题1的第二小题做对比。

四:拓展延伸,内化新知

再次出示两个长方形纸片,提问:如何比较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学生反馈,引导说出可以重叠比较。学生动手实践

再问:那么大长方形比小长方形大的面积是那一块?

让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课件出示重叠动画,并把多余部分突出显示。 提问:如何求多出来的面积呢?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答。

学生若想不到可以用大长方形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教师可以适当的提 示。

学生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两种解法。

谈话:这两个算式结果相同,解决的也是同一个问题,可以把它们写成一个算 式,课件出示并板书。

再问:这个算式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说出:两个数的差乘另一个数 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乘,再相减。

谈话:这个规律用字母如何表示呢?自己试着写写看。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并课件出示。说明这个可以看做是乘法分配律的`延伸。 五:解决实际问题,内化重点难点。

想想做做题5

课件出示,学生读题。

问题一,要求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解答,并通过讨论引导学生适当的解释两个 算式之间的联系。

乘法分配律延伸的理解与内化。

反思:

这节课我是分三个层次来教学。

第一个层次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学生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求新长方形的面积来体会规律,感知规律的合理性。这个环节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观察能力。 第二个层次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通过想想做做题1的第二小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明确可以从乘法的意义角度来理解算式,并体会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用。

第三个层次是乘法分配律的延伸,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如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并通过动手指一指,知道多出的面积就是两者相差的面积。在学生自己动手求解的过程中,初步的体会到诸如:(10-6)×4=10×4-6×4也有类似的规律,并尝试写出用字母如何表达。

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形式,把发现的规律加以运用,从2个小题的解答中初步体会乘法分配律和乘法分配律延伸的应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58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