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94612

【导言】此例“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计划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计划范文1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is a significant measure for improving faculty structure and heightening the academic competitive capacity. Based on constructing high-level teaching faculties, this paper has probed into the problem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and some measures.

关键词: 人才引进;高水平师资队伍;结构

Key words: introduction of talents;high-level teaching faculties;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243-02

0引言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的时代来临,作为知识经济的推动者,人才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而不是人才强国,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综合国力稳步上升的根本途径。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担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而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培养人才的产出效率。

1人才引进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性

高水平师资队伍不仅要求每位成员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更要求整个教师队伍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等;不仅注重每位教师的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更注重学术素养的提高,团队协作精神的提高;不仅要注重团队目前的发展水平和科研能力,更要注重知识的延续,成果的继承和发扬。所以在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学校办学现状和学科发展规划,不断优化教师队伍。逐步完善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构建要素。

2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林立,竞争加剧,人才引进是各高校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综观各高校人才引进现状,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硕博比等数据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人才引进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省属院校中此类问题更加严重。

注重引进人才数量、忽视引进人才质量各高校人事部门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时,为了突现业绩,经常进行数据量化,确立当年引进人才数量。而在引进过程中,由于高校和人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同时各高校为了顺利完成目标,可能造成盲目引进,低门槛引进,急需的高质量人才引进较少。

注重校外人才引进、轻视校内人才管理人才引进工作不仅要注重引进其他高校人才资源,还应注重学校现有人才资源的管理,在人才资源管理时,要追踪引进人才的各方面发展情况,并为校内教师提供培训进修的机会,在工资福利分配时,要做到人人平等,多劳多得,尽量避免引进人员和现有人员之间产生矛盾,引发“内耗”,否则将造成人员外流或隐性人才流失。

重视个体人才引进,轻视学术团队建设当前很多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只注重个体引进,不注重校内团队建设。学校没有优秀的科研团队,再优秀的人才都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很难做出杰出的成绩。高校应该重视学术团队建设,构建良好的学科梯队和科研环境,为引进人才奠定科研平台,提升人才利用效率。

引进计划制定不够科学、人才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引进计划制定不够合理,人才评价机制不完善造成了人才盲目引进和资源浪费。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时,首先要根据学校和学科发展规划,对现有教师各项数据进行测评,结合人员编制情况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在定义和评价“人才”时不能只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唯论文论,要结合专业需求和现有人才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价。

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引进计划难落实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对一所学校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尤其重要。但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绝非易事。高层次人才关注的不仅是学校能提供的福利待遇,更关注所在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现有科研环境,要想引进高层次人才,首先自身要不断进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做到待遇吸引人,事业激励人,情感宽慰人。

校院两级沟通不良,人才引进道路坎坷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制度的方法,学校管理是主体,同时倡导二级学院个体管理。但是由于各学院往往只顾自身利益,不能统观全局,与学校工作配合不够密切,导致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缓慢。人才引进工作必须明确学校和学院之间的关系,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杜绝小团体主义。同时学校应制定相应政策,激励学院积极参与到人才引进工作中。

3改善人才引进工作的主要措施

摆脱传统观念,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为了更好的开展人才引进工作,解决只唯学历论,唯名校论的问题,必须摆脱传统观念,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目前,很多高校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时,经常将人才引进对象限定在“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它们固然代表了中国高校较先进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但由于名额有限,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因素,很多有实力的高校未能名列其中。充分反映一所高校现有科研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应参照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点),博士学位授予点(一级+二级),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数量。具有国家重点学科,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具有较强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氛围,能创造出更多的科研成果,而在此环境下培养的毕业生会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意识,会较快成为科研主力军,对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能起到推动作用。

科学拟定人才引进计划,力促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发展在人才引进工作中,人才引进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有待于加强。为了更好的引进和利用人才,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时,必须根据学校办学现状和师资现状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然后实施人才系统工程,对人才进行科学化,人性化管理,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合理构建人才培养和分配机制,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推动学校和学科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培养人才奠定基础,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尽微薄之力。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流程如图1所示。

系统管理人才引进工作,深入落实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引进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过程复杂多变,后期效果较难预料。管理人才引进工作要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统观全局,主抓细节,不仅要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精心识别人才,更要注重引进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人才引进的风险意识和成本概念,确保引进来的人才为我所用,物有所值。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人事分配制度和进修培训计划,将现有人才和引进人才一视同仁,避免资源内耗,形成良性竞争。

总之,人才引进工作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过程中,要认清形势,把握全局,充分利用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兼顾人才引进工作中的各要素,各环节,使人才引进工作稳步进行,使师资队伍结构日趋合理,逐步构建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进而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以上这4篇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计划是来自于山草香的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人才队伍建设2

一、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强党委、政府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重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体制创新、政策创新、观念创新,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适应。

2.工作目标。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和创业的社会氛围,创造、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政策与法制环境;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健全在党委领导下,党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制度。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实现我国新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二、适应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制定并完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政策

3.加强人才宏观调控。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根据全国人才的总量、结构以及人才的地区、行业分布状况,研究制定有关政策,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宏观调控机制。当前,要结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领域的人才,各类高新技术人才,以及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和现代管理等专业人才,提出培养、吸引和使用的导向及宏观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和完善本地区人才调控政策。

4.促进人才流动。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制定双向兼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流动政策,为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创造条件。进一步落实“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加强对留学人员派出和在外学习期间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大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创业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的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有关留学人员回国任职、工资津贴、科研经费以及住房、保险、探亲、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各项政策规定。加快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为海外华侨回国及海外华人、外国专家来华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各地区、各部门及用人单位,要树立“大人才”观,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

5.改革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条件的单位可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以及对有突出贡献人员奖励股权、期权等多元化分配方式,逐步形成工资报酬与贡献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企业,面向西部地区,积极探索和开展多种方式的有偿服务。注意发挥离退休老专家的作用,妥善解决著名老科学家、老艺术家的生活补贴、医疗等实际问题。

6.加强继续教育。以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体制和由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以需求为导向的继续教育体系。进一步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定期进修、出国深造的培训政策,不断完善国际合作、岗位实践、在职进修、交流和挂职等多途径的培训制度。

7.推进人才管理的法制建设。按照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探索建立以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流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对在实践中证明切实可行、已经比较成熟的政策,要适时提出立法建议。建立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保护专业技术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加强对人才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逐步实现人才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加快中介服务组织建设

8.增强企业聚集人才的能力和活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吸纳人才的主体。中央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要率先加强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加大对技术创新、人才开发的投入,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研究开发机构。推动应用开发型科研院所改制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鼓励和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流动。国家继续加大投入,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要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使之成为吸引和使用好优秀高新技术人才的基地。

9.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吸引和使用好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基地建设,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机制,推行以项目和课题为主的研究组织形式,充分给予项目和课题组在用人、分配和激励方面的自。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改变产学研相脱节状况,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0.大力发展人才市场和科技服务中介组织。制定人才市场管理法规,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化建设。建立完善人才市场许可证制度和年审制度。加强人才市场管理执法监督检查。规范人事行为,建立人才中介服务标准体系。鼓励创办为人才资源开发提供服务的各类中介组织。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创业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孵化器”的建设。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开展前瞻性研究,加强人才预测、规划和信息化工作

11.加强人才开发的预测研究。要对人才总量、结构、分布以及重要行业、关键领域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的前瞻性研究,针对专业技术人才开发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对策。

12.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抓紧制定全国性专业技术人才规划。国家重要行业(产业)主管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行业性、区域性专业技术人才规划。

13.高度重视人才资源信息化工作。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国家优秀人才信息资源中心,为国家重点建设、重大攻关项目提供人才信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要积极推进各类人才信息库、人才信息网络的建设。逐步建立全国性专业技术人才信息网络,重视人才供求信息工作,加强人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五、实行分类管理,加速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青年人才

14.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分类管理。针对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科技管理、教育和文化艺术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规律和关键性问题,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培养方式、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能够充分发挥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分类管理体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推行执业资格制度。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性强并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准入控制,推进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

15.加速专业技术人才骨干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培养,特别要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具有宏观战略思维、能够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技管理专家,精通国际经济贸易运作规则和法律、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改进政府特殊津贴工作,突出重点,提高津贴标准。要采取特殊措施,提高特殊重要人才的工资待遇。要研究建立国家重要人才安全管理工作体制。中央组织部要进一步做好直接联系杰出专家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和改进专家管理工作,探索新形势下加速专业技术人才骨干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16.加大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拓宽视野,不拘一格,注重发现具有潜质的青年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要重视培养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努力拼搏。要大力倡导团结协作、集体攻关的团队精神,努力培养青年科学家群体。要注意正确处理好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创造各类优秀青年人才平等竞争、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进一步做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等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探索培养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新途径。

六、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

18.重视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党员专家的政治理论培训。要针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和需求,采取举办邓小平理论研究班、时事政治讲座、国情考察等形式,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爱国主义和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传播者。要从专业技术人才群体的思想实际着眼,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形式、方法和机制的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19.切实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讨论研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主要领导要带头学习新的科技知识,关注科技进步,密切联系专家,与专家交朋友。建立领导干部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并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20.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建立全国知识分子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中央各有关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协调有关重要政策的研究、执行和工作的部署、落实。宣传、统战、人事、科技、教育、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地也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3

关键词:军语,人才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E139;H083文献标识码:ADOI:/

Abstract: Human resources is the key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terms work.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expertise group building specialized in military terms; and points the main tasks of the compiling, research, management personnel of this group; and proposes method and require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 in military terms.

Keywords: military terms, expertise group, building

引言

人才是强军兴军之本。建设军语专业人才队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提出的“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实际举措,也是加强军语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2015年11月,主席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1]。由于目前全军从事军语编纂、研究及管理的人员数量有限,其中大多还是“半路出家”,加之军语学科没有定位,军队院校没有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有些地方院校虽开设了术语学课程,并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术语学或语言学等相关方向的专业人才,但还未形成稳定、持续的引进和吸收机制,导致军语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军语建设后继乏力,成为制约军语建设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军语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语工作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人才是第一资源。军语人才是专业人才,是军事学与术语学、语言学等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通才。军语专业人才是做好军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军语事业兴旺发达、继往开来的根本保障,是军语建设的根本。特别是军语编纂、理论研究及管理工作专业性强、标准要求高,十分需要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知识丰厚并具有部队实践经验的军语编纂人才、军语研究人才和军语管理人才。

(一)为完成军语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军语工作是需要专业人才来做的。无论是系列《军语》的编纂、军事科学名词的审定,或是军语的常态化工作,还是军语的学科建设、法规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把军语事业做实、做大、做强,关键是人才。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军语专业人才队伍,圆满完成军语工作各项任务才有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为拓展军语事业给予有力支撑

随着军语事业的拓展,深入的领域将更加广泛,已经不仅是编纂一部综合性《军语》,而是横向要形成系列,纵向要建成库、网。这就需要军语专业人才的支撑。有了军语编纂、研究及管理人才的各显身手,军语事业的持续发展就获得了有力的支持,就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就有可能创造军语事业的辉煌。

(三)为创新军语事业提供根本保障

为新形势下落实政治建军要求、服务改革强军战略、推进依法治军,军语事业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需要进行多领域、多层次的创新。创新是思想的产物,是思想火花的闪耀,而拥有高素质军语人才,才能拥有一支有创意的军语队伍,军语事业的创新才能有根本保障。

二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任务

在新形势下,遵照提出的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和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的要求,着眼全军军事术语管理委员会领导做出的“跟上时展、跟上斗争实践、跟上建设步伐”的指示,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是建设好“三支队伍”:培养军语编纂人才,建设军语编纂队伍;培养军语研究人才,建设军语研究队伍;培养军语管理人才,建设军语管理队伍。通过不懈努力、逐步发展,在全军打造出与军语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

(一)培养军语编纂人才,建设一支军语编纂队伍

建设军语专业人才队伍,要加强培养军语编纂人才。要通过系列《军语》编纂、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和新军语增补等编纂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军语编纂人员的政治素质、学术素质、编辑素质和组织协调能力,使大家具备敏锐的政治意识,擅于从政治上把握编纂方向;具备良好的学术鉴别能力、学术分析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妥善解决编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学术问题;具备良好的编辑加工能力,能够看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进行编辑加工;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处理好与编纂领导机关、学科牵头单位、词条撰写人员和审稿专家之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各项编纂任务的落实。此外,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力措施,保持军语编纂队伍的相对稳定。

(二)培养军语研究人才,建设一支军语研究队伍

建设军语专业人才队伍,要重点培养军语研究人才。要通过创建军事术语学学科,建立军语研究机构,组织军语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军语理论培训等一系列措施,把分散于全军有关机关、院校、科研院所的军语专、兼职研究人员凝聚起来,提高大家的研究素质和能力,推出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具有创新学术思想的军语学科带头人和军语研究开拓者。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力争在有条件的军队院校相关专业开设军事术语学公共课,并招收培养军语研究生。建设一支以专职军语研究人才为骨干,兼职军语研究人员为基础的军语研究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要注重从有关地方高校招收术语学专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经过部队的实际锻炼,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有为的青年科研骨干,在扩大军语研究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努力改善队伍结构,形成军语研究人才的知识、学历、年龄的合理梯次配置。

(三)培养军语管理人才,建设一支军语管理队伍

建设军语专业人才队伍,要注意培养军语管理人才。随着军语事业的拓展,军语管理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军语管理任务日益繁重,需要一批军语管理人才。要通过学习掌握军语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熟练运用现代化的军语管理手段,培养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军语工作的具体谋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控制能力,真正成为军语管理的行家里手、推动军语建设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要求

军语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遵循军语人才的成长规律,采取科学的建设方法,把握具体的建设要求,才能加快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提高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的效益,切实建设好军语人才的“三支队伍”。

(一)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

1.进行工作实践锻炼

军语工作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实践是军语人才才能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决定着军语人才才能的发展方向。在职实践锻炼,对提高军语队伍的素质、培养军语人才具有现实作用。要通过系列《军语》编纂、军事科学名词审定、军语常态化工作和军语学科建设、军语法规制度建设、军语信息化建设等军语工作实践,有针对性地采取以老带新、随机培训、以会代训、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方式,丰富有关人员的工作阅历、积累实践经验,促进军语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培养军语编纂、研究及管理人才。

2.依托院校教育培养

院校是培养军语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要舍得本钱培养人才,选派有发展前途的从事军语编纂、研究及管理工作的人员,到开设术语学、语言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军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实行正规、系统的教育,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通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正规、严格的教育训练,培养高素质的军语人才。

3.加强在职教育培训

军语工作的在职教育是为从事军语工作的在职人员学习、掌握军语编纂、研究及管理工作知识和技能而实施的教育。要根据军语工作的实际需要,对从事军语编纂、研究及管理工作的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的在职教育。如定期召开军语编纂、研究、管理经验和方法的交流会,举办短期专业培训班或专题讲座等。也可组织参加地方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组织的专业研修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在职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如,全军军语管委会办公室于2016年7月派员参加了国家语委举办的第三期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优秀中青年学者研修班,听取教育部语信司领导解读《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相关专家对当前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密切关联的热点领域的专题介绍和有关语言文字课题的研究分析,并与来自全国27个省份的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开阔了工作视野,丰富了学术知识,增进了彼此了解。

4.挖掘引进新生力量

军语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在积极挖掘现有军语人才资源,加大培养力度的基础上,广开人才渠道。要按照着眼长远、按需引进、能力优先、择优吸收等原则,适时引进和吸收适合到军队工作的地方术语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有为的新生力量。这是适应军语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弥补现有军语人才不足,优化军语人才结构,加强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军语建设不仅需要术语学专业或术语学方向的专业人才,同时也需要计算机相关专业(包括计算语言学)的专业人才。

(二)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

1.扩大队伍规模

根据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和军语工作常态化的实际,在全军范围内加强军语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扩大军语人才队伍的规模,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如果人才数量不足,就难以完成军语工作的繁重任务。从军语工作现状来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军语人才的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军语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要从多方面进行努力,使军语人才在总量上达到和保持一定规模。要在稳定现有军语编纂和研究队伍、加快引进地方新生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有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业人才,拓展招才引智渠道,探索建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用人机制,吸纳和聘请社会有关领域中军语建设所急需的人才。同时,还可适当聘用一些热爱军语事业、具有军事专业知识和军语编纂工作经验的军内退休人员。如,全军军语管委会办公室秉持“专家治学”的理念,采取“小核心、大”的军语编纂工作模式,注重聘用军内外若干专业、体例方面的资深专家参加编纂工作,集中专家的智慧,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术咨询、审查把关中的重要作用。

2.注重提高素质

随着军语建设的不断发展,提高现有军语编纂、研究和管理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显得至关重要。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提高大家的政治素质、学术素质、编辑素质和组织协调、管理控制能力。同时,要使大家牢固树立品牌观念。军语具有权威性、法规性特色,要精雕细刻,打造出精品军语,为服务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还要不断培养大家的创新意识,在军语的编纂、研究、管理模式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特别是要结合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军语编纂、研究、管理的效益。

3.保持人员稳定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2]军语工作是一个常态化工作,也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军军语人才队伍主要分散于全军有关机关、院校、科研院所。除部分研究人员从事专职军语编纂、研究、管理外,大多是兼职做军语编纂、研究、管理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的上述指示,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加大队伍建设投入,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解决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等,尽可能地保留军语编纂、研究、管理骨干,为大家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激发军语人才的事业心、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军语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从而为完成全军各项军语工作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在持续推进,随着军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改革,保留为数不多的军语人才是有关领导和机关不应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计划范文4

一、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已达5550多万人,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最近5年来,全国新增专业技术人才860万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高端引领,吸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型领军人才,专家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国共有两院院士1500多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60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万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500多人,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下,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一定开拓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创新完善政策措施,人才环境日益优化

5年来,着眼于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科学发展,国家加大了政策创新和制度改革力度。围绕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国家颁布实施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博士后、留学人员回国两个专项工作规划,印发了18个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规划。在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制度方面,国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博士后制度,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初步建立了以院士制度、“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青年专家制度、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制度为主体的部级专家选拔体系。为全面推进继续教育制度建设,国家还研究制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登记制度,颁布实施了培训证书管理办法、高级研修项目管理办法、部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等,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三、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增强引领示范作用

5年来,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龙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梯次递进的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体系不断健全。配合实施“”,国家全面启动新一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大力选拔培养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中青年学术技术领军人才。大力推进香江学者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新疆、特培等人才项目,同时以海外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国家实施“”“百人计划”“长江学者”“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等专项人才计划。此外,以选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各省市启动实施人才工程项目,逐步构建了既全面覆盖又突出重点的人才项目体系。

四、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5年来,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大力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服务方式创新发展,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五、投身现代化主战场,取得大批突出成果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59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