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实用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926135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第一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不种三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培养意识。

1、师:同学们好!一起来看两组画面。

(给学生播放荒漠化严重的和绿化优美的两组图片。)。

师:看了这两组画面,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师: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

生:植树。

师: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拥有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绿色花园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

2、出示教学目标。

3、师:见过路边种树吗?一般情况下,每两棵树间距离怎样呢?(相等)一般情况下路边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也可以叫做等距离植树。

师:在路的一边等距离地植树会有几种情况呢?大家想不想亲手种种看?

二、动手种树——探讨规律。

1、动手“种”树。

师:大家先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师介绍)。

出示操作要求:在路的一边,等距离植树,种完后小组里交流看看有几种情况?

学生动手植树,师巡视。

2、交流方案。

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组的种树方案。

两端都种。

两端不种。

只种一端。

3、仔细观察,每棵树之间都有间隔,那么植树的棵数跟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仔细观察,得出猜想: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三、验证规律。

1、师: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得出了自己的猜想。但是,每一种猜想在没有验证之前,也只能是一种猜想,我们只有通过验证,才能让猜想成为科学,对于我们刚才总结出的规律也必须通过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结论。下面,让我们一起动手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2、完成验证表格。

师出示:这是一张验证表格,就请大家在小组内共同合作,一起探究,并展示你们组总结出的规律。(出示验证事项)。

3、小组合作探究。

4、展示。

分三种情况汇报。

5、梳理规律。

相同点:都与间隔数有关。

不同点:两端都种要用间隔数+1;只种一端就等于间隔数;两端不种就要用间隔数-1。

师:这三种情况是不同的,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解决问题。

师:知道在路的一边植树有三种情况,对于下面的信息,你会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1、处理信息。

生:种树!

出示信息:实验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50米的校道一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会提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得不完整例题:

师:看着这道题,谁有话想说吗?

生1:两端都种。

师:受他的启发,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师:三种情况大家都想到了。大家再看看这条校道,你认为采取哪种方案更合适一些呢?

生:两端都种。

2、抽取问题。

出示例题:(配图片)。

师:愿意帮学校算算吗?

3、学生试解。

4、汇报交流。

生汇报,师: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

师:刚才我们从小的数据入手,探讨出规律,然后再用规律来解决数据大的问题。这种思路正是数学上常用的“以小见大”。

师:大家学会了这种方法吗?我们再来考验考验自己的掌握情况好不好?

5、探讨只种一端。

生:只种一端。

(实验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50米的跑道一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只种一端,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试解。

6、探讨两端不种。

生:两端不种。

(实验小学准备在一条长150米的跑道一旁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试解。

五、小结方法——提升认识。

1、探讨方法。

师:大家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这么一道新的问题解决,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但是老师认为还有更重要的方法更需我们去总结!

师:大家再回头看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植树问题给解决的?

(动手操作——提出猜想——画图验证——得出规律——解决问题)。

2、阅读课本。

(1)阅读例1。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117页开始的数学广角,请大家打开书本。

师:课本上的同学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的?

生:画图,找规律。

师:真是好方法!大家掌握了吗?

师:他们遇到的问题正确答案应是多少呢?(21)。

(2)阅读例2。

师:阅读118页例2,看看课本中的孩子又遇到了什么问题,你能帮他们解决吗?

生完成,交流。

六、拓展练习。

1、听说大家聪明能干,又乐于助人市政规划局的同志找来了,他呀,想请大家帮个忙,(出示119页做一做1)。

2、生尝试解答。

3、全班交流。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师小结:收获方法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祝贺大家!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

只种一端棵数=间隔数。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第二篇】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广场敲钟等,这些问题情境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本节课重点研究在一条线段上植树的问题,会有不同的情形(如两端都栽、只栽一端或是两端不栽)。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和数学学习方法,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能力,但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因为植树问题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应该能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经历思考、分析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模型,并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此外,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的方法帮助理解,初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并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图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在设计这节课时,“以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的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课堂中通过媒体的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意趣激思,以思促学,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尝试探索,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了解间隔数的含义,建立解答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模型,尝试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探索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的过程,感受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建立起解答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提高学生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理解间隔数的含义、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化繁为简、一一对应等数学思想,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接着出示一张,看到这张图片,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2、引出问题。

“小路的一侧栽有多少棵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呢?

预设:(学生收集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小路全长多少米?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同学们真会思考,解决问题就要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3、认识间隔、理解间隔数。

(学生举例说说身边的间隔、间隔数)。

教师板书学生猜测的数据,同学们有了不同的意见,我们该怎么办呢?。

2、自主尝试:请你自己想办法尝试解决(学生操作)。

3、感受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感受?(感受模拟植树很麻烦,浪费时间)。

有更好、更方便的方法吗?(可以缩短路的总长进行试验)。

遇到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来试一试。。

4、你们想选择多长来尝试一下?50米、30米、20米……。

1、自主探究。

(假如小路全长20米,每隔5米栽一棵。小路一侧会有多少棵树?)。

下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

(教师搜集学生不同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

下面谁想为同学们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探究的?

你能给你研究的这种植树方案起一个名字吗?

3、发现规律。

教师播放课件:

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引发现间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2)指导学生列出算式,说明算式的含义。

(3)如果这条路长30米,每隔5米栽一棵,小路一侧会有多少多少棵树?(学生独立解题,说明算式的含义。)。

如果全长100米呢?利用这一发现验证课前的猜想。

(学生运用规律,验证课前的猜想。)。

4、建立模型。

如果全长1000米,每隔5米栽一棵,小路一侧会有多少多少棵树?

5、内化方法。

(1)如果有12个间隔,应该栽()棵树。

(2)如果栽18棵树,应该是()个间隔。

(3)两端都栽,如果栽了8棵树,间隔是10米,全长是()米?

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

学生举例,教师根据学生举例随机出示练习。

1、排队。

2、安路灯。

3、摆花。

……。

师:学到这里,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第三篇】

2、学习生字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一、二节的内容。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一、二节的内容。

教学用具:挂图。

一、节日导入。

(正月十五,观灯、吃元宵)。

2、你们还了解哪些节日呢?(复习传统节日和习俗)。

3、谁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呢?

请学生介绍植树节的知识,老师补充。

4、走,让我们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起去植树!

板书课题:1、走,我们去植树。

二、新授。

1、质疑课题。

(1)、课题中的“我们”指的是谁呢?(少先队员)。

(2)、通过这个课题,你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词。

(2)、小组交流课文中不理解的生字词语。

(3)、标出课文段落。

3、全班交流(这个环节尽量由学生组织完成,老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解惑者)。

(1)、全班交流小组仍不能解决的生字新词(尽量由学生解答)。

(2)、请学生说一说如何记住生字新词的(复习学习生字的方法)。

4、全班齐读课文。

5、少先队员们去植树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心情愉快的;和煦、轻快、欢声笑语)。

6、出示课文挂图(春光明媚,三个少先队员带着工具去植树)。

请学生说一说挂图的内容,抓住少先队员的愉快心情(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看图说话能力)。

7、少先队员们在哪儿植树呢?

齐读第二节。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省略号,谁能说一说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呢?

谁来补充一下省略号的内容?

8、理解“伴随金色童年的是一棵棵青翠的小树”这句话的意思。

(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今天像载下的小树,在阳光雨露下,健康、蓬勃地成长,将来就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9、指导朗读第一、二小节。

采取小组赛读、男女生读、指名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进行朗读训练。

10、指导写字。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第四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

五年级学生。

张金玲。

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感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参与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感悟演绎推理思想,学会独立思考。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数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中的一个亮点,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这一单元内容就是植树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端栽、两端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以及环形情况、方阵问题等。本节课例1是两端都栽树的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画线段图、填表格、讨论交流等活动,能化繁为简并说出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一般解题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通过猜谜活动,以及画线段图、做表格等活动,完成目标一。

任务二:通过课堂例题的理解分析,找到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达成目标二前半部分。另外利用习题的解决,达成目标二的后半部分。

学习重点: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组学习单。

教学过程:

1、猜谜语,直观认识间隔。

新课前老师给分享的“实用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优秀5篇”,请看,“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的组成部分。”它是什么呢?谁知道?(手)。

同意的举手?你们真会联想,它就是我们的手。我们的手作用可真大,能写会算还会画,而且我们的手上还有许多的数学奥秘,仔细看自己的手,你能看到数字吗?(5)。

哦,怎么看出5了?(表示手指的个数)谁还看到了数字5?真不错,除了用数字可以表示手指的个数,咱们的手上还有没有数字?(还能看到手指之间的间隔,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教师说明,缝隙就称为间隔。)。

手指之间还有一个个的间隔。同学们,咱们手上五个手指之间到底有几个间隔呢?(4个)。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还真有4个间隔。那四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之间呢?两个手指之间呢?(生依次回答。)。

你发现什么了吗?(生说)。

的确,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它们之间的这种规律最适合解决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类问题,这类问题的名字叫做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1、例题探究。

说起植树问题我们就先从植树谈起吧。请看例题。

a、从题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生说,师画。

师小结:

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者右边,全长10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每隔五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b、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反馈答案:

方法1:1000÷5=200(棵)。

方法2:1000÷5=200200+2=22(棵)。

方法3:1000÷5=200200+1=21(棵)。

疑问: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生说:画线段图的方法)。

化繁为简探规律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选择画线段图来验证。每隔5米栽一棵就画一段,再过5米再画一段,这样我们需要画多少段呢?好画吗?为什么呀?(数据太大了)。那怎么办呢?(选择简单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规律再解决这道题)。

是呀,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研究。你准备选用哪个数来研究?(生说)下面请大家自己选择简单的数据在练习本上试着进行验证,并把你试的结果汇报给组长填在表格中,之后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第五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由现实问题到数学建模,理解并掌握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建模、用模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和认识归纳规律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规律的意识,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并总结出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并运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开花来不结果,能写会算还能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我们这双小手不仅能写会算,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呢,想了解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5个手指,4个空)。

师:在数学里面我们把空叫做“间隔”,那么我们张开的5根手指,有几个间隔呢?(4个间隔)。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植树问题(板书)。

二、研究新知。

1、课件出示方案: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想在12米的小路一侧每隔4米栽种一棵小树。请四年一班同学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一校。

20**年**月**日。

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汇报:三种情况。

两端都栽:4棵树苗棵树=间隔数+1。

一端栽:3棵树苗棵树=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2棵树苗棵树=间隔数-1。

课件出示三种情况。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吗?

2、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

要在通往小屋子的一条长80米小路一边种树,间隔4米种一棵,一共要种多少棵?

读题,思考:每道题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植树问题?怎么求间隔数?理解“间距”学生试做,全班订正。汇报(说明每个量都表示的是什么?)。

3、拓展植树问题:刚才我们解决了植树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况,比如我们同学坐的座位,谁知道还哪里有这样的情况?学生举例(课件展示)。

4、巩固应用。

5、练习。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统称为植树问题,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92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