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发展历程精编5篇
【导读预览】此篇优秀范文“供应链管理发展历程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整理分享,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此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供应链管理发展历程篇1
引导语: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物流管理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中**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了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
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八十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却实际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行为。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一旦需求增加,则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中断。又如运输部做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这本身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件,但若因此将一笔需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
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高德拉特所著的《目标》一书风靡全球制造业界,其精髓就是从生产流程的角度来管理生产。相应地美国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八十年代中期改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则在1992年改名为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
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其需求预测,采购和原材料运输环节通常叫进向物流,材料在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流通环节叫做生产物流,而配送与客户服务环节叫做出向物流。物流管理的关键则是系统管理从原材料、在制品到成品的整个流程,以保证在最低的存货条件下物料畅通的买进、运入、加工、运出交交付到客户手中。对于有着高效物流管理的企业的月落而言,这意味着以最少的资本做出最大的生产,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
九十年代随着便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各大生产企业纷纷外包零部件生产,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转移到人工最廉价的国家去生产。以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车厂为例,一辆车上的几千个零部件可能产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几百个不同的供应商。这样一种生产模式给物流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维持最低库存量的前提下,保证所有零部件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供应给装配厂,并将成品车运送到每一个分销商。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的管理范围,它要求与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精确配合,集成跨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商业流程,才能保证整个流程的畅通。只有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方可达到同一供应链上企业间协同作用的最大化。市场竞争已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于2000年改名为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以反应行业的变化与发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曾试图扩大物流管理概念的外延来表达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最后因多方反对,不得不修订物流管理概念,承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
供应链管理发展历程篇2
引导语:事实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以及之前的日本,产品质量很糟糕,可以查阅到的描述:“他们出口的玩具玩不了多久就会出现质量问题;他们出口的灯具寿命短得让人无法接受。”下面是网友为你带来的日本的质量管理发展历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日本企业界开始意识到他们在产品质量方面的恶劣口碑是日本产品进军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企业界的有识之士着手年复一年、常抓不懈地实施质量变革。
最开始进行革新的是日本的通讯设备制造业,他们从美国引入了现代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并特别重视质量控制过程中应用的统计方法。而扩展成为全国性的'质量变革则紧紧地与一个日本组织和一个美国人联系在一起。成立于40年代的日本科学技术联盟(juse)从1949年开始设立由企业、大学和政府人员构成的质量管理研究小组,并定期开办“质量管理基础课程”将小组的成果传达给产业界,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举办约90期,约3万人参与学习,这些人员成为了日本企业质量管理活动的主力军。
juse于1950年邀请美国的戴明博士(w. edwards deming),一位抽样理论和质量管理专家,访问了日本,并为juse技术专家和各地企业高层举办了质量课程或讲座,通过一年的授课戴明的理论在日本受到了尊敬和推崇。在juse的宣传和推动下,日本掀起了质量管理的热潮,定于每年的十一月为“质量管理月”,而戴明捐出了讲义费而设立了“戴明奖”,这一奖项迄今仍是日本企业深受重视的最高质量荣誉。
在头十年,质量管理和统计技术的应用仅限于制造和检验领域,尽管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很显然,对于实现顾客满意这一主要质量目标而言,它并非充分条件。为实现这个目标,无疑必须重视制造前的过程,而且还必须强调在检验后的过程中应用质量管理方法。
日本从60年代初开始将质量管理的概念拓展为全公司质量管理(cwqc),它的特征显而易见:一方面覆盖范围从市场调查到售后服务非常广,另一方面全员参与。在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这种独创的管理体系突出了三个特点:重视教育和培训;进行“方针管理”;注重内部审核或者“质量管理诊断”。众所周知,这些方法甚至术语被1987年颁布的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吸收后向全世界推广。
伴随着cwqc活动的深入,人们日益认识到一线工人的重要性:没有这些工人的日常努力,就不可能实现所制造产品的符合性质量。具有创造性的质量组织qc小组(又称为品管圈)诞生了,从1962年5月第一个qc小组在juse注册到90年代中期,共产生了约40万个qc小组,注册参与者超过300万人。qc小组组长由工人担任,并建立自主管理体系;小组选择的课题不仅包括减小缺陷、提高生产率、降低制造和检验成本,而且还包括设备维修、生产计划和其它方面的改进;在小组活动中常用的统计工具被称为“七种工具”。随着cwqc延伸到服务业,qc小组活动一样在各类服务业企业中显示出活力和良好的效果。
一是日本是同种语言同一种族构成的单一的社会;
二是日本有一个全面的义务教育体系,总体上教育水准很高;
三是日本公司实施终身雇佣制,员工跳槽率低。此外,日本在科学、文化以及技术方面的制度非常健全,比如早在1885年实施了《专利法》,也极大促进了日本的质量革命。
日本沿着质量革命的路线继续前行。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促使日本利用日渐成熟的质量体系开展节能活动,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和开发节能产品。
80年代大部分日本公司尝试开展多角化经营,并始终保持着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浓厚兴趣。此时日本的质量奇迹开始震惊世界,日本产品凭借其卓越的质量大量进入美国市场并加剧了美国的质量危机,美国nbc甚至于1980年6月播放了纪录片《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而引发强烈反响,从此美国公司开始利用各种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去改善产品竞争力,包括重视戴明、朱兰等在日本成功的本土质量专家的意见,并在上世纪末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绩。
进入新世纪,在经历了房地产泡沫等国内外经济危机后,部分日本企业特别是海外投资企业在质量理念上出现了一些变化。有报道称,去除过剩质量而“达到顾客能接受的质量门坎即可”已经成为部分企业的质量新观念,这种现象是否具有代表性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总结半个多世纪的质量管理历程,日本不仅创造和延续了一个奇迹,而且为丰富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系统贡献巨大。日本对来源于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发展创新,提出了全公司质量管理(cwqc),首创了qc团队质量改进方法、田口质量工程学、5s现场管理以及tpm全面生产维护、qfd质量功能展开和jit丰田生产方式等,归纳了“老七种”、“新七种”工具并普遍用于质量改进和质量控制,使质量管理涵盖了大量新的内容。从此质量管理的手段不再局限于数理统计,而是全面地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供应链管理发展历程篇3
物流管理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中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了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
第一阶段是运输管理阶段
物流 管理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中**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了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 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实物配送管理 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
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利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经理 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 或仓库经理。
第二阶段是物流管理阶段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八十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 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的每一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交付给客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企业可以消除很多看似高效却实际降低了整体效率的局部优化行为。因为每个职能部门都想尽可能利用其产能,没有留下任何富余,一旦需求增加,则处处成为瓶颈,导致整个流程 中断。又如运输部做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总是想方设法降低其运输成本,这本身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件,但若因此将一笔需加快的订单交付海运而不是空运,虽然省下了运费,却失去了客户,导致整体的失利。所以传统的垂直职能管理已不适应现代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横向的物流管理却可以综合管理每一个流程上的不同职能,以取得整体最优化的协同作用。
在这个阶段,物流管理的范围扩展到除运输外的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计划、存货管理、配送与客户服务等,以系统化管理企业的运作,达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高德拉特所著的《目标》一书风靡全球制造业界,其精髓就是从生产流程的角度来管理生产。相应地美国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八十年代中期改名为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则在1992年改名为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
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其需求预测,采购和原材料运输环节通常叫进向物流,材料在工厂内部工序间的流通环节叫做生产物流,而配送与客户服务环节叫做出向物流。物流管理的`关键则是系统管理从原材料、在制品到成品的整个流程,以保证在最低的存货条件下物料畅通的买进、运入、加工、运出交交付到客户手中。对于有着高效物流管理的企业的月落而言,这意味着以最少的资本做出最大的生产,产生最大的投资回报。
第三阶段为供应链管理阶段
九十年代随着便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各大生产企业纷纷外包零部件生产,把低技术,劳动密集型的零部件转移到人工最廉价的国家去生产。以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车厂为例,一辆车上的几千个零部件可能产自十几个不同的国家,几百个不同的供应商。这样一种生产模式给物流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维持最低库存量的前提下,保证所有零部件能够按时、按质、按量,以最低的成本供应给装配厂,并将成品车运送到每一个分销商。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的管理范围,它要求与各级供应商,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精确配合,集成跨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商业流程,才能保证整个流程的畅通。只有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方可达到同一供应链上企业间协同作用的最大化。市场竞争已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到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于2000年改名为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以反应行业的变化与发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曾试图扩大物流管理概念的外延来表达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最后因多方反对,不得不修订物流管理概念,承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
供应链管理发展历程篇4
一.目的:
质量管理部、储运部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五.冷链管理设备:
1.冷库:符合国家《gb50072冷库设计规范》,具双制冷机系统,配备备用发电机。2.冷藏车:符合国家qc/t 450-2000标准。3.保温箱。
4.自动温湿度监测、报警设备。5.手持式红外温度测量仪。
1.保管员负责冷藏药品的收货。
2.检查运输药品的冷藏车、冷藏箱或保温箱是否符合规定。
3.查看并记录冷藏车、冷藏箱或保温箱到货时温度数据,导出、保存并查验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确认运输全过程温度状态是否符合规定。
4.将药品从泡沫包装箱或冷藏箱、保温箱中拿出,放入冷库中的待验区。5.上述到货温度检查符合规定的,药品放置在冷库待验区中正常待验。
6.到货温度检查不符合规定的,将药品隔离存放在冷库待验区,挂“待处理”标识,报质量管理部,同时由采购部联系供应厂商处理。供应厂商应抽样送至广东省药品检验所等法定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检验合格,我公司可以办理正式入库手续,正常销售;检验不合格,应通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销毁。7.冷库开门,货物入库的过程应在14分钟以内完成。
七.冷藏药品的验收:
1.验收员负责冷藏药品的验收。
1.验收合格的冷藏药品应移入冷库中绿色合格区存放。
2.冷库的存储温度应设置在2-8℃,温度超出此范围时,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会发出报警,养护员应指导保管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防止温度超标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
3.冷库内的堆垛、药品与地面、墙壁、库顶部的间距要符合《仓库管理程序》的要求;冷库内制冷机组出风口100厘米范围内,以及高于冷风机出风口的位置,不得码放药品。
1.冷藏药品的装箱发货、复核、包装应在冷库内完成。
2.装箱前将干冰等蓄冷剂在小冰箱内预冷至符合药品包装标示的温度范围。3.使用保温箱运送药品时,按照验证确定的条件,在保温箱内合理配备适当数量的蓄冷剂。箱内应使用隔热装置将药品与低温蓄冷剂进行隔离。
1.冷藏车运送药品时,应提前15分钟后打开温度调控和监测设备,将车厢预冷至规定的温度。
2.开始装车/卸车时关闭温度调控设备,尽快完成药品装车。
3.药品装车/卸车完毕,及时关闭车厢厢门,检查厢门密闭情况,并上锁。4.启动温度调控设备,检查温度调控和检测设备运行状况,运行正常后方可启运。5.运输过程中,要随时查看温度记录显示仪,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启动《冷链管理紧急预案程序》。
的药品。
2.应检查退货单位提供的温度控制说明文件和售出期间温度控制的相关数据。对不能提供文件、数据或温度控制不符合规定的,应当拒收,做好记录并报质量管理部门处理。
1.制冷设备的启停温度设置在2-8℃。
2.冷藏药品应进行24小时连续、自动温度记录和监控,温度记录间隔时间设置不超过30分钟/次。
3.冷藏车、保温箱在运输途中要使用自动监测、自动调控、自动记录及报警装置,对运输过程中进行温度的实时监测并记录,温度记录时间间隔设置不超过10分钟,数据可读取。
4.应按规定对自动温度记录设备、温度自动监控及报警装置等设备进行校验,保持准确完好。
供应链管理发展历程篇5
1、为迅速、有效地控制突发性冷链药品事故的发生,保障此类药品经营过程的安全,指导公司相关人员科学、有效、迅速地处理此类药品在公司经营全过程可能出现的事故,努力消除危害后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的经营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2、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冷链药品进、销、存以及配送全过程出现的突发事件处理。本预案所称的冷链药品,是指对药品贮藏、药品有冷藏、冷冻等温度要求的药品。
3、本预案为公司内部处理冷链药品经营过程中各类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组织原则。
4、冷链药品应急处理的主要任务
保障冷链药品的储存环境符合其规定的储存要求。 组织规范、科学、有效的现场处理。 及时按规定要求报告。
如有必要时,规范地转移发生事故的药品。
调查事故原因和追究事故责任,消除危害后果,恢复正常秩序。
5、冷链药品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集中领导,统一指挥。 快速反应,科学操作。 各尽其责、协同作战。 科学分析、及时改进。
6、应急处理的组织机构
组
长:古玉清 副组长:黄龙杰
组
员:令继鹏
景世程
刘妍玉
曹文玲
古玉玺
师亚菊
侯玲玲
杨智斌
杨
雄
苏丽娜
史静静
马若严
7、冷藏药品储存应急预案处理程序
遇断电或停电现象时,公司相关负责人员应立即启动自备的发电机,维持冷库的正常运行,并及时监测温度变化。
电路损坏,冷风机组异常时,养护员应第一时间通知安定区务实家电维修部,维修人员应在两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抢修。
养护员应第一时间通知质管部,质管部应立即向储运部下达冷藏药品停止发货和准备转运冷藏药品的通知,并同时告知采购部、销售部、办公室。
办公室接到通知后根据具体情况马上联系制冷设备厂家进行维修事宜,并将情况反应给总经理,同时协助质管部、储运部做好冷库药品的转运工作。
储运部接到通知后不得随意开启冷库门,并安排人员做好转运冷藏药品的准备工作。 冷库恢复正常工作后,质管部应同储运部、办公室做好冷藏药品转回工作。
冷库异常期间销售部门应与客户加强联系,处理好冷藏药品销售事宜。 整个过程密切关注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质管部需将上述情况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总经理。
8、冷藏药品运输应急预案处理程序
对冷藏、冷冻药品在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异常天气影响、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运输员应尽可能将冷藏车停至阴凉处,并同时将停车地点、时间、初步判断异常原因、目前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告知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接到运输员电话后,应立即组织成员商议并迅速做出决定,并将应急措施的通知送达各有关部门。
当冷藏车在运输有效时限内,公司安排人员带保温箱转运冷藏药品的措施。
当冷藏车在15公里范围内出现制冷发生故障,运输员无法排除故障时,应立即返回处理。
冷藏车在运输途中出现紧急状况时,运输员无法排除故障,应及时向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人汇报,并在半小时内根据运输目的地的半径,联系就近协作单位(如博远药业、各乡镇卫生院),做好转运工作及交接手续。
9、应急保障
与设施设备供应商签署保障协议。
储运部应做好车辆准备、人员准备,随时保证冷链药品的提取和配送。 根据公司冷链药品经营业务范围,为防患冷链药品在定西市区以外运输途中出现运输设备故障等紧急状况的应急处理,公司应在冷链存储、运输设备以及相关验证材料的审定基础上,在药品经营业务区域范围内,在本地区选择一家经营冷链药品企业为关系客户。
10、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
宣传教育: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的宣传培训由办公室计划、组织、实施。应按照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领导小组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式宣传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应急保障的重要性,提高全体员工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的责任感,强化质量意识。
培训与演练:办公室应按照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领导小组的要求,制度培训计划,并将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的教育培训纳入公司培训计划中。根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向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
11、本预案由公司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制定,公司总经理批准。
12、本预案由公司冷链药品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兰州强生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定西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