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3篇

网友发表时间 791439

【导言】此例“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多媒体技术论文1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了服装表演教学的手段

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各种教学数据、文字、图像、图形、声音等各种信息有效结合,并在服装表演教学中展示出来。其中,教师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丰富的课件,并采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动态的形式展现服装表演教学的内容。在现代服装表演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往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丰富服装表演教学的手段。同时,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有效提升服装表演专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在服装表演教学过程中,教学主要是以服装表演技巧、服装表演注意事项为基础内容。在学生掌握了服装表演基础教学内容之后,再教会学生掌握服装表演的变化原理和变化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灵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点,以顺应社会对服装表演提出的高要求。针对服装表演风、掩膝提胯等教学的重难点知识,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让整个教学层次更加丰富,加深学生的印象,有效突破服装表演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对于一些服装表演过程中可见度较小的操作动作,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大,从而防止学生对其产生错误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而且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细化服装表演课堂教学内容

在服装表演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服装表演领域,对具体的表演行为、操作技巧、台风注意事项都不太了解,如果教师直接进行讲解,学生难以完全理解。因此,通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一些较细的服装表演知识用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非常细微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并且能够使学生的操作动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同时,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表演动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反复观看、全面分析,并在观看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应该看什么、怎么看、重点注意什么,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快速掌握服装表演必须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服装表演教学效率。如,教师在教授学生服装表演的发展历史和现代服装文化背景下模特表演的主要内容、风格、动作以及编排相关内容时,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视觉、听觉和综合感知能力。其中,针对服装表演动态、形体训练和舞蹈训练的相关基础知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将一些抽象的事物转变成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图像和声音有效结合起来,这样能够细化服装表演教学的内容,丰富服装课堂教学的容量。

二、多媒体技术在服装表演教学中应用的具体体现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激情导入课堂教学

在服装表演教学过程中,情境导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台上讲,学生被动接受,这样便导致了服装表演教学枯燥生硬,学术知识面狭窄,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通过应用多媒体设备,教师便可以将服装模特表演的知识点采用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如,在学习旗袍在舞台上的表现方法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播放一个相关短片让学生欣赏,指导学生了解我国旗袍制作的发展历史、旗袍的种类、旗袍的风格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整体演示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形象

在服装表演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多媒体设备,能够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整体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其中,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将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系统地表现出来。如,在教授服装表演者的台步、掩膝提胯的表现方式的课堂多媒体技术在服装表演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关洁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现有教学模式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以往的教学媒介已经无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完全理解表演者的肢体动作行为,很难形成完整的动作意识,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容易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错误的认识。而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清楚地将一些教学难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并采用课件影像将表演者的台步动作放慢或重放等,从而帮助学生清楚地掌握每个表演动作的细节;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快速地建立动作系统,更好地掌握服装表演的重难点知识,从而有效提高服装表演教学效率。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学生除了感受动作之外,还能够自觉地体会各种表演动作,这样能够提升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感受能力。

3.利用多媒体设备反馈练习,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在服装造型组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摄像机将学生的表演动作拍摄下来,然后对表演学生的表情、动作和造型进行综合分析,这有利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自己练习过程的视频,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表演编导课时,教师也可以使用摄像机将学生或者教师的编导过程拍摄下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闪光点,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有利于让整个服装造型设计课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4.实现网络资料共享,课内课外教学有效结合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各项优势资源共享程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大部分教学资料都能够在网络上搜索到。如,田园风格的服装表演方法、达达主义风格的服装表演方法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设备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再如,对于米兰时装会的分析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其视频,让学生欣赏高水平模特的表演,然后再对其表演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实现课内课外教学的有效结合。

三、结语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上面这3篇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多媒体技术论文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2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媒体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数字影视技术、游戏动画技术、网络传播技术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到影视制作公司、游戏软件公司、新闻媒体机构、文化传播机构、动漫设计与制作公司、广告公司、教育与培训机构、大中型企事业等相关行业,从事动画设计与制作、游戏软件设计与开发、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网络媒体设计与开发等相关工作。

1.数字媒体技术的内涵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个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的新兴学科,它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等领域,是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

新媒体

数字媒体技术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以数字形式对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进行获取、记录、加工、处理、传播与管理的媒介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是通过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手段,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信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交互的一种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各类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技术,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内容主要包括数字信息的获取与输出技术、数字信息存储技术、数字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传播技术、数字信息管理与安全等。其他综合性技术,有如流媒体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新产业

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又称数字媒体创意产业,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支撑,为社会提供数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其范围涵盖了电影、电视、广播、音乐、动画、游戏、教育、工艺、时尚设计、广告、建筑设计、视觉艺术、互动休闲、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信息服务业,等等。近年来,数字媒体产业在世界各国都受到重点扶持和优先发展。

2.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现状

“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精髓。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方面的实力和产业水平,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政策技持

国家863计划率先支持了网络游戏引擎、协同式动画制作、三维运动捕捉、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及动漫网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湖南长沙和四川成都建设了四个部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对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发展概况

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要着重发展文化科技、音乐制作、艺术创作、动漫游戏等企业,增强影响力和带动力,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影视制作业要提高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出版业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从主要依赖传统纸介质出版物向多种介质形态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产业转型。演艺业要加快形成一批大型演艺集团,加强演出网络建设。动漫产业要着力打造深受观众喜爱的国际化动漫形象和品牌,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3.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手段及相应的创作理念,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多媒体软件业、电视台、电影公司、广告公司、出版发行业、游戏制作公司等从事数字媒体的设计与制作、音视频数字化、相关技术研发、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数字媒体管理、广告、影视动画、大众传媒、房地产等产业的演示动画片制作,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各类企业(特别是教育IT企业)从事数字化资源的设计、开发或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基本应用技能及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之上,注重新媒体技术的学习与应用。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练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练掌握各种现代媒体设计软件的应用和开发技能。

(3)熟练掌握影视图像的采集、剪辑和后期编辑的方法与技能。

(4)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基础软件应用能力,具有解决多媒体设备常见软硬件故障的能力。

(5)具有一定的艺术创意能力,能够独立设计与制作各种广告平面效果图及游戏效果图。

(6)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英语),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自学本专业书籍的能力。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可简化为“四个一”要求,具体见上表。

专业主干课程

数字媒体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动画速写、数字图像处理、数字摄影技术、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数字音视技术、非线性编辑、网页设计与制作、Java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DirectX动画编程等。

专业培养特色

(1)在“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技能,形成完整的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知识结构。

(2)增加实验课比重,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分为数字影视技术、动画与游戏技术二大方向进行培养,拓宽学生就业面。

(4)邀请学术界和IT界知名人士来校开展学术讲座,使学生了解相关前沿信息和业界最新动态,以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

(5)每学期组织网页设计制作、主题广告设计、DV制作、多媒体课制作等技能比赛,并组织培训学生参加院校等更高级别大型专业比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信息技术论文3

关键词媒体理论;变迁;教育媒体;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3-0057-04

在传播历史上,任何一种媒体都有过自己的辉煌时代,都曾创造过当时的社会文明。人们现代的生活、社会更是离不开媒体,当代的教育教学也是与教育媒体密切相关。媒体问题是传播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教育媒体,尤其是“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是我国电化教育的最大特色”,也是“建立整体电化教育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然而媒体到底是什么?媒体鲜明的功利性使得对其效力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一直居于核心地位,而对媒介本身的研究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高度的重视。媒体不仅仅是信息的物质载体,也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和手段,还涉及技术、社会变革与人的关系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人们应该上升到理论层次,从多个层面来分析探讨媒体的本质。媒体理论就是为探讨媒体的本质与特性而提出的,它为人们科学研究媒体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对媒体特性发展变化的梳理及媒体理论变迁的角度,分析探讨教育媒体的演进与发展。

一、媒体理论在技术、社会与人的制衡关系中变迁

新媒体技术对媒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分化了受众群体,改变了受众的媒体参与方式与消费方式,使受众的主体性增强。新媒体技术的出现,颠覆了受众对特定媒体的固有印象,补充和完善了特定媒体的功能。新媒体技术的变迁,拓展并延伸了人类驾驭失控的能力,颠覆了人类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然而,媒体技术并非媒体理论的全部,仅仅这样理解媒体并不能把握媒体的本质,人类在媒体消费时,如何更加深刻地理解媒体背后的社会制度、政治意图、经济利益等,更是需要人类去关注。从社会的大背景中考察媒体的应用与发展,是媒体理论研究的宏观层面。毕竟技术是人类发明的,技术是由人类控制的,如何让媒体更具人性化、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也是人类应用媒体的愿景,这是媒体理论研究的微观层面。因此,媒体与媒体理论问题与技术、社会、人的关系密切相关,在与技术、社会、人的制衡关系中发展变化。

媒体的发展变化遵循怎样的规律?在媒介历史中媒介理论的作用何在?是传播领域普遍关注和广泛争议的话题。旧媒介曾经也是新的。而且每一个新媒介在它存在的某一时刻都将变成旧的。但是,新媒介的出现仍然是一个模糊的过程。一些人说这个过程由技术驱动;一些人则假设存在一种经济的推动力;另有些人认为由观众的需求推动。

提及媒体理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麦克卢汉。综观西方媒体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体理论也的确是星光熠熠。然而,好多人并不知道,麦克卢汉媒体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他的“良师”英尼斯媒体理论的很大影响,在麦克卢汉的星光照耀下,人们才看到了英尼斯,还有后来的梅罗维茨、莱文森等关于媒体特性及媒体理论的论述。

1.媒体的时空偏倚认识

英尼斯是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一般都认为是最早研究传播技术对人类造成影响的人,他的媒体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观点集中在《帝国与传播》、《传播的偏倚》著作中,他将传播媒体分为偏倚时间的媒体和偏倚空间的媒体,把帝国也分为偏倚时间的帝国和偏倚空间的帝国,即宗教帝国和政治帝国。英尼斯认为,人类文明都有赖于对空间领域和时间跨度的控制,相对于偏倚时间的媒体和偏倚空间的媒体,因此人类文明的兴衰与传播媒体也是密切相关的。偏倚时间的媒体,具有长久保存但却难于运输的倾向性,便于对时间跨度的控制,如羊皮纸、黏土和石头等,有利于宗教的传承、维持宗教帝国的统治权威,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即宗教帝国;偏倚空间的媒体,具有易于运输却难以保存的倾向性,如莎草纸、电报和广播等,有利于政治帝国的空间扩张和远距离控制,形成中央集权但等级制度不强的社会体制。英尼斯的媒体理论认为,强调时间偏倚的传播手段会形成知识的垄断,它是宗教的、道德的;强调空间偏倚的传播手段会形成权利的垄断,它是国家政府的、科技的。它们都是帝国与文明兴衰的主要动力。

他的媒体理论把时间偏倚和空间偏倚看做是辨证统一的,只有维护时间倾向和空间倾向间平衡地机制,社会才能稳定,一味地向时间倾斜或向空间倾斜,社会就会不稳定。英尼斯在肯定媒体技术对文明发展史上重要作用时,又对“帝国”从纸张、印刷垄断到知识、文化、信息垄断担心和恐惧。他的媒体理论观点在本质上还是属于“技术决定论”。

英尼斯借分析媒介本身的时空偏向性来考察媒介之于政权存续的影响一样,麦克卢汉通过分析媒介本身的感官偏向性,来探究媒介之于人类心理认知和社会结构的影响。[4]

2.媒体的感官偏向认识

麦克卢汉是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第二代领军人物,他的媒体理论主要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后,主要观点集中在《谷登堡群星:印刷文人的诞生》、《人的延伸:媒体通论》、《媒体即讯息》等著作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媒体理论观点。

(1)媒体即讯息。麦克卢汉认为,媒体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体,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在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2)媒体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认为,媒体几乎无所不包,任何媒体则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穴居人的石斧是手的延伸,书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车轮是腿脚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电话成为耳朵与声音(嘴巴)的延伸,电视成为触觉与知觉的交织感的延伸等。在麦克卢汉这里,可以认为计算机主要是大脑中枢系统的延伸。

(3)“热媒体”与“冷媒体”。麦克卢汉认为,“热媒体”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是“热”的,如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照片等。“冷媒体”则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如漫画、有声电影、电视等。

何道宽认为“媒介即文化”是麦克卢汉想说而没有点破的命题,并认为媒介是文明的精髓,媒介史即是文明史,并以媒介作文明分期。麦克卢汉在媒体理论方面的贡献是引人瞩目的。然而,他的观点同英尼斯“技术决定论”一样,甚至将技术对社会影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新媒体技术可以带来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一个十足的“技术主义者”。

3.媒体的情境偏向认识

梅罗维茨以戈夫曼和麦克卢汉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电视这种媒介的分析,提出了媒介可以影响人们生活的环境,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他的思路可以概括为新媒介一新场景,

新行为。梅罗维茨于1985年出版了《空间感的失落》一书,提出了他的媒体理论。他声称,他的媒体情境论是英尼斯、麦克鲁汉的媒体理论同戈夫曼的情境理论(又叫“拟剧论”或“编剧论”)的有机融合。梅罗维茨媒体理论的主要观点:(1)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2)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3)电子媒体促成了许多旧情境的合并。梅罗维茨的媒体理论有了新的高度,他把媒体研究与社会研究有机结合,以动态的和可变的眼光分析情境与行为的关系,将受众的概念也纳入媒体情境的分析中。

梅罗维茨把媒介看成是环境的一部分,更好地处理了媒介和受众的关系。但是他忽略了社会制度对媒介制度的管理,社会意图对媒介内容控制,夸大了新媒介的控制力。他虽然没有直接把媒体说成是讯息,但他的媒体理论明显地把媒体与讯息,甚至连同情境混淆在一起,也经常自相矛盾。

4.媒体的演化补偿认识

加拿大学派第三代旗手保罗・莱文森在媒介形态演化理论上做出了新的贡献,他在《数字麦克卢汉》中提出,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体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体或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但新媒体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媒体的进化是人的选择的结果,更好地满足人的需要的媒体被保留了下来。在此基础上,莱文森又指出,人可以对技术进行理性选择,能够主动去选择和改进媒介,媒介的发展将越来越人性化。他在媒体形态演化上做出了新的贡献,认为人类决定着媒体的进化方向,人类可以控制媒体技术,保存和开发我们喜欢的媒体环境。

这种强调技术作用的进化论思想,贯穿于莱文森整个媒介理论,形成了其非媒介决定论与技术乐观主义的倾向,认为媒介的发展有着补偿原有媒介缺陷与人性化的趋势,并进一步指出,技术(媒介)在知识与世界的关系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莱文森是一个明显的技术乐观主义者,他的行文到处洋溢着人类驾驭技术的信心,而关于媒体对人类的重要影响几乎没有受到重视。

5.媒体失控的担忧认识

布热津斯基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他其实并非未对传播理论进行过深入系统的研究,由于他关于媒体的系列观点代表了当今美国政坛和许多传播学者的观点,因此他的媒体观点也成为美国政府制订外交传播政策的参考,从而也间接地影响了其他国家的传播政策,其主要媒体观点集中在《失去控制: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著作中。

布热津斯基是站在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而且他的出发点是维护美国利益,考察的是如何使美国在全球继续起一种“催化作用”。他认为,美国和西欧电视虽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令人生厌,但其内容“逐步地越来越成为感官的、性的和轰动性的以及日益失去控制”却是不争之事实。在他看来,电视是万恶之源、罪魁祸首,电视刺激了全球群众在物质上的攀比欲望,电视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精神危机。

考虑到布热津斯基的理论出发点,我们完全可以说他的理论属于“文化帝国主义”的正向版本,即要求美国媒体在加强自身控制的前提下,在全球市场上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以推进和维护美国的战略意义。他始终把美国的利益放在人类利益之上,对美国成为全球传播的枢纽充满了自信。布热津斯基一直最担心的是,由于电视的教唆作用,美国是否会在全球大失控、大混乱中会失去超级大国的地位。

二、教育媒体在重叠而非更替中演进

关于教育媒体形态的演进理论,英尼斯更多的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探讨媒介与政治、经济和知识权力的变化之间的关系;麦克卢汉主要是用文学、心理学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考察媒介卷入感官的程度、方式、数量及其导致的心理认知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梅罗维茨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媒介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角色的变化。麦克卢汉“媒体即人体的延伸”的论点表明,任何媒体是人体的延伸,是人类体外化信息系统功能的更加强大,而任何新媒体是既有旧媒体的补足性延伸。但麦氏的理论有明显的技术导致媒体形态更替,从而导致社会更替的痕迹,他的理论似乎只注意了媒体发展中的技术因素,这显然是不够的。

但是,无论是新媒介还是旧媒介,都要做到“媒介生态平衡”,这是媒介环境学派研究的共同目的。美国学者杰克・富勒认为,每一种媒介都有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它也会将这些强加在所携带的讯息上。新媒介通常并不会消灭旧媒介,他们只是将旧媒介推到它们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应该说,杰克・富勒的观点似乎比麦氏的观点更合逻辑,但他的理论也具有明显学术视野狭隘的局限,关注的重点仅仅是媒体之间的竞争,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如环境的制约等。罗杰・菲德勒则认为,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他的论点既考虑了媒体发展的环境因素,也兼顾了媒体发展的宏观和微观层次,理论观点具有一定的完备性。

教育媒体的发展历史,是教育媒体类型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社会教育信息系统日趋发达的过程。从教育媒体的发展历史分析,教育传播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口语媒体阶段。是教育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从教育的角度分析,这一阶段使人类与动物相区别、使人类逐步社会化的过程;(2)文字媒体阶段。文字媒体大大加速了人类体外化媒体的发展,克服了口语媒体受传输距离限制、单纯依赖记忆力的不足,文字媒体大大突破了教育传播的时空限制,大大加速了人类体外化教育传播媒体的进程;(3)印刷媒体阶段。文字出现后,人类经历了很长的手抄阶段。如果说手抄传播阶段手工式、作坊式的信息生产,那么印刷则使信息的生产实现了规模化、市场化、工业化,人类的教育传播能力大大增强;(4)电子媒体阶段。电子媒体使教育传播发生了质的飞跃,它带来的变革不仅仅是时间和速度上的突破,它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是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电子媒体阶段发生了三级跳,即又经历了广播媒体阶段、电视媒体阶段和网络媒体阶段。任何一种教育媒体登上教育传播舞台后,都没有退出过教育传播的舞台,即便是在网络媒体阶段,口语也依然是人类最基本、最常用、最灵活的传播手段。新教育媒体往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内容和形式上借鉴并沿袭旧的教育媒体,而新的教育媒体相对独立后,又以某种方式对旧的教育媒体产生巨大的冲击。教育媒体是在相互重叠而非更替中不断演进的。

三、教育媒体在新问题与新规则中发展

结合媒体发展变化及在媒介历史中媒介理论作用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媒体的发展问题,微观上主要涉及教育教学的问题,宏观上又与人类文化的传承密切相关。与人类传播媒体相比较,教育媒体的发展,则面临的是新问题,需要遵循的是新规则。

1.教育媒体的时空偏倚特性

(1)教育媒体从偏倚时间向偏倚空间发展。教育媒体的发展演进,是由质地较重向质地较轻、由偏倚时间向偏倚空间发展的。口语媒体的教育教学应用,人们主要学习方式还是口耳相传,这是人类教育的远古时代特征:文字媒体出现

后,手抄方式在教育教学普遍应用,使人类的教育出现了读写训练;教学中使用教科书、粉笔、黑板等媒体,彰显了人类传统教育的巨大魅力;19世纪末以来介入教育领域的电子媒体,如广播、录音、幻灯、投影、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具有从偏倚时间向偏倚空间发展的明显趋势,为教育的更广范围、更深领域的扩展提供了可能。

(2)偏倚空间的教育媒体使教育更具大众化。在教育媒体的发展中,偏倚空间的教育媒体有着独特的跨越空间能力,不同时期出现了纸质教育媒体、广播教育媒体、电视教育媒体、网络教育媒体四大教育媒体形式,她们分别开启了人类教育某种独特形态,即远程教育的方式。偏倚空间的四大教育媒体形式也区分了远程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函授教育、广播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主要是网络远程教育(也可叫做现代远程教育),它变革了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手段,变革了教育系统的各个要素关系,使人类产生了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人们可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应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使数字化学习已经成为了可能。

(3)偏倚时间的教育媒体应与偏倚空间的教育媒体优势互补。教育媒体有明显的从偏倚时间的教育媒体向偏倚空间的教育媒体发展的趋势。各种教育媒体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一种媒体的优势往往弥补了另外一种媒体的缺陷,万能的教育媒体是不存在的。偏倚时间的教育媒体记录的信息更具持久化、直观化,学习者不需要具备专业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方便获取信息,非常适合直观形象化的教育教学。偏倚空间的教育媒体有更好的时空表达能力,可以弥补偏倚时间的教育媒体在时空信息表达能力上的不足,可以使抽象的、传统手段难以实现的教育教学更加形象化。因此,教育媒体虽然有从偏倚时间向偏倚空间发展变化的趋势,但教育教学中应选择适合教育内容、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育媒体,组合使用多种媒体,往往比使用单一媒体效果好,教学中应使偏倚时间的教育媒体与偏倚空间的教育媒体恰当结合。

2.教育媒体的延伸扩张特性

教育媒体是教育内容的延伸,教育传播则是教育思想的扩张。从麦氏的著作中能够看出,他的学术观点受到了英尼斯的深刻影响。英尼斯认为,媒体是人类思维的延伸,而传播就是思想的扩张。很显然,麦氏“媒体是人体延伸”的论断,其理论观点来源是英尼斯关于“媒体是人类思维延伸”的论断。教育媒体承载了教育内容,而教育传播是必须要借助教育媒体来实现,教育媒体延伸了教育教学内容,结合麦氏“媒体即讯息”的观点,可以认为,教育媒体就是教育内容的延伸,而教育传播恰恰就是教育思想的扩展与延伸。

3.教育媒体的情境偏倚特性

(1)独特的教育情境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信息系统。教育传播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实现的,在独特的教育情境中,教育传播则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信息系统。某种特定形式的教学传播会形成一定的教学信息系统,系统中的各素都承担有一定的任务、扮演一定的角色,以适应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信息系统对角色功能的期待,从而保证教育传播系统整体功能的更好发挥。不同的教学传播会形成不同的教学信息系统,特定的教学情境保证了其教学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可以认为,独特的教育情境会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信息系统。

(2)现代教育媒体可以促成不同教育情境的融合。在特定情境中的教学传播,会形成特定的教学信息系统。电子媒体具有明显的跨时空控制能力,可以形成跨越时空的教学信息系统,弥补教学传播信息系统单一性的缺陷,从而促成不同教育情境的融合。电子媒体可以使教育情境得到扩展与延伸,组合不同的教育情境,发挥不同教育情境的长处,为学习者提供跨越时空的多种学习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的学习。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9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