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新企业会计制度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86539

【导言】此例“新企业会计制度精选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篇】

一、新会计制度给企业财务核算带来的变化

(一)会计体系

新会计制度纠正了原来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会计科目体系重新进行了整理和归类,对部分科目进行了修改。其中,重点在于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编号,在进行登记时,必须同时登记会计科目名称和相应的科目编号,这样就减少了出错的概率。随着会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会计工作将更加规范化、体系化。

(二)核算方式

为了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完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会计制度明确了资产计量原则,简化了会计报表,极大的增加了财务信息的对比度。这一系列举措增加了财务核算的透明性,方便了核算工作的开展,确保了资金的及时入账,企业资金安全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会计要素

引入了虚堤折旧和摊销的创新处理方法,在具体操作中不再使用计入支出的登记方式,而是采用冲减非流动资金的方式进行登记,从而可以在不影响单位财政预算审核的前提下,更好的体现资金流向和消耗数额,为财政核算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到位

资金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对此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长远战略规划。但是,部分企业过于关注短期经济效应,体现到财务方面,就是对资金管理的严重短视,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缺乏对会计报表的评估标准,导致资金流量难以管控,进一步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

(二)预算管理不到位

许多企业缺乏一个合理的远期发展计划,管理层又缺乏经验,随意插手企业日常经营,这就导致了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在部分企业内,预算报表形同虚设,每年实际使用的资金都远远超过了预算规定;也有一些企业的预算成了一个单纯的数字,仅仅只对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总开销进行限制……预算管理不到位是许多企业发展后继乏力的关键因素,也是下一步进行改进的重点。

(三)财务核算体系及人员素质问题

虽然经过了改良,但是现有的财务核算体系仍不完善,调控范围过窄,对投资资金缺乏相应的调控渠道,容易引发非法集资的现象;财务核算机制时效性差,在具体执行中往往落后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相比较之下,缺乏专业财务核算人员的问题更加突出。财务核算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胜任工作,但是相当多的企业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单纯的将财务人员当成出纳员看待,从而使得财务核算过程中漏洞百出。

三、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核算的改进对策

(一)制定完善的资产运行管理机制

首先,应当从领导机构入手,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规定。其次,要加快相应机构建设,提高监督和调控能力,定期对各单位相关意见进行汇总和反馈,并根据调查处的情况对财务状况进行规划。最后,定期评价机制运行情况,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二)强化企业预算管理能力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每一阶段工作开始的时间,提前进行预算的研究审核工作,并以报表的形式分发反馈给各业务部门和监管部门。在具体的工作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报表进行管理,同时,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对资金使用不当而造成经济损失的及时追究其责任,从而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

(三)建立健全财务核算体系

财务核算体系改革事关各方面利益关系,可谓任重而道远。首先,管理层应当认清,其自身是会计行为的主要责任人,应对此担负领导责任,不能做“甩手掌柜”。其次,加强单位内部制度建设,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将财务核算工作的方式方法确定下来,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注意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使之符合各业务流程的实际情况。最后,要狠抓具体落实情况,使财务核算制度真正能执行下去、坚持下去,从而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财务人员包括会计中心财务人员和财务报账员,应当分门别类,根据其担负工作的不同,分别进行财务管理知识培训、财务规则知识培训和会计规则培训。同时,要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培训和综合财务管理系统操作培训。总之,对财务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和辅导,有利于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为其快捷高效地完成企业赋予的任务奠定了基础。

结语

新企业会计制度【第二篇】

关键词:企业新会计制度管理模式分析

《新会计准则》使得企业的现代化财务管理系统得到了优化,对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也在一定程度外起到了促进作用,更大程度上也推进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当然当前《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还要靠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应用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革。所以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展开讨论,以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以促进我国企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意识淡薄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整体工作的核心,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的科学性关乎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但是在当前快速发展、竞争力强的经济社会,受传统企业发展模式的影响,新会计制度产生后,受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对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和财务知识认识不深,结果造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不能有效约束和规范管理,对会计制度的变动是否能够对企业经营产生较大影响,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缺乏严格的内控管理

当前企业在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往往会忽略财务管理,由于受传统经济管理理念的影响,很大一部分企业管理者缺乏意识理念,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项目内容的实施完毕都没有按照企业经济内控管理规范进行运行,结果造成诸多问题的发生,致使企业财务缺乏内控管理以及监督机制,影响了自身的企业利益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三)财务的预算体系不健全

目前有些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模式还没有足够的认知,在日常工作中还没有建立正规的财务预算体系,忽视对于企业财务财务预算关系,在人事管理方面企业管理体制更是不够完善,特别是对财务进行规划和管理,不能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去监督企业资金的去向,财务管理部门不能宏观掌握企业的整体发展现状,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工作态度漠视,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正确性。

(四)财务信息化体系的不完善

财务信息化体系为完善企业管理模式打下基础。当今很多企业重生产利益而轻管理模式的完善,使得企业设备落后和国际技术脱轨,使用的财务信息化体系不完善。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技能没有进行信息化系统使用的相关培训,企业财务从业人员对于当前会计业务知识缺乏,从而不能及时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新会计制度对于财务管理模式产生的影响

(一)加强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促进企业进行科学合理流动的进行创造性的改革,通过企业会计制度的落实,必须要阻止让企业中的资金流动更加的透明。同时针对性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企业管理者的责任规定的更加明确,以降低企业在资金与财务管理方面的危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提升了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新会计制度实施可规范企业财务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制度化,凭借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结合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会计工作信息量准确性。

三、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革新对策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

结合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实际建立新的会计从业理念,帮助企业管理人员掌握新的财务系统操作规范,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财务从业能力,让会计人员认识到革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对财务从业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从业能力和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应对企业实际情况和经常出现的问题。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

为了有效的提升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功效,保证企业财务资源共享化。企业财务人员要综合实践出现的不足促进财务运用的创新,积极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推进财务管理模式的升级,并且严格对企业账务进行监督,才能实现对于新会计工作落实,从而有效防止企业账务管理人员弄虚作假。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

在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要想规范、科学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那么企业就必须要在财务管理中会计账户和报表结构的现状上积极加强信息化管理,特别是企业账务数据处理上要保持精细化管理,革新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淘汰和更新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财务管理人员所查找和接受。

(四)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规范

企业财务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预算管理工作,要从企业财务管理的领导做起,转变企业旧的财务管理理念。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必须遵守企业财务编制的制度,对企业账务管理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监督,对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全程实行实时实地监控,以保证企业财务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提高。

四、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使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成为可能,为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企业会计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每年企业预算编制过程中明确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规范财务信息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兴焕。试论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3;27

[2]林华静。关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分析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67

新企业会计制度【第三篇】

关键词:成本价值;新旧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财务人员

现代企业极为注重内部管理情况,尤其对于会计核算工作更是予以了高度重视,期望能够通过会计核算工作,来实现对企业经营情况的有效监管。而在新会计制度推出之后,会计核算工作方式以及具体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企业不得不对新旧会计制度中会计核算的差异进行深度探究与分析,以便掌握最新的核算模式,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新旧会计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差异

(一)历史成本方面的差异

在原有会计制度中,认为企业中的所有财物都需要按照购买时的实际市场价格进行成本计算,如果市场价格发生改变,除特殊财物之外,都应按照原有价格进行计算。但这一点在新制度中发生了调整,认为在市场价格发生影响改变时,企业应根据新制度要求,将减值准备提取出来,除特殊规定之外,不得私自对账面数值进行改变。从这一差异中可以发现,新制度更加注重对成本变化的调整,认为财务老化、技术改进以及市场供求变化等因素都可能会致使财产出现减值的情况,是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一种改进,企业需要通过市价孰抵法以及其他手段,提前做好减值准备工作,以便合理对内部资产价值进行估算,这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二)形式与实质方面的差异

在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时,企业会存在遇到法律形式与经济实质不符的可能性,像融资租入资产在没有到达租期时,就法律层面而言,承租人并没有获得资产的所有权;但就经济层面而言,该项资产所产生的经济风险以及经济收益以由承租人所负责,即应该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同时会负责对资产的大修理以及计提折旧进行计算。这就表明新会计制度中,遵循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这不仅是对会计核算信息和客观经济事实相一致的一种保证,同时也是对经济实质予以足够尊重的一种表现,而在原有会计制度并没有对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进行明确规定。按照新制度的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根据事项或交易经济实质来完成相关操作,要改变以往只是以法律形式将其作为核算依据的工作方式,要对经济实质予以足够重视,并要按照国际会计惯例,科学对会计准则以及制度进行制定,这也说明了新制度中对于会计核算制度的重视程度。

(三)原则表述方面的差异

会计制度要求,企业的会计信息应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保持一致,要与各方对于企业经营成果需求相一致,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支持。在新制度之中,企业需要为有关人员提供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内容,且这些信息能够对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以及经济情况进行呈现。这种表述方式与之前表述相比,更加全面规范,则在新制度之中,运用了“会计信息使用者”来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替代,这就切实拓展了该项词汇的含义,也反映出了每一位信息会计使用者都是平等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定义较为广泛,像社会公众、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都包含在其中,且按照制度原则这些使用者之间都保持着平等关系。这也充分说明,在新时代之中,会计信息既要符合国家需求,也要满足各方需要,说明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企业做出相应的决定,会计信息是具有决策有用性特点的。

(四)成本核算方面的差异

在新制度落实之后,企业成本核算体系得到了切实优化,整体核算效率更加理想。以往的成本核算系统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具有成本核算目标与核算手段标准不一致等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进行完善。同时企业在对成本内容进行确定方面也存在着划分方面的问题,像医疗企业会将医疗成本分为医疗支出与药品支出两种,这样在计算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核算口径以及成本信息无法统一的情况,会对成本核算结果造成影响。而这些问题已经在新会计制度中得到了切实优化,要求企业在对成本进行核算过程中,应按照业务资金消耗情况对成本核算目标实施归集与分配,并将所得结果汇总编制成成本报告,有关部门可以按照报告内容,对企业经营合法性进行明确,以达到对企业经营行为进行有效规范的目的。

二、新旧会计制度中,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新旧会计制度衔接

在新旧会计制度环境中,各企业要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情况进行优化,以确保各项新制度的顺利落实。企业首先应对新旧制度差异进行深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带动新会计制度的落实;其次要对新旧制度衔接工作进行完善,要从工作细节入手,保证各项工作的高质量衔接,提高新制度开展质量;再次企业应对内部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要使其能够对新旧制度进行更加充分的理解,提高财务人员对于新制度的掌握程度;最后要对企业内部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管理,要定期对企业内部财产实施盘点与核查,要对资产登记实施动态化管理,以保障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实施新制度过程中,各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对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以达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切实提升的目的。企业要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职能与作用,并根据了解结果对现有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行审视,从而找到该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各项问题进行合理处理,进而建立起健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同时要通过招聘或者培训的方式,打造出高水平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使财务团队不仅拥有扎实的财务专业技能,同时还能灵活对相应的财务信息化技术进行使用,以便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确保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

(三)完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

企业要对原有的会计核算思想进行调整,应根据会计制度的变化情况,建立起新型的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并要对会计核算管理手段进行不断创新,以确保核算管理模式能够与时代要求变化相符。为了达到这一点,一方面要由领导带头,强化企业内部对于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为核算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结合新旧制度之间的差异,制定出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与手段,并要对管理标准进行合理调整,要明确新制度实施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与严谨态度,加大对制度转变质量的重视力度,不可操之过急。

三、结语

通过本文对新旧会计制度相关内容的论述,使我们对新旧制度中的会计核算差异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各企业在新旧制度环境中,应对会计核算工作发生的改变进行明确,并要通过对核算差异性的分析,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求,通过完善会计制度衔接、实施信息化管理以及完善会计核算管理等手段,制定出新制度各项内容在核算工作中的正确落实方案,从而合理对新旧制度会计核算差异进行利用,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刘素梅。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差异对比[J].时代金融,2016(05).

[2]刘欣杰。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差异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6(06).

[3]谭旭。浅析新旧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的差异[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4).

新企业会计制度【第四篇】

一、制定思路和制度定位上的突破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是以所有制和行业类别为设计思想的。分所有制的会计制度造成不同性质的企业实行不同的会计制度,相同行业会计信息不可比,也给具有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集团编制合并报表增加了难度。同时,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也明显不适应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需要。而且新兴行业的兴起,如网络公司、软件公司等,无法从现有行业会计制度体系中找到其适用的会计制度。新制度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针对所有企业(两类特例除外)制定了一套通用的、统一的会计制度,在强调会计核算共性的同时,适度兼容和照顾到了一些行业特色,实现了制定思路和制度定位的突破。

二、在体系结构和内容上的改变

以前的企业规章主要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两类。会计准则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与事项)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着重于确认和计量并兼顾披露。会计制度则以某一特定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二者各成体系,很难融合成一个整体,去有效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新制度在体系结构和内容安排上博采众家之长,对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全过程都作出了规定,并且针对会计核算的总体要求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有利于更好的规范和指导企业的会计核算。

三、在内容上的改动和变化

(一)会计核算原则的变化

1.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而可靠性包括真实、中立、完整、实质重于形式。我国的第一个具体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首次提出,“关联方关系应视其关系的实质,而不仅仅是法律形式”。1998年以后陆续的具体准则,也多次提到运用这一原则判断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核算。此次,财政部在制定新制度时,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2.在谨慎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的要求。谨慎原则是指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保持必要的谨慎,不能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实施谨慎性原则,有利于规避风险,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是企业不能以谨慎原则为由任意计提各种秘密准备。新制度明确规定,企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如果计提秘密准备,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按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二)按资产定义确认和计量各项资产

新制度在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基本会计要素的定义上,采用经济效益流入/流出法,相对于基本准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进步,也与《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定义保持了一致。重新定义后的资产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新制度从以下几方面作了规定,使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资产价值,真正符合资产的定义。

1.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新制度根据会计稳健原则的要求,对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改,规定企业对不实资产必须提取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从会计制度规范的角度,努力解决企业虚盈实亏、短期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促使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2.待处理财产损益在期末前必须处理完毕。新制度规定,对于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不论是否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均应冲减净资产并在期末计入当期损益,不得列示于资产方,避免企业以待处理财产损益的处置方案未获有关部门批准为由,长期挂账。

3.固定资产按使用情况计提折旧。新制度规定,企业的折旧政策、固定资产净残值率、固定资产报废标准等由企业根据其经营的具体情况确定。这一规定克服了以往由国家统一规定的缺陷,使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能够反映其实际的价值磨损。

(三)明确新业务和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

新制度对实务工作中新出现以及以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尚未规范的一些疑难经济业务,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最典型的如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长期缺乏规范,处理方式迥异,对此,新制度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了三种不同情况的会计处理方式。随着财务会计与所得税会计逐渐分离,所得税会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日益显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制度第一百零七条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四)与具体准则内容的协调

新制度吸纳了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收入等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具体准则的内容。对实务过程中有关无形资产、租赁、借款费用资本化等疑难问题的规定也借鉴了新的三项准则。新修订的五项准则都有较大的变动,如债务重组取消了公允价值的概念,非货币性交易不再进行同类和非同类的划分,长期投资引入了“初始投资成本”等等。在这些改动上,新制度与新准则保持了一致。

(五)重新规范了会计报表体系

在原有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了“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重整了“分部报表”,对原有报表的内容和格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尤其是适当简化了“现金流量表”。

《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它的实行,对于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此次会计改革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充分协调,为我国加入WTO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886539