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大型会议策划方案(实例)(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04481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大型会议策划方案(实例)(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大型会议策划方案1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比2009年的比例%高出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大型会议策划方案2

一、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员工内部活力

1、明确新一轮发展目标。根据电视生存与发展的实际,台里明确提出了新一轮的战略目标,即新闻立台,整合资源,融入市场。并采取了“创品牌,强素质,连市场”的系列举措,力争将电视台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县(市)级电视台。

2、实施一系列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台长专项奖励资金、月度新闻好作品奖、重大活动专项奖、外宣奖等一系列激励政策,重奖在外宣工作中业绩突出者、内宣新闻好稿评比中的获奖者以及大型活动、主题报道的有功之臣。今年5月底,电视台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赞誉,台里对在策划、组织、导演、导播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每人分别给予了800-1000元的奖励。对所有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视工作量分别给予100-200元的奖励。台今年以来用于外宣等活动的专项奖励资金近10万元。

3、建立全新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以岗定薪、片酬挂钩、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薪酬方案,按照在“一线人员中做加法,二线人员中做减法”的总体原则,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计酬方式及奖惩措施。特别是针对一线采编人员,除完成基本采编任务发放基本工资外,其余绩效工资按发稿得分考核,每月累计得分越高,奖励性绩效越多。七月份,记者之间收入差距明显拉大,青年记者喻钱月收入达3219元,为全台记者中收入最高。由于少数记者没有完成采编任务,被扣去300-700元不等的基本工资,加上奖励性绩效少,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月收入最高与最低之间之间相差近2000元。

4、构建媒体联动协作机制。以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全台共同的宣传、创收目标,一是加强内部资源整合,针对一线栏目组人手紧缺的现状,通过思想动员,激励机制引导,将3名年轻的二线人员充实到采编岗位。二是加强本系统三家媒体的融合,切实改变广播、电视、周刊三家媒体各自为战、自成一体的局面,建立了三家媒体联动协作机制,由三家媒体的主要负责人轮流牵头,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召开一次媒体联席会议,主要是交流新闻信息,确定各媒体宣传重点,商讨大型活动方案,组织舆论监督的共同策划和整体出击。如由广告中心承办的“零零后大秀场”活动,受广告中心人力资源的制约,活动举办难以出彩。媒体联动协作体召集三家媒体的策划、导演人才,共同献计献策,策划并制订了活动举办方案,如今,“零零后大秀场”活动正按预定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实施两个多月来,通过信息共享、人员共用,形成了广电全媒体融合的整体合力。

二、创新宣传手段,着力提升新闻宣传质量

1、加强新闻策划。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狠抓了台编委会主题策划,各栏目组的周策划和采编人员的动态策划三级策划机制,切实做到新闻宣传每月有重点,每天有亮点。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战役,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了市党代会、市“两会”、“三万”活动、四城同创、学习贯彻“十”精神、“两违”整治、抗旱夺丰收等重大宣传报道任务,为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改进会议新闻。一方面注意在报道中少说空话、套话和废话,增强会议新闻的含金量。另一方面在内容上求实,形式上求新。做到不重复会议议程,学会从会议中提炼领导强调的要点,突出会议重点,深化群众关心的热点。同时,充分运用了穿插背景画面、数据、图表、字幕等形式,丰富了会议新闻内容,美化了新闻形式。

3、抓好典型报道。注意更新报道理念,改变居高临下“说教式”的宣传方式,做到“硬”新闻“软”表现,“软”新闻突出人性美、人情美、道德美,并着重抓好典型宣传报道。今年来,台先后开展了“十大道德模范”、“寻找最美人”系列典型人物报道。如:从今年4月份推出的“寻找最美人”系列报道,先后推出了最美乡村医生、美德少年、最美警察等典型人物49个,这些来自不同战线,不同行业的典型事迹真实感人,彰显了时代精神,弘扬了道德文化。

4、打造精品栏目。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竞争,媒体竞争也不例外,没有品牌就不能发展,没有品牌就不能生存。电视台通过几年精心培育,在节目设置、编排、制作上下功夫,新闻节目力求形式创新,角度新颖,手段多样,编播有特色,整体上水平。专题节目推进栏目对象化,节目精品化,更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如今,《新闻》、《江汉视线》、《田野》已成为我市的名栏目。另外,新开办的舆论监督类栏目《监督在线》,法制类栏目《法治》正全力向精品名牌栏目迈进。

三、创新管理内容,全面提高节目采制能力

1、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一是建立学习制度。确定每半个月利用双休日组织一次学习,结合行业特点,开展时事政治、“三项学习教育”、新闻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改请上级台专家授课为本台采编精英交流心得。7月27日,台里组织业务培训会,全体采编人员及二线35岁以下年轻人参加培训,在逐一播放7件好作品和3件有待提高的作品的视频后,由好作品记者根据采编经验,分别交流在题材选取、新闻策划、表现手法、细节的挖掘、摄像构图等方面的经验心得,并与记者作互动交流。这种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培训形式深受记者欢迎,这种培训方式每个月举行两次,从未间断过。三是走出去学。一方面到兄弟电视台学习取经,先后选派制片人、业务骨干到宜昌、荆州、荆门、天门、潜江等地电视台上门学习新闻采编知识。另一方面安排采编人员到大媒体跟班深造。《新闻》副制片姜明到央视记者站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见习,新闻采编能力有质的飞跃,在中央台、台上稿率有较大的增长。

2、建立节目监看评议制度。从提升节目质量,提高办台水平出发,台出台了节目监看评议实施意见,并面向社会聘请了100多名热心观众为信息员和节目评议员。定期召开节目评议员座谈会,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并根据实情及时督促有关部门按要求整改。

大型会议策划方案3

关键词: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特征;阶段;控制

在我国,通过会议、展览、节日和体育等大型活动带动城市旅游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流行,会展、节庆、体育竞赛等事件活动也日益成为城市和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和积极筹办,我国对类似大型活动的认识和研究亟待加强。研究大型文化活动的管理及其质量控制,对于我国日益增加的类似大型文化活动的申办、筹办和举办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的运作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同类文化活动的特点,从理论上探讨大型文化活动正确划分管理阶段,加强过程控制,提高其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顾客的满意度问题。

一、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特征

根据国际上的研究,在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时,精神消费类支出开始大大上升。我国目前人均GDP在1000多美元,北京已接近3000美元,人们对文化、教育和娱乐的消费需求开始逐渐增长,国外一些地区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区域或城市的支柱产业。

在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综合性的大型活动越来越多,单纯的庆典或者展览减少,开展活动时要考虑诸多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法律法规、观众参与程度、收益状况等。现在政府也把大型文化活动作为其经济发展、国家建设、目的地营销等战略的一部分。有的城市以活动带动旅游,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城镇发展模式。企业也逐渐从单纯的平面媒体广告转向综合性活动营销,而从事大型文化活动的企业,包括国有、合资和外资公司,在文化事业向大型文化活动的转变过程中,也逐渐与国际接轨,借鉴同外经验,注重策☆☆划和可行性研究,开始目标市场的细分,招商融资工作的投入,加大了市场竞争能力。

现代大型文化活动项目也有可行性研究,策划设计、实施举办等过程,同时具有与以往项目及其他行业显著不同的特点:

(一)项目发起的复杂性与综合性

一个文化项目的产生,从简单的创意到立项审批,涉及到多方面知识,不但要在相应的领域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而且需要考虑到目标受众的需求、赞助企业的需求、国家的法规政策及导向,以及本企业的优劣势等。它不像建筑项目,需求明显,较易识别,一个大型文化活动的项目目标确定要经过多个回合,需要详尽的调研,利益相关方的目标整合才可以明确。我国文化需求的增长在与日俱增,瞬息万变,而又缺乏市场运作经验,相关数据和信息较匮乏,项目发起难度相应增加。在市场化运作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市场因素,比起其他行业,对产品的独特性要求更高。这就要求项目策划和审批的决策者具有综合的素质。

(二)项目策划的艺术性和技术性

一般而言,大型文化活动项目的策划从项目发起就开始了,在国外,一般艺术类项目的发起是策划人负责制,同时负责项目的具体策划。对于综合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其策划人员和项目的发起人可能不同,但一般要求项目发起人要具备一定的项目策划能力。相对于交通项目其技术性多半包含在设计中,而文化项目的技术含量就体现在策划中,发起人应该懂得与策划内容相关的技术支持,比如现有的电子设备水平、运输技术等。在策划项目的同时,还要考虑市场结合点,艺术和市场相结合

(三)项目实施结果的不可修改性和风险性

―般大型文化活动项目已经确定,日程确定之后,一旦举办或者开展,其结果就具有不可修改性。比如一个展览、一台演出,即使不是现场直播,可是对于直接现场的观众来说,其结果具有不可修改性。特别是有的大型活动不可能有预演,不像IT项目中软件开发,可以一次次地模拟运行检验,所以其风险性比较大,一个疏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其策划和控制尤为重要,作为项目一次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四)项目举办具有严格的审批程序

大型文化活动项目都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不但其活动名称、场所、渠道需要审批,甚至具体的内容都要进行有关的审核或备案,有的项目还需要交通、消防、公安、环卫等部门的协助。在涉外项目中,其审批程序更为严格,所以在大型文化活动运作过程中,审批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二、大型文化活动运作阶段划分与控制

(一)项目发起阶段

可以由策划人员、市场人员发起,通常依据客户的直接需求或者分析得到的间接需求发起项目,一般是比较有前景的项目设想,这项工作一般是由部门内完成。

(二)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提出项目设想之后,就要进行一定的调研和可行性研究,也是项目的初期策划阶段。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分析国内外市场大环境、项目的艺术要求、拥有的资源平台,初步明确项目战略目标,选定主要的客户群,对项目的损益进行概算或估算,主要进行定性分析。

(三)项目策划阶段

通过可行性研究之后,形成项目建议书。此时可以申请公司立项,同时申请专有的项目启动资金。如果获得审批通过,就要进行项目策划,项目策划不但要保证活动的文化艺术性,而且要在策划方案中体现目标市场营销、项目赞助的基本亮点。使活动项目真正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通盘考虑。

项目策划的前期阶段是项目孵化阶段,包括需求分析,形成的阶段性成果为项目建议书。项目策划的工作程序有:

第一,研究市场需求,包括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捕捉收集国内外同行、文化机构信息;收集相关的传媒、娱乐、历史、艺术、考古、体育等专家或明星的信息;收集私人收藏家及个人文化经营者的信息资料;跟踪、收集政府有关大型文化活动的政策及相关的文化信息;关注国内外文化市场动态,并收集有关艺术馆经营的信息资料。

第二,寻找并提出项目建议。分析信息和文化市场需求,提出有意义的文化项目策划案;承接政府、主管上级,以及相关政府机构、集团、中心的提议、命令和委托的相关项目;承接合作单位或意向合作单位的文化项目提议。

第三,部门内部立项,形成滚动小组。

第四,调研、咨询、讨论,完善项目策划的思路。

第五,撰写项目建议书,并提交完整的策划文案作为项目建议书的附件。

(四)项目规划阶段

即项目实施部门针对项目滚动,进行项目实施规划,比如组建项目团队,完成进度、资源和质量规划,就如何保证实施策划的内容进行规划,更多的倾向于管理与运作知识。

(五)项目实施控制阶段

即按照项目规划,一步步地把项目策划的内容变为现实。重要的是项目的推广工作与实施操作,通过媒体或市场营销,完成项目的门票、赞助和招商工作;必要时通过变更程序处理出现的问题。

项目实施的目标:计划、组织和控制项目的工作内容、时间进度、人力和财力。

第一,筹备阶段。一是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分析、测评、认定;针对分析论证结果,对项目建议书作必要的修改;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二是申报政府批文的撰写,包括活动的背景、意义、时间、内容、地点、组织方式、总体规模和风格、经费预算及资金来源等内容;随时注意行文去向,追踪政府批文,注意与主管领导沟通批文的进展程度,争取回复意见的时效性和获准几率。三是立项决策是根据可行性论证中形成的专家、投资与财务及法律等方面的意见召开会议,对项目做出决策:投资决定、投资预算、合作方式、项目实施的组织结构。四是组建项目管理机构,指定项目小组成员和主管领导。五是理解项目定义,制定粗略工作计划,项目经理填写“项目定义报告”除工作细分结构之外的部分,报主管领导批准。

第二,实施阶段(填写项目定义报告)一是制定实施计划是预测未来、确认任务、估计可能碰到的问题,并提出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措施与手段,以及所必需的各种活动和工作成果的过程。项目经理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细分结构表、项目时间进程表、风险评价表等,同时要制定变更管理的相关程序。二是项目经理对项目计划的完整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核对,签署计划,让项目负责人在项目计划上签字,承担责任。然后对全体项目人员做实施动员。三是项目小组共同开始实施项目的管理,项目经理要注意人员与资源的计划与协调,建立有效的沟通与管理渠道。四是依据项目计划控制项目的实施,根据需要对项目计划作适当调整。对于正式展出或演出前的演练,特别是对重大活动或应客户要求进行彩排演练,注意相关费用是否在预算之列;搜集客户、观众、主管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注意在对客户或领导答复和承诺修改方案时,相关费用和时间是否允许;得到客户或领导对最终方案的书面确认或会议口头确认。五是项目全面实施要注意现场维护的管理,比如正式展出、演出或开幕,现场的维护,发生风险时按照风险管理计划处理。

(六)项目收尾阶段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即项目按计划实施完了直至所有善后工作的完成。它对于资源处理和经验积累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收尾阶段的工作包括项目收尾和交付品项目的交接,形成的阶段性成果为项目总结报告、项目团队成员绩效评估书、项目后评价报告。

项目验收,对完成的工作成果或项目活动结果重新审查;整理最终交付品;总结评价,并撰写报告;整理相关文档,并归整管理;填写项目团队成员的绩效考评报告。

项目交接的工作内容包括:提交最终交付品和进行项目后评估,并撰写报告。

参考文献:

大型会议策划方案4

重大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是一项事关国家顶层设计、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重大课题。它是体现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为此,中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分析已成为一个前沿性、综合性、渗透性、多元性、时代性的重大课题。然而基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学界对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1分析还处于起始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究我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本文以十八届五中全会为例,通过实证分析,从中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流程、运转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

重大公共政策制定;基本流程;运转机制;中国特色

一、重大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理论

政策过程指从公共问题产生到政府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经历的程序或阶段。政策过程呈现如下特点:政策过程在时间上存在着前后相继和延续的关系,政策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一种线性关系,政策过程不同阶段间是相互独立的,政策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再到终结的过程。政策过程模型认为政策是一种政治行为,政策过程是一系列的政治活动:问题确认、议程设定、政策形成、政策合法化、政策评估。政策过程研究是现今公共管理中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公共政策的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在1951年曾将其概括为一门具有跨学科,解决问题和显规范性的学科。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主要包含四个阶段:确认政策问题、设置政策议程、规划政策方案、政策合法化。

(1)首先在客观环境发生显性变化后,特定的主体感知到这种变化,并在意识、价值情感、利益等方面受到创伤,倍感不满与愤恨,继而向相关机关人员提出利益诉求,提出政策革新诉求,相关机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一定原则、价值判断组成政策制定小组,就政策诉求进行筛选和政策选择,最终形成政策问题的确认。

(2)设置政策议程。首先,政策议程可分为系统议程、政府议程。其次,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主要途径大概有九种—政治领袖、政治组织、代议制、选举制、行政人员、利益集团、专家学者、大众传播媒介、危机和突发事件。最后,建立政策议程的模型主要有三种—外在提出模型、动员模型、内在提出模型。议程的确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议题确认、议题采纳、议题重要程度排序、议题持续。

(3)规划政策方案。方案规划指的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方案规划的程序又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方案抉择这几个关键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规划要注意这几个主要原则,即稳定可调原则、民主参与原则、现实可行原则、科学预测原则、系统协调原则、信息完备原则。对政策方案的规划可以整合各种方案,最后找出更加合理可行的方案策划目标,达到符合民意的愿景。科学高效的政策方案规划可以有效提高政策的民众认可度和现实可行性,从而避免方案流于形式。所以政策方案的规划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政策合法化阶段了。首先,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在政策合法化过程中还涉及政策主体的权限问题。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主体须有合法依据;其次,要特别注意政策所及事项、地域、措施和手段等的职权限制;最后要注意滞后法律的效力问题。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把关环节。政策制定过程的这四个环节是一般公共政策制定流程的必经阶段,它们彼此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衔接、彼此交融的密切关系。另外政策制定的过程不存在一个硬性的界点,记得金登教授曾说政策制定过程不是一个在阶段和步骤上都整齐划一的过程。而是囊括着三个过程-问题过程、政策过程和政治过程。在政策过程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活动,这就是政策建议的“软化”行为。政策“软化”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软化”相关政策人员,可以有效保证政策诉求和政策建议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政策被认定的概率。再者,通过”软化"相关政策人员,并与相关人员取得互动,再根据从相关政策人员得到的反馈来修正完善议案,从而降低政策的风险性、可逆性,提高政策的成活率。政策制定过程的基本流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在我国独特的国情、社情环境里,我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呈现出“上下来去”、政策试点等这一系列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上下来去”开放性政策过程具有强劲的容纳性和开放性,我国经验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

二、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制定过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十八届五中全会重点作出部署,深刻讨论了如何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基本任务。这一过程大致历经了四个主要阶段—筹备阶段-起草阶段-修改阶段-审议通过阶段。为了能高质量地如期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任务,以党中央为主的领导班子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进行了全面的筹备,并不断对此进行研讨。从2015年5月27日开始,接连举行三场座谈会,听取了上海、江苏、吉林等18个省区市党委负责人的对“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值得一提的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全会起草工作。《决定》起草后又根据国情、社会现状及民众呼声进行了修改,这可以深刻体现民生及发展为主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内容中发觉。这次会议研究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吸纳了社会各界的建议后,最后才通过了利国利民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这里深刻体现了话语权理论头脑风暴法的政策制定理论、精英决策理论与多元决策理论的交融。体现了我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自上而下,从下而上的逻辑框架,也深刻体现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这一政策制定特点。另外在政策过程中的筹备阶段也呈现出我国政策制定的主体主要是执政党和公共权力机关。政策筹备阶段中“上下来去”的政策制定特点体现出我国政策过程的容纳性、开放性和民主化。在起草阶段,决定考虑的重要问题深刻体现了党的性质与宗旨,并体现了党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办事逻辑及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处事原则。这一环节是集中体现了政治系统理论、政治过程理论、博弈论、精英决策模型理论,公共选择理论。

三、我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特色

第一,重大公共政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和参与的,并且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最重要的决策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过程中的党政二元结构事实上是由共产党对公共事务的直接介入决定的,这就产生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政府决策模式,党、政、人大三位一体以党为主构成了重大公共政策的决策模式。在这种社会框架下,“内输入”成为我国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要输入方式。内输入主要指在社会没有利益多元化的状况下,替人民进行利益综合和表达的是政府精英,表现为精英之间的一种政治折中,而不是政治动力的一种互动。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利益主体多元化程度不够再加上我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策聚集模式决定了我国的利益群体更多是充当了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事实上,我国社会群体在政策输入过程中并不经常直接输入政策动力,而是和党组织与政府的“内部输入”交织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颇具中国风的“内输入”模式。因此,尽管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政策制定群体广集民意,但基于我国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所导致的民智事实上的不均衡,致使政策参与的社会结构呈现失衡状态。第二,随着社会群体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程度的加深,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民主程度和范围都有很大发展。但基于我国特殊的行政体制和相对闭塞的政治氛围及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还存在着公众参与的部分缺失。在我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智囊团、科研机构、大众传媒、广大人民等在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主要以输出型参与为主,并且与政党和政府的要求相一致。我国的官方智囊团往往因行政性太强学术性太弱而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可行性。再加上由于公共政策的评估手段单一,方法简单,导致政策主体在研讨、修改政策时,容易使原本科学人本的政策被无情淘汰,使缺乏实证的糟粕型的政策“粉墨登场,使政策社会里如同人类社会般也出现“冤假错案”。第三,公共利益是我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广泛的公民参与是保证我国重大公共政策公正性和科学性的基石和保障。这是由我国的国体、政体、国情综合决定的。在我国,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除了分配社会价值的基本功能外,更重要的在于利益增进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第四,在我国特殊的世情国情下,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策“软化”功能极其微弱。在西方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软化”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思想上的肯定、否定,提出议案,公众演讲,举行听证会并且间歇性地会见一些政要人物和一些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员,软化政策共同体,软化专业公众,软化社会主体,使自己的政治趋向成为社会接受认可的主流思想,草拟建议,再根据政策反馈进行修改并且再一次使政策趋向浮出公众视线。而在我国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呈现出一种“螺旋循环”模式。首先是政策制定者自上而下地通过体制内系统程序向社会各界广集建议,调动社会智能,在通过自下而上的建言献策这种上行模式把社会利益的呼声传递给政策资源的整合者。这种双向模式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程序的一个具有政治根基的创新与自发而成的政策制定模式。第五,“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呈现出的一大特点。也可以如是理解即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是从客观到主观、从物质到精神、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从个性到共性的过程。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也呈现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特点。这种“上来下去”的政策过程模型是由若干个亚模型组成的。而这些亚模型在我国基本国情下还处模糊的轮廓状态,较为粗放。可以把它理解为我国政策制定过程是从群众到领导、从民主到集中、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我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呈现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特点。可以如是阐释我国政策制定过程是从调查到研究再到决策的过程,是运用蹲点调查、解剖麻雀的方法概括出的一般结论的过程。正是在这样的政策逻辑框架下,我国政策制定过程中带有明显的人格化特征。这与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相吻合。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和创建和谐社会构想的应有之义。

四、中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政策系统集中化衍生出政策执行的“碎片化”—我国行政体制在纵向结构上实行地区管理和部门管理相结合的“条块并行”体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决策权在宏观和微观、全局和局部、决策的目标序列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长期的行政时间中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的特点。权力过分集中是一把“双刃剑”。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下,中央集权的影响力就有很大的不同。在民主思潮日益盛行和国情社情发生转变的今天,权利过分集中于中央不可避免地会呈现出各种弊端。首先就是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需要经过层层传递才可以下达至地方和政策实施者,往往会造成信息扭曲与政策变形。再者,权利过于集中在中央,致使程序过于复杂化。程序复杂化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构,这亦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罪魁祸首。由权力过于集中在中央所造成的行政程序的复杂化使“公文旅行”成为增强政府公信力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与创建和谐社会的障碍。权力集中于中央使地方政府缺乏自主性,在不明中央政策指向要义的情况下容易大搞“形象工程”和只有短期效应的建设,造成国家公共资源的极大破坏和重复性建设的泛滥。这些弊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智囊系统的作用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成功的政策制定需要智囊团的集体智慧。尽管在我国的政策制定过程中也有专家学者的参与,但他们往往缺乏独立性,仅仅是领导人政策思路的补充者、阐释者。他们往往仅仅顺从政治领导个人的的智慧和经验,甚至有的研究室只是为领导人已经拍板的政策提供注释和寻找理论依据。智囊团有时仅仅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政治傀儡”。智囊团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应有的影响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内输入”为主的利益表达渠道极易造成信息不充分,迫使政策制定缺乏应有的信息基础,而且群众在利益聚合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导致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结果降低了政策制定的惠民程度,政策的风险性也大大提升。第二,权利的过分集中容易造成“政策寻租”的自利行为,出现政策合法性危机。我国的政策是由政党、人大、政府共同产出的,尽管三者间存在着严密的制约行为,但是基于我国权力过分集中的既定事实,加上各个组织是由个人组成的,权力缺乏严密的监督和部分个人的自利行为,很容易导致政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倾向于个别手握重权的个人,造成政策制定的寻租行为。第三,政治权利的集中和强势削弱了科学分析的力量。在我国,智囊团和大众传媒往往处于消极的输出型参与态势,智囊团因政治体制和自身的后天畸形而不能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这致使政策制定过程中理性的学术氛围被严重稀释,政策可能成为权利间的的交易产品而不是基于最贴切的公民诉求。所以有时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好的,但政策制定后的政治行为往往并不受大众欢迎。第四,在政策制定中,个别领导人往往会根据个人喜好而轻易改变政策。这很容易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使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不确定,从而增加经济成本,还容易使一些投机取巧者采取机会主义的自利行为,给经济的良性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障碍。致使重大公共政策在制定、修改方面存在着性别平等原则的“滞后”“缺失”“扭曲”等现象。

(二)优化和改进的对策建议

第一,适当加强利益集团的力量,组建各类能广泛代表各利益团体的利益集团。当前我国利益表达呈现日益多元化态势,但利益集团的力量事实上还略显弱小,调动各利益群体的积极性,组建各类能广泛代表各利益团体的利益集团。第二,在建立能广泛代表各利益集团利益的基础上,以立法的形式规范这些利益集团的行为活动。以立法的的形式规范利益集团的行为,可以规范社会行为,减少政策寻租行为,让政策制定过程在公众视线里产生,有效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三,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建立不敢滥用权利的机制和体制,减少政策寻租行为。把权利关进笼子里,可以有效制止部分政策主体以自利行为损害百姓利益,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第四,加强大众传媒和智囊团的独立能力,使他们不仅仅充当政策制定的诠释者和非理性政策的喉舌。增强大众传媒和智囊团的独立能力,可以减少政策傀儡现象的出现,真正发挥大众传媒和智囊团的应有作用。第五,增加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和参与政策制定的新途径。通过增加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和参与政策制定的新途径,可以提高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减少政策运行的阻力。我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是一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之所以近来日益深受重视,一方面是基于政策的延伸力,一方面是基于这一事实即在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的辩证关系中及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世情中,所呈现的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程序正义的重要性。在本文中,在政策过程理论的理论依托下,浅谈了我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所呈现的中国特色、发展趋势、呈现的基本问题及对策等,以期对政策制定过程的改进有所助益,以此成为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戴伊。理解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

[2]杨伟民。社会政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2-113.

[3]张云昊。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分析—以“十二五规划”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3,(07).

[4]冯静,杨志云。利益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01):6.

[5]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8-69.

[6]戴维﹒杜鲁门。政府过程[M].天津:天津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9-111.

[7]顾友仁。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程序正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5,(11):11.

[8]陶学荣,陈霞。浅议政策制定中的“软化”过程[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07):8.

大型会议策划方案5

一、关于环境安全与环境维稳工作

党的十召开在即,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当前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8月15日,市委召开全市维稳工作会议,张雷书记对当前我市维稳工作做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并对环境维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要求,全市环保系统要充分认识做好当前环境维稳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四项排查”工作要求,进一步做好全市范围内25项重点环境、环境维稳案件的化解和处理。要结合我市当前环境维稳工作实际,切实强化局领导分工包案、值班带班制度,全面落实好维稳工作职责,确保我市不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环境突发事件,为党的十的召开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关于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环保政策对接工作

三、关于做好沿江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

9月下旬省政府将在我市举行的全省沿江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不仅是对我市环境应急队伍一次难得的锻炼,更是对我市环境管理综合能力的全方位检验。市政府对这项工作也十分重视,要求市环保局、泰兴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全力以赴参与和配合,做好应急演练。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演练工作的组织领导,涉及到该项工作的局领导、相关处室、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合理安排好近期工作,相对集中精力,服从统一组织。同时,要周密制定演练方案,加强协调指挥,提高演练实效,充分展示全市环保系统的高效工作和精湛业务。

四、关于9月份重点工作安排

会议要求,9月份重点做好以下10项工作:

1、制定并落实推动转型升级工作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省环保厅对我市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支持。

2、配合做好省沿江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的相关工作。

3、做好市政协主席走访市环保局的准备工作。

4、全面开展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进一步加强重点环境维稳案件的排查处理,保障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5、对各市(区)污染减排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继续加强对减排重点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

6、继续开展“三走进”专项服务活动,做好对重大项目、规模企业和基层群众的服务工作。

7、现场核查2013年度市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对2013年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进行评审。

8、继续做好“十二五”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上争工作。

9、指导各市(区)做好创建部级、省级生态乡镇后督查工作。

10、继续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

会议在明确9月份主要工作的同时,还对11项具体工作进行了布置:

1、全面完成市区监测能力与能力建设工作。

2、做好全市农村水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督性监测与数据上报工作。

3、组织开展全市锅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推进油气回收治理改造。

4、加大挂牌督办案件及专项治理工作的督查力度,开展突出环境、重点环境违法行为调查工作。

5、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培训,做好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绩效后评估试点工作。

6、对2007-2010年减排“三大体系”项目开展自查。

7、修订《市环保局财务管理规定》,对财务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汇编。

8、推进危险废物网上申报登记,继续开展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范化整治工作。

9、进一步细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细则并进行网上运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604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