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介【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595373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介【精编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挑战杯创业策划【第一篇】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政治面貌 团员

学制 四年

学历 本科

籍贯 四川成都

专业 电子商务

毕业时间 2008年7月

就业范围

二。技能、特长

.熟悉各类策划文案、公文撰写;

2.熟悉广告方案、创业计划书等设计;

3.熟练使用互联网,有近十年上网经历;

4.熟悉HTML及相关应用;

5.能熟练的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包括Perject、Publisher等);

6.熟悉简单的平面设计工作,能熟练运用photoshop、CorelDRAW 等平面设计软件应用;

7.熟悉音、视频剪辑工作,可独立进行短片制作;

8.可熟练使用各类摄像、照相设备,各种音、视频设备;

三。主修课程

管理学,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创业实践(*该课程结业内容为撰写创业计划书,得分为86分),网络广告(**该课程结业内容为撰写网络广告策划,最后得分为90分),网络营销,会计学基础,企业战略管理,网络财务,C语言、java、等

校内活动

1.策划组织团委学生会内部新成员计算机技能及相关业务技能培训,担任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部分主讲;

2.策划组织学校第三届、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四川省选拔赛),负责总体策划组织,该项目最终有12支队伍进入四川省决赛,1支金奖队伍,11支银奖队伍;

3.策划组织学校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四川省选拔赛),负责总体策划组织,该项目最终获省一等奖4项,省二等奖5项,省三等奖4项,优胜奖2项,团体总分获得全省第二名,获得优秀组织奖1项,优胜杯1个;获全国银奖一项,全国铜奖三项,为我校历年最好成绩;

4.策划组织历年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任期内先后有6支队伍获得四川省三下乡优秀团队称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5.策划组织历年学校科技节活动,担任主要策划人,其中包括了组网配置大赛、网络对抗赛等数个项目,在院内得到老师及同学的好评;

6.参加学院辩论赛等活动,担任主力辩手,获学校第四届辩论赛团队亚军,并且长期担任我系辩论队指导;

7.担任学校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技术监督,包括学院55周年校庆文艺演出、学院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阶段演出等。

四、社会活动

年暑期于成都电视台《金秋生活》栏目组实习,负责后期剪辑助理工作,经过实习,可以独立完成节目的制作剪辑工作;

年暑期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湿地使者行动,主要负责摄影与政府走访的工作,并积极在其他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此次实地活动历时14天,我们途径沱江一线,对沿途的居民、游客进行了最新的湿地保护理念的宣传。我们这次湿地使者行动获得了在沿途各地政府的支持与第一手资料,共有25家以上媒体对我们进行了报道,直接影响人群达到1300人,间接影响人群上万。

年暑假于成都市武侯区双楠街道办事处实习,负责文案写作、文件收发、青少年数据统计调查等相关工作,得到当地政府领导好评,最终被推荐为区优秀志愿者;

年暑期在世界科幻?奇幻大会上担任会务志愿者,工作得到大会组委会好评,并在2007年第11期《科幻世界》公开表扬。

五。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xx市龙泉驿区阳光城

挑战杯创业策划【第二篇】

分析市场,明确目标,设立栏目

世界杯是对媒体综合竞争力的一次挑战。对于相对传统的温州日报而言,如何在世界杯特刊大战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在报道中抢占先机,赢得受众,是一道难题。

综合性日报世界杯特刊的优势并不在体育报道的专业性上,而在于对多方新闻资源的整合再加工。目标读者也不能限定于真正的“铁杆”球迷。“逐球巴西”特刊更应该吸引的是“临时”球迷。这部分读者看世界杯不只是看一场比赛,对他们吸引力更大的是围绕世界杯发生的各种故事,如球星、美女、球迷的花絮和异域风情等。

根据市场分析结果,“逐球巴西”世界杯特刊将目标定位于“让内行看到门道,让外行看到热闹”,有的放矢地设定栏目,以每天一个大通版呈现,共36期。

特刊以“逐球巴西”为名,“逐,意即追逐、角逐,32强逐鹿巴西”。通版中心板块的图文创意组合构成当天的主题。内容由资深体育编辑根据前一天赛事做专业深入的分析,提炼包装做深度报道,为读者带来电视和网络上没有的内容,形成有独家特色的竞争力。

围绕中心主题设置的是“前瞻”“逐篇”“我在球场”“我是球迷”“君子昊球”“扫一扫猜一猜”等一系列全民化栏目,让读者能够参与其中,让世界杯报道更接地气,符合网络时代读者互动的阅读需求。

“逐字”“逐句”“角球”等小专栏处于两个边栏。这几个栏目与中心主题风格不同,要求卖得了萌、撒得了娇、搞得了笑,怎么热闹怎么来,怎么娱乐怎么来,增强阅读。

这种“中心主题+亲民次稿+娱乐小边栏”的大通栏,既有高质量的专业报道镇场面,又能利用全民智慧为报道添彩,还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彩小桥段,根据读者的需求特点及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寻找市场“空隙”,成功吸引“内外行”读者。

精心策划,创意主题,推出感官盛宴

栏目设置好了,等于拉开了架势,如何才能大干一场?“策划”和“创意”成了在特刊竞争中推出“干货”内容的关键。“逐球巴西”特刊从一开始就将精心策划融人每个栏目中,无论是中心主题还是边栏、稿件的整合和编排,都特别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和创意性,以下略举一二。

2014年6月l6日,特刊第7期,整个通版紧紧围绕这一个字:“神”。编辑根据前一天四场比赛的结果提取策划,为中心取名“神了”的主题,下面分了四个小标题来介绍。“神存在――‘巴神’上场就是头条”:意大利队巴洛特利(外号“巴神”)后点小角度打入制胜球,意大利拿下英格兰;“神搅局――哥斯达黎加让D组大乱”:赛前预测最弱的哥斯达黎加出入意料地战胜乌拉圭,彻底打乱D组格局;“神转折――两分钟两头球砸懵日本”:原本领先一球的日本队被科特迪瓦队闪电逆转;“神庆祝――哥伦比亚南美大秧歌”:哥伦比亚进球后,队员们扭起南美“大秧歌”,被视为开赛以来最具创意的庆祝动作。

在这组报道中,有吸睛的话题球星,有专业的赛事分析,有精彩的赛场描写,有好玩的场边花絮,配以四种球员生动的表情图片,完美地整合成“神了”的主题。

版面的其他栏目也积极配合中心,如左边栏“角球”推出“神球迷”系列。右边“逐句”精选球迷对比赛的“神评价”。次栏目与中心主题浓淡相宜,交相呼应,在保证策划完整性的同时,又适度调节了读者的阅读节奏。

6月26日,特刊第17期。前一天的世界杯赛场上,四场比赛上演了四个不同的故事:意大利意外出局;老将兰帕德和杰拉德再度携手;希腊人91分钟点球绝杀;哥伦比亚43岁门将蒙特拉贡上场,造就世界杯赛场年龄最大球员的新纪录。中心主题用《意外》《兄弟》《神话》《归来》四部电影片名为载体,成功串起了几种情感的起伏和表达,将世界杯的意义升华,让读者感同身受。

同时,在当今的体育特刊竞争中,作为特刊“感官盛宴”载体和个性化标志的版式设计,地位日益凸显。为了配合“逐球巴西”各栏目的编辑思路,美编在版式设计时,通过图、文、色、留白等视觉元素的生动组合,大胆发挥想象力,令版面充满张力,琳琅满目,烘托出相得益彰的包装效果,为读者推出感官盛宴。

特刊第9期,中心主题为“佩佩傻帽穆勒戴帽”。版式设计在选图构图卜突出动态瞬间,将葡萄牙球员佩佩指骂德国球员穆勒假摔的图片作为大图。图片中两人针锋相对,表情生动,张扬足球赛事的冲击性、对抗性、刺激性,带来视觉震撼的同时又衬托出主题。

特刊第24期,中心主题为“加时成灾,门将成精”。版式将五大门将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问设计排列,组成“五门神让火牌射手挠头”的头条。这时,精彩的图片不仅作为文字版的装饰,而且作为新闻要素加以突出。

传播渠道少,效益有限,仍需突破

综观“逐球巴西”世界杯特刊,中心主题有创意,选材广泛,解读专业,体现出资深编辑的功力;边栏形式活泼,话题妙趣横生,是年轻编辑创造力的成果;“我是球迷”“我在球场”等栏目注重与读者互动,拉拢了更多“伪球迷”。36期的“逐球巴西”特刊让爱球不爱球的读者在比分之外,都感受到球场内外的种种魅力,可渭期期精彩。

然而,这组精美特刊没能通过多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实现多次传播。读者除了在报纸上,只能在网络的数字报上看到特刊内容。网页点击的内容分块呈现,完全不能体现该组特刊版面的精美,更不用说体现策划创意的整体性了。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娱乐性、观赏性的“逐球巴西”世界杯特刊如能在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平台做更多融合或对接的尝试,突破传统的一次性流程,将内容和策划在更多新媒体平台上展现,无疑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获得更佳的效果。

另外,“逐球巴西”世界杯特刊在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挖掘上,还缺乏主动意识。在本组特刊策划初期,编辑小组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内容组织上,并没有在报道方案与招商引资结合上做更多的工作。与温州日报经营中心也没有进行良好的信息交流,双方手中的优质资源没能更好地结合,没能进一步扩大特刊的经济效益。

挑战杯创业策划【第三篇】

关键词:挑战杯 创新教育 大学生

一、引言

大学生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方面,是整个大学创新体系乃至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应坚持“政府扶持、高校主导、教师辅导、学生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加强高校创新教育投入力度。各高校以“挑战杯”作为平台,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过二十多年的成功发展运作,“挑战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也日益扩大。从第一届只有31所高校参与到第十二届覆盖全国300多所高校,还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高校。“挑战杯”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以往研究往往基于学校本身或者“挑战杯”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赵春霞等(2008)依据河北科技学院近三届“挑战杯”获奖数据和调查问卷的分析,提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创新教学模式和学生参与科研模式,加强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层次性是提升高校学生科研素质的关键因素。单耀军(2008)依据“挑战杯”竞赛,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措施和对策。宋之帅(2010)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分析“挑战杯”竞赛对改革教学模式、搭建教学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竞赛体系、建立孵化基地、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提出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本文基于“挑战杯”全国和陕西省大学生的获奖情况,通过“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类以及创业大赛的分析,特别是对人文社会科学在“挑战杯”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从而分析“挑战杯”对创新教育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二、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获奖情况

1.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获奖分析

随着“挑战杯”的规模愈来愈大,参赛队伍愈来愈多,陕西省各高校大学生也开始广泛地参与到“挑战杯”中来,陕西省高校参赛作品的数量在逐年的增多。

表1显示,随着陕西省各高校对“挑战杯”重视程度的提高,获奖的次数和比例不断提高,西安外事学院等民办高校也开始重视挑战杯的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陕西省高校从最初的只重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鲜有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获奖。一方面由于最初参加“挑战杯”的高校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理工科院校本身具有很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由于初期参与和重视“挑战杯”的高校较少,也就使得陕西省高校获得“挑战杯”奖项也较少。随着“挑战杯”逐步的深入开展,各高校逐步重视社会问题的研究,从整体来讲,哲学社会科学类的获奖次数和比例也在逐年攀升,获奖的级别也有所提高。一方面,由于部分以文科为主的高校逐步开始参加“挑战杯”的比赛,依托文科类院校的优势学科,为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提供相应的研究报告和解决方法;另一方面,高校开始不断重视理科学生的人文教育,通过“挑战杯”使更多的理工科学生学会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这也为实现高校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表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陕西省分类获奖情况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第十一届 第十二届 小计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文科

特等奖 2 — — 1 1 — — 1 — — — — 5

一等奖 2 1 4 — 1 2 1 — 3 — 2 1 17

二等奖 10 1 15 3 12 3 4 2 7 5 11 5 78

三等奖 19 8 14 11 18 12 30 8 29 7 25 7 188

小计 33 10 33 15 32 17 35 11 39 12 38 13 288

合计 43 48 49 46 51 51 288

注:理科类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文科类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2.陕西省高校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分析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开展时间比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晚十年左右,因此陕西省高校开展此项活动也相对较晚。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只设金奖和银奖,不设铜奖,西安交通大学获2枚银奖,陕西师范大学获1枚银奖。之后的比赛中,陕西高校获奖数量逐年增加。从全国大赛获金银铜奖的情况分析,陕西省高校获奖比例较低,说明陕西省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从陕西省高校获得金银奖作品数目分析,陕西省高校获奖作品的数目在逐渐的提高。这也说明陕西省高校也在逐步的重视创业计划竞赛。

表2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陕西省获奖情况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金 银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金 银 铜

小计 0 3 1 2 5 1 3 7 1 6 15 1 3 11 0 7 16 2 6 19

合计 3 8 11 22 15 23 27

注:第一届赛事未设置铜奖。

3.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类作品在“挑战杯”系列科技竞赛中的演化分析

总体来说,人文社科类作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方面陕西省特别是西安市汇聚了许多知名的院校,这就有利于各个院校的各类社会科学交流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陕西省部分院校社会科学师资力量和科研能力很强,从而带动了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但是最近两届人文社科类作品的获奖数目和所占比例都有所下降,一方面说明全国其他省份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陕西省对于人文社科学科重视力度不够,导致获奖数量下降。

表3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人文社科类作品陕西省获奖情况分析

第七届 第八届 第九届 第十届 第十一届 第十二届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社科类 百分比(%)

特等奖 — — 1 — — 1 — — — —

一等奖 1 — — 2 — — — 1

二等奖 1 3 3 2 5 5

三等奖 8 11 12 8 7 7

小计 10 15 17 11 12 13

注:百分比为人文社科类作品占作品总数的比例。

创业大赛是对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好途径。从各届的获奖情况分析,陕西省获奖数量在逐年增加,陕西省各高校重视“挑战杯”创业大赛,使得大学生通过“挑战杯”创业大赛来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调查中也发现了,参与过创业计划竞赛的大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比其他人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也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4.“挑战杯”竞赛对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活动影响分析

随着“挑战杯”竞赛的拓展与深化,“挑战杯”竞赛水平不断提高,影响也日益扩大,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了科技后备人才的成长。因此,“挑战杯”竞赛不仅仅是一次大学生科技成果的大展示,更是造就优秀科技后备人才的良好土壤, 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

陕西省各高校随着“挑战杯”竞赛的拓展和深化,开始广泛的参与到“挑战杯”竞赛中。特别是省内部分民办院校也参与到“挑战杯”竞赛中,这说明高校已经广泛开始重视“挑战杯”竞赛。各高校重视“挑战杯”竞赛,这就可以使它们以竞赛为依托来完善创新教育,高校予以经费支持,建立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挑战杯”竞赛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创新教育理论,从而最终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在“挑战杯”竞赛的参赛比重和获奖比重不断提高。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改变了过去完全由理工科主导教育创新的局面,使得各高校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教育创新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的创新,更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发展的创新。

“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是最贴近于社会的竞赛项目。大学生将新奇的想法以合理的方案形成创业计划书。大学生将自身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大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校园和社会相结合。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创业大赛给大学生提供了平台,使他们认识到创业也可以成为自身未来谋求发展的出路。对于创新教育而言,高校需要将学生切实关注的问题和教育教学相结合。

三、通过“挑战杯”竞赛推进高校创新教育的对策建议

1.政府是高校组织开展创新教育坚强的后盾

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正确引导,保障教育创新的顺利开展。教育部门要建立资金支持机制,各个高校的教育创新活动提供专项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对于缺乏科研能力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院校要给予相应的照顾。“挑战杯”竞赛和创业大赛是由政府组织的综合性创新教育活动,教育部门也可以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性科技创新活动,是科技创新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形式。科技部门加强对于大学生创新活动的技术引导和支持,推动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并加强对学生创新成果的宣传,实现大学生创新实践的社会价值。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引导大学生依托创新活动实现就业,使大学生创新活动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相结合。

2.高校是推进教育创新的助推器

高校应积极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组织发动、正确引导、表彰奖励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一要建立指导老师队伍。要鼓励有关专业教师开设专门课程,系统地对学生传授有关发明创造的知识和方法,培养发明创造的技巧和能力。同时教师要在诸如确定选题、创新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关键环节进行指导。二要完善经费和设施保障机制,学校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并尽可能争取社会支持。学校对于参与社会科学类实践教学的学生,要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3.大学生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中坚力量

大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在教育创新过程中,大学生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创新教育活动,如创业大赛,学术作品竞赛,积极地参与到教育创新中。大学生要有意识地与指导老师沟通交流,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大学生系统地参与到创新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创新教育对自身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科技活动骨干力量,通过学生科技活动骨干力量,带动广大同学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4.社会是实现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补充

高校创新教育活动必须符合社会的需求,相反,社会作为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补充,要充分地认识到自身在高校创新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一是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对科技创新活动的针对性和可行性进行指导和评价,使大学生和指导老师充分认识自身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二是实现社会和高校创新教育对接,使大学生的创新成果实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科研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结合。

“挑战杯”竞赛是实现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通过参与“挑战杯”竞赛真正地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平台,各高校要积极推进创新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教育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社会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四位一体”,使创新教育成为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方式,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春霞,李艳坡,田辉。从“挑战杯”透析普通高校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68-71

[2]单耀军,张小升。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看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发展[J].教学研究,2008,31(2):140-143

[3]宋之帅,赵金华。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142-145

挑战杯创业策划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248-02

一、相关定义解释

本文所指的“挑战杯”是指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各地方政府、各高校等相关部门联合举办的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大学生竞赛。本文所指的“创新创业”是指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的再配置、再创造,进而提高或增加现有价值的一个过程。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不匹配。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及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处于“象牙塔”的保护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自然而然也相应缺乏了创业意识,对大学生创业关注度及参与度较弱,此时更无须谈创业能力了。另一部分受到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追求上进、勇于面对挑战、期望攀向高峰的学生,在校期间潜移默化的受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影响,表现出创业意识较强,以期通过创业竞赛及实地创业的方式证明自己,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及创业实践平台,其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与社会实践相脱离,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6年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后,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首被提出。2015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均应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众所周知,虽然各大高校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师资力量较薄弱,师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缺少企业工作经验,出现部分教师上课过多的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的传授,所以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背离,因此学生的创业能力很难有所提升。

3.创业竞赛与落地实践相偏离。自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全国各大相关政府部门、高校及行业协会均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各种大学生创业竞赛。虽然部分创业大赛以“落地孵化扶持”为宗旨,邀请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家担任评委嘉宾,挖掘大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促进项目落地实践,但在整个竞赛过程中,行业协会及企业人士往往是到终审决赛阶段才开始关注并择优挑选极少数的项目进行落地实践,缺少对竞赛项目过程的无缝隙对接,缺乏阶段性指导及缺少有效的风险控制,等等,所以出现部分参赛作品学术风气过浓,脱离社会实际,无法实现更多竞赛项目落地成果转化。

4.大学生创业项目与科技创新相背离,由于许多学生的参赛作品缺乏商界精英及企业人士专业指导和培训,缺乏对市场前景有效的预测、客户选择与定位模糊不清及风险控制能力有限等,导致许多学生的参赛项目更多的局限于校园内,创业模式聚集与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开发网页、售卖二手货物等,客户群体为校园学生。该类项创业项目往往很难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且该普遍现象与所提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相背离。

三、“挑战杯”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1.借助“挑战杯”竞赛平台,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我国首届“挑战杯”系列科技学术竞赛于1989年启动,“挑战杯”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分“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该两项竞赛每年各交替举办,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7年。该项竞赛是我国目前传承最完整、影响力最大的一项竞赛,被业界誉为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盛会”,全国高校大学生每年5月聚集在一起参加各省举办的省赛,于每年的10月份聚集到承办院校参加国赛,挑战更高平台的竞技。正因“挑战杯”竞赛体系成熟与完善,而且全国各大高校均组织师生参加该项比赛,所以完全可借助该平台,通过“挑战杯”竞赛平台培养和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源配备到位。现如今,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后,各大高校陆续成立了创业教育中心,配备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同时由创业教育中心统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安排,由“双师型”专业教师教授相关课程,可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及人力保障。

3.搭建大学生创业产业基地,为顺应经济发展潮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避免创业蓝图与社会实际相脱离,许多高校在成立创业教育中心时积极开发和建设大学生创业产业基地。该基地可实现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免费入驻进行落地实践,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创业教育中心专业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和跟进,同时学校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邀请相关企业单位人士进行风险投资。正是由于许多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产业基地,才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基地,助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产业化运作。

4.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日益增强。目前面临日益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加之在校期间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各种级别创业竞赛宣传及“互联网+”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熏陶和影响,大学生就业危机感及竞争意识日益加强,因此出现了在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期望通过参加相关创业大赛来挑战和实现自我,以期通过创业竞赛助推创业项目落地实践。

四、具体建设对策

1.将“挑战杯”竞赛与创新创业相结合。高校借助创业教育中心基础设施及高素质“双师型”师资力量,在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同时可通过“挑战杯”竞赛的方式开展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遴选。将“挑战杯”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相结合,通过“挑战杯”竞赛的方式激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

2.邀请创新型企业人士担任“挑战杯”竞赛评委,加大企业的参与力度。为避免创业蓝图与社会实践脱离与就业脱钩的现象,助推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实践,实现项目成果产业化运作,各大高校在开展“挑战杯”系列竞赛评审时可邀请相关企业人士担任评委嘉宾,企业人士可结合自身的创业实践经历,为参赛作品提出切合实际的指导经验。

3.整合多方资源,将“顶岗实习”与“创业产业基地”相结合,现阶段许多高校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更好的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许多高校积极整合企事业单位资源,开发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每年定期选送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另外,现阶段许多高校已建成大学生创业产业基地,此时可考虑将大学生“顶岗实习”与大学生创业产业基地相结合,先通过“顶岗实习”加深学生对企业行业的认识及工作能力,后借助大学生创业产业基地进行创业项目落地实践,积极打造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4.实现项目成果学分转化。2015年12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进行学分成果转化。此时各大高校应抓住契机,协同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实现项目成果学分转化,可考虑实施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项目给予不同学分。

5.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推动创业项目产业化运作,大学生创业项目如需落地实践进行常态化运营需获得一定金额的企业风险投资,此时高校应积极撬动社会资源,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助推学生创业项目产业化运作。

五、结论

综上所述,各高校可借助“挑战杯”竞赛平台,以“挑战杯”竞赛为主抓手,以企业平台为载体,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加大企业的参与力度,不仅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效果、实现大学生创业项目产业化发展,还可实现高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互利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桂晶晶。我国挑战杯研究的基本特点――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3):57-59.

[2]朱瑞峰。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7-8.

"Challenge Cup"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Cultiv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GUI Jing-jing

(Guangzhou Pany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 511483,China)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0 1595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