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投资管理系统方案【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39639

【导言】此例“投资管理系统方案【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投资管理系统方案【第一篇】

[关键词] 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9-0093-03

[作者简介] 文桂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工程造价管理、建筑电气。

(广西 南宁 530003)

一、引言

中国西部地区从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加速,为建筑智能化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也带动了西部地区房产业和智能建筑的发展。所谓智能建筑就是以建筑为平台,综合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和网络等技术,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实现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是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和体现[1]。

西部地区建筑智能化的发展与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相比起步较晚[2],发展历史短暂,使当前从事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能同时具备技术、施工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尤其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层出不穷,再加上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在设计管理流程、各阶段的设计深度和设计参与者等方面均与土建、安装等工程存在较大差异,使其在工程造价的管理上更为困难。

二、西部地区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智能建筑是由各智能化子系统构成的,其工程总造价亦就由各子系统的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软件编程及调试费组成[3]。由于建筑智能化在中国西部地区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智能系统的方案设计、施工图深化设计,以及工程的施工大多由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或由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协助设计院来完成,这使得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4]。

(一)盲目设置系统功能。业主在项目论证阶段没有经过充分的调研,对自己建筑物的需求不清楚,在“智能建筑”热面前,贪多求全,盲目接受技术支配,投入使用后发现问题多多[5]。或受管理人员的水平限制,建成的智能化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功能,致使智能建筑建设趋于形式,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计价依据不完整,计价过程不规范。西部地区的省市大多能根据《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设置本地区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安装工程”定额分册,能进行智能化各系统的安装工程费用计算,这对智能化工程造价管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但其内容主要集中在线缆敷设和设备安装调试上,对系统调试、软件的开发、调试等项目的设置不够详细,许多工程报价习惯采用在设备材料价的基础上,按照行业惯例取一个比例作为人工费、机械费、附材费、管理费和利润,这使得不同投标人之间的报价相差非常大。

(三)招投标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除了一些大型的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外,相当多项目在需求分析阶段因业主不能提出具体需求,而导致智能建筑的智能化工程设计不能与主体设计同步进行。就算是同步进行,设计也仅仅考虑了公用线槽和部分管线预埋,无法提供较为准确的材料设备清单。于是投标人只能根据各自优化设计结果统计工程量清单,其中项目各不相同,评标人难以判断是否多算、少算。

准备工作的不足还表现在对系统选型和设备材料的前期市场调研不充分,智能化工程各系统的配置方案各异,不同品牌、型号之间的设备材料单价差别很大,这也导致了不同投标人之间的报价会有很大差异。

(四)评标办法和评标过程不尽合理。目前许多智能化工程是完全或部分参照机电安装工程或土建工程的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简单地将各子系统或设备按“搭积木”的方式组合在一起,采用合理最低价的评标办法,忽略智能化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特点。由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缺乏,评标委员并不都是智能化工程造价方面的专家,在评标过程中,要求评标人既要完成设计方案、设备材料选型的评审,又要进行技术服务和报价方案的评审,由于时间仓促,评标人难以对某一方案的性价比作出准确判断。

(五)承包商主导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招标完成后,承包单位要根据设计院的图纸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进行施工图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5],受自身利益的影响,承包单位往往借此机会对方案作出对自己利益有利的调整。如盲目提高设计标准、增加设备和线路的冗余,以供货周期过长等理由改变部分设备材料的品牌或型号,不合理地堆砌设备、不合理配置备品、备件等等,使工程实际造价大大超出中标价,造成投资失控。

三、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特点

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管理特点与其设计流程密切相关,其设计流程可分为五个阶段: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设计、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工程设计的基础,智能化工程需求的提出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业主提供设计任务书,设计单位按业主提供的要求进行设计;二是设计单位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功能和业主的情况,提供相应的需求分析方案供业主评审。

该阶段需要实事求是地进行投资与收益分析,按建筑的使用要求进驻相关的智能化子系统,避免项目决策的盲目性,减少和降低投资风险。

(二)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以客户需求为依据,完成智能化系统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分析。

在该阶段需广泛调查研究,比较同类项目。认真进行功能分析、多方案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智能化系统项目建设方案,从而计算出较为准确、切合实际的投资估算额,使工程造价从一开始就定位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上。

(三)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在这一阶段,由于各系统的设备选型还没开始,设备安装方式、接线方式和电源供应方式还没明确,使投资额较难准确确定。

(四)优化设计。优化设计是投标人根据系统设计和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选择系统设备的型号和具体技术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得出最经济的方案。

(五)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在优化设计完成后,设计单位或承包商根据优化设计资料和招投标文件的要求完成传统意义的详细施工图。

智能建筑工程一般采用类似EPC(即设计――采购――建造)的工程承包模式[6],此模式又称之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模式,其造价管理还具有以下特点:

1.不同品牌、型号之间的设备材料价格相差悬殊;

2.系统调试、接口软件和系统集成软件的二次开发费用占工程费用的相当比例;

3.承包商是系统优化设计、深化设计的主要完成者,在一定范围内可调整设计方案和工程变更;

4.在符合系统设计图和招标文件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承包商主导设备材料选型。

四、 智能建筑建设各阶段的造价管理要点

(一)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智能建筑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主要是提出项目建议书,进行可行性研究,确定投资估算,最终编制设计任务书。在这一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在该阶段,影响智能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项目合理规模与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由于目前无论是业主单位还是监理单位都缺少智能化工程方面的人才和工程经验,所以在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或有关主管部门,尤其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投资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必须广泛组织行业内的有关专家,会同业主方一起,根据市场调查资料,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切实、合理地确定项目的规模和建设标准水平,使项目建成后真正达到好用、够用,并留有适当的发展空间。

可以推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将建设项目从筹建到实施全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和偿还责任落实到人。要认真进行功能分析、多方案比较和选择,最终确定技术先进、功能可靠、经济合理的智能化系统项目建设方案。

在此基础上,进行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比例估算法和指标估算法。在进行估算时,要注意套用指标的换算或调整,同时也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不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定期相关的数据和指标,以供参考。

(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除了项目决策之外,设计阶段对项目的功能、造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它决定的工程设计方案、构造方式、所用材料以及设备种类、型号等都对工程造价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或细微的变化,会对工程造价有重大的影响。

由于目前从事智能建筑专业设计的技术人员非常欠缺,造成设计人员不能充分地理解并做出满足业主需求的设计,把大量的工作留给系统集成商在二次深化设计时解决,造成投资者心中无数。因此,在项目初期应引入工程咨询,或聘请有经验的建筑智能化工程顾问公司,担负在设计阶段的设计监理的责任,监督设计质量、进度,检查限额设计的执行情况,协助业主组织初步设计的技术评审。

只有在深化设计通过设计评审后,才能正式签定合同。在深化设计评审中,要严格控制承包商以各种理由变更设备选型和其他关键材料的品牌、型号,若原投标方案中确实存在没达到技术要求的地方,需要调整设备、材料的品牌和型号时,要经过专家论证和技术部门、投资控制部门的审批才能变更,尽可能不要超出原招标文件推荐的材料设备清单范围,防止承包商通过变更设备材料的方式达到增加收益的目的。

(三)计价过程的造价管理。随着建设工程造价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实施,智能建筑系统的计价要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其基本思路就是“统一计算规则,有效控制消耗量,彻底放开价格,由企业自主报价,最终由市场有序竞争形成价格”,同时要注意报价的合理性、产品的技术优势以及系统调试方案、施工调试工艺的先进性。

智能建筑系统工程量清单计价在个性化方面比传统定额模式计价处理有了较大进步,但由于智能建筑系统工程计价的起步一般是源于地方定额或行业定额,经消化吸收变动过来的,因而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地方定额或行业定额有关游戏规则的影响。对具体工程项目的个性特点的体现,尤其是满足如体育、医疗、别墅住宅小区智能化等特殊施工调试要求,仍然相对缺少。

(四)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在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招标方的造价控制;另一方面是投标方的报价策略。

对于招标方来说,目前很多项目通常都采用合理最低价中标法,但是,由于智能建筑自身的特点,如果实现低标价的技术方案没有经过充分的专家论证,离开了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其表面上的低价便毫无实际意义。所以,我们认为还是采用综合评分法较为公正、客观,其设计评分标准除了要考虑技术方案、投标报价以外,还要综合考虑运行维护费用、保修、售后服务和使用寿命等因数,这种方法会增加评标过程的工作量,但对整个项目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智能化工程使用成本加酬金的合同价模式能较好地提高承包商的积极性,鼓励承包商积极地优化设计方案,减低工程造价,缩短项目工期,同时这也要求业主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设计预算和施工预算等环节精心筹划,准确确定项目的目标成本。

作为承包商来说,选择投标策略至关重要。常用的投标策略有以信誉取胜、以低价取胜、以缩短工期取胜、以改进设计取胜等,投标策略中最主要的还是报价技巧。承包商应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特点、类别、施工条件、市场情况、竞争对手情况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等综合考虑而采用不同的报价方式。

(五)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智能建筑工程项目与其他项目一样,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工程变更的管理;二是工程索赔的管理。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工程的变更修改。设计变更后要及时跟进发生变更的工程量计算、对比与原来的工程量,是否影响原来工程成本的计划、目标,如果超过时,要采取经济、技术、组织、合同等措施,确保工程成本目标、工程工期、其他费用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做好工程设计变更的有关经济、技术资料,为以后的工程结算提供有利的保障。另外,如果工程设计变更造成工程费用增加,工期延误等,应进行合理的费用和工期索赔。

索赔出现会导致项目的造价发生变化,索赔的管理也是对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手段。索赔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常见的社会现象,是一种以合同和法律为依据、合情合理的签证认可行为,是现代工程承包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加强管理,加强合同执行意识,提高索赔的管理水平,对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工程支付与结算的造价管理。智能建筑工程是优化设计、深化设计、设备材料供应与安装一体化的项目,较为合适的工程款支付方式分为四个阶段,合同签订后业主预付10~30%,设备、材料进场后支付30%左右,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并验收合格后支付至合同总额的90~95%,剩余的价款在保修期满后一次结清。这种支付方式既可解决承包商设备材料集中到货的资金压力,又可防止承包商在完成责任前获得超额利润。同时承包商本身也可根据工程量清单和工程进度情况,尽可能优化施工组织和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工序,降低成本和资金占用,保证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0[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 陆伟良。中外智能建筑发展动态及21世纪展望[J].智能建筑,2001,(2).

[3] 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4] 韩国华,荆成。智能建筑弱电项目管理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3,(3).

投资管理系统方案【第二篇】

Yang Haiyong;Mi Lin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intelligenc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 project owner must strengthen preparation work in the early period of bidding of the elv systems. Combining with a building engineering, the paper discussed specific work in bidding of elv systems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the owners.

关键词: 智能建筑 弱电系统 设计 方案征集 招标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elv systems;design;scheme collection;bidding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074-02

0引言

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图像显示技术、综合布线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现代高新技术与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智能建筑,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弱电技术就是智能建筑弱电技术。

弱电系统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本文以“化工电大楼工程弱电系统集成项目”为例,就方案设计、招标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及关键所在进行探讨。

清华大学化工电大楼位于清华大学中央主楼的东北侧,地下两层,地上十一层,总建筑面积48036平方米,建筑高度米。该工程弱电系统是一项集网络技术、音视频技术、软件应用技术等于一体的高科技系统集成工程,它应将现有的、成熟的先进技术以最优的性价比和最优化的集成方式应用到系统工程中,使竣工后的化工电大楼成为一幢弱电系统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实用性强,维护方便同时具备较好拓展性的科研办公楼。

弱电系统的招标是保证弱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及坚持程序公开、机会均等、正当竞争原则的有效途径。针对工程规模较大的项目来说更是如此。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工程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将来运行中的质量保证。

1设计阶段

设计是龙头,设计阶段基本决定了建筑物智能化建设水平和基本要求,因此设计阶段是重中之重。在设计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用户需求分析、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和可行性研究三步。

用户需求分析:做好设计阶段工作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前期调研,它决定了建筑弱电系统的成败。设计院要充分了解并掌握了使用方的具体要求,反过来学校各功能单位与设计院从专业角度出发也对使用方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最终基建处将各方讨论结果形成会议纪要,并向设计院限定了弱电系统要达到的目标。这个阶段是一个很重要但又很容易被轻视的工作阶段。

规划设计:这个阶段由校园网管理中心与设计院牵头负责,设计院在确定系统目标的基础上,从用户需求和建筑物的功能出发,从宏观角度对弱电系统的总体规模和性能指标、各个子系统的规模和性能指标、所选用的技术和如何实现等进行叙述和论证。

可行性研究: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后,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即主要对该弱电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经济的合理性作出明确的判断,作一个合理的整体规划。要上些什么项目,要达到一个什么标准,做出明确的需求分析,再由设计院进行设计。

就目前学校现状而言,使用方一般希望选用先进的技术、高档的设备,但同时出现的问题就是高额造价。并且弱电系统设备、技术更新升级速度非常快,目前领先的技术两三年之后就可能被淘汰,所以在这个阶段基建处有必要加强控制,以发展的角度合理确定使用方提出的要求。对于系统设备、技术等首先要求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但同时不能盲目追求先进性,尤其在选择进口设备或者高端产品时,要考虑到学校对建筑的总体预算计划,还要考虑到使用单位的技术水平,以及将来设备维修和配件更换成本及难易程度等,防止系统投入使用后运营成本过高以及维修保障工作方面的困难。因此基建处在这个时候要占主导地位,引导使用方对技术的先进性和设备的档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这个阶段设计院的主要职责是完成总体方案与系统设计,并解决好与其他专业设备及其管线间的施工配合。

2资格预审阶段

由于弱电系统比较复杂,建设单位并不完全了解它的内涵,如子系统较多、施工周期长、技术难度大、设备和材料的性能等。因此弱电系统都是由专业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深化设计、采购、施工等工作。在总包的工作范围内,弱电系统只做管、盒、箱预埋设(或预留孔洞)。如果弱电系统工程包含在总包合同内,那么总包在招标前期就要同使用方、设计院及基建处等各个部门就深化设计、产品采购、档次选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协调,招标工作量反而加大,而且从保证质量、控制造价、实现功能的角度来看效果也不好,因此弱电系统工程通常由业主单位单独组织招标并选定系统集成商。

目前在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招标工作中存在许多难度。这给建设方带来许多负面因素,因为在对投标单位评标打分时,报价分值占投标单位总得分值得60%,这样往往报低价的单位中标的机会要大,低价中标的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他们针对目前建设单位对弱电系统技术的不了解,会找出种种原因提出设计变更的理由,使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追加投资。在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方面提出许多不应该增加的设备或者配置不合理的要求。这一方面需要提高我们建设单位专业工程师的弱电技术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建设方要完善弱电系统招标工作。

化工电大楼弱电系统在做好前期用户与设计沟通工作的基础上,开始投入招标工作,招标公告,进行第一步资格预审工作,由于本工程体量大,工程造价高,因此资审时对投标单位要求较高,要求系统集成商具有国家建设部核发的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及设计一级资质的才可以领取资格预审文件。只有参加并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申请人方可参加本工程的投标。

最终有13家企业报名参加且具备领取资审文件要求,由于投标人报名数过多,故依据资审文件要求,本工程由依法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采用综合定量评审办法确定投标人,使投标人数量限制在8家。当前招标活动建设单位往往对最后一轮招标活动非常重视,而轻视资格预审这一环节,理论上通过资格预审的投标单位都有可能在最后一轮中标,因此在资格预审这一环节就要求建设单位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仔细研究投标单位递交的供评审的资格预审文件,了解各投标单位类似弱电系统集成经历和业绩。研究各单位在技术保证、施工人员、资金以及质量保证等管理体系方面优缺点等,编制好清标清单供评委参考。经过资审要坚决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投标单位,要做到宁缺勿滥。

系统集成商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工程成败的关键,通常我们采用的是系统集成商对弱电各子系统进行总体协调管理与控制的工程运作模式。因此,一个称职的系统集成商应该在主体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系统产品的要求和特点进行审核和优化设计。不仅要使系统产品适合主体要求,而且要使两者融合,同时还要完成施工、调试、交付使用和服务等任务。因此系统集成商应该是技术管理能力、工程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三者的有机集成。既掌握各个系统主要技术的分析能力、深化设计和审核设计能力、工程界面划分与确定能力,还应具有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的控制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和现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与各专业配合协调的能力。

3方案征集阶段

通过第一步资格预审,有8家投标单位入围,目前有形市场弱电系统招标一般施行工程量清单招标,经资审后一轮招标工作即选定投标单位,但存在很多的缺陷。因此我单位从实际出发进行第一轮设计方案征集工作。本次方案征集是以征集系统集成最佳方案为主要目标,要求投标方做好以下工作:

①投标单位应根据征集文件的要求,在现有图纸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提供经过优化的系统集成方案。

②投标单位应根据征集文件的要求,在征集文件提供的“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完善和优化组合。

③投标单位如果在征集文件要求之外有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可在投标书中另列章节阐述,涉及到的费用不必包含在投标价格中。

通过第一轮工作后,深化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工程量等基本确定。在第二轮招标工作开始前我方依据第一轮方案征集结果,择优给出较详细的系统集成方案,投标人需再次报价,招标方根据第二轮投标的综合评审结果选定最终的中标方。在第二轮投标中,由于深化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工程量清单基本确定,因此投标单位在这轮中主要就是比报价。

为了使入围的8家投标单位能重视此次方案征集工作,方案征集文件里规定如果投标单位排名顺序位于最后一名或者总得分低于60分的都将取消下一轮投标资格,这也是在资审阶段入围数多一家的主要原因。同时在起草方案征集文件的时候就是否考虑与方案设计相对应的商务报价进行了研究,最后一致认为如果只专注于比较设计方案最后对建设单位控制造价不利,因此评分办法里决定加入商务报价评分一项,但是由于第一轮重点在设计方案评选上,因此商务报价最终决定占总得分值得10%,通过这些手段促使投标单位认真对待方案深化设计和此次报价,建设单位在选择设计方案的同时也能参考相应的造价,同时造价也会影响到方案的选择,因此这个时候建设单位已经完全把握住主动权。

有些项目由于弱电系统预算有限,此时则建议在方案征集阶段可考虑限额设计,即在同一经济标准上评价各投标单位设计方案,择优选择方案。

4招标阶段

在第二轮招标中,我们依据征集到的设计方案,与相关专业人员择优重新编制了适合建设单位需求的一套方案,如何通过编制招标文件这一工作尽可能的减少对系统报价产生不确定的因素,使投标单位专心比价格,这就要求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考虑全面,并邀请专业人员参与招标文件的编制、审查工作。

在原方案征集文件中,局域网子系统设计也是在征集范围内,以往工程中局域网子系统也是随弱电系统一起招标,局域网子系统当中最主要的就是设备采购,网络设备更新升级速度非常快,而且从长期来看价格是一个普降的过程,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在一年后不但在价格降低的同时性能还能提高,根据施工组织计划本工程弱电系统招标时间比局域网子系统设备安装时间要早一年左右,因此建设单位从实际情况出发,决定局域网系统设备由甲方一年后在局域网设备安装前招标,此次系统中标方只负责局域网子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投标报价中该系统只报集成费,且集成费用不再调整,目前局域网子系统也已招标完毕,从控制造价及保证功能方面效果非常好,并值得推广。

投资管理系统方案【第三篇】

[关键词]信息化 投资效益 投资原则

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管理问题,需要企业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加以解决。而日趋成熟的信息技术应用,使得信息化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与管理成本方面,以及在加速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提高企业运营管理能力等方面,成为较为有效的解决手段,因此,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在考虑解决各种管理问题时的首选途径。

但是,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众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投资的结果不乏有许多失败的案例:企业工作效率没有得到根本提升、个人及部门的业绩未得到有效提高、预期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得不到实现等,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形成企业投资浪费;有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无法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甚至却出现了与预期相反的效果,给企业造成沉重的压力。因此,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同样存在着投资风险,尤其是大型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投资风险相对更高,与此同时,企业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成本,不当的投资,势必给企业带来无谓的负担。要避免信息化投资黑洞情况的发生,事前的谨慎决策尤为重要,仅凭感性的认知,缺乏正确投资决策评估的信息化项目建设,将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将就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的分析评估,及信息化投资决策方面进行探讨。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效益反映了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与项目投入运行产生的收益之间的关系,因此,厘清投资成本、运行成本与运行收益,是分析信息化项目效益的基础。

1.信息化项目投资成本分析

信息化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出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人无我有”的阶段,信息化应用往往能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但是到了“我有人有”的阶段时,信息化应用已蜕变成了一个基本要求,而不是一个竞争优势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竞争企业间都实施了同类型的信息化应用时,其使用效果相当,而初始的投资成本与投用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的信息化应用,反而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位置。

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由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构成。隐性成本一般是指信息化项目实施带来的组织变革成本、先动成本、风险成本等。显性成本通常主要由建设前期准备成本、硬件投资成本、软件投资成本、上线成本等几部分构成。

前期准备成本

包括项目建设前期开展的项目咨询、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分析等工作所需投入的前期准备费用。

硬件投资成本

硬件投资成本指信息系统建设时所需购置的一次性费用或租赁费用,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环境、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客户端设备、网络设备及网络环境的搭建或升级改造等相关方面的投资。这些投资基本都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进行管理,以折旧的方式摊入成本,投资去向与投资规模显而易见,因此往往也是投资者侧重关注的部分。

软件投资成本

软件成本是指构建信息系统所需的软件投资,包括系统平台软件、数据库软件、外购或委托开发软件所需的费用,以及软件调试、部署等费用,属于无形资产范畴。

上线成本

包括开展新系统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以及上线前的数据准备、试运行功能测试等相关工作的所需投入。有些信息化项目在测算投资成本时,只包含了硬件投资成本与软件投资成本。事实上,作为项目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前期准备成本与上线运行成本不应被忽略在投资成本之外。

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中,显性成本由于资金去向明确、数额明确,且涉及投资审批等环节,因此测算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而隐性成本属于“软性成本”,不同企业内容各异,错综复杂,又难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考量,因而常常被忽略。

2.信息化项目运行成本分析

信息化项目投入使用后,必然需要继续相应的投入来保障系统的运行,这部分的成本对于信息化项目的效益有着长时间的影响。信息化项目的运行成本通常由系统运行成本、系统变更成本、系统安全管理成本、网络运行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维护人员成本、培训成本等所组成。

系统运行成本

系统运行成本是指维持系统运行所需的成本,如维持日常数据中心、运行终端所需的电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易耗品的损耗,以及每年需购买的系统运行授权使用费等。

系统变更成本

系统变更成本是指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根据应用需求的变化或提升的需要,或需与其它信息系统通过接口程序进行数据交换等情况下,对系统应用软件进行变更开发的成本,此外还包含了系统软、硬件的变更,如系统平台更换、数据迁移等情况下需投入的成本。

系统安全管理成本

系统安全管理成本是指为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而开展的诸如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日志检查分析、数据备份等工作所带来的成本。随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信息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系统安全管理成本已成为信息化项目运行成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呈现增长的态势。

网络运行成本

当前信息化应用大多需要借助于广域网或公众互联网的支持,使得应用终端能接入到数据中心,网络运行成本主要指通讯链路的运行或租赁费用。网络运营商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资费的降低,但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提高。网络运行成本在整体运行成本中的份额不断增大。

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

硬件设备维护成本是指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设备维护费用,包含数据中心设备、客户端设备、网络链路设备等硬件设备的维保服务费。

软件维护成本主要包含信息系统软件运行中需软件厂商、集成商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或运维支持而购买的服务费用。

随着信息化规模的小断扩大,软件维护成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软件维护成本在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维护人员成本

维护人员成本主要用于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系统软件、硬件的维修、维护工作所给予的劳动报酬,这是保证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和提高信息化能力的基本投入。

培训成本

信息系统应用的最终指向是终端用户,终端用户及后备终端用户的培训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通过持续、有计划的培训,来确保信息系统得到正确的应用。

3.信息化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信息化项目投建通常着眼于经济效益、管理效益或社会效益三个目标,在收益表现上由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两方面构成。由于信息化项目通常更多的是追求长期效益,为企业奠定一个竞争优势的基础,不能要求立竿见影,因此隐形效益占的比重会更大一些。

显性效益分析

显性效益大多体现在直接经济效益方面,可以用货币单位,直接进行定量计算经济效益,以同比、环比的方式体现企业收益差异的变化情况。收益分析主要从增收、节支两方面加以评估,不同的应用类型、不同的应用模式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加以分析评估,在增收、节支的分析评估维度上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增收方面,一是因竞争力提高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长;二是因信息化带来的新客户群体、新业务领域所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长。

节支方面,一是库存周转期的缩短,资金占用的下降;二是人工成本的减少,包括管理环节的减少、组织层次扁平化、人工效率提高等因素;三是工作环节效率的提高、差错率的降低带来的成本的减少。

隐性效益分析

信息系统的隐性效益不容易用货币单位直接计量的经济效果,但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评估维度上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颗粒度的细化;②信息提供速度的提高;③信息准确性、及时性的提高;④信息加工速度的提高;⑤信息对于业务分析、决策提供的帮助;⑥信息系统应用对提高营销能力、服务能力提供的帮助,对企业品牌塑造提供的帮助;⑦信息系统应用对规范化管理、加强内部管控能力提供的帮助。

4.企业信息化项目投资原则

在厘清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项目收益的定量、定性分析,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来。

信息化项目投资收益分析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功率,但是仅仅只是做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评估工作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在项目规划阶段,还需要有正确的信息化项目投资原则,只有在正确的导向下,才有可能正确决策项目是否应该投建、如何投建。

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通常定位在以提升企业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管理效率为手段,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简单地在项目建设标准上追求“高标准”、“领先”、“第一”,其中的无谓投入只能降低信息化项目的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因时、因条件、因能力和需要综合考虑,把握“适当”、“适合”的原则,既把握适当的投资规模,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

欲使信息化建设成功,适当的投资规模是前提条件。过高的投资规模,必然带来投资的浪费,反之不合理地压低投资规模,势必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影响信息化建设既定目标的实现,最终一样会带来投资的浪费。如何决定投资规模,需要明确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二是为什么选择通过投建信息系统的方式来解决?三是投建信息系统能得到哪些方面的收益?四是投建信息系统能有多少收益?企业需要在明确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后,从企业的经营战略、行业环境、竞争地位、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自我诊断和定位,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

投资管理系统方案【第四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 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 应用平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071-01

1、前言

项目建设期是指从工程开始施工至全部建成投产所需的时间,建设期内只有项目投资,很少有产出,建设期长短与投资、管理模式、行业性质等诸多因素有关。期间涉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货方、设计单位等诸多参与单位,合同、进度、资金、采购、质量、安全、资料等诸多要素,合同量大,物资采购量大,设计资料、施工资料多等特点凸现出来[1],这给管理提出了高要求、高质量、高效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企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我国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历时20余年,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至今多数业主和施工方的信息管理水平还相当落后,其现行的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2]。本文结合工程项目建设时期特点,建设方对工程项目建设阶段管理需求,站在建设单位管理角度,应用信息技术,给出企业信息化在工程建设阶段实施与应用,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进而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水平。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管理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等信息的平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价值,建立并完善工程建设期图纸资料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进度管理系统,改变工程项目建设资源分散的现状,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化建设对工程项目建设期技术资料的收集、存储、分类、查询及分析功能,来满足不同层次(决策层、管理层及操作层)的需求,能够更科学、更方便的进行多种类型的项目管理,尤其是大型、特大型、有特殊要求的复杂项目等。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改变工程项目管理资源分散的现状,从而提高工程项目建设水平。

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内容

在工程项目建设阶段主要涉及企业日常办公、合同与物资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工程三控(投资、进度、质量)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本文给出的工程项目和信息化同步建O及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给企业建设期合同管理、设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资料收集与存档等带来很大帮助和方便,不但节约成本,还提高了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

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个人办公、公文管理、信息、公示公告、规章制度、领导讲话、通讯录等功能模块,系统主要针对企业人员日常办公和日常管理建设的,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权限,亦可与移动办公平台集成,实现随时随地办公,提高办公效率。例如:公示公告模块,实现无纸化节约成本,消息传递及时、速度快。

基建工程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物资合同管理、领料管理、库存管理、工作流管理、供应商维护等功能模块,系统主要针对合同和物资管理建设的,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不同权限,亦可与移动办公平台集成,实现随时随地办公,提高办公效率。

财务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总账管理、应付管理、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付款和银行管理、项目成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功能模块,财务管理系统与基建工程管理集成来实现基建期各职能部门数据口径和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业务数据的及时传递,便于及时、准确地反映竣工决算报表。

档案管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档案动态、档案管理制度、档案检索、档案文摘等功能模块。档案收集、及时归档、在系统中检索等功能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极大方便,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培训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自主学习、网络考试、网络课件、网络培训等功能模块,给自学者提供平台,通过培训提高工程建设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降低了公司培训工作,提高员工上岗速度。例如:员工考试可以利用该系统组卷判卷,节省了人力物力,节约时间成本,效率高。

4、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

信息化应用平台

应用集成技术、整合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软件开发、通信协议等技术实现信息化平台搭建,下图1为工程项目信息化应用平台。

财务管理系统、基建工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与协同办公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在协同办公管理系统中单点登录,为公司决策层提供信息保证。为了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安全性,最普遍的方法就是设置权限,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权限,对不同的岗位信息进行约束,有权限的人员注意自己的账户密码安全,没有权限的人员不能进入相应的系统。

效果分析

在工程项目建设时期,利用信息手段,解决了合同量大、档案资料多、三控需要时时掌控等难点,提高了合同接收、查询与归档工作效率,提高了物资采购、领料、厂家管理等工作效率,提高了固定资产统计、收发账款等工作的管理效率。避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为决策层提供企业资源配置、项目建设过程、现金流动等业务过程,进而寻找降低项目投资成本方法,最终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

注意事项

信息化的应用需要注意:首先,它的良好运行需要决策层面的高度重视,支持信息化工作者,坚信使用信息化能让企业降低投资资本,从而给企业投产运行期带来巨大利润。其次,信息化建设中要实现数出一门量出一家,避免计量单位、数据信息的不一致,导致出现错误结果。第三,避免信息孤岛,该集成的集成,该整合的整合,充分利用数据提供证据,解决企业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5、总结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改变着我国传统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信息带动管理的转变对企业成长有着全方位影响,企业信息化从初始建设到不断优化、升级、扩展和升迁来完成整个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现了企业信息管理由窄到宽、由浅至深、由简变繁的特性需求变化。本文利用集成技术,探讨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在工程项目建设时期的实施与应用,而且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与工程项目同时建设和应用,信息系统可以从最原始状态收集数据,可以做到数据全面可靠,为建设单位节省投资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使项目基建时期建设方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先进。但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协调和考虑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合在项目建设中,才能为项目建设及投产使用创造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123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