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16904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范文1

建筑企业的库存管理不同于制造业,建筑企业库存管理仅涉及材料的入场和储存,不涉及成品的流转,同时针对单一工程项目建筑材料的总需求量可以预测,材料每阶段的需求数量由于施工强度的波动而变化。建筑材料的及时供应是保证生产建造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建筑企业材料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加强对建筑企业材料的库存管理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库存成本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比于制造业,建筑企业的库存材料管理粗放、以现场临时管理为主,需求预测不到位,为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完成,往往储存大量建筑材料,造成库存积压、资金流转率降低。仓库建筑产品的总成本中,60%~70%由建筑材料、建筑部件和设备构成。

(2)建筑企业项目从立项到最后建成完工,从建筑材料的计划、采购、储存等主要由企业自己负责,投入资金多且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优化材料供应过程,物流服务能力较低。同时各个项目部门更多关注自身项目的成本和盈利情况,较少从流通的全过程来考虑,造成项目内部的协调性较差,建筑项目的投标、施工和建造完工后的后续服务有不同的部门或项目部来完成,因此较低的协调性影响了库存的预测。

(3)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粗放型管理企业还占多数,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建筑设施的配套供应时间多采用经验分析的方法,不能有效地对供应链出现的波动性进行预测与调整,易出现建筑材料过量货短缺现象,在与国际建筑公司的建造成本造价相比,我国所用成本高出20%。积压造成的存储成本与短缺带来的缺货成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不容易被发现,通过良好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优化,这部分库存可以有效地得以控制。

(4)建筑企业与建筑材料供应商之间的贸易关系明确但伙伴关系相对较弱,缺乏合作和协调性,独立管理各自库存,使得总体库存管理成本上升。

二、库存管理理论在建筑企业的应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范文2

学 院: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职称:______________教授___________

20 年12月25日

一、立题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含文献综述)

立题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一个买方主导的市场已经形成,同时顾客的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使得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难以预测的市场,因此企业如何降低成本,加快市场反应速度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乃至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库存是指处于储存状态或运输过程中,为了应付不确定需求而储备的物品。在企业里,库存以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形式存在。如今,企业对库存管理越发重视,无论它是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还是其他类型的行业企业。因为库存资产在企业总资产额中所占比率相当可观,降低库存是实质性地减少流动资金需求的最快方式之一。库存周转把资产转变为利润,库存周转越快,收益率越好。诸如资产回报率以及其它一些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评价越来越普遍地影响着组织。

由于木材物流信息存在滞后性,以木材为原材料的生产企业对木材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木材的供应情况不能及时地准确掌握。另外我国森林资源短缺,木材供不应求,一些企业担心由于原材料供应不足,而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只要市场上供应有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木材,企业就会提前订购,长期储存,作为安全储备,以防不可预见的供应短缺。通常有些企业的木材库存时间长达一年以上,库存费用非常高。

库存存在于木材供应链的多个环节当中,木材生产企业由于季节性生产,因此在木材没有完全销售完之前会存有库存、木材产品的经销企业为了获取销售利润存在有库存、以木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在购买之后存在库存,这诸多库存费用在物流成本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木材属于大宗物资,并且生产具有较强的季节性,适当的库存必不可少,但目前这种以企业各自为中心的分散库存耗费了大量成本,增加了木材的物流费用,因此需要根据实际供需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木材供应链进行合理地库存控制。

研究现状:

1、国外现状

库存控制是沿着科学的路线发展起来的。192019年Ford Harris提出经济批量的基本概念;1934年 Wi I son提出订货点的统计方法。然而,这些相当复杂的库存管理系统技法很少获得应用。从20实际初到二次世界大战,Toylor, Emerson,Gannt, Gilbreth等创导的科学管理使得大多数公司建立了明确的生产与库存控制职能部门。

“二次大战”之后,由于运筹学、数理统计等理论与方法的广泛应用,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应用系统工程论来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库存理论,亦称“储存论”。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以及在美国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又进一步提高了库存控制的工作效率,促使库存理论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1957年27名生产与库存控制工作者会集于克利夫兰创建了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协会(APICS),其目标是开发本行业的知识,传播生产与库存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对会员与本领域其他人员进行培训。APICS通过它的杂志、及每年一度的国际会议,在生产与控制的发展中已成为一支强有力的力量。1958年,等人提出一种适用于单周期阶段费用变动的存贮问题控制模型。

20世纪60年代,Clark和Scarf对供应链库存多阶段库存进行研究,两人的研究为许多学者研究多阶段库存揭开了序幕。

美国的Joseph A Orlicky博士首先将企业内的物料按需求类型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据此,得到了“在需要的时候提供需要的数量”的认识,并发展形成了物料需求计划(MRP)的理论:爱荷华大学的Tinabnig针对供应链管理中多品种生产与库存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库存控制的优化策略。

2、国内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库存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晚,近十几年来国内对企业独立需求下的物料库存控制的研究较为深入。但是,国内的研究主要都基于无限能力假设的单一产品的多级库存,对于基于有限能力假设的单一产品的库存控制是供应链多级库存控制的难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华中科技大学的马士华、陈志祥等人研究了供应链上多级库存控制问题;周家务针对购买费用滞后支付对库存系统库存补充策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带有两种不同滞后支付规则的库存系统的库存补充模型。王海滋等建立了随机状态下的基本经济订购批量模型,改模型适用于订购周期服从某种特定概率分布的情况;黄培清供应链库存管理提出改善了几项措施:保证在供应链集成管理中的有效信息传递,克服组织障碍,重新设计组织激励,研究和建立供应链性能量度,加强理解不确定性;徐贤浩、马士华将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引入了需求率和供应率两个变量,建立了供应链网络结构模型的多级库存控制模型,并根据经济批量原理,求出了最佳订货批量和最佳订货批量周期;张坚与戴更新分别针对多阶段EOQ下多物资的合并订购策略问题,给出最优策略及其解法);赵道致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产量联合优化决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供应链各环节产量联合优化决策模型,证明了最优解的存在性,并求得了计算方法;柴跃廷、任守集、李芳芸等人提出了基于协调中心的敏捷供应链系统,研究了敏捷供应链中的准时采购计划问题。

存在问题:

1、信息传递效率低、可靠性差;

2、供应链中产生“牛鞭效应”;

3、缺乏合作性与协调性。

主要研究内容:

1、木材库存控制现状分析;

2、木材库存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木材库存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

4、木材库存控制优化模式的设计。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木材库存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木材库存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

3、木材库存控制优化模式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谢家平,黄嫦,孔令丞,物流系统的库存控制模型研究[J],管理评论,2019(03)

[2] 孙士雅,罗兵,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绩效评估指标及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0)

[3] 郭大宁,张健,供应链管理中的联合库存控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5)

[4] 陈秋双,刘东红,再制造系统的库存控制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03)

[5] 赵道致,詹燕,霍艳芳,基于累积批量处理的逆向物流最优库存控制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04)

[6] 孙清华,彭志忠,供应链多级库存控制应用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9(02)

[7] 董景峰,周燕,许恒勤,面向内外部逆向物流的库存控制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01)

[8] 徐佳,刘晓冰,王继岩,李修飞,钢铁集团原料协同库存控制模型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9(02)

[9] 李艳冰,高德华,面向供应链的多级库存控制模型改进研究[J],经济师,2019(07)

[10] 丁留明,崔南方,李晋,基于设备使用周期的备件库存控制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19(03)

[11] 赵学锋,张金隆,蔡淑琴,定量分析模型在维修配件库存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19(09)

二、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步骤、预期目的

研究方法:理论研究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步骤:①、资料的调查、收集

②、资料的整理分析

③、论文大纲的制定

④、开题报告

⑤、撰写论文初稿

⑥、论文修改

⑦、论文打印、答辩

预期目的: 通过本研究,预期能了解当前木材库存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节省木材库存成本,节省木材的物流费用。

三、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调查收集有关资料,拟定论文研究方案,完成文献综述和论文开题报告。

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并根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开题报告。

资料整理与分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拟定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

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完善论文初稿。

提交论文初稿给导师审阅。

根据导师的审阅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与完善,并打印装订论文。

将论文交导师和评阅人审阅。

准备好答辩材料,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根据论文答辩意见,对论文进行必要修改,并将有关论文资料整理归档。

四、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五、系(教研室)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六、学院审查意见:

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协调;VMI

一、引言

仓库是物流中心的重要一环,对经常性使用的物资,物资部门按照经济的原则采购、仓储,进行物资库存管理。传统的库存管理主要将注意力放在企业内部的库存控制上,它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不注重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这种局部优化的管理模式导致供应链物流不畅,成本增加,企业及其供应链缺乏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不仅能够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还能提高物料的流转速度,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

二、供应链库存管理概述

本节概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并分析了库存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1.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最早由在1980年发表的《竞争的优势》一书中提出。1986年物流管理委员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CLM)对SCM作了定义:SCM是一种关于企业外部顾客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供应链管理的定义虽然没有得到统一,但是其基本作用和概念框架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市场营销、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科学、运作管理和物流等各个领域中,在不同的成面上对供应链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首先是组成供应链的主体即供应链的各成员:从功能上分,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可以是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第三方物流公司和零售商等;在交易关系上,各个成员可以是买方、卖方和运输承担商;从在整个供应链中的势力或地位上看,可分为领导者和追随者,而势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的控制权上,如库存决策、定价、促销活动容量分配、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共享等。其次是渠道。渠道是产品、信息和资金的流动途径,它连接着供应链中的所有成员。渠道的结构包括各个成员之间的连接形状,如有几个承包商、分销中心以及他们的地理位置。最后是产品。在一个供应链管理研究模型中,可能涉及到多种产品,这些产品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替代的、互补的,而同一品牌产品系列上下代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相互都会影响到彼此的生产、库存、定价和促销等决策,另外,如果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分成几个时期,在各个时期中的需求、价格库存和促销力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它时期的决策。

2.库存管理概述。库存管理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一个经典问题,对其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研究的银行保持多少流通现金的问题。通过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个计算库存现金的简单公式。1915年,Harris将这种思想应用于一般的物资存储问题,建立了经典的经济订货量(EconomicOrderQuantity,EOQ)公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全球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物流和仓储成本增加,企业面临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的巨大挑战,供应链中各个商业组织越来越认识到满足最终客户的需求能力取决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合作。正如克里斯托夫在1996年所说的那样,“当今的商业竞争实际上是各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各个公司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都会使得链上的各个商业组织持有更高水平的存货,以保证它们应对需求的能力。提高存货水平必然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还会使供应链应对变化反应的速度变慢,因此,科学的库存控制成了进行库存管理的主要手段。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库存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强调从供应链的整体,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库存问题,这使得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供应链管理中,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制造成本以及其它成本费用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并使实体供应物流、制造装配物流与实体分销物流之间达到高度均衡。在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目标的同时,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在最低的程度,总库存最小化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与库存变化的最优控制,而不是单个成员企业库存水平的最低。供应链中的各个商业组织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将会给各个组织带来很多益处。首先,能够以较低的库存水平带来更少的加急运作,提高计划的准确性和资源的生产率,实现较好的规模收益;其次,在存货和物料流转方面开展合作将使得物料的流转变得更快,更可靠,更短的准备周期和由于快速送货提供的更好的客户服务。各种商业组织都在不断地寻求提高运作水平的方法,以此来赢得竞争优势。

3.供应链库存管理特点及意义。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而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其他多个企业,它是从企业内部部门的职能管理拓展到企业群间的库存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管理的出发点、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概括来说,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目标是追求供应链全局库存的最优化由供应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可知,供应链管理追求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因此,库存管理不是只追求各节点企业单个库存点的成本最低,而是应该协调各个节点企业的库存活动,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最小化。

信息共享为供应链库存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手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库存控制更为有效。要增加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程度,建立在Internet和EDI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供应链信息系统,为企业间的快速信息传递提供了保证。供应链库存协调机制决定着企业间的库存协作效率,是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问题。良好的库存协调机制既能调动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又能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供应链的综合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由局部规模变为全球规模,由于信息成本高而被限定在狭窄区域内的地区经济,将被统一到全球市场中。研究供应链管理对于我国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适应国际化经营战略的能力,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与竞争本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而作为供应链研究核心问题的库存管理研究将显得更加突出,这一领域将成为更有价值和更具实际意义的研究方向。

三、利用供应链协调库存

协调的供应链关系能够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变化、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产回报率等功能。然而,一个供应链系统包括多个商业组织,这些商业组织往往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供应商和零售商在做生产和库存决策时所采取的EOQ模型往往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忽略了整个供应链上的整体利益,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是建立协调机制来对供应链成员的目标进行综合,协调他们的决策来优化系统的绩效。供应链协调涉及不同的协调问题,如供应链中各成员在战略方面的合作协调,在计划及运营方面的生产协调、信息协调和库存协调等问题。对各协调问题中不同的协调内容往往需要建立不同的协调模型,如生产协调问题主要研究面向供应链全局的生产计划、物流计划等内容,前者主要采用建立生产调度模型的方法,而后者主要采用建立配送模型的方法。信息协调问题则包括协调以下信息内容的共享:库存共享、销售数据共享、订单状态共享、销售预测共享、生产/配送计划共享。针对库存协调问题建立的库存协调模型主要有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模型和第三方库存管理等,其目的是克服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控制模式而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

1.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MI管理系统就是指由供应厂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ManagedInventory),是连续补货的方式之一。所谓“连续补货”是供应商与零售商建立伙伴关系,两者共享零售商的库存数据和销售信息及目前的存货水准,供应商根据这些数据和信息再依据预先制定的存货水准对零售商进行补货的过程。在连续补货的环境下,供应商不再是被动地执行零售商的订单,而是主动地为零售商补货或提出建议性的订单,以降低补货成本,提高供货速度和准确性,降低库存水平。供应链环境下,用户个性化产品需求增加,导致企业产品种类增加,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导致库存水平上升,库存成本和管理难度增加。传统库存管理造成供应链上的库存积压,供应链整体利益削减。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新的库存管理方法能科学管理库存,协调供应链整体利益。供应商管理库存客观上要求各企业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在观念上达到目标一致,并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各企业在合作上采取积极响应的态度,以快速的响应能力降低库存费用,使各参与方合作时获得的收益比不参与合作时获得的收益大,这样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产生具有必然性,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更加快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发展。

2.寄售库存管理。寄售库存(ConsignmentStock,CS)是供应链环境下的一种库存管理理论,它是指供应商将货物存放在生产厂商或者零售商的仓库里,在货物没有被厂商或零售商使用之前,货物的所有权归供应商所有,厂商或零售商只有在使用货物时才支付费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世界进入了以Internet为载体的网络时代。网络时代下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极为便利,这为以连续信息交换为前提的CS方式的应用及推广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进入买方市场后,市场的渠道力量逐渐向供应链下游转移。供应链下游的厂商为了降低风险,完全可以凭借自身所掌握的渠道力量,让供应商采用CS这种更有利于自己的库存方式。在现实生活里,CS方式已非常常见并广泛的运用于各行各业中。例如,许多生产商(IBM、Dell、Philip、海尔、长虹等)都要求供应商将生产用的零部件、原材料等存放在自己的仓库里,用完后再同供应商结账;很多宾馆的房间里存放的各种饮料、食品和烟酒等实际上应用的也是一种CS方式;据调查,有90%的医院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某种形式的CS;甚至电子商务网站(如ebay、、AmericaOnline、阿里巴巴、淘宝、易趣等)所采用的也是一种寄售合同;另外在零售业中,虽然大型超市(如Wal-Mart等)还只是采用VMI方式,但有些人断言CS代表着零售业的未来。

3.联合库存管理。虽然VMI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库存管理方案,但在VMI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协作水平有限,且成功的VMI需要企业间有较高的信任度,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从而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这无疑增加了供应商的风险。不同于VMI集成化运作的决策模式,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ManagedInventory,JMI)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简单来说,联合库存管理就是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独立库存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大大改善供应链的供应水平和运作效率,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一种通过供应链成员间联合、协调机制来提高供应链同步化程度、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上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从而充分利用了供应链资源。在供应链环境下,实施联合库存管理,首先要一个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在协调管理机制中,建立供需双方共同合作目标,在此基础上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机制,由联合库存管理中心对需求、订货、供货等做出决策,并协调供需双方利益,同时需要设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其次,要以现代化的信息系统为依托,充分利用供应链节点企业EDI(电子数据互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平台或电子商务系统,将条码技术、POS系统、订单自动处理系统等集成起来。在信息系统中,要做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获得具有透明性和及时性。JMI能够给企业库存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如下所述:

(1)信息优势。信息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而缺乏信息沟通也是其他库存管理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JMI通过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战略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企业间库存管理上的信息共享。这样既保证供应链上游企业可以通过下游企业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需求信息,又可以使各个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开展。

(2)成本优势。JMI实现了从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让三方都能够实现准时采购(即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采购恰当的物品)。准时采购不仅可以减少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定货和交货提前期,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3)物流优势。JMI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思想。JMI强调各方的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能够有效的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

(4)战略联盟优势。JMI的实施是以各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基础展开的,JMI要想顺利有效运行,对于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因此,JMI的有效实施,既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又保证了这种独特的由库存管理而带来的企业间的合作模式不会轻易地被竞争者模仿,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

总的来看,联合库存管理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现象,提高供应链的同步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变成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

四、模型

1.模型假定。(1)供应链中只存在单一的买方(她)和单一的卖方(他),且只生产一种产品。(2)买方的订购是分批进行的,她每次订购的批量为Q,每次订购的成本为A,产品的年需求速度是确定的,为D。(3)卖方的生产速度有限并且也是分批进行的,他每次生产的批量为mQ,每次生产的启动(set-up)成本为M,产品的生产速度也是确定的,为P。(4)买卖双方的库存持有成本都与库存产品数量及时间成正比,令买卖双方的单位产品在单位时间内的库存持有成本分别为hb和hv。(5)单位运输成本为常量,不予考虑。

2.存储策略。(1)t-循环策略:每隔t时段补充一次,补充量为Q。(2)(s,Q)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Q;若库存水平大于等于s,则不定货。s称为定货点库存水平。(3)(s,S)策略:连续盘点,一旦库存水平小于s,立即发出定单,其定货量为S-s;即使得定货时刻的库存水平达到S否则就不予定货。(4)(T,s,Q)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Q)策略。(5)(T,s,S)策略:以周期T进行盘点,其余行为同(s,S)策略。

3.传统的库存模型。传统的库存管理往往以优化单一企业的库存总成本为目标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因而此处我们以买方为例给出经济订货量(EOQ)公式。

4.再订货水平。在需求恒定的条件下,从一个存货周期把存货转移到另外一个存货周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每一个订单项下的货物都应该在现有的存货刚好用完的时候到达,为了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需要对货物进行补充之前的一个订货至交货周期实施定货,否则就会发生缺货。

5.集成化库存模型。集成化库存模型考虑了使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的联合经济批量,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以下给出一个使单买方和单卖方组成的供应链系统总成本最小化的联合经济批量求解模型(Hill(1999))。

五、结语

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化、系统化、合理化和效率化,任何企业都无法回避如何是其物流系统或物流子公司运行最优化的问题。为了实现有效的供应链物流管理,必须将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集中管理库存信息,通过ERP信息平台建立物资台帐,实现库存高度透明化。逐步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协议库存等策略,有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众所周知,供应链作为一种扩展型企业,库存管理在其运作中更为重要,原因是库存不仅影响着某一节点企业的成本,而且也制约着供应链的综合成本、整体性能和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更多地从供应链上企业间合作关系的角度考虑其库存管理战略,从而推动供应链库存管理思想和方法的进化,最终提高整个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益。虽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相关理论和协调方法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供应商管理库存实施的信息技术平台、信任机制、战略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不同情形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协调值得进一步研究;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拓展,协调机制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充实;供应商管理库存与采购、生产、销售和运输的系统研究有待加强。本文讨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并针对供应链协调库存的问题,研究了供应链管理库存、寄售库存管理、联合库存管理和第三方物流管理库存的相关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型、再订货水平和集成化库存管理模型,展开了讨论。最后,对希捷的VMI库存管理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论证了供应链协调库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康永星。供应链库存协调与优化研究[D].2006.天津大学。

[2]霍小军。电力行业后勤改革研究[D].2005.天津大学。

[3]顾喜云。现代物流概念下的仓储理论研究[D].2000.上海海运学院。

[4]赵艳琴,张绍文。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模型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P32-33.

[5]任敏贤。供应链库存协调问题研究[D].2004.吉林大学。

[6]刘永胜,李敏强。供应链库存协调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P49-54.

[7]夏则芳。供应链库存管理决策的研究[D].2006.上海交通大学。

[8]刘鹏飞。供应商管理库存及其协调研究[D].2008.中南大学。

[9]徐彬彬。引入TPL前后的VMI集成库存模型研究[D].2009.华中科技大学。

[10]张慧颖。不确定需求下的供应链库存协调管理研究[D].2003.天津大学。

[11]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物料代码标准化方法研究及应用(2010年1月).

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

一、前言

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库存问题仍是最棘手的问题。如何控制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问题的焦点。在企业日常经营中,库存所占用资本比重最大,一般约占企业运营资本的30%左右,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超过了机器设备、厂房、人力等其他资源。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意味着供应链库存水平的优化,因此其充分说明了在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的重要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一部分,如今供应链管理已经深入到企业管理中,但大部分制造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运用没有抓住其精髓,很难从根本上控制企业库存成本。因此本文对于这一问题为出发点,研究供应链环境下企业库存管理方法。

二、供应链管理下库存控制的问题

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通过对节点的相关运营活动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整合它们的竞争能力和资源,从而形成较大的竞争力,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供应链管理库存问题主要集成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供应链的整体认识观念不足。库存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环节,应该从供应链整体优化的全局作为出发点,而不是以库存管理的局部优化为重点。供应链管理绩效不应只采取库存管理周转率为基本指标,对用户的反应时间和服务水平也是其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

2.信息传递效率低。在供应链中,各个供应链节点的数据,如需求预测,库存状态,生产计划,不能做到有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其信息传递慢,常导致库存与需求量的不对等,对零库存的实现增加了困难。

3.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供应链运作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如牛鞭效应对库存的影响。在供应链中,如企业之间衔接不确定和企业内因组织缺乏有效控制机制导致运作不确定性等,其都可能导致了库存成本的增加。

4.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库存控制应能保证供应链运作的连续性和保证不确定性需求。在现实企业中,大多数采用单一的库存控制策略,没有面向不同企业库存的不同特点,缺乏供应链管理的整体观念。

三、基于以上不足提出库存解决方法

针对供应链管理的问题,除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意识之外,应从供应链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绩效等方面出发,从根源解决此问题。

1.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库存信息实时共享。信息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实现信息的共享,可以消除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库存成本的增加。通过加强供应链基础信息技术的建设,充分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可以减少决策的误差,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健全供应链信息技术系统,有利于企业间信息沟通,降低不确定性。

2.优化供应链结构。供应链节点过多,结构复杂是导致信息传递不畅,供应链库存管理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优化供应链结构,使供应链由金字塔形式向扁平式组织发展,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合并功能相同部分环节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所在,从而信息传递的协调性扫清障碍。

3.建立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CPFR)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CPFR是应用一系列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模型技术,提高覆盖整个供应链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链之间的计划协调性,提高预测精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程度为目的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其优势是建立在供应链运作的连续性上,能准确预测需求,降低上游的原材料成本和库存积压,同时能快速响应下游用户需求。CPFR是一种建立在贸易伙伴之间密切合作和标准业务流程基础之上的经营理念,其始终以供应链整体利益出发,兼顾各方面的整合,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因此它为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互利友好的合作创造了条件,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4.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绩效衡量与评价体系。供应链绩效评价首先应对整个供应链运行效果做出评价,其主要包括供应链与供应链间的竞争,为供应链在市场中的生存、组建、运行和撤销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其次针对库存管理的绩效评价应涉及供应链整体库存绩效评价,同时考虑单个企业库存绩效,做到单个企业绩效指标和整体的一致性。最后,要对供应链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做出评价。主要考察供应链的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用户满意度的角度评价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的好坏。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产品生命周期变短,产品多样化,人们对产品需求多元化发展,这要求制造业供应链不断进步来响应客户需求。供应链库存管理为提高物流效率,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林勇,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周永强。现代常用库存控制模式分析[J].江苏商论,2010(9):138-139

[3]蒋永忠。简论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J].观察思考,2004(30):37-38

供应链库存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敏捷供应链;成本控制;多级库存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面对飞速变化的技术市场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制造技术日新月异,经营管理模式的推陈出新,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使得市场竞争与合作日益呈现出动态性和虚拟化的趋势和特点,这直接导致了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及原有的库存管理和控制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冲击。

长期以来,对传统库存控制研究一直致力于进行库存成本优化,并且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成就,但在关于库存控制目标的理解上始终存在着片面性。企业中采购人员、库存人员、销售人员甚至决策者一直认为降低库存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两者是对立的。一方面。若以降低成本为目标来减少库存量,将可能出现生产和销售不连续的风险,从而使客户满意度大大下降;另一方面,要保持和提高客户满意度,将正确的产品和服务在正确的时间送达正确的客户手中,就必须以大量的原材料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以大量的产成品来维持销售的连续性,而库存的大幅度增加将必然带来库存成本的增加。其实这种观点恰恰是库存控制的最大误区。事实上,若为提高客户满意度而造成库存激增将直接导致供应链中库存持有成本、订货成本及运输成本的陡升,而最终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将分摊在客户和企业头上,这反而会造成满意度下降,使客户和企业双方的利益都受损。为此,思考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去适应新的生产技术和客户需求,对供应链成员企业降低成本,利润获取,提高客户满意度及供应链整体效益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敏捷供应链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环境的日新月异,深陷全球化浪潮中的企业处于剧烈变革之中,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数量飞速膨胀,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短,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个性化。经济全球化也使得资金、技术、人员、信息等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快速、自由流动,世界各国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敏捷供应链及与之相适应的库存控制理论应运而生。

任何一种战略运用是否成功,取决于能否获得超过对手的竞争优势。按照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波特的观点,竞争优势的获得源于企业能够向顾客提供超过竞争对手的价值,或者是以低于对手的价格向顾客提供同等的效用,或者是以同等价格提供更多的效用。基于波特的定义,我们可以把竞争优势描述为,在公司的任何维度或特征中所存在的不对称性或差异性,正是这些维度或特征使公司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并因此创造出更好的顾客价值。波特的理论经过实践的验证被证明是有效的,网络经济时代,尽管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但是企业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竞争原则却没有改变,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取得差异性竞争优势。敏捷供应链的特点正是区别与传统供应链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三、敏捷供应链中库存控制方法的研究

在谈到所谓“库存控制”的时候,很多人将其理解为“仓储管理”,这实际上是个很大的曲解。传统的狭义观点认为,库存控制主要是针对仓库的物料进行盘点、数据处理、保管、发放等,通过执行防腐、温湿度控制等手段,达到使保管的实物库存保持最佳状态的目的。这只是库存控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或者可以定义为实物库存控制。

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是企业生产和运营最基本最熟悉的问题之一。它一般是基于某个特定的企业而言的,即以内部供应链为基础,较少涉及外部供应链上的其它企业。由于传统库存控制研究中经常以库存控制策略的经济性作为库存管理的目标,所以,费用分析是库存控制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库存控制策略基于简单的数理公式,将现实中复杂的库存情况做了较为精准的归纳,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不高。

到目前为止,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已发展的比较成熟,并且为单个企业实体经营广为使用,但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的深入人心,传统库存控制方法也明显出现不适应的状况,而这种不适应正是单个企业实体利益最大化与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之间矛盾的体现。处于供应链个节点上的企业为了应付需求的突发性变化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往往扩大库存水平以备不虞之需,这本无可厚非,但却由此增加了供应链的总体库存成本,从而增加了供应链的运作成本,降低了其整体竞争优势。这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转变为供应链间竞争的情况下,无疑不利于供应链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主导优势地位。

为了满足企业对使用供应链管理方式的需求,同时缓解单个企业实体利益最大化与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理论界和企业界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更为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目前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四种: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联合库存管理(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JMI)、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PFR)和多级库存管理。

现代库存控制方法层出不穷,尽管在提出的时间上有一定的先后性,且后者地诞生多少都借鉴了之前方法的优势,但我们决不能将其片面地认定是一种前者被后者取代的关系。事实上,每一种现代库存控制方式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也就是说,它们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

四、敏捷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库存成本控制模型

由于敏捷供应链结构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将所有状态说明,故仍以核心企业所在的典型供应链结构为例,围绕核心企业进行分析。

敏捷供应链核心企业库存控制系统实质上就是以核心企业作为中心统一协调整个供应链运行的中心化多级库存问题,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对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行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能够对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的库存活动进行协调。这种方法的目标是使供应链上总的库存成本最小,也是建立成本模型的最终目标。

假设各零售商的需求为独立需求,各零售商将订货汇总到各自的分销商处,分销商将订货汇总后制定出一个订货单,交给上游的制造商。制造商根据分销商的订货单来制定生产计划,同时对上游供应商产生物料需求。这样一个三级产品控制系统是一个串行与并行相结合的混合供应链模型,只有在明确了节点库存和级库存的基础上,才能考虑整个供应链的总库存成本。

由于制造商作为核心企业的唯一性,则制造商级库存成本:

其中,是制造商级库存成本,是制造商维持库存成本,是制造商订货成本,是制造商生产成本,是缺货损失成本。

分销商节点库存成本为:。

其中,为任一分销商库存成本,为分销商维持库存成本,为分销商订货成本,为分销商缺货损失成本。

零售商节点库存成本为:。其中,为任一零售商库存成本,为零售商维持库存成本,为零售商订货成本,为零售商缺货损失成本。

由此可知该三级供应链库存控制系统的总成本为:

任一一条三级供应链库存总成本为:

最后将所得的所有一一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值最小的,就应该采用该条供应链。

五、总结

本论文力求从扎实的理论研究入手,在对相关理论的归纳和梳理基础上,结合系统工程的角度和方法,来对敏捷供应链核心企业库存控制系统进行分析。明确了库存控制系统的研究边界和基本问题,为敏捷供应链核心企业库存控制的模型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将成本优化作为建模的切入口,在建立了成本模型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成本模型。

目前,敏捷供应链环境下多级库存控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上仍不够成熟,现实中成功运用的案例也还不多,但笔者也试图在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鉴于笔者学识有限,笔者将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正成,田景红等。敏捷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选择研究[J].机械制造,2003,41(2):43-45.

[2]吴成锋,张庆普。敏捷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7(6):35-37.

[3]韩庆兰,黎昱。敏捷供应链的信息集成模型[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3):13-15.

[4]王夏阳。基于敏捷供应链的物流运作模式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5):59-61.

[5]陈淮莉,张洁,马登哲。基于成本和时间平衡优化的供应链协同计划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2-2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1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